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朔铁路重载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神朔铁路重载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神朔铁路重载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地防治与处理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铁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与治理 姓名:袁赫洋专业:高速铁道技术工作单位: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职务:学生 号: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纪平 发题日期:2016年日 完成日期:2016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铁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与治理一、毕业设计(论文)容 随着现代物流运输业的日益繁忙,对铁路承载压力日益增强。铁路对路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路基病害的防护与处理也显的越来越重要。而铁路,作为一种线形带状的特殊人工建筑,不可避免地经过不同的地质地区。对于不同的地质地区铁路工程地基土的沉积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地基土的变化往往是极其复杂的。所以要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分析各种铁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与处理。 二、基本要求 1.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围绕重点项目周密部署、合理安排、科学管理。 2、熟悉设计文件,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 3、合理配备劳动力、施工机具; 4、推行ISO9002质量保证标准体系,制订工程创优规划,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重点把好技术方案审查关、材料进场检验关、施工过程控制关,切实保证实现质量目标。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山区铁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黄土地区路基的病害防治与处理

四、主要技术指标 满足《铁路工程技术标准》及《最新铁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施工技术规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汇编》要求。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下达任务日期: 2016年月日 要求完成日期: 2016年月日 指导教师:纪平 中文摘要

路基病害的防护处理是铁路设计,施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容,它对铁路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等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级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基病害的防护处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路基病害大都带有地区特点,有各自的地域特性。可简要分为山区地区,黄土地区,沿海软土地区,西北盐渍土地区和西南及东北冻土地区。路路基的各种病害及破损都是由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足引起的,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与地质条件,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另外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包括设计、施工和养护。而路基建成后,其质量将主要取决于路基的养护水平。 关键词:路基病害防治处理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整治

杭深线客专07(004)1/18可动心轨道岔结构病害整治 一、尖轨部分 ㈠位移不足病害 病害表现:尖轨23#-34#枕范围内,道岔来回操动后出现小轨距,尤其在27#枕前后范围最为突出的情况,但是运用撬棍扳动或者脚踢均能明显改善。 原因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尖跟支距不良、滚轮尺寸不达标作用不良、尖轨底部与滑床板有卡阻、框架尺寸超标、尖轨硬弯或者尖轨后部出厂前预弯不足,另外就是尖轨三动电务扳动力过小、导致尖轨不密贴离缝。 整治方法: 1、检查整治尖跟支距。直尖轨侧35#(181.2)、36#(191.9)及37#-38#枕中间(208.6)支距(用卡尺或者钢卷尺检查两根钢轨作用边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括号内的标准值。如果不符合,尤其是181.2处不能大,一般以略小0.5~1.0mm为宜;191.9处不能小,可以略大0.5~1.0,同样37#-38#枕中间支距也是宜大不宜小。 关键是要通过这两个扣件作用点,形成尖轨靠向基本轨的趋势,减缓尖轨靠向道心的趋势,以达到减少和改善位移不足的病害。 整治方法:通过调整弹条扣件铁轨距块使支距达标和优化,然后通过调整硫化垫板下的缓冲轨距块将破环的轨距还原、达标。 2、检查整治尖轨轨底卡阻情况。特别重点检查尖轨后部(30#-34#枕)是否存在底部与滑床板是否有卡阻迹象,滑床板磨耗、明显发亮。 整治方法:在尖跟35#枕轨下基本胶垫上部垫1-1.5mm的垫片,抬高尖轨以达到改善卡阻现象。 3、检查整治尖轨滚轮。检查尖轨转辙部分滚轮状态,尤其是尖轨二动~尖轨跟范围的滚轮,是否与标准一致。 整治方法:如果不符合标准,运用专用工具进行调整,并来回操动道岔进行调试确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

铁路路基病害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翻浆冒泥、路基下沉、挤出变形、边坡坍方、边坡冲刷、陷穴、滑坡、水侵路基、冻害等。 1.1.1翻浆冒泥 路基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之为翻浆。 翻浆冒泥一般易发生于基床土质不符合要求的部位,特别是以细粒土作路基填料、风化石质作基床,降雨量大的路堤和路堑地段为病害多发地段一定条件的含粘粒、粉粒的基床表层土在和列车反复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软化或触变、液化,形成泥浆。列车通过时轨枕上下起伏使泥浆受挤压抽吸而通过道床孔隙向上翻冒,造成道碴脏污、板结进而使道床降低或丧失弹性。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危及行车安全。翻浆冒泥分为土质基床翻浆、风化石质基床翻浆和裂隙泉眼翻浆。 1.1.2路基下沉 路基下沉主要是路基填筑密度不够和强度不足所致,表现形式有路基下沉、道砟囊或道砟袋。填方路基下沉导致断面尺寸改变的病害现象,为路堤沉陷。由于路基土密实度不足或地基松软。在水、荷重、自重及振动作用下发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一般经过列车运行一段时间后。下沉会趋于缓解。但有时冈荷重增加或水的作用使沉降速率加大。局部下沉也会造成陷槽使线路不平顺。下沉分为基床下沉、堤体下沉和基底下沉 1.1.3挤出变形 表现形式有路肩隆起、侧沟被挤,路肩外挤和边缘外膨。主要是由于土体强度不足而产生的剪切破坏或塑性流动,基床内的土经常处于软塑状态,在基床内的影响深度较大,在列车

荷载的作用下,基床上发生剪切破坏,发乍外挤变形。外挤是因为基床强度不足引起,。外挤分为路肩隆起、。 1.1.4边坡坍方 坍方的表现形式有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坍。剥落、碎落、滑坍主要发生在路堑边坡。剥落是指边坡表层土壤,岩石风化成零碎薄片,从坡面上脱落下来的现象,剥落碎屑的堆积。会堵塞边沟,影响路基稳定。 碎落是岩石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落石产生的冲击力可使路基、路面遭到破坏,威胁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崩坍是大量土石脱离坡面翻滚于边坡下部形成倒石堆或岩堆的现象。 崩坍的土石方往往造成交通中断,也是危害最大的路基病害。崩坍的发生主要是路堑的开挖使原有自然坡面失去平衡所致。滑塌是指边坡上的大量土石沿着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 1.1.4边坡冲刷 边坡冲刷指较高大的土质路堑、路堤边坡、岸坡(滨河、河滩、海滩和水库(塘)的路堤边坡)或严重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受到水流的冲蚀、冲刷作边坡冲刷用向形成冲沟或冲坑为边坡冲剧。边坡冲刷分为边坡淘刷和边坡冲沟。 1.1.5陷穴 陷穴指路基下及其附近存在洞穴,其坍塌可引起基床和道床突然沉落.轨道悬宅,中断行车,甚事造成列车颠覆。陷穴病害分为黄土陷穴、岩溶洞穴、盐蚀溶洞和墓穴兽洞等。 1.1.6 滑坡 滑坡指影响路基稳定的土(岩)体滑动。分为边坡的深层滑动、路基滑移及山体滑坡。

铁路桥隧维修与养护

浅谈重载铁路桥隧维修与养护 1、概述 重载铁路有着非常高的效率和效益, 适用于大宗散装货物, 特别是铁矿石、煤等的大量运输。重载铁路是新时期铁路的发展必然趋势和主要内容之一。日前,中南通道重载铁路(郑局辖段)基本竣工,即将交付使用,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工作将对我工务系统全体职工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了解重载铁路线路设备现状、重载铁路病害的产生,探索并掌握重载铁路病害整治的方法,完善日常维护管理措施尤为紧迫和重要。 在铁路线路设备的维护中,桥隧始终是重点。桥隧是铁路工务设备中永久性的大型结构物,也是铁路行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关键设备,具有结构复杂、技术性强、修建困难、造价较高的特点。一旦损坏,轻则限速减载,重则中断行车。重载铁路的荷载大,通过桥梁和隧道时,将引起更为突出的动荷载以及基础的扰动。于是在重载铁路线路的日常养护中,桥隧更是重中之重。 笔者系郑州铁路局月山工务段桥隧高级技师,在桥隧养护方面有着近三十年的理论和经验。在本文中,笔者结合重载铁路的特点和桥隧养护的经验,将具体谈谈重载铁路桥梁和隧道的维修与养护问题。 2、重载铁路病害及其养护 重载铁路是指用于运载大宗散货的总重大、轴重大的列车、货车行驶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总重可达1 万t~2 万t,轴重可达

30 t,行车密度可达1 万t/km 。重载铁路最主要的特点是运量大和轴重大。这两大特点必然使桥隧结构承受较大的荷载,由此造成桥隧结构及其部件的破坏速度较普通线路快,线路变形也增加较大。从而使线路维修养护工作量和维修成本都较普通线路加大。 桥上线路。 造成桥面线路病害的主要因素是荷载。运量大和轴重大是现今重载铁路的主要特点, 这两个特点导致桥面轨道结构的荷载承受加大。荷载的增加会导致轨道受力变形的增加,而线路变形后轨面不平顺又会使列车对线路的冲击破坏加剧。特别是重载铁路,轨道承受的荷载大, 在大密度运行列车的冲击作用下, 这种相互影响更大,这将对桥梁产生更大的动荷载作用,引起过大挠度,支座破坏、基础沉降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桥梁和桥梁两端线路的过渡部分,由于存在刚度差。具体地说,就是桥隧两端过渡线路基础柔度较桥段基础要大,容易引起不均匀沉降,这样在桥两端的过渡部分的轨道变形以及磨损更为突出。因此养护中应注意: ( 1)及时进行桥面、隧道内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查和矫正。重载铁路线路轨道变形频率大,应加强检查矫正的力度。同时重视桥面钢轨的探伤工作。 ( 2)保持道床的弹性,桥涵两头和路基下沉地段, 极易出现石碴缺少病害, 这时就要补充石碴,只有石碴补足了再整轨道几何尺寸才能保持住。为了防止桥梁和路基刚度差异引起的桥头跳车, 与桥相连的、路基需进行特殊处理。日本铁路对桥头路基填土的特殊处理措施是,

重载铁路道岔研究

载列车对线路的冲击破坏作用较普通铁路大,尤 其是曲线、道岔、钢轨等轨道结构损伤更为严重。我国重载铁路都是在普通铁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有重载铁路道岔已不能满足我国已建成的大秦铁路、朔黄铁路以及在建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等重载铁路线,迫切需要研发新型重载铁路道岔,提出进一步强化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关键零部件使用寿命,有效解决关键零部件磨损严重问题,推动重载运输的更大进展。1 我国重载铁路道岔现状 我国建成的重载铁路中大秦铁路和朔黄铁路为主要运煤专用铁路,随着运量逐年提升,在不增加线路里程的前提下,线路开行万吨级30 t轴重车辆成为必然趋势。 大秦重载铁路钢轨材质主要是PG4和U75V。道岔主要采用提速道岔的技术标准,其结构形式与提速道岔基本相同,采用分开式弹性扣件,辙叉分为固定型辙叉和可动心轨辙叉两种,轨下基础为混凝土岔枕。其中可动心轨辙叉已改造成固定型辙叉。 大秦重载铁路以其大轴重、高密度和大运量的运输工况对道岔设备构成了极其严酷的运行条件,使道岔基本轨、尖轨、翼轨及心轨、钢轨接头等零件的磨损和伤损远远大于普通线路同型号道岔。通过对大秦铁路、朔黄铁路道岔实地调研后,分析重载铁路道岔主要病害为: 重载铁路道岔研究 董彦录: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陕西 宝鸡,721006 摘 要:重载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又一 发展方向,道岔作为铁路线路的关键设 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重 载铁路道岔实地调研,分析病害原因,从 尖轨、辙叉、钢轨强化等方面介绍我国重 载铁路道岔新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重载铁路;道岔结构;技术发展 重

(1)基本轨压溃和掉块,曲线尖轨磨耗严重、裂纹和剥离掉块(见图1)。其原因是由于尖轨前端截面较小,车轮的横向力较大,制约了曲线尖轨寿命。 (2)辙叉心轨、翼轨磨耗严重(见图2)制约了辙叉,平均3~4个月就需要更换,增加了维修工作量。 (3)钢轨接头与刚度突变部位(安装间隔铁或限位器的尖轨跟端)的轨顶面压塌、肥边及磨耗均明显增加(见图3)。 2 新型重载道岔研究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铁路已纷纷拟定重载技术研究开发的新计划,力图在21世纪初在高的起点进一步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以便在更大范围内推进重载运输,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依据重载铁路的运营条件及部件伤损情况,确定研制新型重载道岔的研究目标为: (1)新型重载道岔与重载铁路既有道岔线型一致、可整体互换;辙叉可带垫板与既有辙叉互换。 (2)道岔及其部件应长寿命,以延长更换周期, 减少对行车的影响。实现辙叉寿命使用不低于3亿t、曲线尖轨使用寿命达到1亿~2亿t目标。 (3)道岔及其部件应易维修或免维修,以适应重载铁路养护维修的现状,不应因维修不及时而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3 新型重载道岔研究内容 为缓解重载铁路道岔使用的伤损问题,在前期对大 秦铁路、朔黄铁路调研基础上,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提出并讨论通过了研制开发适应重载铁路运输新型道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首先研制可与既有道岔互换的75 kg/m钢轨12号单开重载道岔。3.1 尖轨加厚 增加尖轨厚度是提高曲线尖轨寿命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尖轨和基本轨密贴区段,将基本轨密贴段轨头水平刨切一定厚度,尖轨轨头宽度相 应增加同样厚度(见图4(1)),提高其抗磨耗能力。尤其是增加尖轨尖端厚度可防止尖端快速磨耗和掉块,增大安全储备。另一种方式是采用特有的动态轨距优化(德文缩写为FAKOP)技术,在尖轨顶宽30 mm处基本轨发生弯折,致使该处存在15 mm的轨距加宽量(见图 4(2))。该设计能使左右轨上的横向不平顺对称存 图1 基本轨压溃、曲线尖轨严重侧磨及掉块 图2 高锰钢辙叉心轨、翼轨磨耗严重 图3 钢轨顶面肥边 图4 尖轨加厚示意图 尖轨 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段 15 mm 1 435 m m A -x A -x (1) (2)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3 道岔及无缝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 道岔是组成铁路轨道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较一般线路设备构造复杂,弱点较多,因而容易产生病害。产生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些是互为因果的。为了保持道岔的轨距、间隔、方向、水平、高低及各部尺寸的良好状态,必须掌握其规律,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和整治措施,提高养护维修的质量,从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平稳、安全及旅客的舒造性。 3.1产生道岔病害的主要原因 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道岔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灾害等等。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以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随着各种新研发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经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3.1.1道岔结构缺陷 道岔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这种尖轨转辙角较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运行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 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活接头)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

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移和爬行,增大了尖轨尖端被轧伤的可能性。 3、导曲线半径小,且无超高,因此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 4、从尖轨尖端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较大,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 5、固定辙叉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在辙叉翼轨与心轨间过渡时,由于高低和横向不平顺,对辙叉的翼轨和心轨的冲击明显大于普通钢轨接头,使翼轨与心轨容易被轧颓或轧伤。 6、连接曲线与导曲线合成一对反向曲线。方向不易保持。导曲线无缓和曲线,始终点处发生横向冲击。 7、道岔从转辙器到辙叉间,联结零件较多,容易发生松弛失效。同时钢轨密集、岔枕间隔较小,给捣固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轨道坑洼,方向不良,助长爬行,破坏轨距,加剧钢轨及其零件的磨损。 3.1.2道岔各部分结构缺陷 1.转辙器 (1)被切除轨底的基本轨的轨底切口容易折断。 (2)尖轨跟端无桥型板,尖轨跳动,轨距不易保持。 (3)尖轨尖端降低过小,实际尖端过宽,容易被轧伤,并有被车轮爬上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可能。 (4)直尖轨长度过短,转辙角过大,侧向过岔速度受限制。 (5)尖轨跟端轮缘槽过窄时起护轨作用,接头容易损坏,过宽时则转辙角增

武广高铁路基常见病害案例

武广高铁工务(路基)常见病害案例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株洲工务段首席工程师李以湘 1 堑坡溜坍 案例: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堑坡溜坍 1.1检查经过 2010年6月19日武广高铁k1512+947雨观测点连续雨量及日雨量212.2mm,1小时雨强53.4mm,达到限速警戒值,18:23限速160km/h,后限速80km/h。 2010年6月22日8:38长沙南路桥车间长沙南路桥工区武广高铁防洪巡查小组雨后巡查发现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堑坡溜坍。 1.2现场调查水害情况 现场调查情况如下: ①水害地点: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 ②堑坡高度:侧沟平台至堑顶高差10.0m左右 ③既有边坡防护及支挡情况:该水害地段未设片石混凝土挡墙等支挡工程,但水害地段往北同高度路堑坡脚设有2.5m高片石混凝土挡墙;边坡防护为全浆砌片石加植草窗植草防护。 ④水害情况:严重地段从距堑顶2.0m处裂缝、错台,最大错台 0.8m,侧沟平台宽度2.0m,坍体坡脚向侧沟方向有小量位移。图片如下: 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正面图片 武广高铁下行k1497+530~560俯视图片

1.3原因分析 ①降雨量大 5月19日k1512+947雨监测点连续降雨量212.2mm,1小时雨强53.4mm。防灾系统工务终端显示动车组限速80km/h。 ②路基支挡工程欠缺 10.0m高路堑坡脚未设支挡工程进行防护。只设有边坡防护 ③排水系统不完善 二级平台截水沟未接通吊沟或引出路基外,水直接冲刷路堑边坡。 1.4临时抢修方案 ①接长二级平台截水沟20.0m,并将地表水引向路基边坡外。 ②路堑坡脚在侧沟平台用编织袋装土码砌坡脚。 ③白天及夜间加强检查。 1.5水害复旧方案 ①利用天窗时间在侧沟平台处设临时栅栏200m,完成临时栅栏施工后,水害复旧施工在白天进行。 ②在路堑坡脚设锚固桩6根,间距6.0m,断面尺寸1.5*2.0m,桩长6.0m ③锚固桩间设片石混凝土挡墙。 ④边坡设拱形骨架护坡进行加固。 1.6施工方案 利用天窗设临时栅栏隔离后施工,临时栅栏设置图如下 1.7整治效果

6-12及60-18号重载道岔技术交底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30t轴重重载道岔技术研究》项目 60kg/m钢轨12、18号重载道岔技术交底资料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北京

目录 第1章 道岔平面及总布置图设计 (1) 1.1 设计依据 (1) 1.2 适用范围 (1) 1.3 道岔平面线型 (1) 第2章 道岔结构设计 (3) 2.1 设计原则 (3) 2.2 轨底坡设置 (3) 2.3 钢轨件 (3) 2.4 基本轨外侧间隔设置轨撑 (4) 2.5 尖轨跟端结构 (4) 2.6 滑床板的弹性扣压 (5) 2.7 固定型辙叉 (5) 2.8 护轨 (6) 2.9 扣件 (6) 2.10 弹性垫板 (7) 2.11 钢轨联结型式 (7) 2.12 工电结合部尺寸 (7) 2.13 岔枕设计 (8) 第3章 道岔铺设 (10)

第1章道岔平面及总布置图设计 1.1 设计依据 本项目根据铁道部2011G028-A号科研课题合同,进行30t轴重60kg/m钢轨12、18号重载道岔的研究设计。 1.2 适用范围 18号道岔适用于60kg/m钢轨重载铁路有砟轨道使用,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旅客列车120km/h,货物列车(轴重30t) 100km/h;侧向容许通过速度均为80km/h。道岔图号为专线4308。 12号道岔适用于60kg/m钢轨重载铁路有砟轨道使用,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旅客列车120km/h,货物列车(轴重30t) 100km/h;侧向容许通过速度均为50km/h。道岔图号为专线4307。 1.3道岔平面线型 本次设计的60kg/m钢轨12、18号重载道岔采用新的平面线型(见图1.1)。 a.古店60-18号道岔 b.怀仁60-12号道岔现场 图1.1 60kg/m钢轨12、18号重载道岔 (一) 60-12号重载道岔平面线型 60-12号道岔全长37.8m,前长16.592,后长21.208,导曲线半径为R400m。 为减少侧磨,尖轨尖端轨距加宽5mm,在道岔基本轨端头和尖轨71mm断面处轨距恢复到1435,如图1.2所示。 (二) 60-18号重载道岔平面线型 60-18号道岔全长60.0m,前长28.6,后长31.4,导曲线半径1100m。 尖轨尖端轨距加宽5mm,在道岔基本轨端头和尖轨71mm断面处轨距恢复到

铁路线路三大薄弱环节病害分析及整治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铁路线路三大薄弱环节病害分析及整治 学号:20092202 姓名:王大海 班级:09土木工程(1)班

题目:铁路线路三大薄弱环节病害分析及整治 摘要: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是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道岔、曲线和接头作为线路的薄弱环节,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列车通过道岔和曲线时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对道岔、曲线和接头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是很有必要的。合理养护铁路线路,及时有效的分析、预防和整治设备病害,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确保铁路线路质量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 关键词:道岔;曲线;接头;病害原因;预防方法 为了能够预防这些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我们要找出其病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合理整治,以加强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针对这些病害,下面是我结合一些相关书籍对上述问题进行的分析。 一.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 病害1:轨向不良(包括钢轨不均匀侧磨) (1)原因分析:①与区间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差超标,钢轨发生纵向位移,限位铁(限位器)扭曲或顶死;②铝热焊头支嘴形成硬弯;③局部一侧水平或暗坑吊板,造成两股钢轨受力不均匀;④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 (2)整治方案:①以岔区直股股钢轨为基准股,调整轨向轨距。②对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消除道岔应力集中。③整治失格铝热焊接接头。④对不均匀侧磨的轨件及时调边、打磨或更换。 病害2:高低超限分析及整治 (1)原因分析:①道床污染板结、排水不良,造成线路暗坑吊板和翻浆;②接头、焊道凸凹不平;③可动心轨部分与翼轨间存在高低不平顺;④道岔转辙部分及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等无法实施正常捣固,道床不密实;⑤尖轨及心轨变截面处轨面出现坑洼; ⑥钢轨母材垂直方向轨面原始不平达0.8-1mm。 (2)整治措施:①对道床板结的道岔及前后平直线进行清筛换砟,恢复道床弹性。②对接头焊缝进行仿型打磨,消除接头焊道轨面不平顺,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③进行尖轨、可动心轨的轨面修理,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④加强道岔转辙及可动心轨部分

铁路车站道岔的选择及其分析

铁路车站道岔的选择及其分析 【摘要】随着铁路设计工作的进展,对于道岔的选择,不仅对运营影响很大,而且与桥隧工程一样是不可更改的。结合已投入运营的客货共线铁路情况,对铁路车站的道岔选择进行分析,以便合理选择道岔。 【关键词】车站;道岔;无缝线路 0.引言 解放初期,全路道岔有346种,这些道岔按钢轨类型区分有108种,按号数区分有5种,而其中大多数同钢轨、同号数又有几种形式尺寸。随着铁路的发展,道岔的简统话、标准化工作也随之发展,从种类繁多的6、6.5、7、9、11、12、18号道岔,到上世纪80年代逐步规范的6、9、12、18号等道岔,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铁路车站上采用最多的是9号道岔,在驼峰头部和部分编组场尾部采用6号道岔,只有接发旅客列车的道岔才采用12号,区间正线上的分歧道岔一般采用18号。铁路开始提速后,由于9号道岔直向通过速度太低,位于正线上的道岔均改为12号。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和铁路提速,18号道岔从只用于区间疏解线上,开始大量在车站到发线上使用,区间正线与联络线或疏解线分歧处的道岔加大到30号、38好、42号,以满足列车快速侧向通过的要求。从这些变化来看,选择道岔已经不是只分货车到发、客车到发或者调车那么简单了,开始考虑到列车侧向通过速度问题。从运营条件来说,采用的道岔号数越大,列车通过速度越高,列车也越平稳。而大号道岔尤其是高速道岔价格很昂贵,从铺设、调试到维修及其复杂,车站咽喉区布置既要满足列车到发作业需要,也要尽量减少道岔数量尤其是正线上的道岔数量。要解决这对矛盾,就需要找到一个度,为此很有必要从列车运营、线路维护的客观要求出发,对不同情况线路采用什么样的道岔进行分析。 1.铁路线路原则确定 对于客货共线铁路来说,首先要研究的是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主要有线路等级、设计行车速度,牵引定数等。随着铁路的发展,铁路设计(扩能改建或新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提速,满足重载要求,提高运输能力及其减少维修工作量。然后根据主要技术标准确定线路轨道类型。最后确定相关专业的原则。 2.道岔的选择分析 道岔号数及其型号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有不可更改性。道岔选择的正确与否:影响到线路的运营安全,影响线路的养护维修难易,并可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1根据运行速度选择道岔

朔黄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探析_王定举

·线路/路基· 收稿日期:2013-07-12;修回日期:2013-09-04作者简介:王定举(1971—),男,高级工程师, 199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 E-mail :wangdingju723@163.com 。朔黄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 分析及整治措施探析 王定举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北肃宁062350) 摘 要:综合分析小半径曲线病害和产生病害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治和预防措施,以保证小半径曲线地段技术 状态良好、 质量均衡。通过对朔黄线DK0 DK256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地段统计分析钢轨伤损、轨道几何尺寸以及联结零件病害情况, 探讨产生小半径曲线病害的具体原因,结合现场摸索实践,提出小半径曲线系列有效的养护整治措施。小半径曲线地段采用综合整治措施进行维修养护,取得良好效果,延长了曲线维修周期,降低了维修成本,为类似病害整治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整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3.4+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 2954(2013)12-0058-05Analysis on Disease Reas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Small-Radius Curved Sections of Shuo-Huang Heavy Haul Railway WANG Ding-ju (Shuo-Huang Railway Development Co.,Ltd.,Suning 062350,Hebei Province ,China ) Abstract :This thes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diseases on small-radius curved sections and the disease reasons ,and proposed targeted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small-radius curved sections could be with good technical condition and balanced quality.Meanwhil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isease status of the DK0-DK256small-radius curved sections of the Shuo-Huang heavy haul railway was carried out ,including the damages on steel rails ,the deviations of track's geometrical sizes ,and the failures of joint accessories.Further on ,the thesis discussed the specific reasons causing these diseases on the small radius curved section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field gropes and practices ,proposed a series of effective maintenance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small radius curved sections.As a result ,the use of the comprehensive maintenance and treatment measures in small radius curved sections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 ,which can extend the maintenance interval ,reduce maintenance cost ,and provide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the treatments of similar diseases.Key words :heavy haul railway ;small-radius curve ;disease reasons ;treatment measures 1概况 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省神池县,东至河北省黄骅港, 正线总长585.441km ,设计为国家Ⅰ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朔黄铁路神池南至肃宁北段双线电气 化重载铁路1998年开始建设, 2000年5月18日正式运营。朔黄铁路二期工程肃宁北至黄骅港段单线 2001年开始建设,2002年5月18日正式运营,复线于2004年10月建成通车。朔黄线上行为重车方向,下 行为空车方向,自2000年开通以来,朔黄管内DK0 DK256区段上行重车线主要是R≤800m 的曲线地段钢轨磨耗严重,从2002年开始对曲线外侧钢轨进行成 段换轨, 2002年 2003年更换采用PD3钢轨或稀土轨, 2004年更换采用PD3全长淬火钢轨。2005年5月至2007年底,朔黄铁路上行重车方向正线全部60kg /m 标准轨换铺为75kg /m 无缝线路。朔黄管内DK0 DK256区段沿太行山的滹沱河峡谷修建,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属典型山区小半径铁路,该段共有曲线181条计94.862km ,其中R≤600m 的75条计43.112km ,600m <R≤800m 的37条计21.989km ,R>800m DOI:10.13238/j.issn.1004-2954.2013.12.016

中国铁路路基概述

1.2国内铁路路基工程发展概述 1.2.1路基工程特点 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建筑物,其主要作用是满足轨道的铺设、承受轨道和列车产生的荷载、提供列车运营的必要条件。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路基工程有这样一些特点: 1.材料复杂。路基工程主要以土为材料,其力学性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土的成因、成分、颗粒大小、级配、结构不同,其力学性质就会明显不同,在计算路基变形和稳定性分析中所用的参数就会不同。 2.路基受环境影响大。路基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很容易受到气候、水和四季温度变化的影响。如膨胀土路基干缩湿胀会引起边坡破坏;北方地区路基受寒冷气候的影响会引起冻胀;黄泛区粉土路基经常由于雨水的影响而遭受潜蚀破坏;西北一些地区的路基容易受到风蚀、沙埋等。 3.路基同时承受动、静荷载的作用。路基上的轨道或路面结构以及附属结构物产生静荷载,运行的列车或车辆产生动荷载。动荷载是产生路基病害的重要原因。 路基是一种线性结构,具有线路长、与大自然接触广的特点,路基的稳定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地理条件 铁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和海拔高度不仅影响路线的选定,也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平原、丘陵、山岭各区地势不同,路基的水温情况也不同。平原区地势乎坦、排水困难、地表易积水、地下水位相应较高,因而路基需要保持一定的最小填土高度,并且结构排水设施完善;丘陵区和山岭区,地势起伏较大,路基排水至关重要,否则会导致稳定性下降,出现破坏现象,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2.地质条件 沿线的地质条件,如岩石的种类、成因、节理,风化程度和裂隙情况,岩石走向,倾向、倾角、层理和岩层厚度,有无夹层或遇水软化的夹层、以及有无断

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浅谈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摘要:本文对铁路路基中存在的病害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路基病害发生的原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病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 路基是铁路轨道下的基础建筑,为了保证线路平顺,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提出较高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产生的路基病害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治措施。 1铁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1.1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 铁路路基主要病害有滑坡、基床翻浆冒泥、边坡溜塌、基床下沉外挤、陷穴、排水不良、崩塌落石、风化剥落、河岸冲刷、冻害、雪害、泥石流、沙害、水侵路基。 下面针对我段管内常见的路基病害进行原因分析。 1.1.1 基床翻浆冒泥 路基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之为翻浆。 翻浆冒泥一般易发生于基床土质不符合要求的部位,特别是以细粒土作路基填料、风化石质作基床,降雨量大的路堤和路堑地段为病害多发地段一定条件的含粘粒、粉粒的基床表层土在和列车反复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软化或触变、液化,形成泥浆。列车通过时轨枕上下起伏使泥浆受挤压抽吸而通过道床孔隙向上翻冒,造成道碴脏污、板结进而使道床降低或丧失弹性。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危及行车安全。

1.1.2 基床下沉、外挤 路基下沉主要是路基填筑密度不够和强度不足所致,表现形式有路基下沉、路肩隆起、侧沟被挤,路肩外挤和边缘外膨等。填方路基下沉导致断面尺寸改变的病害现象,为路堤沉陷。由于路基土密实度不足或地基松软,在水、荷重、自重及振动作用下发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一般经过列车运行一段时间后。下沉会趋于缓解。但有时荷重增加或水的作用使沉降速率加大。局部下沉也会造成陷槽使线路不平顺。下沉分为基床下沉、堤体下沉和基底下沉。 1.1.3陷穴 陷穴指路基下及其附近存在洞穴,其坍塌可引起基床和道床突然沉落.轨道悬宅,中断行车,甚事造成列车颠覆。陷穴病害分为黄土陷穴、岩溶洞穴、盐蚀溶洞和墓穴兽洞等。 造成洞穴顶部塌陷的主要因素是水的作用和列车荷载作用。洞穴在水的侵蚀、潜蚀作用下和列车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洞顶的岩土结构逐渐遭到破坏,承载力也逐渐丧失,最终突然塌陷。 1.1.4 冻害 冻害发生在寒冷地区,如路基土为透水性较差的细粒土,当含水量较高或基面积水,在冻结过程中,土中水重新分布和聚集形成冰块。又引起不均匀的冻胀现象。 冻胀原因及影响因素由于土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有向冻结锋面迁移的特征,并不断析出冰层,且体积增大这一物理力学现象造成。所以,冻结过程中土中水的迁移机理,是产生路基冻害的基本原因。

铁路路基施工技术 毕业设计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目前,在建新线规模达到3.3万公里,投资规模达到2.1万亿元。上海-杭州、南京-杭州、杭州-宁波、南京-安庆、西安-宝鸡等客运专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等区际干线,以及贵阳市域快速铁路网,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等相继开工建设。并且,在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京沪高速铁路累计完成投资1224亿元,哈尔滨-大连、上海-南京客运专线线下工程基本完成;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天津-秦皇岛、广州-深圳(香港)、上海-杭州等客运专线和上海-武汉-成都、太原-中卫(银川)、兰州-重庆、贵阳-广州、南宁-广州等区际大通道项目加快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铁路的覆盖将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提高铁路路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1.1.2研究意义 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工艺的总结归纳以及对各种支挡结构的分析。以便更好掌握路基的关键问题,实现对不同地质条件的分析,把握住应该采用何种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通畅从而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2 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国内外现状 1.2.1国外铁路路基发展现状 国外铁路的发展方向是重载和高速铁路。发展重载铁路(轴重25~30t)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前苏联等;发展高速铁路的国家有法国、日本、德国等。这些国家都制定了较高的路基技术标准和严格的施工工艺,其特点如下: (1)强化路基基床:包括路堤、路堑及不填不挖地段,特别是对基床表层的填料和强度有严格要求。如日本在新干线上设置了强化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矿碴层或或增设沥青混凝土表层等,并用直径为30cm的平板荷载试验求出的地基系数k控制压实效果;法国在制定TGV线路技术条件前曾对全国既有铁路的路基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调查,发现轨枕下道床加垫层的厚度对防止路基病害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当总厚度超过60cm时,线路良好,基床病害的发生概率很小。 可以说,各个国家都根据本国的情况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强度标准对路基基床进行强化,根据土质、承载能力、防冻要求、线路等级、运输荷载条件以及线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治技术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整治技术 学生姓名:高军祥 学号:0930498 专业班级:铁道工程技术(394110班) 指导教师:刘兴文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中国铁路始建于1876年,铁路运输线在我国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形下,铁路运输的发展将偏向高速和重载运输,这样就会加重铁路线路的承载能力,造成铁路线路损害,严重影响铁路运输。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因此,合理养护铁路线路,及时有效的分析、预防和整治设备病害,提高铁路线路抵抗灾害的能力,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确保铁路线路质量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必要。 线路病害的整治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铁路部门极为重要的环节,我在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铁路线路病害和整治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铁路线路病害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常见铁路线路病害发生的机理,介绍了铁路线路病害的类型、防治原则和整治措施。 关键词:铁路线路;病害原因;预防方法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 I -目录.................................................................................................................................... - II -引言.................................................................................................................................... - 1 -1.线路爬行病害................................................................................................................. - 2 - 1.1.线路爬行的原因............................................................................................. - 2 - 1.2.预防线路爬行的方法..................................................................................... - 2 -2钢轨接头病害................................................................................................................. - 2 - 2.1.钢轨接头病害产生原因................................................................................. - 3 - 3.曲线钢轨病害................................................................................................................. - 3 - 3.1曲线钢轨病害的原因..................................................................................... - 3 - 3.2预防曲线病害的方法..................................................................................... - 3 - 4.混凝土轨枕常见病害..................................................................................................... - 4 - 4.1.混凝土轨枕伤损的主要形态......................................................................... - 4 - 4.3.混凝土轨枕病害整治..................................................................................... - 6 - 5.道床病害......................................................................................................................... - 6 - 5.1.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 - 6 - 6.道岔病害......................................................................................................................... - 7 - 6.1.道岔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 8 - 6.2.提速道岔病害的整治措施........................................................................... - 10 -结束语.............................................................................................................................. - 13 -致谢.................................................................................................................................. - 14 -参考文献.......................................................................................................................... - 1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