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生的价值,复习提纲

实现人生的价值,复习提纲
实现人生的价值,复习提纲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哲学上的价值的含义: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价值观的含义: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地处理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我们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

4、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它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辨证统一。它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它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动力。

5、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

6、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含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9、理想: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10、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二、基本关系

1、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理解即可):

(1)区别: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实现自我价值打下了基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又可以激发个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2、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关系

(1)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

(2)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

(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三、基本问答:

1、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

(1)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

(2)对人的价值评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关系

(1)产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依据及其意义

(1)依据: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2)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

5、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从个人的角度看;

(2)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从不同立场的角度看;

(3)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从不同阶级的角度看。

6、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的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3)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7、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我们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8、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的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①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①走不出自我的狭隘天地的人,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②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世界,积极投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9、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是从价值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生存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的价值。

(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①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②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10、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价值实现的主观角度来看的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1、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2、崇高理想的作用: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最后实现人生价值。

四、基本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应该主要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克服错误的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高二政治实现人生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别人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2)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3.人的价值的评价。 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4、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5.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二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6.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而言,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也决定着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7、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 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要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2)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8.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具体体现;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可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教案设计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教案设计 真是人山人海呀,我们再去看看招聘公司的要求。 问:要想成功应聘这家公司,你觉得应该提高哪方面的素质? 生:第一条中要求身体健康,说明应该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谁也不愿意要一个每天病怏怏的职员。 生:第二条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说明我们应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从现在起学好每一门功课,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生:第三条要求工作经验 ,看来我们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生:第四条要求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我们得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生:我们还得学会用计算机,现在是信息时代,干什么都离不开计算机。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看来我们应该提高的素质还很多,那么,这些素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这几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我们所说的“德”,解决人生价值实现的动力问题;科学文化素质是我们所说的“才”,“德才兼备”是过去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又提出了“心理”方面的要求,所以还有心理素质,而以上4方面素质的建

立和发展都是以身体素质为依托的。 人的心理素质如何,影响着人的能力的发挥。在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能够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如焦虑、沮丧、紧张等,则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果,甚至可能带来不良的社会后果。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心理素质对人的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发言)可见,我们应该做到—— (1)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板书) 在以前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对工作岗位期望值要求很高,如工资不能低于2000元,工作环境要好,还得留在大城市。因此,我们会经常看到这种情形: 问:是不是必须干一番大事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不是。平凡工作岗位也可以实现。 师:对,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切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只要埋头实干,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现在的大学生就开始转变思想,他们大部分人开始放下身段,意识到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到哪里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有些大学生主动要求到西部去,到基层去,那里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下面我们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大学生: 以下是一段他的日记摘抄 2021年12月23日

12.1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及答案

12.1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学习难点: 人的价值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应该主要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克服错误的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知识梳理】 一、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和功能。 2、人的价值 ⑴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对社会的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以及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⑵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和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和 。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和作用。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对人们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⑵价值观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教案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教案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所包含的内容; 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懂得个人素质包含几个方面; 能力方面 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熟悉的事例,说明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中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觉悟方面 一方面能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要珍惜生命,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教学难点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人生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生: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师:在座的各位同学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是否需要一定的条件?这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 一、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师:当同学们高中毕业后,一部分可能会直接参加工作,一部分同学可能会选择读大学继续深造,但我们早晚有一天要步入社会,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请问大家到那时你还愿意回到家乡陕坝吗? 生:愿意。这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当我学有所成的话,我愿意建设家乡使它变得更美。 生:不愿意。因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在更大的城市发展会有很大的空间和机会。那里的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更有利于我发挥聪明才智。 师:同学们不愿意回来的心情可以理解,以前中国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中国政府曾派出数十万的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希望他们回来后带来先进技术再建设自己的祖国,可惜他们学业完成后回国人数连一半都不到,为什么? 就因为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经济、科技和社会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完美版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一 飞机失事,只有一个降落伞,有教师,警察,科学家,医生,该救谁?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 (1)价值判断: (2)价值选择: (3)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的,而是,是。 例题: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价值判断是的基础,价值选择是的体现。 例题2:下列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价值判断就是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等同于价值选择 C.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D.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 探究活动二: 结婚三大件的巨大变化: 在上世纪70年代,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大件:手表、缝刃机和自行车;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时候的三大件是,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化。 上世纪90年代,三大件已经变成了五大件:家庭影院、全自动洗衣机、摩托车、照相机和“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到本世纪,除了全部电器化等以外,必须具备房子、小汽车、摄像机和钻石戒指、耳环、项链及金手镯等。 结婚三大件的观念为何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怎样的特征?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例题:下列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 ③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 ④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一切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的钥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探究活动三: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 1.在这首诗中,农民和地主的价值选择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差异特征: (1)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 探究活动四: 面对维纳斯的雕塑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幅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18版思修第一章练习题

绪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3、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 4、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5、人生价值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6、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 C.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 7、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意味着在人生价值中()

人生价值的实现 习题精选

人生价值的实现习题精选(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其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 A.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 B.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C.良好的家庭环境因素 D.良好的生存环境因素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下列体现这一原理的是()。 A.莘莘学子,愿意考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 B.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有的人干出了一番事业,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 3.对于金钱和人生价值的关系,错误的观点是()。 A.金钱虽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但却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B.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 C.金钱对人们的人生价值有重要影响 D.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合法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4.据报道,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解思敏,10多年来帮助平定县理家庄村村民育苗、栽植、剪枝、防虫、管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理家庄村村民为解教授立碑以示后人。由此可见()。 A.深入农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B.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C.贡献与索取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D.杰出人物只讲追求,不讲个人利益 5.“两弹元勋”邓稼先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经历表明() A.成功完全取决于他们艰苦的主观努力 B.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 C.人生价值的实现既要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又要依靠个人的努力 D.一切有志于为社会为人民奉献的人们,要只讲贡献不讲索取 6.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

B.拜金主义在资本主义之前就存在 C.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普遍奉行的道德标准和人生信条 D.拜金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极为盛行 7.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谁都希望获得成功,但是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中又往往遇到失败,甚至是难免的。失败的原因有()。 ①客观现实条件不具备②对事物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③对困难估计不足④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8.“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科学义利观,需要对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加以正确引导。”形成社会主义的科学义利观就要()。 A.舍弃个人利益,一切服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B.坚持贵义贱利,存义去利的传统价值标准 C.坚持“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 D.弃义取利,充分尊重农民个人的合法利益 9.“人生若朝露,行乐须及时”,“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等属于() A.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 B.厌世主义人生价值观 C.悲观主义人生价值观 D.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 10.列宁说:“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这句话的含义是() A.人生价值是通过人们从事的工作展现出来的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精神 11.时下在上海的街头出现了徐虎的“语录”,“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对它的正确理解是()。 A.奉献与索取不可兼得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C.人们不应该向他人和社会索取 D.要正确看待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 12.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就是说() A.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惟一尺度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哲学学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2019-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哲学学案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考纲要求】 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对社会的。2.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最根本的是对贡献。 3.价值观对人们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4.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 ;自觉站在。5.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正确处理、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B.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地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C.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的 D.“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做到 ( ) ①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②不能追求个人利益③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④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有人认为“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这种观点 ( ) A.正确,因为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B.错误,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C.正确,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与社会总是会发生矛盾的 D.错误,因为社会对个人的发展不起任何作用 4.“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劳动是自己和家庭的存在方式 B.为国家、社会、民族、集体奋不顾身地工作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 C.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只要参加社会劳动就能为自己或他人获得幸福 5.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光辉坎坷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他“三起三落”的光辉坎坷的一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B.人生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辩证统一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D.为他人、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人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理解目标 (1)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4)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6)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3、运用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多少。 (2)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讨论分析为什么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3)剖析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否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

人生价值的实现教案

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实现教案 课时实现人生价值的条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个人素质的含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理解: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 能力方面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去掌握本课时的基本观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觉悟方面 一方面让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要珍惜生命,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 ●教学难点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 ●教学方法 学、导、讲、议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显示两则材料: 材料1《一个放羊娃的回答与一名中学尖子生之死》 几位从事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来到贫困山区做调查,途中遇到一个十几岁的放羊娃,便问:“你小小年纪为啥不去上学来放羊啊?” 答:“挣钱呀!” 问:“挣了钱准备干什么?” 答:“盖房呀!” 问:“盖了房子呢?” 答:“娶亲呀!” 问:“娶了亲呢?” 答:“生娃呀!” 问:“生了娃让他做什么呢?” 答:“放羊呀!” 一位中学的尖子学生看了这篇报道思考: 我读好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儿子读好书——考上好大学。……有多少人超越这种生命的简单循环呢?而这种简单的循环真是毫无意义极了,然后就自杀身亡。

材料2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京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两则材料有什么感想?其实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人应追求怎样的人生?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 [讲授新课]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师: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条件,我们先来看一下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所谓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就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既包括社会的经济条件和科学文化水平,也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社会道德风尚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制度。这是因为人作为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必须有一个起码的生存环境,没有这样的生存环境,生命都成问题,哪里谈得上去实现人生价值?具体地说: 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 XX年10月15日18时40分50秒,中国酒泉卫星发射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过程与方法: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学习重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三、学习难点: 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根本途径--立足实践)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六、知识梳理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原理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 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 行为选择。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要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注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2)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差异性。 (3)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或根本利益。 2人的价值 〖内容〗:(1)定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内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评价标准: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 步事业的贡献。 〖方法论〗(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 发展自己的才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3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内容〗: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 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 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 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方法论〗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realizing the values of life (values)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识忆目标 (1)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理解目标 (1)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4)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6)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3、运用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

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多少。 (2)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讨论分析为什么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3)剖析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否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哲学生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哲学上讲的价值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阳光、空气等满足人的需要 C.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D.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2.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人们在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过程中,需要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这称为 ( ) A.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B.价值选择 C.价值判断 D.正确的价值观 4.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 ) ①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②以自己利益为核心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④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 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 B.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 C.人们选择的目标的实现程度 D.社会实践 6.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 )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B.一定的客观条件下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一定的人际关系 D.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 7.雷锋有句名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话体现( )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 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 8.实现人生价值必要的主观条件不包括( ) A.个人素质 B.社会道德水平 C.爱岗敬业,发挥聪明才智 D.顽强的奋斗精神 9.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下面关于个人素质高低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素质越高、能力越强,人生价值就越大 B.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C.素质不高的人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 D.全面的能力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10.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价值观( ) A.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B.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D.是一种社会意识 11.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学生们得救了,谭老师却牺牲了;同样是地震来临,同样是教师,范美忠却将学生的安危置之度外,率先跑出教室。这说明(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D.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12.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个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 ( )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 价值》教学案 一、08江苏考纲: 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了解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 理解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运用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知识结构: 三、考点解读

1、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即一事物所具有的。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 ①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关系:两者是与的关系。 ②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既包括,也包括。 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⑴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即通过自己的活动 。(社会价值) ②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 ,得到了,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 ⑵人的价值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最根本的是对。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 3、了解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 (思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还是社会存在,它与社会存在有什么关系? 4、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一种,是在一定的产生的,并随的变化而变化。 ⑵价值观对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 ①价值观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价值观影响着人们。 B、价值观影响着人们。 (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②价值观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生的,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 (思考)当前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不是要求我们不讲个人利益? 5、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⑴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价值判断的含义: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②价值选择的含义:价值选择是指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③二者关系: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坚持真理,,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6、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 ⑴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切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

实现人生的价值练习测验题

清新三中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13 14 15 161718 答案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高考)下面地漫画《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地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 B.要满怀必胜信念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C.要善于通过量地积累去实现事物质地变化 D.要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并作出正确地价值选择 2.(2010·上海高考)温家宝在和北大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时,与学生挥毫相和: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这寄托了总理对青年一代地殷切希望.对这八个字地正确理解是( ) b5E2R。 A.既要实现社会价值,又要实现自我价值 B.既要树立崇高理想,又要投身社会实践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积累直接经验 D.既要改造客观世界,又要改造主观世界 3.(2010·全国卷Ⅰ)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地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 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地生机和光彩.新产品 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地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 ) p1Ean。 ①秋叶和陶罐地价值随着关系地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地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地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地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地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地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DXDiT。 4.(2010·安徽高考)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地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地价值目标. 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地是( )RTCrp。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检测:《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四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选择题 1.十八大代表、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李新民说:“我的人生价值在钻台,要像铁人老队长那样,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青春年华。”这番话表明()。 ①要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人生价值②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为国家贡献了什么④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①②正确切题;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③说法不科学;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2.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造成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她的伤情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材料表明()。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往往会因人而异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得到了群众的肯定才有意义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为背景,强调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④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 B 3.下图漫画《伸与缩》,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A.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B.错误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C.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劳动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价值的含义 (2)价值观的含义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理解: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3)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4)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4)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重点、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进而明确人的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在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方法点津】: (1)结合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深入领会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任长霞、牛玉儒等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3)深入实际调查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运用课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五、【课文导语】: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