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

2004-4-20 20:44:00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是通过公司管理,而且是战略管理实现的。其影响的焦点在于资源的配置,具体的途径是通过董事会的监控与战略参与职能,影响公司(战略)管理,从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资源的分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理论观点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公司管理? 战略管理? 资源配置? 作用机制

一、引? 言

尽管关于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学术界和实践中都呈现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但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永远是企业追求的主题,对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探讨,因而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入过程中。

转型时期,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和出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以及公司治理本身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企业的根本性制度,公司治理对企业经营和绩效的影响如何,是一个重要而未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揭开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黑霜,揭示两者的关联机制与特征,为改革治理机制、增进公司绩效提供借鉴。

二、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理论追溯

关于对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要溯及对企业产生原因(即企业的性质)的探讨。

1.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回顾

主流契约理论的开创者科斯(1937)运用交易费用概念,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找到了企业与市场的不同点,认为市场主要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配置资源,存在的成本是市场价格的成本(交易成本),企业通过长期权威关系来配置资源,表现为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成本 (管理成本):对企业和市场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成本之间的平衡。

科斯虽然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找到了企业与市场的不同点,但他只是说明了企业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差异,但这并不能回答企业就会因此产生。而且就资源配置本身讲,科斯的解释也存在两个不足。由于科斯没有对企业内部契

约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他对企业性质的解释,某种程度上把企业视为一个有效运行的“黑箱”,因而未能找到企业与市场更为本质的差异。

继科斯之后,迈克林和詹森(1976)也对企业性质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点,这些契约关系涉及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原材料供应者、消费者等,契约关系是企业的本质,所有契约都存在代理费用和监督问题。迈克林和詹森虽然把科斯的观点推进了一大步,但他们对企业本质的解释过于宽泛,难以给出企业与市场的标准或边界。

以张五常和杨小凯为代表的间接定价理论,以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的资产专用性理论,并以交易费用作为核心范畴展开了对企业的产生和规模界限的分析。但张五常仅仅从交易的角度分析市场与企业的差别,依然没有脱离科斯的思路,存在片面之处。而且他也未深入研究这组要素契约的构成及如何实施。杨小凯的模型则可理解为张五常理论的所有权理论。威廉姆森的契约理论主要是把契约行为的分析渗透到其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中。他们同样都没能回答企业与市场两种规制结构的内在的本质差别。

以上各种理论都试图将企业结构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边界问题作出了解释。但这些理论基本上都限于将企业视为一个黑箱,没有对其内部的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考察,从而没能对企业存在的本质原因作出真正有说服力的解释。

德姆塞茨和阿尔钦从契约角度,对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作了重点研究。他们认为,企业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是由于单个的私有所有者为了更好地利用他们的“比较优势”,必须进行合作生产。但他们也没有进一步提升企业与市场在资源使用方式上的区别。

因此,企业的契约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都不能解释企业如何形成特有的能力,从而未能对企业因何产生、企业与市场的本质差别何在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与企业契约理论把企业的本质视为一种契约关系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并从社会生产力角度分析了企业的一般性质。从生产方面看,企业只是一种分工协作的生产形式,是有别于市场关系的等级结构:企业的基本功能是组织生产,影响企业效率和发展的因素包括生产成本、产品自身性质、市场需求、技术状况、组织管理以及分工发展程度等(周小亮, 1999)。沿着这种思路,席酉民、吴淑琨(1999)

进一步指出:企业与市场均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但企业是市场配置的再配置过程,企业与市场的本质区别在于,市场的功能在于配置资源,而不存在对配置后的资源进行利用,而企业不仅对进入企业的资源进行二次配置(第一次为市场配置),而且还要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交易的过程不仅涉及到生产要素,而且也包括生产要素在企业内的转换过程,即财富的创造。可见,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价值,产生经济绩效。这也是企业与市场的本质区别,即企业产生的原因。

2.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那么,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有哪些,各种因素如何分布、又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呢?

在关于企业绩效的决定或影响因素的探讨中,国内学术界存在的突出观点是产权论与超产权论之争。产权论侧重于产权界定、产权结构优化及由之决定的利益激励机制,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超产权论则认为,企业绩效与产权归属变化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主要取决于市场竞争程度。两种观点尽管侧重不同,但实质上都是立足于企业的契约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连接”,着眼于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主张从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与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探讨提高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与途径。这种分析思路,与前述企业的契约理论一样,都是立足于生产关系的角度,无法对企业实践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同样的产权背景和市场环境下企业绩效差异的存在作出有效解释。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企业能力理论对马克思经济学作了发展,从生产力思路、即资源和能力的角度探寻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认为企业之间的能力差异是造成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决定企业绩效和长期竞争的关键因素(周小亮,1999)。

既然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决定企业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那么,协调配置和整合企业现有的资源、能力,盘活企业核心能力存量,提高核心能力的利用效率,就成为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可见,在企业的绩效创造过程中,存在两个基本的决定因素:生产关系因素和生产力因素。首先,企业所涉各方需要以契约的形式确定关系,明确责任和权利 (从资源的角度讲,就是对资源作了继市场配置后的二次配置),这正是公司治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要履行契约,协调配置和整合企业现有的资源,盘活企业存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创造经济绩效。这正是公司管理的内容。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契约形式,体现了企业的生产关系,公司管理则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