中国七号信令_No_7信令分析

中国七号信令_No_7信令分析
中国七号信令_No_7信令分析

 2011年5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M ay 2011

 第9期总第235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9T o tal N o .235

中国七号信令——No .7信令分析

X

温俊平

(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准铁路公司通信段,内蒙古薛家湾 010300)

摘 要:介绍了No.7信令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组成部分的概念和功能,以与大家共同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国七号信令;No .7;OSI 模型;信令网;信令点;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 N 9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1)09—0076—03 No .7信令系统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标准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具有传递速度快、信令容量大、功能强、灵活可靠等优点,能充分满足电话网(P ST N )、陆地移动通信网(GSM )、智能网(IN)等对信令的要求。中国在引进该信令系统时将之命名为中国七号信令。

1 基本概念

1.1 No.7信令的体系结构

CCIT T 1988年兰皮书Q.700建议中介绍了No.7信令系统的基本结构,整个信令系统主要划分为消息传递部分(M T P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电话用户部分(T U P )、ISDN 用户部分(ISU P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 CA P )等几个部分,共分为4个功能级。这里笔者只对日常维护技术人员经常涉及的M T P 和T UP 部分进行分析讨论,对信令其他部分只做一般性的介绍,对其他部分感兴趣的专业研究人员可以参考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划分及其与开放系统互连(OSI)七层基准模型之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N o.7信令的体系结构

由图1可知,M T P 的第一级完成OSI 第1层物理层的功能,第2级完成OSI 第2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第3级和SCCP 一起完成OSI 第3层网络层的功能,T C 完成OSI 第4~6层传送层、对话层、表示层的功能,T CAP 只完成了OSI 模型第7层应用层的

一部分功能,其余部分作为T C 用户。

No .7信令系统在1980年的黄皮书的建议中,主要考虑了完成通话和传送与接续有关的信息要求,所以只提出了4个功能级的要求。但后来在发展ISDN 和智能网时,不仅需要传送与电路接续有关的信息,而且需要传送与电路接续无关的信息。例如用于维护管理、面向ISDN 用户之间的端到端的信息等。原来的M T P 功能明显不足,于是在1984年的红皮书中增设了SCCP ,即在不修改MT P 的前提下,通过增加SCCP 来增强M T P 的功能,以满足面向连接和非连接端到端的信息传递要求。此时,对No.7信令系统仍提出4个功能级的要求,同时将M T P 和SCCP 加起来称为网络服务部分(NSP )。

随着ISDN 、智能网、移动通信、集中维护等业务的发展,仅增加SCCP 仍然不够,于是在1988年的兰皮书中增加的事务处理能力(T C )及其应用部分(T CAP )等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增强传送节点至节点的消息以及传送与接续无关的消息的能力。兰皮书对No.7信令系统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是对原来的4个功能级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OSI 7层的要求,这在图1中已清楚地示出。CCIT T 1992年的白皮书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些新的功能和程序。1.2 基本信号单元格式

起源于用户部分的信令和其他信息以信号单元的方式在信令链路上传递。

信号单元由传送用户部分产生的可变长度信令信息字段和消息传送控制所需的若干固定长度字段组成。在链路状态信号单元中,信令信息字段和业务信息的八位位组由信令链路终端产生的状态字段代替。

有3种形式的信号单元,即消息信号单元(MSU )、链路状态信号单元(L SSU )和填充信号单元(F ISU ),它们由包含在所有信号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区分。M SU 出现差错时需要重发,L SSU 和F ISU 不重发。这里以消息信号单元(M SU )为例说明其基本格式,见图2。

消息单元格式的说明(主要是M SU ):1F :标志码。固定码型01111110,用于每个信号单元的开始或结尾,以识别起点。oBSN:后向序号;BIB:后向指示比特;FSN:前向序号;F IB:前向指示比特BSN 、BIB 、F SN 、F IB 相互配合,用在基本差错校正法中,

?

76?X

收稿日期:2011-03-18

 温俊平?中国七号信令——N o.7信令分析

2011年第9期

完成信号单元的顺序控制、证实、重发、纠错等功能。?LI:长度指示码。用于指示L I 与CK 间的字节数,以便区分三种不同的信号单元。对于M SU ,3≤L I ≤63;对于L SSU ,L I =1或2;对于FISU ,L I =0。?SF :状态标志码。标志本端链路的工作状态,是L SSU 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编码的长度为8或16位,见图2。?CK :

校验码。

BIB :后向表示语比特;BS N :后向序号;CIC :电路识别码;CK :校验位;F:标志位;FIB:前向表示语比特;FS N:前向序号;LI:长度表示语;SF :状态字段

图2 N o .7消息信号单元格式

1.3 信令网

No .7信令网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业务支撑网,它不仅可用于电话网和电路交换的数据网,还可用于ISDN 网和智能网,可以传送与电路无关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网路的运行、管理、维护和开放各种补充业务。No.7信令网本质是载送其他消息的数据传送系统,是一个专用的分组交换数据网。1.3.1 工作方式

在电信网中使用No.7信令系统时,根据信令消息的传送路径以及该消息所属信令点之间的结合关系,可采用下述3种工作方式。1.3.1.1 直联工作方式。两个相邻信令点之间的信令消息通过直接相连的信令链路传送,见图3

图3 直联工作方式

1.3.1.2 准直联工作方式。两个信令点之间的信令消息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串接的信令链路来传送,但只允许通过预定的路由和信令转接点,这也是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连接方式,见图4

图4 准直联工作方式

1.3.1.3 全分离工作方式。这种方式与准直联工作方式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它可以按照自己选择路由的方式来选择信令通路,比较灵活,但在信令消息的寻址方面就要考虑全面和周密。由于全分离工作方式较复杂,因此目前未被采用,而是采用直联与准直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以满足通信网的要求。当局

间话路足够大,从经济上考虑合理时,采用直达的信令链;当两个交换局之间的话路较小,设置直达信令链不经济时,采用准直联工作方式。1.3.2 信令网的组成

信令网是独立于电话网的一个支撑网,它由信令点(SP )、信令转接点(ST P )和信令链路(Link)3部分组成。

1.3.

2.1 信令点(SP )。信令点是信令消息的起源点和目的点,它可以是具有No.7信令功能的各种交换局,如电话局、数据交换局和ISDN 交换局;也可以是各种特服中心,如网管中心、维护中心、业务控制点(SCP )等。信令点是由No.7信令系统中的消息传递部分(M T P )和用户部分组成,用于程控交换局局间信令的传递和处理,控制电话网或ISDN 网中呼叫的建立和释放。信令点也可以具有业务控制点(SCP )功能,这时它包括消息传递部分(M T P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及事务处理能力(T C),主要用于智能网中。

1.3.

2.2 信令转接点(ST P)。信令转接点具有转接信令的功能,它可以将一条信令链的信令消息转发至另一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可分为2种:1只具有M T P 功能的专用的信令转接点,称为独立型ST P ;o既有MT P 功能,又包含用户部分具有SP 功能的信令转接点,称为综合型ST P ,如具有信令转接功能的程控交换机等。

1.3.

2.3 信令链路(L ink)。信令链路是信令网中连接信令点的最基本部件,它由No .7信令功能的第一、第二级组成。它可以是透明的数字通路,如64kbit /s 、2M bit /s 的数字链路;也可以是高质量的模拟通路,如4.8kbit /s 的模拟链路。1.

3.3 信令网的结构

信令网按结构可分为无级信令网和分级信令网。

1.3.3.1 无级信令网。信令网中不引入ST P 的就是无级网,信令点间采用直联方式工作,无级网可以有网状网、格子网等,但它们在容量上和经济上都满足不了国际、国内信令网的要求,故未广泛采用。1.3.3.2 分级信令网。分级信令网是含有ST P 的信令网,它按等级分为二级网和三级网。我国采用三级网,由高级ST P (HST P )、低级ST P (L ST P )两级ST P 和信令点SP 组成。2 M T P 部分

2.1 MT P 概述

消息传递部分(M T P )构成No .7信令系统的第一、二、三功能级,其主要功能是在信令网中提供可靠的信令消息传递,并在系统和信令网故障情况下,为保证可靠的信息传递,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消息丢失、重复及失序。MT P 在功能上由信令数据链路、信令链路功能和信令网功能三个功能级组成。2.1.1 信令数据链路

信令数据链路是MT P 的第一级功能,它定义了信令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和功能特性,确定了与数据链路的连接方法,主要用于为信令传输提供物理通路。信令数据链路由同一数据速率传输信号的双向数据通路组成。2.1.2 信令链路功能

信令链路功能是M T P 的第2级功能,它规定了把消息信号传送到信令数据链路上的功能和程序,主要用于与第一级共同保证在两个直接连接的信令

?

77?

 总第235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点之间提供可靠的传送消息的信令链路。

信令链路功能又可以分为信号单元定界、信号单元定位、差错检出、差错校正、初始定位、处理机故障、第2级流量控制和信令链路差错率监视等8大部分。

2.1.3 信令网功能

信令网功能是M T P 的第3级功能,它规定了在信令点之间传送消息的功能和程序,主要用于在信令网中当信令链路和信令转接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为保证可靠地传递各种信令消息,在信令点之间传送管理消息。信令网功能包括信令消息处理和信令网管理两部分。2.2 M T P 消息编码

M T P 消息主要用于信令网管理,如信令链路的倒换、倒回、管理阻断等,我国No.7信令技术规范M T P 消息及其标题码分配大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这里不再赘述。3 T U P 部分3.1 T UP 概述

T U P (电话用户部分)协议规定了将No .7信令系统用于电话呼叫控制信令时所必需的电话信令功能,可用来控制接续所用的各种电路的交换,满足IT U -T 确定的自动电话业务特性的所有要求。

程控交换机中的T U P 协议由信令板板和主机软件中的信令协议处理处理部分来实现。具体实现方式因各程控交换机开发思路不同而有差别。3.2 T UP 消息的类型

T U P 消息为长度可变格式,它以消息信号单元(MSU )的形式在信令链路上传递,其业务字段(SI)为0100,消息内容位于信令信息字段(SIF )中,如图3所示。所有的T UP 消息都包含标题,它由标题码H 0和标题码H 1两部分组成,其中,H 0标识消息群,H 1标识具体的消息类型,这在信令维护当中需要经常用到,需要大家熟记。

3.3 T UP 的基本信令流程

一次简单的电话接续过程如图5

所示。

图5 呼叫至空闲被叫用户的市内接续示例

3.3.1 呼叫建立过程

IAM 消息是由去话交换局为建立呼叫前向发送的第一个消息,含有占用的意思,包括来话交换局进行呼叫接续或路由选择的必要的地址信息或全部

数字信息。来话交换局收到IAM 消息后,如果被叫正常且空闲,则回送ACM 消息,而后控制建立收、发两端的通话信道,向主叫送回铃音,向被叫振铃。被叫摘机,收端局发送ANC 消息,发端局开始计费,主被叫通话。

3.3.2 呼叫释放过程

通话完毕,若主叫先挂机,发端局送CL F 消息,收端局回送证实消息RLG,拆除并释放主被叫的通话信道,呼叫结束。若被叫先挂机,收端局发送CBK 信号,发端局收到CBK 后进行判断,当满足释放条件时前向发送CLF 消息,收端局回送证实消息RL G,拆除并释放主被叫的通话信道,呼叫结束。

有关T UP 的详细信令流程读者可参考《国内No.7信令方式——电话用户部分(T U P)》。4 ISUP 部分

ISUP (ISDN 用户部分)协议定义了包括话音业务和非话音业务(如电路交换数据通信)控制所必须的信令消息、功能和过程。ISUP 除支持基本的承载业务以外,还支持下列补充业务:主叫线识别与识别限制(CL IP 及CLIR );被连接线识别与识别限制(COL P 及COL R );呼叫转移(CF U 、CFB 、CF NR );呼叫保持(HOL D);呼叫等待(CW);用户至用户信令(U US);三方通话(3PT Y)。

这里主要是一些程控交换机具有的特服功能,可用于专搞这方面的科研人员参考。5 SCCP 部分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为M T P 提供附加功能,它与M T P 的第3级相当于OSI 的第3层,主要用于实现虚电路和数据报的分组交换功能,以便通过No.7信令网在电信网中的交换局与交换局、交换局与专用中心(如SCP 、网管中心等)之间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路相关的信令信息及其他类型的信息,建立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网络业务。6 T CAP 部分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 CAP )和中间服务部分(ISP )组成事务处理能力(T C )。在面向无连接的服务中,T C 只包含T CAP ,直接利用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的无连接服务传送数据。目前T C 在无连接服务中有广泛应用,因此在无连接服务中T CAP 指的就是T C 。

为了面向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T CAP 将不同节点间的信息交换抽象为一个操作,T CAP 的核心就是执行远程操作。T CAP 消息的基本单元对应于一个操作或一个操作响应成份,成份中包含的信息及顺序由T C 用户定义,相关的成份构成一个对话,一个对话的过程可以实现某项应用业务过程。

[参考文献]

[1] 马虹.现代通信交换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10.

[2] 王承恕.通信网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1999.

[3] 桂海源,等.No .7信令系统[M ].北京:北京邮

电大学出版社,2004.

[4] 蒋青,等.通信原理[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8.

[5] 卞佳丽,等.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M ].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

78?

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

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 一、背景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结构或功能发生的异常。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估计每年有30~40万例体表先天畸形婴儿出生,加上生后数年才表现出来的缺陷或遗传病,先天残疾儿童超过90万,约占年出生人口的5.6%。出生缺陷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都对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了解一个或地区的出生缺陷发生水平通常采用出生缺陷监测。我国出生缺陷监测从1986年起,一直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初步摸清了全国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但由于各地住院分娩率差异较大,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某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2003年,天津市城区、省北宁市、省建瓯市、省巩义市、省罗田县,实施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试点项目。中美合作预防神经管畸形国际项目亦在32个区县建立了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积累了丰富经验。2006年,原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决定,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在全国30个省(区、市)选择64个区县开展人群出生缺陷监测。2012年,进一步调整、优化了监测表卡和报告流程,形成了本实施方案。 二、目的 1. 逐步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监测地区实际状况的主要出生缺陷基本信息。 2. 动态观察主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3. 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4. 为政府部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的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三、监测点的确定 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点中,按以下原则选取部分区县。 1. 城市以区为单位,农村以县为单位,原则上每省(区、市)城市和农村各选1个;监测区县总人口一般应在40~50万之间。 2. 监测区县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和支持监测工作,有配套经费及组织和人员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和其他部门、机构积极性高,具有良好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机制。 3.监测区县妇幼保健网络完善、运作正常,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达

中国1号信令与7号信令的区别

中国1号信令与7号信令的区别 第一、概念描述 最传统的信令是中国一号信令,过去电话用的多,现在基本用的最多的是七号信令(电话和网络传输都用到)。 1号信令:又称为多频互控信令或随路信令(CAS)。随路信令是指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话路中传送的信令方式。在我国使用的1号信令系统称为中国1号信令系统,是国内PSTN网最早普遍使用的信令。 7号信令:又称为公共信道信令。即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信令的信令方式,通常用于局间。 在我国使用的7号信令系统称为中国7号信令系统。SS7网是一个带外数据通信网,它叠加在运营者的交换网之上,是支撑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固定电话网或ISDN网局间,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自动、半自动电话接续;在移动网内的交换局间提供本地、长途和国际电话呼叫业务,以及相关的移动业务,如短信等业务;为固定网和移动网提供智能网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提供对运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的传递和采集。 7号信令网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信令点是SS7信令网中处理控制消息的节点,产生消息的信令点为该消息的源信令点,接收消息的信令点为该消息的目的信令点。有以下三类信令点: 1. Service Switching Point(SSP) 业务交换点是信令消息的产生或终结点,实质上就是本地交换系统(或交换中心CO),它发起呼叫或接收呼入。 2. Signal Transfer Point(STP)完成路由器的功能,查看由SSP发来的消息,然后通过网络把每一个消息交换到合适的地方。STP把其它信令点和网络连接在一起组成更大的网络。 3. Service Control Point(SCP) 是典型的访问数据库服务器,SCP是智能网业务的控制中心,负责业务逻辑的执行,提供呼叫处理功能,接收SSP送来的查询信息和查询数据库,验证后向SSP发出呼叫处理指令,接收SSP产生的话单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7号信令网中,ISUP信令(ISDN USER PART)消息是用来建立管理释放中心局话音交换机之间的话音中继电路的,提供话音和非话业务所需的信息交换,用以支持基本的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例如:ISUP信令消息可以承载主叫ID, 主叫方的电话号码,用户名等。TCAP信令(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Part)消息用以支持电话业务,如免费电话,本地号码可携带,卡业务,移动漫游以及认证业务。TCAP主要包括移动应用部分(MAP)和运营、维护和管理部分(OMAP)。MAP规定移动业务中漫游和频道越局转接等程序,OMAP仅提供MTP路由正式测试和SCCP路由正式测试程序。

七号信令详解

七号信令基础

第1章 GSM信令系统简介 我们已经知道,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NSS、BSS、OSS三大子系统和 MS组成,但这只是根据功能划分的物理上的组合,大多数功能是分布在不同 的设备中的,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就需要交换信息,协调动作:分散的设备需要 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某项任务,设备或各个子系统之间必须通过各种接口按照规 定的协议实现互连。在通信系统中,我们把协调不同实体所需的信息称为信令。 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GSM系 统中,信令消息具体体现在接口的协议和规范上,我们先从子系统互连和接口 的分层模式来说明GSM系统中主要协议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1.1 接口和协议 接口代表两个相邻实体之间的连接点,而协议是说明连接点上交换信息需要遵 守的规则。两个相邻实体要通过接口传送特定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必须按照 一定的规约,也就是双方应遵守某种协议,这样信息流才能为双方所理解。不 同的实体所传送的信息流不同,但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共同性,因此,某些协议 可以用在不同的接口上,同一接口会用到多种协议。图1-1表示了在无线接口 (Um接口)上存在的不同协议,其中SS规程用于移动台对HLR设置补充业 务的参数;MM和CM用于移动台和MSC/VLR之间交换用户移动性管理信息 和通信接续信息;RR用于移动台和BSC之间交换无线资源分配信息。 图1-1通过无线接口的各种协议 一种协议在传送过程中可以通过若干个接口,例如上述MM和CM协议在移 动台传送到MSC/VLR过程中至少要通过无线接口、Abis接口和A接口。

图1-2表示了GSM 系统的信令结构,横向是根据物理的设备从最左边移动台开始顺次接入系统的各种系统的各种地面设施;纵向对应于各个功能层面,从最低的传输层开始,逐步到各种高层面。 MS BTS BS C MS C/VLR HLR GMS C 传输层 RR MM CM 图1-2 GSM 系统的信令结构 让我们先来看无线接口,它们涉及到GSM 系统中的许多重要协议。最底层是BTS 和MS 之间的传输层,然后是无线接口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第三层的应用层,其中包括协议RR (无线资源管理),此协议也出现在“Abis ”接口和“A ”接口上。从这里可以看出,BTS 和BSC 这些设备对有些信令的交换是透明的,它们的作用只是传递信息,并不做处理。 对于网络一侧的内部连接,各设备都具备单一的接口,即用CCS7信令网支持相互间的信令交换。 1.2 GSM 系统中的接口和协议 在GSM 系统中,信令消息在不同的接口有不同的形式,也就是有不同的信令协议。为什么采用不同的协议呢?比较直观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得到优化,这一点表现在无线接口上;另一个原因就是迁就已经存在的标准。 图1-3表示GSM 系统的信令模型:

七号信令对照表

目录 第一章 TUP消息 1 第二章 ISUP消息 5

第一章 TUP消息 ACB 接入拒绝信号 ACC 自动拥塞控制信号消息 ACM 地址全消息,其中包括六种信号: ADC:地址全、计费 ADN:地址全、免费 ADX:地址全、投币式用户 AFC:地址全、空闲、计费 AFN:地址全、空闲、免费 AFX:地址全、空闲、投币式用户 ADI 地址不全信号 ANC 应答信号、计费 ANN 应答信号、免费 ANU 应答信号、未分类 BLA 闭塞证实信号 BLO 闭塞信号 BSM 后向建立请求信号 CBK 挂机信号 CCF 导通故障信号 CCL 主叫用户挂机信号(国内任选) CCM 电路监试消息 请输入资料

CCR 请求导通检验信号 CFL 呼叫故障信号 CGC 电路群拥塞信号 CHG 计费消息 CLF 拆线信号 COT 导通信号 CRA 主叫用户再摘机信号 CPM 被叫用户空闲消息 CRM 闭合用户群选择和确认响应消息 CSM 呼叫监视消息 CVM 闭合用户群确认检验消息 CVS 闭合用户群选择和确认检验请求消息 CNM 电路网管理消息 DPN 未提供数字通路信号 EAM 扩充应答消息指示 EUM 扩充后向建立不成功信息消息 FAM 前向地址消息 FOT 前向转移信号 FSM 前向建立消息 GRA 电路群复原证实消息 GRM 电路群监视消息 GRQ 一般请求消息 GRS 电路群复原消息 GSM 一般前向建立信息消息 请输入资料

HBA 因硬件故障的群闭塞证实消息 HGB 因硬件故障的群闭塞消息 HGU 因硬件故障的群解除闭塞消息 HUA 因硬件故障的群解除闭塞证实消息 IAI 带有附加信息的初始地址消息 IAM 初始地址消息 LOS 线路不工作信号 MAL 恶意呼叫识别信号 MBA 有关维护的群闭塞证实消息 MGB 有关维护的群闭塞消息 MGU 有关维护的群闭塞解除消息 MPM 计次脉冲消息 MUA 有关维护的群解除闭塞证实消息 NAM 国内地区使用消息 NUB 国内呼叫监视消息 NNC 国内网拥塞信号 NSB 国内后向建立成功消息 NNM 节点到节点消息 NUB 国内后向接续不成功消息 OPR 话务员信号 RAN 再应答信号 RLG 释放监护信号 RSC 电路复原信号 SAM 后续地址消息 请输入资料

浅谈中国从古至今教育发展概述

浅谈中国从古至今教育发展概述 摘要中国从国至今的教育已经发展很多年,本片论文主要针对中国古代教育、近代教育以及中国的现代教育展开论述,在这里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体现出他所具有的独特气息,如中国从古代的教育就提倡尊师重道原则,近代教育则是提倡教育立国、科技兴国原则,而现代教育我们则是提倡创新理念原则,当然近代教育包括古代教育原则,现代教育包括古、近代教育原则,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呈发展趋势逐渐上升高度. 关键词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创新教育 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这五个阶段。以下主要就按这五部分展开说明,从古至今的探讨它的必要性。 一、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大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教育源自人类的生产劳动,服务于人来的发展和生存。起初,人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劳动,如打猎、捕鱼等活动,这逐渐便成为我们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保障,劳动即是教育,随着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教育的形式也随之变化着,随后人们逐渐开始发展畜牧业,人们学会了架设栅栏、赶羊喂牛,这些都只是他们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原始宗教的教育和原始艺术教育。首先,他们对自然很崇这些崇拜都是原始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拜、对图腾很崇拜以及对鬼魂也很崇拜。其次,他们对音乐和舞蹈像是有一种天赋一样,对于艺术教育体现出原始文化正逐渐变化着,在后面就逐渐形成了文字,文字的形成标志着教育的升级,为以后产生学校建立了基础。总之,原始教育呈现多方面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内容为多方面的生活经验; (3)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 (4)言传身教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5)男女教育分工明确; (6)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 有以上诸多内容,使得原始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开始。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奴隶制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夏代为奴隶制初期,它是由夏部落首领的儿子启建立的,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注重军事训练和人伦道德; (2)其次,便是商代,这一时期文字已经基本达到成熟阶段,文字成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并有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理论,这使得商代的教育上升为

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doc

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大纲(试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

目录 一、政策管理培训大纲 (1) 二、出生缺陷咨询培训大纲 (3) 三、遗传病诊治培训大纲 (10) 四、产前筛查与诊断培训大纲 (20) 五、产前超声诊断培训大纲 (32) 六、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与诊治培训大纲 (37) 七、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诊治培训大纲 (54)

一、政策管理培训大纲 1.法律和行政法规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4年10月27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12月29日)1.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1年6月13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01年6月20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 2.1《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11年7月30日)2.2《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11年7月30日)2.3《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2016年9月6日) 2.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10月25日)2.5《“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2017年1月10日) 2.6《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2018年6月21日) 3.部门规章

3.1《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02年12月13日) 3.2《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2009年2月16日) 4.规范性文件 4.1《婚前保健工作规范(修订)》(2002年6月17日) 4.2《遗传咨询技术规范》(2002年2月13日) 4.3《21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技术规范》(2002年12月13日) 4.4《超声产前诊断技术规范》(2002年12月13日) 4.5《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规范》(2002年12月13日)4.6《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划》(2009年11月16日)4.7《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2010年11月10日) 4.8《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技术服务规范(试行)》(2010年5月14日) 4.9《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2010年6月8日) 4.10《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2011年6月23日)

7号信令故障分析

7号信令常见故障分析 一、MSC/VLR中的C7GTT表格数据配置错误导致某一HLR所属用户无 法在此MSC漫游。 故障现象:属于外地同一HLR的一些用户漫游到本地MSC无法进行位置更新。 故障原因分析: 首先检查本地HSTP和HLR的数据是否正确,检查无错误; 对链路进行跟踪,找到这些用户位置更新的信令消息: 1.MSC可以根据用户送上来的IMSI经过GT译码正确找到用户所属 的HLR,去取鉴权三元组,HLR正确回送鉴权三元组; 2.VLR对用户进行鉴权通过后,根据IMSI向HLR发出Location Update消息; 3.HLR向VLR发送ISD消息,VLR回送ISD ACK消息; 4.但Location Update ACK消息却成为Abort消息,原因为 unrecognizedTransactionID;同时链路上还有一条HLR回的END 消息,内容为system failure; 5.这是来自两个不同HLR的消息。经过检查,发现MSC给HLR发的 Location Update消息的目的地地址为**FF60,而ISD ACK消息的目的地地址为**FFC0。原因已查明,是MSC中的C7GTT表格里对HLR ID的GT翻译错了,本来该送到地址为**FF60的HLR的ISD ACK消息却送到了地址为**FFC0的HLR,地址为**FFC0的HLR回了条未识别的对话ID消息,地址为**FF60的HLR却因等ISD ACK

消息超时回了条系统失败消息。 下面是两个HLR回的消息: ABORT Destination Transaction ID(HEX):39 08 05 BA Reason Abort Cause:1=unrecognizedTransactionID END Destination Transaction ID(HEX):39 08 05 BA Component Return Error Invoke ID:26 Error Code: Local Value:34=System Failure 二、外地漫游用户无法上网 故障现象:外地漫游用户无法上网。跟踪信令消息,发现A接口有消息:LOCATION_UPDATING_REJECT,拒绝原因:网络故障。 消息分析:以下是从A接口收到的消息,并对其分析: SCCP NAT 13622 008 FF0D94 FF0D80 09 81 03 0D 17 0A 12 06 00 12 04 04 29 00 10 03 0A 12 07 00 12 04 68 31 00 20 26 14 65 12 48 04 5C 04 09 F6 49 03 4D 00 FD 6C 05 A2 03 02 01 D9 SCCP NAT 13628 00E FF0D80 FF0D94 0A 01 03 0D 17 0A 52 07 00

全国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竞答试题

全国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竞答试题 1.出生缺陷也叫先天异常,是指孩子在妈妈“肚子里”还没出生之前,因发育紊乱导致。 A.身体某些部位或器官,如头颅、眼睛、心脏等结构或功能与正常的孩子不一样 B.发生新生儿黄疸和肺炎 C.背部及臀部有胎记、口腔有马牙 2.出生缺陷的产生与和环境因素有关,或者由于两者相互作用而发生。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物质及营养因素等。 A.夫妇文化程度 B.孩子出生后体质 C.遗传因素 3.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在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在孕期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进行筛查,对出生缺陷儿进行治疗和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A.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B.阻断传染病的发生 C.彻底医治遗传病 4.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和指导的夫妇,选择最佳生育年龄、接受遗传咨询、均衡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等,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A.孕中期和晚期 B.产褥期 C.孕前和孕早期 5.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孕妇在接受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是否存在出生缺陷,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A.孕前 B.孕期 C.产后 6.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对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诊断,对出生缺陷儿给予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或减轻致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A.孕妇 B.胎儿 C.新生儿 7.对于计划怀孕的夫妻来说,可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A.接受孕前保健,发现是否患有影响生育和影响后代健康的疾病 B.在家中多养绿色植物 C.查皇历,为孩子出生选择一个好日子

中继一号信令常识介绍

中国一号信令系统 简介 中国一号信令系统是国际R2信令系统的一个子集,是一种双向信令系统,可通过2线或4线传输。按信令传输方向,分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按信令功能,分为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 信令定义 1、线路信令(line signal) 2、线路信令主要用来监视中继线的占用、释放和闭塞状态,有前向和后向 之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占用前向信令,请求被叫端接收后续信令。通常会使被叫端由 空闲状态变为忙状态。 占用确认后向信令,是对占用信令的响应,表示被叫端已由空闲态变 为忙态。 应答后向信令,表示被叫话机或终端已经应答。 前向释放前向信令,用于结束呼叫占用的所有交换和传输设备。 后向释放后向信令,表示被叫终端已经终止通信,释放了通信网络链 路。 释放保护后向信令,是对前向释放信令的响应,表示被叫端的线路及 交换设备已经完全恢复到空闲态。在被叫端尚未结束释放保 护过程之前,系统将保护该线路不被再次占用。 闭塞后向信令,通知主叫端将该线路置于闭塞状态,禁止此后主 叫端出局呼叫占用该线路。 示闲前向(后向)信令,表示主叫端(被叫端)已处于空闲状态,可供新生的呼叫使用。 3、记发器信令(register signal) 记发器信号主要完成主、被叫号码的发送和请求,主叫用户类别、被叫 用户状态及呼叫业务类别的传送。分前向信号和后向信号,前向信号又 分Ⅰ、Ⅱ两组,后向信号分A、B两组。它们的定义如下表所示:

2.1前向Ⅰ组信号 前向Ⅰ组信号由接续控制信号和数字信号组成。 A、KA信号 KA信号是发端市话局向发端长途局或发端国际局前向发送的主叫 用户类别信号,KA信号提供本次接续的计费种类(定期、立即、免费)和用户等级(普通、优先)。这两种信号的相关组合用一位KA编码表 示,因此,KA信号为组合类别信号。KA信号中有关用户等级和通信 业务类别信息由发端长途局译成相应的KC信号。含义如下表所示: B、KC信号 KC信号是长话局间前向发送的接续控制信号,具有保证优先用户通话,控制卫星电路段数等功能。含义如下表所示: 表

中国教育的缺点(english)

The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education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Today I want to talk something about Chinese education. First, I ‘d like to give your introduction about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children begin to go to school at the age of seven, it takes them for six years to finish primary school. After primary school, the students will go to junior middle school without having to pass the exam. Education at this level is compulsory,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lasts for three years. For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t takes them for three years. Regarding college, senior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have to pass competitive exam in order to enter college. The college education takes them for 4 years. And if they want to get further education, they will spend another 3-6 years for Bachelor degree and Master degree. Though we spent nearly 20 years to finish all the study. It is not necessary to achieve our desired results. Yes, Today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disadvantages about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In this speech I listed three disadvantages. 1. the way to select talent person ? 2. unfair policy ? 3. the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As we all know, now the only way to select talented person in China is examination。 That is to say, we test a person’s level by mark, However, I think such an approach is not very scientific. First, the knowledge in the exam only covers a small part of the book, some people may know it by accident, while other people May not know it .Second , there are many causal factors existed in the processing of examination, for example, what if someone feel sick in that day? Unfair policy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we all know that national policy is quite loose For Beijing,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Beijing is nearly the lowest in our country, but their chance to enter college is much larger than any other cities in our country. On this issue, government can not make a lawful and reasonable explanation to us, why in the same country,

7号信令基本概述

七号信令系统概述

9在通信设备之间传递的各种控制信号,如占用、释放、设备忙闲状态、被叫用户号码等,都属于信令。 9信令就是各个交换局在完成呼叫接续中的一种通信语言。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 ,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信令的分类有多种方式 9按信令的功能分为: 9线路信令、路由信令、管理信令 9按信令的工作区域分为: 9用户线信令、局间信令 9按信令的信道传送方式,信令分为:9随路信令 9共路信令

9信令信道和业务信道完全分开,在公共的数据链 路上以消息的形式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方式。 97号信令就是共路信令系统。 交换网络交换网络 信令设备信令设备 信令链路 话路 广州市宜通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G uang Z hou E astone C entury T echnology 共路信令系统的特点(1) 91)信道利用率高 ?一条64Kbit/s 的信令链路可平均为3000个中继话路服务。 ?随路信令中,16个子帧的TS16仅仅为30个中继话路服务。 92)信令传送速度快 ?一条64Kbit/s 的信令链路每秒至少传送8000个数字。地址号码可以在一个消 息中发送完毕。 ?随路信令系统的记发器信号采用收发互控信号,发送持续时间长,一个信令 只能包含一个数字,如发送8位被叫号码,就需8个信令收发周期,持续几百 毫秒。在随路信令系统中,一个信令链路一般每秒传送10个左右的数字。 93)信令容量大 ?共路信令系统一个信令消息长度最大为272个字节,一个八位码就能表示256 种不同的含义,可包含多种消息,信息容量很大。 ?随路信令系统的记发器信令采用多频编码信令,前向信令为六中取二,有15 种,后向为四中取二,有6种。可见信令容量十分有限。

信令与协议的区别

协议 xie yi 协议(protocol)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为了开展某项活动,经过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协议总是指某一层的协议。准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的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的集合就是该层协议,例如物理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1 是一系列的步骤:它包括两方或多方,设计它的目的是要完成一项任务! 是对数据格式和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正式描述。简单的说了,网络中的计算机要能够互相顺利的通信,就必须讲同样的语言,语言就相当于协议,它分为Ethernet、NetBEUI、IPX/SPX以及TCP/IP协议。 协议还有其他的特点: 1 协议中的每个人都必须了解协议,并且预先知道所要完成的所有的步骤。 2 协议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同意并遵循它。 3 协议必须是清楚的,每一步必须明确定义,并且不会引起误解。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 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 协议也可以这样说,就是连入网络的计算机都要遵循的一定的技术规范,关于硬件、软件和端口等的技术规范。 网络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场所,所有接入网络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物理连设备进行信息交换,这种物理设备包括最常见的电缆、光缆、无线WAP和微波等,但是单纯拥有这些物理设备并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这就好像人类的身体不能缺少大脑的支配一样,信息交换还要具备软件环境,这种“软件环境”是人类实现规定好的一些规则,被称作“协议”,有了协议,不同的电脑可以遵照相同的协议使用物理设备,并且不会造成相互之间的“不理解”。 这种协议很类似于“摩尔斯电码”,简单的一点一横,经过排列可以有万般变化,但是假如没有“对照表”,谁也无法理解一分杂乱无章的电码所表述的内容是什么。电脑也是一样,它们通过各种预先规定的协议完成不同的使命,例如RFC1459协议可以实现IRC服务器与客户端电脑的通信。因此无论是黑客还是网络管理员,都必须通过学习协议达到了解网络运作机理的目的。 每一个协议都是经过多年修改延续使用至今的,新产生的协议也大多是在基层协议基础上建立的,因而协议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机制,黑客很难发现协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直接入手进行网络攻击。但是对于某些新型协议,因为出现时间短、考虑欠周到,也可能会因安全问题而被黑客利用。 对于网络协议的讨论,更多人则认为:现今使用的基层协议在设计之初就存在安全隐患,因而无论网络进行什么样的改动,只要现今这种网络体系不进行根本变革,就一定无法消除其潜在的危险性。

1号信令、7号信令和PRI信令

随路信令(CAS: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ing):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话路中传送的信令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随路信令称为中国1号信令系统。 公共信道信令(CCS:Common Channel Signaling):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的信令方式。通常用于局间。目前我国采用的公共信道信令就是中国7号信令。 中国1号信令:为随路信令。为30/32时隙2048K局间中继传输方式,Timeslot 16被用来传递其话音通道的信令,记发器信令为MFC(多频互控,即用六个频率中的两个组合,成一组编码,共15种前向信令,用四个频率中的两个组合,成一组编码,共6种后向信令,前向是指主叫向被叫传送,后向是指被叫向主叫传送。),线路信令a,b,c,d为xx11。R2信令与中国1号信令的区别在于R2信令的记发器信令为DTMF(双音多频),线路信令a,b,c,d为xx01。 7号信令:SS7是一种公共信道信令。是将呼叫控制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通过一张独立的信令网络传输,由于将信令和话音通道分开,可采用高速数据链路传送信号,因而具有传输速度快、呼叫建立时间短、信号容量大等特点。SS7信令的标准化程度比R2信令好,但依然存在标准化兼容的问题。如国内的SS7称为中国7号信令。在应用上由于需要目的地编码等信息,作为局间传输时使用广泛,但作为用户端局接入使用时由于目的地编码资源问题存在,应用上没有PRI 信令使用灵活、广泛。第0时隙用作帧同步信息通道,第16时隙用作公共信令通道,其余30时隙用作语音或数据通道。 7号信令的特点是:信令速度快,具有提供大量信令的潜力,具有改变和增加信令的灵活性,便于开放新业务,在通话时可以随意处理信令,成本低。目前得到广泛应用。CCITT自1980年提出7号信令黄皮书,先后多次修正,至1993年提出白皮书。 中国7号信令规范于1990年8月实施,该规范是以CCITT于1988年颁布的蓝皮书为参考制订的,只在电话网中使用,即只采用了消息传递部分(MTP)和电话用户部分(TUP)。 2M语音中继: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的区别:1号信令利用TS16传送时,每个TS16负责传送两个话路的线路信令,TS16和话路有着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而7号信令利用TS16来传送时,只是将组成信令单元的若干个8位位组,依次插入TS16,TS16并不知道传送的内容,即信令和话路没有固定关系,只不过利用TS16作为传送信令的载体,是传送信令消息的数据链路,因此,选用哪个时隙做数据链路均可。 --- 这也是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的一个本质区别。 PRI信令:又称ISDN(30B+D)信令、DSS1信令、PRA信令。在北美和日本,ISDN PRI提供23B+D信道,总速率达1.544Mbps,其中D信道速率为64kbps。而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ISDN PRI为30B+D,总速率达2.048Mbps。我国为30B+D方式。

七号信令基础知识

七号信令基础知识(本文档只用于北京博安天慧的内部培训,请勿分发)

1. 信令的基本概要 1.1. 信令的概念 ● 信令:控制交换机动作的信号。 ● 信号:信号是一种统称,而信令是指具有动作含义的操作控制命令。 ● 信令方式:信令的传送所要遵守的一定的规约和规定。它包括信令的 结构形式,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方式及控制方式。 ● 信令系统:指完成特定的信令方式时所使用的通信设备的全体。 1.2. 信令的分类 1.2.1. 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按照信令的信道技术来分类,信令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随路信令: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话路中传送的信令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随路信令称为中国1号信令系统。 两端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是通过话路来传送的。当有呼叫到来时,先在选好的空闲话路中传信令,接续建立后,再在该话路中传话音。信令是信令通道和用户信息通道合在一起或有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的信令方式。 共路信令:两端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 话路 交换机A 交换机B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 公共 控制 信令 设备 信令 设备 公共 控制 图1-1随路信令系统示意图

信令的传送是与话路分开的、无关的。当有呼叫到来时,先在专门的信令链路中传信令,接续建立后,再在选好的空闲话路中传话音。共路信令,也称公共信道信令,指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 共路信令是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的信令方式。通常用于局间。目前我国采用的公共信道信令就是中国7号信令。7号信令的特点是:信令速度快,具有提供大量信令的潜力,具有改变和增加信令的灵活性,便于开放新业务,在通话时可以随意处理信令,成本低。目前得到广泛应用。 1.2.2. 线路信令、路由信令和管理信令 按功能划分: ● 线路信令是具有监视功能的信令,(用来监视主、被叫的摘、挂机 状态及设备忙闲) ● 路由信令是具有选择功能的信令(指主叫所拨的被叫号码,用来 选择路由) ● 管理信令是具有操作功能的信令(用于电话网的管理和维护) 1.2.3. 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按区域划分: 用户线信令是用户和交换机之间的信令。 交换机A 交换机B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 处理机 信令 设备 信令 设备 处理机 话路 图1-2共路信令系统示意图 数据链路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育起源的理论 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如下三种不同的主张。 1.生物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 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按照他的看法,动物是基于生存与繁衍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传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SirThomasPereyNunn,1987~199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Monroe,1869~1947)。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3.劳动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不是武断地判定上述两种观点的错误,而是在肯定他们这种有益的尝试和提出问题的贡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人类祖先的产生及开始制造工具前后的历史,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传递社会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教育对当时的人类所以必要,是因为:

7号信令协议栈

SS7信令系统协议简介 SS7信令协议栈,MTP1,MTP2,MTP3,SCCP,TCAP,ISUP,TUP 3.1 SS7信令协议栈 协议是通过网络传送数据的规则集合。 协议栈也就是协议的分层结构,协议分层的目的是为了使各层相对独立,或使各层具有不同的职能。SS7协议一开始就是按分层结构的思想设计的,但SS7协议 在开始发展时,主要是考虑在数字电话网和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网中传送各种与电路有关的信息,所以CCITT在80年代提出的SS7技术规范黄皮书 中对SS7协议的分层方法没有和OSI七层模型取得一致,对SS7协议只提出了4个功能层的要求。这4个功能层如下: 物理层:就是底层,具体是DS0或V.35。 数据链路层:在两节点间提供可靠的通信。 网络层:提供消息发送的路由选择.。 用户部份/应用部份:就是数据库事务处理,呼叫建立和释放。 但随着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智能网的发展,不仅需要传送与电路有关的消息,而且需要传送与电路无关的端到端的消息,原来的四层结构已不 能满足要求。在1984年和1988年的红皮书和蓝皮书建议中,CCITT作了大量的努力,使SS7协议的分层结构尽量向OSI的七层模型靠近。 下图图示了SS7信令协议栈: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一层):即物理层。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三层):即网络层。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TCAP(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ISUP(ISDN用户部分) TUP(电话用户部分) MTP1 MTP1是SS7协议栈中的最底层,对应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这一层定义了数字链路在物理上,电气上及功能上的特性。物理接口的定义包括:E-1,T-1,DS -1,V.35,DS-0,DS -0A(56K)。 MTP2 MTP2确保消息在链路上实现精确的端到端传送。MTP2提供流控制,消息序号,差错检查等功能。当传送出错时,出错的消息会被重发。MTP2对应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MTP3 MTP3在SS7信令网中提供两个信令点间消息的路由选择功能,消息在依次通过MTP1,MTP2,MTP3层之后,可能会 被发送回MTP2再传向别的信令点,也可能会传递给某个应用层,如:SCCP或ISUP 层。MTP3还提供一些网管功能的支持,包括:流量控制,路由选择 和链路管理。MTP3对应OSI模型中的网络层。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CCP位于MTP之上,为MTP提供附加功能,以便通过SS7信令网在信令点之间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 路相关的消息,提供两类无连接业务和两类面向连接的业务。 无连接业务是指在两个应用实体间,不需要建立逻辑连接就可以传递信令数据。面向连接的业务在数据传递之前应用实体之间必须先建立连接,可以是一般性的连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9》问答共8页word资料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问答 1. 编写发布《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幼卫生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出生缺陷日益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出生缺陷不仅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国家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的健康存量,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卫生部门为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效。我们编写发布《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状况,引导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妇女儿童健康,营造有利于出生缺陷防治的良好氛围和支持环境。同时,也希望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特别是妇幼卫生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抓住深化医改的重大机遇,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幸福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什么是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 3.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现况和变化趋势如何?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要了解一个国家出生缺陷发生总体状况,一般通过监测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并结合相关调查资料来估算出生缺陷的总体发生水平。据估计,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以全国年出生数1600万计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5万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低收入国家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2%,中等收入国家为5.57%,高收入国家为4.72%。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病例总数庞大。 我国于1986年建立了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监测期为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重点监测围产儿中23类常见的结构畸形、染色体异常及少部分遗传代谢性疾病。该系统获得的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反映了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辨认的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诊断水平、监测期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09.79/万上升到2011年的153.23/万。 4.我国主要有哪些出生缺陷病种?发生情况如何? 出生缺陷病种繁多,目前已知的至少有8000-10000种,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等10类疾病是我国围产儿前10位的高发畸形。 近10年来,随着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部分对干预措施敏感的致死和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同时,由于医疗机构对内脏畸形等出生缺陷的诊断能力逐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等部分出生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