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合集下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 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 因素的 Mindlin 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 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 等。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 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 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桩基础中的单桩。 2.1.4 复合基桩 composite foundation pile
单桩及其对应面积的承台下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基桩。 2.1.5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ettlement-reducing piles
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为减小沉降采用疏布摩擦型桩的复
d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 e 内容的解释。 r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编:100013)。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te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s
UnRegistered
2008 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s JGJ 94- 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1.正文部分页码 条目 原文勘误153.4.6-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或搅拌流动性水泥土回填;22 4.2.1-1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

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

22 4.2.1-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 ,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

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 ,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

23 4.2.3-3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4.2.3-c ),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图4.2.3-c )。

24 4.2.6 联系梁连系梁295.2.5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条形承台计算……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 31 5.3.32sk p ——桩端……折减后,再计算skp ;2sk p ——桩端……折减后,再按式5.3.3-2、式5.3.3-3计算skp ;表5.3.3-2 skp (MPa ) 2sk p (MPa )37 5.3.6顺第5行 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 对于扩底桩的扩大头斜面及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395.3.8当d h b /<5时,d h b p /16.0=λ (5.3.8-2) 当d h b /≥5时,8.0=p λ (5.3.8-3)当1/d h b <5时,1/16.0d h b p =λ(5.3.8-2)当1/d h b ≥5时,8.0=p λ(5.3.8-3)41表5.3.10注:干作业钻、挖孔桩,pβ按表列值乘以小于 1.0的折减系数。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条文说明部分勘误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条文说明部分勘误2
G.G.Meyerhof(1988)指出,……
P259,倒数第14行
5.3.8
混凝土敞口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与实心混凝土预制桩相同的是,桩端阻力由于桩端敞口,类似于钢管桩也存在桩端的土塞效应;不同的是,混凝土管桩壁厚度较钢管桩大的多,计算端阻力时,不能忽略管壁端部提供的端阻力,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管壁端部的端阻力,另一部分为敞口部分端阻力。对于后者类似于钢管桩的承载机理,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 随桩端进入持力层的相对深度 而变化( 为管桩外径),……
2.条文说明部分
页码
条目
原文
勘误
P245,倒数第1行
4.2.7
当施工中分层夯实有困难时,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当施工中分层夯实有困难时,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此外,用水泥和土按一定比例掺水搅拌后,形成流动性水泥土,是一个较素混凝土更为经济的选择。
P255,倒数第2行
5.3.6
G.G.Meyerhof(1998)指出,……
P263,顺数第6行
5.3.9
P263,顺数第7行
P264,倒数第2行
5.3.11
5.3.12
P265,顺数第5行
5.3.11
因此,存在3.5m厚非液化覆盖土层时,……
因此,存在2.5m厚非液化覆盖土层时,……
P278,顺数第12行
5.5.14
关于土的泊松比 的取值。土的泊松比 ;鉴于对计算果不敏感,故统一取 计算应力系数。
混凝土敞口空心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与实心混凝土预制桩相同的是,桩端阻力由于桩端敞口,类似于钢管桩也存在桩端的土塞效应;不同的是,混凝土空心桩壁厚度较钢管桩大的多,计算端阻力时,不能忽略空心桩壁端部提供的端阻力,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空心桩壁端部的端阻力,另一部分为敞口部分端阻力。对于后者类似于钢管桩的承载机理,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 随桩端进入持力层的相对深度 而变化( 为空心桩内径)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08版讲解(上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08版讲解(上
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 的情况下,为减小沉降采用疏布摩擦型 桩的复合桩基
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 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 的最大荷载
7. 极限側阻力标准值
相应于桩顶出现极限荷载时,桩身側表 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8.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桩基础一般由承台将若干根桩的顶部联 结成整体,以共同承受荷载的一种深基 础。
今天桩基础已成为高层建筑、大型桥梁、 深水码头和海洋石油平台等工程最常用 的基础形式。
在施工技术进步、桩型开发应用和设计 理论研究等各方面至今仍然异常活跃, 显示出桩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常 广阔的发展前景。
甲类建筑有三种情况:
(1)和(2)都是重要的或高层建筑, 选择承载力高、布桩比较灵活、性能比 较稳定的桩型,严格控制桩基的整体稳 定与倾斜;
(3)和(4)主要控制差异沉降,布桩 有利于调整不均匀沉降;
(5)和(6)主要考虑控制因场地因素 带来的桩基不稳定性。
3-3 桩基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荷载为承载力极限桩基础设计控制承载力极限状态极限状态控制内容土对桩的支承桩身和承台强度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状况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工作状态安全度控制安全系数分项系数分项系数作用项标准值设计值设计值计算沉降量或裂缝抗力项单桩极限承载力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允许变形值或裂缝允许值3322桩基设计等级划分桩基设计等级划分设计等级建筑类型甲级1重要的建筑物2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3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4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5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七层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筑6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的建筑?划分建筑桩基设计等级旨在界定桩基设计的复杂程度计算内容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1.正文部分页码 条目 原文勘误153.4.6-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或搅拌流动性水泥土回填;22 4.2.1-1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

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

22 4.2.1-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 ,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

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 ,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

23 4.2.3-3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 4.2.3-c ),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图4.2.3-c )。

24 4.2.6 联系梁连系梁295.2.5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条形承台计算……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31 5.3.32sk p ——桩端……折减后,再计算skp ;2sk p ——桩端……折减后,再按式5.3.3-2、式5.3.3-3计算skp ;表5.3.3-2 skp (MPa )2sk p (MPa )37 5.3.6顺第5行 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 对于扩底桩的扩大头斜面及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395.3.8当d h b /<5时,d h b p /16.0=λ (5.3.8-2) 当d h b /≥5时,8.0=p λ (5.3.8-3)当1/d h b <5时,1/16.0d h b p =λ(5.3.8-2) 当1/d h b ≥5时,8.0=p λ(5.3.8-3)2.条文说明部分41表5.3.10注:干作业钻、挖孔桩,pβ按表列值乘以小于 1.0的折减系数。

3.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完整勘误表

3.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完整勘误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1.正文部分页码 条目 原文勘误153.4.6‐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或搅拌流动性水泥土回填;22 4.2.1‐1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2 4.2.1‐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23 4.2.3‐3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 4.2.3‐c ),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图4.2.3‐c )。

24 4.2.6 联系梁连系梁295.2.5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条形承台计算……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31 5.3.32sk p ——桩端……折减后,再计算sk p ;2sk p ——桩端……折减后,再按式5.3.3‐2、式5.3.3‐3计算sk p ;表5.3.3‐2 sk p (MPa )2sk p (MPa )37 5.3.6顺第5行 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对于扩底桩的扩大头斜面及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 395.3.8当d h b /<5时,d h b p /16.0=λ(5.3.8‐2)当d h b /≥5时,8.0=p λ(5.3.8‐3)当1/d h b <5时,1/16.0d h b p =λ(5.3.8‐2) 当1/d h b ≥5时,8.0=p λ(5.3.8‐3)2.条文说明部分新增勘误。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本 规 范修 订 增 加 的 内容 主 要 有 : 减 少 差 异沉 降和 承 台 内力 的 变 刚 度 调平 设计 ;桩 基耐 久 性规 定: 后注 浆 灌注 桩承 载 力计 算 与施 工 工艺 ; 软 土地 基减 沉复 合疏 桩基 础设 计; 考虑 桩径 因素 的Mindlin解计 算 单桩 、 单 排桩 和 疏桩 基础沉 降 ;抗 压桩 与抗 拔 桩桩 身承载 力计 算 ;长 螺 旋钻 孔 压 灌 混凝 土后 插钢 筋 笼灌 注桩施 工 方 法;预 应 力混 凝 土空 心 桩承 载 力计 算 与沉 桩 等 。调 整的 主要 内容 有: 基桩 和 复合 基桩 承 载力 设 计取 值 与计 算 ; 单 桩 侧 阻 力和 端 阻 力 经验 参 数 ; 嵌 岩 桩 嵌 岩 段侧 阻和 端 阻 综 合 系 数 ;等 效 作用 分层 总和 法计 算桩 基沉 降经验 系数; 钻 孔灌 注桩 孔 底沉 渣 厚 度控 制标准等 。
《建 筑 桩基 技 术 规范 》JGJ94-2008在 以下 方 面 对 原规 范 进 行 了充 实、 改进 ,具 有创 新性
2,主要 内容特点 及应 用推广 情况 在规 范研 究修订过 程 中,开展 了专题 研究 ,进行 了广 泛 的
调 查分 析, 总结 了近年来 我 国桩 基础 设计 、施 工经验 ,吸 纳 了 该 领域 新 的科研成 果, 以 多种 方式 广泛征 求 了全 国有 关单 位 的 意 见, 并进 行 了试 设计 ,对 主要 问题 进行 了反 复修 改,最 后经 审查定 稿。
提 出 变 刚度 调 平 设 计 , 通过 调 整 桩 径 、桩 长 、桩 距 、桩 数 , 可 减 小 差 :口承 台内 力, 较 传统 设计 方法 有效 节省 材 料, 改 善桩 基工 作 性状 。 新 增 灌 注 桩 后 注 浆 技 术 , 大幅 度 提 高单 桩 承 载 力 、减 小 沉 降 , 节 省 工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 基本设计规定 (5)3.1一般规定 (5)3.2基本资料 (6)3.3桩的选型与布置 (7)3.4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8)3.5耐久性规定 (10)4 桩基构造 (11)4.1基桩构造 (11)4.2承台构造 (13)5 桩基计算 (15)5.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15)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16)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17)5.4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24)5.5桩基沉降计算 (28)5.6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31)5.7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33)5.8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36)5.9 承台计算 (38)6 灌注桩施工 (46)6.1 施工准备 (46)6.2一般规定 (46)6.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47)6.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50)6.5沉管灌注桩和内夯沉管灌注桩 (50)6.6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53)6.7灌注桩后注浆 (54)7 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 (56)7.1 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56)7.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57)7.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57)7.4 锤击沉桩 (58)7.5 静压沉桩 (60)7.6 钢桩(钢管桩、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施工 (61)8 承台施工 (63)8.1 基坑开挖和回填 (63)8.2 钢筋和混凝土施工 (63)9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 (64)9.1一般规定 (64)9.2 施工前检验 (64)9.3 施工检验 (64)9.4 施工后检验 (64)9.5 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65)附录A 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 (66)附录B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 (68)附录C 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 (72)附录D Boussinesq解的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91)ψ计算参数 (106)附录E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e附录F 考虑桩径影响的Mindlin解应力影响系数 (117)附录G 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砌体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 (156)附录H 锤击沉桩锤重的选用 (158)本规范用词说明 (159)条文说明 (160)1 总则1.0.1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不区分内外区,
这对于独立桩基偏于安全,对于筏式承台差
别不大。
图5-5-2 粉土中多排群桩和单排群桩承分担荷载比
( 2) 承 台效应 系数模 型试验
( 3)
承台效应系数的工程实测与计算比较
5-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1 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计算单桩竖 向极限承载力,核心问题是经验参数的收集,统计分析,力求涵 盖不同桩型、地区、土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较大适用性。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收集的试桩资料经筛选得到完 整资料229根,本次修订又共收集试桩资料416根,前后合计总试
替d确定 p ;de d / n ;其中n为桩端隔板分割数。
4 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 验关系确定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单桩竖向极 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Quk Qsk Qpk uqsik li q pk ( Aj p Ap1 )
1 R a Qu k K
式中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K—安全系数, K =2。
2
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1)不考虑承台效应: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 的摩擦型桩基、土性特殊、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 考虑承台效应时: R R
a
(2)考虑承台效应:
不考虑地震作用: R Ra c f ak Ac
当hd/d≥5时 , p 0.8
A j —空心桩桩端净面积; A p1 —空心桩敞口面积
当hd/d<5时 ,
p 0.16hb / d
p —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hb—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d、b—管桩外径、边长; d1—管桩内径。
5 嵌岩桩承载力
Quk Qsk Qrk Qpk
7
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联系梁设置;
( 1 )一柱一桩时,应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上设置联 系梁。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 2 时,可不设 联系梁。 (2)两桩桩基的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联系梁。 ( 3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桩基承台,宜沿两个主
轴方向设置联系梁。
(4)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联 系梁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 的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 (5)联系梁配筋应按计算确定,梁上下部配筋不 宜小于2根直径12mm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联系
桩数为645根。对新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试算调整,其间还参考了
上海、天津、浙江、福建、深圳等省市地方标准给出的经验值, 最终得到表5.3.5-1、表5.3.5-2所列经验值。
表5.3.5-1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
表5.3.5-2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
预制桩(317根)极限承载力实测/计算频数分布
N 69 54 40 41
=1.000 (Q Q)
' u u
Sn = 0.275
21 9 2 0.2 0.4 0.6 0.8 1
25 20 12 8 1.2 1.4 6 4 1.6 3 2 1.8 1 2.2 2.4 实测/计算
2
水下钻(冲)桩(184根)极限承载力实测/计算频数分布
N 45 39
Quk Qsk Qpk u qsik li p q pk Ap
p 0.16hb / d 当hd/d≥5时 , p 0.8
当hd/d<5时 ,
式中 qsik、qpk—分别按表5.3.5-1、5.3.5-2取与 混凝土预制桩相同值;
p —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hb—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d-钢管桩外径。 对于带隔板的半敞口钢管桩,以等效直径de代
6
柱与承台之间的连接
(1) 对于一柱一桩基础,柱与桩直接连接时,柱纵向
主筋锚入桩身内长度不应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
(2)对于多桩承台,柱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不应小于
35倍纵向主筋直径;当承台高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
竖向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倍纵向主筋直径,并向柱轴 线方向弯折。 (3) 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 锚固长度应乘以1.15系数;对于三级抗震等级,应乘 以1.05系数。
QS
0 .8 m s ( ) d
式中 d—桩身直径; n —经验指数,对于粘性土、粉土,n=1/5;对 于砂土、碎石土,对于砂土、碎石土,n=1/3。
(3)尺寸效应系数比较 报批稿
JGJ94-94
3 钢管桩承载力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 验关系确定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 可按下式计算:
1 桩距影响
桩周离桩中心的任一点r处的竖向位移为:
实测 nd=5d~8d(Es小影响范围小)即桩距
Sa=10d~16d处,桩间土竖向位移为零,土抗力发Fra bibliotek率接近100%。
因此桩距愈大,承台效应系数η c=qc/fak愈大。
2 承台土抗力随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而变化
图5-5-1 承台分担荷载比Pc/P随Bc/L的变化
当Bc/L≥1时,承台土抗力形成的压力泡包 围整个桩群,导致桩侧阻力、端阻力发挥值 降低,相应的承台土抗力增大。
3
承台土抗力随承台区位和排列的变化
(1)变化规律

承台内区(桩群包络线以内)土抗力明显小 于外区。
■单排桩条基承台土抗力大于其他排列形式
群桩,如图5-5-2。
■为简化计算,承台效应系数η
Qsk u qsik li
(5.3.9-1) (5.3.9-2) (5.3.9-3) (5.3.9-4)
Qrk u s f rk hr Qpk p f rk Ap
嵌岩段侧阻力qrs
(1)极限侧阻力系数ζs= qrs /fr
软质岩高于硬质岩
(2)侧阻力破坏模式
剪切面,软质岩发生于岩体一侧
N ik
Fk Gk n
Fk Gk M xk yi M yk xi 2 2 n yj xj
H ik
Hk n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桩 基,不考虑地震作用。对于8度和8度以上抗震设防的高 层建筑,宜按附录B承台—桩—土共同作用工作计算桩 的受力和水平位移。
力的尺寸效应 (1)大直径桩端阻力的尺寸效应。大直径桩静载试 验曲线均呈缓变型,反映出其端阻力以压剪变形为主 导的渐进破坏。G.G.Meyerhof(1998)指出,砂土中大 直径桩的极限端阻随桩径增大而呈双曲线减小。根据 这一特性,将极限端阻的尺寸效应系数表示为:
0 .8 n ( ) D
QS
硬质岩发生于桩体一侧
泥浆护壁发生于桩土界面
(3)侧阻力分布
硬质岩:qS1=0.08fr qS4=qrs1d/4hr 软质岩:qs1=0.10fr qS2=0.8qS1 qS3=0.6qS1 qS4=qrs1d/4hr
图5-6-1 嵌岩段桩侧阻力分布概化
5-4
设计中考虑承台效应按复合桩基设计的条件
1
抵抗差异沉降能力强、整体刚度大的建筑物(如
独栋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筒仓);
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结构和柔 性构筑物(如钢板罐体);
3 4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5-5 桩土共同工作一一承台效应
式中 D—桩端直径; n —经验指数,对于粘性土、粉土,n=1/4;对 于砂土、碎石土,对于砂土、碎石土,n=1/3。
(2)大直径桩侧阻尺寸效应系数。桩成孔后产生应力 释放,孔壁出现松弛变形,导致侧阻力有所降低,侧 阻力随桩径增大呈双曲线型减小(H.Brand1.1988)。
本规范建议采用如下表达式进行侧阻尺寸效应计算。
梁纵筋应通长配置。
8
承台及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的回填处理 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采用灰 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回填夯实, 轻型击实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也可采用素混 凝土回填。
第五章 桩基计算
5-1 1 竖向力 轴心竖向力 偏心竖向力 2 水平力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Nk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1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 Nk R 偏心竖向力 N 1.2R
k max
2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N Ek 1.25R 轴心竖向力 偏心竖向力 N Ek max 1.5R
式中 R—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3
基桩竖向承载力取值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Ra
考虑地震作用:
a
1.25
c f ak Ac
式中 η c —承台效应系数,按表5.2.5确定; f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ζ a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取值。
表5-2-5
承台效应系数ηc
3 关于不考虑侧阻和端阻群桩效应系数的说明 JGJ94-94规范规定计算基桩竖向承载力时,宜计入 侧阻、端阻的群桩效应系数η s、η p。通过12年的工程 设计实践表明:这种计算模式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实 际操作繁琐。因为同一场地具有不同η s、η p系数的粘 性土、粉土、砂土层往往交互出现,且水平向分布不均。 本次修订,不计入端阻、侧阻力的群桩效应,多数 情况偏于安全;仅对于单一粘性土,η sp(η s、η p) 略小于1.0(小桩距);但计入承台效应后η ≥ 1 。
5
桩与承台的连接:
(1)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对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 50mm;对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 (2)混凝土桩的桩顶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内,其 锚入长度不宜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对于抗拔 桩,桩顶纵向主筋的锚固长度按现行《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 50010)确定。 (3)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 置承台或将桩与柱直接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