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散打介绍

中国武术散打介绍
中国武术散打介绍

前言

在武术界“散打”和“散手”是通用的词汇。这种用法是否科学合理,顾及的人并不多,在这里我们需要做个简单的回顾。在散打比赛刚刚试行的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人首先提出了用“散打”、“散手”哪个词更准确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因而两个词混用的现象就长期存在下来,直至今天。

为什么我们称为“散打”,而不是“散手”呢?这主要基于两种考虑,首先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代有关“散打”的代名词颇多,古代有相搏、手搏、卞、弁、手战、白打等;近代有散招、散着、拆手、拆招、招术等;现代只有散打和散手两种叫法。应该说“散手”是传统意义上的沿革,自然而然,合乎情理,而“散打”更符合现代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字记忆、媒体报道的基本要求,同时更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散”字,代表了散手、散着、招术等意思,“打”宇则表示了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格斗较量的性质和用途。所以,现代使用“散打”一词更准确。其次散打发展需要有统一的国际称呼。在武术走向世界、走向奥运的今天,一切必须规范化。1988年“武术” (Wu-shu)一词率先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法定用语,从此结束了与世界上流行的“功夫”(Kung-fu)一词混用的现象,并确立了武术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确地位。“散打”一词亦如此。

散打是相对于套路而言的。1988年全国武术专题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散打与套路是结合,还是分离”的问题,经过实验论证和研讨,多数学者认为,“打练分离”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学科高度综合与分化的结果。分离后的散打迅速走上“快车道”,经过二十多年不断的摸索、改造,逐渐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管理体系,并成功地推出了“散打王”品牌。目前,散打已经成为国内外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的鲜明特点是好学、好记、好练、好用、好看。

根据我们的预测,当前乃至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散打活动及竞赛将更加火爆,直接或间接参与这项运动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其发展方向有四个方面:

一是业余选手的比赛活动。戴护具,保安全,守规则,众多数的普及活动。

二是专业队的比赛活动。去护具,按规则,重技法,争锦标的提高活动。

三是“散打王”比赛活动。以商业运作为主体的竞赛活动,中国散打与国外各种武技的对抗将在这个擂台上层开,通过散打与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的对抗确立了中国武术的霸主地位。

四是公安必备的技能。特警、特工、防暴警、警校等必备的技能,没有规则,专打要害部位,讲究一招制敌,追求实用性。

第一章散打概述

散打是一项徒手搏击格斗的技术。它的母体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瑰宝——武术运动。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是武术运动的对抗性形式,更是武术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武术的精髓之所在。

现代散打运动,是以踢、打、摔、拿为主要技击内容,在比赛规则的限制下互以双方格斗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对抗性体育竞赛项日。它是格斗者双方智力、体力、技术和心理意志的综合抗衡,具有高度的攻防实战性和激烈对抗性。

第一节散打运动的由来与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资料的获得,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搏、擒拿等动作“手擒猛兽”。(包括:鸡、鸭、牛、羊等)尤其是私有制萌发后,部落间的战争使人与人相斗的技术不断。西汉时期的储具圆雕(格斗)就生动地层现了徒手搏的场景。考古化石表明,当时猛兽极多,特别是剑齿虎,十分凶猛。在云南的沧源原始岩画上就有一人与野兽搏打的描绘,画面上有两人双臂展开与兽搏斗,另有一人两手各持短棒似赴援者。《毛记》说:“暴虎,空手以搏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类为了生存和获取食物,除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外,还必须依靠自身的徒手技能与大自然斗争。有时人与人之间为了获取生产资料也要进行搏斗,而人与人的搏斗为武术徒手搏击的萌生奠定了基础。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部落时,发生大规模战争之前,原始先民之间便为争夺头领地位和领地而进行争斗了。到了氏族公社时代,由于物质利欲,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而使用武力就成为他们掠夺财富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在这些战争中,除器械的拼杀之外,徒手搏击也不可避免。掌握一定的搏击实战技能和经验就成为当时人们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武术徒手搏击的萌芽。

到了奴隶社会,即夏、商、周时期,作为具有独立形态的武术徒手搏击,即“手搏”形成了,并成为当时奴隶主欣赏的一项活动。据《殷·本纪》记载:“帝纣……材力过人,手擒猛兽。”可见这种“搏兽”已非生产技能,而是服务于奴隶主、贵族狩猎活动的搏斗技能。《礼记·王制》记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赢股肱,决射御”表明当时已经有了用“执技论力”,“赢股肱”来决定胜负的相搏之技。《释名》称:“相搏将谓广搏以击之也。然举手去要,终在扑也。” 《谷梁传》记载:周朝有两个高手叫秦廑文与梁纥(孔子之父) “以力相高”。这表明武术徒手搏击在周代时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近于比赛形式的“春秋角试”,每年以此来选拔士卒。《管子七法》记载,“春秋角试,……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相搏取胜。《左传·成公十六年》述:“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所轼。” 《荀子·富国》说:“是犹鸟获与

上述资料反映当时手搏已经作为专门的搏击技能存在了。

除了技术外,战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在《荀子·议兵篇》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岂手臂不救也。”从中可看出徒手相搏,已有惊上取下、佯攻巧打的战术运用。《庄子·人间世》说:“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大至则多奇巧。”可见战术在搏击实战中有了一定的运用。到了秦汉三国时期,相搏分化为“角抵”和“手搏”,“角抵”以摔为主,“手搏”以打为主,同时也兼有摔。《汉书·艺文志》中收录的《手搏》六篇虽已失传,但在残简中有“相错蓄,相散手”的释文,“错蓄”是两人摔倒纠缠的样子,“散手”则是两人分离后空拳而斗的样子,这是最早在相搏运动中使用“散手”一词。这说明角抵和手搏已相互分离,并丰富了武术徒手搏击的内容。

在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中出土的一件木篦上有描绘这一时期手搏的彩色漆画。画面上有三个男子,均上身赤膊,下着短裤,腰间束带,足穿翘头鞋。右边两人正在进行“手搏”比赛,左边一人,双手前伸,为比赛裁判。台的上部还有一帷幕飘带,表示这种比赛在台上进行。整个比赛画面热烈紧张,参加“手搏”的双方,一方横击另一方头部,另一方闪躲后弓步冲拳还击对方头部。此时的角抵,主要是两两相敌的角力,即颜师古所说:“抵者,当也。”这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技艺的较量。角抵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激烈的对抗赛,使观赏者精神振奋,回味无穷。

汉初,刘邦曾一度罢废角抵,但却没能完全禁止,到了汉武帝时,反而大力提倡。如《汉武故事》载:“未央庭中设角抵戏,角抵者六国所造也,秦并天下,兼而增广之,汉兴虽罢,然犹不都绝,至上(五帝)复采用之,并四夷之乐,杂以奇幻,有若鬼神。角抵者使角力相抵触者也。”武帝特别嗜好此戏,《汉书》中就有“五帝作巴渝、都卢、海中、砀极、曼衍、鱼龙、观角抵之戏”的说法。不仅宫廷如此,民间也相当流行角抵活动。《汉书·本纪》载:“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 “元封六年夏,京师民众观角抵于林平乐馆。”可见民间对角抵的喜爱程度。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汉墓铜牌上,也刻有角抵纹饰的画。两人赤脚,互相用一手扳腿,一手抱腰,相抱相摔,十分生动逼真。

西汉时“角抵”指“戏”,汉以后“角抵”一词便与“角力”一词混用了,这个过程又出现了“手搏”。关于“手搏”在汉画汉砖中多有体现。如四川新都出土的汉画砖“手搏图”中,就生动展示两人手搏对峙的姿态,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东汉墓室北壁画中有两个大胡子壮士,赤身,着短裤,留长发,足蹬翘头靴,两人在相较相搏。

总体讲,秦汉时期是“角抵” “手搏”的发展时期,秦以角抵为雅言,突出摔的方法;

度。社会繁荣使手搏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武举制,更促进武术向精练化、规范化发展。《隋书》记载了当时比赛的热闹场景,在大业六年,来自各地高手云集在端门街各献“天下奇技”,一比就是几天,甚至“终月而罢”。

宋元时期是角力、手搏的盛行时期,宋时手搏作为强身、活动手足的重要手段在民间广为流传。《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中曰:“二人拳手撕打,四下人都观看,一肘二拳三翻四合,打倒分际,众人齐喊一声,一个汉子在血泺里卧地。”可见宋时手搏已“拳” “肘” “脚”兼用。并出现了比赛的规则:不准“揪住短儿” “按起裤儿”,可以“按直拳、使横拳” “使脚剪”。上述资料表明宋时手搏已有一定的规范程度。

到了元代,宫廷曾先后10次下禁令,严禁民间持有兵器习武,尽管手搏受限,仍练习不止。《元史》中同样也有关于“手搏”的记载。

明代是中国古代武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此时手搏多称为“白打”或“搏击”。比赛称之为打擂台,赛前先设擂主,由擂主安排好高手准备应战;赛前双方先要立好生死文书,否则不准上台比武。

清朝前期,伴随着农民运动及秘密结社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练武的“社” “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门派及理论,创新出许多的武术套路,而且有多种的练功方式,人们开始重视武术的健身、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的作用。此时女子练习散手也较为盛行,清采蘅于(虫鸣漫录)记载:“楚南有兄弟两人,请来拳师学艺,其妹在楼上看,……哥哥被拳师打倒,于是妹与拳师斗,交手后,妹飞起一脚,踢中拳师要害……”

民国初期,受西洋文化的影响,武术已趋向现代体育。河北武术大师霍元甲在上海创立了“精武体操学校”,后改为“精武会”。河北马良创编并推广了中华新武术,中央国术馆也相继成立,并于1928年10月由国民政府中央国术馆举行了“第一届国术国考”。这次徒手比赛不分级别、不分流派、不带护具;不准攻击眼、喉、档部,三局两胜,采取双败淘汰制。开始了近代武术搏击(散手)即散打比赛的新纪元。到了1933年举办的第二届国术国考,就有了护具规定和要求,比赛以性别分组,按体重分级,没有时间限制,将对方击倒为胜一局,三局两胜。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正式被列为推广项目,随后在研究发展重点上,先将武术套路运动形式进行推广,作为竞赛表演的重点。但散打运动在民间仍广泛

流传。

为了使武术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检验,1979年3月首先在浙江体委、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项目的试点训练;同年5月,在南京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上述单位进行公开表演;同年10月,在第四届全运会上又进行了公开表演。1980

摩交流大会上,北京体院与武汉体院进行一次公开表演比赛。1982年,国家体委又调集有关人员制定了《武术散手(散打)竞赛规则》(初稿),并按这一规则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十单位武术散打邀请赛。自此,武术散打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对抗项目(散打)表演赛,不断总结经验,并在1987年采用了设台的办法,确定了以擂台为民族特色的竞赛形式。1988年,在由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国际武术节上首次举办了国际武术邀请赛,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近60名运动员进行了角逐,这标志着武术散打已经走向现代体育竞技的舞台。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散打”与“散手”一词相混用的现象,经过反复讨论没能达成一致意见,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通过1979-1988年这十年的实验总结研究,散打项目竞赛训练裁判规则日趋完善。1989年,国家体委将武术散打确定为国家正式竞赛项目,同年10月在江西宜春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1990年正式出版了《武术散手(散打)竞赛规则》,同年批准了14名武英级运动员和第一批国家级武术散打裁判员,同时比赛的评分也采用了电子记分器,标志着散打从表演进入了正规化的武术散打比赛时代,这为散打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历程。1991年,全国武术散打比赛分为上半年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和下半年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个人赛)。1993年,在第7届全国运动会上,散打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设团体金牌1块;1997年的第8届全国运动会上,散打项目金牌增加到3块。各省市及行业体协先后成立了散打专业队和集训队,并在国家体委直属六大体院开设武术散打专业,各地方武术馆、体育学校习练散打的学员层出不穷,散打运动在群众中已有广泛、深厚的基础。1998年,散打比赛被列为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12届亚洲运动会竞赛项目。

200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组织举办了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全国各体协及省市专业运动队纷纷报名参加。散打王比赛奖金丰厚,赛事宣传、组织具有现代水平。主办者在比赛护具和比赛规则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散打比赛护具改为点护式。即:取消原来的护胸、护腿、护头,比赛时运动员只穿护裆,戴护齿、拳套。并且在原来散打擂台的基础上设立了围绳,缩小了比赛场地,将比赛时间改为五局,这大大增加了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程度,散打王比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武术散打已向职业化道路迈进。

2003年,由国际武术联合会组织,在中国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比赛共设11个级别,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选派优秀的运动员参赛。我国选派8名选手参加比赛共获得6块金牌。世界杯散打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向国际体坛的全面进军,中国武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高于体育。”中国武术(套路和散打)在不远的将来必将走进奥运会的殿堂。

第二节散打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与武术散打自身的魅力是分不开的。散打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呢?接下来让我们从了解散打的特点与作用开始。

散打运动的特点:

(一)技击与体育的完美结合

武术散打属于体育范畴,但它又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武术散打是互以对方身体为攻击目标,利用踢、打、摔等技术来完成的。它明显地区别于使人伤残的技击术内容。现代散打技术从传统武术中吸取精华,又从体育的观点出发,制定了散打竞赛规则,规则规定了禁击部位及比赛时必须穿戴护具。现代散打的技法是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防身自卫为练习目的的。所以说武术散打是在比较安全的规则下进行互为攻防的,虽具有较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法有所区别,因此现代散打运动是技击与体育的完美结合。

(二)对抗性是武术散打运动的基本特点

散打比赛双方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是互以对方技击动作而转移的,是通过互相斗智、较技来战胜对方的。散打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对抗,运动员在掌握了一定的攻防技术动作后,还要掌握运用技术进攻对方的时机,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快迅的反应及敏捷的应变能力。正是武术散打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这也明显有别于武术套路的运动表现形式。

(三)武术散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正确对待胜负的心理素质,遇强手时要克服消极逃脱关,这无疑对培养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有着一定的作用。经过这些锻炼,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坚毅的性格,使练习者摒弃软弱和怯懦而敢于拼搏进取。

(四)丰富文化生活,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武术散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强的生命力,比赛紧张激烈。许多古籍史料和文学名著中有关散打的描述,围观者都是“人山人海、群情沸腾” “三百里内皆来观之”。每当赛场上出现精彩的场面,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茶余饭后观看一场散打比赛,也无疑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拼搏向上的竞技精神也会给人一种启发。如今不仅习练散打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观看散打比赛的观众也日益增多,这说明了武术散打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及观赏价值。

(五)提高竞技水平、增进友谊

在武术散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学员间的互相切磋,学习时的相互尊重和共同提高,这一过程不但加深了学员的武德修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提高了竞

了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

第二章、学习散打的常识

第一节散打的学习方法与要领武术散打学习各阶段目标及任务根据武术散打的学习特点和运动技能形式的生理学规律,武术散打的学习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型概念期

为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基本功,基本技术动作阶段。此时应加强基本功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动作原理,特别是掌握正确的基本动作,这是非常关键的,它决定着击打的力量、速度及攻防转换等制胜对方的重要因素。

第二阶段:培养攻防意识和战术意识阶段

在巩固基本动作、不断提高专项素质、熟练掌握多种技术动作及组合的前提下,通过进攻、防守及防守反击的训练,逐渐培养攻防意识,为进一步提高竞技水平做好准备。另外在此阶段还要注重战术意识的培养,因为战术意识是一名运动员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训练中注重战术意识的培养与练习,对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提高个人技术特长、形成个人技术打法阶段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运动员的个人技战术水平有所提高,形成了个人的技术特色,这时教练员应因材施教,培养个人的技术“绝招”,在全面提高掌握攻防技术的前提下形成个人技术特长,不断提高专项素质及增强打击力量,从而逐步走向成熟。

各阶段学习要求:

第一阶段的要求是打好基础

学习武术散打首要的一条是练好专项素质和基本功。专项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素质。基本功包括:基本的站立姿势、步法、基本拳法、腿法、摔法、防守技术等。在练习专项身体素质之前,首先要提高一般身体素质(内容包括跑、跳、力量等)。在具备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严格散打的基本功、基本技术训练,一定会提高专项素质。在掌握了正确的基本动作和具备了专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拳腿的速度、力量,增加攻击的实效性,提高抗击打能力和实战意识,为进一步强化学习和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熟练掌握攻防技术

有了一定的散打基础后,在继续巩固技术动作的前提下,逐渐过渡到攻防技术阶段,全面系统地学习散打实战的攻防技术及战术。由简单的单个技术练习进人组合的攻防技术练习,形成个人的技术特点。学习时要从动作原理入手,了解动作的本质,体会攻防含义,从理论

正确的技术动作为止,为进一步的学习及实战训练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的目的是通过实战积累经验、检验成果、形成个人技术专长

武术散打是双方斗智、较技的对抗性项目,是以击败对手来取得比赛胜利的。练习的效果与水平都要通过实战来检验。实战的原则是要先从本队与自己水平相近的队友进行交手,以克服自己的胆怯心理。在实战中通过自己的感觉及教练的提示来发现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正,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技术水平。当水平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再过渡到与其他运动队之间或与优秀选手之间进行交手比赛,学习他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不足。要善于总结和发现,针对自己的特点形成个人的技术风格,也就是所谓的“绝招”。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散打运动员。

自学散打的几点方法:

(一)掌握看图的方法

当你在无人帮助下学习散打时,看图自学是一种好的方法。在看图自学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字说明,分清哪几个图是一个动作,并按照文字要求先进行分解练习,待能够规范掌握分解动作时,再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其次,要了解动作路

线方位,边看边做,逐步体会,琢磨练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习直至掌握技术要领。

(二)互相交流

在自学中,如果是两人结伴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人按照文字说明慢说慢讲,一人看图后按照要求进行练习,互相观摩监督,体会技术动作。这种方法在学习攻防技术动作时更为重要。在学习攻防动作时可以两人一组,一人为攻方,另一人为守方,逐步体会技术动作原理,理解动作意图和攻防含义,以达到学习目的。

第二节武术散打的礼节武术散打的服装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武术。“未曾习武先习德”,可见武德对于习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散打作为中华武术的一部分,礼节尤为重要,表现为:

(一)练习者见到老师时,首先要向老师敬礼问好。

(二)队员之间进行交手时应相互敬礼,练习后再次相互敬礼。

(三)敬礼的标准姿势应为抱拳礼。即两腿并立,左掌右拳于胸前相抱,高于胸部,手与胸之间距离为20-30厘米。

(四)参加比赛时,比赛开始前运动员要先向裁判员和观众敬礼,然后要向对方运动员敬礼,比赛结束后再次敬礼。

(五)服装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穿戴赛会规定的统一比赛服装,平时练习时须穿与运动相

第三节中国武术段位制等级制度

为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与武术理论水平,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建立规范的全民锻炼体系,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调研并制定方案, 1995年开始在河南、江苏两个省进行试点,1996年7月邀请国内数十名武术专家对试点工作及段位制实施细则进行审定,并提交第三届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审定,经国家体委批准于 1997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武术段位制。共定为九级:一、二、三段为初段位;四、五、六段为中段位;

七、八、九段为高段位。段位等级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年限、掌握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术发展所做贡献来评定。凡遵守武德、热爱武术运动,具有相应的技术和理论水平者,均可申报武术段位(地市体委考评委员会主持一、二段的考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家体委直属院校考评委员会主持三、四段的考评,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考评委员会主持五、六段的考评及高段位的评审工作)。考评内容由技术(武术套路或散打)、理论及武德三部分组成;武德由所在单位组织鉴定,包括武礼、规范操作及武德基本知识三部分。技术考评的武术套路既可采用国家体委确定的规定套路,也可采用流传广影响大的拳种套路,散手包括散手技击技术、组合技术及实战内容,或按照散手竞赛规则进行比赛。凡获得段位者均授予相应的证书及徽饰,并以徽饰图案划分段位的等级。即,初段位为鹰,中段位为虎,高段位为龙。获段位者可着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的段位服。段位服为黑色,近似中山服,5颗纽扣上镶有“武”字,左胸位置根据不同段位绣有龙、虎、鹰的图案,颜色分别为金、银、铜色。1998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北京首次向武林中人颁发了段位证书,此次获得武术段位的九段有3人、八段26人、七段83人共计112人。

(一)段位徽标初段位:一段(青鹰) 二段(银鹰) 三段(金鹰)中段位四段(青虎) 五段(银虎) 六段(金虎)高段位:七段(青龙) 八段(银龙) 九段(金龙)

(二)徽饰图样

第四节学习散打应注意的事项

一、加强武德修养

中国是具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文明古国,武术散打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孕育而生的。武术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历来重视“武德”的培养,正所谓“习武先习武德” “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武术的修炼过程是一个内外双修的过程,讲究德武双馨,要练就上乘的功夫,也要在道德方面达到较高的境界。武德是老一辈武术家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指尚武崇德的精神,是评价习武者道德水平的标准。学习散打的目的不仅是追求强健的体魄,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更是培养宽厚谦让、诚实守信、除暴安良、扶助弱小的道德修养。因

的道德修养。

二、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散打运动是一项既复杂又难练的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疼痛、疲劳等。在这些困难面前只有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潜心钻研,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武技。

三、练习前准备活动要充分

练习散打或参加比赛前应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内容包括跑步,关节操,游戏及拉韧带等(跑步后的拉韧带内容可参考本书柔韧素质训练部分)。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将各韧带、关节充分活动开,提高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有效地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肌体各器官处于兴奋及运动状态。切不可没有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的运动,从而造成关节、肌肉、韧带的拉伤,影响正常的训练。因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避免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

四、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可急功近利

学习散打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系统性。正确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训练计划,才能够较好地掌握散打技术,切不要贪多图快,否则欲速则不达。如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学习防守技术就进行实战练习,这样不但不能进步,反而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学习进度。

五、要具备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散打必须经历的过程就是实战,如果在没有穿护具的情况下进行实战,是很容易损伤的。因此在实战练习时穿戴护具是较好的自我保护措施,护具包括护胸、护腿、护裆、护齿、拳套等。另外在练习时有条件者最好在垫子上进行练习,无条件者可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

六、训练结束后要进行全面的放松

训练结束后,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有一个由高到正常的调整过程。全面的进行放松整理,能有效地消除疲劳,消除代谢产生的乳酸,缓解肌肉疼痛。

散打战术与训练理论讲稿

第一节散打战术概论

一、什么是散打战术?

散打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为战胜对方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散打比赛不仅是技术水平的对抗,也是心理意志和智慧的较量。一名优秀的散打运动员能够利用自己身体

技术,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散打战术的作用在于把运动员已经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成果,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最优化地进行综合运用。其核心就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造成有利的态势,掌握主动权。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散打比赛的水平不断提高,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日趋接近,单凭身体条件和技术优势战胜对手的现象逐渐减少,比赛中只有通过有效的战术,把更好的专项身体素质和技术充分发挥运用出来,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合理地运用战术可以减少无效的行动,对取得比赛的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散打战术的培养对运动员身体、技术、心理和智慧的训练水平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练习主动进攻战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

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提高运动员对时机、距离等的判断能力,培养运动员坚决果断勇敢顽强的品质,有利于运动员自身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竞技水平。练习防守反击战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防守能力,增强反击意识。

散打的战术训练,首先应该确立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遵循散打技术的规律和竞赛规则,注重实用性和灵巧性。正确运用战术的基础是必须掌握战术原则、战术形式和发挥战术作用的条件。良好的战术意识应体现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积极观察场上情况,随机应变,快速准确地决定自己的战术行动,掌握场上的主动权。另外,战术意识还反映在行动的预见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一致性、战术的灵活性等几方面。

二、散打比赛战术设计的原则

(一)按灵活多变原理设计战术

散打比赛紧张激烈,错综复杂,比赛时如果利用为数不多的战术,甚至采用固定的战术,一旦被对方摸到规律,往往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困境。因此,设计战术时,应多考虑几种战术形式,及其互相之间的衔接关系,利用多种战术方法,最大程度地体现不同进攻方向和进攻点。利用比赛场上的时间、空间、方向和位置,设计和练习灵活、多变、多种形式的战术组合、战术意图,既灵活多变又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按对手实际情况设计战术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军事家确定作战方案的先决条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清楚地了解对手的实际情况,才能百战百胜。要想战胜对手,就要了解对手的优缺点,根据其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战术,实现运筹帷幄。

真实地了解对手的实际情况一般通过以下五个方面:

1.专项技术水平。要清楚了解对方比赛中的技术特点,如,对方是善于用拳,善于用腿,还是善于用摔。他的主要得分手段是什么,他的弱点是什么,是防摔的能力差,还是防腿,或防拳的能力差等等。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战术,达到扬长避短的战术目的。

手,需要用以快制力、以巧制力的战术,遏制其力量的运用。对付耐力差的,就要用消耗其体力的战术,逼着打,不给其喘息的机会

3.攻防类型。散打比赛中运动员的攻防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主动进攻型,第二种是防守反击为主的防守型,第三种是能攻能守的综合型。在制定战术前,要了解对方属于哪一种攻防类型运动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战术。

4.比赛动态类型。散打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类型,有的属于技术型,即主要靠良好的技术发挥得分取胜,对付这种类型的对手时要用封堵路线,改变距离等方法;有的属于力量型,则需要运用以快制力、以巧制力的战术。

5.临场心理素质。运动员比赛时临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制胜因素。心理素质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有训练型和比赛型运动员的说法。这里主要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的运动员虽技术好,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激烈对抗便产生惧怕、恐慌等心理障碍,影响技术战术发挥,造成比赛失败。有的运动员无所畏惧,敢打敢拼,靠其临场稳定的心理素质从容对阵,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比赛的胜利。

三、战术应用时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一)战术上要有绝招。

所谓绝招,是指用以制胜的独特战术,包括别人没有的战术,在战术打法上有独到之处,那么这种战术就是你取得比赛胜利的有效途径。

(二)战术上有创新。

可以在比赛规则允许和基本允许的前提下,寻求可利用的条件,以其突然性造成对手一时束手无策,不能适应,来战胜对手。

(三)战术要熟练。

熟练掌握和运用多种战术,特别是适合自己特点的战术,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才能达到有效的使用目的。

(四)战术要先进。

随着散打技术的不断提高,战术也要随之更新。如:

1、70年代的散打战术同现在散打战术比较,现在散打战术更简捷,更注重实效性。

2、战术先进程度越高,对手就相对不适应。运用时还要根据对方适应情况,可以选用对手不熟悉的战术。

3、某种战术已经进人停滞阶段,就不要再学习和选用。

第二节散打的战术形式

一、强攻战术:

强攻战术是指硬性突破对方防守后发出的攻击。

运用强攻战术的条件如下:

(一)对方近战能力比较差。

(二)对方耐力比较差。

(三)我方耐力、力量、速度素质比较好,但技术不如对方。

(四)比赛经验不如对方,但身体素质较好技术较全面。

(五)对方心理素质比较差。

运用强攻战术时不要蛮干,要通过这一战术发挥自己之长来攻克对方之短。

二、先得分战术:

先得分战术是指比赛中利用对方立足未稳,还没有适应比赛的机会,主动进攻对方先得分。得分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继续扩大战果或防守反击以保住得分。

运用先得分战术的条件如下:

(一)对方进入比赛状态较慢。

(二)对方比赛经验不足。

(三)对方立足未稳。

三、直攻战术:

直攻战术是指在没有假动作的掩护下,使用方法直接进攻对方。

运用直攻战术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对方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弱于自己。

(二)对方技术水平明显低于自己。

(三)对方动作不熟练、耐力较差、近战能力较差。

(四)对方防守动作出现破绽、双方距离能够有效使用进攻动作。

四、佯攻战术:

佯攻战术也称为假动作战术,即比赛中有目的地利用假动作造成对方错觉,把对方引入歧途,实现真实进攻。佯攻战术也是散打比赛中最常见的战术之一。运用佯攻战术应具备的条件如下:

(一)对付反应快、防守能力强的对手。

(二)我直接进攻遭到对方防守截击时,利用假动作声东击西,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趁机攻击其防守空当部位。

五、迂回战术:

(一)对方力量较大,速度快,正面进攻较为凶猛。

(二)对方集中注意力进行正面防守时。

运用迂回战术时,要注意移动的方向、角度、距离和进攻时机,还要注意步法的灵活性。

六、防守反击战术:

防守反击战术是指利用自己反击能力较好的特点,待对方进攻时给予有力的回击。

运用防守反击战术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对方进攻动作比较单一。

(二)对方性情急躁,缺乏比赛经验,喜欢猛冲猛打。

运用防守反击战术时,可以以防守反击为主,主动进攻为辅,以主动进攻掩盖自己反击战术意图。刺激对方,使其更加急躁,为反击战术创造条件。

七、制长战术:

制长战术是使用相应的方法控制对方的技术专长,使其不能够正常发挥的战术形式。每名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技术专长,如果针对对方专长制定战术,使其专长不能发挥,从而被迫采用其他动作,这无疑起到制彼所长的作用。

运用制长战术的条件:

(一)克制善于用拳法的对手。

(二)克制善于用腿法的对手。

(三)克制善于用摔法的对手。

(四)克制善于用重拳、重腿的对手。

(五)克制善于主动进攻的对手。

(六)克制善于防守反击的对手。

(七)克制能攻能守攻守全面性对手。

八、制短战术:

制短战术是指在比赛中集中力量专门进攻对方的薄弱环节,制其所短。每一名运动员在具备优点的同时也相对有自己的缺点,比赛中要善于发现其缺点,如,有的运动员防拳能力差,有的运动员防腿能力差,有的运动员防摔能力差。

了解对方缺点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通过观察对方训练或比赛以及回忆与对方交手的经历。

(二)通过比赛中试探性的进攻来判断对方的弱点。

(三)通过向与其交过手的队友询问。

了解到对方的弱点后制定相应的战术,以我之长处克制对方之短处,从而夺取比赛的胜

技术战术是指利用技术全面、熟练、有效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达到发挥自己的得意技术,控制场上的主动权,抑制对方的进攻,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技术战术运用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自己的技术必须全面、熟练、有效。

(二)比赛时头脑要冷静。

十、多点战术:

多点战术是指进攻点立体交叉,全方位的攻击对方。在比赛中遇到技术水平较好的运动员时,单一的技术进攻很难奏效,应采取上、下、左、右,拳法、腿法、摔法综合运用,针对对手的情况实施立体的攻击。

使用多点战术时自身应具备的条件如下:

(一)技术全面,头脑灵活。

(二)要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动作转换的协调能力。

十一、重创战术:

重创战术是指比赛中利用自己的得意技术或对方失误的机会,准确击中对方要害,使对方因被击倒或被击伤而丧失比赛能力。

实施重创战术的条件:

(一)自身要具备一定的身体、技术条件。

(二)当自己的攻击力量或技术比对方好但耐力差时。

(三)攻击力量虽好但技术不如对方或比分落后的情况下。

(四)因其他因素不能持久战,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寻找机会重创对方。

(五)了解到对方受伤时。如发现对方膝关节有伤,比赛中寻找机会再次重创对方膝关节,使其伤势加重而退出比赛。

十二、体力战术:

体力战术是指耐力好的运动员发挥自己体力比对方好的优势,在比赛中让对手和自己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消耗对方的体力,使对方因体力不支而影响技术和战术的发挥甚至被击倒。

实施体力战术时要根据对手情况而定。如:

(一)对方技术较差,可以技术取胜。

(二)如对方技术较好,可采取消耗对方体力的打法取胜。

(三)如果双方实力相当,应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四)对方体力差,此时应继续消耗对方的体力,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使对方体力迅速

边角战术是利用比赛中对方退到擂台边缘怕掉下去的心理状况进行攻击的战术。

实施边角战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比赛中对方因有怕掉下擂台的心理因素,在临近边角时技术容易出现漏洞,此时抓住机会连续进攻,成功率较高。

(二)使用边角战术时,自己要较好地把握住距离感、空间感。以免因用力过猛或上了对方的圈套,反而自己掉下擂台。

十四、下台战术:

下台战术是指比赛中采用方法迫使对方掉下擂台的战术手段。下台战术按其形式可分为牵引下擂和逼打下擂两种。牵引下擂是指借用对方的力量,引进落空来达到使对方下擂的目的。逼打下擂是指当对方退至警戒线时,使用动作连续进攻将对方打下擂台。

运用下台战术应具备的条件:

(一)对方比赛经验少、训练水平低。

(二)自己失分的情况下,须孤注一掷时。

(三)将对方引诱到擂台边缘,借力打力将对方打下擂台。

(四)对方已经退到擂台边缘时,抓住机会连续进攻,将对方打下擂台。

十五、突袭战术:

突袭战术是针对对方自然产生的习惯动作,采用相生相克的方法进攻对方。以下情况可以采用突袭战术:

(一)比赛开始;裁判员“开始”口令刚落,迅速使用进攻动作突然发动进攻,攻其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

(二)在一个回合进攻中,裁判员并没有喊“停”,双方运动员停止了进攻自然分开时,这时抓住机会突然进攻,出其不意。

十六、心理战术:

心理战术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和措施,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取得比赛胜利的方法。心理战术形式多样,如:

(一)比赛开始前利用表情、动作,威慑对手。

(二)激怒对方或松懈对方的斗志。

(三)赛前隐瞒实力或夸大自身实力,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

散打战术中,运用技术战术、佯攻战术、制长战术、制短战术、边角战术等,其目的就是迫使对方紧张、急躁,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技术的发挥,造成比赛失败。

十七、破坏战术:

(一)例如,了解到对手鼻子有伤的情况下,在实战中千方百计地利用近战时拳法或近战时头部顶撞对方鼻子,使其流血,进而退出比赛。

(二)对方进攻时,我使用技术破坏对方的进攻路线,使其进攻技术不能正常发挥,并且消耗对方的体力,丧失信心,导致失败。

十八、规则战术:

竞技散打比赛是在一定规则限制的前提下进行的,但规则也有限制模糊或介于基本允许的地方,比赛时要认真研究比赛规则寻找漏洞,使用各种制胜的办法攻击对手。

十九、语言战术:

在不触犯比赛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和教练员达成默契的配合,用语言引诱对方上当受骗。如,教练员大声指导队员“要多打低鞭腿”,这时对方已经听到,比赛时运动员使用几次低鞭腿以诱敌深入,待对方注意力转移到下方时,突然以高鞭腿攻击对方的头部,击倒对方。

二十、乱打战术:

在得分落后并且比赛时间不多时,靠乱打偶然得分。使用乱打战术时,应注意一定要利用技术和战术,要注意防守。

二十一、对付不同身材的对手应采取不同的战术

(一)对付高个子对手的方法:

高个子对手具有身高、臂长、腿长的特点,在远距离攻击上占有优势。可运用灵活的步法移动和假动作,找机会贴近对手,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握合适的攻击时机,给对方有效的打击。同时要注意多进攻对方的下肢目标,如小腿、大腿等。

(二)对付矮个子对手的方法:

与高个子对手相反,矮个子对手在远距离进攻很难奏效,因此在实战中矮个子对手总是想方设法向前靠近,使用近距离的拳法或摔法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应与对手保持距离,使用直线形拳法、腿法截击对方的进攻。当对手靠近时,应运用灵活的步法,快速移动与其保持距离,不给对手进攻的机会,同时发挥自己的长处给予对手有力的打击。

第三节散打战术的训练方法

散打的战术训练,首先应该确立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遵循散打技术的规律和竞赛规则,注重实用性和灵巧性。正确运用战术的基础是必须掌握战术原则、战术形式和发挥战术作用的条件。良好的战术意识应体现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积极观察场上情况,随机应变,快速准确地决定自己的战术行动,占据场上的主动权。另外,战术意识还反映在行动的预见性、

(一)要注意培养战术意识和战术打法

比赛时战术的制定靠赛前对对手的了解,靠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的智慧制定合理的战术打法。但比赛场上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必须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战术思维及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根据对手情况制定相应的战术,提高战术意识水平。

(二)基本战术要与多种战术相结合进行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中,首先要熟练掌握基本战术,在掌握基本战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几种适合自己的其他战术反复练习,做到各种战术之间运用灵活,以应付各种战局的需要。但要注重实效性、实用性。

(三)要注重战术训练质量

战术训练时要模仿实战气氛,要严格按实战中的要求去练习。战术动作时机、力量、判断、反应、距离、方向和角度等,都要以较高质量来完成。

(四)战术训练要与其他训练相结合

有了一定的技术才能提到战术,如果基本的技术还没有掌

握,战术训练也只是一句空话,战术训练与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技术训练是分不开的。因此战术训练要与技术训练、心理训练、身体训练协调进行。

二、战术训练的方法

(一)模拟训练

教练员(或同伴)模拟不同战术所需要的动作,反复练习。练习的力量、速度要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直到接近实战或超过实战水平。如:可以模仿擅长腿法的对手,擅长拳法的对手等,练习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战术进行对抗,或针对某一个对手模仿他的常用动作,进行针对性的反击训练。

(二)分解训练

一种战术一般由几个动作组成,可以先将这几个动作分解逐一练习,最后再完整练习。如:练习佯攻战术时,以指上打下为例。指上(直拳)、打下(侧踹腿),第一步先练直拳,练习时要求出拳速度快,虽是佯攻动作,但要逼真,引起对方的注意;第二步练习侧踹腿,要求侧踹腿启动要突然、果断、有力;第三步将直拳和侧踹腿完整练习。

(三)战例分析训练

现场观看比赛或观看比赛录像以及回忆自己所打过的比赛,重点要看运用战术较为典型的片断,根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相应的战术。

(四)假设性训练

假想对方使用不同的战术,并设想用什么样的战术去对付想象中的对手,然后通过实战

根据战术的需要,教练员(或同伴)规定一定内容或使用动作范围进行对抗战术训练。条件实战的方法很多,有限制进攻和防守的实战对抗;有限制击打部位的对抗等等。如练习防守反击战术,指定一名队员使用各种动作进攻,一名队员只能防守反击不能主动进攻。以此来强化防守反击战术训练。

(六)实战比赛

散打训练最终的形式是实战,实战是检验技术水平、战术水平的有效手段。训练时按照比赛的要求进行实战对抗,可以选择延长比赛时间,对付不同风格的对手可采取二打一、三打一、四打一的车轮战。实战结束后要积极地进行总结,积累比赛经验。

武术散打裁判法理论讲稿

第一节通则

一、竞赛性质

竞赛为团体比赛和个人比赛。上半年的比赛为散打团体赛,只记团体成绩;下半年的比赛为个人赛,也叫冠军赛(在团体赛中,获各级别前12名的队员方可参加),只记个人成绩。

二、竞赛办法

1、循环赛、淘汰赛。

2、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三、资格审查

1、成年运动员的年龄限制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动员年龄限制在15~18周岁一证明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

2、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道之日起前20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四、体重分级:

1、48公斤级(≤48公斤)

2、52公斤级(>48公斤≤52公斤)

3、56公斤级(>52公斤≤56公斤)

4、60公斤级(>56公斤≤60公斤)

5、65公斤级 (>60公斤≤65公斤)

6、70公斤级 (>65公斤≤70公斤)

7、75公斤级 (>70公斤≤75公斤)

10、90公斤级(>85公斤≤90公斤)

11、90公斤以上级(>90公斤)

五、称量体重:

1、称量体重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由检录长负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

2、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3 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裸体或只穿短裤(女子运动员可穿近身内衣)。

4、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1小时内称完。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5、每天参赛的运动员统一称量一次体重。

六、抽签

1、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有仲裁委员会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加。

2、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七、服装护具

1、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指定的拳套、护头、护胸,必须穿戴自备的护齿、护裆 (护档必须穿在短裤内)。比赛的护具分红、黑两种颜色。

2、运动员必须穿指定的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比赛服装。

3、拳套的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下级别的拳套为230克(女子和青少年运动员均使用该重量的拳套);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80克。

八、竞赛中的礼节

1、介绍运动员时,运动员向观众行抱拳礼;每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相互行抱拳礼。

2、宣布结果时,运动员交换站位,宣布结果后,运动员先相互行抱拳礼,再向台上裁判员行抱拳礼,裁判员回礼;然后向对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教练员回礼。

3、边裁判员换人时,互相行抱拳礼。

九、弃权

1、比赛期间,运动员因伤病或体重不符不能参加比赛者,作弃权论,不再参加以后的比赛,但已进人名次的成绩有效。

2、比赛进行时,运动员实力悬殊,为保护本方运动员的安全,教练员可举弃权牌表示弃权,运动员也可举手要求弃权。

3、不能按时参加称量体重;赛前3次点名未到或点名后擅自离开,不能按时上场者,作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2016)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试行) 中国武术协会 2016

目录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 第二条竞赛办法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第四条体重分级 第五条称量体重 第六条抽签 第七条服装护具 第八条比赛礼节 第九条弃权 第十条竞赛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第十一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第十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 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第十五条申诉程序及要求 第四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十六条裁判人员的组成 第十七条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

第十八条裁判人员的职责 第五章可用方法与禁用方法、得分标准与判罚第十九条可用方法 第二十条禁用方法 第二十一条得分部位 第二十二条禁击部位 第二十三条得分标准 第二十四条犯规与罚则 第二十五条暂停比赛 第六章胜负与名次评定 第二十六条胜负评定 第二十七条名次评定 第七章编排与记录 第二十八条编排 第二十九条记录 第八章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一条边裁判员手势 第九章场地与器材 第三十二条场地 第三十三条器材 附表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 团体比赛、个人比赛。 第二条竞赛办法 (一)循环赛、淘汰赛。 (二)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比赛2分钟(青年比赛和少年比赛可采用1分30秒),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8-40周岁;青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6-17周岁;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2-15周岁。 (二)只有注册运动员持《身份证》方可参赛。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该次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报到之日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 (一)48公斤级(≤48公斤) (二)52公斤级(>48公斤-≤52公斤) (三)56公斤级(>52公斤-≤56公斤) (四)60公斤级(>56公斤-≤60公斤) (五)65公斤级(>60公斤-≤65公斤)

历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详细情况(1984-2012)

中国历届奥运会金牌详情(1982-2012) 归纳整理/永远的强哥 总榜: 1984年美国洛杉矶第23奥运会15(金)8(银)9(铜) 1988年韩国汉城第24届奥运会5(金)11(银)12(铜)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16(金)22(银)16(铜)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16(金)22(银)12(铜)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第27届奥运会28(金)16(银)15(铜) 2004年希腊雅典第28届奥运会32(金)17(银)14(铜) 2008年中国北京第29届奥运会51(金)21(银)28(铜) 2012年英国伦敦第30届奥运会38(金)27(银)22(铜) 每块金牌详细情况: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总计15枚) 1.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男子自选手枪慢射冠军,夺得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 2.1984年7月29日,曾国强男子52公斤级举重比赛金牌。 3.1984年7月30日,吴数德男子56公斤级举重比赛金牌。 4.1984年7月31日,李玉伟男子50米移动靶射击比赛金牌。 5.1984年7月31日,陈伟强男子60公斤级举重比赛金牌。 6.1984年8月1日,姚景远男子6 7.5公斤级举重冠军。 7.1984年8月2日,吴小旋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比赛冠军,成为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奥运会金牌的女运动员。 8. 1984年8月3日,栾菊杰女子花剑个人比赛金牌,她成为第一个在奥运会击剑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亚洲人。 9. 1984年8月4日,李宁男子体操吊环金牌。 10. 1984年8月4日,李宁男子体操鞍马金牌。 11. 1984年8月4日,李宁男子自由体操金牌。 12.1984年8月4日,楼云男子跳马金牌。 13. 1984年8月5日,马燕红高低杠金牌。 14.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获女子排球金牌。 15.1984年8月10日,周继红女子十米跳台跳水金牌。 第24届汉城奥运会(1988年,总计5枚) 16.1988年9月18日,许艳梅女子十米跳台跳水金牌。 17.1988年9月24日,楼云男子跳马金牌。 18.1988年9月25日,高敏女子三米跳板跳水金牌。 19.1988年9月30日,陈龙灿/韦晴光乒乓球男子双打金牌。 20.1988年10月1日,陈静乒乓球女子单打金牌。 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年,总计16枚) 21.1992年7月26日,庄泳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游泳金牌。 22.1992年7月27日,伏明霞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教学教材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目录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 第二条竞赛办法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第四条体重分级 第五条称量体重及其规定 第六条抽签 第七条服装护具 第八条比赛礼仪 第九条弃权 第十条竞赛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十一条裁判人员的组成 第十二条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 第十三条裁判人员的职责 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与申诉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第十六条申诉程序及要求 第四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 第十七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 第十八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第五章技法要求、得分标准与判罚第十九条可用方法 第二十条禁用方法 第二十一条得分部位 第二十二条禁击部位 第二十三条得分标准 第二十四条犯规与罚则 第二十五条暂停比赛 第六章胜负评定与名次评定 第二十六条胜负评定 第二十七条名次评定 第七章编排与记录 第二十八条编排 第二十九条记录 第八章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一条边裁判员手势 第九章场地与器材 第三十二条场地 第三十三条器材 附:武术散打竞赛常用图表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 (一)团体比赛 (二)个人比赛 第二条竞赛办法 (一)循环赛 (二)淘汰赛 (三)复活赛 (四)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到之日起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 1、48公斤级(≤48Kg) 2、52公斤级(>48Kg-≤52Kg) 3、56公斤级(>52Kg-≤56Kg) 4、60公斤级(>56Kg-≤60Kg) 5、65公斤级(>60Kg-≤65Kg) 6、70公斤级(>65Kg-≤70Kg) 7、75公斤级(>70Kg-≤75Kg)

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资料

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资料 1896年雅典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开始时间:06 April 1896 结束时间:15 April 1896 举办国:希腊 雅典——第一届。希腊首都雅典,位于希腊东南部的阿蒂卡半岛西侧,三面环海,气候宜人。是希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希腊时期,这里就曾是欧洲文明的摇篮,雅典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距雅典西南约300公里的一丘陵地带,就是驰名世界的古奥运发源地——奥林匹亚。在古代奥运会沉寂了1000多年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倡导下,希腊首都雅典重新燃起了人类体育文明的圣火。首届奥运会共有13个国家311名运动员参加。第一届奥运会采用的《撒马拉斯颂歌》后来被定为奥运会会歌。 会标 奖牌

招贴画 会场 1900年巴黎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开始时间:14 May 1900 结束时间:28 October 1900 举办国:法国 巴黎——第二届。法国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水陆交通方便,是举办国际比赛的理想场地。第二届奥运会于1900年5月20日至10月28日。 会标

奖牌 招贴画 城市 1904年ST LOUIS 第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开始时间:01 July 1904 结束时间:23 November 1904 举办国:美国

圣路易斯——第三届。圣路易斯作为美国第八大城市,位于密西西比河右岸,交通方便,工业发达。作为第三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圣路易斯是美国当时总统罗斯福钦点的城市。得到总统的支持,第三届奥运会于1904年7月1日正式开幕,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运动会,直到11月23日方才结束,开辟了奥运史上的持久战。本届奥运会参赛国家仅有12个,是迄今为止奥运会参赛单位最少的一届。对于本届奥运会1904年中国许多报纸也有所报道,不过未能引起社会关注。 会标 奖牌 招贴画

历届奥运会举办时间和地点

历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点、时间 作者:YHz 第三十一届奥运会 2016 (待举办)举办地:巴西里约热内卢 第三十届奥运会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举办地:英国伦敦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 2008年8月13日--8月24日举办地:中国北京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 2004年8月13日--8月29日举办地:希腊雅典 第二十七届奥运会 2000年7月19日--8月4日举办地:澳大利亚悉尼 第二十六届奥运会 1996年7月19日--8月4日举办地:美国亚特兰大 第二十五届奥运会 1992年7月25日--1992年8月9日举办地:西班牙巴塞罗纳 第二十四届奥运会 1988年9月17日--1988年10月2日举办地:韩国汉城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84年7月28日闭幕时间:1984年8月12日举办地:美国洛杉矶 第二十二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80年7月19日闭幕时间:1980年8月3日举办地:苏联莫斯科 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76年7月17日闭幕时间:1976年8月1日举办地:加拿大蒙特利尔 第二十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72年8月26日闭幕时间:1972年9月11日举办地:德国慕尼黑 第十九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68年10月12日闭幕时间:1968年10月27日

举办地: 墨西哥城 第十八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64年10月10日闭幕时间:1964年10月24日举办地:日本东京 第十七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60年8月25日闭幕时间:1960年9月11日举办地:意大利罗马 第十六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56年11月22日闭幕时间:1956年12月8日举办地:澳大利亚墨尔本 第十五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52年7月19日闭幕时间:1952年8月3日举办地:芬兰赫尔辛基 第十四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48年7月29日闭幕时间:1948年8月14日举办地:英国 伦敦第十三届奥运会伦敦(因二战停办) 第十二届奥运会先东京,后赫尔辛基(因二战停办) 第十一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36年8月1日闭幕时间:1936年8月16日举办地:德国柏 林 第十届奥运会开幕时间:1932年7月30日闭幕时间:1932年8月14日举办地:美国洛 杉矶

散打比赛规则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散打比赛规则 篇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目录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第二条竞赛办法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第四条体重分级第五条称量体重及其规定第六条抽签第七条服装护具第八条比赛礼仪第九条弃权 第十条竞赛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十一条裁判人员的组成第十二条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第十三条裁判人员的职责 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与申诉 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第十六条申诉程序及要求 第四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 第十七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第十八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第五章技法要求、得分标准与判罚 第十九条可用方法第二十条禁用方法第二十一条得分部位第二十二条禁击部位第二十三条得分标准第二十四条犯规与罚则第二十五条暂停比赛 第六章胜负评定与名次评定

第二十六条胜负评定第二十七条名次评定 第七章编排与记录 第二十八条编排第二十九条记录 第八章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第三十一条边裁判员手势 第九章场地与器材 第三十二条场地第三十三条器材 附:武术散打竞赛常用图表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一)团体比赛(二)个人比赛第二条竞赛办法(一)循环赛(二)淘汰赛(三)复活赛 (四)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到之日起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 1、48公斤级(≤48Kg) 2、52公斤级(>48Kg-≤52Kg) 3、56公斤级(>52Kg-≤56Kg) 4、60公 斤级(>56Kg-≤60Kg) 5、65公斤级(>60Kg-≤65Kg) 6、70公斤级(>65Kg-≤70Kg) 7、75公斤级(>70Kg-≤75Kg) 8、80公斤级(>75Kg-≤80Kg) 9、85公斤级(>80Kg-≤85Kg) 10、90 公斤级(>85Kg-≤90Kg) 11、100公斤级(>90Kg-≤100 Kg) 12、100公斤以上级(>100 Kg)第五条称量体重及其规定 (一)称量体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抽签前进行,第二次在进入前八名后进行。

中国功夫 Chinese Kongfu_英语作文

中国功夫Chinese Kongfu When we ask a foreigner what’s his impression about China, then he tell you about the delicious food and Chinese Kongfu. Chinese Kongfu has been a symbol, the first person that make the world recognize China by his Kongfu movie is Bruce Lee. Though he died, he still got a lot of fans today, everybody knows him well. Then Jackie Chen make Chinese Kongfu famous all around the world, his movie is very funny by all kinds of actions. Many Hollywood directors have come to China to seek for cooperation, they want to film the movie that contains Chinese Kongfu. Kongfu is part of our culture and the world is knowing us by it. 当我们问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然后他告诉你美味的食物和中国功夫。中国功夫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让世界通过中国功夫去认识中国的第一人是李小龙。虽然他死了,但他至今仍有很多粉丝,所有人都知道他。然后成龙让中国功夫在全世界都出名,他的电影很搞笑,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许多好莱坞导演来中国寻求合作,他们想让电影包含有中国功夫。功夫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世界也通过功夫去认识我们。

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奖情况

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奖情况 中国第一枚金牌:容国团,乒乓球 第一枚夏季奥运会奥运金牌:许海峰,射击 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 中国金牌15 银牌8 铜牌9 总数32 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1988年) 中国金牌5 银牌11 铜牌12 总数28 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年) 中国金牌16 银牌22 铜牌16 总数54 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 中国金牌16 银牌22 铜牌12 总数50 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2000年) 中国金牌28 银牌16 铜牌15 总数59 排名第三 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2004年) 中国金牌32 银牌17 铜牌14 总数63 排名第二 第29届2008年北京(中国)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共100枚奖牌 第30届2012年伦敦(英国)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共88枚奖牌

历届奥运会(1984——2016)中国金牌榜及冠军运动员统计 一、1984年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15金,第四(美国83、罗马尼亚 20、联邦德国17) 顺序时间姓名项目 第01枚1984年07月29日许海峰射击/男子自选手枪慢射 第02枚1984年07月29日曾国强举重/男子52公斤级 第03枚1984年07月30日吴数德举重/男子56公斤级 第04枚1984年07月31日李玉伟射击/男子50米移动靶标准速 第05枚1984年07月31日陈伟强举重/男子60公斤级 第06枚1984年08月01日姚景远举重/男子67.5公斤级 第07枚1984年08月02日吴小旋射击/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 第08枚1984年08月03日栾菊杰击剑/女子花剑个人 第09枚1984年08月04日李宁体操/男子自由操 第10枚1984年08月04日李宁体操/男子鞍马 第11枚1984年08月04日李宁体操/男子吊环 第12枚1984年08月04日楼云体操/男子跳马 第13枚1984年08月05日马燕红体操/女子高低杠 第14枚1984年08月07日中国队排球/女子 第15枚1984年08月10日周继红跳水/女子跳台 二、1988年第24届韩国汉城奥运会5金,第11(苏联55、民主德国37、美国36、韩国12、联邦德国11、匈牙利11、保加利亚10、罗马尼亚7、法国6、意大利6)

中国功夫 英文介绍

Chinese Martial Arts known as Chinese Kung-fu by most foreigners,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As a precious element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Chinese Kung-fu has also won its name all around the world for its broad and deep meanings and its Oriental features, which cover it with a mysterious veil. Apart of the holistic Oriental Civilization, Chinese Kung-fu is effective both in battle and in building physical strength. In addition, it unites with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concepts of human's main and collateral channels, Qi and blood. To conclude, as a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gathered in the ancient Chinese lands, it allows people of any age to build up their bodies. In modern times, Chinese Kung-fu was first introduced abroad to the United States by Chinese-American Kung-fu master Bruce Lee, whose agile movements in a series of his great movies swept American audiences off their feet. Thanks to the giant influence of the American movie industry, it soon swept across the world. The entire globe was enchanted by the magic act, starting the upsurge of interest in Chinese Kung-fu. From then on, Chinese Kung-fu learner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Now, Lee's followers, Jacky Chan (Cheng Long) and Jet Lee (Li Lianjie) carry the baton pushing themselves to novel heights. Kung fu films have popularized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throughout the world. Films such as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kung fu hustle” “hero” and “house of flying draggers” have excited Hollywood, scored big at the international box officer, and have made a splash at awards ceremonies and film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And from these movies, Chinese kung fu stars Bruce Lee, Jacky Chan and Jet Lee have been heros in people’s mind..

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

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 篇一:中国历届奥运金牌获得者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们 1.许海峰,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获得者,射击冠军,后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 2.周继红,中国第一个跳水奥运会冠军,现为中国跳水队领队,1986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英语。 3.李宁,洛杉矶奥运会体操三枚金牌,北京大学法学院1998级学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0级EMBA、英国拉夫堡大学荣誉技术博士及香港理工大学荣誉人文学博士。 4.郎平,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冠军,1986年退役先到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攻读英语专业,1987年到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预科部英语补习班学习,1988年获攻读新墨西哥州大学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资格。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 1.高敏,蝉联24届,25届奥运会跳水冠军,被誉为“跳水皇后”,1994年赴美国印第安那州鲍尔州立大学进修体育管理。 2.许艳梅,跳水冠军,1991-1993年在海南大学文学系外事侨务专业学习 3.陈静,1988年汉城第24届奥运会乒乓球冠军,1992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书,1996年开始在台北体育学院读硕士学位,2003

年成为华南师大运动心理学博士研究生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 1.伏明霞,蝉联25届,26届奥运会跳水冠军,后就读于清华大学 2.孙淑伟,创中国奥运跳水历史上男子第一枚金牌记录,后就读于中山大学 3.张山,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飞碟冠军,就读于四川大学经济系和MBA 4.王义夫,第25届,28届奥运会射击冠军,后就读于清华大学 5.邓亚萍,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乒乓球冠军,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剑桥大学进修学习 1996年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 1.王军霞,中国首位长跑奥运会冠军,被誉为“东方神鹿”,后就读于辽宁大学法律系、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 2.葛菲,与搭档顾俊一起,获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羽毛球冠军,后就读于南京大学 3.熊倪,蝉联第26届、27届奥运会跳水冠军,后进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工业外贸专业学习。 4.刘国梁,乒乓球男单,男双冠军,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 5.孔令辉,乒乓球26届男双冠军、27届男单冠军,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完整版)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性质 团体比赛、个人比赛。 第二条竞赛办法 (一)循环赛、淘汰赛。 (二)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 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字报到之日起前20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电脑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 (一)48公斤级(≤48Kg) (二)52公斤级(>48Kg—≤52Kg) (三)56公斤级(>52Kg—≤56Kg) (四)60公斤级(>56Kg—≤60Kg) (五)65公斤级(>60Kg—≤65Kg) (六)70公斤级(>65Kg—≤70Kg) (七)75公斤级(>70Kg—≤75Kg) (八)80公斤级(>75Kg—≤80Kg) (九)85公斤级(>80Kg—≤85Kg) (十)90公斤级(>85Kg—≤90Kg) (十一)90公斤以上级(>90Kg) 第五条称量体重 (一)称量体重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有检录长负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二)经资格审查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称量体重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三)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裸体或只穿短裤(女子运动员可穿紧身内衣)。 (四)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1小时内称完。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不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第六条抽签 (一)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加。 (二)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个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第七条服装护具 (一)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指定的全套、护头、护胸,必须穿戴自备的护齿、护裆(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比赛的护具分红、黑两种颜色。 (二)运动员必须穿制定的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比赛服装。 (三)拳套的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30克(女子和青少年运动员均使用该重量的拳套);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80克。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再论中国功夫的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综述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发端于战国的儒、道两大传统。中国功夫的理论也离不开于此。 儒家学说主张“济世”,倡刚健有为,以实现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在维持现有秩序上,重德治与教化。到汉朝时尊儒,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铸造了中国的伦理类型文化,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不无现实意义。 道家主张追求与“道”的冥合,介乎“出世”与“入世”之间,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并注重人与天道自然的和谐。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于今天的生态、人口问题,不无启发意义。并形成了中国人的注重内心的体悟的思维模式,讲求智圆行方。 儒家虽为正统,但并不排斥道家,仍注意与道家相融合,在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曾问礼于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以“唇齿为喻”,说明以柔胜刚的道理。唇舌虽然不如牙齿坚硬,但唇舌要比牙齿持久。中国功夫以此演化拳术,虽不能胜人,但却可自保。刚则缺乏变化,反易被人所乘。显然道家要比儒家高一筹。用于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到汉唐时,佛教传入我国。佛教主张“出世”否定现实,后逐步与儒、道相融合,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开始了佛教的中国化。也讲尊师重道,倡导大乘佛教。并以渡己渡众生为己任,注重清净寂定的“禅”

的心境的修炼。 宋朝时,理学家完成了儒、释、道的合流工作。建立了以儒为首,兼及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其实中国文化的根底仍在道家。 中国的人生哲学非常发达。 可总括为:“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既有苏子“唯江上清风,水中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陈抟的“于羲皇心地上驰骋,而不于周孔脚迹下盘桓。”的佛家的达观、超然。以离世的心境俯视人寰。又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儒家的积极入世。 即道家的“庖丁解牛”,居于世,事虽杂而不累其心的高深修养。 修身上要求:“不为浮誉所惑,则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竟,则所以制其气者重。”的厚德载物,是要君子宽厚的品德修养可以承载天地万物。有“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谓,“天为盖,地为床,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当澡盆。”的胸襟与气度的修养。 重操守、气节,坚持自己的志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做到“贫,气不改,达,志不改”。于是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采菊东篱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完整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完整版)

————————————————————————————————作者:————————————————————————————————日期: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性质 团体比赛、个人比赛。 第二条竞赛办法 (一)循环赛、淘汰赛。 (二)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字报到之日起前20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电脑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 (一)48公斤级(≤48Kg) (二)52公斤级(>48Kg—≤52Kg) (三)56公斤级(>52Kg—≤56Kg) (四)60公斤级(>56Kg—≤60Kg) (五)65公斤级(>60Kg—≤65Kg) (六)70公斤级(>65Kg—≤70Kg) (七)75公斤级(>70Kg—≤75Kg) (八)80公斤级(>75Kg—≤80Kg) (九)85公斤级(>80Kg—≤85Kg) (十)90公斤级(>85Kg—≤90Kg) (十一)90公斤以上级(>90Kg) 第五条称量体重 (一)称量体重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有检录长负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二)经资格审查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称量体重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裸体或只穿短裤(女子运动员可穿紧身内衣)。 (四)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1小时内称完。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不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第六条抽签 (一)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加。 (二)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个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第七条服装护具 (一)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指定的全套、护头、护胸,必须穿戴自备的护齿、护裆(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比赛的护具分红、黑两种颜色。 (二)运动员必须穿制定的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比赛服装。 (三)拳套的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30克(女子和青少年运动员均使用该重量的拳套);7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80克。

历届奥运会金牌大全

历届奥运会金牌大全 【历届奥运会金牌大全】 第三十届伦敦夏季奥运会奖牌 在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周年活动上,伦敦当局在特拉法加广场发布了2012伦敦奥运会的奖牌设计。本次奥运会的金、银、铜奖牌是由英国艺术家大卫-沃特金斯设计的,奖牌的直径为85毫米,重量高达400克,其重量要大大高于以往大部分奥运会的奖牌,在夏季奥运会中最重的,很多运动员可能因此需要在回程时支付更多的行李运费。由于受到奥运会规则所限,奖牌设计其中一面必须刻有希腊女神耐克,这被指是象征着胜利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在女神上方印着的是本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以及主办年份2012,当然不能 少了代表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奖牌的另一面则完全由设计师发挥,沃特金森起用了较为大胆的抽象设计,背面正中刻着伦敦奥运会“2012标志”,而旁边则有纵横交错的线条组成,据说这象征着伦敦城市跳动的脉搏,而在奖牌的正中还有一条蜿蜒的泰晤士河。 由于国际市场眼下的金、银价都处于史上最高,伦敦奥运

会的金牌价值也水涨船高成为历史上最高的。但是对比历史,获奖运动员却发现:这些奖牌的价值已经今非昔比!伦敦奥组委精打细算,每块奥运金牌的含金量仅为6克,占总重量的1%,其余为93%的白银和6%的铜。整块金牌的价值约 为650美元(约合4148元人民币)。 第二十九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奖牌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 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人们形象地叫他金(银,铜)镶玉奖牌。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第二十八届雅典夏季奥运会奖牌 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以来,奖牌正面的设计首次修改,以反映希腊特色。从此以后,所有奥林匹克奖牌都将反映希腊特色,因为它是奥运会的起源和复兴之地。从1928 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颁给运动员的 奖牌上刻的都是胜利女神奈基的坐像。而从2004年雅典奥 运会开始,奖牌上的奈基站了起来,而且插上翅膀,飞向体

历届奥运会奖牌大全图文

历届奥运会奖牌大全图 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历届奥运会奖牌大全【图文】夏季奥运 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奖牌 奖牌完全“英国制造”:金、银、铜奖牌是由英国艺术家大卫·沃特金斯(DavidWatkins)设计,由英国皇家铸币局铸造。奖牌的直径为85毫米,重量高达400克,其重量要大大高于以往大部分奥运会的奖牌,在夏季奥运会中最重的,很多运动员可能因此需要在回程时支付更多的行李运费。 由于受到奥运会规则所限,奖牌设计其中一面必须刻有希腊女神耐克,这被指是象征着胜利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在女神上方印着的是本届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以及主办年份2012,当然不能少了代表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奖牌的另一面则完全由设计师发挥,沃特金斯起用了较为大胆的抽象设计,背面正中刻着伦敦奥运会“2012标志”,而旁边则有纵横交错的线条组成,据说这象征着伦敦城市跳动的脉搏,而在奖牌的正中还有一条蜿蜒的泰晤士河。北京奥运奖牌奖牌背面无挂带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直径为70毫米,厚6毫米。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

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北京奥运奖牌奖牌正面无挂带 2007年3月27日下午,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发布会在首都博物举行,发布会上公布了2008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奖牌设计方案,奖牌充分提现了北京奥运会奖牌的特色以及与北京奥运会整体理念的联系。图为奖牌正面无挂带。北京奥运奖牌奖牌背面长挂带2007年3月27日下午,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发布会在首都博物举行,发布会上公布了2008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奖牌设计方案,奖牌充分提现了北京奥运会奖牌的特色以及与北京奥运会整体理念的联系。图为奖牌背面长挂带。2008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图形 2008年奥运会奖牌公布3月27日,在距2008年奥运会开幕500天之际,北京奥组委在首都博物馆公布2008年奥运会奖牌。图为2008年奥运会金(中)、银(左)、铜牌的正面(3月24日摄)。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银铜牌的背面

散打规则

武术散打比赛规则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 (一)团体比赛 (二)个人比赛 第二条竞赛办法 (一)循环赛 (二)淘汰赛 (三)复活赛 (四)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到之日起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 1、48公斤级(≤48Kg) 2、52公斤级(>48Kg-≤52Kg) 3、56公斤级(>52Kg-≤56Kg) 4、60公斤级(>56Kg-≤60Kg)

5、65公斤级(>60Kg-≤65Kg) 6、70公斤级(>65Kg-≤70Kg) 7、75公斤级(>70Kg-≤75Kg) 8、80公斤级(>75Kg-≤80Kg) 9、85公斤级(>80Kg-≤85Kg) 10、90公斤级(>85Kg-≤90Kg) 11、100公斤级(>90Kg-≤100 Kg) 12、100公斤以上级(>100 Kg) 第五条称量体重及其规定 (一)称量体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抽签前进行,第二次在进入前八名后进行。(二)运动员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并且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三)必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称量体重,由检录长负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四)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裸体或只穿短裤(女子运动员可穿紧身内衣)。 (五)称量体重先从比赛设定的最小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1小时内称完。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后面所有场次的比赛。一)由编排记录组负责抽签,有仲裁委员会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加。 (二)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比赛设定的最小级别开始。如该级别只有1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第七条服装护具

最全的历届奥运会金牌式样全览总介绍组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奖牌正面用国际奥委会规定图案,背面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 玉璧,背面正中镌刻北京奥运会徽。 2004年雅典奥运会 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奖牌上的奈基站了起来,而且插上翅膀,飞向体育场,把胜利带给最优秀的运动员。组委会选择的奖牌图案是潘那辛纳科体育场,那里是1896年现代奥运会的发祥地。 奖牌背面图案共有3个成分:在奥林匹亚点燃并在2004年火炬传递中穿越五大洲、熊熊燃烧着的圣火;古希腊诗人品达公元前460年创作的奥林匹亚颂的头几行诗;2004年雅典奥运会会徽。 2000年悉尼奥运会 手握月桂花冠的胜利女神等传统标志刻在奖牌正面。悉尼歌剧院、奥林匹克火炬和奥林匹克五环刻在奖牌背面。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奖牌正面是胜利女神奈基的像。奈基的左手托着棕榈叶,右手举过头顶,托着胜利者的月桂花冠。奖牌背面是1996年奥运会标识和橄榄枝。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奖牌正面胜利女神奈基的形象,并刻有"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字样。奖牌背面是巴塞罗那奥运会会徽。 1988年汉城奥运会 奖牌正面是古代竞技场和手持月桂花冠的胜利女神以及"第24届汉城奥运会"字样。 奖牌背面是一只象征和平的鸽子,它在翱翔,嘴里衔着一根月桂树枝。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奖牌正面是古代竞技场和手持月桂花冠的胜利女神奈基。奖牌背面表现手持 棕榈叶的一群欢乐的运动员将获胜运动员高高举起的情景,背景是体育场。1980莫斯科奥运会 奖牌正面是表示胜利的传统奥林匹克标志:高举月桂花冠的胜利女神奈基。奖牌正面右下角是一座大型竞技场的片断,上方用西里尔文字写着"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奖牌背面表现的是,圣火在体育场背景的衬托下熊熊燃烧。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奖牌正面是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设计的图案。主要标志的含义是胜利、博爱、普遍性。 奖牌背面是一支月桂花冠,它是自古代奥运会以来胜利的象征。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金牌正面是一直沿用的胜利女神,并刻有"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字样。奖牌背面是宙斯和勒达的孪生子,代表体育比赛和友谊的赞助者。奖牌的设计者是包豪斯建筑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之一、德国人格哈德·玛克斯。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 奖牌正面是传统的胜利女神像.奖牌背面表现的是雀跃的人们举起一名奥运冠军的情景,背景是奥林匹克体育场。注:自1928至1968年,夏季奥运会奖牌图案相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组委会改变了奖牌的背面设计。 1964年东京奥运会 奖牌正面为传统的胜利女神。奖牌正面右方刻有"东京1964--第18届奥运会"字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目录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 第二条竞赛办法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第四条体重分级 第五条称量体重及其规定 第六条抽签 第七条服装护具 第八条比赛礼仪 第九条弃权 第十条竞赛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十一条裁判人员的组成 第十二条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 第十三条裁判人员的职责 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与申诉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第十六条申诉程序及要求 第四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第十七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 第十八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第五章技法要求、得分标准与判罚第十九条可用方法 第二十条禁用方法

第二十一条得分部位 第二十二条禁击部位 第二十三条得分标准 第二十四条犯规与罚则 第二十五条暂停比赛 第六章胜负评定与名次评定 第二十六条胜负评定 第二十七条名次评定 第七章编排与记录 第二十八条编排 第二十九条记录 第八章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一条边裁判员手势 第九章场地与器材 第三十二条场地 第三十三条器材 附:武术散打竞赛常用图表

第一章通则 第一条竞赛种类 (一)团体比赛 (二)个人比赛 第二条竞赛办法 (一)循环赛 (二)淘汰赛 (三)复活赛 (四)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 (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到之日起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 1、48公斤级(≤48Kg) 2、52公斤级(>48Kg-≤52Kg) 3、56公斤级(>52Kg-≤56Kg) 4、60公斤级(>56Kg-≤60Kg) 5、65公斤级(>60Kg-≤65Kg) 6、70公斤级(>65Kg-≤70Kg) 7、75公斤级(>70Kg-≤75Kg) 8、80公斤级(>75Kg-≤80Kg) 9、85公斤级(>80Kg-≤85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