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实验计算题考试试卷

人教初中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实验计算题考试试卷
人教初中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实验计算题考试试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期末实验计算题压轴试卷检测题(WORD 版含答案)(8)

一、实验题计算题压轴题等

1.小王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来拉动建筑工地上重为200N 的物体A 。小王用40N 的拉力,使物体A 在2s 内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m 。A 在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其所受重力的0.4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

(1)小王做功的功率;

(2)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2.如图为一种能在水中漂浮的水陆两栖抢险救援车,人和车的总质量为600 kg ,当救援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06m 2。已知ρ水= 1×103 kg/m 3,g 取10 N/kg 。求:

(1)人和车的总重力;

(2)人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3)人和车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

(4)人和车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

3.如图所示,将一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用一根长为20cm 的细线将一个正方体木块固定在容器底部,当木块刚刚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细线伸直且对木块的拉力为6N 。已知木块边长为10cm ,水的密度33

=1.010kg/m ρ?水

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

(3)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时,其下表面距离液面的高度。

4.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200cm 2的圆柱形容器,不计容器壁厚度,内有12cm 深的水,如图甲。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金属圆柱体,从液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拉力F

与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圆柱体下表面距液面为10cm 时,剪断系圆柱体的细线,圆柱体沉入容器底部,水未溢出,如图丙所示。g取10N/kg。求: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2)圆柱体的体积;

(3)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5.如图所示,某施工队利用滑轮组从水中提取质量为2000kg、体积为1m3的物体,上升过程中物体始终不接触水底和露出水面,g=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2)已知动滑轮重2000N,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当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披匀提升时,求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

(3)求此滑轮组做功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1位小数)。

6.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

12m,物体重G=6×103N,汽车重G车=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

2.2×103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

(1)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多少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若汽车运动的速度为3m/s,则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多长时间?

(4)牵引力的功率为多少?

7.工程队为了打捞沉在河底的物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已知物体的质量为

3.9×103kg,体积为1.5m3,所用的拉力F的大小是2.0×104N,物体在20s内匀速上升了

2m。(物体未露出水面,不计水的阻力,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

(2)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及物体从接触水面到刚好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

8.如图所示,两个和尚用轻质扁担来抬水,水桶和水的总质量为20千克。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水桶悬挂点到甲和尚肩上支撑点的距离为0.8米,到乙和尚肩上支撑点的距离为1.2米。

(1)求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

(2)如果在水桶中多装入5千克水,要保持两和尚支撑点的位置及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大小不变,求水桶悬挂点应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9.体重为 600N 的小亮,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 400N 的木箱从水平地面匀速提高 2m,所用的拉力为 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这个过程中: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500N,求小亮利用这个滑轮组工作时能提起的最大物重.

10.如图所示,是某救援队利用滑轮组打捞水中物体的示意图。在湖底有一个体积为

0.02m3的物体,其所受重力为1000N。用滑轮组将其缓慢匀速打捞,该物体露出水面前,在50s的时间内匀速竖直上升了 5m,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5500J。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继续匀速提升。(不计绳重,摩擦及阻力,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求:

(1)物体露出水面前,拉力F为多大?

(2)物体露出水面前拉力F的功率为多大?

(3)动滑轮的重力为多大?

(4)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继续匀速上升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11.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货物,每个滑轮所受的重力均为50N.

(1)用滑轮组让重为750N的货物以0.2m/s的速度竖直上升10s,求工人做的有用功.(2)若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N,货物提升过程中绳子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对应的额外功始终占总功的10%,求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

12.现在有以下生活用品,请合理使用它们,完成下表中的实验。

实验名称已有物品需要添加的用品(用编号表示)

①测量图中一团橡皮泥受到的

浮力

适量的水______

②比较盐水和水的密度一杯盐水、一杯清

______

(1)请将需要的用品編号填入上表(用品使用越少越好,多填不得分)

(2)请任选以上一个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实验编号_______;实验步骤:______。

1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 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 A=m B

(1)小钢球滚下斜面后所获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选填“高度h”或“距离s”)的大小来反映的: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______;

(3)小明根据乙、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他的做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继续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分别在水中1、2、3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在位置3和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实验的整个过程,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能证明上述猜想

_________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实验题计算题压轴题等

1.(1)120W ;(2)40N

【分析】

本题考查动滑轮的特点及功率的计算。

【详解】

(1)由图可知,n =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2m 6m s ns ==?=物

物体A 在运动过程中,小王做的功

40N 6m 240J W Fs ==?=

小明做功的功率

240J 120W 2s

W P t =

== (2)物体A 所受摩擦力 A 0.40.4200N 80N f F G ==?=

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由

1()f F G F n

=

+动 得 340N 80N 40N f G nF F =-=?-=动

答:(1)小王做功的功率是120W ;

(2)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

2.(1)6000N ;(2)1×105Pa ;(3)6×103N ;(4)0.6m 3

【详解】

(1)人和车的总重力

G=mg =600kg×10N/kg=6000N

(2)人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

F =

G = 6000 N

对地面的压强

526000N 110Pa 0.06m

F p S ===? (3)人和车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3610N F G ==?浮

(4)由F G ρgV ==浮水排排得

33336100.6m 110g/m 10N/k N g

F V g ρ?===??浮排水 答:(1)人和车的总重力是6000N ;

(2)人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1×105Pa ;

(3)人和车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是6×103N ;

(4)人和车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是0.6m 3。

3.(1)3310Pa ?;(2)10N ;(3)4cm

【详解】

(1)细线的长度为20cm ,木块的边长为10cm ,当木块刚刚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则水深

h =20cm+10cm=30cm

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331.010kg/m 10N/kg 0.3m 310Pa p gh ρ==???=?水

(2)木块的体积

()3

333310cm 1000cm 110m V L -====?

木块完全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则木块受到的浮力 33331.010kg/m 10N/kg 110m 10N F gV gV ρρ-===????=浮液排水

(3)当木块刚刚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本身的重力、水对木块的浮力,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已知细线伸直且对木块的拉力为6N ,则木块的重力

10N 6N 4N G F F =-=-=浮拉

木块的重力小于木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所以剪断细线后,木块静止后漂浮,此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

4N F G '==浮

根据F gV ρ=浮液排可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

433334N 410m 400cm 1.010kg/m 10N/kg

F V V g ρ-''====?=??浮浸浸水 则木块下表面距离液面的高度

()3

2

400cm 4cm 10cm V h S '===浸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310Pa ?;

(2)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10N ;

(3)剪断细线,待木块静上时,其下表面距离液面的高度4cm 。

4.(1)1N ;(2)100cm 3;(3)1250Pa

【解析】

【详解】

(1).由图乙可知,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3N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N ,由称重法可得,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F 浮=F 1-F 2=3N-2N=1N ;

(2).由F 浮=ρ水gV 排得到,圆柱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

V 排=331N 110kg/m 10N/kg

F g ρ=??浮水=1×10-4m 3=100cm 3, 因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则圆柱体体积:

V =V 排=100cm 3;

(3).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水的体积:

V 水=S 容h =200cm 2×12cm=2400cm 3,

圆柱体沉入水底后,圆柱体与水的总体积:

V 总=V 水+V 柱=2400cm 3+100cm 3=2500cm 3,

则圆柱体沉底后水的深度为:

h ′=322500cm =200cm

V S 总容=12.5cm=0.125m ,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ρ水gh ′=1×103kg/m 3×10N/kg×0.125m=1250Pa 。

答:(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1N ;

(2).圆柱体的体积为100cm 3;

(3).圆柱体沉入底部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50Pa 。

5.(1).1×104N (2).4000N (3).83.3%

【解析】

【详解】

(1).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

G 排=ρ水V 排g =ρ水V 物g =1.0×103kg/m 3×1m 3×10N/kg=1×104N ;

(2).物体所受的重力:G =mg =2000kg ×10N/kg=2×104N ;

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

F 拉=

G -F 浮=2×104N-1×104N=1×104N ,

动滑轮重2000N ,由图知,n=3,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

()()411110N 2000N 4000N 33

F F

G '=

=??+=+动拉。 (3).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做功的机械效率: 4110N 100%100%100%100%83.3%334000N

W F F W F s h F η?=?=?=?=?=''?有用

拉拉总。 答:(1).物体完全沒没在水中时,物体所受浮力为1×104N ;

(2).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披匀提升时,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4000N ;

(3).此滑轮组做功的机械效率为83.3%。

6.(1)7.92×104J ;(2)90.9%;(3)12s ;(4)8400W

【详解】

解:(1)由图知,n =3,拉力端移动距离

312m 36m s nh ?===

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的功

342.210N 36m 7.9210W Fs ???总===J

(2)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34610N 12m 7.210J W Gh ???有用===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47.210J 100%100%90.9%7.9210J

W W η?=?=?≈?有用总 (3)汽车运动的速度3m /s v =车,物体上升的速度

113m /s 1m /s 33

v v ==?=物车 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的时间

1212s 1m /s

h m t v =

==物 (4)汽车受到的阻力 30.10.1610N 600N f G ??===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的牵引力等于汽车受到的阻力加上对滑轮组的拉力

332.210N 600N 2.810N F F f +?+?牵===

牵引力的功率

32.810N 3m/s 8400W P F v ??牵车===

答:(1)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47.9210?J 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9%;

(3)若汽车运动的速度为3m/s ,则将物体由井底拉至井口需要12s ;

(4)牵引力的功率为8400W 。

7.(1) 1.5?104N ;(2)4.8?104J ;(3)60%;变大

【详解】

(1)由图可知物体完全浸没,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相同,则物体受到的浮力

33341.010kg 10N /m 1.5m 10/kg 1.5N F gV ρ==??=??浮水排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本身重力、水对它的浮力、滑轮组对它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则 滑轮组对它的拉力为

3443.910kg 10N/kg 1.510N 2.410N F G F mg F ??=-=-?=?-=浮浮拉物

物体在20s 内匀速上升了2m ,则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

442N .4102 4.81J m 0W F h ==??=?有拉

(3)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为2,则拉力做的总功

442.010N 22m 8J 10W Fs =???=?=总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44.810100%100%J 860J

0%1W W η??=?=?=有总 物体从接触水面到刚好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F gV ρ=浮液排可知受到的浮力减小,即物体受到的阻力减小,额外功减小,所以 该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

答:(1)物体受到的浮力是1.5?104N ;

(2)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是4.8?104J ;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物体从接触水面到刚好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变大。

8.(1)120N ;(2)把桶悬挂点向靠近乙的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为0.24m 。

【解析】

【详解】

(1).水桶和水的总重力:G=mg =20kg ×10N/kg=200N ,

以乙和尚肩为支点,设 1.2m+0.8m=2m L =甲,水桶到乙和尚肩膀支撑点的距离,1.2m L =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得:

FL G L =?甲桶;代入数据,解得:

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为:

200N 1.2m =120N 2m

G L F L ??==桶甲 (2).在水桶中多装入5千克水,则总重力:120kg+5kg 10N/kg=250N G =

?()轻质扁担的长度 1.2m+0.8m=2m L =总

以乙和尚肩为支点,水桶悬挂点到乙的距离为L 乙,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大小不变即F =120N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得:

F L

G L ?=?甲乙总;代入数据,解得:

120N 2m ==0.96m 250N

F L L

G ??=甲乙总 即水桶悬挂点距乙和尚肩上支撑点的距离为0.96m ,对比可得:在水桶中多装入5kg 水后,要保持两和尚支撑点的位置及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大小不变,则应把桶悬挂点向靠近乙的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为1.2m-0.96m=0.24m 。

9.(1)800J (2)100N (3)80%(4)900N

【详解】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400N 2m=800J W Gh ?有

(2)由图可知,绳子段数2n =,由1

F G G n

=+拉动()得,动滑轮的重力为: =-=2250N-400N=100N G nF G ?动拉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22m=4m s nh ==?;

滑轮组做的总功为:

=s=250N 4m=1000J W F ?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0J =80%1000J W Gh W Fs η=

==有总 (4)根据1

F G G n =+拉动()

可得,最大拉力为500N 时物体的重力: 2500N-100N=900N max max G nF G =-=?拉动

10.(1)550N ;(2)110W ;(3)300N ;(4)76.9%

【解析】

【详解】

滑轮组的动滑轮绕2段绳;

(1).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

s =2h =2×5m=10m ,

物体露出水面前,拉力

F =5500J 10m

W s ==550N ; (2).物体露出水面前拉力F 的功率

P =

5500J 50s

W t ==110W ; (3).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ρ水g V 排=1.0×103kg/m 3× 10N/kg×0.02m 3=200N ,

因为不计绳重、摩擦,所以,2F =(G 物-F 浮)+G 动,

动滑轮的重力

G 动=2F -(G 物-F 浮)=2×550N-(1000N-200N )=300N ;

(4).因为不计绳重、摩擦,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0N ==1000N+300N

W W Gh G W W W Gh G h G G ==+++有有总有额动动≈76.9%。 答:(1).物体露出水面前,拉力F 为550N ;

(2).物体露出水面前拉力F 的功率为110W ;

(3).动滑轮的重力为300N ;

(4).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继续匀速上升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6.9%。

11.(1)1500J ;(2)85%.

【解析】

【详解】

(1)由s v t

=

可得物体升高的高度: h =vt =0.2m/s ×10s =2m ,

工人做的有用功:

W 有用=Gh =750N ×2m =1500J ; (2)由题知,货物提升过程中绳子所受的重力和摩擦力对应的额外功始终占总功的10%, 当以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提升货物时,拉力做的总功Fs ,则有:

Fs =G 物h +G 动h +10%×Fs ﹣﹣﹣﹣﹣﹣﹣﹣﹣﹣①,

由图可知n =2,则s =2h ﹣﹣﹣﹣﹣﹣﹣﹣﹣②,

将②代入①可得:1.8F =G 物+G 动

即提升物体的最大重力:G 物=1.8F ﹣G 动=1.8×500N ﹣50N =850N ,

则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

850N =100%100%85%222?500N

W Gh Gh G W Fs F s F η?====?=?有总. 答:(1)工人做的有用功为1500J ;

(2)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85%.

12.①②④ ④ ① 详见解析

【详解】

(1)[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可知,要测量一团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只要测量出橡皮泥排开水的重力就行,实验需要用厨房电子秤测量出小烧杯的质量,在大烧杯中放满水,测量出溢出水的质量,根据G =mg 算出溢出水的重力就是浮力,所以需要添加厨房电子秤和口径不同的烧杯;

[2]要比较盐水和水的密度,可以将橡皮泥制成空心,放入水和盐水中,看没入液体中的深度,没入液体中的深度越深,液体的密度越小,故需要橡皮泥;

(2)[3][4]实验编号①;

实验步骤:①用厨房电子秤测量出小烧杯的质量为m 1;

②在大烧杯中放满水,将橡皮泥放入水中,用小烧杯接住溢出的水,用天平测量出小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 2;

③橡皮泥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 排=(m 2-m 1)g 。

13.距离s 不能 大 错误 两球的质量不同,高度也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实验中,小球从斜面滑下,到达水平面撞击小木块,推动木块做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故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的远近来判断物体所具有动能大小;

第二空.如果水平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则小球和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判断小球所具有动能大小;

第三空.甲和乙两组实验,两球质量相同,从不同高度滑下,且h1>h2,球A到达斜面底端速度大于球B的速度,木块被A球推动距离较远,故可得实验结论: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第四空.错误;

第五空.由乙、丙两图可知,两球的质量不同,高度也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故不能据此得出结论;要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需要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即小球的初始高度相同。

14.右力臂大小6不能变大

【解析】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即4G×3L=F B×2L,解得F B=6G,需挂6个钩码;

若A、B两点的钩码同时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一个格,则左侧4G×4L=16GL,右侧

6G×3L=18GL,因为16GL<18GL杠杆不能平,右侧下沉衡;

(3)保持B点不变,若拉力F向右倾斜时,此时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

故答案为(1)右;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6;右端下沉;(3)变大.

15.)变小不变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跟物体浸没液体的深度无关.④

【解析】

(1)读图可知,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增加,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增大,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根据F浮=G?F拉,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这可能使我们误认为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从位置3→4的过程中,铁块都是完全浸没,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再变化,只改变其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2)通过1→2→3的过程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变小后不变,说明浮力先减小后不变,故可得结论: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可验证上述猜想④是正确的.

点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越往下越大的,根据1→2→3的过程或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的变化来判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再根据称重法即可判断铁块受到的浮力的变化;进一步判断以上实验可以验证的猜想.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集锦

电磁铁磁性影响因素 1、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2、影响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 3、电磁铁吸引曲别针/大头针/铁钉的数目(转换法)(看题目中给什么)谁吸的多谁的磁性最强。 4、实验中下方铁钉张开(散开):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5、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先标出电流的方向)。 6、把两个电磁体串联,目的是使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的依据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用到的两个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了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法)。 4、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和电阻的的关系实验中,用此电路探究和电阻关系的好处/串联的好处: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在探究电流通过到提示产生热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5、结论:注意前提条件在电流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在电阻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7、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的原因:装置气密性差。 8、并联一个电阻的好处:并联分流,保证通过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 9、实验中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看题目中用的什么),U型管中液体液面高度的变化。 10、用空气来做实验的好处:空气受热容易膨胀,便于实验观察。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灯泡的规格(如2.5V)来判断、电池的个数。 电流表的量程:需要简单进行计算U/R P/u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此时的功率比额定功率大,还是比额定功率小(比较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还是小)要测额定电功率,滑片要向哪端移动(注意比额定电压大,还是比额定电压小)、移动时眼睛看着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三遍)、计算额定功率。 6、故障题: 短路(电流变有数,电压表没数)、断路(电压表有数,电流表没数)、连上就亮了(开关未断开)、滑动变阻器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滑动变阻器的导线同时接在了下端两个接线柱上、电压表随灯泡亮度的增大而减小(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7、假如灯泡的测量需要大量程,大量程损坏改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8、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不同电压下灯泡的电功率规律。 9、结论:实际电压越大,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10、连接电路前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大阻值处(离下接线柱最远端)(看清填左右,还是填ab):保护电路。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R=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滑动变阻器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4、多次实验的目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测物体长度 5、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滑动变阻器的移动:看电压表 7、故障:断路(电流表没有数、电压表有数,显示电源电压、电压表和谁并联、谁断路)。短路(电流表有数,电压表没数)。选滑动变阻器:会计算(选大的)。 8、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可以做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9、三次数据相加取平均值。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全面)全解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熔化 [示例]一、小方同学发现: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于是,小方同学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碎冰或碎蜡放在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水进行加热并记录数据. (1)小方同学应在试管中加入多少碎冰或碎蜡 ( ) A .越少越好 B .越多越好 C .能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其中即可 D .随意多少 (2)在熔化冰的实验中,用水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他画出了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其中,图乙是 (冰/蜡)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 二、图(3)是给某种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像可知,该固体一定是________。(“晶体”或“非晶体”) (2)在第1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2~5min 这段时间内处于__________状态,要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 (3)由图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 (一)观察水的沸腾 某组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1次水温如下表.(9分) (1)这次实验所用的器材除图中的,还应有 ,他们看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上升,体积_____ ____,到水面破裂开,里面的___ _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知水沸腾时,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剧烈的______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 __,停止加热后,水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由此可知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_____ _ _ __; 二是_____ ______ __。 甲 乙 O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一.读数类(9种器材) 1.如图1,读出物体的长度为 mm 。 2.为测量物体的密度,进行如图2的操作,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后,应先 ,之后观察到分度标尺如图2(甲)所示,这时应 ,称量过程如图2(乙),操作中的错误为: (1) (2) ,改正错误后称量,结果如图2(丙),物体的质量为 g 。为继续测得物体的体积,先在量筒内注入20mL 水,用细线拴住物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2(丁),则物体的体积为 cm 3。 3. 为测得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此时根据 条件,拉力F 与滑动摩擦力f 相等,如图3,铜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这样设计实验是为 了 。 图1 图2 图3

4.如图4是我国某内陆城市一天中的两个温度,分别为 ℃和 ℃。 5.如图5,电阻箱的示数为 Ω,电能表的读数为 KW ·h 。 6.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时,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流入,从电流表的 流出。如图6所示,用两个电流表同时测量某并联电路中的支路电流和干路电流,支路电流为 A ,干路电流为 A 。 7.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试触后常会遇到如图7所示三种情况,,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分别是: (甲) (乙) (丙) 图4 图5 图6 图7

调整改正后电压表示数如图8所示,为 V 。 二.八年级基础实验类(声1光3力16原1共21) 1.如图9,随着抽出空气越来越多,听到闹钟声音越来越 ,这个实验说明了 ,用到了 的实验方法。 2.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 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____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__________. (2)以法线ON 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 面绕法线ON 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此时可以观察到B 面上 反射光线,(选填“能看到”或“不能看到”)这说明_____________ ____ ____。 3.小丽为小明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丽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A ,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 。准备就绪后,小丽请小明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点P(如图11所示),并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 点燃,在小丽一只手麻利地在小明眼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 。当小明沿着小丽的手指望向蜡烛A 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 竟然在水中燃烧了! 图9 图10 图8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

---------------------------------------------------------------最新资料推荐------------------------------------------------------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年级课题八上科学之旅序号实验名称 1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 鸡蛋的沉浮 3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4 吹不掉的乒乓球实验器材玻璃杯、新鲜鸡蛋、清水、盐放大镜漏斗、乒乓球老师: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音叉、铁架台、兵乓球、细线真空罩、抽气机、闹钟音叉、话筒、示波器扬声器、蜡烛、火柴泡沫塑料、玻璃、示波器带有橡皮塞的小瓶、细管、烧杯、热水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备注烧瓶、烧杯、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水、火柴演示实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4测量平均速度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2声音的特性 2.3声音的利用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3.1温度5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6 用钟表测量时间 8 发声的音叉 9 真空罩中的闹钟 11 声音的波形 12 发声扬声器旁的蜡烛 13 噪声的波形图 14 自制温度计 15 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6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分组实验学生:刻度尺、铅笔、三角尺、硬币、细7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长木板、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木块10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钢尺、音叉、铁架台、兵乓球、细线3.2熔化和凝固 3.3汽化和液化 3.4升华和凝华 4.1光的直线传播 4.2光的反射17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1/ 9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及目的(相互垂直,用于验证三线共面). 3.光路的确定(描出两点,连接并标出方向). 4.纸板可以折转的作用(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光路可逆). 6.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①避免实验结论的特殊性和偶然性;②验证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7.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仪器的选取.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用来确定像的位置、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 (3)选用较薄的玻璃板(避免出现较明显的重影现象); (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距和物距); (5)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好处(测量像距和物距更方便). 3.实验环境暗一些(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更明显). 4.平面镜的放置(垂直于水平桌面,否则像与物无法重合). 5.用光屏无法承接到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6.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7.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像等大;②物距等于像距;③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④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⑤所成的像为虚像).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凸透镜焦距的判断(①定义法;②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 3.刻度尺的读数.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6.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的方法(缓慢地多次前后移动光屏,并不断比较光屏上像的“清晰程度”,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 7.像的位置因蜡烛烧短而变高后的调整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 8.光路可逆性的应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互换,等同于物体和光屏互换位置,若互换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互换后仍然能够呈现清晰的像). 9.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好处(所成像比较稳定,且更容易比较大小). 10.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无法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原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 11.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后的成像情况(仍然能够成像,且仍然是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12.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加远视镜片、近视镜片后的成像情况(远视镜片为凸透镜,近视镜片为凹透镜,加远视镜片后相当于减小了凸透镜的焦距,加近视镜片后相当于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 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只改变压力的大小,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压力大小相同). 3.转换法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拉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保证滑动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 5.运动速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速度大小不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改进 十五中李芳 实验名称 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实验改进 设计思路 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感兴趣,教材中做这个实验时所用的方法是:用一支激光笔将光斜射入水中,观察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激光束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这个实验白天在教室里做,实验的现象不明显,不容易看到空气中的入射光线,最好在光线暗的地方进行实验,但如果这个实验在暗室里做的话,对学生的管理又是一个问题,也不利于学生记录实验现象。以上种种原因,使我想到若能把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光路清晰显示出来,同时在改变入射光线的时候能清晰的观察到折射光线的变化以及当光垂直射到水面上时光路的情况,那么同学们的兴趣就可以大大提高,折射的奥秘会很清晰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同学们心中的疑问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实验目的 使学生清晰的观察到光折射的路径情况,顺利完成光的折射的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打好感性基础。当学生看到角度的变化,一定会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会高涨,对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就更高了。实验器材 一支激光笔、一个透明的水槽、一卷蚊香、一个装有玻璃板的小木箱、火柴、水和牛奶。 实验原理 光在空气、水中传播光路不清晰,而红色激光在蚊香点燃时产生烟雾中和淡白色液体中传播光路非常清晰,实验现象会非常明显。 实验组装

实验操作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滴几滴牛奶搅拌使其均匀,然后放入木箱内。 2、点燃蚊香,关好玻璃门让烟雾封闭在箱内。 3、让激光笔的光从箱顶小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情况。 4、改变入射光线斜射的方向,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情况。 5、让激光笔的光垂直射入到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情况。 实验结论 光从空气射入水面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时传播方向通常发生改变。实验优点 实验器材选取方便,安全性好,操作简单,白天在教室里也可以操作,也可以随时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的情况,效果比较明显,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需要说明的问题 准备器材时,可准备两只激光笔以保证实验效果明显,注意牛奶滴入不能太多,呈现淡淡的乳白色即可,要等箱内烟雾弥漫较多再进行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 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 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 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 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 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力学部分 一、密度(探究和测量) 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 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 3.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2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2b 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 3= g 。 (2)请按照图4a 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 图 1 a b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1)表中漏填了两个数据,请你在表中补上。 (2)根据上表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线。 (3)由数据和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2010广东)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4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4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图4 图3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一、测量的理论 (一)测量本质 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就叫做________ 。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国际单位制”,简称“SI”。请填写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下各物理量的主单位: 1、误差与错误 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______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2、影响误差的因素 (1)测量的工具。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陷越深______。(2)测量的方法。 (3)估读。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2)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 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做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 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7、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在学习和科研中有重要的意义。在试题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通过描述相关情境,直接提出相关问题。这是一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解题时要围绕的核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偏题。二是要人们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 (二)做出猜想与假设 由于“猜想与假设”的发散性,故在考试中较少出现。我们强调的是“猜想与假设”必须是在试题情境的基础上合理作出,反对随意猜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这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点有: 1、实验原理的确定。 许多实验探究,特别是测量某个物理量(如密度、机械效率、电阻等)的实验,都有一个实验原理的问题,就量你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这个物理量的。这个原理,也就决定了你实验的总的方向或框架。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只要被研究的量与多个因素有关,通常就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的量不变,仅使一个量发生改变,记录因变量相应的数值;经过多次(至少三次)实验,寻找规律。如此逐一研究,最后再总结规律。故有几个自变量,就至少要分成几个实验部分。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 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 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 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 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 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1.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三 . 凸透镜成像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 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 2 、如果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 像,但亮度较暗。 3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2f倒立缩小实像f2f幻灯机 四、测物体的密度u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情况(含问题详解)74941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 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N,物体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分类汇总知识分享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1.下表是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实验得到的数据: (1)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点g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 ①g值最大的位置在.②影响g值大小的原因是.

测量物体的密度 一.测量固体的密度 例1小光和小红同学在实验室里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矿石样品、细线、烧杯和水进行实验. (1)天平调节好后,小光将矿石样品放在天平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此时右盘中所放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下图甲所示.接着,他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矿石样品的体积,量筒中放入矿石样品前后,水面静止时的位置如下图乙所示. 通过以上测量可知,矿石样品的质量为____ g,体积为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2)小红想:如果不用量筒.能否测出矿石样品的体积?她找来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图丙),测出了矿石样品的体积。请将小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写出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一.测量液体的密度 例2.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 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完美版)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导语】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我们来对前段时期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以便于更好的做好下一步工作。 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5-6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课标,明晰的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中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中。期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二: 一、思想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工作中关心自己任教的班级,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服从领导,团结同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 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 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 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 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 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 (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 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 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 异点。 实例:

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 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 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 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 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 电功与电功率等。 控制变量法 实例: 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 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 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 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 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 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 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 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等效替代 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 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 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课题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课题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人曾说过“没有实验的一堂物理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其心理认知水平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常常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通过实验可以加强直观教学,刺激学生的感观使思维活跃起来,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达到“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大能力要求。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2、教材改革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旧教材比较,在实验教学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教材的实验更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的内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的渗透,注重科学的理念;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要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克服以往实验教学中看实验多,做实验少的问题;注重

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已有条件,因地制宜地作好各种实验。 3、解决初中物理疑难实验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材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疑难实验,困扰着教师其原因可能一是实验本身的难度较高;二是实验器材不足,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不够;三是环境气候的影响以及及操作者的实验技能等因素所致,使实验效果不佳或实验不成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来解决这一难题。 4、开展自制初中物理教具满足教材实验的需要。 原来的实验教学设备装备有一部分能适应现行实验教学的需要,有一部分经过改进后才能继续使用。所以,我们只有解决教具制作问题,发动教师和学生,人人做教具,个个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 为使学生在实验中形成较强的观察、思维、分析、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整合知识内容及应用,为此,我们拟定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容易误入唯心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