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繁殖营养的研究进展
鱼类关键生境研究进展

为 了保 证 E H相 关 措 施 的实 施 不 会 对 栖 息 F 地 的渔 业 资源 造 成 不 必 要 的负 面 影 响 , M S对 N F E H 的评估 操 作 流 程 进 行 了规 范 。 规 范 将 E H F F 相关 项 目的实 施是 否会 带来 潜在 的负 面影 响作 为
要栖息地 的系统研究和全面管理 。鱼类关键生境
就 是在 这样 内容和操作流 程 F- I
E H评估 即对 所 提 议 的 科 研 和 管 理 项 目的 F
收稿 日期 :0 00 -3 修 回日期 :0 0 92 2 1 -80 2 1 - -8 0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7 3 2 38 12 ) 34 13 ,0 7 9 4 作者简介: 章守宇 (9 l ) 教授 , 16 一 , 博导 , 主要从 事渔业生态 系统研究 。Em i s hn @s u eu e - a : zag h .d . n ly o
2 O世纪 中后 期 , 界 各沿 海 国家 的渔 业 发展 世
普 遍经 历 了 “ 渔业 复 兴一 快 速 发展 一饱 和开 发一
捕捞过度一渔业管理 ” 的过程 。在这历程 中, 伴随人类工业化进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 成为 鱼类栖 息地 退 化 并 逐 步 丧失 的罪 魁 祸 首 , 并 最终成为制约各 国渔业长期发展 的桎梏_ , 8 越来 ]
5 8
《 渔业现代化>o 1 > l 年第 3 2 8卷第 5期
鱼类蛋白质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 作者简 介】 刘兴 旺( 99 , 博 士 , 17 一) 男, 主要从事水产动物 营
养与饲料 学的相 关研 究。
-— -
+ n + ”— — - + - —- — 一 - ” +
一 +
“ +
酸添 加量 的增 加 , 03 在 -%到 06 .%时呈下 降趋 势 , 而 在 06 .%到 09时又呈 上 升趋势 。 .
1蛋 白质 适 宜需 求量研 究
收, 用来合成新组织及组织蛋 白更新 。因此 , 饲料
中蛋 白质 含 量不 足 或 氨基 酸 不 平 衡 ,则 鱼 类 生 长 很 快 就会 减 慢 或停 止 , 重 下 降 (e 等 ,0 1 。 体 L e 20 )同 时, 饲料 中过 量 的蛋 白不 但会 增 加 成 本 , 会 导致 还 氨 氮 排 放 增 加 (ibt 等 ,00 , 而 影 响 鱼 的 Tbet s 20 )从
广东饲料 第 2 卷第 7 0 期
21 年 7 01 月
鱼类 蛋 臼质 营养生 理研 究 主 展 荭
刘 兴 旺 王 华 朗
(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 限公 司 , 广东 湛江 5 4 9 ) 2 0 4
[ 中图 ̄ - 93 ] 6 S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0 5 8 1 (0 10 — 0 7 0 - 0 — 6 3 2 1 )7 0 2— 5 1
[ 韦涛 , 氨酸对 肉仔 鸡肌 肉品质 的影 响[ , 5 ] 精 MJ河南 科 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0 8 20
[ Km S n o eec . P esnG oa . i 6 i u gWo, b caLMc hr ,uynWu D — ] R o
e ay Ar i ie s p lme t in e h n e e go h o l — e tr gn n u p e na o n a c st r wt f t h mi f d k
鱼类原始生殖细胞标记基因研究进展

Vol.33,No.6Dec. 2020第33卷第6期2020年12月水产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FISHERIES文章编号:1005-3832( 2020 )06-0080-09鱼类原始生殖细胞标记基因研究进展程琳乞黄天晴2,刘晨斌巴谷伟2,徐革锋2,史秀兰2,姚作春2,王丽薇2,王炳谦2(1.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摘要:鱼类原始生殖细胞(primonlial germ cells, PGCs)为配子的前体,在发育生物学和水产养殖领域具有极其重 要意义。
在基础科学研究中,PGCs 提供了研究细胞迁移机制的理想模型;在保护濒危物种的应用科学中,PGCs是低温保存的最佳细胞类型,可保存亲代基因组信息。
随着对青错Oryzias latipes 和斑马鱼Danio rerio 等模式 生物的研究,使用PGCs 标记基因研究生殖细胞的迁移和发育备受关注。
这些标记基因可以鉴定PGCs 及其分布、增殖和迁移,为研究鱼类的性腺分化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确定人工性别控制诱导敏感期和单性群体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介绍了 Dead end.Vasa 和Nanos 系列鱼类PGCs 标记基因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可为鱼类种质 资源保存及性控育种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类;原始生殖细胞;标记基因中图分类号:S917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erspectives : Marker Genes of Primordial Germ Cells in FishesCHENG Lin 气 HUANG Tianqing 2, LIU Chenbin 1,2, GU Wei 2, XU Gefeng 2, SHI Xiulan 2, YAO Zuochun 2,WANG Liwei 2, WANG Bingqian 2(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2. Heilongjiang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Harbin 150070, China)Abstract: Fish 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 as the precursor of game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aqua culture. In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PGCs provide an ideal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cell migration; in the appliedscience of protecting endangered species, PGCs is the best cell types for cryopreservation, which can preserve the information on parental geno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 organisms such as medaka Oryzias latipes and zebrafish Danio rerio 9 the use of P GCsmarker genes to study the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rm cel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se marker genes can identify PGC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gonadal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of fish,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termining induction sensitive period of artificial sex control and breeding of monogamous popul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a series of P GCs marker genes including Dead end, Vasa and Nanos, in fish, which have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servation of fish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sex control breeding.Key words: fish; primordial germ cell; marker gene鱼类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系与体细胞 系发生分离,随后形成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 cells, PGCs)o PGCs 起源于胚胎外,通过胚胎组 织迁移到生殖曙,分化为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进 一步发育成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最终形成成熟卵子和精子⑴,是配子在胚胎中的前体。
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目录
01 一、中国鱼类远缘杂 交研究
03 三、总结
02 二、鱼类远缘杂交在 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04 参考内容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品质鱼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中国作为世 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之一,一直在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其中,鱼类远 缘杂交作为一种新型的育种技术,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本次演示将对中国鱼类 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4)疾病防治: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采用科学 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改善水质、合理投喂、定期免疫等。
三、总结
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不同 品种鱼类的远缘杂交,成功培育出了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鲤草杂交鱼和鲫 鲤杂交鱼等。这些新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 新的发展机遇。
谢谢观看
4、保护物种多样性:通过人工多倍体育种,可以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鱼类, 保护物种多样性。
参考内容二
引言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控制的方法诱导鱼类染色体数目加倍, 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型鱼类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 水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
(1)养殖环境:与鲤草杂交鱼的养殖类似,选择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养殖成 功的关键。应选择水质清澈、水位较深、水面积适宜的地方进行养殖。
(2)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缺氧和水质恶化等 问题。根据池塘条件和水质状况合理放养。
(3)饲料管理:选择合适的饲料,注意饲料的营养配比和投喂量,根据鱼 的生长阶段和摄食量进行合理投喂。同时注意饲料残渣的清理,保持水质清洁。
鱼类产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鱼类产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多样化和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它们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中,鱼类的繁殖是维持鱼类种群数量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键环节。
而鱼类的繁殖主要依靠产卵行为完成。
因此,研究鱼类产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鱼类生态学和鱼类繁殖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鱼类的产卵行为鱼类的产卵行为是指雌性鱼体内产卵后,将卵子释放到水体中,雄鱼则将精子释放到水体中,进而受精的一系列行为。
鱼类产卵行为的形式和方式因鱼类种类之不同而有所差异。
大致根据鱼类的交配行为分类,可分为广播式产卵、配对式产卵和孤独产卵。
1. 广播式产卵广播式产卵是指雌性鱼体内产卵后,将卵子散布在水中,此时雄鱼释放精子进行受精。
这种产卵方式常见于海水中的大型鱼类,如金枪鱼、旗鱼等,也见于淡水中具有广泛分布的鲤鱼、鲫鱼等。
广播式产卵的优点是能将卵均匀的释放到水中,从而提高卵的受精率,缺点是卵子容易被捕食或冲走。
2. 配对式产卵配对式产卵是指雌雄鱼之间互相确认身份后,雄鱼将精子释放到雌鱼产生的产卵场所中,协助受精的产卵方式。
此种产卵方式常见于一些鱼类中,如鲈鱼、鳟鱼等。
配对式产卵的优点是卵子受精率较高,同时雄鱼还能保护卵子免于被捕食。
3. 孤独式产卵孤独产卵是指雌鱼自行在水体中选择合适的产卵场所产卵,而雄鱼只负责受精,不参与卵的选择和孵化。
这种产卵方式常见于淡水中的小型鱼类,如草鱼、青鱼等。
此种产卵方式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缺点是卵子容易被捕食。
二、影响鱼类产卵的因素鱼类的产卵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养殖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1. 生理因素卵子和精子的质量是影响受精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雌鱼方面来看,其生理状态、营养状况和体内激素的释放等均会对产卵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从雄鱼方面来看,其体内的精子质量、精子繁殖所需营养的供给以及释放精子所需的激素等因素同样影响着受精的效率。
2. 环境因素a. 光照:光照是影响鱼类产卵的重要环境因素。
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水草丰茂的水域。
求偶行为
02
部分鱼类会通过特定的求偶行为吸引异性,如展示鲜艳的色彩
、发出特定的声音等。
繁殖季节
03
鱼类的繁殖季节通常与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亲代抚育行为及其意义
亲代保护
部分鱼类在产卵后会留在产卵场保护卵和幼鱼,避免其受到天敌 的捕食。
营养供给
有些鱼类在幼鱼孵化后,亲鱼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营养供给,如分泌 乳汁等。
提供营养和氧气。
繁殖优势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方式具有较高 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
下进行繁殖。
不同繁殖方式的比较
繁殖效率
卵生鱼类的繁殖效率较高,一次可产大量卵;胎生鱼类和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效率相对较低。
受精方式
卵生鱼类采用体外受精方式;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采用 体内受精方式。
仔鱼成活率
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的仔鱼成活率较高;而卵生鱼类的 仔鱼成活率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水质净化
部分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有助于净化水质。
生物多样性维护
鱼类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命周期的影响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种群 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 绝,破坏生态平衡。
水域污染
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 等污染物排入水域,对 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 重影响。
产卵场所
多选择水流较缓、水草茂盛或石砾、树根较多的地方 作为产卵场所。
卵的性质
卵黄含量丰富,呈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粘性或附着 性,可附着在水草、石砾等物体上。
胎生鱼类繁殖方式
体内受精
雌鱼在体内与雄鱼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发育成仔鱼后产出。
略论我国海水鱼类苗种繁育和种质改良的研究

鲻科 鱼类 的养 殖 记 载 。数 百 年 来 完 全 “ 天 吃 靠
饭 ” 沿袭 纳捕 天 然鱼 苗 的粗 养方 式 , 、 生产 技 术 非 常落 后 , 产量 和效 益 十分 低 下 -] 4。时 值 上 世 纪 5 0年 代 末 , 国 渔 业 界 出 现 了一 场 史 元 前 例 的 我
和设 想 。
关 键 词 :海 水鱼 类 ; 子工 程 ; 种 苗种繁 育 ; 种质改 良
中 图分 类号 :¥ 6 . 92 1 文 献标识 码 :A
“ 国以农 为本 , 以种 为先 ” 粮 。优 良品 种对 农 业、 畜牧 业 生 产 力 的提 升 作 用 有 目共 睹 , 良种 对
时并举 。所 以 当时 的 “ 子 工 程 ” 实 上 包 研究 优 现状
我 国具 有悠 久 的养 鱼历 史 , 对 鱼类 品种 改 但
良为核 心 的“ 质工程 ” 究 起步 较 晚 , 于上 世 种 研 始 纪 6 代, 8 0年 至 0年代 中期 生 物 技 术 才 开始 应 用 于 淡水 鱼类 的遗 传 育种 研 究 , 而 发 展 迅 速 。从 然 19 至 2 0 9 6年 0 5年 , 全 国水 产 原 种 和 良种 审 定 经 委 员会 审 ( ) 、 认 定 并在 全 国推 广养 殖 的淡水 鱼 类
略 论 我 国海 水 鱼 类 苗 种 繁 育 和 种 质 改 良 的研 究
孟 振 , 新 富 ,雷 霁 霖 刘
( 国水产 科 学研 究 院黄 海水 产研 究所 , 岛市 海水鱼 类种 子 中 青 工程与 生物技 术 重点 实验 室 , 岛 267 ) 青 60 1
摘 要 :种苗是 海洋 生物 养殖 产业 的源 头和 必需 的物质 基础 , 种质 是海 洋养 殖业 的核 心 问题 。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水产养殖行业科研成果展示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水产养殖行业科研成果展示养殖水产养殖行业科研成果展示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不断提高,养殖水产养殖行业科研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不仅提高了养殖水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将重点介绍养殖水产养殖行业的一些科研成果,以展示该行业的发展潜力和科技创新成果。
一、养殖水产饲料的研发与应用养殖水产的饲料是养殖业的重要基础,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研发新型饲料,以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通过对饲料成分的研究和改良,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高效、环保的饲料。
例如,利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并添加适量的海藻酸盐和益生菌,既达到了提高鱼类生长速度的目的,又减少了水体中氮磷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二、养殖水质治理技术的创新水体质量是养殖水产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科研人员在养殖水质治理技术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贡献。
研发出一种基于生物滤池和植物净化的复合养殖系统,通过调节水质中的氨氮、硝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提高水体的生物可利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质污染。
三、养殖疾病防控技术的突破养殖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面临严重的疾病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通过研发疫苗和药物,科研人员成功地控制了一些重要的疾病。
同时,他们还研究了养殖水产动物的免疫机制,提高了养殖养殖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养殖业的利益,也提高了水产动物福利水平。
四、养殖水产优质品种选育通过选择繁殖和特定的交配技术,科研人员在养殖水产动物的育种工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水产动物的适应性,在遗传学和种质资源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这些工作不仅通过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品质和产量,也有助于改良鱼类的外观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总结:养殖水产养殖行业的科研成果使得该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断创新的饲料、水质治理技术、疾病防控技术和品种选育工作,为养殖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渔业现代化}2oo6第6期 鱼类繁殖营养的研究进展 河南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龙 勇 余昭君李林春 西南大学水产学院 罗莉刁晓明
摘要饲料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平,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以及脂肪酸组成和必需脂肪酸之 间的比例对亲鱼的繁殖力、生殖细胞的质量和仔鱼都具有重要影响。合理配制饲料和使用优质的饲料 原料能显著提高亲鱼的繁殖性能。 关键词繁殖营养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鱼类繁殖对营养的需求与鱼类生长的营养需 求有很大不同。因此人们希望通过研究亲鱼的营 养需求特点,给亲鱼提供营养全价的饲料,从而提 高其繁殖性能和苗种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综述 了近年来鱼类繁殖营养的研究进展,包括亲鱼对 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的营养需求特点,以期为 配制亲鱼饲料和鱼类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1 蛋白质 鱼类繁殖期间需要较高水平的蛋白质供给,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显著降低亲鱼的繁殖力、卵子 质量和仔鱼的成活率。Siddiqui等(1998)研究了 饲料蛋白水平(25%、30%、35%、40%和45%)对 尼罗罗非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5%组的 鱼的产卵频率和产卵量显著高于25%组。Gu— nasekera等(1995)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17%、 25%、32%、40%)对罗非鱼卵细胞发育和卵子化 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水平组(32%和 40%)的鱼比低蛋白水平(≤25%)生长快,更早 进入卵黄发生期,卵细胞的发育也较快,亲鱼昕产 卵子的卵径显著大于低蛋白水平组。Gunasekera 等(1997a)发现,当罗非鱼亲鱼饲料的蛋白水平 为10%时,其所产卵子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饲料 蛋白水平为20%和35%的试验组(P<0.05)。 说明蛋白质摄入不足降低了卵子质量。马爱军等 (2005)对大菱鲆的研究表明,将亲鱼饲料蛋白质 含量从40.6%升高到49.3%,可显著增加亲鱼增 重,使亲鱼所产浮性卵比例增加35%,仔鱼畸形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应用基金项目(6362)
率降低28.7%。 卵黄是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唯一可以利用的 营养源,卵黄中的游离氨基酸被认为是胚胎发育 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大菱鲆卵子中游离氨基 酸库的大约70%被用作卵子发育过程中的能量 底物。Gunasekera等(1997b)研究了饲料蛋白水 平(10%、20%和35%)对罗非鱼卵子游离氨基酸 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5%组卵子游离Met(蛋 氨酸)、Tyr(酪氨酸)、Ser(丝氨酸)和Pro(脯氨 酸)的含量显著高于10%组,说明亲鱼饲料蛋白 质含量不足会降低卵子的能量储备。 亲鱼性腺发育期间,使用动物蛋白配制饲料 的效果好于植物蛋白。乌贼粉和鱿鱼粉是亲鱼饲 料的优质蛋白源,能显著提高真鲷亲鱼所产浮性 卵比例和仔鱼质量,还可作为色素源和诱食物质。 完全用植物蛋白饲喂虹鳟亲鱼,不但降低了生长 速度、产卵量和卵子的氨基酸水平,而且使亲鱼血 清17.B雌二醇的含量推迟1个月达到峰值,延迟 性成熟。 2 脂肪 脂肪和脂肪酸可作为细胞膜的结构成分、化 学信使的前体以及能量代谢的底物。鱼类在仔鱼 期不能合成脂肪,利用的脂肪都是内源性的,因此 作为能量储备的脂肪对成活率有极大的影响,脂 肪储备量小的仔鱼对饥饿引起的死亡更加敏感。 鱼卵的脂肪酸主要包括n.3高不饱和脂肪酸 (H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饱和脂肪 酸(SFA)等,鱼卵对n一3HUFA具有选择性积累的 《渔业现代化)2006年第6期 33 作用。河鲈性成熟时卵巢的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升高。鲤鱼刚产出 卵子的花生四烯酸(AA)和DHA等多不饱和脂肪 酸(PUFA)的含量很高,在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 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斑点狼鱼胚胎发育过程中主 要利用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分解供能,特别 是18:l n-9,EPA(二十碳五烯酸)也能被用作能 量底物,而DHA作为细胞膜的极性脂成分被选择 性地滞留;胚胎的成活率与其AA、EPA的含量和 AA:DHA的比例显著相关。 鱼卵的脂肪酸组成直接受亲鱼饲料的影响, 亲鱼饲料缺乏必需脂肪酸(EFA)会降低其繁殖性 能和生殖细胞的质量参数。用缺乏n一3EFA (0.3%)的饲料饲养虹鳟亲鱼,与富含n一3EFA (3.7%)的饲料相比,显著降低了亲鱼的体重、性 成熟系数、卵子的重量和精子的活性,说明n- 3EFA缺乏不但会影响雌鱼,也会影响雄鱼,使精 液质量下降而导致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用缺乏 n-3HUFA的饲料(含量0.16%)喂养花尾胡椒鲷 亲鱼,不但影响了亲鱼的产卵性能,而且其初孵仔 鱼的存活力和饥饿耐力也显著降低。 而n.3HUFA过量时也会降低亲鱼的繁殖性 能。用n.3 HUFA含量为1.13%到3.15%的4种 饲料饲喂金头鲷亲鱼,饲养3周后发现,含量为 1.6%的饲料能显著提高繁殖力、孵化率和仔鱼成 活率;然而含量达到3.15%时却具有副作用,导 致繁殖力降低和刚孵化的仔鱼发生卵黄囊肥大 症。牙鲆亲鱼饲料中n-3HUFA含量分别为 0.4%、0.8%和2.1%时,以0.4%组的总产卵量 最高,随着n-3HUFA含量的增加,产卵量反而显 著下降。用n.3HUFA含量分别为2.1%、4.8% 和6.2%的饲料饲喂牙鲆,结果表明,虽然6.2% 组的产卵量最高,但卵子的质量参数如浮性卵百 分比、孵化率和正常仔鱼比例等却显著低于2.1% 组,说明n一3HUFA水平过高反而降低了亲鱼的繁 殖性能。 AA在鱼类繁殖营养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 用。庸鲽亲鱼饲料中AA含量升高(从0.4%升 高到1.8%)能显著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Fl】一 ruita等(2003)研究了饲料AA水平对牙鲆卵子和 仔鱼质量的影响,几种试验饲料的n-3 HUFA水 平相近,AA含量分别为0.1%、0.6%和1.2%, 结果表明,AA添加量为0.6%时可显著提高繁殖 性能,但是达到1.2%时,由于阻碍了EPA的生物 转化而产生不利影响。 亲鱼的繁殖性能还受饲料中几种EFA之间 比例的影响。庸鲽亲鱼饲料的DHA/EPA和 EPA/AA比例分别为2和4能显著提高其卵子和 仔鱼的质量。Meineh等(1999)研究了饲料的脂 肪酸组成(n.3 FA/n6 FA)对斑马鱼卵巢、精巢脂 肪酸组成和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巢、精巢 的脂肪酸组成与饲料一致,而受精率与n-3 FA/n- 6 FA的比率呈负相关,说明n_6 FA对斑马鱼的 受精具有重要作用。Bell等(2002)提出,应该是 n6和n.3必需脂肪酸比例的平衡,而不是n一 3HUFA的含量从本质上对卵子和仔鱼的质量产 生影响。他们认为HUFA/DHA和EPA/AA的比 率与其含量一样重要,都对受精和卵子的成活具 有重要作用,高AA/EPA比率是鱼卵成活所必需 的,但是AA/EPA超过1.5会使牙鲆卵子和仔鱼 的成活率降低。 3 维生素 3.1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一类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物质, 如虾青素、角黄素等,能促进生长和繁殖,参与胚 胎发育和调节多种类型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研究 表明,全反式视黄酸(atRA)是维生素A在对繁殖 和胚胎发育起作用时的主要功能形式,其与视黄 酸受体RAR相连,在基因水平上起调节作用。 Furuita等(2003)研究表明,牙鲆饲料中缺乏维生 素A会使亲鱼产卵期缩短,产卵量、浮性卵和正 常仔鱼的比例也降低。Vassallo等(2001)报道, 在条纹鳄饲料中添加l0 mr,/kg的虾青素可增加 总产卵量,但不能提高卵子质量,这是因为鱼体不 能将虾青素整合到卵子中。鳙鱼饲料中棕榈酸维 生素A含量达到l0 000 IU/kg可显著提高其繁 殖性能。在黄尾鲱亲鱼饲料中添加2%的红辣椒 粉作为类维生素A的来源,与添加30 mg/kg虾青 素的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产卵量、受精率、孵 化率和仔鱼成活率,说明红辣椒粉中的类维生素 A,如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能够被整合到鱼卵中。 亲鱼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过量的时候也会产生 副作用,如导致骨骼变形等。Furuita等(2001)报 道,牙鲆亲鱼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为337×10 《渔业现代化))2006第6期 IU/100 g(为仔鱼需求量的6倍)时,能相应提高 卵子中维生素A水平,但由于过量的维生素A主 要储存在亲鱼肝脏中,所以不会影响卵子质量。 3.2 维生素C 维生素c(抗坏血酸)可作为合成胶原质、类 固醇和肽类激素等的辅因子,还具有很强的还原 性,能防止生物分子的氧化,对基因表达和细胞增 殖都有重要作用。硬骨鱼类由于缺乏抗坏血酸合 成路径中的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自身不能合成 抗坏血酸,因此必须依赖外源性的维生素c。 Dabrowski等(2001)综述了维生素c在鱼类繁殖 过程中对内分泌的调节作用和对配子质量的影 响,抗坏血酸在配子发生过程中的抗氧化功能对 精子和卵子的受精能力,特别是配子的遗传完整 性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生殖细胞有丝分裂期内性 腺的抗坏血酸含量太低,就可能造成不可修复的 损伤。Ciereszko等(1999)报道,虹鳟饲料中缺乏 维生素c会显著降低精子质量,使胚胎的成活率 下降,畸形仔鱼的比例增加,原因是缺乏维生素c 的情况下,精细胞的DNA受到了损伤,所以维生 素c在配子发生过程中对雄性的生殖细胞有较 强的保护作用。遮目鱼饲料中添加0.1%的维生 素c可显著提高亲鱼的产卵率、孵化率和成活 率。黄河鲈饲料中添加250 mg/kg的维生素C, 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孵化率(分别为82% 4-7%和59%4-7%),而且补充维生素C可提高 雄鱼精子的质量,同时也对精液中的维生素E具 有节约作用。 3.3 维生素E 维生素E(生育酚)是鱼类生长和繁殖所必 需的物质,鱼类能有效地将生育酚蓄积在卵子中, 牙鲆血清中的 生育酚能与类似卵黄蛋白原的 成分结合而进入卵子。日本鳗鲡卵子中的 一生 育酚含量与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在饲喂斜带石斑鱼亲鱼的新鲜杂鱼中添3Ho.12% 的维生素E不仅可以增大亲鱼受精卵的卯径、油 球直径和仔鱼全长,而且能提高受精卵必需脂肪 酸的含量。 将饲料d一生育酚含量升高到125 mg/kg可提 高金头鲷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和胚胎成活率,然 而由于饲料缺乏d一生育酚导致的亲鱼繁殖力下 降与卵子的维生素E含量降低并不相关,而 只 有非常高的饲料维生素E水平(2 020 mg/kg)才 能增加卵子的 一生育酚含量。在其它种类如大 菱鲆和大西洋鲑的卵黄发生期间,维生素E被从 外周组织中动用,而血浆卵黄蛋白原的浓度并没 有受到影响,表明这段时问内,脂蛋白可能参与维 生素E的转运。但是也有人认为维生素E不具 有提高鱼类繁殖性能的作用,并暗示可能在试验 开始的时候肌体组织已经积蓄了足够供应卵子发 育所需的 一生育酚。Emata等(2000)报道,在遮 目鱼饲料中添加0.05%的维生素E,没有起到增 加产卵量和提高卵子质量的效果。 3.4 其它维生素 叶酸可作为辅因子参与核酸和某些氨基酸的 生物合成。肌体对叶酸的需求量与生长速度和细 胞增殖相关,同样在孕期对叶酸的分解代谢也增 加。M ̄land等(2003)研究了叶酸在庸鲽卵子和 仔鱼中的分布,发现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的叶酸 总量减少了55%,其中仅23%转移到了仔鱼体 内,其余都被消耗掉了,胚胎发育时为满足代谢和 生长的需求,每增加lg体重,大约需要2txg叶酸。 泛酸(维生素B )是辅酶A的成分,参与使 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反应。 虹鳟卵子孵化出膜时,其泛酸含量减少1/2以上, 快速生长的黄尾鲱2周内就会出现泛酸缺乏症。 对捕获的野生鳕鱼(Gadus morhua)的分析表 明,在性腺发育的早期阶段,其卵巢的泛酸含量高 达200 g/g。Sandnes等(1998)研究了泛酸在性 成熟大菱鲆不同器官中的分布,所用的饲料泛酸 含量为56 mg/kg,结果表明,卵巢的泛酸含量为 26.9~48.2 g,肝脏为5.7一l0.7 g/g,肌肉 为3.6~14.8 g/g,性腺和肝脏的泛酸含量与性 腺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4 结语 亲鱼营养一直都是鱼类营养学研究领域的薄 弱环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在亲鱼的蛋 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营养等方面陆续地开展了一 些研究工作,但是总体而言,对鱼类繁殖营养的研 究仍然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在矿物元素对鱼类繁 殖的营养作用方面几乎未见专门的研究。我国有 关亲鱼营养方面的报道很少。而我国很多名优种 类的繁殖力和仔鱼的成活率都很低,深入地研究 这些种类亲鱼的营养需要特点,科学地配制亲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