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习题答案和解答

部分习题答案和解答
部分习题答案和解答

部分习题答案和解答

第一部分 应用回归分析习题部分解答 第一章习题 1、答案:153

2

=

t 。 2、答案:27.1 3、答案:10.2 4、答案:1.61

5、答案:()22

2

2

)

()())((??XY i

i

i i

XY

YX r Y Y X X Y Y X X =----=∑∑∑

ββ

6、答案:9/8

7、答案:D

8、答案:∑∑===n

k x n

k x k k

k

e

e

y 1

21

第二章习题

1、答案:-0.5

2、解:24,)

4/()8.01(2

/)75.08.0(5.2=---=

N N

3、答案:5.51。

4、答案:第1问4.08;第2问8.53;第3问(-0.686,-1.149)。

5、答案: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6、答案:D 。

第三章习题

1、答案:-4。

2、答案:1.393。

3、答案:首先对观测值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得到残差序列,然后求ρ?的估计值的初值。计算得到425.0?=ρ

第二部分 时间序列习题部分解答 第4-12章习题

1. 移动平均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一个时间序列{t X },我们可以假定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间隔里,序列的取值是比较稳定的,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随机波动造成的。根据这种假定,

我们可以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值作为某一期的估计值。

2.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对大多数随机事件而言,一般都是近期的结果对现在的影响会大些,远期的结果对现在的影响会小些。为了更好地反映这种影响作用,我们将考虑到时间间隔对事件发展的影响,各期权重随时间间隔的增大而呈指数衰减。

3.设

}{t X 为一时间序列,对任意正整数m ,任取T t t t m ∈,,,21 ,对任意整数τ,有

),,,(),,,(21,21,2121m t t t m t t t x x x F x x x F m m τττ+++=

则称时间序列}{t X 称为严平稳时间序列。

4.如果

}{t X 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1)任取T t ∈,有

∞<2t EX (2)任取T t ∈,有

μμ,=t EX 为常数。

(3)任取T k s t ∈,,,且k s t T +-∈,有),(),(t s k k s t -+=γγ 则称

}{t X 为宽平稳时间序列。宽平稳也称为弱平稳。

5. 严平稳比宽平稳的条件严格。严平稳是对序列联合分布的要求,以保证序列所有的统计

特征都相同;而宽平稳只要求序列二阶平稳,对于高于二阶的矩没有任何要求。所以通常情况下,严平稳序列也满足宽平稳条件,而宽平稳序列不能反推严平稳成立。柯西分布的严平稳序列就不是宽平稳序列,因为它不存在一、二阶矩,所以无法验证它二阶平稳。严格地讲,只有存在二阶矩的严平稳序列才能保证它一定也是宽平稳序列。宽平稳一般推不出严平稳,但当序列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时,则二阶平稳可以推出严平稳。 6.

任一个中心化)(p AR 模型t t x B ε=Φ)(都可以视为一个非齐次线性差分方程

t p t p t t t x x x x εφφφ=------- 2211 (1)

(1)的通解为

t t t x x x '''=+

其中t x '为齐次线性差分方程0)(=Φt x B 的通解,t x ''为(1)的一个特解。

(1)求齐次线性差分方程0)(=Φt x B 的一个通解t x '

假定p λλλ,,,21 是该特征方程的p 个特征根。为了有代表性,不妨假设这p 个特征

根取值如下:

d λλλ=== 21为d 个相等实根

m p d d 221,,,-++λλλ 为m d p 2--个互不等实根

m j e

r e r j

j iw j j iw j j ,,1,,21 ====-λλ为m 对共轭复根。

那么齐次线性差分方程0)(=Φt x B 的通解为:

∑∑∑=-+==-+++

='m

j j j j j t j m

p d j t j

t

d

j j j t t c tw c c t

c x 1

2121

1

11)sin cos (?γ

λλ

其中,),,1(,,,,211m j c c c c j j p =为任意实数。

(2)求非齐次线性差分方程t t x B ε=Φ)(的一个特解t x ''

首先,可以证明)(p AR 模型的自回归系数多项式方程0)(=Φu 的根是齐次线性差分方程0)(=Φt x B 的特征根的倒数。

证明:设

p λλλ,,,21 为齐次线性差分方程0)(=Φt x B 的p 个特征根,任取

),,2,1(,p i i ∈λ,带入特征方程,有

02211=------p p i p i p i φλφλφλ

把i

i u λ1

=

带入)(p AR 模型的自回归系数多项式,有

[]

1

1

1

1)(111

=---=---=Φ-p p i p

i

p i

p

i p

i

i u φλφλ

λ

λφλφ

根据这个性质,()B Φ可以因子分解成

1

()(1)p

i i B B λ=Φ=-∏

由此可以得到非齐次线性差分方程(6.7)的一个特解为

∏==-=-=

Φ=

''p

i t i i

p

i i

t

t

t B

k B B x 11

1)

1()

(ελλεε

其中,1,2,

,i k i p =为常数。

(3)求非齐次线性差分方程(1)的通解t x

∑∑∑∑==-+==--++++='

'+'=p

i t

i

i

m

j j j j j t j

m

p d j t

j t

d

j j j t t t B k t c tw c c t c x x x 1121211

111)sin cos (ελ?γλλ 要使得中心化)(p AR 模型平稳,即要求对任意实数),,1(,,,,2121m j c c c c j j m p =-有

0lim =∞

→t t x (2)

(2)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m

i m p i i i ,,2,1, 12,,2,1, 1 =<-=<γλ (3)

(3)实际上就是要求)(p AR 模型的p 个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所以)(p AR 模型平稳的充要条件是它的p 个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

根据特征根和自回归系数多项式的根成倒数的性质,AR 模型平稳的等价判别条件是该AR 模型的自回归系数多项式的根,即0)(=Φu 的根,都在单位圆外。

7.、对于一个平稳可逆),(q p ARMA 模型,它的传递形式为

∑∞

=--+=ΘΦ=1

1

)()(j j t j t t t G B B x εεε

其中}{21 ,,G G 为格林函数。

通过待定系数法,容易得到),(q p ARMA 模型场合下格林函数的递推公式为

??

??

?≥'-'==∑=-1

,

1

10k G G G k j j j k j k θφ

其中

???>≤≤='p

j p

j j j , 01, φφ,???>≤≤='q j q j j j

, 01, θθ 同理,可以得到),(q p ARMA 模型的逆转形式为

其中}{21 ,,I I 为逆函数。

通过待定系数法容易得到逆函数的递推公式为

??

??

?≥'

-'==∑=-1

,110k I I I k j j j k j k φθ

其中j θ'和φ'的定义同上。

8、

模型

自相关系数 偏自相关系数 )(p AR 拖尾 p 阶截尾

)(q MA q 阶截尾

拖尾 ),(q p ARMA

拖尾

拖尾

9、如某个序列可以初步判定为平稳非白噪声序列,就可以利用ARMA 模型对该序列建模。建模的基本步骤如下:

1、 求出该观察值序列的样本自相关系数(ACF )和样本偏自相关系数(PACF )的值。

2、 根据样本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的性质,选择阶数适当的(,)ARMA p q 模型进

行拟合。

3、 估计模型中未知参数的值。

4、 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如果拟合模型通不过检验,转向步骤2,重新选择模型再拟合。

5、 模型优化。如果拟合模型通过检验,仍然转向步骤2,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建立多

个拟合模型,从所有通过检验的拟合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 6、 利用拟合模型,对序列进预报。

10、矩估计, 最小二乘估计,极大似然估计. 11、一个模型是否显著有效主要看它提取的信息是否充分。一个好的拟合模型应该能够提取观察值序列中几乎所有的样本相关信息,换言之,拟合残差项中将不再蕴含任何相关信息,即残差序列应该为白噪声序列。这样的模型称之为显著有效模型。反之,如果残差序列为非

∑∞

=--+=ΦΘ=1

1

)()(j j

t j t t t x I x x B B ε

白噪声序列,那就意味着残差序列中还残留着相关信息未被提取,这就说明拟合模型不够有效,通常需要选择其它模型,重新拟合。

所以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即为残差序列的白噪声检验。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为

0120,1m H m ρρρ====?≥: m k m H k ≤≥?≠,:至少存在某个1,01ρ

检验统计量为LB (Ljung-Box )检验统计量

221

?(2)(

)~()m

k k LB n n m n k

ρχ==+-∑ 0>?m

如果拒绝原假设,就说明残差序列中还残留着相关信息,拟合模型不显著。如果不能拒绝原

假设,就认为拟合模型显著有效。

12、在(,)ARMA p q 模型场合

?????

>-++-≤--++-=---+++=∑=-+--+-++-+-+q

l p l x

l x q l p l x l x x x x x E l x t p t q

l i i l t i t p t t t q l t q l t l t p l t p l t t ,)(?)1(?,)(?)1(?)

,,()(1111111φφεθφφεθεθεφφ

其中:

???≤≥=+0,1,)(?)(?k x k k x

k x

k

t t t 预测方差为

221211

0)()]([εσ-+++=l t G G G l e Var

13、在原有观察值1,,

t t x x -的基础上,当不断获得新的观察值 ,,21++t t x x 时。每获得一

个新的观察值就意味着减少了一个未知信息,显然,如果能把新的信息加进来,就能够提高对l t x +的估计精度。所谓的修正预测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新的信息去获得精度更高的预测值。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把新信息加入到旧的信息中,重新拟合模型,再利用拟合后的模型预测l t x +的序列值。在新的信息量比较大且使用统计软件很便利的时候,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修正办法。但是在新的数据量不大或使用统计软件不是很方便的时候,这种重新拟合将是非常麻烦的一种修正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平稳时序预测的性质,寻找更为简便的修正预测方法。

已知在历史信息(原有观察值)1,,t t x x -的基础上,t l x +的预测值为

++=-11)(?t t l t G G l x

εε 假如获得新的信息1t x +,则在11,,,t t t x x x +-的基础上,重新预测t l x +为

)(?)1(?1111111l x

G G G G l x

t t l t l t l t l t +=+++=-+--++-+εεεε

其中:11?(1)t t t x x

ε++=-,是1t x +的一步预测误差。它的可测来源于1t x +提供的新信息。 此时,修正预测误差为

2201)1(+-++++=-t l l t t G G l e εε

因而,预测方差为

)]

1([)()]1([2

22201-=++=--+l e Var G G l e Var t l t εσ

一期修正后第l 步预测方差就等于修正前第1-l 步预测方差。它比修正前的同期预测方差减

少了2

21εσ-l G ,提高了预测精度。

上面的分析说明,当我们获得新的观察值时,要获得t l x +更精确的预测值并不需要重新

对所有的历史进行计算。只需要利用新的观察值所带来的新的信息对旧的预测值进行修正即可。

更一般的情况,假如重新获得p 个新观察值p t t x x ++,,1 (l p <≤1),则t l x +的修正预测值为

)(?)(?111111l x

G G G G G G p l x

t t l p t p l t l t l t l p t p l p t +++=+++++=-+-+--++-+-+εεεεεε

其中:1?(1)t i t i t i x x

ε+++-=-是t i x +(p i ,,2,1 =)的一步预测误差。 此时,修正预测误差为

110)(++--++++=-p t p l l t p t G G p l e εε

预测方差为

)]

([)()]([2

2120p l e Var G G p l e Var t p l p t -=++=---+εσ

14、

15、ARIMA 模型和传统的确定性因素分解方法比较,它的缺点是很难对模型进行直观解释。所以当序列具有非常显著的确定性趋势或季节效应时,我们又想用确定性因素分解方法对各种确定性效应进行解释,但又因为它对残差信息的刻画不够细致而不能使用。综合起来,出现了残差自回归模型。

16、假设序列显示出显著的异方差性,且方差2t σ与均值t μ之间具有某种函数关系

)(2t t h μσ=

其中:)(?h 是某个已知函数。

在这种场合下,我们的处理思路是尝试寻找一个转换函数)(?g ,使得经转换后的变量

)(t x g 满足方差齐性

2)]([σ=t x g Var

将)(t x g 在t μ附近作一阶泰勒展开

)()()()(t t t t t g x g x g μμμ'-+?

其中:)(t x g '为)(t x g 的一阶导数。则)(t x g 的方差近似等于

)

()]([)()]([)]

()()([)]([22t t t t t t t t t h g x Var g g x g Var x g Var μμμμμμ'=?'='-+?

显然,要使得)]([t x g Var 等于常数,转换函数)(?g 必须与()?h 具有倒函数关系

)

(1)(t t h g μμ=

'

在实践中,许多金融时间序列都呈现出异方差的性质,而且通常序列的标准差与其水平之间具有某种正比关系,即序列的水平低时,序列的波动范围小,序列的水平高时,序列的波动范围大。对于这种异方差的性质,最简单的假定为

t t μσ= 即等价于

2)(t t h μμ=

要使得原序列经过适当转换后方差齐性,就必须满足

t

t t h g μμμ1

)

(1)(=

=

'

等价推导出

)log()(t t g μμ=

这意味着对于标准差与水平成正比关系的异方差序列,对数变换可以有效地实现方差齐性。

17、一、回归拟合

GARCH 模型拟合的第一步是根据观察值序列的性质,拟合回归模型

),,,(21 --t t x x t f 。

二、残差自相关性检验 观察值减去回归拟合值即为残差

1

1?--=t t t x x βε 通过DW 统计量检验残差序列的自相关性。

三、异方差自相关性检验

经过前面两个步骤的处理,残差序列{}t υ基本实现了零均值、纯随机的性质,现在需要

考察它的异方差性。而异方差检验的实质是进行异方差相关性检验。最常用的两个异方差检验是:Portmantea Q 检验和LM 检验。

(一)Portmantea Q 检验

1983年Mcleod 和 Li 在LB 统计量的基础上提出了Portmanteau Q 统计量,用于检验残差平方序列的自相关性。

1、假设条件

:0H 残差平方序列纯随机?:1H 残差平方序列具有自相关性

用自相关系数表示,该假设条件等价于

0:210====q H ρρρ ?q k H ρρρ ,,:21不全为零

2、检验统计量

=-+=q

i i i

n n n q Q 1

2

)2()(ρ

其中:n 为观察序列长度,i ρ为残差序列延迟i 自相关系数,记n

n

t t

∑==1

2

2

σ

∑∑=+=----=

n

t t

n

i t i t t i 1

2221

2222)?()?)(?(σ

ε

σεσ

ε

ρ

Portmanteau Q 统计量近似服从自由度为1-q 的2

χ分布

)1(~)(2-?

q q Q χ

3、检验结果

(二)拉格朗日乘子检验

1982年Engle 为了确定)(q ARCH 模型的阶,提出了拉格朗日乘子检验(Lagrange Multiplier Test ),简记为LM 检验。

1、假设条件

:0H 残差平方序列纯随机?:1H 残差平方序列具有自相关性

等价于

0:210====q H ρρρ ?q k H ρρρ ,,:21不全为零

2、检验统计量

W W q LM '=)(

其中:

'

???

? ??=2

2222221?,,?,?σρσ

ρσρq

W ∑∑=+=----=

n

t t

n

i t i t t i 1

2221

2222)?()?)(?(σ

ε

σεσ

ε

ρ

n

n

t t

∑==1

22?ε

σ

)(q LM 统计量近似服从自由度为1-q 的2χ分布

)1(~)(2-?

q q LM χ

3、检验结果

四、ARCH 模型阶数的估计

由于Portmantea Q 统计量和LM 统计量都显示出残差序列{}t υ具有异方差长期自相关性,所以不妨尝试拟合)1,1(GARCH 模型

21111--++=t t t h h υληω

五、参数估计

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采用迭代技术,计算所有未知参数的估计值。 六、正态性检验

模型拟合好之后,我们要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我们采用的检验工具是正态性检。正态性检验的原理基于GARCH 模型的基本假定之—:当异方差模型拟合好之后,如果拟合得准确,函数t t

h ε(如果是GARCH AR -模型则为函数t t h υ)会呈现出显著的标

准正态分布特征,即

)1,0(~N u t

其中:????

?-=GARCH

AR h GARCH h u t t

t t t ,,υε

1、 假设条件

0H :t u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1H :t u 不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2、检验统计量

1982年Bera 和Jarque 基于偏度和峰度,给出了正态检验统计量

2221)3(24

6-+=

b n b n T n 其中:1b 为偏度函数,2b 为峰度函数,

2

3121

31????

?

??=

∑∑==n t t n

t t n b μμ

, 2

121

42????

?

??=

∑∑==n

t t n

t t n b μμ

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2(~2χn T 。

3、检验结果

18、Phillips 和 Perron 于1988年对ADF 检验进行了非参数修正,提出了Phillips -Perron 检验统计量。该检验统计量既可适用于异方差场合的平稳性检验,又服从相应的ADF 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

使用Phillips -Perron 检验(简记为PP 检验),残差序列}{t ε需要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1、 均值恒为零

0)(=t E ε

2、 方差及至少一个高阶矩存在

∞<)(sup 2

t t E ε

且对于某个2>β,∞<)(sup β

εt

t E

由于没有假定=)(2

t E ε常数,所以这个条件实际上意味着允许异方差性存在。

3、 非退化极限分布存在

)(212lim T T S S T E -∞→=σ存在且为正值

其中:T 为序列长度,∑==

T

t t

T S 1

ε

以一阶自回归模型为例

t t t x x εφ+=-11

来介绍PP 检验的构造原理。

假设1?φ是1φ的最小二乘估计值(OLS ),那么1

?φ的方差通常可以定义为 ∑=-∞

→=T

t t

T E T

1

2

1

2

)(lim ε

σ

当{}t ε为白噪声序列时,有

2

2S σσ= (12.8) 其中:)(21

2

lim T

T S

S T E -∞

→=σ

,∑==T

t t T S 1

ε

如果{}t ε不满足白噪声条件,那么方差等式(12.8)将不再成立。

为了直观说明(12.8)式不成立,不妨假设{}t ε服从)1(MA 过程

11--=t t t υθυε , ),0(~2..υσυN d

i i t

那么

2

2

1

22)1()

σθεσ+==t E

2

2121212

121

2)1()21()

(2)(υυσθσθθεεεσ-=-+=+=∑∞

=j j S

E E

显然

22S

σσ≠ Phillips 和Perron 正是利用这种不等性,利用2

σ和2

S σ的估计值对ADF 检验的τ统计

量进行了非参数修正,修正后的统计量如下

∑=-----=T

t T t Sl

Sl

Sl x x

T Z 2

211

22

22

2

)(?)??)(21()??()(σσσσσ

ττ

其中:

(1)2?σ

是2

σ的样本估计值 ∑=-=T

t t

T 1

2

1

2?

?εσ

(2)假设可以估计{}t ε显著自相关的延迟阶数为l ,2Sl

σ是2

S σ的样本估计值 ∑∑∑=+=--=-+=l

j T

j t j

t t

j

T

t t

Sl

l w T

T 1

1

1

1

21

2

?

?)(2?

?εεεσ

其中1

11)(+-=l l w j ,这个权重确保了2

Sl σ为正值。 (3)∑-=--=11

1

11T t t T x T x 在单位根检验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

1:10=φH (序列{}t x 非平稳)

修正后的)(τZ 统计量和τ统计量具有相同的极限分布。这就意味着对于异方差序列只需要在原来τ统计量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正,构造出)(τZ 统计量。)(τZ 统计量不仅考虑到自相关误差所产生的影响,还可以继续使用τ统计量的临界值表进行检验,而不需要拟合

新的临界值表。

19、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序列自身的变化虽然是非平稳的,但是序列与序列之间却具有非常密切的长期均衡关系。

为了有效地衡量序列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Engle 和Granger 于1987年提出了协

整(Cointegration )的概念。

假定自变量序列为}{,},{1k x x ,响应变量序列为}{t y ,构造回归模型

∑=++=k

i t it i t x y 1

0εββ

假定回归残差序列{}t ε平稳,我们称响应序列}{t y 与自变量序列}{,},{1k x x 之间具有协整关系。

以前我们一直不敢对非平稳序列构建动态回归模型,是担心非平稳序列容易产生虚假回归的问题。而虚假回归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残差序列不平稳。如果非平稳序列之间具有协整关系,那就说明残差序列平稳,那就不会产生虚假回归问题了。这说明要将输入变量引入响应序列建模,不一定要所有的序列都平稳,而只需要它们之间具有协整关系。

第三部分 随机模拟习题部分解答 第十三章习题 1、解: 一,正确

二,x,y 的分布期望都是1,但不保证数值都是相同的。例如: 如果n=1,不保证()1111log log 1x u u y =-=--=。错误 三,独立的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和是gamma 分布的变量。正确

2、解:

()X 00F 0.87x u ==

()[]

0X 00001F 2110.87

22X E X x x P X x P x x P Z ??

--?

=≤=≤??--????

=≤== ???????

φ

()1.10.8643=φ ()1.20.8849=φ

()010.870.86431.10.1 1.1320.88490.8643

x --=+=- 0 3.26x =

3、解:

()00x F x ==当时,

()1F x ≥=3

当x 时,4

()02x

x F x x x ≤≤??=?-?≤≤

?1

21

13224 ()0.7162r F x x ===-1

2

0.608x =

5、解:95%的置信区间的宽度为(21.96,其中k 是样本数量。

因为0.10.2k S ≤≤,我们必须保证(21.960.215.37k <→>,所以16k ≥,即满足条件的最小的k 为16。

6、解:

均值为2的柏松分布的概率函数为22()!

n

e p n n -=

N 0 1 2 3 …… p .1353 .2706 .2706 .1804 …… F .1353 .4060 .6767 .8571 ……

小的均匀随机数对应小的赔付次数,模拟理赔次数的随机数是0.8。因为

0.6767<0.80.8571≤,所以被模拟的理赔次数是3。

帕雷多分布的分布函数是()1(

)F x x αθ

θ

=-+。要从随机数u 中计算被模拟的理赔金额x ,

就相当于解式子()u F x =,因为小的均匀随机数对应少的赔付金额(标准的逆变换方法)。

2

5000.061(

)291500x x =-?=+第一个被模拟的损失。

2

5000.251(

)77500x x =-?=+第二个被模拟的损失。

2

5000.71(

)413500x x =-?=+第三个被模拟的损失。

一年的总损失为271+77+413=781。所以理赔金额为(0.8)(750)+(781-750)=631。

7、解:

经验分布对两个数均有1

2

的概率 经验分布的均值是()1

3752

+= 均值的估计使用

()121

2

x x + 再抽样{3,3},{3,7},{7,3},{7,7}

计算得

()1

400424

+++=

8、解:

首先找出要估计参数在经验分布中对应的值。因为原始样本有5个样本点,因此众位数就是第三个样本点,即4θ=。

其次对于每个样本计算(样本中位数-4)2 。 因此样本中位数的均方误差

()()()()()22222

11434444474 3.85??-+-+-+-+-=?

?.

第四部分生命表基础习题部分解答 第十四章 生存模型相关性质和生命表 1. 解:

100

100100/1)(x

x x S -=

-=

2515m =

??

+1502515

2525dt p dt p t t t μ=?+-150)25()40()25(dt t S S S =?150********

dt =135

2

2.解:)(y S Y =)Pr(

y Y >=?=>=>-

y

e dx

x y

e e X y Y 023)Pr()Pr(ln =y

e e 3-

)('

y S Y =y

e e 3-(-3y

e 3)

)(y Y λ∴=)('y S Y /)(y S Y =3y

e 3

3.解:)Pr(y Y <=)25Pr(2

y x >=)50Pr(y x <≤=

50

y

-

=∴1)(y S Y 50y ,)('

y S Y =y

1001- 50

251511001)25(-

?=

∴λ=4501

4.解:正确。读者自行证明。

5.解:

0。

e =?

0dt p t =?10

0dt p t +?

2

1

0dt p t +?320dt p t +?

∞3

0dt p t

=?

1

0)(dt p t

+

?*1

10

dt p p

t +?1

202*dt p p t

=1

00ln )(p p t +*0p 1011ln )(p p t +*02p 1

022ln )(p p t

=

1

01ln 1l l l l -???? ??+*01l l 1212ln 1l l l l -???? ??+*02l l 2323ln 1l l l l -????

?? =1.473362

第十五章 完整样本数据和不完整样本数据情况下生存模型的估计

1.解:t

m

?=?

?+10

10

dt

p dt

p x t t x x t

μ=μ=—t p ln =t

t n N 1ln

+-=1000100

1000ln --=0.1

2.解:)?(t m

Var =2

))?(1(t p

E )?(t p

Var =2)9.01()9.01(9.010001-???=0.000111

3.解:02.0)30(?==n

D f

t ,所以,1000002.0/200==n )(6020D Var =)1(020|60020|60q q n -?=1000010000

)

400600(1000010000400600--?-?

=196

4.解:m r

n d x x

-

5.解:)4.08.0()3.07.0()2.06.0()1.05.0()

04.0(5---------------u u u u u e e e e e =2

所以,μ

4.0-e

=0.6,

60?q

=1-μ

?-e =5

.26

.01-=0.721

第十六章 参数生存模型的估计

1.解:∑=i

t

n

λ

?

2.解:t t S t f μ)()(==2

/2t te

αα-

L=∏=-

∑=8

1

2

88

1

2

i i

t t

e

i i αα

lnL=∑∑=+-

8

1

2

ln 2

ln 8i i

i

t t α

α

两边同时对α求导:∑=2

16

?i

t α

=0.00112

3.解:12

4.答:略

5.答:略

第十七章 人口统计

1.答: (1)i nr

e t P t n P )()(=+

(2)任何年龄区间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女性生育函数的特征方程为1)(=Φ?-dx x S e

f x x

r i

βα

(4)i i i r b d -=

2.解:

1

0)1(--?

?? ?

?-?dx w x e c

w

cx

3.答:线形插值、几何模型、Logistic 模型

4.答:略 5.答:正确。0l =

?

w

y y dy l 0

μ

第十八章 表格数据修匀

1.答:配置法、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法、分段参数修匀、最小二乘三次样条、两弧三次样条、光滑连接修匀、四点修匀公式

2.答:63

5-

3.答:计算水平的提高

4.答:1)构建最小二乘函数 2)对参数分别求导,并令等式为0 3)求出参数 5.答:180

1

第3章部分习题测验答案

第3章部分习题答案 3.2. 为什么进程在进入临界区之前,应先执行"进入区"代码,在退出临界区后又执行"退出区"代码? 为了实现多个进程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必须在临界区前面增加一段用于检查欲访问的临界资源是否正被访问的代码,如果未被访问,该进程便可进入临界区对资源进行访问,并设置正被访问标志,如果正被访问,则本进程不能进入临界区,实现这一功能的代码成为"进入区"代码;在退出临界区后,必须执行"退出区"代码,用于恢复未被访问标志. 3.3 同步机构应遵循哪些基本准则?为什么? a. 空闲让进. b. 忙则等待. c. 有限等待. d. 让权等待. 3.6你认为整型信号量机制和记录型信号量机制,是否完全遵循了同步机构的四条准则? a. 在整型信号量机制中,未遵循"让权等待"的准则. b. 记录型信号量机制完全遵循了同步机构的"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四条准则. 3.9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如果缺少了signal(full)或signal(empty),对执行结果会有何影响?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可描述如下: var mutex,empty,full: semaphore:=1,n,0; buffer: array[0,...,n-1] of item; in,out: integer:=0,0; begin parbegin producer: begin repeat . . produce an item in nextp; . . wait(empty); wait(mutex); buffer(in):=nextp; in:=(in+1) mod n; signal(mutex); /* ************** */ signal(full); /* ************** */ until false; end consumer: begin repeat wait(full); wait(mutex); nextc:=buffer(out); out:=(out+1) mod n; signal(mutex); /* ************** */

计算机课后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童鞋们,我目前只找到了这些,不全,就将就着用用吧(一,二,四,五章) 第一单元 一 A D B B B D A A B D 二 (1) 电子管; 晶体管 ; 集成电路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3) CPU; 主板;内存储器外存储器;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4) 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 三 (1)二进制的运算规则简单 电子元器件一般只有两个状态 系统部件少,可以增加稳定性 (2) 它采用“程序存储“思想,在计算机中设置存储器,将符号化的计算步骤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依次取出存储的内容进行译码,并按照译码的结果进行计算,从而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 (3)软盘存储器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并且价格便宜,在移动小容量文件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硬盘存储器速度快、抗震性小、容量太小、生产成本高,还没成为市场主流。 (4)光盘存储器存储量大,并且价格低、寿命长、可靠性高。 (5)移动存储设备防潮、抗震、大容量、体积小、携带方便、即插即用、易于操作、传输速度快等。 (6)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是双向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地址信息,是单向的总线。 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信号,总体上看是双向的。 (7)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管理层安全 (8)指编译或者在计算机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未经授权而执行 2.传染性 3.隐蔽性 4.潜伏性 5.破坏性 四 (1)1111011.0101 (2)1010 0100 0001.1011 0111 第二单元 二: 1图形用户界面 1右 1当前状态无效;会出现一个新的子菜单;当前状态下正在使用;如果选了此命令,将出现一个对话框 1任务栏 1标题栏 1移动 1经典视图 三 (1)—(7)BCCCC AB

幼儿园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幼儿园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D 3.A 4. C 5.D 6. C 7. A 8.D 9. A 10.C 11. A 12.C 13. B 14. C 15.D 16. B 17. A 18. C 19. C 20.B 21. B 22. D 23. A 2 4. C 25.A 26.C 2 7. D 28. A 29.C 30.B 31. B 32.D 33. C 34.A 35.D 36. B 37.D 38. A 39. C 40.D 41.A 42.A 43.B 44.C 45.D 46.A 47.D 48.C 49.B 50.A 51.C 52.A 53.D 54.C 55.A 56.B 57.C 58.D 59.B 60.C 61.B 62.D 63.A 64.C 65.D 66.A 67.B 68.C 69.B 70.C 二.多项选择题 71.AC 72.BD 73.AC 74.AB 75.CD 76.ABC 77.AB 78.ABCD 79.ABCD 80.ABD 81.BCD 82.ABCD 83.BC 84.AB 85BCD 86.AB 87.AB 88.ABCD 89.ABCD 90.ABCD 91.ACD 92.ABC 93.BCD 94.ABC 95.ABCD 96.ABD 97.ABCD 98.ABD 99.AB 100.CD 101.CD 102.ABC 103.ABCD 104.ABD 105.ABC 106.ABC 107.ABCD 108.ABCD 109.ABCD 110.ABCD 111.AB 112.BD 113.ABC 114.ABC 115.BCD 116.ABC 117.BC 118.AB 119.CD 120.ABCD 121.ABCD 122.ABD 123.BCD 124.AD 125.ABCD 126.ABCD 127.ABCD 128.ABD 129.AD 130.BC 131.ABCD 132.ABCD 133.ABCD 134.AB 135.BCD 136.ABCD 137.ABC 138.ABCD 139.ABCD 140.ABD

ARM指令练习题

ARM指令练习题 1.已知R0=8,R2=5,执行MOV R0,R2,LSL #2后,r0=?,r2=? 2.已知r0=0x00000000,r1=0x00009000, men32[0x00009000]=0x01010101,mem32[0x00009004]=0x02020202 问执行以下指令后,r1,r0的情况 1)ldr r0,[r1,#0x4]! 2)Ldr r0, [r1,#0x4] 3)Ldr r0,[r1], #0x4 3.已知men32[0x80018]=0x03, men32[0x80014]=0x02, men32[0x80010]=0x01,r0=0x00080010, r1=0x00000000,r2=0x00000000,r3=0x00000000 问执行ldmia r0!,{r1-r3}后,r0,r1,r2,r3的情况 4.已知r1=0x00000002,r4=0x00000003,sp=0x00080014, 问执行stmfd sp!,{r1,r4}后, r1,r4,sp的情况 5.已知r0=0x0,cpsr=0xd3, 执行以下指令后r0的情况 MRS r0,cpsr BIC r0,r0,#0x80 6.初始值R2=5,R3=4,R4=3,执行指令SUBS R2, R3,R4,LSR #2后,寄 存器R2,R3的值分别是多少? 7.R4内容是4000H,4000H (4字节对齐)开始向上依次存放数据1,2,3, 4,5,执行指令LDMIA R4!,{R0,R1,R2,R3}后,R1中数据是? 8.R4内容是4000H,4000H (4字节对齐)开始向上依次存放数据1,2,3,4,5,执行 指令LDMIB R4!,{R0,R1,R2,R3}后,R1中数据是?

第二章 部分习题参考标准答案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2 何时选用顺序表,何时选用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合适? 各自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性质来选择顺序表或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基于空间的考虑。当要求存储的线性表长度变化不大,易于事先确定其大小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宜采用顺序表;反之,当线性表长度变化大,难以估计其存储规模时,采用动态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为好。 2.基于时间的考虑。若线性表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查找,很少做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采用顺序表做存储结构为宜;反之,若需要对线性表进行频繁地插入或删除等的操作时,宜采用链表做存储结构。并且,若链表的插入和删除主要发生在表的首尾两端,则采用尾指针表示的单循环链表为宜。 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 ;线性表元素的读写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链表的主要优点: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 3 在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多少个结点? 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哪两个因素? 在等概率情况下,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2个结点。删除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1)/2个结点。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顺序表的长度n以及需插入或删除的位置i。i 越接近n则所需移动的结点数越少。 4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有序? 如有序,则有序性体现于何处?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一定要在物理上是相邻的? 顺序表的有序性又如何理解? 有序。有序性体现在通过指针数据元素有序的相连。物理上不一定要相邻。顺序表的有序不仅体现在逻辑结构上有序,而且在物理结构(储存结构)也有序。 5 设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L中并使L仍是递增有序表。 因已知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所以只要从顺序表终端结点(设为i位置元素)开始向前寻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后插入该位置即可。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课程——小教学观”认为()。 A.课程不仅包含教学活动,还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是内容与过程的统一 B. 课程与教学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内容与指涉对象 C. 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对象,即教学内容 D. 教学活动的外延相对而言宽广地多 2.下列不属于“语言文化”说的观点的是()。 A.语言学习、语文课程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人的语言能力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质 B. 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才是语言的实质性内容 C.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内容与实质而已 D.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 3. 教会学生规范、准确、流畅、流利地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善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立场与感情,是小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A.基本语文知识学习 B. 基本语言能力训练 C. 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D. 基本人文素养教育 4.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教学目标 B. 教学方式 C. 教学评价 D. 教学效果 5. 我国现行《大纲》或《标准》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确定为()字左右。 A. 1700 B. 2000 C. 2500 D.3000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A.语文化 B. 一体化 C. 整合化 D. 简单化 7.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创造的教学进程设计策略是()。 A.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B.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 C. 自学──辅导式教学设计 D.范例式教学设计 8.下列哪项不是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 A. 教什么的知识 B. 教给谁的指使 C. 如何教的知识 D. 工具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9.小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A. 听话能力 B. 说话能力 C. 表达方式的选择 D. 表达愿望与信心 10.某教师就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法是()。 A. 教学内容延伸法 B.看图说话法 C. 主题会话法 D.情景创设法 11.狭义上讲,小学语文教材是指()。

习题(指令与编程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ORG 0003H LJMP 2000H ORG 000BH LJMP 3000H 2. 当CPU响应外部中断0后,PC的值是()。 A.0003H B. 2000H C. 000BH D. 3000H 3. MCS-51的相对转移指令的最大负跳距离为()。 A.2KB B. 128B C.127B D. 256B 4. 以下运算中对溢出标志0V没有影响或不受影响的运算是()。 A.逻辑运算 B. 符号数加减运算 C. 比较数据大小运算 D. 除法运算 5. 产生PSEN信号的指令是()。 A . MOVX A ,@DPTR B. MOVX @DPTR, A C. MOVC A , @A+PC D. MOVX A, @A+DPTR 6. MOVX A , @DPTR指令中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 A.寄存器寻址 B.寄存器间接寻址 C.直接寻址 D.立即寻址 7. 将MCS-51的工作寄存器置成3区的指令是()。 A. MOV PSW , #13H B.MOV PSW , #18H C. SETB PSW.4 ,CLR PSW.3 D.SETB PSW.3 ,CLR PSW.4 8. 指令AJMP的跳转范围是()。 A .256 B B.1KB C.2KB D.64KB 9. 6264芯片是()。 A.E2PROM B.RAM C .Flash ROM D .EPROM 10. 下面那条指令产生WR信号()。 A.MOVX A , @DPTR B.MOVC A , @A+DPTR C.MOVC A , @A+PC D.MOVX @DPTR , A 11. 执行LCALL 4000H指令时,MCS-51所完成的操作是()。 A.保护PC B.保护现场 C.4000H →PC D.PC+3入栈,4000H → PC 12. 下列指令中可能改变Cy的有()。

第三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三章部分习题答案 1、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答:高级调度主要任务是根据某种算法,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那些作业调入内存,也就是说高级调度的调度对象是作业。 低级调度主要任务是: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然后再由分派程序执行把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的具体操作。 中级调度的任务:使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不再占用宝贵的内存资源,而将它们调至外存上去等待,把此时的进程状态称为就绪驻外存状态或挂起状态。当这些进程重又具备运行条件且内存又稍有空闲时,由中级调度来决定把外存上的那些又具备运行条件的就绪进程重新调入内存,并修改其状态为就绪状态,挂在就绪队列上等待进程调度。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2、何谓作业、作业步和作业流? 答:作业(Job):作业是一个比程序更为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通常的程序和数据,而且还应配有一份作业说明书,系统根据该说明书来对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作业步(Job Step)。通常,在作业运行期间,每个作业都必须经过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顺序加工步骤才能得到结果,我们把其

中的每一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作业步,各作业步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往往是把上一个作业步的输出作为下一个作业步的输入。 作业流:若干个作业进入系统后,被依次存放在外存上,这便形成了输入的作业流;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逐个作业进行处理,于是便形成了处理作业流。 5、试说明低级调度的主要功能。 答:(1) 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 (2) 按某种算法选取进程。 (3) 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 6、在抢占调度方式中,抢占的原则是什么? 答:(1) 优先权原则。 (2) 短作业(进程)优先原则。 (3) 时间片原则。 7、在选择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答:面向用户应遵循的准则是:(1) 周转时间短。(2) 响应时间快。 (3) 截止时间的保证。(4) 优先权准则。 面向系统应遵循的准则是:(1) 系统吞吐量高。(2) 处理机利用率好。(3) 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

杨持 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doc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 生态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生物的种间关系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有9种相互作用类型:偏利作用、原始作用、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即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

幼儿园课程练习题库参考答案1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 《幼儿园课程》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D )1.将课程看作是学习者获得的直接经验的学者是。 A.皮亚杰 B.斯宾赛 C.克伯屈 D.杜威 ( A )2.从计划的维度来定义课程的学者有。 A.塔巴 B.博比特 C.弗洛伊德 D.坎贝尔 ( C )3.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将和课程的本质联系起来。 A.学科知识 B.活动过程 C.儿童经验 D.教学计划 ( B )4. 与课程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的观念同一渊源的课程观是。 A.学科课程观 B.经验课程观 C.活动课程观 D.目标课程观 (A)5.强调知识学习的课程是。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A)6.强调儿童经验的丰富的课程是。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 A )7.强调课程必须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这是幼儿园课程的。 A.适宜性 B.活动性 C.基础性 D.文化性 ( B)8.幼儿园课程不具有强制性,这是其。 A.游戏性 B.非义务性 C.基础性 D.文化性 ( A )9.在研究幼儿时将幼儿当做一个人分析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种研究角度是。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教育学 ( B )10. 研究他们内在的发展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研究儿童学习能力上的年龄特征,这种研究角度是。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教育学 ( D )11.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课程注重儿童的。 A.智力 B.动作 C.艺术 D.感知觉 ( C )12. 是瑞吉欧教育体系中课程的主要特征。 A.知识学习 B.动作训练 C.方案教学 D.感知觉训练 ( A )13.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家先生提倡在幼儿园实施“单元教学”。 A.陈鹤琴 B.张雪门 C.张宗麟 D.戴自俺 ( C )14.美国课程学者认为目标是课程编制的核心,被叫做“行为目标之父”。 A.杜威 B.斯宾赛 C.泰勒 D.坎贝尔 ( C)15. 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A.总体目标 B.中期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预成性目标 ( B )16. 是指以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形成的内容顺序。 A.逻辑顺序 B.心理顺序 C.内容顺序 D.学科顺序 ( C )17.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由决定的。 A.文化 B.经济发展 C.幼儿的身心特征 D.环境 ( A )18. 早期教育方案强调“整个儿童”的培养。 A.认知学派 B.蒙台梭利 C.结构主义 D.班克街(Bank street) ( C )19. 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A.杜威 B.蒙台梭利 C.马拉古兹 D.维果斯基 ( B )20.我国第一个《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在年。 .1932 C (C )21.首先将“学前教学”引进教育学的人是。 A.杜威 B.张雪门 C.乌索娃 D.维果斯基 ( B )22.英国课程学者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 A.艾宾浩斯 B.特纳 C.斯坦豪斯 D.斯波代克 ( D )23. 是课程设计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预设的教育目标。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 何时选用顺序表,何时选用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合适? 各自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性质来选择顺序表或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基于空间的考虑。当要求存储的线性表长度变化不大,易于事先确定其大小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宜采用顺序表;反之,当线性表长度变化大,难以估计其存储规模时,采用动态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为好。 2. 基于时间的考虑。若线性表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查找,很少做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采用顺序表做存储结构为宜;反之,若需要对线性表进行频繁地插入或删除等的操作时,宜采用链表做存储结构。并且,若链表的插入和删除主要发生在表的首尾两端,则采用尾指针表示的单循环链表为宜。 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 线性表元素的读写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链表的主要优点: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 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 3 在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多少个结点? 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哪两个因素? 在等概率情况下,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2 个结点。删除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1)/2个结点。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顺序表的长度n以及需插入或删除的位置i °i 越接近n 则所需移动的结点数越少。 4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有序? 如有序,则有序性体现于何处?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一定要在物理上是相邻的? 顺序表的有序性又如何理解? 有序。有序性体现在通过指针数据元素有序的相连。物理上不一定要相邻。顺序表的有序不仅体现在逻辑结构上有序,而且在物理结构(储存结构)也有序。 5 设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L中并使L仍是递增有序表。因已知顺 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所以只要从顺序表终端结点(设为i位置元素)开始向前 寻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后插入该位置即可。 在寻找过程中,由于大于x 的元素都应放在x 之后,所以可边寻找,边后移元素,当找到

课后习题部分答案(2013版)

1、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注重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强调发展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思想观点,既坚持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又强调通过解决矛盾,求得协调和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共同繁荣,进一步深化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总的看,科学发展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 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阐明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人们只有从实践中获得“材料”,才能通过头脑这个“加工厂”产生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变革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从认识论角度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所以,正是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使得人们的认识得以形成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 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人的认识与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是消极

幼儿园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幼儿园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4. C 6. C 7. A 9. A 11. A 13. B 14. C 16. B 17. A 18. C 19. C 21. B 22. D 23. A 2 4. C 2 7. D 28. A 31. B 33. C 36. B 38. A 39. C 二.多项选择题 85BCD 三、名词解释 141.课程——课程的本质就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个人成长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学习或实现可期望的身心发展而计划、选择和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在各种教育机构中,课程是由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评价构成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体系。 142.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教育工作者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计划的,

在幼儿园的教育情景中组织和实施的,以幼儿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总和。 143. 分科课程——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的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而形成的课程。 144.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有多种称谓,如“儿童中心课程”、“生活课程、”“经验课程”等等。它与分科课程相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逻辑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45.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又称为“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和“合成课程”。它是指以特定的方式将若干门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融合、组织在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课程。 146.核心课程——是指一种独特的课程类型,即以儿童的某一重要的生活问题,或者是人类社会的某种基本活动为核心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课程。这种核心课程也被称作“问题中心课程”。 147.国家课程——国家课程也称为“国家统一课程”,是指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8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9.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又被称作“正规课程”,是指学校按计划开设的、由专门的教师负责组织实施课程。 150.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又称为“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它是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课程,具体来说,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但却实实在在构成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内容和结果。 15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学生某种学习活动的具体的行为变化的表现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 15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肯定是在学习者还没有掌握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的科学和文化之中的,能供儿童学习,而且对儿童的发展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素材,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53.课程实施——人们一般认为,课程实施就是将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即是将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 154.项目活动——项目活动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散,编制主题网络,将概念予以分化、放大,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

寻址方式及指令系统习题与解答

寻址方式及指令系统习题与解答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洪波2012年3月 一、单项选择题 1.设BX=2000H,SI=3000H,指令MOV AX,[BX+SI+8]的源操作有效地址为()。 A.5000H B.5008H C.23008H D.32008H 2.设DS=1000H,ES=2000H,BX=3000H,指令ADD AL,[BX]的源操作数的物理址为()。 A.13000H B.23000H C.33000H D.3000H 3.设DS=2000H,ES=3000H,SI=200H,指令MOV ES:[SI],AL的目的操作数的物理地址为()。 A.20200H B.30200H C.50200H D.200H 4.指令MOV MEM[BX],AX中的MEM是()。 A.原码B.反码C.补码D.移码 5.用来作为寄存器间接寻址的寄存器有()个。 A.8 B.6 C.5 D.4 6.指令MOV [BX+SI],AL中的目的操作数使用()段寄存器。 A.CS B.DS C.SS D.ES 7.指令MOV BX,[BP+5]中的源操作数使用()段寄存器。 A.CS B.DS C.SS D.ES 8.段内间接寻址只改变()中的内容。 A.CS B.IP C.CS和IP D.PSW 9.段间间接寻址只改变()中的内容。 A.CS B.IP C.CS和IP D.PSW 10.下述指令中不改变PSW的指令是()。 A.MOV AX,BX B.AND AL,0FH C.SHR BX,CL D.ADD AL,BL 11.下述指令中不影响CF的指令是()。 A.SHL AL,1 B.INC CX C.ADD [BX],AL D.SUB AX,BX 12.两个整数补码9CH和7AH相加运算后,会产生()。 A.无溢出且无进位B.无溢出但有进位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光华主编第1~6章章节详细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1.1.4 一周期性信号的波形如图题1.1.4所示,试计算:(1)周期;(2)频率;(3)占空比 012 (ms) 图题1.1.4 解: 周期T=10ms 频率f=1/T=100Hz 占空比q=t w /T ×100%=1ms/10ms ×100%=10% 1.2.2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要求误差不大于2-4: (1)43 (2)127 (3)254.25 (4)2.718 解: 1. 转换为二进制数: (1)将十进制数43转换为二进制数,采用“短除法”,其过程如下: 2 4 3 ………………………余1……b 02 21 ………………………余1……b 12 1 ………………………余1……b 5 2 2 ………………………余0……b 42 5 ………………………余1……b 32 10 ………………………余0……b 20 高位 低位 从高位到低位写出二进制数,可得(43)D =(101011)B (2)将十进制数127转换为二进制数,除可用“短除法”外,还可用“拆分比较法”较为简单: 因为27=128,因此(127)D =128-1=27-1=(1000 0000)B -1=(111 1111)B (3)将十进制数254.25转换为二进制数, 整数部分(254)D =256-2=28-2=(1 0000 0000)B -2=(1111 1110)B 小数部分(0.25)D =(0.01)B (254.25)D =(1111 1110.01)B (4)将十进制数2.718转换为二进制数 整数部分(2)D =(10)B 小数部分(0.718)D =(0.1011)B 演算过程如下:

高频课后习题答案部分.doc

\\\\\\\\\\\\\\\\\\\\\\\\\\\\\\\\\\\\\\\\第一章 1.1 何谓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称为通信系统。它由输入变换器、发送设备、传输信道、接收设备、输出变换器等组成。 1.2 无线电通信为什么要采用调制技术?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有哪些? 答:采用调制技术可使低频基带信号装载在高频载波上,从而缩短天线尺寸,易于天线辐射,而且不同的发射台其载波频率不同,在接收端便于选择接收。此外,采用调制可进行频分多路通信,实现信道的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还可以提高系统性能指标,提高抗干扰能力。 常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有振幅调制(AM )、频率调制(FM )和相位调制(PM )。 1.3 已知频率为3kHz 、1000kHz 、100MHz 的电磁波,试分别求出其波长并指出所在波段名称。 解:根据λ=c /f (其中c =3×108m/s )分别得出100km (为超长波)、300m (为中波)和 3m (为超短波)。 1.4 画出无线广播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并用波形说明其发射过程。 答:参见图1.3.1。 第二章 二、选择题 1.LC 串联回路谐振时阻抗最 ,且为纯电阻,失谐时阻抗变 ,当f o f 回路呈 。 A .容性 B .感性 C .大 D .小 2.LC 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阻抗为 ,谐振时电压为 ;电纳为 ,回路总导纳为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零 D .不能确定 3.把谐振频率为o f 的LC 并联谐振回路串联在电路中,它 的信号通过。 A .允许频率为o f B .阻止频率为o f C .使频率低于o f D .使频率高于o f 4.在自测题1图所示电路中,1ω和2ω分别为其串联谐振频率和并联谐振频率。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A .1ω等于2ω B .1ω大于2ω C .1ω小于2ω D .无法判断 5.强耦合时,耦合回路η越大,谐振曲线在谐振频率处的凹陷程度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出现 6.石英晶体振荡器,工作在 时的等效阻抗最小。 A .串联谐振频率s f B .并联谐振频率p f C .s f 与p f 之间 D .工作频率 自测题1图

工程力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工程力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力对点之矩与矩心位置有关,而力偶矩则与矩心位置无关。 [ ] 2.轴向拉压时无论杆件产生多大的变形,正应力与正应变成正比。 [ ] 3.纯弯曲的梁,横截面上只有剪力,没有弯矩。 [ ] 4.弯曲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是均匀分布的。 [ ] 5.集中力所在截面上,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且突变的大小等于该集中力。 [ ] 6.构件只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就可以安全、可靠的工作。 [ ] 7.施加载荷使低碳钢试件超过屈服阶段后再卸载,材料的比例极限将会提高。 [ ] 8.在集中力偶所在截面上,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 ] 9.小柔度杆应按强度问题处理。 [ ] 10.应用平面任意力系的二矩式方程解平衡问题时,两矩心位置均可任意选择,无任何限制。 [ ] 11.纯弯曲梁横截面上任一点,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 [ ] 12.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上无正应力。 [ ] 13.平面平行力系有3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 ] 14.低碳钢试件在拉断时的应力为其强度极限。 [ ] 15.若在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该段梁的弯矩图为倾斜直线。 [ ] 16.仅靠静力学平衡方程,无法求得静不定问题中的全部未知量。 [ ] 17.无论杆件产生多大的变形,胡克定律都成立。 [ ] 18.在集中力所在截面上,弯矩图将出现突变。 [ ] 二、单项选择题: 1.图1所示杆件受力,1-1、2-2、3-3截面上轴力分别是 [ ] 图1 ,4F,3F B.-4F,4F,3F,F,0 ,4F,3F

2.图2所示板和铆钉为同一材料,已知bs []2[]στ=。为充分提高材料利用率,则铆钉的直径应该是 [ ] 图2 A.2d δ= B.4d δ= C.4d δ π= D.8d δ π= 3.光滑支承面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于接触点,其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 [ ] A.指向受力物体,为压力 B.指向受力物体,为拉力 C.背离受力物体,为压力 D.背离受力物体,为拉力 4.一等直拉杆在两端承受轴向拉力作用,若其一半为钢,另一半为铝,则两段的 [ ] A.应力相同,变形相同 B.应力相同,变形不同 C.应力不同,变形相同 D.应力不同,变形不同 5.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是 [ ] A.沿横截面拉断 B.沿45o 螺旋面拉断 C.沿横截面剪断 D.沿45o 螺旋面剪断 6.图2跨度为l 的简支梁,整个梁承受均布载荷q 时,梁中点挠度是45384C ql w EI =,图示简支梁跨中 挠度是 [ ] 图2 A.45768ql EI B.45192ql EI C.451536ql EI D.4 5384ql EI 7.塑性材料冷作硬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的是 [ ] A.比例极限提高,弹性模量降低 B.比例极限提高,塑性降低 C.比例极限不变,弹性模量不变 D.比例极限不变,塑性不变 8.铸铁试件轴向拉伸破坏是 [ ] A.沿横截面拉断 B.沿45o 斜截面拉断 C.沿横截面剪断 D.沿45o 斜截面剪断 9.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 ] A.外力 B.变形 C.位移 D.力学性质 10.材料不同的两根受扭圆轴,其直径和长度均相同,在扭矩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最大切应力 和相对扭转角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最大切应力相等,相对扭转角相等 B.最大切应力相等,相对扭转角不相等 C.最大切应力不相等,相对扭转角相等 D.最大切应力不相等,相对扭转角不相等 11.低碳钢试件扭转破坏是 [ ] A.沿横截面拉断 B.沿45o 螺旋面拉断 C.沿横截面剪断 D.沿45o 螺旋面剪断 12.整根承受均布载荷的简支梁,在跨度中间处 [ ] A.剪力最大,弯矩等于零 B.剪力等于零,弯矩也等于零 C.剪力等于零,弯矩为最大 D.剪力最大,弯矩也最大

计算机组成原理,指令系统,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在CPU执行指令的过程中,指令的地址由___B__给出。 A 程序计数器PC B 指令的地址码字段 C 操作系统 D 程序员 2 下列关于指令的功能及分类叙述正确的是__B___。 A 算术与逻辑运算指令,通常完成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都需要两个数据 B 移位操作指令,通常用于把指定的两个操作数左移或右移一位 C 转移指令,子程序调用与返回指令,用于解决数据调用次序的需要 D 特权指令,通常仅用于系统软件,这类指令一般不提供给用户 3 零地址的运算类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的地址,参加的两个操作数来自__C__。A累加器和寄存器 B 累加器和暂存器 C 堆栈的栈顶和次栈顶单元 D 堆栈的栈顶单元和暂存器 4 下列一地址运算类指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 仅有一个操作数,其地址由指令的地址码提供 B 可能有一个操作数,也可能有两个操作数 C 一定有两个操作数,其中一个操作数是隐含的 D 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存放的一定是操作码 5 关于二地址指令一下论述正确的是_____。 A 二地址指令中,运算结果通常存放在其中一个地址码所提供的地址中 B二地址指令中,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存放的一定是操作数 C二地址指令中,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存放的一定是寄存器号 D二地址指令中,指令的地址码字段存放的一定是操作数地址 6 单字长四地址指令OP A1、A2、A3、A4的功能为(A1)OP(A2)→A3,且A4给出下一条指令地址,假设A1、A2、A3、A4都为主存储器地址,则完成上述指令需访存_____。 A 1 B 2 C 3 D 4 7 在指令格式设计中,采用扩展操作码的目的是_____。 A 增加指令长度 B 增加地址码数量NN C 增加指令数量 D 增加寻址空间 8 某机器的指令字长为16位,有8个通用寄存器,有8种寻址方式,单操作数指令最多有_____个,双操作数指令最多有_____个。 A 1024 16 B 2048 32 C 256 64 D 1024 32 9 指令寻址方式有顺序和跳跃两种,采用跳跃寻址方式可以实现_____。 A 程序浮动 B 程序的无条件浮动和条件浮动 C程序的无条件转移和条件转移 D 程序的调用 10 某机器指令字长为16位,主存按字节编址,取指令时,每取一个字节PC自动加1,。当前指令地址为2000H,指令内容为相对寻址的无条件转移指令,指令中的形式地址D=40H。那么取指令后及指令执行后PC内容为_____。 A 2000H,2042H B 2002H,2040H C 2002H,2042H D 2000H,2040H 11 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的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_____。 A 可降低指令译码难度 B 缩短指令字长,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