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镇康县第一中学罗自良整理

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

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教育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

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

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

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

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

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

东邹县东南部)人。中国战

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

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继承孔子

的教育思想而加以发展的。

1.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明人伦”的君子和大丈夫。

2.关于教育的作用。他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但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3.他注意道德教育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锻炼。

4.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包括深造自得、专心有恒、循序渐进、重思存疑、因材施教等。重要著作《孟子》。

三、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

山西临猗)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

家、政治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时人尊称

“荀卿”。

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功能。他认为,学

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他认为学无止境、后来居上。《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重要著作《荀子》。

四、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汉广川郡(今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

庄)人。他是汉代教育的立法者,被称

为“汉代的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一

位有影响的教育家。

在关于文教政策的论述中,董仲

舒提出:1.兴学校以广教化、育人才。

2.行选举以拔擢贤才。

3.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在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方面,董仲舒主张: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必仁且智;重义轻利。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董仲舒提出:强勉学问;节博合宜;专一虚静。代表作品《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

五、朱熹

朱熹(1130—1200年),朱熹字元晦,

号晦庵,别称紫阳,生于福建尤溪,祖籍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中国南宋哲学家、教育

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

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

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只有从小打下基础,学成技能,长大以后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是朱熹教育思想的又一特点。他首先注重学习目的教育,认为一个人要求学,必须先“立志”,“立志不定,如何读书”。教师教学要“专一”,不可间断。教学中他注意穷理与笃行。朱熹还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读书。他强调为学要靠主观努力。教师只做得个引路的人。“指引者,师之功也。”这正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他主张严格要求,明细规定,多从积极方面教导,少从消极方面防止。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代表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

六、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

字而农,号姜斋,汉族湖南衡阳

人。明末清初卓越的唯物主义思

想家和教育家。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他所说的“习成而性

与成”,就是认为人的知识、

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学和思可以相互促进,博学是思远的基础,而思遇到困难,就会更加勤学。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著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

行,学以致用,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他指出了教学过程归根结蒂是教为了学,教师主要起指引的作用。他也要求教师须是"善教者",只有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兴趣,觉得有收益,从而“本心乐为”,才能自勉。代表作品有《读通鉴论》、《宋论》、《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

七、严复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

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

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曾担任过京

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

校长。

严复提倡教育救国,影响最大

的是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

首次把进化论的思想传播到中国,提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他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中国之弱,就是因为民智闭塞,学术空疏,缺乏竞争的总体实力,救国的唯一良方“开民智”,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严复提倡西学。他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西之学各有其体用,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资产阶

级教育方针。严复是中国最早论述三育并重的教育家。他说:“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代表作品有,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

八、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

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

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者,

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

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

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

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民

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

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

为三个方面:1.提倡完全人格教育。“完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的目标。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他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2. 力倡“尚自然、展个性”。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体需要靠力倡“尚自然、

展个性”的教育来造就。3. 主张教育独立,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大学教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其主要思想为:(1)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2)大学办学原则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3)大学学科的设置应沟通文理、废科设系。(4)实行教授治校。代表作品有《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

九、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

安徽省徽州歙县人。中国近代教育家、

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

被人们称为“当今圣人”,被毛泽东誉

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一生开展了七大教育运动,

一是发动平民教育运动,二是推行乡村

教育运动,三是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四

是发起国难教育运动,五是投身战时教

育运动,六是从事全面教育运动,七是

倡导民主教育运动。陶行知在批评和继承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和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六大教育理论: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为其三大基本原理。二是民主教育理论。反对教育脱离大众,仅为少数统治者服务,坚持教育必须属于人民、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的幸福。三是全民教育理论。

他提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治愚与治穷相结合。四是全民教育理论。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且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要心、手、脑并用,真、善、美合一。五是全程教育(终身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必须贯穿人生的始终,主张不同阶段的教育应从纵的方面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系列。六是创造教育理论。他提出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代表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等。

十、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原名懋

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今长沙

县江背镇)人,中国革命家和教

育家。徐特立一生大部分时间从

事教育活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

卓越的教育实践家。

他重视学习教育和师范教

育。重视劳苦大众及其子女的教

育。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自然

科学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他主张理论应联系实际,学生要实习,师范要班附中附小作为实习基地。他提出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

共财物。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他非常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一贯重视体育锻炼和劳逸结合。他强调社会尊师,主张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代表作品有《徐特立文集》等。

十一、晏阳初

晏阳初(1890—1990),

又名兴复、遇春、云霖,

四川巴中人,著名教育

家、社会学家。主要从事

平民教育工作和社会建

设工作。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渗透在他的平民教育与

乡村改造的理论和实践

之中,主要有如下几点:

1.办教育为强国救国,培

养“四力”新民。所谓“四

力”,就是知识理、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2.坚持教书育人,教人“做整个的人”。“整个的人”,第一要有知识力,第二要有生产力,第三要有公德心。3.以“开发脑矿”,提高民族素质的办学方针。“开发脑矿”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除文盲”,开发智力;二是“做新民”,提高觉悟。4.“以社会为实验室”,“调查、研究实验”、“表征农家”的实验方法论。5.要求乡村改造工作具备四个“C”的素质。四个C

具体是指能力、创造力、奉献精神和品行。6.中等师范学校要“以培养乡村小学师资及农村改造民众教育实施人才为宗旨”。代表作品有《平民教育概论》、《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

十二、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公

元前469—公元前399年),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

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

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

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

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

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

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在教学的方法上,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

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十三、柏拉图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

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

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

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柏拉图构建的理想教育体系,可

以概括为:1.同时提倡公共教育和精

英教育。包括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教育具有选拔作用。2.以培养“哲学王”为最高目的。3.理想的社会有三个层次、四种美德:分别是统治者、管理者、生产者和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柏拉图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和普通教育,注重男女平等。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他有一句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代表作品

有《理想国》、《法律篇》等。

十四、亚里斯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年—

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

教育家,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西方文

化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2.论儿童的年龄分期。他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的人。3.论音乐与文雅教育。他认为音乐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更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主张“文雅教育”,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代表作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等。

十五、夸美纽斯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捷克文:Jan

Amos Komensky;德文: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17世纪杰

出的捷克教育家、近代资产阶级教育

学的奠基人之一。

《大教学论》一书,集中反映了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是近

代资产阶级的一部比较有系统的教育

著作。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夸美纽斯对教育作用作了高度的估价。首先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他重视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他还提出了统一学制的思想。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等。

十六、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十八

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

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

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

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

一。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

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

人”。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了劳动教育,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途径。关于智育,卢梭认为让儿童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处,应是儿童的智力所能理解的;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

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他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发现式教学等等。代表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

十七、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享誉世界的瑞

士教育家、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提出

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的教育理

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

表人物。

“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

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

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家庭教育是裴斯泰洛齐认为的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他提出和论证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把家庭教育看作是自然教育的原型、社会教育的榜样,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代表作品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等。

十八、赫尔巴特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19世纪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

基人。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从而使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坚实基础上,也使学科教学具有了道德教育的任务,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推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赫尔巴特还根据“统觉”学说,强调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提出形式教学阶段理论。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代表作品有《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十九、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实用

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

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

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

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

会”。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就

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

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代表作品有《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等。

二十、苏霍姆林斯基

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В·А·Сухомлинский,

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

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在帕夫雷什中

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

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1968

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

了教育目的,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

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

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的

著作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论学校管理中,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他指出,一个好校长必先是一个好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抓住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主要杠杆”。关于教师管理。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主要著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

二十一、布鲁纳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 1915—)美国认

知学派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是

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

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

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

影响最大的人。1965 年任美国心

理学会主席。1972-1980 年任牛

津大学教授。1980 年以后任纽约大学教授。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发

展的研究。

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为了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布鲁纳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布鲁纳十分重视教学原则对学生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作用,并认为它也为评价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提供了一个标准。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教学理论探讨》、《教育的适合性》等。

参考文献:

1.吕渭源.中外著名教育家大全[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

2.雷克啸.中外著名教育家[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5.

3.朱成良.筚路蓝缕启山林:中外著名教育家业绩及思想述评[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4.黄仁贤,洪明.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5.《山东教育》杂.中外著名教育家小传[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