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技术论文--碰撞预警系统

汽车新技术论文--碰撞预警系统
汽车新技术论文--碰撞预警系统

一、碰撞预警系统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碰撞预警系统是一款能预测到行车危险并在碰撞危险发生前2.7秒向驾驶员发出警报,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产品,被称为“永不疲倦的第三只眼”。专家对汽车交通事故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80% 是由于驾驶员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当所造成。其中有65% 的事故属汽车追尾碰撞造成,其余则属于侧面碰撞、擦挂所致。Daimler Benz的调查显示,提前0.5秒发出警报能防止60%的追尾事故,提前1.5秒能防止90%。因此,在汽车上安装汽车碰撞预警系统,是减少公路交通事故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目前国内外关于汽车碰撞预警系统的研究,在防止车道偏离和保持安全车距两个方面,都开展了相当多的探索。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采用单目视觉技术,仅使用一台摄像机,即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前方道路环境、车辆探测及车距监测功能。由于这种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汽车碰撞预警的系统技术比较成熟、成本相对低廉、安装和使用简便,因此已经逐渐在车辆上使用。比如,德国宝马公司的新5系、美国通用公司的08款别克Lucerne及08款凯迪拉克STS与DTS,沃尔沃公司08款S80、V70与XC70上都开始安装汽车碰撞预警系统。

二、碰撞预警系统的功能

AWS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车祸发生的主要原因——驾驶员的疏忽!

AWS的特色在于能够把各种不同的危险情况提示给驾驶员,并且集不同的预警类型于一体。

AWS系统一共有四个功能,前方碰撞预警(FCWS)、车道偏离预警(LDWS)、车距监控预警(HMWS)及后车追尾预警(LFWS)。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功能是结合在一起的。安全车距行车,图像显示器上的“小车”是绿色的,一旦车距低于当时车速下AWS处理器计算的安全距离,AWS的喇叭立刻会发出一声预警音,同时图像显示器上的“小车”

是会变为琥珀色。如果安全距离继续缩短,而车辆并未减速,预警声就会连续响起,同时图像显示器上的“小车”是会变为红色。这时候后车追尾预警功能也开始工作,通过闪烁本车刹车灯警示后方车辆的司机提高注意力,以避免后车追尾,本车司机刹车后,刹车灯停止闪烁。对于新手,AWS的这个功能能防止车辆碰撞,还能教会你如何把握安全车距,如何跟车,非常实用。此外,AWS的另外一个功能——车道偏离预警,为日常行车安全也提供了又一个保障。特别是经常开长途的车辆,如果安装了AWS,一旦驾驶员因为疲劳、走神造成车辆偏离原来行车道的时候,AWS扬声器中就会立刻发出隆隆的警告声(类似碾轧减速带的声音),同时显示器上相应偏离方的车道线就会闪烁,提醒驾驶员立刻采取措施。当然如果是人为变线超车,只要打转向灯,这个功能是不起作用的。很多新手开车容易在路上“画龙”,AWS的这个功能对于规范驾驶习惯也很有帮助。

前碰撞预警系统(FCWS): Advance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 AWS能在与前方车辆碰撞之前2.7秒(平均)发出碰撞预警。平

常的驾驶员花费0.66秒采取制动。因此,平均起来,AWS能使驾驶员在2秒内采取有效的制动,减少由于驾驶员疏忽造成的追尾事故。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AWS能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能在偏离车道0.5秒之前发出预警(可以起到道路中心线振动带的提醒作用——会发出声音的停车振动带),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这远远大于路面上的振动带所能提供的时间。大大减少车道偏离造成的碰撞事故。此外,使用AWS,车辆也能有效的利用停车振动带。

●车距的监控和预警系统(HMWS):

AWS车距监视功能帮助驾驶员更好的驾驶,并通过使用图象显示器来保持安全有效的车距。如果驾驶员没有保持安全的车距,那么它会发出预警声音,图象显示器上的颜色会变成琥珀色,并逐步变为红色。

预警对驾驶员的提醒作用,可大大减少由于驾驶员对有效安全车距判断失误而造成的追尾。

三、碰撞预警技术的原理

听起来非常复杂的AWS系统其实就是由一个摄像头、一个图像显示器、一个控制盒、两个扬声器以及若干连接线束组成。技术含量最高的当属外形朴素的控制盒,它内装了专用图像处理芯片,采用先进的图像识别处理算法。虽然小巧,但却集成了全部图像采集、识别和决策处理功能。AWS的摄像头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用摄像头,它来自以色列军方技术,采用高动态范围的CMOS图象传感器,可以同时

跟踪并锁定前方多个目标,即使是在晚间视线并不太好的灯光照明路况下,也能非常准确地识别。

AWS利用了先进的图象技术:

1、观察车道和识别弯道情况——AWS能观察和计算车辆到车道两侧标记线的距离、来往车辆的距离,其中包括了更换车道的车辆(计算通过车道的时间即TLC),并在接触到停车振动带之前就发出警报。)

2、观察车辆——AWS能观察到前面的车辆,并计算与它们的距离、方位、相关的速度和接触所需要的时间。AWS利用这些计算结果提供连续的车距和潜在的碰撞信息。弯道情况的分析能确定哪辆前方的车辆和主车处于同一车道内。

四、碰撞预警系统的安装

AWS系统的安装类似安装倒车雷达,但并不需要破坏原车的任何线路或是部件。首先找到车辆的一些信号(转向灯信号,刹车信号,车速信号等),通过电缆将其接入AWS系统中央控制盒。然后将摄像头固定在驾驶室内前风挡玻璃中央,接好摄像头的电缆线,将视频信号接入笔记本,用相应软件进行初始设置。而后在车内左右侧分别安装用于声音提醒的扬声器,并固定图像显示器,接好相关线束后进行最后的路试,检查AWS各功能是否正常。整个安装过程,基本半天的时间就能完成,而且如需拆卸,也非常方便。

汽车文化论文

汽车结构认识与未来汽车构想 汽车,从当初那个被人嘲笑,能让马车轻易超越的四轮怪物,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已衍生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各类品牌。在汽车的世界里,各个品牌使用着自己的看家本领,展示着各自的风貌,在一个个战场上进行着残酷的竞争。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如大众,丰田凭借着历史条件,靠着各自背后的强大后盾走出了一天平民车的坦途。而又有那么一部分先行者,如宾利、劳斯莱斯等,他们在历史上都有过许多次登上汽车王国宝座的机会,但他们都没有走上产量生产的道路,而是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永远追求着最高的品质与皇族般的地位。追求卓越,舍我其谁。汽车的发明是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汽车设计也自然是工业设计的一部分,而工业设计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因为它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也体现商品社会中文化的价值取向。汽车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汽车本身做折射出的设计理念,其中所包含的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元素。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汽车,因为文化元素的不一样,其设计的结果便不一样,当这些元素熔铸到汽车上,就形成了特有的汽车文化。 汽车结构大体可分为四大部分,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车身、电气设备。简单的单杠发动机结构可分为:进气门,排气门,气缸,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机油管。而发动机又是通过气缸点火压缩做工来驱动齿轮来工作的。这叫做活塞运动,活塞式内燃机可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旋转活塞式的优点是:高转速功率大,重量轻,油门反应快,而内燃机又分为柴油内燃机和汽油内燃机。四冲程发动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包括了四个冲程,分别是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排气行程。而柴油机常见的是二冲程柴油机。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包括两大结构:曲柄连杆结构,配气机构。五大结构:供给系,点火系,冷却系,润滑系,启动系。气缸的内部构造又包括:进气门,排气门,推杆,挺柱,正时齿轮,连杆,活塞,曲轴,飞轮。然后我们再来说:汽车底盘的组成,汽车底盘的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控而正常行驶的部件。汽车底盘由传动系,驾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汽车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成为汽车的传动系。它应保证汽车具有在各种行驶条件下所必须的牵引力、车速、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变化等功能。传动系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半轴等部分。汽车行驶系的作用是接受发动机经传动系传来的转矩,并通过驱动轮与路面间附着作用,产生路面对汽车的牵引力,以保证整车正常行驶;此外,它应尽可能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和振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并且能与汽车转向系很好地配合工作,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正确控制,以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行驶系包括: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等部分。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还要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在直线或转弯运动状态,或者使上述两种运动状态互相转换。转向系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转动机构等部分。制动系是汽车装设的全部制动和减速系统的总称,其功能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低速度或停止行驶,或使已停止的汽车保持不动。制动系包括: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现代汽车制动系中还装设了制动防抱死装置。 自从汽车问世以来,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百余年来,汽车载着人类进入新的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财富的同时,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的形态由最初的马车到箱型车,由甲壳虫到船型汽车,鱼型汽车到楔形汽车,再到子弹头汽车的演变,每一处都体现出人类的智慧。由现在到未来,汽车的形态必然会经历翻天覆地变化。随着国民人数的增长,汽车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这必然会给汽车交通带来巨大的麻烦。从现在的城市交通方面来看,时常出现交通堵塞,堵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由此看来,未来的城市交通必然会有很头疼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此问题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汽车新技术论文

论汽车新技术 汽车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代步工具之一,已伴随着我们人类走过了近两个半世纪。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汽车也随着人类对物质的更高追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能源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应运而生。究竟这些新技术是什么,又能给汽车带来什么?下面就汽车新技术做一个综述,这些新技术从汽车本身的结构、发动机、刹车系统、车载电子系统、安全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综述。 1.纯电动车 纯电动车有良好发展前景。作为一个对于中国市场和客户有长期承诺的公司,宝马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我们认为纯电动车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宝马在纯电动车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和努力:2008 年 11 月开始,宝马集团从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投放 600 多辆 MINI E 汽车进行实路测试,收集电动汽车日常使用的数据和经验。2011 年,宝马集团将交付更多电动车辆供客户试验驾驶,这些电动车将基于 2010 年 1 月发布的 BMW Concept ActiveE 概念车进行小批量生产。 2010 年底前,我们将在中国引入 50 辆 MINI E 电动车进行实路测试项目。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将在项目准备,实施和测试评估阶段与宝马紧密合作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 国家电网公司也将在充电设施 建设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研究课题中提供全面支持。 2013 年,到我们将把在电动汽车领域获得的经验应用到“超大城市汽车”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中。这将是宝马集团的第一款量产纯电动汽车。最受人关注的当之无愧的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汽车,但是也不可忽略其他能源的研究开发。 2.电子点火装置(ESA) 由微机、传感器及其接口、执行机构等几部分构成。该装置可根据传感器送来的发动机各种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然后进行点火时刻的调节,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减少空气污染。此外,新型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还有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及自诊断操作等。一般认为,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的节能效果在15%以上,而效果更明显的则是在环境保护方面。除此之外,在发动机部分利用电子技术的内容还有:废气再循环(EGR)、怠速控制(ISC)、电动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风扇、发动机排量、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汽蒸发及系统自我诊断功能等,它们在不同的车型上都或多或少地被应用。 3.燃油缸内直喷技术(FSI) FSI是“燃油缸内直喷技术”的缩写。普通引擎是将燃油喷射到进气歧管和空气混合后再进入燃烧室燃烧,而FSI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燃烧,更容易达到空气和燃油的合理配比,增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FSI对燃油辛烷值和纯度的要求很高,需要的压缩比也很高。但它在经济性,动力性,环保性上都比其他类型的发动机好,所以在各个工况下都能保证经济性和动力性最佳。 4.无级变速器(CVT) 无级变速器是由两组变速轮盘和一条传动带组成的。因此,其比传统自动变速器结构简单,体积更小。另外,它可以自由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全

汽车文化论文

汽车文化 《汽车艺术的历史及其欣赏》 教学部:机电信息工程教学部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1212180122 学生姓名:杨旻峰 指导老师:夏志华 2014年11月20日

摘要: 简述了汽车艺术的形成,论述了汽车自身造型艺术和汽车标志、吉祥物的艺术表现元素和美学特征,以及车身彩绘艺术与车身广告艺术的特征与效果,阐 明了汽车与艺术相结合的历史渊源与互相作用,以及人们对汽车艺术的欣赏。 关键词: 汽车;文化;艺术;欣赏 引言: 汽车是工业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跨越,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反映着社 会的变迁。一百多年前,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随着汽车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被它越带越快,它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改变。汽车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百余年来,汽车满 足人们代步需求的同时,也积累和蕴含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被赋予了更多的文 化内涵,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除此之外,汽车还在另一个层面影响着 我们,那就是艺术领域。虽然外壳的金属光泽和发动机的轰鸣声让汽车显得死 板生硬,缺乏着艺术的美感,但是这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机器还是无意间闯入了 文艺圈,掀起了一波狂澜。 1、汽车是艺术的重要桥梁 艺术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艺术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同时也是不 分阶层的,任何人都可以欣赏艺术,体会艺术。一个好的艺术应该有一个引起 大家共鸣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汽车品牌通过艺术,可以更好地赋予我们产品生 命力,也就是说给一个机械的东西更多一些灵性。就像美食和服装一样,汽车 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当美食有了不同的文化,服装有了自己的潮 流时,汽车是否也对我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影响?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汽车的确 做到了这一点,这个产业制造出的文化衍生品已经钻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所创造的艺术价值是无法被忽略的。

汽车新技术论文

汽车新技术,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手写10-15页纸。 摘要:报告讲述了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新技术,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讲述对这些新技术的看法和思考,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缸内直喷、FSAE比赛、差速器壳体改装、后轮转向、制动减配、新材料污染 前言: 自1886年“奔驰1号”诞生开始,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延续一百多年了,而他的作用也从当初的代步工具逐渐变的多元化。依我看来现代汽车更像一件融合了高端科技的绝美艺术品。汽车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不过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空气污染是否跟汽车尾气排放有关?想必大家对2014年1月中科院关于汽车尾气排放占有率研究的乌龙事件还记忆犹新。汽车尾气的排放到底占大气污染源的多少我能力有限,真的无法告诉你。不过眼下很多汽车新技术都是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和安全舒适这个两个主题诞生的。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汽车不断向着节能化、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类的安全舒适度需求,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类的需求带来问题,人类不得不动脑子解决这些问题。我觉的百度文库里的这句话说得很好——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

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下面我就正式开始向大家介绍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一些汽车新技术。 一、汽车发动机 发动机这玩意是将自然界中的某种能量直接转换成机械能并拖动某些机械来工作的机器。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汽油缸内直喷技术 很久以前我在大街上看到宝马车屁股后面的车型标志总有“Li”字样,比如“530Li”。通过强大的百度我知道了“L”是轴距加长的意思,“i”则是指缸内直喷。然后我又去查缸内直喷是什么——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将喷油嘴移到了汽缸内部,利用电子控制系统精准控制燃油的喷射时间和喷射量,直接送入

《汽车文化》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 一、结构 1、题目。 结合教材写一篇关于汽车地位的论文,题目自拟。 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摘要以1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字数不少于5000字。 4、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摘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7)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8)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9)参考文献: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3、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4、页边距:(上)20mm,(下)15mm,(左)25mm,(右)20mm。 上交论文时间本学期第11周周五,统一拷贝到各班班长处,未交论文者,本课程不及格。

未来汽车新技术论文

未来汽车新技术论文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对环保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越来越收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降低环境污染、 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基于此,本文就结合我国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的发展做了深入分析 和研究,以便能够使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有着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 1、导言 人类社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与日俱增,这使得能源问题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而若 想有效解决这项问题,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开发能够代替传统能 源的新能源。汽车是主要能源消耗因素之一,近年来,经过各国众 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多年的研究试验,几种新能源汽车已经被 研发出来,并基本规划出了一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可以想见,未来在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将是主要发展趋势,而其在技术方面 也将不断进步。本文主要探讨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 2、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类型 2.1纯电动汽车 传统汽车的动力能源是燃油,即汽车的发动机需要依靠燃油才能够产生巨大动力,从而驱使汽车运行前进。但在燃油发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从而 给大气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同时,燃油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 生能源,在汽车中大量使用燃油也会加速能源的紧缺。而纯电动汽 车是一种利用电能来驱动运行的汽车,它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以电 动机代替,利用电能转化为动能,这一过程中不会向外界环境排放 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解决温室效应的

汽车文化论文自己写的

汽车的发展史和未来汽车 王1,尹乾 2 ( 1.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班,陕西省西安市,710077; 2.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汽车运用系,陕西省西安市,710077 ) 摘要:汽车已经经历100多年的发展,回顾汽车的发展:从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的出现;到哈利,厄尔时代;再到1930--1950流线型车身和船型车身的风靡;再到后来的国民车和从长尾到短尾车;直到现在这个个性车的,多元化的时代。汽车的变化从另一方面反应的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的汽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了,它给人们的更多是一种享受。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正在忍受汽车带来的危害。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00年末,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平均每千人拥有116辆汽车;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将达10亿辆;目前全世界有10亿多城市人口的健康受到空气污染的威胁! 关键词:汽车;发展过程;未来汽车;和谐汽车; 引言: 汽车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享受,但在汽车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以后,进入21世纪汽车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愈发严重。空气污染,道路堵塞,交通事故等等。如何使汽车与人类社会和谐相处?我们就要回顾汽车的发展史,以史为鉴。去仔细了解汽车的前世今生,去真正理解汽车中的文化和魅力,了解汽车和人的关系。而如何是我们的汽车更加环保更加绿色,就成了我们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一汽车的发展史 汽车的发展最能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的东西,我们仔细探索汽车的发展史就能得到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 1.1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1890-1920) 1886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打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1894年奔驰velo是最早的量产汽车。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属车身获得专利,但主体结构仍是木材和连接(以前是这个“他”)它们的钢材。 1914年Edward G budd 发明了全金属车身。同年道奇公司生

汽车文化论文

立体车库的发展与现状 作者:雷雨 (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学号:xxxxx 402160)

摘要:简述立体车库的发展史,以及现在立体车库的发展趋势,即立体车库发展未来,也浅谈立体车库的发展障碍。 序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汽车的增多,停车位缺乏、停车拥挤困难的问题开始出现。立体车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在我国立体车库是一个集机电一体化、仓储物流、车辆诱导、物业管理等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兴产业。它是为了解决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的'停车难"而出现的。 正文: 一、立体车库的发展历史 立体车库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汽车工业发展繁荣的历史。世界第一辆汽油汽车出现在欧洲,它是欧洲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晶。随后,汽车工业经历三次大的变革,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第一次变革出现在1914年,当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第二次变革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当时欧洲内部关税壁垒逐渐拆除,使欧洲市场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第三次变革出现在本世纪60年代末,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使得世界汽车工业发生第三次变革。 立体车库的出现是在第二次汽车工业变革之后。随着欧洲汽车工业的空前繁荣和发展,欧洲出现了最早的立体车库。欧洲立体车库的出现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对照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变革,随着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之后立体车库在日本开始发展。至今立体车库在日本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同一时期,韩国和台湾也出现了立体车库。韩国和台湾立体车库出现晚于日本,亦有近40年历史。仓储式立体车库技术最早出现于欧洲。日本立体车库的技术来源于欧洲。日本上一个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国家成功经验的民族。由于日本地域狭小,塔式立体车库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21世纪进入飞速发展时代。我国立体车库行业相对于欧洲、日本、韩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从第一台设备诞生到现在,只有近20年历史。在这20年中,前期发展缓慢,直到1996年,全国机械式立体车库停车设备每年的销售、安装量不足1000个泊位。 二、立体车库的必要性 1、中国当前汽车现状与发展 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已经达到113m2,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近1/3。尽管如此,当前我国城市建成区平均整体容积率仅为50.58%,住宅容积率更是低至33%。截至2016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944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88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6559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0876万辆,全国停车位缺口平均在60%%以上。同时,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千人不到110辆,与美国的550辆/千人。随着中国经济和购买力的日益壮大,从潜在需求角度来讲,可以断言:中国将是世界上大的立体车库需求市场。从供给角度来讲,中国作为大的立体车库需求市场,其需求量直接刺激了商家的技术革新及发展,生产力迅速提升,加上本土化优势,也可以与国外寡头垄断企业各自占据一方市场。但无论从中国还是世界过去几年的汽车产量与相应的立体车库增加量都可以看出,汽车泊位需求远远大于立体车库泊位供给。即便是在如此大的市场潜力诱惑下,因为机械立体车库不是高收益、快回报的投资项目,加之没有硬性的政策扶持,所以,其生产力水平仍落后于汽车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立体车库供方市场远不能满足需求市场。随着发展中国家企业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产品性能与知名品牌差异逐渐缩小,未来全球立体车库产品市场必将出现多极化的市场竞争格局。车库”是大中城市的热门话题,国家经贸委将“城市立体车库”列为“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随着家用汽车的不断增加,公共场所及社区内存车矛盾、车挤绿地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在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之时

关于汽车文化的论文

关于汽车文化的论文 (赛车运动) 姓名:诸云霞 班级:10电子332 学号:1033323215 从小时候开始就觉得赛车运动是一项非 常刺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在学习汽车文化这门课时,我一直抱着新奇的心来学习,我了解了一些汽车的发展史、汽车是如何制造的、了解了许多国际汽车知名品牌、、、、、、关于赛车运动,在学习之前,我基本上一点也不了解,只是知道F1赛车,知道赛车界的神话——舒马赫、、、、、、通过学习,现在的我知道了更多。 赛车运动起源距今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最早的赛车比赛是在城市间的公路上进行的。许多车手因为公路比赛极大的危险性而丧生,于是专业比赛赛道应运而生。第一

场赛车比赛于1887年4月20日在巴黎举行。 赛车运动分为两大类,场地赛车和非场地赛车。 场地赛车顾名思义,就是指赛车在规定的封闭场地中进行比赛。它又可分为漂移赛、方程式赛、轿车赛、运动汽车赛、GT 耐力赛、短道拉力赛、场地越野赛、直线竞速赛等。 非场地赛车基本上的比赛场地不是封闭的,主要分拉力赛、越野赛及登山赛、沙滩赛、泥地赛等等。 方程式赛中又包含了一级方程式、三级方程式等。 场地赛车就是指赛车在规定的封闭场地中进行比赛。它又可分为方程式赛、轿车赛、运动汽车赛、短道拉力赛、直线竞速赛等。非场地赛车基本上的比赛场地不是封闭的,主要分拉力赛、越野赛及登山赛等等。 方程式赛车是汽车场地比赛的一种。赛车必须依照国际汽车联合会制定颁发的车

辆技术规则规定的程式制造,包括车体结构、长度和宽度、最低重量、发动机工作容积、汽缸数量、油箱容量、电子设备、轮胎的距离和大小等。 各级方程式赛车的制造程式不同。属于方程式汽车比赛的项目有:F1、F-3000、F-3、亚洲方程式、无限方程式、福特方程式、雷诺方程式、卡丁车方程式等。 一级方程式赛车(F1/Formula 1) 格兰披治一级方程式(Grand Prix Formula One 简称:F1)大奖赛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费用最昂贵、技术最高的比赛,也是方程式汽车赛中最高级别的比赛。世界上首次举行赛车场上的赛车是1900年在法国的默伦。现代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于1950年在英国银石赛车场开始的, 现在每年举行18场比赛,04年中国上海参加了,由国际汽车联合会安排比赛。 FIA要求F1赛车采用排量为3L、12缸以下、不加增压器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F1赛车的底盘采用碳化纤维为制造,重量很轻,很坚固。与普通的汽车相比,F1赛车有

汽车照明新技术论文.doc

汽车照明系统新技术 摘要:汽车照明系统对汽车安全起到了主动预防作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汽车外部照明和内饰照明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出现了很多汽车照明安全节能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包括疝气灯、LED灯、光纤照明、智能车灯,还有自适应前照灯系统和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等先进的前照灯安全技术。 关键词:汽车照明;安全;节能 The new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lighting system Abstract: Automobile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external lighting and interior lighting, is of active role in automobile safety. New energy-saving and safe technologies of automobile lighting emerge due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new technologies include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EDs, fiber lighting, intelligent lights, self-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 and headlamps automatic leveling system.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new technologies are envisioned. Keywords: automobile lighting; safety; energy-saving 引言

汽车及汽车文化与我(论文)

汽车及汽车文化与我 概念车与我的汽车梦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文需求,汽车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对于我们中国这一汽车大国与消费国,必须一起一定重视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重视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同时对我们学生或者年轻人来说,大家都有一个汽车梦,我们在不断追逐中沉醉。 关键字:概念车汽车大国宝马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班级:xxxxxx 一、概念车浅谈 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 1 “概念车”的定义 所谓“概念车”就是尚未开始进入市场的一种设计独特且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新车型。 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必须是能给人以思 考、能引导新观念的汽车。一般在它刚 设计出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能力 甚至于汽车制造工业的水平还难以承 受。一般它会以它前卫的外形设计、创 新材料的大胆运用、更完美的性能、全 新的汽车室内设计等预示着汽车工业 的发展方向。 世界一些大汽车公司每年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设计自己的概念车,并在一些大型汽车博览会上展示。可以说,随着概念车的不断推出,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出现具有今天某些概念车的某些特征或功能的汽车。但不一定每一辆概念车都会最终演变为量产车进入市场,

汽车新技术论文汽车夜视系统

汽车新技术 ——期末课程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2014 年 6 月 1 日

前言 有调查显示60%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及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主要是因为驾车的视线比较差,汽车速度比较高引起的。尤其是夜间在没有路灯的道路上行驶,受汽车大灯照射距离的限制,夜间行车会有安全隐患汽车夜视系统主要使用的是热成像技术,也被称为红外线成像技术。其原理就是:任何物体都会散发热量,不同温度的物体散发的热量不同。人类、动物和行驶的车辆与周围环境相比散发的热量要多。夜视系统就能收集这些信息,然后转变成可视的图像,把本来在夜间看不清的物体清楚的呈现在眼前,增加夜间行车的安全性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开始开发和使用车载夜视系统,这不仅能够提高驾驶安全性,还能够提高其豪华程度。但由于价格的原因,国外各大车厂只是在其顶级豪华车型中使用了车载夜视系统,如宝马7系、奔驰S级等。但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视系统生产成本的降低,车载夜视系统将会全面普及。 汽车夜视系统 汽车夜视系统,利用红外线技术能将黑暗变得如同白昼,使驾驶员在黑夜里看得更远更清楚。夜视系统的结构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红外线摄像机,另一部分是挡风玻璃上的光显示系统。 一、简介 装上这种夜行器后,司机通过光显示系统可像白天一样看清路况。当两车交会时,它可以大大降低前方汽车灯强光对司机视觉的不良刺激,还可以提高司机在雾中行车的辨别能力。为看清车后的情况,研制人员又研制出一种新型后视镜,当后方来车的大灯照在前车的后视镜上,自动感应装置,可随之使液晶玻璃反光镜表面反光柔和使驾驶者不眩目。 夜视系统 汽车已有100多年历史,引领历史发展的永远是技术。举些简单的例子,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让汽车能跑得更快,安全带的出现挽救了大量的生命,车载空调保证车内冬暖夏凉,车载娱乐系统使得长途驾驶不再枯燥无味。总之汽车技术在汽车普及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消费者购车时更多地关心车辆的品质和性价比,但其实适当关注一下汽车最新的配置也不无裨益,至少能让你了解现在汽车到底发展到怎样的水平,新技术又提供了怎样的生活。这里收集了八种汽车的超前配置,并一一介绍,它们分别是:汽油柴油发动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自动泊车系统、夜视系统、人车沟通系统、道路偏移警示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8速手自一体变速器。 二、特点 夜视系统能使驾驶员辨别出距离210米左右路旁身着浅色衣服的试验假人,比氙气大灯提早41米左右。而在行人身着黑色衣服时,可提早92米左右。这意味着采用夜视辅助系统可

汽车与汽车文化论文

论文题目:汽车与中国 汽车与中国 通过学习汽车与汽车文化这门课我懂得了很多有关汽车文化的知识,同时也深受这位老师的影响,我很喜欢他上课的风格,同时超喜欢他给我们放的有关汽车的视频,让我们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真是太喜欢了! 下面是我通过一个学期下来的学习的一个小总结。以下我通过四个方面对“汽车与中国”的论述: 一、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从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到1978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还只有14.91万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1992年汽车年产量开始突破100万辆。2008年国内汽车产量为934.51万辆,今年超过1000万辆几乎已成事实。 从第一辆到100万辆,我们用了40年,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只用了17年时间。汽车市场的变化,见证了中国汽车从早期的载货汽车到现如今的汽车行业全系车型的发展过程,我国的汽车消费也从早期的政府用车转向私人消费,从先期的沿海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大众汽车消费时代。 在新中国成立60年周年之际,回顾我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这其实也是一部自主创业的工业史。从早期的自主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到现在参与国际化进程,自主开发已然是关乎发展的关键所在。 (1)自主是为了生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冲破国际封锁,渡过难关,新中国在全国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随着扩大生产的需求,新中国需要有自己的汽车工业。 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正式下线,由此结束了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的梦。进入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发展汽车品种,相应建立了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为今后发展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协作配套体系形成了初步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经历了产品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和资本多元化改造等过程并更是取得长足进步,但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上差距很大,尤其是在关键技术上的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创建能力十分薄弱,以致我国虽已跻身于汽车生产大国,但远不能称之为汽车强国。 (2)自主是为了发展 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韩国,居世界第5位。而就在两前年,借道上汽成功登上生产目录的奇瑞汽车,在短短4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中国汽车民族资助品牌的领航者,这一现象刺激了国人对我国何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发出集体呼吁。 在“市场换技术”的产业政策主导多年后,中国汽车也开始了集体反思。当时的情况是,在商用车领域里,自主品牌占居了国内90%以上的绝对市场,而在轿车领域,自主品牌则有重大缺失。 所以,中国的汽车要想在国际乃至全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尽自己所能加强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精神,真正拥有“中国自造”、“中国智造”的汽车企业。 二、汽车的发展现状 在那场声势浩大的争论中,一汽的领导者发出“要耐得住寂寞二十年”的无

汽车文化的论文范文3000字

汽车文化的论文范文3000字 浅谈汽车文化,走进汽车时代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人们,现代汽车是新时代毋庸置疑的产物。车在中国历史的 浮沉中,在所有的历史变迁中,蜕变衍生逐渐发展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发展。车的变迁,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且具备时代的个性。 【关键词】车;中国汽车发展;欧洲汽车文化;世界汽车风格;汽车时代 汽车,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是一种驰骋世界的工具,是一方历史悠久的文化, 更是一类风靡全球的潮流。它来源于人们对于“打破空间、时间限制”的需求。它的出现 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提升了时间的价值。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对于汽车的认识,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识。 一、中国的车文化的变迁与汽车文化的发展 虽然汽车起源于欧洲,但在中国古代车文化就已经产生并发展壮大,中国古代的车文 化对于现代的汽车文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变迁中,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生 活息息相关,都具有时代个性,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和品位。车的发展由简到繁、由人畜 力到机械、由慢到快的沧桑巨变,在我国就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英雄好汉驰骋沙场英勇杀敌骑的是马;后来应皇上出游或战争的需要,人们 发明马、牛、驴拉的两轮车,从兵马桶的出土和许多古迹壁画上也恰恰反映了这点。到了 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是用硬木制造而成,在独轮两侧安设车架,用于载人或 者载物,长大约4村,由一人掌握两个车把推动前进,也可以前拉后推,车子看着小巧, 却可以载重几百斤。“鸡公车”因为是独轮着地,不管平原还是山地小道都可以畅行无阻,这是一种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的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更是人类交通史上一 项重要发明。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在《三国演义》中提到“司 马懿占北原谓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这一项发明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 上坎。到了宋代,“鸡公车又进行了一次改革,一人掌握变成两旁扶推,前面用驴拉,这 就称为“串车”。到了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上拱形的席作顶,用来拉客,被称为“双缱独轮车”。到了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增加了风帆,巧妙地利用了风力。在战争时期,将粮草运往前线,起到巨大的作用。到了20世纪初,城市里出现了双轮的人力黄包车,可以说翻开了城市客运的新篇章,通行便捷,至今仍然是城市客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颇受旅游者青睐。 作为新时代的人类,相信没有人会拒绝时代的产物。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兴起更是带 动了成千上万个子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

汽车概论论文-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河北工业大学/内燃机/韩超 【内容提要】汽车的诞生发展已经经历的一个多世纪,汽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带动整个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人类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汽车的心脏——发动机的科学技术水平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机械和电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多气门、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双涡轮增压、高压共轨等先进技术也已经深入人心,此外,为适应汽车的多变工况运行,还有一些特别的新技术——可变压缩比、缸内直喷、自动启停等应运而生。【关键字】汽车发动机、可变压缩比、缸内直喷、自动启停 伴随汽车工业近百年的连续进步,汽车发动机技术也综合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使其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更低的排放污染,如发动机电子控制、多气门、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双涡轮增压、高压共轨、可变压缩比、BlueDIRECT、缸内直喷、自动启停等等。下面我们就后四种作详细介绍。 一、可变压缩比(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可变压缩比(VCR)的目的在于提高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在增压发动机中为了防止爆震其压缩比低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在增压压力低时热效率降低使燃油经济性下降。特别在涡轮增压发动机中由于增压度上升缓慢在低压缩比条件下扭矩上升也很缓慢形成增压滞后现象。即发动机在低速时,增压作用滞后,要等到发动机加速至一定转速后增压系统才起到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可变压缩比是重要方法。即在增压压力低的低负荷工况使压缩比提高到与自然吸气式发动

机压缩比相同或超过,在高增压的高负荷工况下适当降低压缩比。换言随着负荷 的变化连续调节压缩比以便能够从低负荷到高的整个工况范围内有提高热效率。 多连杆VCR系统 VCR系统使用一种新的活塞-曲轴系统并入一个多连杆机制来改变活塞在上止点的移动并因此获得了与工况相匹配的最佳的压缩比。这一多连杆可变压缩比机构可以在不提高发动机尺寸和重量的情况下安装。 运动规律:活塞与曲轴通过上连杆与下连杆连在一起。下连杆也通过控制连杆连接到了控制轴偏心轴颈中心。曲轴的旋转导致了下连杆围绕着主轴颈的中心旋转,同时围绕着曲柄销的中心转动。 压缩比改变的原理:移动偏心轴的中心向上使下连杆顺时针倾斜,因此使活塞的上止点和下止点的位置同时下降以降低压缩比。相反,偏心轴的中心向下移动可以提高压缩比。 ①在低速低负荷时采用高压缩比14:1以获得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最佳效果; ②随着负荷的增加,减小压缩比以防止爆震发生; ③为了在全负荷时采用高增压,将压缩比设为最低值8:1。 结果发现:通过在发动机低负荷下应用废气再循环并提高压缩比、在高负荷下采用更高的增压压力并降低压缩比,这样都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输出功率。 二、缸内直喷技术(BlueDirect、TFSI、EcoBoost、SIDI) 缸内直喷就是将燃油喷嘴安装于气缸内,直接将燃油喷入气缸内与进气混 合。喷射压力也进一步提高,使燃油雾化更加细致,真正实现了精准地按比例控 制喷油并与进气混合,并且消除了缸外喷射的缺点。同时,喷嘴位置、喷雾形状、

汽车及汽车文化论文

我对汽车文化及汽车的感受与期望 一、简述对世界汽车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和了解 卡尔·本茨,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人称“汽车之父”,他在一百多年前发明了汽车,从此人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车轮子上的时代”。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汽车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二、简述对中国汽车工业及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与了解 汽车在中国的诞生: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终究是值得钦佩的。 发展:自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1956年7月投产,1957年7月13日我国生产出第一辆载货的解放牌汽车,又于1958年5月,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与当时政治风云起伏颠簸、荣辱与共的红旗牌轿车,被誉为“东方神韵”。几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引进外资,外国汽车企业加强合作,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已经显得相当成熟,汽车生产采用了各种高科技及人性化的安全及便利设施,汲国外汽车科研之精华。不仅秉乘了传统的坚固造型,更具时尚汽车的柔媚风貌,线条流畅,驾乘舒适的“座驾”新宠不断诞生。 三、举例说明对当前蓬勃发展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认识与了解 吉利: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晚9时,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吉利获得了沃尔沃的100% 股权。从吉利1997年正式在浙江临海城东建厂起,这个中国民族汽车企业便承担了中国汽车业发展的的多少希望,从次年8月,吉利生产出第一辆轿车起,到吉利各种自主款式汽车的顺利上市,到这个让李书福激动不已的收购顺利完成,我们见证了中自己正真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四、简述汽车及文化对自己或家庭的影响 现在,我家还没有买车,不过现在汽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自己的一辆车在很大方面对我们的出行和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以后买到自己喜欢的能够消费的起的一辆私家车。 五、简述自己的汽车消费观和毕业后的规划 毕业,参加工作几年后,希望买到一辆自己能够消费得起的私家车。

汽车新技术课程论文

‘ 课程名称: 考查学期: 考查方式: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指导老师:

前言 有调查显示60%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及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主要是因为驾车的视线比较差,汽车速度比较高引起的。尤其是夜间在没有路灯的道路上行驶,受汽车大灯照射距离的限制,夜间行车会有安全隐患汽车夜视系统主要使用的是热成像技术,也被称为红外线成像技术。其原理就是:任何物体都会散发热量,不同温度的物体散发的热量不同。人类、动物和行驶的车辆与周围环境相比散发的热量要多。夜视系统就能收集这些信息,然后转变成可视的图像,把本来在夜间看不清的物体清楚的呈现在眼前,增加夜间行车的安全性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开始开发和使用车载夜视系统,这不仅能够提高驾驶安全性,还能够提高其豪华程度。但由于价格的原因,国外各大车厂只是在其顶级豪华车型中使用了车载夜视系统,如宝马7系、奔驰S级等。但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视系统生产成本的降低,车载夜视系统将会全面普及。

目录 前言---------------------------------------第1页汽车夜视系统简介---------------------------第3页代表厂商-----------------------------------第4页特点---------------------------------------第5页基本工作原理-------------------------------第6页夜视系统的分类及工作原理-------------------第8页汽车红外夜视仪的应用----------------------第1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