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考核作业答案

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考核作业答案
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考核作业答案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

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

C.理在事先(朱熹语)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7.哲学的党性是指()。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

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

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

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

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9.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3.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B.事物之间的距离

C.物体的体积

D.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14.各种运动形式的区别,主要取决于()。

A.它们不同的复杂程度

B.它们不同的稳定性和相互关系

C.它们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殊矛盾

D.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不同需要

15.“天不变,道亦不变”是()。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1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18.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一种()。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

B.二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19.意识是“客观存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20.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作用

B.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D.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A.世界处于什么状态

B.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

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D.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

E.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哲学是()。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E.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4.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D.理论和实际

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5.下列论着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曹雪芹的《红楼梦》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孔子的《论语》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D.

E.邹容的《革命军》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E.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7.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B.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没有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D.没有说明人民群众活动的作用

E.承认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8.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A.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B.客观世界中存在“绝对时空”

C.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E.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

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变化发展的观点

E.唯心主义的观点

10.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关系是()。

A.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B.高级运动形式是以低级运动形式为基础的

C.高级运动形式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D.高级运动形式可以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

E.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人为自然界立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

随着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辩证唯物主义也要变换自己的理论形式。时间是均匀流逝的过程。

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蔽自己的大书。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唯物主义就是辩证法,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电大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公共管理学》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和2是客观题,任务3、任务4是作品题(固定答案已附),本人对任务1和2给出了二套题答案(01任务_0001、01任务_0002、02任务_0001、02任务_0002)。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1和2试卷,直到出现这几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01任务_0001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公共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2. 公共管理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3. 新公共服务是在传统科层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公共管理改革模式,这种治理体系中将公民置于中心位置。 4. 政策问题的结构反映的是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结构中等的政策问题和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5. 公共政策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政治实体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6. 政府失效或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况。 7. 20世纪40至60年代,可以说是对早期公共行政学的批评与该学科的转变时期,这种批评与转变的结果则是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的出现。 8. 根据公共政策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9. 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政府职能的重点确立为: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说明了我国政府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的转变。 10. 根据公共事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管制性公共事务、基础性公共事务、服务性公共事务和保障性公共事务。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著作,对官僚制度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建立的德国学者是()。 A. 马克斯·韦伯 B. 古德诺 C. 法约尔 D. 赫伯特·西蒙 2.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缺位 B. 越位 C. 错位 D. 不到位 3. ()是政策规划阶段的最后一步,是通过特定程序和行为使政策取得合法的地位。 A.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B.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C. 公共政策的论证 D.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 (第1---3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最新《土力学》作业答案

《土力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 1—1根据下列颗粒分析试验结果,作出级配曲线,算出Cu 及Cv 值,并判断其级配情况是否良好。 解: 级配曲线见附图。 小于某直径之土重百分数% 土粒直径以毫米计 习题1-1 颗粒大小级配曲线 由级配曲线查得:d 60=0.45,d 10=0.055,d 30=0.2; 18.8055 .045 .01060=== d d C u 62.1055 .045.02.02 6010230=?==d d d C c C u >5,1

故,为级配良好的土。 (2)确定不均匀系数Cu 及曲率系数Cv ,并由Cu 、Cv 判断级配情况。 解: 土 粒直径 以毫米 计 小于某直径之土重百分数% 习题1-2 颗粒大小级配曲线

1—3某土样孔隙体积等于颗粒体积,求孔隙比e 为若干? 若Gs=2.66,求ρd =? 若孔隙为水所充满求其密度ρ和含水量W 。 解: 11 1 === s v V V e ; /33.12 66 .2g V M s d === ρ.121 66.2V M M w s =+=+= ρ%6.3766 .21=== s w M M ω。 1—4在某一层土中,用容积为72cm 3的环刀取样,经测定,土样质量129.1g ,烘干后质量121.5g ,土粒比重为2.70,问该土样的含水量、密度、饱和密度、浮密度、干密度各是多少? 解: 3457 .25 .121cm G M V s s s === ; 3274572cm V V V s V =-=-=; %26.60626.05 .1215 .1211.129==-== s w M M ω; 3/79.172 1.129cm g V M === ρ; 3/06.272 27 15.121cm g V V M v w s sat =?+=+= ρρ;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

《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公共管理学》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和2是客观题,任务3、任务4是作品题(固定答案已附),本人对任务1和2给出了二套题答案(01任务_0001、01任务_0002、02任务_0001、02任务_0002)。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1和2试卷,直到出现这几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01任务_0001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公共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2. 公共管理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3. 新公共服务是在传统科层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公共管理改革模式,这种治理体系中将公民置于中心位置。 4. 政策问题的结构反映的是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结构中等的政策问题和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5. 公共政策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政治实体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6. 政府失效或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况。 7. 20世纪40至60年代,可以说是对早期公共行政学的批评与该学科的转变时期,这种批评与转变的结果则是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的出现。 8. 根据公共政策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9. 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政府职能的重点确立为: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说明了我国政府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的转变。 10. 根据公共事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管制性公共事务、基础性公共事务、服务性公共事务和保障性公共事务。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著作,对官僚制度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建立的德国学者是()。 A. 马克斯·韦伯 B. 古德诺 C. 法约尔 D. 赫伯特·西蒙 2.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缺位 B. 越位 C. 错位 D. 不到位 3. ()是政策规划阶段的最后一步,是通过特定程序和行为使政策取得合法的地位。 A.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B.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C. 公共政策的论证 D.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017年电大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电大2010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正后象和负后象P30 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P26 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P34 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P27 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P42 答: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P58 答: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P50 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P61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P18-20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P51 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P61-63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P64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土力学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精心整理《土力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 土粒直径以毫米计 习题1-1颗粒大 小级配曲线 由级配曲线查得:d60=0.45,d10=0.055,d30=0.2; C u>5,1

(2)确定不均匀系数Cu 及曲率系数Cv ,并由Cu 、Cv 判断级配情况。 解: 1—3d 其密度?和含水量W 。 解: 11 1 === s v V V e ;

3/33.12 66 .2cm g V M s d === ρ; 3/83.121 66.2cm g V M M w s =+=+= ρ; %6.3766 .21=== s w M M ω。 1—4在某一层土中,用容积为72cm 3的环刀取样,经测定,土样质量129.1g ,烘干后质量121.5g ,土粒比重为2.70,问该土样的含水量、密度、饱和密度、浮密度、干密度各是多少? 解: V s V V = ω= ρsat ρ'= ρ[或d ρ1— 365.04.083 .14.1=-=s V ; 74.2365 .01 === w s s s V M G ρ; 10.1365 .04.0=== s v V V e 。 1—6某科研试验,需配制含水量等于62%的饱和软土1m 3,现有含水量为15%、比重为2.70的湿土,问需湿土多少公斤?加水多少公斤? 解:

1m 3饱和软土中含土粒:t M s 01.17 .21 62.01=+ = ; 折合%15=ω的湿土: kg t M M M M s w s 116016.1)15.01(01.1)1(==+?=+=+=ω; 需要加水: kg t M M s w 475475.0)15.062.0(01.1)(12==-?=-=ωω。 1—7已知土粒比重为2.72,饱和度为37%,孔隙比为0.95,问孔隙比不变的条件下,饱和度提高到90%时,每立方米的土应加多少水? 解: 1m 3 S r 提高到1m 31—8混成10%解: 1V =解得:2V 1—9γ',并 求饱和度Sr 为75%时的重度γ和含水量w 。(分别设Vs=1、V=1和M=1进行计算,比较哪种方法更简单些?) 解: 3/6.17 .0172 .2cm g V M s d =+== ρ; 3/0.27 .011 7.072.2cm g V V M w v s sat =+?+=+= ρρ; 3/91.17 .01175.07.072.2cm g V M =+??+== ρ;

土力学第四次作业答案详解

1.某地基的地质剖面图描述如下:(自上而下)耕土,厚度h=1.00m ,3 16.0/kN m γ=;粉质粘土,厚度h=2.20m ,3 17.5/kN m γ=;粉土,厚度h=2.60m ,3 18.9/kN m γ=, 320.0/sat kN m γ=;淤泥,厚度h=3.20m ,317.0/sat kN m γ=;以下为不透水层。注意, 水位线位于地面以下3.20m 处。 (1)计算地面以下深度为1m ,3.2m ,5.8m ,9m 处的自重应力,并绘出分布图。 解: z=1m,cz σ=16.0kN/m 3*1m=16kPa z=3.2m,cz σ=16 kPa +17.5 kN/m 3*2.2m=54.5 kPa z=5.8m,cz σ=54.5 kPa +(20.0-10) kN/m 3*2.6m=80.5 kPa z=9m : 上部cz σ=80.5kPa +(17.0-10) kN/m 3*3.20m=102.9 kPa 下部cz σ=102.9kPa +10 kN/m 3*(2.60+3.20) m=160.9 kPa 说明:牢记浮重度与饱和重度的关系'sat w γγγ=-。一般情况下,不用根据不同土层查表得 到相对土粒密度。 (2)当地下水位降至淤泥顶面时,计算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并绘出分布图。 解:z=1m,cz σ =16kPa z=3.2m,cz σ=54.5 kPa z=5.8m,cz σ=54.5 kPa +18.9 kN/m 3*2.60m=103.6 kPa z=9m,上部cz σ=103.6 kPa +(17.0-10) kN/m 3*3.20m=126.0 kPa 下部cz σ =126.0 kPa +10 kN/m 3*3.2m=158.0 kPa 说明:水面高出地面的情况,如果地面土层是透水层,则地面以上的水层不会对土自重应力造成影响

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汇编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作业1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发展: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 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3、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 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 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6、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7、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8、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9、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10、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 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 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 的“最近发展区”。 12、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 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 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 1-5BACCB 6-10DACBD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 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 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 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 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 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更多精品文档

土力学第七次作业解答

1.表述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分析假设条件,实用土的种类、误差等等。 答:朗肯上压力理论是根据半空间体的应力状态和土单元体(土中一点)的极限平衡理论得出的上压力计算理论。 相同点:都要求挡土墙的移动是以使墙后填土的剪力达到抗剪强度土压力。两种土压力理论都是极限平衡状态下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都属于极限平衡理论。 不同点: 1)假设条件不同:郎肯假设墙背直立、光滑、填土水平面无限延伸; 库仑假定:填土为均匀,各自同性,无粘土;滑动土体看做滑动土楔,其滑裂面为通过墙踵的平面;滑动土楔视为刚体。 2)求解方法不同:郎肯是从一点的应力状态出发,先求出压力强度,再求出总压力,属于极限应力法,适用于填土表面为水平的无粘土或粘性土的土压力计算;而库仑考虑整个滑动楔体静力平衡,直接求出总土压力,需要时再求解压力强度,属于滑动楔体法,只适用于填土表面为水平的粘性土,对无粘性土只能用图解法计算。 3)适用范围不同:库仑要广。 4)计算精度不同:郎肯主动土压力偏大,被动土压力偏小,墙体粗糙;库仑主动土压力接近实际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差距较大,墙体滑动面为平面。 2.某挡土墙高5m ,墙后填土为黏土,重度3 18.6/kN m γ=,饱和重度319.6/sat kN m γ=,粘聚力20c kPa =,内摩擦角0 25?=,地下水2w H m =,试计算该挡土墙后静止土压力 分布图,总静止土压力值及其作用点位置。【本题按照“水土分算”计算】

解: 21.58B kPa σ=38.28C kPa σ=30wC kPa σ=A B C 2m 3m 地下水位以上(下)的静止土压力系数001sin 1sin 250.58 K ?=-=-= B 点土压应力为 300.5818.6/221.58B K z kN m m kPa σγ==??= 水位以下,C 点土压应力()300.5819.610/338.28C B K z kN m m kPa σγσ==+?-?= C 处的水压力 3310/30wc m kN m kPa σ=?=(图中红色所示) 总的整体土压力包括地下水位上下土压力和水压力。 AB BC wBC F F F F =++∑ 0.521.58221.58/AB F kPa m kN m =??= ()21.5830.538.2821.58364.7425.0589.79BC F kPa m kPa m kN kN kN =?+?-?=+= 0.533045/wBC F m kPa kN m =??=

普通心理学答案形成性考核网上作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业一: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A.二元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构造主义 2、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语言运动区也叫做()。 A.下丘脑 B.布洛卡区 C.大脑中枢 D.杏仁核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叫做“()”。 A.思维决定意识 B.存在决定意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存在先于本质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A.巴甫洛夫 B.约翰?穆勒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5、()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冯特 D.雷蒙德 6、()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A.强刺激 B.弱刺激 C.远刺激 D.近刺激 7、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 A.反应 B.意识 C.脑电 D.神经冲动 8、色觉属于()的一种。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9、所谓(),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A.刺激 B.感觉 C.编码 D.心理

10、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等。 A.视觉、听觉、嗅觉、运动觉 B.视觉、听觉、嗅觉、平衡觉 C.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11、在颜色一致的前提下,要求从一群图形“V”中搜寻图形“O”,发现“V”形数目的多少,不会影响检测出“O”形的速度。原因是两种符号的差别只是发生在原始特征的水平上。这个试验叫做()。 A.解剖实验 B.光照试验 C.视觉搜索试验 D.脑电监测实验 12、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当观察着俯视或仰视时,他知觉到同一物体的大小要比直立正视时()。 A.大 B.小 C.相等 D.时大时小 13、在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的大小有关系。 A.光线 B.色彩差异 C.投影 D.移动距离 14、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电大形考公共管理学作业二

作业二 单选题:(共7道试题,每题3分) 1.下面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 A.立法机关 B.行业协会 C.行政机关 D.法院 2. 非营利组织有其内部自主管理的程序,不受任何部门和人员的控制是指非营利组织的()。 A.组织性 B.志愿性 C.自治性 D.非营利性 3.公用事业组织属于【】 A.基本非盈利型服务 B.基本盈利型服务 C.选择非盈利型服务 D.选择盈利型服务 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 A.信息原则 B.优选原则 C.预测原则 D.系统原则

5.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 A.整体原则 B.自觉原则 C.动态原则 D.周密原则 6.公共决策应该对整体与局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关系,加以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这是()。 A.目标性原则 B.信息原则 C.优选原则 D.系统原则 7.根据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决策的类型可以分为() A.经验决策和理性决策 B.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C.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D.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多选题:(共8道试题,每题5分) 1.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括()。 A.非营利性 B.志愿性 C.公共性 D.合法性 E.非政府性 2.1997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报告中提出,

影响全球未来发展的五大因素是冷战结束后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 A.地方自治 B.信息技术革命 C.生态环境的保护 D.温室效应 E.非政府组织的兴起 3.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A.管理体制混乱,发展处于无序状态 B.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差 C.缺乏公共意识和国际意识 D.依附性强,“非政府性”弱。 E.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非政府监管不力 4.立法机关对行政的控制主要通过()方式进行的。 A.弹劾权 B.司法审查 C.不信任表决权 D.质询权 E.调查权 5.在各国实践中,公民参与促进政府责任方面的主要机制有 ()。 A.咨询委员会 B.公开听证 C.利益集团

土力学课堂作业答案

(第二次作业) 2-1 某办公楼工程地质勘察中取原状土做试验,用体积为1003 cm 的环刀取样试验,用天平测得环刀加湿土的质量为245.00g ,环刀质量为55.00g ,烘干后土样质量为170.00g ,土粒比重为2.70。计算此土样的天然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孔隙率以及饱和度,并比较各种密度的大小。 解:已知:V=100 cm 3;M=245-55=190g ;M s =170g ;土粒比重Gs=M s /V s =2.70; M w = M - Ms=186-170=16g ,ρw=1 g/cm 3;所以V w =16cm 3; 土粒比重G s =M s /V s =2.70;所以V s = M s /2.70=62.96cm 3; V=100 cm 3;Vs=62.96cm 3;Vw=16cm 3; 所以V v =V-V s =100-62.96=37.04cm 3;V a =V v -V w =37.04-16=21.04 cm 3; 因此:天然密度V m = ρ =190/100=1.90 g/cm 3; 干密度/d s m V ρ= =170/100=1.70 g/cm 3; 饱和密度()/sat s v w m V V ρρ=+=(16+170+21.04×1)/100=2.07 g/cm 3; 天然含水率%42.9%100170 16%100=?=?= s w m m w 孔隙比/v s e V V == 37.04/62.96=0.588 孔隙率()/100v n V V =?%=V v /V=37.04/100=37.04% 饱和度()/100r w v S V V =?%=16/37.04=43.2% 综上所述:ρsat >ρ>ρd 2-3某住宅地基土的试验中,已测得土的干密度d ρ=1.643 /cm g ,含水率w =21.3﹪,土粒比重 S G =2.65。计算土的e 、n 和r S 。此土样又测得L w =29.7﹪、P w =17.6﹪,计算P I 和L I ,描述土的物 理状态,定出土的名称。 解:(1)根据换算公式求e 、n 、r S 值: 616.0164 .11 65.21 1)1()1(1)1(=-?= -=-++= -+= d s d w s w s G G G e ρρ ωρρωρ ρωω 381.0616 .01616.01=+=+= e e n %64.91616 .065 .2213.0=?== e wG S s r (2)已知:w =21.3﹪、L w =29.7﹪、P w =17.6﹪

2016年春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1-4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一 1、单选题(4分) 1887年美国学者()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这成为公共行为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A.古德诺 B.斯坦因 C.泰勒 D.威尔逊 答案:.A.B.C.D 2、单选题(4分) 德国学者()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成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A.古德诺 B. 马克斯·韦伯 C.法约尔 D.赫伯特·西蒙 答案:.A.B.C.D 3、单选题(4分)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 A.公共组织 B. 公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权力 答案:.A.B.C.D 4、单选题(4分)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 A.各类社会公共事务 B. 政府 C.公共政策 D.公民 答案:.A.B.C.D 5、单选题(4分) 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是( )。 A.非政府组织 B.公共组织 C.中介组织 D.非营利组织 答案:.A.B.C.D

6、单选题(4分)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放任时期认为国家充当的是一个()角色。 A.全知全能政府 B.“守夜人”和“警察” C.服务型政府 D.懒汉 答案:.A.B.C.D 7、单选题(4分) 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或无效的情形被称为 () A.政府失灵 B.社会失灵 C.市场失灵 D.双失 灵 答案:.A.B.C.D 8、单选题(4分) 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C.蒙德尔 D.布坎南 答案:.A.B.C.D 9、单选题(4分) 关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 B 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C 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D 进行收入和财产的直接分配; 答案:.A.B.C.D 10、单选题(4分) ()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市场是存在缺陷的,存在单纯依靠市场仍不能解决的

儿童心理学形考练习学习册答案~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期末考试的4个题型:1、选择题(8个,每个3分,共24分);2、概念题(4个,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4个,每题10分,共40分);4、论述分析题(1个,16分)◇期末考试占总分比例的70% ◇注:论述分析题给出的是答案主干,答题时自己可适当展开一些。 作业1(第1—2章) 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P3) 2、婴儿传记——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把这些资料出版,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P6)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P16)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P15)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P27)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P27) 7、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P29)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P29) 9、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P31)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P3) 答:研究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P5、P6) 答:中世纪以前,人们多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期。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的原则;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P6)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三个理论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P7) 答:(1)儿童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3)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4)儿童具有主体性;(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6)幼儿才能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7)儿童本质是积极的;(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10)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建议:记忆5条即可)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P8) 答: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三、论述分析题1、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

土力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1.什么叫流网,它是什么样的图象流网两簇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构成流网的这两簇曲线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在整个渗流场中流网有哪些特点 答:流网指流线和等势线两组相互垂直交织的曲线。其中流线指稳定渗流情况下表示水质点的运动路线;等势线表示势能或水头的等值线。流线和等势线必须满足正交及各个网格的长宽比为常数的条件。流网中,流线越密的部位流速越大,等势线越大的部位水力坡降越大。 2.什么是流砂与管涌现象他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防治 答: 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砂(土)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中,一般具有突发性、对工程危害大。 在水流渗透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流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它多发生在砂性土中,且颗粒大小差别大,往往缺少某种粒径,其破坏有个时间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质破坏。 流砂现象的防治:①减小或消除水头差,如采取基坑外的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水下挖掘;②增长渗流路径,如打板桩;③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用透水材料覆盖压重以平衡渗流力;④土层加固处理。如冻结法、注浆法等。 管涌现象的防治:①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②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是防止管涌破坏的有效措施。 3.习题图3-1为一板桩打入透土层后形成的流网。已知透水土层深18.0m,渗透系数k=3×10-4mm/s。板桩打入土层表面以下9.0m,板桩前后水深如图3-13所示。试求:(1)图中所示a、b、c、d、e各点的孔隙水压力;(2)地基的单位透水量。 (理解PPT以及讲义中关于流网性质以及流网绘制部分内容;PS:题目中已经画好了等势线和流线,解题时特别要注意边界流线和边界等势线) 不透水层 习题3-1图 (本题中关于孔隙水压力的概念没有明确给出,本题目第一问在评分时会放松要求,但是请大家根据参考解答仔细研究本题) 注意:题目中d点得位置修改过了,与b点在同一水平面,但是在板桩墙的两侧。如果继续按照之前位置,需要按照c点得算法求解,g取10。(本题目批改时,d点得孔隙水压力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一:(1-2章) 一、填空: 1.公共管理活动 2.政治与行政 3.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 4.公共行政学新兴学科 5.系统分析案例分析 6.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 7.市场失灵 8.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9.管理认知能力管理决策能力 10.政府主体和机制等 二、选择题: 1.D 2.B 3.A 4.B 5.C 6.A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 答: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答: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也可称非营利性,是指其组织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的专业的服务,而不是经营性的以营利为目的。)正规性和专门性。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广泛性、针对性和中介性的作用。 四、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

《心理学概论》第一次形考答案

《心理学概论》第一次形考答案 温馨提示:标注红色选项为正确答案;作业题是随机的,所以可能和我的答案不是完全一致,建议大家用“编辑——查找”的方法来找正确答案! 1、()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的情绪上的维系。 选择一项: a. 依恋 b. 情绪 c. 注意 d. 动机 2、一般认为,()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 选择一项: a. 教学设计 b. 教学目的 c. 教学策略 d. 教学方法 3、在所有人中,有()的人会受到失眠的困扰。 选择一项: a. 1/3 b. 1/5

c. 1/4 d. 2/5 4、()指的是人们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选择一项: a. 差别感受性 b. 感受性 c. 差别阈限 d. 绝对感受性 5、尽管神经性厌食症各个年龄段的男女性都有可能发生,但是主要集中于()的女性。 选择一项: a. 10~12岁 b. 12~14岁 c. 12~16岁 d. 14~16岁 6、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前习俗水平 b. 社会环境 c. 认知情感因素 d. 父母抚养的方式 7、如何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明确学习目标 b. 给予学生及时和适当的反馈 c. 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d.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8、加涅把教学的不同层次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科目级 b. 单元级 c. 要案级 d. 课程级 9、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选择一项: 对 错 10、冥想是一种习得的技术,用以集中注意力来将自己带入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选择一项: 对 错 11、催眠就是催眠师用语言暗示完全控制被催眠者。 选择一项:

土力学地基基础作业及参考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作业 (一)填空 1.颗粒级配曲线越,不均匀系数越,颗粒级配越。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对无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工程上用指标、来衡量。 3.在粘性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4.粘性土的塑性指标I p,液性指标I L。 5.工程上常用C u表示土的颗粒级配,C u时视为均匀的, C u时视为不均匀的。 6.土中应力按起因分为和,按作用原理或传递方式可分为和。 7.附加应力自起算,自重应力自起算。 8.应力引起土体压缩,应力影响土体的抗剪强度。 9.土的渗透破坏形式通常为和。 10.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其破坏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11.土的抗剪强度的两种表达式为和。 12.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测定方法有、、和。 13.随荷载增加,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是、和。14.荷载试验曲线上,从线性关系开始变成非线性关系时的界限荷载称为。 15.在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中,假设地基的破坏形式为。 16.郎肯土压力理论中,当墙后填土达到主动郎肯状态时,填土破裂面与水平面夹角为。 17.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宽度相同时,埋深越大,地基的承载力。18.柔性基础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其基底反力分布呈。 19.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指和。 20.浅基础指埋深的基础。

21.浅基础按刚度可分为和;按构造可分 为,、、、。 答案: 1.平缓(陡);大(小);好(差);良好 2.密实度;相对密度Dr;孔隙比e 3.液性指数 4.=w L-w p;=(w-w p)/I P 5.不均匀系数;小于5;大于10 6.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 7.基础底面;天然地面 8.附加;自重 9.流土;管涌 10.450+φ/2 11.总应力法;有效应力法 12.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剪切试验;无侧限剪切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 13.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破坏阶段 14.临塑荷载 15.整体剪切破坏 16.450+φ/2 17.越大 18.均匀分布 19.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0.小于等于5m 21.刚性基础;柔性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壳体基础 (二)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