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戊戌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北伐战争(总第 11 课时)

主备人:审核:时间: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二、学习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三、学习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学习过程:

【课程导入】

师: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由此,中国进入一个大革命的时代。

在长期革命活动中,孙中山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要有一支革命的军队。为此,孙中山创建了哪所军校?这所军校的校长是谁?政治部主任又是谁?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在北伐战争中,先后进行过哪些激烈战斗?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弄明白上述问题的。

【自主学习】

(A为必记内容,B为理解内容,C为应用内容,D为拓展内容)

知识点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B)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了_____________,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国民革命时期

2、(A)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______年5月,________在______的黄埔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简称黄埔军校,_______任校长,后_______为政治部主任。

3、(B)思考50页上的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4、(B)黄埔军校创建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重要领导人毕业于黄埔军校(请你查阅有关资料说明)。

知识点二:北伐胜利进军

1、(A)_____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的总司令是____ __。

2、(A)北伐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主要战场。

3、(D)为什么北伐军把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作为主要讨伐的对象?

4、

(A)在两湖战场上,北伐军连克___________桥、__________桥,占领,消灭吴佩孚的主力,又进攻江西消灭孙传芳的主力,接着直捣南京,又挥师北上,进攻张作霖。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时,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5、(D)从历史发展来看,你认为国共合作对历史有利还是没利?能从史实加以说明吗(请你根据本课所学和查阅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6、(A)年,广东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知识点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A)_____年4月,__________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统治中国,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

2、(B)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你知道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到什么时候吗?

【学习探索】

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就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几十万军队,将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结合教材,请分析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国民革命却最终失败了呢?

3.有人说,国民革命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同时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呢?

【思维拓展】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孙中山晚年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应当怎样评价孙中山的一生?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