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答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毒物:指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较低剂量即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2. Biomarker:生物学标志,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3. Hypersensibility:超敏反应,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4. 靶器官:指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5. 毒性: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6. 阈剂量: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 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增加,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增加。

8. 危险度: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9. 安全性: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10.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二、选择题

1.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 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 对于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3. 毒性的上限指标有C

A.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计量,最小致死量

B.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

C.绝对致死量,最大无作用计量,阈计量,半数耐受计量

D.绝对致死量,阈计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

4. 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C

A.绝对致死剂量

B.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以上都是

5. 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D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6. 对LD50 描述错误的是D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

7. 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8. 机体组织细胞对毒作用反应特点不包括 B

A.具有特异的靶器官和靶部位

B.病变性质相同

C.病变性质各有不同

D.病变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9. 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D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10. 如检测人体的某些生物材料如血液、尿液、头发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可以准确判断其机体暴露水平,这些生物学标志称为A

A 、接触性生物学标志物

B、效应性生物学标志物

C、易感性生物学标志物

D、一般性生物学标志物

11. 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是D

A. 接触途径

B. 接触时间

C. 接触速率

D. 剂量

12. 剂量-反应(效应)曲线是D

A. 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构成比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可得到一条曲线

B. 以表示反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效应的构成比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

绘制散点图,可得到一条曲线

C. 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构成比为横坐标,以剂量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可得到一条曲线

D. 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量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可得到一条曲线

13. 绝对致死剂量是C

A. 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 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 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 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4. NOAEL指的是D

A. 慢性阈剂量

B.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 最大无作用剂量

D.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

15. LOAEL指的是B

A. 慢性阈剂量

B.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 最大无作用剂量

D.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

16. In considering dose–response data, efficacy typically is considered a measure of B

A. the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needed to produce a maximal response.

B. the all-or-nothing response to a chemical.

C. the maximal effect produced by a chemical.

D. the slope of the dose–response curve.

三、简答题

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

答案要点:(1)致死剂量或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最大非致死剂量或浓度;

(2)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术语: 1、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作用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Toxicology=Toxikon(毒物)+Logols(描述) 2、食品毒理学:从毒理学角度出发,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外源性化学物质对动物的毒作用机理,检验评价食品、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人类安全 动物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与动物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毒物 poison or 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损害或者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①毒物是个相对概念 马杜霉素 5mg/kg 6 mg/kg 10 mg/kg 导致低钙F是必须微量元素,过多抑制骨磷酸化酶,在骨骼中形成CaF 2 血症,氟斑牙。 ②毒物分类:世界登记的化学物有500万种,人类接触的有6~7万种。 工业化学品:生产原料中间,副产品,废弃物。 食品中有毒物质:添加剂,防腐剂,着色(苏丹红) 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汞,砷)(水侯病) 日用化学品:化妆品,杀虫剂,洗涤剂(含磷的洗衣粉→赤潮) 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保鲜剂 军事毒物:芥子气(伊拉克战争起源) 4、毒素(toxin)是一类特殊毒物,由活机体产生,其化学结构不清楚。 5、中毒(tocication)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官性病变,根据病变发生快慢分为急性,亚慢性,慢性中毒。 二、毒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 1、最早记录毒物学知识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诗经》。 2、汉朝,刘安撰写《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 3、汉末《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毒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4、明朝《本草纲目》收载多种毒物,如:砒霜,乌头,蓖麻,涉及毒物吸收及人体中毒症状。 (二)国外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药理学家、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提出毒物剂量概念,指出所有物质都有毒,提出环境毒理学,职业中毒。 2、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创始人,提出化学分析鉴定中毒个体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基础。 (三)近代毒理学发展 1、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化学毒剂出现,萌发了军事毒理学。 2、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推动毒理学发展,宏观方面,生态调整,流行病调查,微观方面,中毒机

毒理学基础试题整理(全)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 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体内、体外实验B流行病学研究 C临床试验D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 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 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A慢性毒作用B急性毒作用 C易感性研究D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B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我们不能改变毒性,但能改变物质的毒效应 3、一次用药后,(C)个药物消除半衰期时,可认 为该药物几乎被完全消除。 A 2 B 4 C5 D8 4、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敏感性不同,其原因 不包括(A)。 A 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肽性 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其他因素 5、重复染毒引起毒作用的关键因素是(B)。 A暴露时间B暴露频率 C接触时间D接触频率 6、急性毒性是(C)。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学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瞬间给予动物一定量化学物后快速出现的中毒效应 7、急性动物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是(D)。 A对化学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的动物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 8、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周期一般为(C)。 A 1天 B 1周 C 2周 D 3周 9、如在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当中,随着苯的浓度越来 越高,各试验组的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高,这说明存在(D)。 A量反应关系B质反应关系 C剂量-量反应关系D剂量-质反应关系 1

毒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动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一﹑毒物及其分类 1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toxicant or poison)。其能与机体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毒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非毒物之间并无绝对界限。以马杜霉素为例,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浓度为5㎎/㎏的条件下,能预防雏鸡的球虫病,是药物;而当其在饲料中的浓度达到6㎎/㎏时,就会抑制鸡的生长;当达到9~10㎎/㎏就会引起中毒,就成为了毒物。要区分一种外源化学物是有毒或者无毒,主要决定于机体与之接触的剂量与途径。正如毒理学家Paracelsus所说:“物质本身并非毒物,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变成毒物;毒物与药物只是剂量的不同”。 2 毒素毒素 (toxin) 是一类特殊的毒物,是由活的机体产生的,其化学结构尚不完全清楚。毒素根据其来源分为植物毒素 (phytotoxin) ﹑动物毒素 (zootoxin) ﹑霉菌毒素(mycotoxin) 和细菌毒素 (bacterial toxin) 等;细菌毒素又可分为内毒素 (endotoxin) 和外毒素 (exotoxin) 。凡是通过叮咬(如蛇﹑蚊子)或蛰刺(如蜂类)传播的动物毒素为毒液 (venom) 。一种毒素在确定其化学结构和阐明其特性后,往往按它的化学结构重新命名。 3 毒物的分类据估计,全世界登记有化学结构的化学物有500多万种,且每年还有1000多种新的化学物投入市场。目前人们经常接触和使用的化学物有6万~7万种。这些化学物根据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 (1)与工业化学物生产有关的毒物包括生产原料﹑辅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杂质﹑废弃物和产成品等。 (2)与食品或饲料有关的毒物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着色剂﹑调味剂﹑防霉剂和防腐剂以及食品和饲料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等。 (3)与药用化学物有关的毒物包括人医和兽医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化学物,各种消毒剂﹑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和提高产量的各种药物添加剂等。 (4)与环境有关的毒物如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的各种化学物等。 (5)与日用化学物有关的毒物如化妆品﹑洗涤用品﹑家庭卫生防虫杀虫用品等。 (6)与农用化学物有关的毒物包括农药﹑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瓜果蔬菜保鲜剂等。 (7)生物毒物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霉菌毒素和细菌毒素等。 (8)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化学武器毒剂。

(精选)食品毒理学总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有毒有害物质可分为几大类? 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2. 食品中毒物的主要来源和途径。 (1)农药污染: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等; (2)工业三废污染: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它们通过污染食品或通过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中的迁移,造成在某些动植物产品中的富集,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3)霉菌污染:霉菌对食品污染的危害,一是食品变质,二是产生毒素; (4)兽药残留污染:有些兽药在使用后不易排泄,残留量高,从而使产品达不到安全标准,有些则是养殖户违反规定而造成不合格残留; (5)运输污染:运输食品的火车不干净,或食品与一些有毒有害物品同车混合运输造成污染;(6)加工污染: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滥用添加剂,此外一些不良加工方式或不良包装材料也会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7)事故性污染:食品加工企业或餐馆由于管理不善,工作马虎,误用或超量使用一些化学物质造成中毒事故。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 1.LD50:半数致死剂量,是指引起受试动物组中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2.LD0:最大耐受剂量(MTD),指全组受试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 3. NOEL:未观察到作用剂量也称最大无作用剂量(MNED)或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AEL),是指受试物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现今的认识水平,用目前最灵敏的进侧方法和观察指标,未检查出对动物造成血液型、化学性、临床或病理性改变等损害作用的最大剂量,即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任何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 4. 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指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健康没有任何已知的各种急性、慢性毒害作用等不良影响的剂量。 5. MRL:最高容许残留量,也称最高残留限量,是指允许在食物表面或内部残留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含量。 6. RfD:参考剂量,是环境介质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 7. BMD:基准计量法,依据动物试验取得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常为1%~10%)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 8. 休药期:也称宰前清除时间,或廓清期或清除期,是指一种药物从给动物用药开始一直到允许屠宰及其产品许可上市的时间。 9. 造成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常见因素 (1)在休药期前屠宰动物;(2)屠宰前用药物掩饰临床症状,以逃避宰前检查;(3)用未经批准的药物添加剂饲喂动物;(4)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造成不符合规定的残留;(5)肉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主要是滥用所致(不按应用限制规定,超剂量、长时间用药等)。书本263页第二段⑴ 第三章毒物的体内过程 1.毒物在体内水解反应和结合反应的生理意义。 ⑴水解反应:许多外来化合物(如酯类、酰胺类和含有酯式键)的磷酸盐取代物极易水解。血浆、肝、肾、肠粘膜、肌肉和神经组织中有许多水解酶,微粒体中也存在。酯酶是广泛存在的水解酶,酯酶和酰胺酶可分别水解酯类和胺类。水解反应是许多有机磷杀虫剂在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例如对硫磷或对氧磷、乐果和马拉硫磷等在体内均以此种方式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后毒性降低或消失。有些昆虫对马拉硫磷有抗药性,即由于其体内羧酸酯酶活力较高,极易使马拉硫磷失去活性。此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也通过水解酶催化降解而解毒。 ⑵结合反应:结合反应是进入机体的外来化合物在代谢过程中与某些其他内源性化合物或基团发生的生物合成反应。外来化合物,无论是经氧化、还原或水解等生物转化过程,最后大多数外来化合物将在体内与内源化合物或基团结合。在一般情况下,通过结合反应,一方面可使外来化合物分子上某些功能基团失去活性以及丧失毒性;另一方面,大多数外来化合物通过结合反应,可使其极性增强,脂溶性降低,加速由体内的排泄过程。结合反应是体内重要的解毒方法。

第二章毒理学吧

第二章习题 一、什么是生物转运?生物转运方式有哪些? 1、生物转运是指外源化学物主要依据物理学规律,本身不发生化学结构改变,从接触部位吸收,转运进入血液、再转运至组织与脏器、最终转运到排泄器官离开机体的过程。 2、生物转运方式: ①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膜孔滤过、易化扩散 ②主动转运 ③膜动转运 a.胞吞作用 b.胞吐作用 二、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有何意义? 1、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2、意义: 将亲脂的外源性化学物转变为极性较强的亲水性物质,水溶性显著增加,以降低其通过细胞膜的能力,从而加速其排出。 ①代谢解毒: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使其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 ②代谢活化: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使其毒性增强,甚至可产生致畸、致癌效应的过程 三、影响生物转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影响生物转运的因素: 2)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1、物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物种差异 代谢酶种类不同-影响生物转化途径。 代谢酶活力不同-影响半衰期。例如苯胺在小鼠体内半衰期为35min,狗为167min。 个体差异-酶活力不同。 2、营养饮食状况 生物体的营养状况也可引起体内代谢水平和酶活性的变化从而改变毒物在体内的吸收、转化和排泄速度,影响动物对毒物的毒性反应。 蛋白质、抗坏血酸、核黄素、维生素A和E的营养状况都可影响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力。 3、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 年龄:年龄的增长伴随着代谢酶活力的变化,初生到成年到老牛呈钟形变化。性别:性激素决定两性转化的差异,一般而言,雄性大于雌性 激素:除性别影响外,性激素可使妊娠期间肝微粒体单加氧酶、甲基转移酶等活

毒理学基础讨论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张聪聪去年从某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回家乡创业,开办了一家小作坊,向本镇的村民售卖自己研发或兑制的杀虫药和除草药。今年2月,该作坊自行研发生产了一种以高效氯氰菊酯为主要成分的新农药“杀必死”,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卖给某村村民灭蚊杀虫,以获取经济利益。该村村民在使用该农药后,多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脑水肿、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症状,所幸因为就诊及时未发生人员死亡。事件发生后该村村长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 接到报告后,相关部门立即介入调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对涉事人员进行了处罚。 请从毒理学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假设你是张聪聪,在研发新农药后,上市之前应该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答:假如我是张聪聪,在研发农药后,上市前我会进行相关的市场以及营销准备方面的调查研究。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会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第七条之规定,在农药研发后依法依规向有关部门进行规范的农药登记。因为我研发的属于新农药,所以我还应当同时提交新农药原药和新农药制剂登记申请,具体的步骤如下: 首先作为登记申请人我应十分了解该农药的研发过程、生产工艺、产品基本理化性质、基本的作用方式和作用谱及防治病虫草害的效果。 之后向有关机构申请新农药命名,获得命名证书及准确的中文通用名。 然后向登记试验所在地省级农业部门备案后开展农药登记试验。按照《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开展产品化学、毒理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等试验。登记试验会按照要求在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登记试验单位按照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 这里我会向试验单位提供封样样品进行试验,同时提供新农药登记试验批准证书复印件,试验样品的农药名称、含量、剂型、生产日期、储存条件、质量保证期等信息及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与试验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试验结束后,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应出具规范的试验报告。 全部合规最后得到省级农业部门的相关审批之后我才会继续推进农药的上市。

毒理学各章知识点

度理学基础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毒理学 2.现代毒理学 3.卫生毒理学 4.管理毒理学 【问答题】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 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论述题】 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 1.毒物 2.biomarker 3.medianlethaldose 4.hypersensibility 5.hormesis 6 6.Zch 7.靶器官 8.毒性 9.阈剂量 10.最大无作用剂量 11.剂量-效应关系 12.剂量-反应关系 13.危险度 14.危害性 15.安全性 【问答题】 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 2.一般认为哪些毒性作用有阈值,哪些毒性作用无阈值? 3.为什么把毒效应谱看成连续谱? 4.绘制一条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标出阈值和饱和度。标出二者轴线。 5.一个剂量-反应曲线能告诉毒理学者怎样的信息? 6.NOEL, NOAEL, LOEL和LOAEL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7.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 【论述题】 1.试述描述毒物毒性常有指标及意义 2.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及意义如何?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2.代谢活化 3.物质蓄积 4.功能蓄积 5.生物转化 【问答题】 1.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有几种、是什么途径? 2.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和研究分布过程和特征的意义是什么? 3.外源化学物经肾脏排泄的主要过程。 4.何谓肠肝循环? 5.何谓肝外代谢?何谓生物转化的双重性? 6.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 7.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 8.简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被诱导和抑制特性的毒理学意义。 9.简述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类型。 10.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 11.列举出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 12.列举六种II 相反应。说明哪些是微粒体或细胞质,以及它们的产物通过何种途径排泄。 13.列举影响生物转化率的五种因素。每种因素是怎样影响生物转化的。 14.列举化学物生物活化的三种途径。 15.何谓脂水分配系数?它与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有何关系? 【论述题】 1.试述化学毒物在体内的来踪云路 2.化学毒物生物代谢的双重性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 3.举例说明毒物代谢酶被诱导和抑制的毒理学意义 第四章毒性机制 【名词解释】 1.毒物的联合作用 2.相加作用 3.协同作用 4.拮抗作用 【问答题】 1.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2.试述联合作用的类型。 3.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4.列出并描述五种类型毒性相互作用。 5.定义并描述四种类型的拮抗作用。 【论述题】 1.试述影响毒作用的机体因素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受个体感受性的影响,举例说明? 3.试验环境基因组计划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 4.基因多态性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作用 【名词解释】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答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毒物:指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较低剂量即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2. Biomarker:生物学标志,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 3. Hypersensibility:超敏反应,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4. 靶器官:指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5. 毒性: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6. 阈剂量: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 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增加,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增加。 8. 危险度: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9. 安全性: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10.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二、选择题 1.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 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 对于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3. 毒性的上限指标有C A.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计量,最小致死量 B.绝对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 C.绝对致死量,最大无作用计量,阈计量,半数耐受计量 D.绝对致死量,阈计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 4. 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C A.绝对致死剂量 B.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以上都是 5. 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D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6. 对LD50 描述错误的是D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 7. 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毒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 1、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借用基础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以及对人体损害的作用与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从而达到确保人类的健康目的。 2、目的: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3、方法:a动物及其组织模型模拟实验,体内试验(整体动物),体外实验(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b限定人体观察c群体流行病学调查 4、毒理学实验的局限性(课本) 5、食品毒理学是食品安全性的基础,毒理是因,安全是果。 第二章 1、在一定条件下,一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poison)。 2、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相对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毒性(toxicity)。 3、影响毒性的因素:剂量;接触途径(经静脉、经口、经皮等);接触期限、接触速率和接触频率;(经静脉吸收是最多的,系数为1) 4、毒物的毒性分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实际无毒,无毒 5、化学物质的毒作用(toxic effect)又称为毒性反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是其本身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 6、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7、剂量:即可知机体接触化学物的量或在实验中给予机体受试物的量 8、效应(量反应,effect) ,即生物学效应,指机体在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通常表示化学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值表示。这类效应也称为量反应。 9、反应(质反应,response):指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后,表现出某种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生物学效应常以阳性、阴性等表示,为质化效应或称计数资料。 10、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其在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11、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其在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2、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外源化学物引起受试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的剂量来表示。 13、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14、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第三章 1、毒物动力学:外源化学物和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即代谢,排泄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