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浅谈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浅谈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学号 20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

浅谈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姓名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二0一二年六月

内容摘要

在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经济环境下,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来自思维方式、商业模式以及技术系统等各方面的挑战。面对一个竞争环境、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发生激烈变化的时代,怎样利用先进的模式和手段来提升竞争力,这是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通过作诠释、引用等方法,阐述了在新时代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的重要性和怎样做到正确采购。本文第一章分析了新环境下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概述了制造业发展供应链管理的5个阶段,文中第二章和第三章将沿着这一发展逻辑对采购组织和采购策略分别展开讨论。第四章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出现的电子采购作出了分析。

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一般管理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后溃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模式的管理。供应链管理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强调价值贡献职能.涉及从新产品的开发、工程设计实施、工厂投运、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存储管理、分配运输和履行订单到客户服务及市场需求预测。

有学者提出优化供应链从采购开始,这是基于采购在制造企业中的重要性和采购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决定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物资的消费过程,要使生产经营过程周而复始、不间断地进行,就需要不断地从市场购迸物资。以补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等的需要;采购的原料及零部件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居高不下,采购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采购对供应链的价值贡献是显著的。另外采购与库存密切相关,要解决库存水平高这个问题就必然要重视采购环节。

ABSTRACT

The Study of Procurement Unde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bstract Under new economic circumstance characterized。knowledge economy and E—commerce,How to utilize advanced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its competence is one important problem for traditional

manufacturers.Based on mutual—confidence,emphasizing value—added function,Supply—Chain Management,a new management norm quite different from current one is theoretically popular from 1990s,which connects suppliers,distributors and end·users by feedforward of information flow and feedback of material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To implement SCM is to make a manufactory more competitive with the result of higher profits.Purchasing or procurement is one chain among S-C,which connects a company with outer organizations in its upper parts.Some learned person argued that optimization ofthe whole S-C should start from procurement.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电子采购

目录

第一章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1.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述

1.2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现过

1.2.1新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1,2.2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模式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和采购管理2.1采购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2.2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和采购管理的定义2.3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组织

第三章供应链管理机制下的采购策略

3.1采购策略和影响采购策略的因素

3.2三种采购策略概述

第四章供应链下采购的新模式——电子采购4.1电子采购的兴起的背景一一电子商务4.2电子采购的模式

4.2.1基于EDI的电子采购

4.2.2基于INTERNET的电子采购

第一章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1.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概述

关于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说法和定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美国供应链协会(SCC:SUPPL YCHAIN couNCIL。1997)对供应链的概念解释是 a team now commonly used internationally—encompasses every effort involved in producing and delivering a final product or service,from the supplier’S suppliers to the customer’S customer[引]即供应链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最终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包含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于一切向前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

1.2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现过程

1.2.1新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整个制造行业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创新之中,具有如下的特征:

1)制造业运营日益复杂;

2)产品需要按单定做;

3)制造商拥有混合的产品或者用户;

4)制造供应链管理复杂:

5)分散的IT,且在制造行业预算中占有很大的份额;

6)企业协同制造运作:

7)全球经济带来全球化运营:

8)集成化制造成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行业动力来看,制造行业处于高度竞争之中。表现为:

1)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2)供应与需求之间不和谐,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日甚;

3)在管理新产品上市和运作效率方面非常困难;

4)制造商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在适当的时间以最低成本交付适当的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等:

制造行业面对着更严峻的挑战:

1)需要对制造运营进行整体性系统化监控:

2)外包服务促使不同公司之间的协同工作成为必然:

3)简化供应链,由于供应链中包括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商业模式,供需之间不和谐等,使得供应链管理日益复杂:简化供应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终端市场,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新经济环境下制造模式的特征以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为基本特征。数字化是实现柔性化与敏捷化的前提,柔性化与敏捷化是快速响应客户化需求的前提。网络化制造表现为结构上的快速重组、性能上的快速响应、过程中的并行性与制造资源的分布式。系统必须具有

动态易变性,能通过快速重组、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中,供应链管理是基础与根本所在。制造行业建立一种以市场需求驱动的、具有快速响应机制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当前制造业所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制造行业摆脱困境、赢得市场、

掌握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之一,是实现制造与销售完美和谐的必要手段。

1,2.2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模式

制造企业要实施供应链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

1)构造供应链的成本很高:

2)库存水平过高(库存水平经常保持在3—5个月)

3)部门之间存在障碍,影响协调工作和并行化经营;

4)产品生命周期变短:

5)外部竞争加剧;

6)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

7)用户的需求呈现多样化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和采购管理

2.1采购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采购”正在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走向市场的前台。高效的采购对于企业优化运作、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以及持续性赢利等方面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专业生产能够更加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导致企业采购的比重大大增加,使采购及其管理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采购及其采购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意义重大,本文从下面三个角度论述采购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研究供应链管理下采购模式的一个基点。

1)采购在供应中的地位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物资的消费过程,要使生产经营过程周而复始、就要不断地从市场购进物资,以补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等的需要。从整体供应链中,每个企业既是需者,又是供者,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为了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获得最大的利润。供应商通过提高其供应的可靠性及灵活性、缩短交货周期、增加送货频率等措施从而使得企业能够缩短生产总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库存、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企业将供应商纳入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将采购及供应商的活动看成是自身供应链的一个有机组成,才能加快物料及信息在整体供应链中的流动,从而可以将顾客所希望的库存成品向前推移为半成品,进一步推移为原材料,这样既可减少整个供应链的物料及资金负担:又可以及时将原材料、半成品转化成最终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反之。如果采购不正确或是不及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不能顺利进行;如果采购的物资品种、规格、质量不适用,企业的产品成本和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如果采购的数量不恰当,就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

2)采购对成本控制的意义重大

在全球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采购的原料及零部件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居高不下。PROF.ARJAN J V AN WEELE认为通过节约采购的实际成本可以显著提高销售边际:通过与供应商一起对质量和物流进行更好的安排,采购能为更高的资本周转率做出贡献:通过适当的调整,供应商能对公司的改革流程做出重大的贡献,这些方面的改善都会对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深刻影响。

3)采购在价值增值链中的作用

企业经营过程中,内、外一系列通过对投入物的增值以满足外部消费者需要的环节,叫作价值链。从价值增值的角度看,供应链也是一条价值链。供应链中不同的环节对价值的增值贡献是不一样的。

总之,在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今天,企业想方设法采取一切摧施以降低

成本,提高利润。企业日益认识到了采购的重要性,采购通过自身的革新,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及企业运作的主要因素。在21世纪,采购在企业战略领导团队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2.2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和采购管理的定义

采购是一种经济活动,是资源从供应者向购买者转移的一个过程,通过运输、存储、装卸、生产加工或包装,实现资源的时空转移,这是物质实体的转移,是一个物流过程;同时物质实体的转移过程中有内含了所有权的转移,通过交易手段、等价交换来实现,采购过程是集物流与商流于一体的过程。

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渐渐渗透入管理的实践当中,采购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有:

1)传统的采购者是在采购决策制定好之后才进入采购过程,采购者仅仅是完成某一种请购任务,现在采购者要开始参与决策,决定采购的数量、来源、购买时间等;

2)采购的核心问题已不再单纯地停留在价格层面上,因为有时认识到:迎合那些注重产品性价比的供应商,有利于企业获得经营的成功。

3)采购部门不再是一个独立与企业产销之外的、专门处理文件的职能部门,而是直接影响其它具体部门运作,帮助企业创造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部门;

4)采购的重点逐渐从注重价格转到成本,进而向价值升华,这就是要求采购人员也要致力于产品的增值,紧密扣和了供应链管理强调的“价值贡献职能”思想。

本文引用美国供应协会对供应的最新阐述,把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定义为:企业为了追求和实现它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紧密与生产和库存相连的识别、采办、获取与管理它所需的或潜在所需的所有资源的活动。

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企业的采购方式和传统的采购方式有所不同。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

2)、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

供应链管理采购模式的第二特点就是实施有效的外部资源管理。实施外部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精细化生产、零库存生产的要求。

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第三个特点,是供应与需求的关系从简单的买卖关系向双方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

综合上述供应链管理下采购方式的特点,采购管理的内容也发生着变化。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指的是采购组织对企业为了追求和实现它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紧密与生产和库存相连的识别、采办、获取与管理它所需的或潜在所需的所有资源的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2.3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组织

采购组织是履行采购职能的人员和权限的集合。采购组织的结构依赖于企业的规模和购买产品的特点。在大企业中,会为采购设立单独的部门,采购的决策会又处于公司层面的采购部门统一制定,各种不同的采购品分门别类有相应的采购组织进行;而在一些小企业里,采购职能可能隶属于生产部门,采购的决策

则由总经理全权负责。这里讨论的是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模式,站在制造企业的角度出发,也就是制造企业处于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因此企业的规模一般很大,有不同的部门族城。随着供应链管理和采购职能的演变,主要由5种不同的采购组织,它们在供应链管理发展的5个阶段均会不同程度的表现。

~、分散的采购组织

组织特点:对于多部门的企业来讲,每一部门都会有采购活动。采购职能由企业不同的部门独立完成。每个部门的负贵人对该部门的所有采购活动负完全责任。这样的采购组织成为分散的采购组织。

优点:比较适合跨行业的经营单位,每一部门采购的产品是唯一的,与其他部门的采购产品有显著的区别,规模经济职能会提供有限的优势或节约。

弊端: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门可能会与同一供应商就同一种产品进行谈判,结果可能达成不同的采购合同,当供应商能力有限时,部门之间会成为相互的竞争对手,自相残杀。

二、集中式的采购组织

组织特点:将采购有关的职责和工作,集中授予一个部门来执行,使管理责任一元化。

优点:这样的组织结构解决了分散式组织结构中职能分散,权责不明确,目标冲突等诸多弊端,集中式的采购组织能从整体观点处理各项作业,从而能实现大幅度降低物料总成本的目标;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统筹供需,增强采购能力,提高采购杠杆能力;指挥部门一元化,使得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得到改善:采购作业的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实现有了组织的保障,可以降低管理费用。

弊端:这样的组织结构也有其缺点,采购权力的过于集中,使得各管理层拥有有限的采购决策权,而分散的部门通常会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能更好的完成目标,因此他们可能单独行动从而削弱采购中心的地位。

三、集中/分散式的采购组织

由于集中式的过于集权扼杀了分部门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企业意识到适当的分权有利于组织职能的协调,因此一种集合了分散式和集中式的采购组织出现了一一集中/分散式。

第三章供应链管理机制下的采购策略

供应链下采购管理职能的实现与企业实行什么样的采购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采取何种的采购策略是采购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章在供应链管理沿五个发展阶段演变的前提下从采购策略、采购目标、采购组织、供应商关系、信息技术和采购人员的要求六个方面阐述了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策略的演变模式。

3.1采购策略和影响采购策略的因素

策略(strategic planning)的概念在销售领域已经深入人心了,所谓策略即是达成某一目标的主要方向或者计划。但在采购管理领域策略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远远不及前者。采购策略可以理解为一系列为达成基于企业经营战略的采购目标的计划、执行方案和措施。采购策略的制定因遵循供应链管理下的经营理念,即内外兼顾,纵横联合,战略合作,流畅的沟通,透明的信息,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等五大原则。影响采购策略选择的因素很多,根据不同因素对企业目标的影响不同,企业可运用的资源不同和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同,使用的采购策略就会不同。

亚当逊(Joel Adamson)对影响采购策略的主要变量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的结

论;企业在制定和选择采购策略时,因考虑外因、内因。外因主要包括:

1)法律因素。企业要关注并履行社会环境对企业运作的法律约束,譬如:知识产权法、公平交易法、专利法等,避免采购环节因疏忽法律因素给企业带来不利;

2) 经济环境。价格是企业采购关注的重点,尽管在供应链管理下,更强调价值,但价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价值,很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仍会视价格为主要的衡量指标。因此经济环境中物价的波动是采购策略制定时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3)技术发展。每一个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必须致力于产品的创新和质量的改善。原料质量的改善和创新是产品创新和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技术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有人类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企业要及时不断地更新供应商及潜在供应商关于新技术发展的知识;

4)采购市场的动态。采购面对的是采购市场,在采购管理流程中,有一个主要的环节就是采购市场的研究,宏观来讲采购市场的动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采购市场的结构,二为采购市场的供需状况。不管是国内采购市场还是国外采购市场都处于不断变化中。

5)供应商素质。每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能与企业建立联系并与之合作的供应商也是有限的。对供应商的素质诸如品质、价格、交货的稳定性、生产技术的创新性及其他供应商可能带来的无形利益进行科学综合的评价是制定采购策略的必要步骤,也是有效实现采购策略的必要条件。

内部因素包括:

1)企业的目标和政策。采购就是企业为了追求和实现它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紧密与生产和库存相连的识别、采办、获取与管理它所需的或潜在所需的所有资源的活动。因此采购策略应与企业的目标和政策一致。

2)企业的营销策略。采购是为生产服务(对制造企业而言),生产的终极目标是在市场上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实现盈利。因此营销是企业实现利润的环节。在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中,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环相扣。

3)企业的生产制度。企业若想实现零库存生产,就要实行供应商库存管理采购:企业若想实现连续性生产,及时采购就是必要条件了;

4)原料的重要性程度。采用采购额和供应商基数两个变量可以把原料分成战略性原料、杠杆原料、瓶颈原料和一般原料。战略性原料的数量很大,在最终产品的成本价格中占有很大份额,对供应商的依赖很大;杠杆原料在最终产品的成本价格中占有相对较大的份额,最终产品的成本价格对该类原料价格的敏感度强,后者的微小变化会对前者造成较强的影响;瓶颈原料,这类原料在金额上只占相对较小的比例,但供应却较为脆弱;一般原料,价值通常较低且存在大量的供应商可供选择,这类原料的采购通常占用了采购的绝大部分时间,其消耗的费用远远大于本身的价格,因此在采购策略中要以有效组织采购为中心。

5)产品在生命周期所处的位置。产品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企业的竞争战略就有明显的差异。在导入期和成长期,企业通过研发、产品开发、新式样和新品种的引入、现有产品的改进获得市场地位。但在饱和期和衰退期。技术已经成熟并且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企业通过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销售最终产品,但其质量和服务水平保持不变。这时候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缩短交货期为目的的采购策略对于保持或加强企业的市场地位起到了主要作用。

3.2 三种采购策略概述

一、分阶层采购策略(Hierarchy of strategies)

对采购策略持策略阶层观点的是史培曼(Rorbert E.Speckman) 。他认为采购策略是由不同管理阶层拟定的策略的总和,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任务。具体而言,公司阶层(Corporate level)是最高的管理阶层,这个阶层上采取竞争策略(Competition Related Strategies),重点在于塑造采购人员本身的议价能力,借以改善企业市场竞争的地位。主要任务包括了解采购市场的结构、国际来源的影响、垂直整合的最适水准,以及选择供应商获取最大利益的方法。从公司阶层延伸下来,是事业部阶层(Division Level),关注特定事业的竞争力。这个阶层采取的是系统策略(Systems Related Strategies),主要任务在于供应商分析、存货管理、价值分析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从事业部最后扩展至部门阶层(Department Level),是最低的阶层,采取绩效策略(Performance Related Strategies),重点在于管理采购的资源、控制费用,满足使用单位的要求,即将各种采购活动融入达成企业目标的计划中并制定可行合理的措施。

二、全面采购策略(Overall Purchasing Strategies)

学者林德斯(Michael R.Leeders)116]等从系统方法出发,认为全面的采购策略可以分解为许多为达成某一特定的采购目的所作的策略,这些次策略包括:开发新的供应商、国外采购、统购、专业化采购、缩减供应商、垂直整合(收购主要的供应商)、长期合约等25 项。对这25项次策略进行归纳,提炼出三种采购策略。确保供应的策略(Assurance ofSupply Strategies):能够经济有效地保证将来的供给获得满足所制定的计划。供需状况的变化和议价方法的改变是影响该计划的因素,因此需要广泛收集信息和资料。支持供应的策略(Supply Support Strategies):能够使采购单位充分获得供应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各种手段。比如供需双方建立网络通信系统,双方的变化能及时地获得沟通。更有效地联系供需双方的手段,譬如邀请供应商参加培训,让供应商参与产品的技术改进,其目的在于确保进料的品质能够维持更高的水准。环境变动策略(Environmental Change Strategies):经济、法律、组织、政府政策等环境因素的变动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有关,采购工作必须能预见和认识这些环境变动,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预购备用、利用期货市场等。

三、竞争导向策略

从竞争分析的角度出发,供应商和采购者之间是对抗的关系,双方力量抗衡会产生三种结果:供应商占优势、采购者占优势、两者势均力敌。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三种采购策略。持这个观点主要是Perter Kraljic D多角化策略(Diversify):当供应商占优势时,采购宜采取防御性的策略。扩大采购市场研究,积极寻找原材料替代品或新的供应商。压榨策略(Exploit):当采购者占优势时,宜采取激进的策略。供应风险促高,可以施加减价的压力,并维持较低的存货水准,借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压榨策略不能以杀鸡取卵为代价,以免破坏长期的供应商关系甚或引起对抗行为。平衡策略(Balance):当两者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时,采购应采取中庸、均衡的策略,以免过犹不及。价格应采取协商的办法,要保持相当存货数量,作为谈判筹码。

第四章供应链下采购模式的新趋势一一电子采购

4.1电子采购的兴起的背景一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最早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的出现(EDP),银行电子资金转账技术与格式化(EFT)的商务单证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结合被看作最早期的电子商务(或商贸)。早期的电子商务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互动发展中正在不断完善。尤其是1991年美国宣布INTERNET向公众开放,允许在网上开发商业系统及1993年万维网的出现使电子商务进入了大规模发展的阶段。企业是电子商务最热心的推动者。电子采购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第一步,使企业间利用电子化手段完成购买行为的商务活动。电子采购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兴起的,被看作B.TO.B电子商务模式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模式。

电子采购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准和协议的完善得到急剧地发展。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主要有: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近30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为电子采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网络的普及和成熟。由于INTERNET逐渐成为全球通信与交易的媒体全球上网用户呈级数增长趋势,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为电子采购的发展提供了应用条件;

3)信用卡的普及应用。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而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使“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电子采购中的网上支付提供的重要的手段:

4)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1997年5月31日,由美国VISA 和Mastercard 国际组织等联合指定的SET(Secure ElectronicTransfer Protoc01)即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出台,以及该协议得到大多数厂商的认可和支持,为在开发网络上的电子采购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安全环境;

5)政府的支持与推动。自1997年欧盟发布了欧洲电子商务协议,美国随后发布“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以后,电子商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这为电子采购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4.2电子采购的模式

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子采购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EDI的电子采购模式和基于INTERNET的电子采购模式。

4.2.1基于EDI的电子采购一一一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60年代末EDI技术在美国产生并尝试应用在贸易企业间的数据交换,被称为电子商务的雏形,而基于EDI的电子采购是现代电子采购的前身。EDI是将业务文件按一个公认的标准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去的电子传输方法。90年代前,EDI是通过专用的网络称为V AN(增值网)和EDI专用的软{牛实现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信息交换。

4.2.2基于INTERNET的电子采购

由于使用vAN的费用很高,仅大型企业才会使用,而且不同行业的EDI使用不同的标准,因此限制了基于EDI的电子采购应用范围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从信息共享演变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工具。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采购方式逐渐发展,并成为B2B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目前提到的电子采购往往指的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采购。

结论

8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主体需求日益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同时区域性、国际性市场壁垒的逐步淡化和消除,制造商面临着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管理好在竞争、合作、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由若干供方、需方等实体构成的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的动态供应链是制造商面临的重大课题。采购处于供应链的上游,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深入,采购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别从采购策略和电子采购两个方面探讨采购环节如何为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创造价值。

首先本文结合制造企业面临的新的挑战,概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制造企业发展供应链管理的5阶段论,后者是本文第3章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策略探讨的逻辑体系。在本文的第2章,对采购的重要性从采购在供应中的地位、采购对控制成本的意义和采购在价值链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和采购管理的定义及采购组织的形态进行了解释。本文第3章围绕采购策略展开。首先阐述了影响采购策略的内外部因素,对三大类采购策略理论进行了回顾。本文作者受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5阶段的启发,按此逻辑,从策略、目标、组织人员、信息技术、供应商六个方面对5个阶段下的采购策略特征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H.L.Lee,C.Billington,Material management in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Operation Research,4l(5):P.835-847,1993.

[2]What’s the supply chain?美国供应链协会网站

【3】柴跃廷,刘义.敏捷供应链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8.【4】(美)约瑟夫.L.卡维纳托(30eseph L.Cari nat0),拉尔夫.G.考夫曼(RalPh G Kauffman)编,吕一林,闰鸿雁,雷利化译.

采购手册一一专业采购与供应人员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1月第l版:P.5.

【5】戴永良著.供应链控制【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95—98.

【6]戴永良著.供应链控制【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102—110.

[7】王兵,徐小斌,郑洪帖.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J】.商业研究2002年5月(下半月):64.66.

【8]Prof.Arjan J van Weeie著梅绍祖,阮笑雷,巢来春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一分析、规划及其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l 5.17.【9】王诗楠.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l 0.12.【lO】(德)埃博哈特.E.舒英著,马欣,杜江译.增值采购【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l版:23.25.

【ll】凌大荣.供应链管理:采购的战略选择一一从美国“全国采购联合协会”更名谈起[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第1l期:

【l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第l版:125.1 35.

【l 3】Speckman,Robert E.,“Strategic Supplier Selection:Understanding Long-Term Buyer Relationships,”[J]Business Horizon S,l 988(3 1)(July/August),7-8·75—8 1.

【14】Speckman,Robert E.and Kirti S.Celly(1 995),“Toward s allUndefstanding of the Antecedents of Strategic A1liance,”in Bu sines s Marketing:An Interaction and Network PerspectiveJ【M】K.M51ler and D.WiIson,eds.Boston:

KIuwer Academic Publj shers

[1 5]Speckman,Robert E and Deborah Salmond(1 992),“A Working Consensu s to Collaborate : A Field Study Of Manufacturer—Supplier Dyads。”report number 92-134.Camb ridge,MA: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6】Michiel R.Leenders.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M】.McGraw-Hill/Irwin.c2002:12l·131.

【17】Pie rre Mitchell(AMR RESEARCH)。Purchasing Must Become Supply Management一-Twenty Years Later and Counting,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企业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企业管理 物流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和传统物流管理的意义和方法不同,这些不同反映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要求和企业竞争的新策略。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尽管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就会使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同步化、并行化运作,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大打折扣。这不仅会推动物流实践在企业中的发展,使企业获得市场存在的依据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还会推动物流客户服务战略以及供应链管理战略本身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特征 1.现代物流管理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从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管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通过强化流通过程中所有企业的关系,以实现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价值和经营行为的最适化。 2.现代企业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原动力。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内部事务”,只对组织体内部产生影响,其服务对象是组织内部的生产或销售部门;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是“外部事务”,其服务对象是组织体外的顾客,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已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 3.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来实现企业各自的经营目标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化。信息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现代物流活动必须及时了解和反映市场的需求,并将之反馈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管理理念、机制、方式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 ,“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2.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要素和服务水准时,将有限的物流资源平均分配给所有的顾客和所有的产品,往往影响到具体的物流服务绩效以及由此

采购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采购管理与供应链 管理 1

第1章采购与货源决策 1.1 案例分析预备知识 1.1.1货源决策 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即是企业的货源决策。 1.1.2货源决策影响因素 (1)企业发展战略 货源决策应该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 (2)现有产品研发能力和工艺水平 货源决策需要考虑企业现有产品研发能力和工艺水平,如果企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工艺条件达不到要求,则需要考虑外购。 (3)企业质量体系 货源决策的制定要确保企业的质量体系能满足自治产品中相应的要求。 2

(4)供应市场情况、企业监控供应商能力及环境不确定性 如果供应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监控供应商能力强及环境不确定性低,则企业倾向于采购。 (5)成本因素 企业进行货源决策时要对自制和外购的成本构成进行权衡。 1.1.3采购/自制选择原因及其优势、劣势 1. 自制的原因 (1)需求量少且少有供应商供应该产品(生产过程的特殊件); (2)质量要求高/特别、要求特别加工,供应商难以满足; (3)内部供应有保障; (4)保护专利或专有技术 (5)自制成本低; (6)为确保公司自有设备稳定运行的一些产品; (7)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8)竞争、政治、社会或环境等因素迫使企业选择自治。 2. 自制的优势与劣势 *自制优势: (1)自制能够提高企业对其运营的控制能力; (2)自制能够使企业监控到全部采购流程,如果企业能够达到 3

规模经济所要求的产出量,还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 (3)自制还有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自制劣势: (1)自制需要高额的投资,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情况下,这种高额投资就会有很高的风险,同时也会降低企业战略的柔性; (2)如果企业决定自制,就不能得到潜在供应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3. 采购原因 (1)企业缺乏管理或技术经验,无法自制产品或自行提供所需服务; (2)固定供应商有足够的信誉,使最终用户更容易接受由其组装而成的产品; (3)长期维护非核心能力的非经济性。 4.采购优势与劣势 *采购优势: (1)采购不但能够使企业战略具有高度的柔性,而且使企业易于接受现代化的产品和生产流程; 4

电商供应链采购管理

3 电商公司采购部管理条例 一. 总则 为加强采购管理,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所有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须按照本制度开展工作。采购总监对采购部人员进行管理与考核。 二. 部门职责 1. 负全公司的采购工作,涉及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包括供应商的开发,采购合同的制定.签署与实施,保障供应链的健康稳定,控制缺货率,对SKU的数量丰富及优化,优化采购物料价格,提高公司的资金周转率与商品的竞争力。 2.参与所采购商品的销售策略的制定,包括定价与促销活动。 三. 采购人员职责 采购部人员分为采购总监,采购员,采购助理 采购部人员必须遵守公司利益至上的原则,维护公司利益,秉承产品适合.质量合格.供货稳定.价格最优的选取方式方法,为公司选取最优质合作供应商。 1.负责全公司所有商品的采购(含日常办公用品)。 2.负责新货品的开发.评估.引进。 3负责采购合同的签署与实施。 4.负责制定货物入库验收标准的制定。 5.负责维护供应商关系,为公司争取更多资源。 6.配合残次品的调换工作。 7.配合库存盘点的计划与实施。 8配合销售部门对商品的定价与促销活动。 四.工作流程 4.1 新品流程 交新品采购专员采购。新品的单款采购金额一般不超过人民币叁佰元(300.00)。 4.1.2 孵化团队由运营提交申请,并提供所需款式链接,由采购经理确认,交新品采购专员采购,并且在采购单证上做提需标识,由财务做费用处理。 4.1.3 新品每周一召开“上新会”,由团队运营或美工领取并做好交接记录,如遗失或损坏,由财务部扣取费用。 4.1.4 新品在最后交接到采购部时,由采购部交接给仓库入库。 4.1.5 新品在大货后通知上架,原则上不可以用样品试销。 4.2在库货品申购流程 4.2.1 采购物料申请由仓库库存管理员提需,并在ERP上制定物料需求单,采购员初审并生成订单,交采购总监审核并报总经理审批。 4.2.2 营销团队提出异常物料需求,由运营经理向仓库主管报需,由仓库主管做单并报采购主管审核,总经理审批通过后方可做单采购,并做销售监控。 4.3固定资产与日常用品采购流程 4.3.1 固定资产与办公用品由人事部申请,制钉钉采购申请单,由总经办审核通过后,由采购部选择采购方式并采购。

如何做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工作 2019/9/27 一、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以采购产品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定点、定价和定货流程,建立企业产品需求方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并逐步 优化,最终形成一个优秀的供应商群体,并通过招投标方式实现企业 的采购,从而达到降低采购产品价格、提高采购产品质量和提高供应 商服务质量的目的。”“企业采购供应链是企业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企业提高质量、节约成本的关键。建立企业采购供应链系 统,首先需要将涉及企业采购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整个系统中,保证采 购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信息共 享,合理地利用和分配资源,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二、采购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企业采购供应链系统通过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建立协配件的供应商、事业部之间的业务关系,并逐步优化,最终形成一个优秀 的供应商群体,在保证公司协作产品集中采购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 达到规范采购过程、优化供应商群体、共享采购信息、监督采购过程、 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信息化水平、任务分工与业绩考核和与供应 商共赢的目标。”

三、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具体任务 “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具体任务为:建立采购产品信息库;建立供应商信息库;明确新产品定点流程;明确产品定价流程:如何通过 招投标方式实现产品竞价;明确产品订货流程:如何向供应商下订单, 并对产品的实际价格进行监督;建立企业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四、采购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库存成本非常高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所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不同市场领域 生产大量不同的新产品,边研制、边投产带来的物资富余库存成本非 常高。一新技术需要设计选用原料;二是由于企业内部信息不通畅, 有些原料选用类似品种太多,扩大了库存成本。 2,采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较大。 许多企业聘用的采购人员层次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企业监 管力度又尚未跟进,导致一些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采购人员应该具 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分析能力、预测能力、表达能力、一定的知识与 经验等能力。采购人员还应该具备廉洁、敬业精神、虚心与耐心、遵 守纪律等良好素质。采购关系到材料市场行情的调查、采购成本控制、 产品质量查证、供应商实力的评估、采购人员控制着供应链的命运, 采购也直接影响生产。

供应链及采购管理

实验七供应链系统初始设置采购管理 注意: 1.在启用任何系统前,可先完成基础信息,基础档案设置,包括:(1)存货分类;(2)计量单位设置;(3)存货档案。 2.引入工薪系统完成后的帐套。 3.系统启用先后顺序: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总账——应收、应付。 (一)启用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 (1) 以帐套主管“cw01”登录企业门户 (2) 基础信息——基本信息——系统启用 采购系统下: (1)设置基础信息:基础信息——基础档案——存货档案(注意:必须采购和销售同时启用之后才能设置) (2)采购期初数据录入 货到票未到(暂估入库): 企业门户——供应链——采购管理——业务——入库——入库单——期初采购入库单——增加——保存。 (3) 采购管理系统期初记账

企业门户——供应链——采购管理——设置——采购期初记账——记账——确定。 销售系统下: (实验七在此系统暂无操作。) (二)启用库存系统和存货系统 (1) 以帐套主管“cw01”重注册,时间:2011.10.01 (2) 基础信息——基本信息——系统启用 存货系统下: (1)设置基础科目 业务——供应链——存货核算——初始设置——科目设置 (1) 科目设置——存货科目——输入仓库编码、存货编码、存货科目编码 (2) 科目设置——对方科目(如图) 第一部分,收发类别 第二部分,对方科目 (2)存货系统期初数据 供应链——存货核算——初始设置——期初数据——期初余额;选择仓库,如材料库——增加——输入;选择仓库,成品库——增加——输入。 (3)存货系统期初记账 单击记账。对所有仓库记账。 库存系统下: (1)库存期初数据录入 业务——供应链——库存管理——初始设置——期初结存——修改——取数——保存——审核 注意:1,要先选择仓库,如材料库,再修改,取数,保存,审核。2,库存期初数据取自存

自贸区下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新趋势

自贸区下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新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目标。我国物流业积极调整应对,加快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物流运行保持温和增长。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210万亿元,可比增长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超过3.4万亿元,可比增长9%左右,两项指标增速与上年相比均小幅收窄,但仍然高于同期GDP 增速,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将超过9.7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增速延续小幅回落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的比率约为17%左右,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中国物流景气指数全年在55%上下波动,物流运行总体趋稳。2015年,物流运行趋势仍将延续“增速减缓、结构调整”的发展态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将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逐步从追求 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效率的集约式增长,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变为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整合发展、创新驱动,逐步释放发展潜力。 一 在新的形势下,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立三个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新阶段。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区改革开放方案。会议指出,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我国经济 何黎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北京市100045) 摘要:新形势下,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问题。为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目标,自由贸易区建设必须充分重视物流业发展,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充分发挥物流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福建自由贸易区作为第二批获批的自由贸易区,在物流业发展上具有较好的基础。下一阶段,物流业为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转型升级,助推产业升级和贸易繁荣,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二要完善服务功能,整合创新发展;三要做优产业基础,联动融合发展。 关键词:自贸区;物流;供应链;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5)05-0001-04 □本刊特稿 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5期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 李铭 1 前言 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全球制造的出现导致全球竞争日益加剧,并且用户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变化频繁的趋势。原有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已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制定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多的产品品种为特征的战略,将主要精力用于其核心竞争力,同时尽可能多的利用外部资源。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适合新形势企业需求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 哈里森将供应链定义为“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同时强调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模型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模型,但这些模型都普遍是以实力较强的大企业为基础提出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指导意义不大。本人通过对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地考察,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个适合中小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型。图1为基于供应链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型。 模型中,采购部门负责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它是企业与供应商联系的纽带。生产和技术部门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据订单编制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供应商通过信息交流,处理来自企业的信息,预测企业需求以便备货,当订单到达时按时发货,货物质量由供应商自己控制。这个模型的要点是以信息交流来实现降低库存,以降低库存来推动管理优化,畅通的信息流是实现这个模型的必要条件。 图1基于供应链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型 实现此模型的关键是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和企业与供应商制订的长期合作契约。订单驱动是基于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模型也是如此,模型中客户订单导致了整个采购活动的发生。下面将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准时化采购管理分析.doc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准时化采购管理分析4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采购。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已由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准时采购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方式。所谓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它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实体,用系统的观点进行优化,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一、准时采购的概念及基本思想 准时采购(JIT 采购),它是由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管理思想演变而来的。JIT 采购是一种理想的物资采购方式,它的极限目标是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为零、缺陷为零。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合适的数量、合适质量的物品、在合适的时间供应到合适的地点.最好的满足用户需要准时化采购和准时化生产一样,它不但能够最好地满足用户需要,而且可以极大的消除库存、最大限度的消除浪费.从而极大的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经营成本。 二、供应链管理下JIT 采购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暴露生产过程隐藏的问题,从深层次上提高生产效益。JIT 采购认为,过高的库存不仅增加了库存的成本,而且还将许多生产上、管理上的矛盾掩盖起来。JIT 是一种理想的物资采购方式,它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目标,即原材料

和外购件的库存为零,质量缺陷为零。同时,为了尽可能地实现这样的目标,JIT 采购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有效途径,即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暴露物资采购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降低原材料和库存。 2.消除了生产过程的不增值过程。在企业采购中,存有大量的不增加产品价值的活动,JIT 采购由于大大地精简了采购作业流程,因此消除了这些浪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进一步减少并最终消除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降低企业原材料库存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而且取决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JIT 采购不仅是一种采购方式,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JIT 采购模式的运作,将大大提高用户企业和供应商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也有利于节省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占用空间,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4.使企业真正实现柔性生产。从而使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降到最低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JIT 采购最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企业能够具有真正的柔性。 5.有利于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一般来说,实施JIT采购,可以使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提高2-3 倍。 6.有利于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价格。由于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密切合作以及内部规模效益与长期订货,再加上消除了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浪费,就使得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价格得以降低。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 . 1 1.1供应链管理 ...................................................................... 1 1.2物流管理 ..........................................................................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 2 2.1物流网络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 2 2.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 三、结语 ....................................................................................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1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work flow)、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物料流(physical flow)、资金流(funds flow)的协调与控制,从采购原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通过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业务流程,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提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的生存 环境瞬息万变,竞争也日趋激烈。原有的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已经不能满 足如今企业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供应链管理及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借 鉴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和讨论,从采购管理入手,分析其 现状,面临的问题,分析原因,进而寻找改善现状解决问题的方法。b5E2RGbCAP 论文的主体共分为三个大部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述 方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策略进行研究。p1EanqFDPw 第一部分通过对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性、现状两个方面描述原有的采购管理基本 情况,引出供应链管理的新的采购管理。DXDiTa9E3d 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对企业采购管理的相关描述,从企业目前面临的采购问题及 原因两方面对企业目前的采购进行分析。RTCrpUDGiT 第三部分针对前两个部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有模式优化方案及需要注 意的其他问题。 关键词: 采购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 管理 采购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societ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re facing a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 for the survival and competition is intensifying. Original traditional procurement
1 / 15

供应链管理采购流程与战略

供应链管理采购流程与战略 培训对象:制造业、分销业、物流业、国际贸易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从事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物料管理、物流管理、客户服务、分销运营等相关从业人员。 详询扣扣玖叁零陆壹柒肆捌壹 课程背景: 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的商业环境中,有远见的企业早已将采购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 详解采购引领企业获取产品服务的相关流程,及流程中建立各个层面的沟通与协作,以促使企业内外流程的协同与高效; 不同的采购战略必定会导致不同的供应链规划,企业供应链规划有相当大部分实际上是围绕采购条件来实现; 国际采购与本地化战略﹑电子采购战略﹑无库存采购战略等等,都会影响到供应链的布局。企业的自制与外购战略﹑集中与分散采购战略等同样会直接左右供应链的效能。 课程特点: 革新的科学理念:学习内容与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全球最新供应链管理理念同步; 改善SCM视角:来自台湾、美国、大陆的强大师资阵容、结合讲师自身的成功经验,融合美欧港台等国家先进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提供清晰的供应链管理思路和改善视角; 以世界先进企业实践案例为标杆,提供具体供应链管理实践技巧和方法; 课程内容: 采购环境分析 采购流程管理 1.采购流程管理与运营准则 2.采购计划与预算控制 3.采购流程优化的技术与方法 4.案例解析:全球热交换公司、圣安医院等 采购与供应组织管理 1.采购组织架构设置、角色定位 2.采购人员管理 供应链资源管理与采购战略 1.公司战略与供应链资源配置 2.采购管理与企业竞争定位 3.采购定位分析 4购买与分包决策 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 1.供应链环境下的双赢伙伴关系 2.供应商的分类与选择 3.供应商的评价与考核 4.供应商开发和认证管理 5.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研发 6.采购质量管理和供应商质量控制 7.供应商交期分析 采购绩效评估

(整理)我国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 2011 年03 月18 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保密□,在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 在整个供应链系统法中,物流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从某个角度来讲,物流系统是整个供应链运作的基础,没有物流系统就无法顺利进行采购和销售,也无法顺利地进行生产和财务管理。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它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大纲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3023 课程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专门研究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基本理论、运作流程和管理规范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采购相应知识,并具有独立采购运作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购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采购作业的流程,采购管理的组织,供应商管理,采购的招标与投标,采购价格与谈判,采购绩效评估、供应链下的采购发展等知识和实际应用,以便学生将来在实际中可以以理论指导采购实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应链的含义、结构模型,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价值,供应链下采购模式的发展;掌握采购管理的基础理论,采购作业流程,采购谈判,供应商管理和采购绩效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对采购的组织管理、操作过程和技巧、绩效评估等有系统的认识。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价值,采购流程体系,采购管理的目标与组织,供应商管理,采购的招标与投标,采购价格和谈判,采购的绩效评价,采购模式的发展。本课程主要先修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运筹学等。 课程主要采取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同时通过讨论课和实验课,加深对采购有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加深对采购实务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教材选择本着实用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俱备的原则。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价值(4学时)

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

1 引言 合作竞争时代的到来,竞争无国界与企业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及管理之间的竞争. 1.1 现代物流的概念 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业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业逐步演进为包括企业自身的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的加工、整理、配送等由企业自身承担的物流服务业务。因而,从广义上讲,现代物流业包括传统概念的物流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涵盖原材料(或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以及这一过程相关信息有效流通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这种新型的现代物流方式,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完美完整服务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贸易模式的必然选择。 1.2 现代物流的特点 一是物流进一步专业化,高科技化。例如物流配送,包含了制订配送计划、仓库管理、分拣、装卸、传输、包装、运输、客户管理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专业化的,需要有分工、专门化的操作。有的是专人作业,有的还要进一步分工。例如分拣,又可以分成条码技术、识别技术、分路传送技术等。运输又可以分成车辆驾驶、信息反馈、卫星定位技术等。正是因为这样的高度的专业化、才能使得每项物流作业提高技术、提高水平。要指出的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一谈到现代物流,往往只强调集成化、一体化,而忽视专业化,甚至说,专业的物流活动,不能算作现代物流活动,这是不对的。没有专业化,就不能现代化。低水平的简单集成,那不叫做现代物流,最多也只能叫分销物流,或者叫做传统物流。只有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行集成,才能算是现代物流。 二是物流的集成化,或者叫做一体化。一体化,可以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就是空间上的集成,实现不同企业的物流业务的联合化共

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

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 供应链的整体管理思想让人们对物流管理方式和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供应链物流管理。对于供应链管理与物理管理的关系、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及物流管理战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 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地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它是为把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相连接进行的协同合作,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此达到各方面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种管理理念和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是一种新的市场竞争力量。 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实践都与物流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更高级的形态。从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观察,经历了五个阶段: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物流管理领域扩大化阶段,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可见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顺应企

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物流管理进人更高级的阶段,从作业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是传统物流管理的逻辑延伸。 1.2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是协商的机制,物流管理是一个计划的机制。物流管理中,主导企业通常是制造商力图通过一个计划来控制产品和信息的流动,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本质上是追求利益的买卖关系,常常导致存货向上游企业的转移或成本的转移。供应链管理同样制定计划,但目的是为了谋求在渠道成员之间的联动和协调。 供应链管理强调组织外部一体化,物流管理主要是关注组织内部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管理是指把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交付,对企业物流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即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供应链管理认为只有组织内部的一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供应链管理是一项高度互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同步考虑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联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成本效益权衡,实施一体化管理后所获得的整体效益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分配等。 供应链管理对共同价值有着更大的依赖。物流管理是通过对存货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联系和区别(一)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诠释物流管理为“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的目的是“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物流管理的对象是与物流功能相关的活动,即包装、装卸搬运、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处理,与物流功能不相关的费用显然不能构成物流成本。 再看看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有: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供应链的设计,企业内部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管理,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从管理对象上观察,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活动和与物流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活动。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要庞大得多,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从上述供应链管理的辐射面上也可以看到供应链管理既包括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的管理,也包括物流管理。以此思路分析,物流管理就成了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第二,从管理手段上观察,供应链管理是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交互的信息管理,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运作方式,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讯技术支持下,可通过轻轻点击鼠标瞬息完成。而物流,即物质资料的空间位移,具体的运输、储存、装卸、配送等各种活动是不可能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来完成的。 从上述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上看,物流管理可以看作供应链管理的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的组成部分显然存在很大不同,即它的独立性很强。 第三,从管理层次上观察,供应链管理是协调企业间的跨职能的决策,属于战略性的管理;而企业物流管理大多数属于对具体运作业务活动的管理,属于战术性管理。当然,在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下还会设置下一层的管理部门,以便将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进一步的划分。当我们分清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时候,相应的管理组织的职 能也清晰明确了。

供应链采购管理制度

供应链采购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及供应链采购部门工作,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设立该制度,作为供应链采购部门的工作准则与行为规范,以保证采购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从而圆满地完成公司的采购任务,实现其他部门的采购需求。 一、采购管理制度原则: 第一条文字化原则:所有采购需求及采购过程,均以文件形式记录与呈现,并由相关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建立完善的产品明细档案、工作文档,作为采购部门的标准化 要求及工作依据;; 第二条严肃性原则:采购部门的行为关系到公司的整体利益,因此所有采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采购管理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同时,对违反制度的采购人员及其他部 门人员,均会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处罚、辞退、送交公安机 关等; 第三条工作界限原则:我公司的采购行为,涉及多部门参与,采购部门须严守工作边界,同时与各部门相互协作,有机协调,以实现采购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条采购集中制原则:我公司的采购权集中在总公司供应链采购部,其他分公司、部门无权直接采购,但部分小金额采购或紧急采购,在得到总公司或总经理授权后 可以执行,但必须接受供应链采购部全程监督; 二、采购范围界定 第五条除行政采购、非经营性固定资产采购及其他(总经理授权)的采购外,供应链采购为公司唯一采购通道,任何其他部门不得超越工作边界,参与、影响、阻碍正 常采购过程,一经发现,上报总经理严肃处理。 第六条供应链部门的采购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厨房生产原材料、厨房设备、厨房用品、餐厨用具、易耗品、店内用品(含座椅等)、服装、软件、电子硬件及总经理授权 的其他经营性、非经营性采购项目; 以下所有条款所称“采购”均为以上条款所界定的采购范围; 三、采购的发起 第七条公司新产品、非常规商品、特殊商品、紧急采购商品等采购指令均由供应链总监直接向采购部门经理下达,其他部门或人员如有采购需求,须填写采购申请单 (或钉钉)并打印,由总经理签批后交供应链总监签字执行; 第八条公司常规商品(月结)采购由采购部门直接根据库存规划及消耗频率进行采购,采购经理负责监督管理,无需通过供应链总监签字,库房根据实际库存情况进行 记录,对异常到货进行呈报; 第九条采购部门不得执行除总经理、供应链总监以外的任何采购命令,违者按严重渎职,辞退处理,如给公司造成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

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 【1】 何黎明 何黎明 为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会长,他认为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是我国在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时所做出的庄严承诺,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仍未 能加入,这成为国内改革与国外开放的关键。据统计,2010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8422亿元,而公共部门的采购包括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铁路、交通、能源等,超过4万亿元。目前,欧美发达国家要求我国尽快开放公共采购市场的呼声越来越大,不久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出席WTO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中也表示,将积极推进加入《政府采购协定》谈判。 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势在必行,符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对我国政府采购包括公共采购的改革与发展,将带来重大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行政效率,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将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竞争形势,从2008年起,由中财办牵头会同中纪委、财政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成立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总课题组,先后选择全国18个省市作为政府采购制度创新和政 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决定以政府采购信息化为突破口,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创新与改革,真正实现公开透明的“阳光采购”。中物联作为课题组参与单位之一,密切配合整体部署,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和考察工作,推进全国公共采购电子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与试点单位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采购”。 从全球范围来看,采购行业组织在传播采购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升采购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由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与供应协会联合组成,是一个非政治性、非营利性、独立的国际组织,在全球经济和采购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来看,非营利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由于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点,使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具有独特优势。如美国政府采购协会侧重于政府采购,美国供应管理协会侧重于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而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既关注企业采购,也关注政府采购。这些行业组织在本国采购领域的发挥着重要的第三方作用,积极推动行业自律与规范、职业道德与发展、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发展,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对于推动国际采购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影响。 作为我国物流与采购综合性社团组织,中物联是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IFPSM)和亚太物流联盟(APLE)的中国代表,与许多国家的同行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我们要

浅议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

浅议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供应链管理及现代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传统物流的局限,讨论了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并指出了物流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供应链管理及现代物流理论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具有市场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经营的优势,能有机地联结生产和消费,对生产和流通有直接的导向作用。供应链的概念是年代初提出的,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里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及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供应链管理则指在人们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应链管理是在现代科技及产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它涉及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跨行业的管理,并且企业之间作为贸易伙伴,为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这一管理要以客户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从而缩短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缩短供给市场到需求市场的

距离,降低物流成本及物流费用水平,使物、货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下降,并且通过供应链中的各项资源(人力、市场、仓储、生产设备等)运作效率的提升,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做出及时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它的战略方面。它的实际应用是以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核心组织在一起的。 最初,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一种关于加快物品和信息在供应通道中流动的运作管理活动,这种活动可以优化业务环节,并能使企业和供应链中的伙伴的活动保持同步,以在供应链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然而这只是供应链管理概念所涵盖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作用可以使得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达成共识,构筑发展和互利的供应链联盟,管理复杂的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并开拓业务,探索新的机遇。总之,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为寻求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对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中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物流的概念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最初的物流是指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一定组织条件下凭借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实体的定向移动,这是在流通的两个阶段上发生的商品实体的实际流动,表现为一种中介和企业管理的辅助活动。现代物流的概念则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军方的“后勤管理”理论,并在欧美、日本等国的实践中不断丰富。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的流程分析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管理的流程分析 1供应链下采购管理模式的发展转变 采购和供应商关系的转变 供应商跟采购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普通买卖变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外采购操作在跟供应商合作时,都是尽力去采用压低采购价格的手段,费尽心机让供应商妥协。而新型合作关系的建立,完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采购可以寻找到更多的供应商,并采用了分散单独治理的方法。在采购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在供应关系链上,双方可以共同分享库存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库存积压成本,很好地解决了产品质量和成本问题,最后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标。还有很多的跟供应商建立了技术合作组织,也有效地缩减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 采购的运作必须结合生产的订单需要 在以前的模式中,采购运作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够及时的补充库存,以防止库存出现空缺的情况。而在现在的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模式,就以生产的订单需要方式进行的,所以的订单需要在客户的需求订单后才产生的。而适合时期的生产订单驱动方案,使得原材料的采购可以直接配送到制造部门,从而降低了采购部的库存积压和运作成本。 采购管理的重点转移 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重点转移。传统的采购活动最大的缺陷就是跟供应商没有进行良好的合作沟通,更缺少对客户需求做出及时积极反应的能力。因此,适时生产采购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对的采购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且必须大力改革,改变过去“为库存而采购”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柔性管理和市场反应能力,大力加强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合作,努力建立一个共同双赢的战略发展合作模式。在跟供应商信息沟通过程中,通过供应商的信息反馈,及时地做出必要的调整,同时也加大对供应商的培训力度,也要积极参与到供应商的新产品设计开发中,把握产品质量,在这些参与过程中,把事后把关转变为实时把控。 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有利于采购流程增值 过去的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个不同部门协助才能完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第一,采购的申报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