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专题模拟卷三及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专题模拟卷三及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专题模拟卷三及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专题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

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终年不结冰,以“热湖”著称,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并且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赛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伊赛克湖以“热湖”著称的原因

①湖泊水量大,深度大②纬度低,热量充足

③湖水盐度高,为高山内陆咸湖④受地形阻挡,不受冷空气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伊赛克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

A.洋流B.地形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3.推测伊赛克湖属于

A.火山湖B.冰碛湖C.堰塞湖D.构造湖

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下图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湖水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和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

B.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

C.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D.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

5.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水温年际变化减小

C.洪泛区面积扩大

D.泥沙微积总量减少

积雪是指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耍反馈作用,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阿勒泰地区冬季积雪深度深、积雪日数长、分布面积广,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A.降低冬季风速

B.河流冬季补给增加

C.降低土壤湿度

D.加剧冬季寒冷程度

7.下列积雪观测气象站中,海拔最高的是

A.布尔津站B.青河站C.哈巴河站D.福海站

8.多年统计数据变化趋势表明,东部青河站与富蕴站冬季积雪日数减少,但最大积雪深度增加,该现象可作证阿勒泰东部区城

A.洪涝灾害减少B.初雪日期提前C.气温下降显著D.降水强度增加

下图为十堰市黄龙濉水库库区河床纵断面高程变化示意图。该水库位于汉江支流堵河下游,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约85%,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渔业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坝顶高程252m,正常蓄水位247m,发电机组进水口底极高程210m。2012年,距黄龙滩夫坝上游140 km 处的潘口水电站投入运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按目前泥沙淤积速度,理论上该水库电站还可运行

A.60年B.80年C.100年D.120年

10.黄龙滩库区230 m高程以上的河床泥沙淤积较少的原因是

A.河流含沙量少B.附近河床坡度较大C.河流径流量小D.处于正常蓄水位以上

11.潘口水电站的运行对黄龙滩水库产生的影响是

A.发电量增多B.库尾泥沙淤积增强C.防洪标准降低D.洪峰入库时间推迟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读图分析后,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若图中x=22?,等温距为0.5,则y的值为

A.20℃B.22℃C.24 ℃D.26℃13.上图所示季节,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为一年中最湿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珊瑚对水温、水质和水深的要求极高,图中所示海区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大多死亡,其原因最可能是

A.厄尔尼诺现象多发所致B.板块运动地震频发

C.寒流导致海水温度下降D.石油运输污染海域

《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16.据图乙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

17.目前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B.破坏环境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

下图为北京地区天堂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导致北京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发展B.气候变暖,蒸发加剧C.降水减少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19.天堂河流域1979~1994年间,最大径流量变化的原因是( )

A.降水减少B.温度升高C.地下水埋深增加D.植被增加,涵养水源

20.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备用水源的地下水水位已平均回升了3米多,正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继续回升。试推测此次北京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跨流域调水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增加D.上游修建水库

径流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下图是甲河两次相同降水量条件下形成的流量过程曲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区域气候因素是影响径流的决定因素,其中降水过程对径流形成过程的影响最大。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的降水强度大B.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慢

C.T2的降水历时短D.T2的降水损失小

22.甲河的流量过程曲线T1出现的频率很高,则推测甲河的流域形状为A.B.

C.D.

23.甲河流域内的下列人类活动对其径流形成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A.旱地改水田B.修建调水工程C.覆盖地膜D.坡地改梯田湖泊水位高低与流入和流出水量有关。某湖泊补给主要是降水补给,读该湖泊某年份的流量进出情况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该湖泊水位最高的

A.7月B.l月C.10月D.4月

25.该湖泊最可能位于

A.欧洲东部B.中国东部

C.美国东部D.澳大利亚北部

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垂直上升的流动。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下图为海南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图中上升流最显著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7.该时期,上升流的形成所受风向为( )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28.关于图示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形成荒漠B.②处沿岸形成渔场

C.③地有利于晒盐D.④地海域多寒潮

小明学校正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图甲为小亮利用谷歌地球垂直视角获取的学校卫星图片(主楼高约40米,tan35=0.70,tan40=0.84),图乙和图丙分别为小明测得大庆某日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水汽压指大气中水汽部分的分压力,主要受温度和空气运动影响。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9.推测这张卫星图片拍摄的北京时间为

A.2月21日11::20B.5月21日11::20 C.8月23日12::00D.10月23日12::00 30.关于水汽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实线为大庆秋冬季节水汽压日变化曲线

B.虚线为大庆夏季节水汽压日变化曲线

C.实线午后出现低值是因为相对湿度小

D.虚线清晨水汽压低是因为温度最低、蒸发最弱

31.关于大庆相对湿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温高时,相对湿度大

B.日变化主要决定于降水量

C.气温增高时,饱和水汽压增大的速度比水汽压增大的速度快D.夏季小、冬季大

二、综合题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美娜多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第二大城市。周边海域鱼类、珊瑚礁等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该海域珊瑚礁群的面积占到全球的15%,珊瑚虫以海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其生长发育受水温、水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盛行风向的影响,美娜多附近海底有断崖地貌,被誉为“潜水天堂”。下图示意美娜多位置及潜水景观。

(1)简述美娜多周边海域珊瑚礁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8分)

(2)分析美娜多被誉为“潜水天堂”的自然原因。(10分)

(3)美娜多当地通过每天增加出海游轮数量,完善旅店、交通等建设吸引更多潜水爱好者,你是否赞成当地政府的做法,并说明理由。(4分)3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分布与水温、盐度、营养盐等因素密切相关,该海域的水温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表层盐度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表层悬浮物浓度的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叶绿素的浓度的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悬浮物浓度影响浮游动物生长。图6意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分布和季节变化。

(1)指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的季节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8分)

(2)判断盐度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空间分布间的关系,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说明与夏季相比,冬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悬浮物浓度大的原因。(4分)

(4)分析悬浮物浓度过高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的不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ABDAD DBDDB DCDDC BAACA ABCDD ABCAD C

32.(1)珊瑚礁沿西南-东北走向分布。(3分)

原因:该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3分),浮游生物和营养盐类受风向影响呈西南—东北走向堆积,珊瑚礁走向与营养物质分布一致(2分)。(共8分)

(2)全年高温,水温适宜,四季都可潜水,适合潜水的时段长;

位置偏僻,海水水质纯净,能见度高;

海洋生物丰富,有种类各异的珊瑚群和热带鱼群;

海底断崖地形奇特,海底风景优美;

地处赤道附近海域,海流平稳,风浪小。(每点2分,共10分,答对其中5点即得满分)

(3)赞成,理由:增加交通通达度和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游客市场(2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2分)。

不赞成,理由:大量游客的到来,可能加速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潜水旅游的未来发展(2分);潜水专业性强,安全措施要求高,大量游客进入可能增加安全隐患(2分)。(共4分)

33.(1)(8分)特点:秋季最高,冬季最少。(2分)

原因:受水温季节变化影响,夏秋季节水温高,(2分)光合作用强,(2分)且为长江汛期,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盐,(2分)水生生物生长快。(2分)

(2)(6分)正相关。(2分)

依据:浮游动物种类数空间分布特点为外海高于近海、南部高于北部(2分),盐度变化特点也为外海高于近海、南部高于北部。(2分)

(3)(4分)冬季风浪较大,海水上涌,海底未固结沉积物再次悬浮(2分);悬浮物随长江入海,海区北部的悬浮物受冬季盛行西风的影响输入(苏北沿岸流携带的大量悬浮物沿岸南下) (2分)。

(4)(6分)海水中悬浮物浓度过高时,水体透明度降低(2分),浮游植物的有效辐射光照减弱(2分),浮游植物现存量减少,将抑制浮游动物生长繁殖(2分)。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专题

专题四 解析几何专题 【命题趋向】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和圆以及圆锥曲线.由于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因此以坐标为桥梁,可以使向量的有关运算与解析几何中的坐标运算产生联系,平面向量的引入为高考中解析几何试题的命制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实现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解析几何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特点和性质.解析几何试题对运算求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解析几何试题的基本特点是淡化对图形性质的技巧性处理,关注解题方向的选择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适当关注与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知识的交汇,关注对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思想的考查,关注对整体处理问题的策略以及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该部分一般有1至2道小题有针对性地考查直线与圆、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一道综合解答题,以圆或圆锥曲线为依托,综合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综合考查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这道解答题往往是试卷的把关题之一. 【考点透析】解析几何的主要考点是:(1)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斜率、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2)圆与方程,重点是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坐标法思想的初步应用;(3)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例题解析】 题型1 直线与方程 例1 (2008高考安徽理8)若过点(4,0)A 的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33 D .(33 - 分析: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其半径布列关于直线的斜率k 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解决. 解析:C 设直线方程为(4)y k x =-,即40kx y k --=,直线l 与曲线22(2)1 x y -+= 有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 1d =≤,得222141,3 k k k ≤+≤,选择C 点评:本题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运算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高考试卷中一般不单独考查直线与方程,而是把直线与方程与圆、圆锥曲线或其他知识交汇考查. 例2.(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10题)已知04,k <<直线1:2280l kx y k --+=和直线

2020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曲线的方程和性质》专题 一、《考试大纲》要求 ⒈直线和圆的方程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 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⒉圆锥曲线方程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二、高考试题回放 1.(福建)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 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BF 2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 ) A . 33 B .32 C .2 2 D .23

2.(福建)直线x +2y=0被曲线x 2+y 2-6x -2y -15=0所截得的弦长等于 . 3.(福建)如图,P 是抛物线C :y=2 1x 2上一点,直线l 过点P 且与抛物线C 交于另一点Q.(Ⅰ)若直线l 与过点P 的切线垂直,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Ⅱ)若直线l 不过原点且与x 轴交于点S ,与y 轴交于点T ,试求 | || |||||SQ ST SP ST +的取值范围. 4.(湖北)已知点M (6,2)和M 2(1,7).直线y=mx —7与线段M 1M 2的交点M 分有向线段M 1M 2的比为3:2,则m 的值为 ( ) A .2 3 - B .3 2- C .4 1 D .4 5.(湖北)两个圆0124:0222:222221=+--+=-+++y x y x C y x y x C 与的 公切线有且仅有 (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湖北)直线12:1:22=-+=y x C kx y l 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 点A 、B. (Ⅰ)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Ⅱ)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 的右焦点F ?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7.(湖南)如果双曲线112 132 2 =-y x 上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3, 那么 点 P 到右准线 的 距 离 是 ( )

2005-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教师版

2005-2017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教师版) 1、(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12A A 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1l :x =m (|m |>1),P 为1l 上的动点,使12F PF ∠ 最大的点P 记为Q ,求点Q 的坐标(用m 表示). 解析:(Ⅰ)设椭圆方程为()22 2210x y a b a b +=>>,半焦距为c , 则2111,a MA a A F a c c =-=- ,()2 222 224 a a a c c a a b c ?-=-??? =??=+???由题意,得 2,1a b c ∴=== ,22 1.43 x y +=故椭圆方程为 (Ⅱ) 设()0,,||1P m y m >,当00y >时,120F PF ∠=; 当00y ≠时,22102 F PF PF M π <∠<∠<,∴只需求22tan F PF ∠的最大值即可 设直线1PF 的斜率011y k m = +,直线2PF 的斜率0 21 y k m =-, 021********||tan 11y k k F PF k k m y -∴∠= =≤=+-+ 0||y =时,12F PF ∠ 最大,(,,||1Q m m ∴> 2、(2006年)如图,椭圆b y a x 2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 且椭圆的离心率e= 2 3。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 为线段AF 2的中点,求证:∠ATM=∠AF 1T 。

高考专题复习—解析几何的题型与方法(精髓版)

20XX 届高三数学题型与方法专题七:解析几何1【基础知识梳理】 班级: 姓名: [例1]已知直线1l 的斜率是3 3 ,直线2l 过坐标原点且倾斜角是1l 倾斜角的两倍,则直线2l 的方程为___x y 3= . [例2]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0(,0≠=++ab c by ax 且l 不经过第二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大小为( B ) A 、arctan a b ; B 、arctan(-a b ); C 、p +arctan a b ; D 、p -arctan a b . [例3]与圆1)2()1(2 2=-+-y x 相切,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有――( B ) A 、2条; B 、3条; C 、4条; D 、5条. [例4]过点)3,2(P 与坐标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是___026125=+-y x 与2=x . [例5]直线21,l l 斜率相等是21//l l 的――――――――――――――――――( D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6]直线l 过点)3,2(P 与以)3,1(),2,3(--B A 为端点的线段AB 有公共点,则直线l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4 3, 2[π arctg . [例7]将一张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图纸折叠使点)0,2(A 与点(0,6)B 重合,若点)0,3(C 与点D 重合,则点D 的坐标为 _;)5 28,51( D . [例8]抛物线C 1:x y 22 =关于直线02=+-y x 对称的抛物线为C 2,则C 2的焦点坐标为____.)2 5, 2(-. [例9]已知点),(b a 是圆22 2 r y x =+外的一点,则直线2r by ax =+与圆的位置关系 是( C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且不过圆心; D 、相交且过圆心. [例10]若圆O :22 2r y x =+上有且只有两点到直线01543:=-+y x l 的距离为2,则 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____.51<-+=≠=AF E D B C A . [例12]已知圆C 被y 轴截得的弦长是2,被x 轴分成的两段弧长之比为3:1,求圆心C 的轨迹方程.122 2 =-x y . [例13]直线l 过定点)0,4(M 与圆42 2=+y x 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中点N 的轨迹方程为_____;4)2(2 2 =+-y x ()10<≤x . [例14]直线l 过定点)0,4(M 与圆42 2 =+y x 交于A 、B 两点,O 是坐标原点,则△AOB 面 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2. [例15]已知A 是圆06422 2 =-+-+y ax y x 上任意一点,点A 关于直线012=++y x 的对称点也在圆上,那么实数a 的值为___3__.

201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模拟精彩题选 解析几何解答题 含答案

2016浙江精彩题选——解析几何解答题 1.(2016名校联盟第一次)19.(本题满分15分) 已知椭圆C :22 a x +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为F 1,F 2 ,离心率为e .直线l :y =ex +a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两点,M 是直线l 与椭圆C 的一个公共点,P 是点F 1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设. (Ⅰ)若l = 3 4 ,求椭圆C 的离心率; (Ⅱ)若D PF 1F 2 为等腰三角形,求l 的值.

2.(2016温州一模19).(本题满分15分)如图,已知椭圆C: 22 22 1(0) x y a b a b +=>> 经过点 ,A B分别为椭圆C的左、右顶点,N M,是椭圆C上非顶点的两点,且OMN ?的面积等于2.(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过点A作OM AP//交椭圆C于点P,求证:ON BP//. 解:(Ⅰ)由题意得: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1 ) 2 6 ( 1 c b a a c e b a ,解得: ?? ? ? ? = = 2 4 2 2 b a 故椭圆C的方程为:1 2 4 2 2 = + y x ……………………………………5分 (Ⅱ)解法一:如图所示,设直线OM,ON的方程为 OM y k x =, ON y k x = 联立方程组22 1 42 OM y k x x y = ? ? ? += ?? ,解得M, 同理可得( N,……………………………………7分作' MM x ⊥轴, ' NN x ⊥轴,',' M N是垂足, OMN S ? = '' ''OMM ONN MM N N S S S ?? -- 梯形 1 [()()] 2M N M N M M N N y y x x x y x y =+--+ 1 () 2M N N M x y x y =- 1 2 = =9分 已知 OMN S ? 2 =,化简可得 2 - = ON OM k k.……………………………………11分 设(,) P P P x y,则22 42 P P x y -=,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版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解析版82页 1.一个顶点的坐标()2,0 ,焦距的一半为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19422=+y x B. 14922=+y x C. 113422=+y x D. 14132 2=+y x 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22 221(0,0)x y a b a b -=>>,过左焦点F 1的直线交 双曲线的右支于点P ,且y 轴平分线段F 1P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 3 B .32+ C . 31+ D . 32 3.已知过抛物线y 2 =2px (p>0)的焦点F 的直线x -my+m=0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 且△OAB (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则m 6+ m 4的值为( ) A .1 B . 2 C .3 D .4 4.若直线经过(0,1),(3,4)A B 两点,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 A .30o B . 45o C .60o D .120o 5.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ρ=2θ2cos ,给定两点P(0,π/2),Q (-2,π),则有 ( ) (A)P 在曲线C 上,Q 不在曲线C 上 (B)P 、Q 都不在曲线C 上 (C)P 不在曲线C 上,Q 在曲线C 上 (D)P 、Q 都在曲线C 上 6.点M 的直角坐标为)1,3(--化为极坐标为( ) A .)65, 2(π B .)6 ,2(π C .)611,2(π D .)67,2(π 7.曲线的参数方程为???-=+=1 232 2t y t x (t 是参数),则曲线是( ) A 、线段 B 、直线 C 、圆 D 、射线 8.点(2,1)到直线3x-4y+2=0的距离是( ) A . 54 B .4 5 C . 254 D .4 25 9. 圆0642 2 =+-+y x y x 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 A.)3,2(-、13 B.)3,2(-、13 C.)3,2(--、13 D.)3,2(-、13 10.椭圆 122 2 2=+b y x 的焦点为21,F F ,两条准线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212F F MN ≤,则该椭圆离心率取得最小值时的椭圆方程为 ( )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专题复习讲义(含答案解析)

二轮复习——解析几何 一.专题内容分析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综合问题(椭圆或抛物线)及基本解答策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直线与圆+极坐标、参数方程+线性规划 二.解答策略与核心方法、核心思想 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解答策略: 核心量的选择: 常见的几何关系与几何特征的代数化: ①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②线段的长:弦长公式;解三角形 ③三角形面积: 2 1底×高,正弦定理面积公式 ④夹角:向量夹角;两角差正切;余弦定理;正弦定理面积公式 ⑤面积之比,线段之比:面积比转化为线段比,线段比转化为坐标差之比 ⑥三点共线:利用向量或相似转化为坐标差之比 ⑦垂直平分: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及中点坐标公式 ⑧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关于点,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⑩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圆等图形的特征 代数运算:设参、消参 重视基本解题思路的归纳与整理但不要模式化,学会把不同类型的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形式.

三.典型例题分析 1.(海淀区2017.4)已知椭圆C :22 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且||4AB =,离心率为12 . (Ⅰ)求椭圆C 的方程; (Ⅱ)设点(4,0)Q , 若点P 在直线4x =上,直线BP 形APQM 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P 解法1:(Ⅰ)椭圆C 的方程为22 143 x y +=. (Ⅱ)假设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PQM 为梯形. 由题可知,显然,AM PQ 不平行,所以AP 与MQ AP MQ k k =. 设点0(4,)P y ,11(,)M x y ,06 AP y k =,114MQ y k x = -, ∴ 01164y y x =-① ∴直线PB 方程为0(2)2 y y x =-, 由点M 在直线PB 上,则0 11(2)2 y y x = -② ①②联立,0 101(2) 264y x y x -=-,显然00y ≠,可解得11x =. 又由点M 在椭圆上,211143y + =,所以132y =±,即3 (1,)2 M ±, 将其代入①,解得03y =±,∴(4,3)P ±. 解法2:(Ⅰ)椭圆C 的方程为22 143 x y +=. (Ⅱ)假设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PQM 为梯形. 由题可知,显然,AM PQ 不平行,所以AP 与MQ 平行, AP MQ k k =, 显然直线AP 斜率存在,设直线AP 方程为(2)y k x =+. 由(2)4y k x x =+??=? ,所以6y k =,所以(4,6)P k ,又(2,0)B ,所以632PB k k k ==. ∴直线PB 方程为3(2)y k x =-,由22 3(2) 34120 y k x x y =-?? +-=?,消y , 得2222(121)484840k x k x k +-+-=.

高三总复习解析几何专题(师

解析几何专题二 1、已知点P (3,-4)是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渐近线上的一点,E ,F 是左、右两个焦点,若EP →·FP → =0, 则双曲线方程为( ) A.x 23-y 24=1 B.x 24-y 23=1 C.x 29-y 216=1 D.x 216-y 2 9 =1 2、已知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x y 4±=,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7 ). 【解析】因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x y 4±=,所以17,17,42 2===e a c a b 3、设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F ,虚轴的一个端点为B ,如果直线FB 与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垂直,那么此双曲 线的离心率为 2 5 1+ . 【解析】因为直线FB 与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垂直,所以 2 1 5,1)(+=-=-?e c b a b 4、若双曲线)0(12222>>=-b a b 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线段21F F 被抛物线2 2y bx = 的焦点分成5 :7的两段,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C ) A . 9 8 B . 637 C . 32 4 D . 31010 【解析】因为线段21F F 被抛物线2 2y bx = 的焦点分成5:7的两段,所以 4 23,4036,436,622222====e c a c b c b 5、 已知F 是椭圆2222:1x y C a b += (0)a b >>的右焦点,点P 在椭圆C 上,线段PF 与圆22 214 x y b +=相切 于点Q ,且→ → =QF PQ ,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 3 5 . 提示:设左焦点E ,连接PE ,由圆的切线可得OQ ⊥PF ,而OQ ∥PF ,故PF PE ⊥,2 2 2 4)2(c b a b =-+∴,

2020高考专题复习解析几何的万能套路

高考解析几何的万能解题套路 一个套路,几乎解决所有高考解析几何问题! 在教学中,一直有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题海战术”广遭诟病,但似乎要取得好成绩,除了“题海战术”又别无良策。这是因为,我们每次考试面对的题目都不可能一样,大家心照不宣的想法是——通过平时的“题海战术”,也许可以穷尽问题的各种可能。 显然如果我们要穷尽问题的各种可能,是不现实的。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走出来,事实上,我们可以将以往大量的、零碎的、彼此之间也看似没有多少联系性的某些数学问题,却能通过高度一致的方法获得解决,本文以解析几何为例的一套与高考解析几何演绎体系相对应的“万能解题套路”,几乎把近几年贵州省高考解析几何问题基本上统一了起来!希望对同学有所启发。 一、解析几何万能解题套路 解析几何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儿(1596年~1650年)创立的。笛卡儿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设想——把代数的演绎方法引入几何学,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正是在这一设想的指引下,笛卡儿创建了解析几何的演绎体系。 以高考解析几何为例: 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 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 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 至此,整理了近几年来贵州省高考解析几何试题后总结出一套统一的解题套路: 二、高考解析几何解题套路及各步骤操作规则 步骤一:(一化)把题目中的点、直线、曲线这三大类基础几何元素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 口诀:见点化点、见直线化直线、见曲线化曲线。 1、见点化点:“点”用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点都要加以坐标化; 2、见直线化直线:“直线”用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直线都要加以方程化; 3、见曲线化曲线:“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只要是题目中提到的曲线都要加以方程化; 步骤二:(二代)把题目中的点与直线、曲线从属关系用代数形式表示出来;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或曲线上,那么这个点的坐标就可代入这条直线或曲线的方程。 口诀:点代入直线、点代入曲线。 1、点代入直线:如果某个点在某条直线上,将点的坐标代入这条直线的方程;

历年浙江解析几何高考题

历年浙江解析几何高考题 1、(042)直线y=2与直线x+y—2=0的夹角是() (A)(B)(C)(D) 2、(046文理)曲线y2=4x关于直线x=2对称的曲线方程是() (A)y2=8--4x (B)y2=4x—8 (C)y2=16--4x (D)y2=4x—16 3、(0411文理)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线段F1F2被点(,0) 分成5:3两段,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A)(B)(C)(D) 4、(0422文理)(本题满分14分)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右顶点为A(1,0).点P、Q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点M(m,0)到直线AP的距离为1. (Ⅰ)若直线AP的斜率为k ,且,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Ⅱ)当时,ΔAPQ的内心恰好是点M,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5、(053文理).点(1,-1)到直线x-y+1=0的距离是( ) (A) (B) (C) (D) 6、(059).函数y=ax2+1的图象与直线y=x相切,则a=( ) (A)1/8 (B)1/4 (C) 1/2 (D)1 7、(0513文理).过双曲线(a>0,b>0)的左焦点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 相交于M、N两点,以MN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双曲线的右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_.

8、(0519).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 1,F 2 在x轴上,长轴A 1 A 2 的长为4, 左准线l与x轴的交点为M,|MA 1|∶|A 1 F 1 |=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点P为l上的动点,求∠F 1PF 2 最大值. (理)(Ⅱ)若直线l1:x=m(|m|>1),P为l1上的动点,使∠F1PF2最大的点P记为Q,求点Q的坐标(用m表示). 9、(063)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A) (B) (C) (D) 10、(0613)双曲线上的离心率是3,则等于 11、(0619)如图,椭圆=1(a>b>0)与过点A(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且椭圆的离心率e=(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F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求证:。 (理Ⅱ)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为线段的中点,求证;

人教版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命题趋向】 1.注意考查直线的基本概念,求在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直线的位置关系,此类题大多都属中、低档题,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每年必考 2.考查直线与二次曲线的普通方程,属低档题,对称问题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查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题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与求轨迹有关、与向量结合、与求最值结合的往往是一个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大题,属中、高档题, 4.解析几何的才查,分值一般在17---22分之间,题型一般为1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1个解答题. 【考题解析与考点分析】 考点1.求参数的值 求参数的值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构造方程解之. 例1.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与椭圆22162 x y +=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 A .2- B .2 C .4- D .4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抛物线、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 解答过程:椭圆22162 x y +=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为(2,0),则4p =,故选D. 考点2. 求线段的长 求线段的长也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找出点的坐标,利用距离公式解之. 例2.已知抛物线y-x 2+3上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 、B ,则|AB|等于 A.3 B.4 C.32 D.42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公式的应用. 解: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b =+,由22123301y x x x b x x y x b ?=-+?++-=?+=-?=+?,进而可求出AB 的中点1 1(,)22M b --+,又由11(,)22 M b --+在直线0x y +=上可求出1b =, ∴220x x +-=,由弦长公式可求出AB ==. 故选C 例3.如图,把椭圆2212516x y +=的长轴 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 分于1234567 ,,,,,,P P P P P P 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 则1234567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 ____________.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性质和距离公式的灵活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高考复习知识点

平面解析几何 高考复习知识点 一、直线的倾斜角、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及x 轴相交的直线l ,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l 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α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 及x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倾斜角的范围[)π,0。 2、直线的斜率 (1)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这条直线的斜率k ,即k =tan α(α≠90°);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 (2)斜率公式:经过两点111(,)P x y 、222(,)P x y 的直线的斜率为 ()212 12 1x x x x y y k ≠--= ; (3)直线的方向向量(1,)a k =,直线的方向向量及直线的斜率有何关系? (4)应用:证明三点共线: AB BC k k =。 例题: 例1.已知直线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为,求该直线斜率的变 化范围; 思路点拨:已知角的范围,通过正切函数的图像,可以求得斜率的范围,反之,已知斜率的范围,通过正切函数的图像,可以求得角的范围 解析: ∵, ∴. 总结升华: 在知道斜率的取值范围求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或知道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求斜率的取值范围时,可利用 在和上是增函

数分别求解.当时,;当时,;当时,;当不存在时,.反之,亦成立. 类型二:斜率定义 例2.已知△ABC为正三角形,顶点A在x轴上,A在 边BC的右侧,∠BAC的平分线在x轴上,求边AB及AC所 在直线的斜率. 思路点拨: 本题关键点是求出边AB及AC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利用斜率的定义求出斜率. 解析: 如右图,由题意知∠BAO=∠OAC=30° ∴直线AB的倾斜角为180°-30°=150°,直线AC的倾斜角为30°, ∴k AB=tan150°= k AC=tan30°= 总结升华: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清楚倾斜角的定义中含有的三个条件①直线向上方向②轴正向③小于的角,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求出倾斜角. 类型三:斜率公式的应用 例3.求经过点,直线的斜率并判断倾斜角为锐角还是钝角.

浙江高考解析几何大题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1、(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12A A 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1l :x =m (|m |>1),P 为1l 上的动点,使12F PF ∠ 最大的点P 记为Q ,求点Q 的坐标(用m 表示). 解析:(Ⅰ)设椭圆方程为()22 2210x y a b a b +=>>,半焦距为c , 则2111,a MA a A F a c c =-=- ,()2 222 224 a a a c c a a b c ?-=-??? =??=+??? 由题意,得 2,3,1a b c ∴=== ,22 1.43 x y +=故椭圆方程为 (Ⅱ) 设()0,,||1P m y m >,当00y >时,120F PF ∠=; 当00y ≠时,22102 F PF PF M π <∠<∠<,∴只需求22tan F PF ∠的最大值即可设直线1PF 的斜率011y k m = +,直线2PF 的斜率0 21 y k m =-, 002122222212002||tan 1121||1 y k k F PF k k m y m y m -∴∠= =≤= +-+-?- 2 01||m y -=时,12F PF ∠最大,(2,1,||1Q m m m ∴±->

2、(2006年)如图,椭圆b y a x 2 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且椭圆的 离心率e= 2 3 。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 为线段AF 2的中点,求证:∠ATM=∠AF 1T 。 解析:(Ⅰ)过 A 、B 的直线方程为 12 x y += 因为由题意得??? ????+-==+1211 2222x y b y a x 有惟一解, 即0)4 1(22222 22 =-+-+ b a a x a x a b 有惟一解, 所以22 2 2 (44)0(0),a b a b ab ?=+-=≠故442 2 -+b a =0; 又因为e 3 c =即 22234 a b a -= , 所以2 2 4a b = ;从而得22 1 2,,2 a b ==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212x y += (Ⅱ)由(Ⅰ)得6c = , 所以 1266((F F ,从而M (1+4 6 ,0) 由 ?? ???+-==+1 211222 2x y y x ,解得 121,x x == 因此1(1,)2T = 因为126tan 1-= ∠T AF ,又21 tan =∠TAM ,6 2tan =∠2TMF ,得 12 6 6 1 121 62 tan -= + -= ∠ATM ,因此,T AF ATM 1∠=∠ 3、(2007年)如图,直线y kx b =+与椭圆2 214 x y +=交于A B ,两点,记AOB △的面积为S .

高三高考文科数学复习专题五解析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 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着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量一般为一道解答题和两道填空题.江苏高考对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由原来的理解降为了解,圆锥曲线突出了直线与椭圆(理科有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淡化了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始终是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必考一道解答题.直线与圆锥曲线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解题能力的考查层次要求较高,所研究的问题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定点(定值)、最值以及参数的取值范围等. 第一课时 直线与圆 教学目标:在2013年的备考中,需要关注: (1)直线的基本概念,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础知识; (2)活用圆的两类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对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熟练掌握。 一、基础回顾: 1、若直线(a 2+2a )x -y +1=0的倾斜角为钝角,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经过2 2 2410x y x y +--+=的圆心,且倾斜角为 6 π 的直线方程为. 3、直线ax +2y +6=0与直线x +(a -1)y +(a 2-1)=0平行,则a =________. 4、直线20x -=与圆2 2 4x y +=相交于,A B 两点,则弦AB 的长度等于. 5、已知圆:C ()()22 212x y -++=,过原点的直线l 与圆C 相切,则所有切线的斜率之和为. 6、过点()0,6A 且与圆2 2:10100C x y x y +++=切于原点的圆的方程为. 二、典型问题 基本题型一:直线的概念、方程及位置问题 例1 过点P (3,2)作直线l ,交直线y =2x 于点Q ,交x 轴正半轴于点R ,当△QOR 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 解析: 方法一:设点Q 的坐标为(a,2a ),点R 的坐标为(x,0),其中x >0. 当a =3时,△QOR 的面积S =9;

2020年浙江高考解析几何题

2020年浙江高考解析几何题 作者:题海降龙 【真题回放】 (2017浙江—抛物线与圆) 如图,已知抛物线x 2=y ,点A (﹣,),B (,),抛物线上的点P (x ,y )(﹣<x <),过点B 作直线AP 的垂线,垂足为Q .(1)求直线AP 斜率的取值范围;(2)求|PA |?|PQ |的最大值. 【原创解法】 (2018浙江—抛物线与半椭圆) 如图,已知点P 是y 轴左侧(不含y 轴)一点,抛物线C :y 2=4x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A ,B 满足PA ,PB 的中点均在C 上. (1)设AB 中点为M ,证明:PM 垂直于y 轴; (2)若P 是半椭圆x 2 +2 4 y =1(x <0)上的动点,求△P AB 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析】 (Ⅰ)设00(,)P x y ,2111(,)4A y y ,2 221(,)4 B y y .因为PA ,PB 的中点在抛物线上,所以1y ,2y 为方程2 2014()422 y x y y ++=? 即22 000280y y y x y -+-=的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所以1202y y y +=因此,PM 垂直于y 轴.

(Ⅱ)由(Ⅰ)可知1202 12002,8, y y y y y x y +=???=-??所以2221200013||()384PM y y x y x =+-=- ,12||y y -=.因此,PAB △ 的面积3 2212001||||(4)24 PAB S PM y y y x =?-=-△.因为2 200 01(0)4y x x +=<,所以22 00004444[4,5]y x x x -=--+∈.PAB △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15104 . 【原创解法】2018年属于简单题,关键处理好第一小题的韦达定理。(2019浙江—抛物线与三角形) (2019浙江)过焦点F (1,0)的直线与抛物线 y 2 =2px 交于A,B 两点,C 在抛物线,△ABC 的 重心P 在x 轴上,AC 交x 轴于点Q (点Q 在点P 的右侧)。(1)求抛物线方程及准线方程; (2)记△AFP ,△CQP 的面积分别为 S 1, S 2,求 S 1 S 2 的最小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 【原创解法】 2020年浙江高考解几预测 近三年浙江高考解析几何都是以抛物线为大背景即抛物线与圆、椭圆、三角形的组合图形呈现。2020年在维稳的大环境下,抛物线出现的可能性最大,但平时也需要练一下椭圆问题。毕竟我们无法猜测高考出卷老师刹那间的灵感(想法),猜中的可能性比买彩票中奖更难。希望在临近高考时,下面几题能激发您灵感,悟出真谛!

高考数学专题训练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4) 23.(本大题满分18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二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已知平面上的线段l 及点P ,任取l 上一点Q ,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称为点P 到线段 l 的距离,记作(,)d P l (1)求点(1,1)P 到线段:30(35)l x y x --=≤≤的距离(,)d P l ; (2)设l 是长为2的线段,求点的集合{(,)1}D P d P l =≤所表示的图形面积; (3)写出到两条线段12,l l 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12{(,)(,)}P d P l d P l Ω==,其中 12,l AB l CD ==,,,,A B C D 是下列三组点中的一组. 对于下列三种情形,只需选做一种,满分分别是①2分,②6分,③8分;若选择了多于一种情形,则按照序号较小的解答计分. ①(1,3),(1,0),(1,3),(1,0)A B C D --. ②(1,3),(1,0),(1,3),(1,2)A B C D ---. ③(0,1),(0,0),(0,0),(2,0)A B C D . 23、解:⑴ 设(,3)Q x x -是线段:30(35)l x y x --=≤≤上一点,则 ||5) PQ x ==≤≤,当 3 x =时 , min (,)||d P l PQ == ⑵ 设线段l 的端点分别为,A B ,以直线AB 为x 轴,A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1,0),(1,0)A B -,点集D 由如下曲线围成 12:1(||1),:1(||1) l y x l y x =≤=-≤, 222212:(1)1(1),:(1)1(1)C x y x C x y x ++=≤--+=≥ 其面积为4S π=+。 ⑶① 选择(1,3),(1,0),(1,3),(1,0)A B C D --,{(,)|0}x y x Ω== ② 选择(1,3),(1,0),(1,3),(1,2)A B C D ---。 2{(,)|0,0}{(,)|4,20}{(,)|10,1}x y x y x y y x y x y x y x Ω==≥=-≤<++=> ③ 选择(0,1),(0,0),(0,0),(2,0)A B C D 。

高考数学总复习专题七解析几何7.3解析几何压轴题精选刷题练理

7.3 解析几何(压轴题) 命题角度1曲线与轨迹问题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7全国Ⅱ·20)设O为坐标原点,动点M在椭圆C:+y2=1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点P满足. (1)求点P的轨迹方程; (2)设点Q在直线x=-3上,且=1.证明: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 P(x,y),M(x0,y0),则N(x0,0),=(x-x0,y),=(0,y0). 由得x0=x,y0=y. 因为M(x0,y0)在C上,所以=1. 因此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2. F(-1,0).设Q(-3,t),P(m,n), 则=(-3,t),=(-1-m,-n),=3+3m-tn,=(m,n), =(-3-m,t-n).

由=1得-3m-m2+tn-n2=1. 又由(1)知m2+n2=2,故3+3m-tn=0. 所以=0,即. 又过点P存在唯一直线垂直于OQ, 所以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 2.(2016全国Ⅲ·20)已知抛物线C:y2=2x的焦点为F,平行于x轴的两条直线l1,l2分别交C 于A,B两点,交C的准线于P,Q两点. (1)若F在线段AB上,R是PQ的中点,证明:AR∥FQ; (2)若△PQF的面积是△ABF的面积的两倍,求AB中点的轨迹方程. F. 设l1:y=a,l2:y=b,则ab≠0, 且A,B,P,Q,R. 记过A,B两点的直线为l, 则l的方程为2x-(a+b)y+ab=0. 由于F在线段AB上,故1+ab=0. 记AR的斜率为k1,FQ的斜率为k2, 则k1==-b=k2. 所以AR∥FQ. l与x轴的交点为D(x1,0), 则S△ABF=|b-a||FD|=|b-a|,S△PQF=.

04-14浙江历年高考题解析几何大题

浙江高考历年真题之解析几何大题 2004年(22)(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右顶点为A (1,0).点P 、Q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点M (m ,0)到直线AP 的距离为1. (Ⅰ)若直线AP 的斜率为k ,且]3,3 3[∈k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Ⅱ)当12+= m 时,ΔAPQ 的内心恰好是点M ,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2005年)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12,F F 在x 轴上,长轴A 1A 2的长为4,左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M ,|MA 1|∶|A 1F 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求∠F 1PF 2的最大值.

(2006年)如图,椭圆b y a x 2 22+=1(a >b >0)与过点A (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且椭圆的离心率e= 23. (Ⅰ)求椭圆方程; (Ⅱ)设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求证:2121||||||2 AT AF AF = 。 (2007年)如图,直线y kx b =+与椭圆2 214 x y +=交于A B ,两点,记AOB △的面积为S . (I )求在0k =,01b <<的条件下,S 的最大值; (II )当2AB =,1S =时,求直线AB 的方程.

(2008年)已知曲线C 是到点P (83,21-)和到直线8 5-=y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是过点Q (-1,0)的直线,M 是C 上(不在l 上)的动点;A 、B 在l 上,,MA l MB x ⊥⊥ 轴(如图)。 (Ⅰ)求曲线C 的方程; (Ⅱ)求出直线l 的方程,使得 QA QB 2为常数。 (2009年)已知抛物线C :x 2=2py (p >0)上一点A (m ,4)到焦点的距离为 174 . (I )求p 于m 的值; (Ⅱ)设抛物线C 上一点p 的横坐标为t (t >0),过p 的直线交C 于另一点Q ,交x 轴于M 点,过点Q 作PQ 的垂线交C 于另一点N.若MN 是C 的切线,求t 的最小值;

2020年高考数学(理)大题分解专题05--解析几何(含答案)

(2019年全国卷I )已知抛物线C :x y 32=的焦点为F ,斜率为 32 的直线l 与 C 的交点为A ,B ,与x 轴的交点为P . (1)若4||||=+BF AF ,求l 的方程; (2)若3AP PB =,求||AB . 【肢解1】若4||||=+BF AF ,求l 的方程; 【肢解2】若3AP PB =,求||AB . 【肢解1】若4||||=+BF AF ,求l 的方程; 【解析】设直线l 方程为 m x y += 23 ,()11,A x y ,()22,B x y , 由抛物线焦半径公式可知 12342AF BF x x +=++ =,所以125 2 x x +=, 大题肢解一 直线与抛物线

联立2323y x m y x ? =+???=?得0 4)12(12922=+-+m x m x , 由0144)1212(22>--=?m m 得1 2 m <, 所以12121259 2 m x x -+=-=,解得78 m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372 8 y x =-,即12870x y --=. 【肢解2】若3AP PB =,求||AB . 【解析】设直线l 方程为23 x y t =+, 联立2233x y t y x ? =+???=? 得0322=--t y y ,由4120t ?=+>得31->t , 由韦达定理知221=+y y , 因为PB AP 3=,所以213y y -=,所以12-=y ,31=y ,所以1=t ,321-=y y . 则=-+?+=212214)(9 4 1||y y y y AB = -?-?+)3(429 4123 13 4. 设抛物线)0(22>=p px y 的焦点为F ,过点F 的而直线交抛物线于A (x 1,y 1), B (x 2,y 2),则|AB |=x 1+x 2+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