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的人生启示

一、道德经的由来

1、老子简历

老子,春秋末年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

楚苦县(河南鹿邑县东)人,姓李,名耳,周守藏室(王室图书馆)之吏。博览群史,参透古今。老子的名字叫李耳,也叫老聃,他是春秋末年人(距今已经2500多年了),他的原籍在楚国苦县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他曾长期任周守藏室之史——大概是周王朝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馆长。所以他博古通今,是个大学问家。同时他对现实政治也很有研究,是个政治理论家和军事理论家。

2、老子著书由来

周敬王年间,西行入函谷关隐居,事前函谷关令尹喜请著书,“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老子.道德经》由此诞生。

3、此《道德》非彼“道德”也

《老子》共81篇,上篇37章为道经,下篇44章为德经,故又称《道德经》。老子认为:道是德之“体”,德为道之“用”。

道,是宇宙的本体,不依赖任何事物而绝对独立,永远自行运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运行而产生天地,天地运行而产生万物。大道者,自然主义也。德,是道的功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圣人之“德”,乃无心之德。

4、我的理解

道,是老子所理解的“宇宙万物所依存而生的规律、法则”,是最高的、绝对的。德,则是道作用于天地、万物、人类的具体体现。一个人“有道德”,原本的意思或许就是这个人懂得自然与社会运行的规律(知),不去违背他且自觉按道的法则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行);反之,一个人“没有道德”,则应该说是这个人懂得道(知)但不依道而行(不行),或这个人不懂得道(不知)也不依道而行(不行)。

二、人生启示

无为、柔弱

这是老子道德经中最具个人特色的智慧,也是他独具风格的一种人生思考。老子讲这些观点是有时代背景的,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

的祸害己经非常严重了,统治者乱作为胡作非为,用现在流行的观点叫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叫没有符合科学发展观。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

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道的无为和人的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孔子讲人能弘道而不是道弘人

道的无为是无形无象,无处不在,虽然肉眼看不到道的存在却始终在左右宇宙包括人生的远行。我想求道之后我们更能明白,所以老子才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很有意思的一种解释。但又说不清楚。你看我们今天来求道可是你看到了吗?道在哪里,你可能说不清楚但你感觉道到的存在。就是在于你和我的举手投足之间。

1、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消极的不做任何事情,无为是指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势而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叫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吃饭吃钣,该睡觉睡觉,该结婚结婚该生子生子,一切顺其自然,所以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我们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叫天无绝人之路。如果必死无疑那也只能叫天意。叫天要灭我无可奈何,也叫无话可说。

2、无为的原则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宠辱不惊,士成绮骂老子,而老子受谩骂面不改色。面对谩骂不改色

老子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无不具有教学的风范,比如有一位自认广闻博学的士成绮,他经常听别人赞叹老子具有超然高尚的智慧,心想:难道还有人比我聪明、比我更有智慧?但是,大家对老子的评价那么高,因此,他就登门拜访老子。当他来到老子的住处,一见老子,他就说道:「我经常听人称赞你是大智慧的圣人,所以,不畏路远,迢迢地到此拜访。但是,我见到的和听到的却不一样,走进你的住处,我觉得好像进入老鼠洞一样,满地丢弃的蔬菜,一片杂乱,你不懂得调理生活环境,枉费我不远千里迢迢来此,而你竟然是这么糟的人!」

老子听了像木鸡一样,毫无反应。来访者骂完了返身就走,但是,他一直回想,心里觉得很奇怪──我对着人人称为圣人的老子破口大骂,把他比成老鼠,把他的住处比成老鼠洞,他一句话也答不出来,我应该颇有胜利之感才对,但为何我心里有失落感?不觉得自己赢过他,这是什么道理?当天晚上,他一夜失眠,隔天一早又去拜访老子。老子的表情和昨天一样,并无愠怒之色,也没有排斥他的表情。来访者坐在老子面,前问道:「昨天我说了很多无礼的话,但是你一点儿也不生气。我自以为胜利了,可是心里却若有所失,这是什么道理?」

老子这时才开口说:「真正体会人生之理的人,他把一切生物平等看待,不管是牛、是马、是狗、是猫,或者是老鼠,这和人有多大差异呢?所以,不管你把我比成什么,我都不觉得是侮辱,因为生命之体是平等的呀!」静心存善复清净本性。士成绮听了顿有所悟,他赶紧把坐椅移到一旁,不和老子对坐,他觉得老子太伟大了,而自己忽然变得卑小幼稚,因此,他不敢正视老子的眼神,所以把椅子移向旁边。他又继续请教说:「要如何才能真正体悟真理?」老子回答说:「你昨天来时摆着架势,两眼露出凶光,好像要和人家打架一样,由此可知你的心气浮动。要知道,自以为很了不起、傲视他人,只喜欢与辩论,则其心念必然不得自在。人人都有纯真的本性,但性一乱、处处要向他人挑战,则心中已有自性之贼,最好你回家之后把心静一静,然后把自性之贼抓出来,再好好培养你的无求无怨的善念。恢复纯真的本性时,所谓的马、牛、猴、狗、猫……都是平等的,一切浑然忘我,体悟无我的境界,则能和大自然融合成一体。」

不自见,故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