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

浅议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
浅议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

浅议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

黄联英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根据通识教育课程特点,应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要注意与专业教育的联结性;切实关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建立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

关键词:通识教育;内涵;课程;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3-0231-02

收稿日期:2011-06-24

作者简介:黄联英(1988-),女,广西桂林人,2010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于19世纪起源于美国,自其诞生之初起学者对它所代表的涵义就有分歧和异议。有的学者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完全的人的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人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要求人在生活、道德、情感、理智等各个方面都等到和谐的发展。有的学者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职业教育的部分,也就是指不直接与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相关的那部分教育,在这种观点中,通识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有的学者认为: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1]从通识教育的“通”我们就可以看出其涉及的范围应该是丰富的、宽广的、全面的、多维度的。它应该包含:语言与历史文化、艺术与人文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日常技能与应用、身体素质与锻炼等各个领域。当然,这些领域知识的学习,并不是要给学生们灌输各类杂散零碎的知识,那样的知识我们可以到图书馆去翻阅百科全书获取。各个领域知识学习过程强调的是这些学科知识的获取过程,人类进行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日后遇到新知识的时候要知道从何处入手掌握,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懂得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才是通识教育中“通”的要义。这些领域知识的有机结合也是学生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自身与自然、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环境、自身与社会理性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完成社会人的全身意义的转化。二、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1、普适性通识教育所教授的知识应该适合全体学生学习,不须学生预先修习系统性的专业知识为前提。通识教育教授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知识,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处到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通过通识教育所获取的知识都不应该成为无用的信息,它教予人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乃至一种态度。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内不分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平台,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职业岗位,不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作准备,其关注的是大学生基础性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非专业”和“非职业”的。因此,通识教育的课程具有普适性。[2]2、多样性

人类自产生至今,各种学科及生产生活经验门类繁多,人类的发展是一种多方位的发展。知识技能的发展也是多方位的发展,所以个人的发展也应该符合这样的发展规律。通识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通识教育的内容应该包含人类文明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与各类知识接触,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自身及人类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自身的社会化。二是通识教育的实现形式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外,通识教育课程也可

以多多采用讨论、志愿活动、社会服务、学生兴趣小组讨论,学生社团等形式开展,这些非正式的渠道让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三是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层次的多样性,除了全校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院系的专业特征开发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识教育课程的出发点,不可将此类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混淆。[3]3、综合性

通识教育就是要培养人具有尽可能多的全面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非某一专业所独占的,而是一种综合的知识体系,因此通识教育的课程要体现多个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教授给学生综合知识,开阔学生的胸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有综合眼光的人。各个学科的知识是人各种能力

的组成要素,每种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各要素的搭配使学

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使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提升学生从知识的整合性视角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地促进发展。4、通识性

“通识”中的“通”并不是“通才”的“通”,即什么都知道,“通识”的“通”是贯通的“通”。[4]它反对通识教育的课程事J i a o X u e S h i J i a n Y a n J i

u

TheoryResearch学

谈通识教育对美术课的作用-模板

谈通识教育对美术课的作用 一、加强文化背景的阐释,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 课程在设置时由于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设,如果按照艺术专业学生的课程难度来讲授这门课,必然会增加学习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调整课程大纲,把系统的美术史改为美术作品欣赏,以具体欣赏作品为主,没有系统的时代背景陈述、画派演变发展的朔源考究,虽然每一次讲授都非常认真和仔细,但学生只能知道某一时期有什么流派、画家及其作品,而对于各流派兴起的时代背景,各流派之间的起承关系,画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却无从知道。比如在讲到19世纪的法国艺术,古典主义艺术之后兴起了浪漫主义艺术,继而是现实主义艺术,而后的印象主义艺术开启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大门,这种起承关系并不是说一种艺术灭亡后兴起另一种艺术,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某种新兴的艺术代表了一种艺术诉求,当然在同一个时期多种艺术流派也是共存的,19世纪60年代印象主义兴起的时候,在这个世纪早些时候兴起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同时存在。如果简单的欣赏19世纪的作品,那么对于古典主义时期的达维特,安格尔,浪漫主义时期的籍里柯、戈雅、德拉克罗瓦,现实主义时期的米勒、库尔贝、杜米埃必然是要了解的,那么这三个流派为什么在19世纪相继出现,之间有什么和关系吗?如何去理解这三个流派的作品特点?这些都应是贯穿在课堂讲授让学生有系统了解的知识。系统的美术史是从文化背景讲述一件艺术作品的发生、发展和保存,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体系的文化认i只,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感,文化价值观。而且从文化角度去讲解一幅作品,还会穿插非常多的故事,从而能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环境氛围中将文化价值观的认识传授给学生。例如米勒的《晚祷》、《拾穗者》这样的作品,虽然作者自己说就是一种简单地描写农村景致,但放在资本主义浪潮汹涌的时代,评论家就将其付诸了很多牵强附会的解释,甚至说可以从图画背景中感觉到喧嚣的资本主义气息扑面而来。这种文化解读对于艺术作品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当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学生们一定会对艺术评论的客观性进行思考。 二、拓展课程的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相互交流中传递文化价值观 这门课程由于针对的主要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思路方法就极为重要。需要大胆的尝试,找出适合非艺术专业学生接受的方式,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甚至是兴趣学习。经过几年的尝试,发现实行实践与讲授相结合是可行的方法。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 篇)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加通识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全区教师通识培训学习,让我们明确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在这里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更新了我的一些教育观念……总之,本次培训,使我收益匪浅,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感受到名师的风采,专家的人格魅力: 在本次全体教师通识培训的过程中,被专家关于教育方面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所吸引,使我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和思索。他们的视频报告扣动我的心弦,触及我的内心深处,使我一次次不由自主地扣心自问,我该怎么办,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才能不负众望,才能做到问心无愧。从这些名师的身上,我学到的不只是专业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他们执着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治学、潜心钻研、尽职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人生方式;作为一代名师,

他们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些,开阔了我的视野,开拓了我的教学思路,转变了我的教学理念,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眼前所面临的挑战,挖掘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祢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是呀,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做为一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课堂,能在瞬间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能与学生心有灵犀。我们在面对学生时,在过多地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时而忽略了他们的善良、可爱的一面,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已变得麻木,缺乏投入学习的热忱。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使他们迸发出好学习的火花,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 十四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

2019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1.()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 2.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2.如果一个人体检时发现乳腺癌1号基因发生突变,可以推断出()。(2.0分) A.这个人患乳腺癌的概率增加了 B.这个人已经患了乳腺癌 C.这个人一定会患乳腺癌 D.这个人很快会被检查出乳腺癌 3.在()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分)C.2016 4.在中国现有的心血管病患中,患病人数最多的是()。(2.0分) A.脑卒中 B.冠心病 C.高血压 D.肺原性心脏病 5.当前人工智能重点聚焦()大领域。(2.0分)B.7 6.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如果一个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百分位数,医学上称之为矮小。(2.0分C.3 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2.0分) A.必然要求 B.基础条件 C.核心要义 D.根本目的 8.()是一种处理时序数据的神经网络,常用于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2.0分) A.前馈神经网络 B.卷积神经网络 C.循环神经网络 D.对抗神经网络 9.据2005年美国一份癌症统计报告表明,在男性的所有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肺癌 B.肝癌 C.前列腺癌 D.淋巴癌 10.()是人以自然语言同计算机进行交互的综合性技术,结合了语言学、心理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知识。(2.0分) A.语音交互

B.情感交互 C.体感交互 D.脑机交互 11.()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2.0分) A.专家系统 B.机器系统 C.智能芯片 D.人机交互 12.()是指能够按照人的要求,在某一个领域完成一项工作或者一类工作的人工智能。 A.超人工智能 B.强人工智能 C.弱人工智能 D.人工智能 13.到()年,几乎所有的算法都使用了深度学习的方法。(2.0分)B.2014 14.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呈现集聚态势,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地区,排名第一的城市是()。(2.0分) A.上海 B.北京 C.深圳 D.杭州 15.()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2.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16.在国际评判健康的标准中,空腹血糖值低于()才是健康的。(2.0分) A.90mg B.95mg C.100mg D.110mg 17.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2.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18.古代把计量叫“度量衡”,其中,“度”是测量()的过程。(2.0分) A.长度 B.容积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

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表1为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2为对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的要求,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现在我们所说的知识,是指立即能派上用场、能见到成效的信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这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出的观点。个人之见,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在思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关系问题。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更多是专业教育,而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的更多是通识教育的使命,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问题。 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还是当今中国大学的一种现实。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专业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人们普遍看法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选一个好的专业很重要。同时大环境下对于技术性工人的需求增加,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大学生能更好适应这种需要而受欢迎,这就让高等教育界的老师们困惑了。为了迎接这一挑战,高等教育界不得不舍通识教育而取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大学里专业与就业的密切联系,所以专业越分越细,也越来越面向市场,一所大学的教学成就也更多的是由它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决定,而不是它的历史底蕴与学术成就。 这就是当今中国大部分大学的现实,就业等同于一切,一个学生进入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技能,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当一部分大学秉承这样的一种办学宗旨时,无可厚非,但是当很大部分大学甚至是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大学也不得不以更细分的专业化教育应对这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战时,大学就已经变味了。曾经很多学者都说过,大学不能像职业学校、技术学校一样只教你一种专业技能,否则它和职校技校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问题是我们的很多大学就是如此,我们的很多老师、同学、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至于有没有培养一种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说出来都会被很多人所不齿,这是事实。那么,在专业化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通识化教育真的没有价值了吗?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它并不是仅传授给学生一种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其实高等教育起源的时候最开始的目的就只是纯粹的思考方式培养与品格塑造,牛津、剑桥、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这些学校,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体部分,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通识教育的优点很多。其一,它的接触范围广,学科融合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同时它也更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德塑造,所以通识教育更容易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其二,它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更加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新兴趣点,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而这一点往往是专业化教育最大的缺陷。中国的高等教育选拔门槛是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而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不少学生接受了专业调剂,也有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是十分盲目。进入高校后却发现他们可能并不喜欢这个选择,或者不适合在这个专业中学习,但还得要硬着头皮学下去。而高校中转专业的机会,通常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得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这样子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痛苦,何来动力?其三,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适应性。很多人都说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病是“通而不精”,我们得承认通识教育相比于专业化教育确实在某一领域精通性差了一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至少高等教育领域,真正的学习传授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是一种共识,并且大学里面所学到的能够用于社会实践的知识少之又少,那么,以形成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通识教育比起专业化教育在适应多变社会里面的多变职业也就更有优势了。毕竟现在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社会,学会大部分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掌握学习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这一点,通识教育会做得更好。不仅学习能力,由于通识教育接触面广,它在融会贯通、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很有优势的。

《通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来自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科书与课程资源研究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资源开发中心、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题组核心成员和高密试验区课改专家做了关于“新课程理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透视”、“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报告,此次培训活动,让我收获最大的,感受最深的就是新课改下“课程”“教学”“评价”的具体定位。 一、新课程观倡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以往大多数教师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课程即教学的科目”“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这种认识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恰恰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是不匹配的,可以说,以往的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而新课程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此外,新课程还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切实地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新课程倡导“交往、互动、发展”的教学观,体现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这是对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 此次培训中深刻地对新课程的教育评价进行分析。“评价就是为了促进发展”“评价就是教育过程”“评价本身就是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在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我们的价值不再是做一根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通过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结合专家的建议和我校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走进新课程,顺应新课

最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精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 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 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通识教育的意义

什么叫通识教育?为什么要搞通识教育?我不想从五花八门的教育学定义出发,而是和大家聊聊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当一位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她的头脑中一般只有高考要求的那几门学科的不完整的概念。即便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对其它学科和专业名称有所接触,但也知之甚少。这时如果让他一头扎进一个狭窄的专业,他就会像迷失在原始森林中的猎人一样,茫然不知所措。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就像一片森林,一个猎人如果不了解这片森林中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以及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他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们学会打中野物的技术,而是要先熟悉环境。 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discip1ines”。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

通识课程心得体会

通识课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继续教育通识培训的学习,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淫,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相互交流,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友谊。从“通识模块”到“小学数学”,巧妙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 一、培训学习情况 在这次通识培训中,我观看了教师讲解视频,参与专家辅导答疑。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我还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将所学理论与自己教

学实际进行对比,积极进行反思,同时和其他学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培训学习的收获 通识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因材施教,怎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看视频、做作业很累,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成长的喜悦。在通识培训中,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见识深广了,我的思想活跃了。 通识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通识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朴素、真实的交流与评论,让我感动,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原来在教学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为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搭建了一条光明通道。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

2017继续教育通识二答案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通常我们把"素养”理解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3、教师担负的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发展质量?),所以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视。 4、"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爱学生,要(尊重平等????)地看待学生。 6、对学生的关怀,就是有(???仁爱之心),有了大爱,不自私,善良,就会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7、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研究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应时代的要求。 8、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方法陈旧,不思进取,就会导致教育教学的(?僵化???)。 9、班主任的知识构建应该是网状的,既要掌握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还应该有(?班级管理??)的特定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 10、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性知识,即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 11、班主任的(?学习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爱读书的班主任能带出爱读书的孩子,会学习的班主任也能带出会学习的孩子。 12、班主任比学科教师更多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提升能力??)的任务。 13、班主任的学习力应聚焦在以下三点:学习新知;学会提炼;(??终生学习??)。 14、 教师通过自身成长,强大了内心世界,提升了(?精神追求???),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让学生的精神营养有了基础。??? 15、(???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16、班主任的语言表达,最基础的应该做到(??清晰准确?)。 17、因为班主任经常要做辅导讲话、总结班会、约谈家长,所以要有(即兴发表???)的能力。 18、班主任老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 19、班主任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需要考虑家长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等,这样与其说话,才能做到(??适合?)得体。 20、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21、自我认识不是个人孤立地闭门修养,而是强调要结合(实践???)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来进行。 22、班主任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同伴的(??态度?)来认识自我。 23、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 24、学生们在班主任老师设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懂得去(关注别人体谅别人??)、为别人服务。 25、(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26、班主任老师设计的去敬老院实践活动,关心照顾老人,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与长辈???)的态度。 27、班主任创新活动设计,活动内容要丰富,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也让孩子了解了更多的生活群体。 28、班主任的活动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融入社会???)的契机,以提升学生们关注社会,感知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 29、班主任的创新活动设计应引发孩子们对社会的关注,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2011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漫谈通识教育的意义

漫谈通识教育的意义 什么叫通识教育?为什么要搞通识教育?我不想从五花八门的教育 学定义出发,而是和大家聊聊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当一位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她的头脑中一般只有高考要求的那几门学科的不完整的概念。即便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对其它学科和专业名称有所接触,但也知之甚少。这时如果让他一头扎进一个狭窄的专业,他就会像迷失在原始森林 中的猎人一样,茫然不知所措。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就像一片森林,一个猎人如果不了解这片森林中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以及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他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们学会打中野物的技术,而是要先熟悉环境。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 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 “discip1ines”。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

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术活动中都是存在的。尤其在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越发显得重要。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或学术团体的领军人物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南京大学是否应该以培养这样的社会栋梁之才为己任呢? 通识教育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远大理想和抱负。一个人只有见过天空才可能想到要飞越太空。如果学生们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就可能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知识结构,而这种知识结构通常不同于且超越于为其讲授单独一门课程的老师。这样的知识结构就为创新埋下了种子,将来必然会生长出比教师更宽广的视野、更远大的目标,而且如果衔接良好的话,也会成为后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由此可以推论,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英语有一个谚语叫吃什么饭长什么身体(You are what you eat);对于学生学习来讲,可以说修什么课程就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也就有什么样的创新潜力。 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哈佛大学的派瑞教授对本校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 认知发展过程的研究。他发现,学生们从大一到大四一般经过四个发展阶段:1.二元论阶段,认为事物都可以截然分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两类,

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听了优秀教师的事迹,看了老师们分享的视频,了解了一些案例,收获了许多未曾懂得的知识与技能。虽然培训、做作业有些累,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成长的喜悦。在通识培训中,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见识深广了,我的思想活跃了。 通识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每一专题对我在未来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都会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也期待着自己能更好的消化,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培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观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到了学生是教育主体,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的道理。 我需要进一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通过学习,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我要以这次通识培训为契机,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改进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并更多的了解教育以及学生心理。 体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在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

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需进一步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应在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充实提高发展的机会。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角,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 我非常喜欢这次通识培训课程的组织形式,通过与讲课教师以及新教师的交流学习,在短短的通识培训学习过程中,让我受益匪浅。这次的学习让我如沐春雨,使我明白了许多: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也坚信在教育天地中,我会走得更宽,更远。

2019年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考试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1 .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是()。 ?A.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 ?B. 结构不合理 ?C. 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问题 ?D. 高等教育资源质量问题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Futurelearn是由()发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A. 日本 ?B. 巴西 ?C. 德国 ?D. 英国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中华人民国教师法》自()开始实施。 ?A. 1992年 ?B. 1994年 ?C. 1994年 ?D. 2014年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A.

2016 ?B. 2015 ?C. 2017 ?D. 2018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建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要以()为契机,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A. 乡村振兴战略 ?B. 新时代教育改革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人才强国战略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系统性因素、偶发性因素,其中,偶发性因素的特点是 ()。 ?A. 容易发现但不容易解决 ?B. 长期起作用 ?C. 不太容易发现 ?D. 经常影响教学质量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本讲认为,()是一次高等教育的盛会,吹响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集结号。 ?A. 在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B.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C.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 ?D.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根据本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 不平衡 ?B. 不充分 ?C. 不适应 ?D. 不满意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德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丰富与完 善的过程被称为()。 ?A. 教师专业发展 ?B. 教师修养提高 ?C. 演进 ?D. 研究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10 .根据本讲,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 做事情需要没有满足 ?B.

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心得体会(一) 201*年8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雨山区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一天的培训紧张而充实。 上午,市教研室的张先义主任为我们做了题为'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他的报告生动活泼,一个个案例、一张张图片、一幅幅表格,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要提高教学质量,什么是教学质量,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等问题,让我们对教育和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教学是有规律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教学规律,了解了学生学习注意规律,现有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教育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以往那种单纯的'时间+汗水'式的拼体力、拼消耗的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低效的。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课前要进行有效的备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传声筒。课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要与学生共同思维,产生共鸣。对学生多提'胖问题'、'热点问题',引发学生高水平的思考,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科学的方法和探究的机会。此外,还要有效的激励学生,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不丧失学习的动力。张主任的报告不仅给了我们理论的支撑,还给了我们行动的指导。 下午,市二中的郭惠宇校长做了题为'教师专业化成长面面观'的主题报告。郭校长先向我们介绍了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然后从'用学校文化营造成长的乐园'和'以砺砥自省寻找成长的路径'两方面陈述了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走上专业成长之路的途径。郭校长的报告,让我认识到,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 它直接制约着教师的个人发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重新燃起激情之火。于漪说:'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动。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师焕发青春,精神抖擞地工作。此外,教师还要不断进行反思,反思是促使自我成长的一剂良药。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一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未来的成长之路却很漫长。虽然当前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制约着我们教师的行动,但我们千万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尝试着每天努力一点点,你就会得到一个不同的教育世界。 通识培训心得体会(二)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

2017继续教育通识二答案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核心。 2、通常我们把"素养”理解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3、教师担负的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发展质量),所以其作用和 地位不容小视。 4、"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爱学生,要(尊重平等)地看待学生。 6、对学生的关怀,就是有(仁爱之心),有了大爱,不自私,善良,就会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7、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研究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应时代的要求。 8、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方法陈旧,不思进取,就会导致教育教学的(僵化)。 9、班主任的知识构建应该是网状的,既要掌握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还应该有(班级管理)的特定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 10、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性知识,即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 11、班主任的(学习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爱读书的班主任能带出爱读书的孩子,会学习的班主任也能带出会学习的孩子。 12、班主任比学科教师更多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提升能力)的任务。 13、班主任的学习力应聚焦在以下三点:学习新知;学会提炼;(终生学习)。 14、 教师通过自身成长,强大了内心世界,提升了(精神追求),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让学生的精神营养有了基础。 15、(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16、班主任的语言表达,最基础的应该做到(清晰准确)。 17、因为班主任经常要做辅导讲话、总结班会、约谈家长,所以要有(即兴发表)的能力。 18、班主任老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 19、班主任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需要考虑家长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等,这样与其说话,才能做到(适合)得体。 20、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21、自我认识不是个人孤立地闭门修养,而是强调要结合(实践)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来进行。 22、班主任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同伴的(态度)来认识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