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和理念

中国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和理念

1. 饮食健康知识:均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不吃过多肉类等。

2. 运动健康知识:定期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强度适宜等。

3. 心理健康知识:保持积极心态、避免压力、学会放松等。

4. 睡眠健康知识: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规律作息等。

5. 抽烟和饮酒的危害: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等。

6. 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接种预防疫苗等。

7. 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预防疾病等。

8. 清洁卫生:保持家居环境清洁、避免传染病等。

9. 饮用水卫生:保持饮用水卫生、避免污染等。

10. 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传染病等。

11. 疾病治疗:遵医嘱治疗、合理用药等。

12. 疾病预防:预防疾病、避免交叉感染等。

13. 营养素的重要性:了解营养素的种类和作用、合理搭配食物等。

14.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过期食品、避免过度摄入等。

15. 健康饮食选择:选择健康的食品、避免过度加工、不吃过多零食等。

16. 饮食安全:避免食品中毒、食物过敏等。

17. 营养餐搭配:合理搭配三餐、根据个人需要搭配营养餐等。

18. 饮食文化:了解中华饮食文化、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等。

19. 传统中药:了解传统中药的养生保健作用、食用禁忌等。

20. 中药煮法:了解中药的煮法、注意药物煎煮等。

21. 食品添加剂: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用禁忌等。

22. 食品安全:了解食品安全、避免食品污染等。

23. 食品储存:正确保存食品、避免食品变质等。

24. 食品加工:正确加工食品、避免食品过度加工等。

25. 食品原料选择:选择优质食品原料、注意食品原料的质量等。

26. 食品烹饪技巧: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避免食物烹煮不熟等。

27. 食品认证:了解食品认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食品等。

28. 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节约意识等。

29. 睡眠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

30. 睡前注意事项: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刺激性物品等。

31. 睡眠质量: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打扰等。

32. 身体保健:定期进行身体保健、避免疾病等。

33. 手部卫生:保持手部卫生、避免传染病等。

34. 健康饮品:选择健康饮品、避免饮料过甜等。

35. 健康零食:选择健康零食、避免过度食用等。

36. 心理健康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避免压力过大等。

37. 营养保健知识:了解营养保健知识、合理搭配食物等。

38. 饮食疗法:了解饮食疗法、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理等。

39. 医疗器械使用:正确使用医疗器械、避免误用等。

40. 疾病防治知识:了解疾病防治知识、预防疾病等。

41. 健身知识:了解健身知识、选择合适的运动等。

42. 中医养生知识:了解中医养生知识、进行养生保健等。

43. 药物滥用:避免药物滥用、正确使用药物等。

44. 饮食计划: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合理搭配食物等。

45. 饮食调养: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身体免疫力等。

46. 瑜伽养生:了解瑜伽养生知识、进行身体保健等。

47. 健康生活:过健康的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48. 饮食习惯调整:根据个人需要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食用等。

49. 饮食节制:避免饮食过度节制、合理搭配食物等。

50. 草药养生:了解草药养生知识、进行养生保健等。

51. 饮食禁忌调整:根据个人需要调整饮食禁忌、避免过度摄入等。

5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预防疾病等。

53. 健康饮食宣传:宣传健康饮食、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

54. 健康知识教育: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健康素养等。

55. 疾病诊治:了解疾病诊治知识、合理治疗等。

56. 疾病预测:了解疾病预测知识、预防疾病等。

57. 疾病治愈:正确治愈疾病、避免疾病重复等。

58. 疾病康复:正确进行疾病康复、避免身体伤害等。

59. 健康保险:了解健康保险、保障个人健康等。

60. 健康管理:进行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素养等。

61. 健康饮食计划: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合理搭配食物等。

62. 健康饮食指南:了解健康饮食指南、合理搭配食物等。

63. 健康生活指南:了解健康生活指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64. 健康饮食建议: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健康饮食建议、避免过度食用等。

65. 健康生活建议: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健康生活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66. 健康素养提高:进行健康素养提高、提高健康水平等。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健康66条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健康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心眼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力。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

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将抗,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爆炸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力。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及释义.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2015年版) 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这个定义提示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而是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社会适应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 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讲求卫生的社会公德,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作贡献。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献血救人,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无偿献血利国、利人、利己、利家人。 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一定要到国家批准的正规血站献血。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都应得到人们的理解、关爱和帮助,这不仅是预防、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更是经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能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骤然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35.经常开窗通风。 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8.膳食要清淡少盐。 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41.不滥用抗生素。 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 1 -

中国公民健康66条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作出贡献;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有规律的睡眠对保证睡眠质量、维护健康有好处。睡眠不足和过长都对人体有害无益。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导致不孕、新生儿低体重和猝死、白内障、勃起功能障

碍、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等。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35岁以前戒烟,因吸烟引起心脏病的机会降低90%,59岁以前戒烟,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仅为继续吸烟者的一半,即使年过60岁戒烟,其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于继续吸烟者。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 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诊断、治疗高血压必须由医生进行。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注射和输液等医疗操作都有一定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遵从医嘱,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66条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2.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关爱妇女生殖健康。 2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24.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职业伤害。 25.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27.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28.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29.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0.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盐、少糖,食用合格碘盐。 31.讲究饮水卫生,每天适量饮水。 32.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3.成年人每日应当进行6~10千步当量的身体活动,动则有益,贵

新版健康素养66条

新版健康素养66条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008年,原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进行修订,编制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 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 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中国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和理念

中国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和理念 1. 饮食健康知识:均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多吃蔬菜水果、不吃过多肉类等。 2. 运动健康知识:定期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强度适宜等。 3. 心理健康知识:保持积极心态、避免压力、学会放松等。 4. 睡眠健康知识: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规律作息等。 5. 抽烟和饮酒的危害: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等。 6. 预防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接种预防疫苗等。 7. 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预防疾病等。 8. 清洁卫生:保持家居环境清洁、避免传染病等。 9. 饮用水卫生:保持饮用水卫生、避免污染等。 10. 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传染病等。 11. 疾病治疗:遵医嘱治疗、合理用药等。 12. 疾病预防:预防疾病、避免交叉感染等。 13. 营养素的重要性:了解营养素的种类和作用、合理搭配食物等。 14.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过期食品、避免过度摄入等。 15. 健康饮食选择:选择健康的食品、避免过度加工、不吃过多零食等。 16. 饮食安全:避免食品中毒、食物过敏等。 17. 营养餐搭配:合理搭配三餐、根据个人需要搭配营养餐等。

18. 饮食文化:了解中华饮食文化、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等。 19. 传统中药:了解传统中药的养生保健作用、食用禁忌等。 20. 中药煮法:了解中药的煮法、注意药物煎煮等。 21. 食品添加剂: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用禁忌等。 22. 食品安全:了解食品安全、避免食品污染等。 23. 食品储存:正确保存食品、避免食品变质等。 24. 食品加工:正确加工食品、避免食品过度加工等。 25. 食品原料选择:选择优质食品原料、注意食品原料的质量等。 26. 食品烹饪技巧: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避免食物烹煮不熟等。 27. 食品认证:了解食品认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食品等。 28. 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节约意识等。 29. 睡眠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 30. 睡前注意事项: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刺激性物品等。 31. 睡眠质量: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打扰等。 32. 身体保健:定期进行身体保健、避免疾病等。 33. 手部卫生:保持手部卫生、避免传染病等。 34. 健康饮品:选择健康饮品、避免饮料过甜等。 35. 健康零食:选择健康零食、避免过度食用等。 36. 心理健康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避免压力过大等。 37. 营养保健知识:了解营养保健知识、合理搭配食物等。 38. 饮食疗法:了解饮食疗法、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理等。 39. 医疗器械使用:正确使用医疗器械、避免误用等。

健康素养66条标准文字版

(新版“健康素养66条”)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 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 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 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 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钟;心率60~100次/分钟。 8.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 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 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 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 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 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 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中国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和理念

中国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生存的基础。 2. 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交、环境等多个方面。 3. 饮食均衡,膳食多样化,避免暴饮暴食。 4. 合理控制饮酒,不超过每天两杯,不要酗酒。 5. 戒烟限酒,远离二手烟。 6. 睡眠充足,每天保证七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7. 坚持运动,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的体育锻炼。 8. 爱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手机屏幕。 9. 注意保护耳朵,避免噪音过大的环境。 10. 注意洁净卫生,避免传染疾病。 11.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1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13. 频繁洗手,避免病毒感染。 14. 疫苗接种,预防疾病。 15.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 16. 不滥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 17.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18. 坚持科学的治疗方式,不轻信偏方。 19. 避免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20. 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保持身体活动。

21. 注意心理健康,积极应对压力。 22. 坚持正向思维,保持乐观心态。 23. 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紧张。 24.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孤独感。 25.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内心压抑。 26. 坚持学习新知识,保持学习能力。 27. 关注健康资讯,了解健康知识。 28. 爱护自己的身体,避免伤害身体。 29. 避免长期处于压力和负面情绪中。 30.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 31.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工作压力过大。 32.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平衡。 33. 坚持正常作息,保持规律性。 34.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5.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保持身体健康。 36. 随身携带急救药品,避免突发情况。 37.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8.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清洁卫生。 39. 学会正确使用保健品,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40.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41. 避免较高的空气污染环境,保持健康。 42. 学会应对突发情况,提高自救能力。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性。生活有规律,对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烟草烟雾含有4000余种化学物质,包括几十种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吸烟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可引发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内障、性功能勃起障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提高6~13倍,死于冠心病的风险提高2倍,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提高12~13倍。烟草烟雾不仅损害吸烟者的健康,也威胁着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非吸烟者;被动吸烟导致患肺癌的风险升高约20﹪,患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能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骤然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中国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和理念

中国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和理念 1.坚持自我保健,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证身体的休息。 3. 坚持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4.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控制油脂和糖分的摄入。 5. 保持身心平衡,避免过度压力和焦虑。 6.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7.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和卫生。 8. 饮水安全,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 9. 预防传染病,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 10. 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和吸毒等有害行为。 11. 着重预防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12. 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13. 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用眼。 14. 着重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15. 重视环境卫生,避免环境污染。 16. 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饮食、规律作息、定时锻炼等。 17. 保持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8. 着重防止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19. 保持良好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减少精神压力。 20. 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1. 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存储。

22. 坚持科学运动,避免过度和不适当的运动行为。 23. 着重保护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4.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的预防。 25. 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保持健康体重。 26. 加强饮食营养知识,合理搭配食物。 27. 注意安全饮食,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 28. 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促进肠道健康。 29. 合理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和不足。 30. 坚持饮食多样化,避免偏食。 3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品污染。 32. 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和烧烤等食物。 33. 多吃鱼、豆制品和坚果,保持心血管健康。 34.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5. 远离毒品和毒品交易。 36. 重视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 37. 保护女性的生殖健康,注意避孕。 38. 了解流行病情况,避免感染传染病。 39. 坚持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 40. 坚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41. 坚持正常的作息时间,保持身体规律。 42. 注重心理健康,保持内心平衡。 43. 远离有害物质和环境,避免有害物质的危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