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家级博物馆通风空调设计说明

某国家级博物馆通风空调设计说明
某国家级博物馆通风空调设计说明

某博物馆通风空调设计说明

一工程简介

某博物馆,是国家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其建筑场地位于汾河西岸滨河西路西侧,在**文体规划区内,三面临路,二面临河,西侧与50 米宽规划西渠路相邻,北侧与60 米宽规划景观路相对,依太原市整体规划,东侧沿滨河西路有50米宽绿化隔离带,南侧有30米宽的绿化带,建筑基地呈不规则的梯形,北侧边长298米,东侧边长309米,南侧边长258米,西侧边长224米,总用106301.31地面积平方米,净用地面积71307.62平方米。

博物馆从整体上分为两大部分,即 A 段主馆及报告厅,临展厅部分,B段文研办公,武警营房等部分。平面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构图手法,四层高的主馆(陈列馆)位于东西,南北两条轴线的交汇处,报告厅,临展厅办公楼(地上两层地下两层)文研楼(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分居于主馆的四个角部, A 段设一层整体地下室突出地面,从而使主馆位于一个5米左右广场平台上,东西南北各设一个大台阶,由地面直上大平台,其中南北两侧的大台阶下的空间利用为地下车库,东侧大台阶下为消防水池,西侧大台阶下为武警营房(地上二层,地下一层为人防)

建筑高度及室内外高差:

东 32.6米 3.5米,西 34.85米 5.75米,南 34.05米 4.95米北 34.05米 4.95米

层高:

A段地下室7.5米临时展厅 7.7 米报告厅11.4米主馆6.9

B段文研楼 3.6米武警营房 3.3米办公楼3.6米

建筑等级:一类耐火等级:一级

总建筑面积:52716.87m2

主馆:18189.40 m2 地下室17799.4 m2地下车苦2240 m2文研3508.10 m2 办公楼3508.10 m2 武警营房(含人防)2843.86 m2 二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版)

2.《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J50045-95(2001版)

3.《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4.《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西地区实施细则(第二阶段)DBJ04-216-1999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

8.其它有关国家规程,规范。

9.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

三设计范围

1.武警营房,水泵房的采暖设计。

2.地下室文物库房,主馆陈列大厅,文研楼,办公楼,报告厅,临时展厅等社会服务用房的空调设计。

3.空调冷冻机房,锅炉房的工艺设计。

4.地下室文物库房及主馆陈列大厅的消防排烟设计。

5.地下室人防的通风排烟设计。

四采暖设计

1.采暖热媒采用85℃/60℃低温热水,由城市热网或滨河小区集中锅炉房直接供给。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为-12℃,武警营房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18℃,走廊16℃,水泵房12℃,值班室18℃,采暖系统形式采用上供上回双管同程式系统,武警营房采暖热负荷Q1=78.6KW,阻力H1=8Ka,水泵房热负荷Q2=18。9KW,阻力H2=6Ka,采暖供水干管均敷设在顶层屋顶。

2.阀门及管道,阀门均采用Q41Y-16R型球阀,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管径小于等于DN32者采用丝扣连接,管径大于DN32者采用焊接。

3.散热器采用TIY-N/6-1.5铜管铝翼散热器,图中标注为散热器片数,散热器距地50mm安装,散热器采用支架安装,位置应正确,埋设平整,牢固,散热器水平支管应按水流方向设下降坡,坡度值及散热器支托架数量按《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2.2条和6.3.7条执行。

4.干管沿墙安装,用悬臂支架支撑,支架安装及制作详见国标R402,管道焊缝不得置于支架上,干管拐弯处采用煨弯,干管安装坡度为0.003,采暖系统入口装置参98N1-P15-P17。

5. 管道穿墙及楼板时应设钢制套管,墙内套管两端应与墙面相平,板内套管其顶应高出地面20mm其底相平,卫生间和厨房等潮湿房间套管与管道间应填实油麻,每根立管应在距地面1.8m处设立管卡。

6.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5MPa,试验5分钟,以压力降不大于0.02 MPa,无渗漏为合格。

7.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刷油与保温,明装管道及管道支架除锈后刷红丹二道,银粉二道,吊顶内管道刷红丹二道后进行保温。

8.保温材料选用CSC铝镁质保温材料,保温厚度25mm,再用CSC膏体收光,最后涂刷防水涂料。

五空调设计

1.室外设计参数(太原地区):北纬27。47,东经112。33,海拔777.9m

A 大气压:冬季 700mm汞柱夏季 689mm汞柱。

B 通风干球温度:冬季-7℃夏季28℃。

C 空调干球温度:冬季-15℃夏季31.2℃。

D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3.4℃。

E 室外风速:冬季平均2.6m/s 夏季平均2.1 m/s 冬季最多风向平均3.3 m/s。

2.室内空气空调设计参数:(见下表)

3.空调冷热源

空调冷源由地下室冷冻机房供给,冷媒7℃/12℃冷水;空调热源由城市热网或滨河小区集中锅炉房经换热供给,热媒为60℃/54℃热水;过度季节热源有地下室锅炉房供给,热媒95℃/70℃热水,空调冷却水有屋顶冷却塔循环供给,冷却塔进水温度37℃,出水温度32℃。

4。空调系统的设计

A 地下室文物库房,主馆陈列大厅的空调设计

采用全空气式双风机空调系统,机械送风,机械回风,送风方式采用散流器顶送,在每个文物库房及陈列大厅下部分别设回风口,送回风管均敷

室内空气空调设计参数

竹木藤骨器等

陈列厅

设在吊顶内,空调器采用组合式空调器,分别由回风段,消声段,回风机段,排风段,新风段,粗效过滤段,表冷段,热水加热段,二次回风段,高压喷雾加湿加湿膜挡水段,送风机段,中效过滤段,消声段,出风段共十四组合段组成。每台空调器风量为25000m 3 /h--35000 m 3 /h ,空调机房设于地下室。空调器风机均采用低噪声离心式三速风机,以满足部分负荷时的需要。由土建竖风井将空气送至各层,空调送回风管道在穿过防火分区时设防火调节阀。组合空调机组箱体采用镀锌钢板聚氨脂发泡,不允许采用块状保温材料填充粘结方式。空气处理过程为,夏季回风与新风混合后,经表冷器将空气降至机器露点温度。并保持露点温度的恒定,以维持室内相对湿度的稳定,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来调节二次回风量,达到稳定的室内温度,当陈列大厅人数较多,二次回风余热湿量较大,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关闭二次回风阀,启动二次加热保持大厅温湿度的稳定。冬季(过渡季)回风与新风混合后,经表冷器(热水加热器)先将空气加热,再根据设定的相对湿度,对空气进行加湿(绝热加湿过程)至送风状态点,然后将处理好的空气送至空调房间,空气处理经二级过滤即粗过滤和中效过滤,每台空调器分别设六组温湿度感应装置于空调房间内,以六组感应装

置所测数据的平均值来控制空调器的表冷器(热水加热器)冷热源接管电动三通阀的开启度和加湿器的启停,温湿度要求不同的区域以分别控制。

B文言楼,办公楼的空调设计

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风机盘管采用卧式暗装式,吊装于房间吊顶内,新风由走廊吊顶内所设的新风机组供给,在新风机组出风总管上设消声器和防火调节阀,在新风机组新风进风管上设与新风机组联动的关闭两位电磁阀,风机盘管由三速开关控制,新风机组的控制箱安装在走廊。

C 报告厅,临展厅等社会服务用房的空调设计

报告厅,临展厅快餐厅的空调设计采用全空气式系统。单风机机械送风,集中回风,送风方式为散流器顶送,设集中回风口,厨房采用全新风式空调系统,空调器社与空调机房,在送回风管道上设消声器,穿越机房时设防火调节阀。在空调器新风进风管上设与空调器联动的电动调节阀。空调器控制箱安装在空调机房内,并在空调回风总管上设温湿度感应器,以控制空调器表冷器接管电动三通阀的开启度和加湿器的起停。

5.空调系统的安装

A风管的制作与安装:风管材用镀锌钢板现场制作或采用无机玻璃钢风管,风管表面应平整,圆弧均匀。风管法兰垫料采用闭空海绵橡胶板,厚度3mm,风管采用支吊架安装,其支吊架的预埋件或膨胀螺栓位置应准确,牢固可靠,其安装距离不大于3m。

B空调水管及阀门:空调供回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DN150采用焊接钢管,管径大于 DN150 采用无缝钢管,管径小于或等于DN 32者采用丝扣

连接,管径大于DN 32者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管道穿墙及楼板时应设

钢制套管。管径小于DN100时,阀门采用Q41Y-16R型球阀,管径大于或

等于DN100时,阀门采用Q341Y-16R型球阀。冷凝水管,自来水管,软

水管采用镀锌钢管。

C 减振与隔噪:所有动力设备均设减振垫或减振吊钩,设备与管道的

连接采用软接头连接,空调器在吊顶内作建筑隔噪。

D 管道系统安装应有坡度,最小坡度i=0.003冷凝水管道最小坡度

i=0.008,管道高点应有放气装置,管道低点应有泄水装置。

E 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对系统进行反复冲洗,直至排出清水为合格。然后对空调水系统,加湿系统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8MPa,试验10分钟,以压力降不大于0.02MPa,无渗漏为合格。冷凝水做通水试验。

F 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刷油和保温,冷却水系统管道及管道支架除

锈后刷红丹二道,银粉二道,冷冻水系统管道刷红丹二道后进行保温。

冷凝水系统,加湿系统镀锌钢管仅在表面缺损处涂红丹二道后保温。空

调送回风管均保温。

G 保温材料选用CSC铝镁质保温材料,保温厚度25mm,再用CSC膏体收光,最后涂刷防水涂料。

六空调冷冻机房,锅炉房的工艺设计

1。空调冷冻机房的工艺设计

本工程空调尖峰冷负荷Q=1495RT,主要集中在陈列厅开放时段,此种冷

负荷峰谷差较大。当陈列厅,报告厅,临时展厅不开放时,地下文物库房,陈列厅,办公文研楼的基础冷负荷为500RT,故冷水机组选用三台

PEH087MAU49F/E2412/C2212型电制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单台制冷量500RT,耗电量332Kw,制冷剂使用环保无害HFC-134a。冷水机组是整个空调系统的心脏,主机运行好坏直接影响设计的成功与否。要求主机生产厂家通过ISO9001论证,机组出厂测试通过ARI论证,能量调节10℅--100℅,压缩机应有听机安全保护和防喘振装置,更主要要求机组控制系统具有开放协议,能于楼宇自控系统兼容。冷却塔选用CEF-90-2-1型方型逆流不朽钢冷却塔八组,每组冷却塔循环水流量140m3/h,置于主馆屋顶夹层。

楼宇自控系统通过对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温度流量的检测控制冷水机组。冷却塔及水泵的运行数量,根据设备运行累计时间,确定启停对象,均匀控制设备运行时间。空调冷热水系统顶压采用落地膨胀水箱,根据对系统压力测定,控制水泵的启停根据对冷却塔水位的检测,控制补水管电动阀的开启。冷却水总回水管设温差控制旁通管,冷冻水总供回水管设压差控制旁通管。冷冻机组与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设启听联锁控制,启动顺序: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冷冻主机。停机时关闭顺序反之。

2。空调热源机房的工艺设计

本工程冬季热负荷Q=3.2MW。选用二台换热器,一次热媒为85℃/60℃热水,有城市热网或滨河小区集中锅炉房供给。二炽热媒为60℃/54℃热水,单台换热器换热量为2.1MW。通过对空调热水(二次热媒)供回水温度及流量的检测,控制换热器一次热媒供水管电动阀的开启度。

3。锅炉房的工艺设计

本工程过渡季热负荷Q=1.2MW,选用两台LSS0.7-1.0/95/70-QC型煤气热

水炉,单台产热量0.7 MW,锅炉水系统定压采用落地膨胀水箱,根据对系

统压力的检测,控制水泵的启停,通过对热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流量的

检测,控制锅炉及水泵的运行数量,根据设备运行累计时间,确定启停对象。

4。机房的安装与验收

A阀门及管道:管径小于DN100时,阀门采用Q41Y-16R型球阀,管径

大于或等于DN100时,阀门采用Q341Y-16R型球阀。空调供回水管管径

小于或等于DN150采用焊接钢管,管径大于 DN150 采用无缝钢管,管径

小于或等于DN 32者采用丝扣连接,管径大于DN 32者采用焊接或法兰

连接。管道穿墙及楼板时应设钢制套管。阀门冷凝水管,自来水管,软

水管采用镀锌钢管。

B 减振与隔噪:所有动力设备均设减振垫或减振吊钩,设备与管道的

连接采用软接头连接。

C 管道和设备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核验规格,型号和质量,设备应

有安装使用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

D管道和设备安装前必须清除内部污垢和杂物,安装中断时敞口处因临

时封闭,管道和设备的安装应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执行。

E 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对系统进行反复冲洗,直至排出清水为合格。然后对空调水系统,加湿系统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8MPa,试验10分钟,以压力降不大于0.02MPa,无渗漏为合格。冷凝水做通水试验。

F 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刷油和保温,冷却水系统管道及管道支架除

锈后刷红丹二道,银粉二道,冷冻水系统管道刷红丹二道后进行保温。

冷凝水系统,加湿系统镀锌钢管仅在表面缺损处涂红丹二道后保温。空调送回风管均保温。

G 保温材料选用CAS铝镁质保温材料,保温厚度25mm,再用CAS膏体收光,最后涂刷防水涂料。

七地下室文物库房及主馆陈列大厅的消防排烟设计

1。地下室文物库房的消防排烟设计

地下室文物库房走廊设机械排烟装置。分两个排烟系统,分别设排烟补风,在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墙处及排烟风机吸入口处设280℃排烟防火阀。当火灾发生时,走廊内所设温,烟感信号传至消防室,同时联动打开排烟口,排烟阀,启动排烟风机,排烟的同时排烟风机启动,开始补风,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口,排烟阀温度熔断器熔断,排烟口,排烟阀自动关闭,信号传至消防值班室,消防值班室关闭排烟风机,同时关闭补风机。该排烟系统兼作设气体灭火装置的排气。当库房火灾扑灭后,由消防值班室打开设在该库房的自动排气口,启动排烟风机,通过排烟风机将该库房的有毒气体排至室外。在进入每个库房的空调送回风支管上均设可自动复位的70℃防火调节阀,当某一库房发生火灾时,概况空调送回风管上所设防火调节阀自动关闭,保证失火库房能在全封闭条件下灭火,并防止火灾由空调风管蔓延到其他库房。

2。主馆陈列大厅,序言大厅的消防排烟设计

主馆陈列大厅,序言大厅设排烟装置。在每个陈列大厅分别设排烟口,在序言大厅顶部设排烟口,通过土建排烟竖井至屋顶,再由排烟风机排至室外。在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及排烟风机吸入口处设280℃排演防

火阀,在消防楼梯间,消防前室及合用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风机与加压风机均安装在主馆屋顶及四层夹层内

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说明

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说明

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说明 设计概论 湖北省博物馆是楚文化高度浓缩和概括的凝聚地,是楚文明的集中代表。她丰富而浩大的藏品在用它喃喃的低语无声地吟颂楚文明的光华。 浓郁而鲜明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个性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根本。在楚文化展陈列设计中,我们坚持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的结合,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经过形式设计的语言恰当而准确的展现内容精神,以此强化陈列的功能性和艺术个性。 注重文物保护至上原则,安全合理高效科学的展示文物。 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的人与物的对话和交流。创新的视角,现代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唤起观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形式设计的视觉秩序空间节奏及视觉感染力。 注重形式设计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形式设计不应回避时代的发展,历史对于今天已是洪荒远古,很难如何准确的以某种形式语言来复述,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更应避免反历史的设计行为。在今天,运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融入传统地域文化的符号,更具象征性的表示地域文化的情结,而非直白的描摹!这是我们在楚文化展陈列设计中的理念。经过对传统地域符号的整合提炼,尝试着在现代主

义设计的实践中重新解释地域性。也就是说,新时代的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应继承传统形式的非形态精神,并努力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 设计说明: 第一展厅: 楚文化展序厅: 在第一展厅的设计中,我们根据整个楚文化陈列的内容特征,在整体的空间布置上,有意识地强化序厅的概念,将序厅定位成一个“单纯的概念空间”,对整个楚文化展陈列作高度的概括和喻示,使之具有一种情感的传递作用。 我们在“城池”与“宫廷”中寻找设计的概念元素,突出楚文化陈列中贵族阶层以及城痕的古代文明的代表特征,以此为整个展馆定下基调。 我们创造性的将引厅前置,以求经过这样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处理对展览内容起到很好的先导和意想的作用。经引厅入序厅,我们在序厅的设计上引用楚国的厅堂概念,经过厅堂的象征性还原,再现两千多年前楚人的生活形态。概念还原的廊柱凸现宫廷的氛围,而天花中央弧形飘逸的彩绘,彰显一份浪漫与华贵。围合的四壁上创作楚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浮雕隐隐浮现。步入序厅的正前方是一组还原的漆绘彩屏,展厅的前言镂刻于上,四周展墙边暗藏光源,隐隐的向上漫射,烘托一种诡异、神秘的氛

博物馆设计说明

盘锦市博物馆扩大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扩初设计根据以下文件: 1. 盘锦市新区总体规划 2. 甲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3. 盘锦市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辽宁省盘锦市文化局2002. 4.8) 4.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完成的盘锦市新区核心区总平面调整意向 5.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完成的“盘锦市博物馆”设计方案及调整方案 6. 2002年5月9日甲方提供的盘锦市博物馆设计相关资料 7. 2002年7月甲方提供的“盘锦市博物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8.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法规(建筑部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二、工程所在地情况 1. 气象条件 本工程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盘锦全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

·多年平均气温8.4度 ·多年平均降雨量630毫米 ·月最大降雨量474毫米 2. 工程地质条件 ·辽河水位,平时水位:闸上3米,闸下1.5米;峰值水位海拔7米;设计水位海拔8.47米 ·馆址海拔地平面约3.5米 ·地下冻层1.2米 ·地下水位2米左右 其余内容详见结构说明部分 3. 配套设施情况 ·给水:进口位于泰山路 ·排水:出口位于泰山路 ·供电:电力进口位于科技大街 ·供热:供热进口位于科技大街 ·通讯:通讯线网进口位于泰山路 三、工程概况 1. 设计过程 盘锦市博物馆工程的设计经历了下列过程: ·2002年4月下旬,盘锦市文化局委托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进行盘锦市博物馆方案设计。 ·2002年5月下旬,在与甲方共同讨论的基础上,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做了两个建筑方案,经初步的汇报及讨论审查,最终确定方案—为实施方案。 ·2002年6月上旬,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及深化,再次进行方案的汇报,获得正式批准。 ·2002年6月中旬,在确定的方案及其深化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初步设计。 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盘锦市博物馆作为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属省辖市中型博物馆,占地26.5

通风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部分 (2)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基本资料 (2) 1.1 工程概况 (2) 1.2 基本资料 (2) 第一章设计内容 (2) 2.1 确定通风方式 (2) 2.2 送风量和排风量的计算 (3) 2.3 管道系统布置与水力计算 (3) 2.4 风机选择 (4) 空调部分 (5) 第一章工程概况 (5) 1.1 建筑概况 (5) 1.2 设计参数 (6) 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 (6) 2.1 室内冷负荷计算 (6) 2.1.1 用冷负荷温度计算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6) 2.1.2用冷负荷系数计算窗户因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6) 2.1.3 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4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5 室内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 2.1.6 室内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 第三章空调系统方案确定 (9) 3.1 冷热源机组的确定 (9) 3.1.1 冷热源方案分析 (9) 3.1.2 空调系统划分送风区划分 (9) 第四章空调机组的选择 (10) 4.1 空调房间风量、冷量的确定 (10) 4.2 末端设备选型 (11) 第五章风系统设计计算 (11) 5.1 风系统设计概述 (11) 5.2 通风管道的选择 (11) 5.3 风管水力计算 (11) 第六章水系统设计计算 (12) 6.1 空调水系统形式的确定 (12) 6.1.1 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2) 6.1.2 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 6.1.3 水循环水力计算 (14)

通风部分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营业及办公建筑。地下一层,建筑面积770m2。地下一层为车库及各类机房。要求进行地下室的通风排烟设计。 1.2 基本资料 本工程位于市中心,动力与能源完备,照明用电充足,自来水和天然气由城市管网供应。土建专业提供地下室平面图一张。 第一章设计内容 2.1 确定通风方式 地下一层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由地下停车场产生,而地下停车场内汽车排放的有害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有害物。怠速状态下,CO、HC、NOX三种有害物散发量的比例大约为7:1.5:0.2。由此可见,CO是主要的。根据TT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只要提供充足的新鲜的空气,将空气中的CO浓度稀释到《标准》规定的范围以下,HC、NOX均能满足《标准》的要求。 由《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1版)]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1998(2001版)]中对地下车库设消防排烟的规定知:本建筑属于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在面积超过100m 2,且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或固定窗房间是指机械排风排烟设施。 在考虑地下汽车库的气流分布时,防止场内局部产生滞流是最重要的问题。因CO较空气轻,再加上发动机发热,该气流易滞流在汽车库上部,因此在顶棚处排风有利,排风口的布置应均匀,并尽量靠近车体。新风如能从汽车库下部送,对降低CO浓度是十分有利的,但结构上很难做到,因此,送风口可集中布置在上部,采用中间送,两侧回。在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系统安装简

(完整word版)新风系统设计说明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新风系统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情况; 2、暖通空调设计标准,设计手册。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办公用会议室,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层高为3.20米,人数约105人。 三、新风量确定: 按照采暖通风和设计规范并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将需要新风量计算如下: 1、按每平米地板面积新风量指标计算:20X220=4400m3/h; 2、按每人最小新风量计算(考虑有一些吸烟状况): 105X40=4200m3/h; 3、按保证室内环境换气次数计(考虑有一些吸烟状况): 220X3.2X6=4224m3/h; 四、设备选型及说明 以本工程实际情况及上述计算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确定总新风量为4000m3/h—4500m3/h满足要求,根据现场尺寸,选用一台或两台新风换气机。这样既可以保证向室内提供经过过滤的新鲜空气,同时将等量的室内烟雾等污浊空气排到室外,双向换气还可以减少室内冷热量损失,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第二部分:空调系统 一、设计参数 (一)、室外计算参数 1、冬季空调计算温度:-12℃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45% 2、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60% (二)、室内计算参数 夏季:温度:25±2℃相对湿度:55% 冬季:温度:18±2℃相对湿度:45% 二、负荷的确定 1、本工程空调负荷包括建筑负荷、人体负荷、照明负荷、新 风负荷及其他符合: 其中:建筑负荷为50w/m2,人体负荷为65w/m2,灯光负荷为40w/m2,新风和其他负荷为150w/m2; 2、根据以上单位面积负荷计算出总空调负荷为: 230X305=70150w。 三、空调设备选型 1、根据现场情况,可以安装11台风机盘管; 2、根据上述空调负荷计算结果,每台风机盘管负担6.3KW, 因此选用11台型号为FP-12(008型)的风机盘管,单台参数 为:冷量约6.2KW/台,风量约1350m3/h。

自然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说明 1.工程设计依据 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1.2.赣州自然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1.3.赣州市章江新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文件 1.4.共青团赣州市委2009年6月2日补充函 1.5.2009年8月11日及9月7日赣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意见书 1.6.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赣发改投资[228] 号 1.7.赣州市建设规划局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的方案批复赣建规审[2009]148号 1.8.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2.工程项目的概况 2.1.城市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下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 2.2. 建筑性质 赣州自然博物馆工程选址于章江新区城市中轴F14地块,紧邻赣州中央生态公园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公顷。它是自然主题馆(即博物馆中心楼)、室内植物园、生态休闲园等三部分功能组成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该项目的建设有益于确立赣州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将改变江西乃至华南地区没有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现状。 建设项目总规模为27500平方米,建筑层数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小于24米。 2.3. 地质、气候条件 (1)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本市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气象条件 (3)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编写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类,地基土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地下水侵蚀性。 2.4. 项目特征 防火类别:多层 耐火等级:一级(局部大跨度钢结构为:二级) 赣州市博物馆及规划展馆初步设计- 1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博物馆设计实施方案

博物馆设计方案

————————————————————————————————作者:————————————————————————————————日期:

张掖市三馆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华夏文明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祁连雪水滋润着这方土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张掖文明。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馆藏文物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柜、展台、壁龛,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丝路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

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使陈列设计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汇聚地。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之一。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与大厅中央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厚积。大厅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曲雄浑壮伟的交响乐“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总体规划中的北峰、丰州组团。北靠清源山、后厝山,南临西湖公园和305省道,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总用地约34.6273公顷,实际用地约为27.4554公顷。 泉州市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博物馆区35000m2,文娱服务区5000m2,辅助设施区10000m2及城市广场区,共四部分。其中博物馆区将分期建设,一期征地80余亩,一期主馆建筑控制面积1.5万m2左右。 二、设计依据: 1、《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文件》(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泉州市文化局,2001.5)。 2、《泉州市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 3、《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建设》。 4、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6、博物馆方案评审会议意见。 三、总平面规划设计: 1、设计宗旨: (1)寓教于乐:力求将博物馆规划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 (2)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 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生态主题,将馆区与清源山风景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3)承前启后: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 2、设计构思:辉煌的历史与飞腾发展的现代 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博物馆的建筑定位是泉州城市丰厚文化形象的窗口。本方案所创构泉州博物馆,要体现出泉州绚丽悠厚的“泉州文化”,即“泉州性”,或“泉州特色”。 现代“泉州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现代背景。一是她有着辉煌的东、西方交流溶合的历史。二是她在当今改革开放,极具强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开创现代,更新更高的辉煌未来。 “泉博”的文化组构: (1)泉州文化的底蕴: 在工艺上有举世惊赞的石雕技艺;在戏曲方面有我国南戏艺术瑰宝——泉州木偶戏、歌仔戏等戏派;在商贸方面唐、宋、元时代,泉州就是世界著名的商贸海航巨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有泉州地区宗教文化、茶文化及大量文化胜迹。 (2)建筑文化轴——地理空间关系: 在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上,有着一条天然形成的建筑文化轴,这就是: 清源山——泉博——西湖——开元寺双塔,这几个不同的空间形态,由 南北天然地联结成空间文化轴,可谓天成神构。 在总体布局上,“泉博”主馆正座此“神轴”上,并在广场南边设一牌楼与轴南天水一方的开元寺双塔,牵引神联以强化这天成的天宇一线的城市区域空间文化轴。 3、场地概况: (1)环境优越:馆区位于文化名城泉州市西北部,北峰-丰州组团的东南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毗邻西湖公园,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2公里。(2)交通便利:用地南侧为50米宽省道305,西侧为18米宽新华北路延伸段,北靠北

空调系统设计说明书_范文

设计总说明 本设计为上海市某办公楼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该办公楼属大型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55000㎡。地下两层,地上二十八层,建筑总高度为99.6m。地下两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二十八层均为办公用房。该建筑的主要功能间有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全楼冷负荷为3080千瓦,全楼采用风冷热泵机组进行集中供给空调方式。 本建筑位于上海市。上海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东经121°43′,北纬31°16′。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但由于地处沿海,雨季较为分散,以夏季雨量最大。夏季空调室外日平均温度30.4℃,办公室室内温度26℃,湿度65%,室内风速v ≤0.3 m/s;冬季办公室室内温度20℃,湿度40%,室内风速v≤0.2 m/s。 设计的依据主要有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上海市某办公楼空调通风系统设计》、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J19—87、HV AC暖通空调节设计指南、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简明通风设计手册等。 考虑该大厦为办公楼,空调的运行时间主要在上班时间,所以计算负荷时本设计取的时间为6—18时。此设计中的建筑主要房间为办公室,大多面积较小,且各房间互不连通,应使所选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房间内布置吸顶式风机盘管,嵌入暗装的形式。将该集中系统设为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入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由百叶风口下送和侧送。水系统采用闭式双管异程式,冷水泵四台,三用一备。 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主机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水量的计算确定风管路和水管路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风机和水泵。 通风设计方面,地下室为车库及设备用房,设计成机械送排风为主,自然进排风为辅的方式,其换气每小时不小于6次;卫生间排风设计为排风扇机械排风到外阳台,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10次的换气量计算;考虑到办公室吸烟问题,也采用排风扇机械排风到外阳台,排风量为送风量的80%。电梯前室及楼梯间设计加压送风。 该设计按照建筑结构及其要求制定空调方案,力求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即能够满足办公舒适性。此外还要从空调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经济性,以及建筑整体的美观度考虑。中央空调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先进。能够有效的管理,一次性投资,后期使用方便,并且不占用建筑的有效空间。本文就是对中央空调的设计到选型,到校核计算的一个说明。从使用性到科学性再到经济性上做到好的结合。方案选择是整体考虑以及设计的总体思想,计算部分是整个设计的基础,绘图部分是与设计施工相联系的实际的走管和安装。三个部分相依相承,都与整个工程密不可分。各个部分都要保证科学合理,正确无误,经济适用。 本设计是真实性课题的典例。其中,有理论的分析计算,有中央空调方案的选择论证,有实际的绘图安装。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实例。设计计算主要有冷负荷的计算,送风量的计算,管路的计算等。冷负荷的计算确定了各个房间的空气状况和调节条件,以及整个工程的负荷量。是确定室内空调调节方案的主要数据。也是选择冷水机组最主要的参考数据。送风量和管路的计算是面向实际设备和管路的数据资料。都是整个设计的基础。 在上面主要阶段完成以后还要对一些具体细节的问题加以论证思考并列出解决方案。比如管

电影博物馆(二-三层设计说明)

中国电影博物馆 ——将“雕刻时光”空间化的艺术设计 电影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形式,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路程,电影丛林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有无数影片纪录并反映出的人类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善于思考的卓绝智慧;电影的发展也在物质层面上展示着科学技术随着时光的脚步不断前进的步伐,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电影是反映人类对外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断追寻、探索的特殊媒介和载体。由于电影是通过光影和声音对时间进行纪录,所以有人诗意地把电影称作是“雕刻时光”的艺术,而电影博物馆是将电影作为人类智慧的载体在一定的空间展示,因此可以说电影博物馆应该是把“雕刻时光”空间化的艺术。它要向观众展示它各个层面的容,让观众通过参观电影博物馆认识、了解电影,掀开电影不为多数人所见的神秘面纱,将银幕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的不同侧面都展示给观众,让电影文化通过博物馆展示在人们的认知中从专业变成知识,进而变成人们的常识,这样,人们对电影——人类智慧结晶的一块瑰宝,就会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热爱、更多的支持甚至更多的参与。 博物馆既是一个大的舞台,可以让丰富多彩的容舞蹈起来;又是一个具有相对限定性的空间,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毫发毕现。因此,博物馆的展示应该具有全面性、权威性,但要通过概括性的整体构思和精微巧妙的局部设计来有选择性地将代表性的容展示出来。也就是说,整个展馆的设计在思路清晰、定位明确、个性突出、设计巧妙的前提下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因此,根据博物馆的设计特性和电影的本体特征,我们对中国电影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构思及定位是: ●合理地划分空间。只有将一个大的空间化划分成小的空间,才能在设计 上体现空间设计的层次感、丰富性、个性化,这一方面有利于设计细节 的展开和多元设计理念的呈现,另一方面空间的丰富层次也可以从视觉 和心理上给观众造成空间的延展和悬念感。 ●体现清晰的思路。划分空间有很多优势,但是如果思路不清楚,又会造 成空间破碎的凌乱感,因此,既要把空间打碎,又必须将空间有机整合。

博物馆设计说明书

博物馆设计说明书!!!!!!!!!!!!!!!!!!!! 1、基本原则、 根据博物馆展出内容的特点,合理组织参光流线。1).根据博物馆展出内容的特点,合理组织参光流线。参光流线要明尽量避免迂回、重复、堵塞、交叉。确,尽量避免迂回、重复、堵塞、交叉。根据博物馆规模不同,尤其是大、中型博物馆,2 ). 根据博物馆规模不同,尤其是大、中型博物馆,展出要有灵活可全部展出,也可局部展出。性。可全部展出,也可局部展出。对于非系统性和非顺序性展出的大、3 ). 对于非系统性和非顺序性展出的大、中型博物馆参观路线要有选择性。可全部参观,也可灵活参观,并方便中途退场。选择性。可全部参观,也可灵活参观,并方便中途退场。适当安排有间隔的休息场所,使观众视觉得到停顿,4).适当安排有间隔的休息场所,使观众视觉得到停顿,体力得到恢不至于过度疲劳。复,不至于过度疲劳。除上述基本原则外,除上述基本原则外,基本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中最醒目便捷的位临时展厅适合采用灵活的大空间,宜相对独立,置,临时展厅适合采用灵活的大空间,宜相对独立,可安排在便于单独开放的位置上。报告厅可接近陈列室布置,单独开放的位置上。报告厅可接近陈列室布置,其位置也宜相对独便于单独对外开放。立,便于单独对外开放。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展出内容的博物馆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展出内容的博物馆都有各自的特点,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计师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陈列室的入口与人流组织 如陈列室进深较大, 3 ). 自由线路:如陈列室进深较大, 或大厅中采用立体陈列或单元陈列方式, 则人流线路不是单一的明确线路, 单元陈列方式, 则人流线路不是单一的明确线路, 人流流向会产生“渗流” 现象. 陈列室的出入口反映的是总的前进趋势, 产生“ 渗流” 现象. 陈列室的出入口反映的是总的前进趋势, 观众在前进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参观对象。观众在前进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参观对象。 3、几种展厅形状的比较 长方形:能获得摊位布置的最大值;走道通畅、便捷, 1 ) . 长方形:能获得摊位布置的最大值;走道通畅、便捷,占用面积少正方形:摊位容易布置,排列整齐,走道便捷,2).正方形:摊位容易布置,排列整齐,走道便捷,参观路线明确,灯光布置有利于组成天棚图案,渲染展览气氛,线明确,灯光布置有利于组成天棚图案,渲染展览气氛,展览形式丰富。展览形式丰富。摊位布置富有变化,3).圆形:摊位布置富有变化,走道布置适当时方便参展厅一般照明须与走道方向取得呼应;观; 展厅一般照明须与走道方向取得呼应;展览形式设计灵活性差。较难,灵活性差。多边形:摊位布置受限制;4).多边形:摊位布置受限制;走道方向应方便而且不影响观众视线;展厅一般照明注意整体;观众视线;展厅一般照明注意整体;展览形式设计应利于边角落。边角落。 空间设计

新风系统设计说明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新风系统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情况; 2、暖通空调设计标准,设计手册。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办公用会议室,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层高为3、20米,人数约105人。 三、新风量确定: 按照采暖通风与设计规范并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将需要新风量计算如下: 1、按每平米地板面积新风量指标计算:20X220=4400m3/h; 2、按每人最小新风量计算(考虑有一些吸烟状况): 105X40=4200m3/h; 3、按保证室内环境换气次数计(考虑有一些吸烟状况):220X3、 2X6=4224m3/h; 四、设备选型及说明 以本工程实际情况及上述计算结果为依据,综合考虑确定总新风量为4000m3/h—4500m3/h满足要求,根据现场尺寸,选用一台或两台新风换气机。这样既可以保证向室内提供经过过滤的新鲜空气,同时将等量的室内烟雾等污浊空气排到室外,双向换气还可以减少室内冷热量损失,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第二部分:空调系统 一、设计参数

(一)、室外计算参数 1、冬季空调计算温度:-12℃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45% 2、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 3、2℃ 空调计算相对湿度:60% (二)、室内计算参数 夏季:温度:25±2℃相对湿度:55% 冬季:温度:18±2℃相对湿度:45% 二、负荷的确定 1、本工程空调负荷包括建筑负荷、人体负荷、照明负荷、新 风负荷及其她符合: 其中:建筑负荷为50w/m2,人体负荷为65w/m2,灯光负荷为40w/m2,新风与其她负荷为150w/m2; 2、根据以上单位面积负荷计算出总空调负荷 为:230X305=70150w。 三、空调设备选型 1、根据现场情况,可以安装11台风机盘管; 2、根据上述空调负荷计算结果,每台风机盘管负担6、3KW, 因此选用11台型号为FP-12(008型)的风机盘管,单台参数 为:冷量约6、2KW/台,风量约1350m3/h。 第三部分:安装及其她说明 1、本工程施工安装应遵循《通风及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最新博物馆设计方案:博物馆优秀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华夏文明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祁连雪水滋润着这方土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张掖文明。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馆藏文物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柜、展台、壁龛,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丝路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 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使陈列设计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汇聚地。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之一。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与大厅中央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厚积。大厅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曲雄浑壮伟的交响乐“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博物馆设计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名称:江南博物馆建筑设计 建筑地点:中国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 项目背景: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些年来经考古工作出土数量众多文物,原有博物馆规模和设施都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经政府研究决定,易地另建博物馆新馆。 项目概况: 江南博物馆地处该市规划的文化中心区中心广场东侧,东面为高层建筑,南面为城市绿化带,北面为新华书店。该地段用地方正,地势平坦。建筑集文物展览、文物保护与储藏以及办公等功能为一体。 本项目用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项目规划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该建筑为一级防火建筑,各层及地下车库均设自动喷淋系统,每个防火分区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疏散楼梯按防火规范设置。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规范》JBJ50-2001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7)《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9)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1、总体布局及设计理念 “江南院落”的总体布局——造型以江南传统的院落为母题,由展览区、办公区、报告厅围合而成,既与江南的设计理念吻合,又与方形的基地相协调。 强调市民参与和市民使用的设计理念——摒弃建筑传统的南北轴向关系,由城市出发强调建筑的东西向轴线,将面向城市主干道的西南向作为设计的主方向。主入口设计成为视觉通廊,将市民由中心广场直接引进并穿过到达内部庭院。庭院在闭馆后仍然向市民开放,充分强调市民的实用性和参与性。馆前留出一片城市广场,形成开敞的视野。 建筑既是城市空间构成的元素,又是城市空间的延展。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受到苏州博物馆的启发,采用延续城市街道空间并将城市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的方式,营造市民所用的“城市客厅。” 引入内部庭院,凸显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同时为参观人员提供了休息空间以及宜人的景观。建筑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凸显文化馆的特质。 2.空间及功能构成 建筑由北面的展览区、东南面的办公区、西南的报告厅以及地下文物储藏保护区组成,不同使用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商用厨房室内通风空调设计(上海希科)

商用厨房室内通风空调设计 2.1 商用厨房的功能特点及通风系统要求 2.1.1 厨房功能特点概述 餐饮业餐馆、饮食店和食堂的厨房根据性质大致分为以下若干类:中餐厨房、西餐厨房、员工食堂厨房及美食广场厨房等。中餐厨房烹饪温度高,油烟多,污染严重;员工食堂油烟量大,而且集中;美食广场油烟较少,比较分散;西餐厨房油烟相对少些。中餐厨房对送排风要求是最高的[10]。 商用厨房设备一般以厚度为0.5~1.5mm的不锈钢304板为主材制作,主要产品有各种炉灶,星盆(水池),蒸饭箱(车),工作台,工作柜,保温台柜,四层货架,油网烟罩,运水烟罩,通风管道等。还包括各种进口或国产的西餐设备,吧台设备,冰箱,热水器,消毒柜,洗碗机,烤箱,制冰机,咖啡机,搅拌机等。 各厨房根据具体经营性质及协作组合关系等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加以设置主食品仓库、副食品仓库、冷库、检验室、粗加工间、切配间、烹饪间、蒸饭间(主食加工)、面点间、备餐间、冷菜间、烧腊间和洗碗间等各功能间。 2.1.2 厨房主要功能间的特点和具体通风需求 厨房各功能间的特点和具体通风需求见表2-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厨房的烹饪间、面点间、蒸煮间、洗碗间、烧腊间是油烟和蒸汽产生的重点区域。 烹饪间作为商用厨房的核心部分,是进行炒、炸、煎、烹烤等烹饪活动的主要场所,会产生大量烹调油烟和散发大量热量,是厨房污染物的集中产出区,污染物的排放是最严重的,需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方可排放到大气中,室内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品质也是最差的。烧腊间的烤鸭炉、烤猪炉和面点间的烤箱、小炒炉等,这些设备也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污染物和热量辐射。另外蒸煮间的蒸炉和蒸饭车及洗碗间的洗碗机等则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和热量,需要及时排出,但因油烟较少,可以不必配置油烟净化器。

博物馆设计说明

博物馆设计说明 乾安县博物馆主要当地历史文物和文化展,如猛犸象等中世纪出土文物及化石,原始部落的器物直至新石器时代。再如乾安县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井田制与租赁和当代的土地承包制相结合而特有的农耕文化,中世纪前期的部落与少数名族建立的邦国。再如辽金时期,也就是第一个在该地的封建制国家的文化,春捺钵文化。游牧与农耕并存。进入近代的以千字文为基础成立的乾安县等历史文化展和现在工农业发展的现状。 设计手法主要体现于灯光的使用,及其布局上的紧促与疏松。借鉴室外园林的设计手法使用于其中,开敞空间,半封闭空间,障景,借景和留园等手法融入其中。如第一展厅采用较为疏松的布局,其布局犹如卫星图观看乾安县地貌一样,盐碱地与水疱。第二展厅则使用紧促的布局,展柜高矮个不一,犹如当地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其中最出名的“狼牙狈”。使游客融入其中。第三展厅和第二展厅一样。第四站厅和第一展厅一样,但由于所展现的器物不同,有很大的年代区别,所以在设计上又有所不同,主要采取的是现代设计手法为主多以科技灯光等。 五馆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方案共分为五个部分,前厅:报告厅、主题馆及部分公共区域;一层:图书馆和民俗文化馆;二层:展览馆和科技馆;三层:博物馆及部分公共区域。四层:办公区域。整体风格为偏中式带现代风格的设计,根据乾安县的历史文化及地域特性,所以本次设计主要以中式风格为主,在展现本馆的主题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再结合文化特色用装饰手法为其带来“生命”。五馆的使用功能决定它是公共,以游客参观和使用为主,它的参观者年龄参差不齐,参观者受文化教育程度也不相同,要让80%的参观者及使用者适应此装饰,所以在中式为主的设计风格上又参入现代风格元素,这样可以不单调,在多重特性元素下使人们不会轻易达到视觉疲劳。

中华玉文化博物馆设计说明书稿)

“中华玉文化博物馆” 装修规划设计说明书 2010年4月

前言 首先非常感谢镇平县政府、石佛寺镇政府的各级领导的信任,让我们参与“中华玉文化博物馆”项目的设计工作。我代表河南国基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崇高的敬仰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接到参与该项目的竞标设计通知后,深感这个项目的重要性、社会影响性、历史责任性,立马组织设计团队,对该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研究了丰富的玉文化知识和玉产业发展等;并联合北京大东设计策划团队,参与设计;并组织了考察团,对新疆和田玉博物馆、天津玉文化博物馆、北京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拜会了河南博物馆馆长张文军教授;并邀请了河南大学历史系郑慧生教授、北京大学阎步克教授参与了该项目的设计指导工作;还得到了“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原建筑设计师,被国际上誉为中国八大杰出建筑设计师之一赵冰博士,在博物馆外观装修设计方面的指导。 下面,我将我们这次的设计成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做个汇报,敬请各位指导。

目录 前言02 第一章重大的历史使命感04 第二章博物馆设计构思框架05 第三章博物馆外观设计07 第四章博物馆的空间组织09 第五章博物馆公共大厅设计010 第六章博物馆展示区设计012 第七章博物馆其它功能区设计015 第八章博物馆的消防安全设计016

第一章重大的历史使命感做有责任的人,做有责任的公司------这一直是我们河南国基设计装饰工程公司做人做事的座佑铭。 当5.12地震发生时,我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决定,捐款10万元。事隔三个月,国基又向省政府请缨,义务参与江油市的医院、学校的设计工作。我们认为,当国家和民族需要我们的时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吧! 设计博物馆的装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使命。我们的设计团队也深感重大的历史使命感。 一个博物馆,其实就是挖掘地方文化,打造地方品牌,树立一个地区金色名片的平台。它能够推动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腾飞,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着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旨在强化地方文化,强调地方特色,宣扬地方品牌。在这一点上,博物馆的比较竞争也非常激烈。 我们规划装修改造后的博物馆应该也是“百年大计”,要有一定的高度,有极强的前瞻性。首先要确定博物馆的定位,是镇平的玉博物馆,还是中国的玉博物馆,还是世界的玉文化博物馆呢?装修使用后,若干年后,当博物馆需要宣传时、当后人需要炫耀时、当网上需要传播时、当外宾、当首长需要参观时、当学者们寻找研究方向时,我们的“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号称“中国玉雕第一馆”建筑面积是多少?有多少个展馆组成?有多少个故事?有哪些之最?参观后能否为之震感、为之自豪、为之向往呢? 所以,规划设计如何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玉雕第一馆”?如何能够在兄弟馆中脱颖而出?如何能够真正成为科技的、文化的、创新的、震撼的博物馆?是我们感到重大历史使命感。

历史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历史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特别是有地方风格和特色的博物馆的方案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博物馆建筑的基本要求、设计思路、功能组成及空间特点,进而对博览陈列建筑的一般要求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以触类旁通,掌握博览建筑的设计方案。 二、建筑规模: 中小型城市(城市自选)特色历史博物馆,面积为6000--7000平方米。 三、设计要求: 博物馆是供搜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要求学生对其功能组成按国家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划分人流线路,使观众参观路线与藏品运送路线互不交叉。在满足建筑覆盖率不大于40%的前提下,场地设计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参观集散和藏品运送。建筑里面造型应着重体现馆藏品之特色和地方建筑风格,突出文化氛围。 四、功能组成: 陈列区 1、基本陈列室4--5间300平方米/间 2、专题陈列室2间200平方米/间 3、临时展室1间200平方米/间 4、室外展场约500平方米 5、门厅100平方米 6、报告厅300平方米 7、接待室100平方米 8、管理办公室2间20平方米/间 9、观众休息厅50平方米 10、厕所20平方米/间 藏品库区: 1、藏品库房3--4间200平方米/间,其中一间珍品库房 2、藏品暂存库房1间100平方米 3、缓冲间30平方米 4、保管设备储藏室及制作室2间50平方米/间 5、管理办公室2间20平方米/间 技术和办公用房: 1、鉴定编目室20平方米 2、研究室20平方米 3、摄影室50平方米 4、熏蒸消毒室50平方米 5、实验室50平方米 6、修复工厂100平方米 7、文物复制室50平方米 8、标本制作室20平方米 观众服务设施 1、纪念品销售部15平方米(可结合门厅)

博物馆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保证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社会历史类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设计。改建设计及其它类别博物馆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小型馆(建筑 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注:建筑规模仅指博物馆的业务及辅助用房面积之和,不包括职工生活用房面积。 第1.0.4条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中型馆的耐久

年限不应少于100年,小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 第1.0.5条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要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第1.0.6条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 第1.0.7条对古建筑的改建设计必须符合各项文物法规,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并应满足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藏品库房以新建为宜。

第1.0.8条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具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二、不应选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与噪声源及贮存易燃、易爆物场所的相关距离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三、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