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看待书法创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如何看待书法创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的

我是如何看待书法创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的

针对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确切的讲,应当是在笔法、结体、行气、谋篇以及笔墨诸方面,看似通篇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其实这种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在字的大与小、正与侧、平与险、收与放;字与字之间的疏与密、参与顺、端与欹、方与长;行距之间的触与离、紧与绰、冲与让;正文与题款之间的主与次,呼与应、意与趣等等。而这种书法创作中的矛盾和冲突,说到底,就是上至宏观宇宙,下至微观质子粒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对立统一关系。换言之,如果回避这些矛盾,平息冲突,表面上似风平浪静,但由于没有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强大动力,事物也是很难达到新的和谐与统一。

在我看来,一幅好的作品必然承认矛盾,创造冲突,激发动力,构建和谐,制造美感。这是因为书法美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美,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线条结构为具体形象,是以一种抽象的审美理念为思维形象,给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线条是书法美的起源,具体地说,书法艺术反映对象的特殊性是文字书写,把握方式的特殊性是笔墨线条,因此,书法文字的内容对其所具有的书法美学价值来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关键是在笔墨线条艺术水平的高低雅俗之分。一般来讲,笔法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其用笔之法是每个书法家终生的“必修课”,会用笔则与书法有缘;用好笔则有创作的可能;巧用笔则尚可创新;妙用笔方能出精品。反之,连笔法都不懂,或笔法不精,何谈继承?更枉谈创新了?可见,一个有建树的书家是在对保留传统与作出变新的矛盾取舍中权度的,以此选择并实现自己对书法价值的追求的,而且不断使取舍的矛盾由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

那么,一个书家如果没有对传统的深入研究,如果不进入书法传统的源流,就不可能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度,甚至很难领悟到书法艺术基本的表现方式和审美范式。所以我们在观赏一件书法作品时,既看是否对传统的深入程度,还要看是否在书法传统和当代文化之间,是否找到了独特的表现方式,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风格面貌,也就是说,注重在传统基础上的个性化表现,是我们选择一个书法艺术家最重要的学术标准。就书家而言,书法创作是一件让人喜欢的事情,提笔、理毫、濡墨、舔水,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过程都是书家心性的流露,是情感的宣泄,若是写到无法自抑、挥写无止之际,便是痛快无比之时,我想,写书法的人都有过这种感觉。实际上,书法是一种心灵凝固的语言,书法家在潜心研讨前辈的艺术经验、

广鉴博览书法精品之后,其最关心、最苦恼的是寻求表达自己意象中的书法语言。他们总是想创作理想的书法作品是属于自我的作品,而非刻意想临摹他人的作品,经常在各种风格的古代优秀书法作品的罅隙间寻找自己的出路,以期望能够寻找出表达自己个性的风格、技巧作品。对此,针对书法创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书法创作不能怯懦地表现传统规范和重复个人经验,应当努力发掘和激扬自我本性中还不

曾充足的活力,使生命的存在得到升华。

我发现,当今书坛领域,有不少书家在创作表现出不少习惯动作的重复,如,章法安排上略显程式化,行与行之间看不出多少互应,这种基于传统书写方式所形成的习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书作的现代气息。似乎传统式的严谨的结字法不适合于表现形式上的现代感,这并不是一个书家的矛盾,在走向现代创变的过程中,人们不得不舍弃传统结字法的固有惯性。而对一个现代形式来说,“字”的感觉太突出了是一个局限。我认为,书法作为真正意义的创作,其根本的依据就是作者的真性情,是出乎已而不由于人的生命运动。当前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只求新异,而忽视对传统的继承,所谓创新,就是在漫漫书法路上,以前人的终点为起点,向前跨了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创造了前人所未有的东西。如唐代的颜真卿,倾其所学,一扫初唐“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书风,以其如椽之笔,为后人留下了洋溢着浩然之气的榜书和“三稿”,为羲之之后书史上又一高峰,其人品,其才华,其风格,为后人所膜拜。再如书写“开张开岸马,奇逸人中龙”的康南海,也以其思想家的深度,理论家的勇气,一洗尘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书法艺术表现的新境界,为后人所敬佩。但是,这些创新者,无不是以继承为前提,以深厚的书法基本功为基础。

总而言之,书法创作必须有一个前提,需要创作者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才能进入真正的创作艺术构思过程。这种创作欲望,不是想有就有,想来就来,而是需要准备,也可以说是一种创作情绪的“酝酿”过程。唐代的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曾经提出“五合”的命题,即“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绚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其大意是“精神愉快,事物悠闲,为一合;感人恩惠,答谢朋友,为二合;季节舒适,气候湿润,是三合;笔墨纸砚,相互引发,为四合;突有激情,兴致勃勃,是五合”。这五合实质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相互配合,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情绪以及主客观条件对于作品的成功起着推

波助澜的作用。而情绪的酝酿,是书法家创作灵感的温床,真正成功的书法作品是要求出现灵感的,灵感是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性的精神现象,是认识上升到高级阶段的心物感应,它由潜意识思维所产生,是有灵而感,关键在“灵”,它以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灵感具有偶然性,不是随叫随到,想有就有的,俗语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它不可贮存,故不能备用;它具有不可再现性,稍纵即逝。灵感是一种条件反射,常常由于现实生活中某种客体的诱导或者刺激,触景生情,因此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不期遇而遇的。但是,书法创作中的灵感决非创作者纵情恣意的表现,它实际上来源于创作者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借助与记忆表象的诱发,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刺激。据记载,张旭凡“观十物”使“有动于心’,并“一寓于书”;怀素于嘉陵江的流水声以及雷鸣电闪中体会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而使笔力倾注于草书之中;王羲之从鹅颈的伸缩中看到自然事物的弹件变化,从而书法达到翰墨淋漓、气象万千的境界。所以,创作者在创作中如何处理好书法创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一个书家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把握和积累的。

的确,世上之事,最简单的,往往又是最复杂的,最容易做到的,恰恰也是最难做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