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

合集下载

惯导初始对准原理

惯导初始对准原理

惯导初始对准原理
为了满足载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的要求,惯性导航系统必须提供精确的初始位置和姿态信息,初始对准就是将载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姿态信息和导航系统输出的方位信息进行匹配,以得到载体运动方向。

初始对准在惯性导航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惯性导航系统精度的关键环节之一。

初始对准是指将惯性导航系统输出的速度、位置、姿态信息进行匹配,使载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姿态和速度信息在惯性器件中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初始对准的过程也就是进行载体运动误差补偿的过程。

载体运动误差补偿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基于运动学理论的算法进行补偿,通常采用矢量滤波技术和线性化技术进行误差补偿。

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时,首先需要对载体上安装的各种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进行校准。

校准工作完成后,就可以根据系统输出的初始速度、初始位置信息以及各轴上安装位置误差情况对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初始对准了。

—— 1 —1 —。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捷联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INS)是一种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惯性测量单元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然后通过对这些测量值的积分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置的导航系统。

INS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无人驾驶车辆和船舶等领域,具有高精度和自主性等特点。

INS的解算方法一般分为初始对准、运动状态估计和航位推算三个主要过程。

初始对准是指在启动导航系统时,通过利用外部辅助传感器(如GPS)或静态校准等方法将惯性传感器的输出与真实姿态和位置进行初次校准。

在初始对准过程中,需要获取传感器的初始偏差和初始姿态,一般采用标定或矩阵运算等方法进行。

运动状态估计是指根据惯性传感器的测量值,使用滤波算法对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行实时估计。

常用的滤波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等。

其中,卡尔曼滤波是一种最优估计算法,通过对观测值和状态进行线性组合,得到对真实状态的最佳估计。

扩展卡尔曼滤波则是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非线性扩展,可以应用于非线性INS系统。

粒子滤波是一种利用蒙特卡洛采样技术进行状态估计的方法,适用于非高斯分布的状态估计问题。

航位推算是指根据运动状态估计的结果,对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进行推算。

INS最基本的航位推算方法是利用加速度值对速度进行积分,然后再对速度进行积分得到位置。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传感器本身存在噪声和漂移等误差,导致航位推算过程会出现积分漂移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辅助传感器(如GPS)和地图等数据对INS的输出进行校正和修正。

当前,还有一些先进的INS解算方法被提出,如基于深度学习的INS 解算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模型,结合原始传感器数据进行端到端的学习和预测,以实现更高精度的位置和姿态估计。

综上所述,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主要包括初始对准、运动状态估计和航位推算三个过程。

其中,运动状态估计过程利用滤波算法对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处理,得到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的估计。

捷联惯导系统改进参数辨识初始对准方法

捷联惯导系统改进参数辨识初始对准方法

捷联惯导系统改进参数辨识初始对准方法
严恭敏;翁浚;赵长山;秦永元
【期刊名称】《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年(卷),期】2010(018)005
【摘要】在线晃动干扰环境下,现有捷联惯导系统(SINS)参数辨识初始对准算法的观测方程建模存在不足,对准收敛速度和精度都会受到影响.提出了改进参数辨识初始对准算法,将计算干扰速度的平均值列入辨识模型参数,提高了初始对准的收敛速度和对准精度,此外,还推导了比力双重积分的参数辨识模型,有利于进一步抑制晃动干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消除了现有对准算法中可能存在的固有偏差,获得更加平滑的失准角估计效果.
【总页数】5页(P523-526,584)
【作者】严恭敏;翁浚;赵长山;秦永元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西安,7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6.1
【相关文献】
1.捷联惯导系统静基座的高精度初始对准方法 [J], 王雪瑞;周岩
2.一种改进的捷联惯导二位置初始对准方法 [J], 金际航;李科;常国宾
3.捷联惯导系统改进回溯快速对准方法 [J], 何泓洋;许江宁;李京书;李峰;查峰
4.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参数辨识法 [J], 秦永元
5.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舰船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方法 [J], 徐博;赵晓伟;金坤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卡尔曼滤波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

卡尔曼滤波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

o l i l yn h a d r n t me t ,d c e sn h i n in o e e u t n fk ma l r O d c e sn n y smp i i g te h r wae i sr f u n s e r a i gt ed me so ft q ai s o a n f t ,S e r a i g h o l i e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中。 关键词 : 卡尔曼滤波 ; 捷联惯导系统 ; 初始对准; 加速度计
中 图 分 类 号 : 29 3 V 4 .2 文 献标 识码 : A
Ap l a i n o l a i e n t l i n e to t a d wn I p i t fKam n F l r i I i a g m n fS r p o NS c o t n i Al
Z HO n , U Ka g YAN Ja in—g o u
( uo ai oeeo o h et nP leh i n esy X ’nS ax 7 0 7 , h a A tm t nC l g f r w s r o t nc U i r t, ia hni 10 2 C i ) o l N t e yc a l v i n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9 5 期
文 章 编 号 :0 6-94 ( 0 8 0 0 4 10 3 8 2 0 )9- 0 6—0 4



仿

28 月 0 年9 பைடு நூலகம் 0
卡 尔曼 滤 波在 捷 联 导 系 始 对 准 中 的应 用 惯 统初
周 亢 , 闫建 国
ABST RACT: a e n t e a p i ain o ama i e n ii a l n n fsr p o NS,t e me h d o ama B s d o p l t fk l n f tri n t la i me to t d wn I h c o l i g a h t o fk l n sa e e u to n b e v t n e u t n’ o sr ci n w sa a y e .Ac o dn e p n i l n t o n t ei - tt q ain a d o s r ai q ai o o Sc n tu t a n z d o l c r i g t t r cp e a d meh d i n oh i h i a l n n fsrp o NS,b s d O h l si t o t a i me to ta d wn I i l g a e U t e c a sc me d,a n w t o sr s a c e . T i y u i z st e h e meh d wa e e r h d h swa t ie h l a c lr me es’o t u sa b ev n au s dr cl ,d c e s st e n mb ro ev ra ls i h q a in ,t u o c ee o tr up t so s r i g v l e i t e y e r a e h u e f h a be n t e e u t s h sn t t i o

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新方法及导航误差抑制技术研究

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新方法及导航误差抑制技术研究

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新方法及导航误差抑制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捷联惯导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SINS)在动基座对准和导航误差抑制方面展现出越来越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新型的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方法,并对导航误差抑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对准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新型对准算法,旨在提高对准精度和效率。

针对导航过程中的误差积累问题,本文还研究了有效的误差抑制策略,以期提高捷联惯导系统的导航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捷联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背景,阐述了动基座对准和导航误差抑制在惯性导航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随后,详细介绍了新型对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包括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对准算法设计以及实验验证等方面。

在误差抑制技术研究方面,本文重点探讨了误差来源、误差传播特性和抑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误差估计与补偿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捷联惯导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动基座对准的精度和效率,还能有效抑制导航过程中的误差积累,从而提高整个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捷联惯导系统概述捷联惯导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简称SINS)是一种不依赖外部信息、完全自主式的导航系统。

其核心部件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分别用于测量载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角速度和线加速度。

通过积分这些测量值,系统能够推算出载体的速度、位置和姿态信息。

捷联惯导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将传统的平台式惯导系统中的实体平台用数学平台来替代,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并降低了成本。

捷联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载体上安装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实时测量载体的角运动和线运动参数,再结合初始对准得到的姿态矩阵,将加速度计测量的比力转换到导航坐标系下,进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和位置信息。

第六章光学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要点

第六章光学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要点

对准结果
零速
6.2 自对准技术
对准精度分析
N1 g(V& E2DVNE)
E1g(V& N2DVEN)
D g 1 N (V N 3 D V & E 2 2 D V N D E ) E N
6.2 自对准技术
N
E
E g
N
g
D
E
E
tgL
N g
光学惯性测量与导航系统
Optic Inertial Measurement & Navigation System
主 讲: 杨功流 教授 晁代宏 讲师 张小跃 讲师
电 话: 9664,6542-823
第六章 光学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
6.1 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基本原理 6.2 自对准技术 6.3 传递对准技术
6.2 自对准技术
解析式粗对准
粗对准阶段的首要要求是快速性,对精度的要求较低。在进 行解析式粗对准时,要求载车静止,同时要求当地的经度、纬 度为已知量。 这样,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自转角速率在导航坐 标系中的分量是确定的常值,在载体坐标系中的分量也可以通 过惯性器件测得。通过惯性器件的测量值可以直接计算出初始 捷联矩阵。
6.1 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基本原理
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积分推算系统,这就需要预先给定积 分初始值(包括位置、速度和姿态)。 载体的位置与速度初值较易得到,如在静止状态下开始导 航时,初始速度为零,也可利用外部数据直接装订。 初始姿态值相对而言较难得到,这时需依赖惯导系统的初 始对准过程来实现。 初始对准的精度、对准时间直接影响导航系统精度和准备 时间,所以初始对准技术一直是惯导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6.2 自对准技术

一种单轴旋转捷联惯导的三位置对准方法_孙枫

一种单轴旋转捷联惯导的三位置对准方法_孙枫

第32卷 第4期2011年4月仪器仪表学报Ch i nese Journa l o f Sc ientific Instru m entV ol 132N o 14A pr .2011收稿日期:2010-07 R ece i ved D ate :201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75001,60834005)资助项目一种单轴旋转捷联惯导的三位置对准方法*孙 枫,曹 通(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 150001)摘 要:针对单轴旋转式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ne rtia lm easure m ent unit ,I M U )旋转的三位置初始对准方法。

在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I M U 姿态与失准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使失准角估计偏差为零的三位置对准方法。

与以往固定位置对准和两位置对准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消除不可观测的水平加速度计零偏和东向陀螺常值漂移对初始对准精度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系统初始对准精度。

关键词:捷联惯导系统;三位置对准;旋转调制;常值偏差关键词:U 666.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代码:510.80Three -positi on align m ent of si ngle -axis rotationstrapdo wn i nerti al navigati on syste mSun Feng ,Cao Tong(A uto m ation College ,H arbin E ngineer i ng Universit y,H arb i n 150001,China)Abst ract :Based on I M U rotati o n ,this paper presen ts a t h ree -position i n iti a l alignm ent m ethod for si n g le -ax i s r o ta -ti o n strapdo wn i n ertia l nav i g ation syste m (SI NS).A t firs,t the m athe m atical re lationsh i p bet w een I M U attitude andalignm ents is estab lished based on syste m observability analysis .Then ,a ne w three -positi o n a li g n m entm et h od that m akes a li g n m ent esti m ation errors to zero is presented .Resu lt show s that co m pared w ith fi x ed position a li g nm ent and t w o -positi o n a li g nm en,t the effects o f unobservab le hor izontal accelero m eter b i a s and eastern gyro constant dr ift can be eli m i n ated w ith th ism et h od ,and the i n itia l a li g n m ent accuracy can be greatly i m proved .K ey w ords :strapdo wn i n erti a l nav i g ation syste m ;three -position ali g nm en;t revolution m odu lation ;constant b ias1 引 言单轴旋转调制型捷联惯导系统在不使用外部信息的条件下[1-2],通过对惯性测量单元的转动来调制陀螺和加速度计的常值偏差[3-6],提高系统长时间导航能力。

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

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

第22卷第3期 2002年6月 京理工大学学报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2 No.3 

Jun.2002 

文章编号:1001 0645(2002)03 0397—04 

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捷联惯导系统 初始对准方法 

杨 勇, 缪玲娟, 侯朝桢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北京100081) 

摘要:以陆地导航为背景,研究动态规划理论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采用闭环控制方法,选择惯性 导航的误差状态作为系统反馈,用动态规划理论优化控制策略,论述了系统在二次型性能指标下,如何从动态规划 理论出发,寻找实现对准策略. 

关键词:动态规划;捷联惯性导航;初始对准;状态估计 中图分类号:V 249.322 文献标识码:A 

A Method in the Alignment of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ming Theory 

YANG (Dept.of Automatic Yong, Contro1. MIAO Ling—juan,HOU Chao—zhe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Discusses ways of applying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theory in the alignment of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SINS)on the background of land navigation with closed— loop control taking the error state as the system feedback and optimizing the control strategy.It shows that starting from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theory,how the stragegy to achieve the alignment can be realized on the condition of quadratic performance inde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
惯性技术是惯导(惯性导航与惯性制导)技术、惯性仪表技术、惯性测量技术以及有关设备和装置技术的统称。

惯性导航与惯性制导是当今非常重要的综合技术之一,它广泛用于航空、航海、航天及陆地各领域。

惯性导航系统是和用陀螺与加速度计通过最初的方向基准和位置信息来确定运载体在一特定坐标系内的姿态、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自主式导航系统。

惯性制导系统是利用运载体内部的陀螺、加速度计测量其运动参数,经过计算机发出控制指令,从而把运载体按照预定的路线准确地引导到目的地的制导系统。

自主性是惯性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确定运动对象导航参数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例如磁、天文、无线电、水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等,然而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不是自主的,不是要向外界发出信息,就是要依赖对外观测信息,而惯性系统与上述诸方法的基本区别就在于是完全自主的,即导弹、潜艇、飞船等可以在一个完全与外界条件以及电磁波隔绝的假想“封闭”空间内实现精确导航。

因此,惯导系统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不受任何气象条件限制的优点,且数据更新速率高,可以提供连续实时的导航参数。

惯性系统在国防科学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是世界各工业强国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之一。

随着惯性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已将其应用领域扩大到现代化交通运输,海洋开发,大地测量与勘探,石油钻井,矿井、隧道的掘进与贯通,机器人控制,现代化医疗器械,摄影技术以及森林防护,农业播种、施肥等民用领域。

惯性技术的发展表明:从传统的机械转子型陀螺向固态陀螺仪(激光、光纤陀螺仪)转移,并进一步向以半导体硅为基本材料的微机械振动陀螺发展;从框架式平台系统向捷联系统转移,从纯惯性捷联系统向以惯性系统为基础的多体制组合导航系统发展,成为今后惯性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导航用的加速度计是直接捆绑在运载体上,它测量的是运载体坐标系轴向比力,只要把这个比力转换到惯性坐标系上,则其他计算就和空间稳定的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一样,而比力转换的关键就是要实时地进行姿态基准计算来提供数学平台,即实时更新姿态矩阵b
C,有些资料上称姿态矩阵
g
为捷联矩阵或方向余弦矩阵b
C。

一般选择地理坐标系为导航坐标系,那么捷联
g
矩阵也可表示为i
C,其导航原理图如下所示:
g
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工作原理方块图
由惯导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有以下几个主要优点:
1、惯性敏感器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

2、惯性敏感器可以直接给出运载体坐标系轴向的线加速度、线速度、供给载体稳定控制系统。

3、便于将惯性敏感器重复布置,从而易在惯性敏感器的级别上实现冗余技术,这对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十分有利。

4、由于去掉了具有常平架的平台,一则消除了稳定平台稳定过程中的各种误差;二则由于不存在机电结合的常平架装置,使整个系统可以做得小而轻,并易于维护。

当然,由于惯性敏感器直接因接于载体上也带来新的问题,即导致惯性敏感器的工作环境恶化了。

由于惯性敏感器直接承受载体的振动、冲击及温度波动等环境条件,惯性敏感器的输出信息将会产生严重的动态误差。

为保证惯性敏感器的参数和性能有很高的稳定性,则要求在系统中必须对惯性敏感器采取误差补偿措施。

对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就是确定初始时刻的姿态阵。

对准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将外部参考基准通过光学或机电的办法引入平台;另一类是利用惯导系统本身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测量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自转角速度进行自主式对准。

初始对准原理方框图
对准过程通常分为粗对准和精对准两步。

粗对准一般是直接利用加速度和陀螺仪的信号来控制平台或计算初始姿态阵,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平台系大致对准导航系嘲;或粗略地计算出初始姿态阵嘲。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精对准,达到对准的精度要求。

对航空惯导,水平对准精度在10—20''内,方位对准精度在2—5'',对准时间一般在15min之内。

修正粗对准算法原理方框图
精对准原理方框图
系统初始对准误差是由惯性敏感元件的误差以及初始对准过程中的算法误差等所造成。

一旦出现初始对准误差,它将在系统中传播,因此对初始对准误差应严加限制。

初始对准的要求,一般包括精度和快速性两个方面幽。

为了满足高精度要求,希望惯性敏感器具有尽可能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希望系统对外界干扰不敏感,即整个系统的鲁棒性要好。

为了提高系统的精度,还希望初始对准时能对陀螺漂移,加速度计零位误差以及它们的标度系数进行测定和补偿。

要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还应采用频谱分析技术、滤波技术、将有用信息和干扰信号从时域和频域上加以分离。

显然上述措施的实现,都需要容量大、速度快的计算机给以保证。

很明显,精度和快速性这两方面的要求是矛盾的,因此需要合理地进行系统设计,尽可能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以期求得满意的效果。

一般性的设计原则是在保证初始对准精度的前提下设法缩短对准时间。

捷联系统初始对准的特点是:
1、大的初始不对准角。

捷联系统因直接安装在载体上,其不对准角由载体的姿态和航向决定,一般来说不能将不对准角视为小量,这就带来处理上的麻烦。

事实上捷联系统初始对准的目标只能是测定惯性测量系相对导航坐标系的方向余弦阵,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

2、要测定瞬时方向余弦阵。

捷联系统与平台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前者在初始对准时,必须求出瞬时方向余弦阵,而不是平均方向余弦阵。

这是由于对于捷联系统来讲,载体的角运动不能被物理上隔离,随之而来的是在捷联系统初始对准过程中还必须对付上述载体运动对误差角速度测量精度的影响,这一点往往比测瞬时方向余弦阵还要困难。

3、有更多的可用信息。

对于平台系统,只有加速度计输出可直接用于初始对准,陀螺输出要提供平台稳定回路,而沿平台轴的输出信息只能从同位器获得,但同位器的分辨率太低,不能满足初始对准的精度要求。

与此相反,捷联陀螺的信息
具有极高的角分辨率,可直接用于初始对准。

这是捷联系统优于平台系统的地方,对方位陀螺的标定尤为有利。

4、有利于在初始对准过程中标定惯性元件的参数,至少可指出以下两点:一是捷联系统能在对准过程中标定更多的惯性元件的误差系数。

以双位置为例,捷联系统能标定三个加速度计零偏和三个陀螺仪的常值漂移。

另外,捷联系统允许有比平台系统高得多的转动速率,因此在进行双位置对准过程中比较节省时间。

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过程中,由于载体姿态角是变化的,系统的捷联矩阵是变化的,系统矩阵A严格来讲是一个时变矩阵,因此静基座对准时的捷联系统可以认为是一个线性时变系统。

可以利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系统状态变量的最优估计。

动基座对准比较常用的有速度匹配对准方法,和姿态匹配对准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角速率匹配对准方法、比力匹配对准方法、位置匹配对准方法等。

角速度匹配传递对准方法将主惯导和子惯导的角速率差值作为卡尔曼滤波器的观测量,观测主惯导与子惯导之间的失准角,从而对子惯导的姿态矩阵进行校正,达到对准的目的:而比力匹配对准方法是针对主、子惯导间比力之差作为观测量设计卡尔曼滤波模型的,其中涉及到杆臂效应的补偿问题;飞机、舰船或战车上可能装备有各种传感器或能提供位置信息的系统,这些信息在惯性导航系统对准时可以利用,以主、子惯导计算的位置差值作为卡尔曼滤波器的观测量,这就是位置匹配对准方法。

单参数匹配方法中,计算参数匹配法精度高而速度低,测量参数匹配法速度快而精度低,组合匹配方法能克服单参数匹配方法对准精度和速度的矛盾,其中被实践证明了的比较好的组合匹配方法有速度加角速率匹配方法,和速度加姿态匹配方法。

他们是以主、子惯导间速度差、姿态角变化差和角速率差的不同组合作为观测量设计滤波模型的。

参考文献:
1、张树侠,孙静.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2、刘瑞华.基于MEMS.IMU的捷联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论文.2002
3、冯绍军.H一鲁棒滤波在惯导地面自对准中的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30(4)
4、张静.sINs空中初始对准滤波器的设计.上海航天.2000(6):34—3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