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1
注意事项: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1.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
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
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B.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和《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
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及尚象的表现等,有条不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
B.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
C.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
D.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执着
李冬
要不是我家的下水道堵了,我绝不会认识老谢的。那天,一位朋友把他叫到我家,是来
疏通下水道的。第一回见到他,觉得他太落魄了,虽说那时他是物业公司员工,看他那一身
行头,简直就像个外地捡荒人或者收废品的。上身穿着不黄不绿、黑不溜秋的褂子,袖口早
就破了。下身的大裤衩子也是皱皱巴巴,满是尘土。脚上的凉鞋脏兮兮的,后跟也开了胶。
现如今,我们通州城里,还有这样贫困的人吗?我实在不敢相信。
看他干活,却很让我开了眼,对他刮目相看了。且不说三五分钟,下水道就疏通了,还
修好了我家的水管子,长时间没修好的灶具、冰箱的毛病,他也“三下五除二”顺手就修好了。干杂活,他可真是个多面手。我又对他赞美有加了!这以后,家里有什么活儿,叫他就来。熟了,我才知道,他是很乐观的人。好交朋友,好看书。他还经常讲讲新闻,说些笑话。我送他几本《运河》杂志,他特高兴:“太好了,我文化不高,就是喜欢看书……”从这以后,家里有活儿就找他,我们就渐渐地成了好友,无话不聊啦。
有一天,我听说他唯一的独女丢了,我就向他求证。他竟然显出漫不经心的神色说:
“那时,她刚上班,21岁,就要和一个外地小子结婚,我和老伴不同意,她就和那小子跑了。”他的语气平淡,好像此事与他无关。我问:“你们没有联系啦?找找她呀!”他说:“我
怎么找?公安局也用心找了几年,也没消息。这可真是怪事。都成年了,能出什么事呢?”
老谢不以为然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让她去吧,闺女早晚要嫁人,我们两口子,过
得挺好就行啦!”
老谢就是一个大松心的人,可他一旦认准的事,他也真跟老牛一样的犯拧。一天.他很
认真地跟我说:“黎老弟,求你个事?”听这口气,看来他遇见难事了。就问:“你尽管说吧,我尽力帮忙。”他说:“我在家里搞了一个像章展览室,求你找一位书法家,给我写个
牌子,让更多人到我家来参观。”我听了,很奇怪地问:“什么像章?”他认真地说:“就
是文革时期的最火的毛主席像章呀!我已经收藏5000多个了。有空你看看去,指点一下。”
我说:“好的,我去。”
过了几天,我带着写好了的字,就到他家里去了。老谢住的还是原先的职工宿舍。两间
小屋,外屋就是展览室,一进屋,就看到,满墙的像章。按着大小,一个个排列整齐,全都
镶在玻璃镜框里,真的好壮观啊。我鼓励他说:“你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让人们不忘那
段历史。”他笑着点点头,又补充一句:“应该建个‘像章博物馆’,让人别忘了毛主席呀!
”
“毛主席像章展览室”——通州区吕先生的书法,果然遒劲,飘逸。老谢见了挺高兴。
就很麻利地放进镜框里,我帮着他,挂到了门口。牌子挂出来了,屋里也布置也像模像样的。我相信会有好多人来参观的。
可是,我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后,我偶然见到他,就问:“来家参观的人很多吧!”他
显出特别失望和无奈的神色说:“唉!现在的人,忘本,没有人去看呀!”
好久未见,我顺路去看看他。一进屋,我就觉得冷冷清清的。原来老谢病了,是让骗子
气的,看来病的不轻。小屋里,老谢正躺着,老伴用小勺给他喂药,老伴说:“那天,几个
骗子,把他的几个像章骗走了,他就一病不起了。我让他去医院,他死活不去,他不放心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