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的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的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的公开课教案

授课者: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学校 洪燕霞

上课班级:初一(4)班

上课时间:2008年12月26日

课题:《金色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4、对文章主题在母爱的基础上有上更深层次的探讨,初步体会泰戈尔作品中的善与爱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

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对《金色花》的原文和改文的比较阅读 教学难点:学习和借鉴文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逐步提高朗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比较阅读法 3、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公开课教案

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

便是母亲的声音;

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

影。母爱是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古有孟郊”慈母

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点点滴滴的母爱,

该以什么来回报呢?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那浓

浓的母爱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的报答方式多种多样,但都是最朴实

最真诚的表达.为你们有这份孝心鼓掌吧.下面我们

一起来感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金色

花》,他又是如何来报答母爱的呢?

2、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

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

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

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

等。

二、指导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1.听录音朗读:连听两遍,不同版本的,一遍为男声深

情版的,一遍为女声调皮版的

听完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更喜欢哪版的读法?

(学生畅所欲言,各有理由)

2.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

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请几个学生来朗读,读后让他们自己谈谈为什么

要这样处理朗读?其他同学则对这些同学的朗读作评价(句式:我认为**同学读得好,因为*****)4、同学们,你们在读这篇文章时,读到了什么?

答案:读到了母子情深、读到了孩子的顽皮……三、比较阅读

课件上展示:经过删改的文章

1.请大家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看看这里讲了几件事情?

明确:① 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② 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③ 在母亲拿灯去牛棚时,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恢复原形。

2.读了以后,看看它与原文有哪些地方不同?比比看谁找得快?

小组讨论交流一下,这里写得妙还是原文更妙?说说理由。(小组合作时要求组长分配好任务,人人有事做,再合作探究。)

(1)字词的变化:

①、原文“笑嘻嘻地”:表现出孩子的调皮可爱 (我们来感受一下,用调皮的语气来读读)

②、在空中摇摆——晃动:

“摇摆”很悠闲自在的,与“跳舞”一起搭配,给人一种美感。而“晃动”显得散漫 、随意、漫无目的。

③、匿笑——指偷偷地笑,将孩子的调皮可爱展现出来。

④、“投”与“落”:

落——是随意的,没有目标的;而投——是有目的的,孩子想给母亲遮荫,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关心。

⑤、“再跳到地上来”——“再落到地上来”: “跳”让人感觉吓了一跳,而“落”字感觉很轻盈地来到母亲面前,更能体现孩子对母亲的关心。 (2)句式的变换:

出示句子,要求同桌互读互品,说说有什么不同。

①、A.“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母亲一天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非常着急,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又气又疼,不免嗔怪孩子。读出母亲见到了孩子时的惊喜与对孩子的疼爱,但又带点嗔怪的语气。

B.“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语气强烈,更重在责备。体现不出母亲的慈爱善良以及对孩子的关爱。

(我们用这种又惊又喜,表面责怪,实则关爱的语气来读读)

②、A.“我不告诉你,妈妈。”:

表现了孩子的调皮可爱。

这是他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为自己能为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 B.“妈妈,我不告诉你!”:

对妈妈的一种漠视、冷淡。

(你能读读吗?)

泰戈尔的这首散文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调皮可爱、关心母亲的孩子形象,和一个慈爱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角色。

美文就应该美读,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母子情深的美

好情感,一起来朗读全文。

四、互动质疑

读了文章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讨论明确: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妈妈工作,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这些说明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的生活温馨,所以只是撒娇,就是要瞒着妈妈。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这样写好在哪里?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来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可爱。泰戈尔曾经说:“美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而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花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五、拓展延伸

1、文章写法的渗透:

文章借助金色花这种具体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爱,我们也来学习一下这种写法表达对父母的爱。请大家发挥想象,用下面的句式说一两句话: (幻灯出示)

发挥想象,用以下句式说话:

妈妈(爸爸),我想变成……

当你……的时候,我……

2、体会泰戈尔诗中宣扬的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

高尚、最纯洁的爱。

人们都说创作源于生活,作家诗人们的作品往往都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泰戈尔也不例外。在他的作品里,多以爱、宽容、欢乐为主题,颂扬人间最崇高,最纯真的感情。

泰戈尔的诗格调清新,常带有很浓厚的民族情结、宗教色彩。我们能从这首诗中找出相关内容并说说吗?

①、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对此花的吟咏和赞美,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诚恭敬。文中

的“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一会儿变成一朵金色花,一会又变成了人,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可贵的是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这也正是泰戈尔所颂扬的最崇高、最纯真的感情,那就是善与爱。

②、母亲一个虔诚的宗教徒,做祷告向神祈求保佑。另外,母亲在午后读《罗摩衍那》,《罗摩衍那》是印度的一部叙事诗,这里体现了母亲的一种沉静、安详的性格,也暗含了一种民族情结。

六、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母子情深,也体会到泰戈尔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他所颂扬最崇高、最纯真的感情。

(幻灯出示——泰戈尔作品中的话)

1、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2、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3、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带着这种感恩的思想,我们齐读

这几句来感受一下。课外请大家去阅读泰戈尔《新

月集》、《飞鸟集》、《园丁集》中的作品,更好

地去感受一下泰戈尔其文其人,以及他带给大家的

善与爱的熏陶。

七、作业

1、推荐泰戈尔的一首诗。2、背诵《金色花》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

妈 我

祷告时 散

发香气

读《罗摩衍那》时 投

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时 恢

复原形

主题—————母子情深

思:

教完《金色花》,认为成功之处有:作为一篇意蕴丰赡的散文诗,在教学中重视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受到美

的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另外,在比较阅读中,通过原文与改文的比较朗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学生也学得轻松愉悦,教学效果很好。

部编本金色花最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金色花》最优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各种方式(听读、自由读、表演读、齐读)朗读诗歌,使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纯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和事物来书写情感。 教学方法 美读感知法、启发点拨法、问题导入法、多媒体演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印度是佛教圣地,有一种圣树开美丽的小黄花,叫金色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学习体裁和作者。 1.什么是散文诗呢?学生一起朗读,并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 2.了解了体裁,再让我们走进作者。 三、初读课文。 1.学习了体裁与作者,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课文的朗诵,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静静地聆听课文朗诵) 2.请同学来回答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孩子、调皮的孩子、美丽的妈妈、绽放的金色花……) 3.我们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啊!这个调皮的孩子把自己想象变成了什么,(学生回答:金色花)变成金色花之后他又干了哪些事呢?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四、深入理解课文。 1. 孩子想象自己变成金色花之后,为什么要做了这些事,我们通过这些事可以

金色花公开课一等奖

《金色花》竞教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反复诵读,品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揣摩散文诗中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进而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教学重点】准确领悟课文所抒发的情感,把握课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关键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母爱。 (由课件影像片段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感动天地的爱的故事,想听吗?老师有个小小要求:用心去听,听后说说自己心里真实的感受。(课件:母亲以自己身躯保护孩子的配音故事) 2.生交流感受。 3.师导入:这就是母爱!平凡伟大,清新自然,妈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

子的一切。那我们又该怎样回报母亲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4. 学生自主积淀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创作丰富,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在他的作品中,童真、母爱是永恒的主题。其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东方第一人)(多媒体显示) 二、初读知情,体会母爱。 1. 师:这是一篇散文诗,它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师配乐范读课文,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2.生交流初步感知。 师引导生感知: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板书:我,妈妈) 3.师:是的,诗中“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那在这一幅画中,孩子与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悟孩子和妈妈的形象,以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师指导朗读) 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我是从……看到的。(多媒体显示句式) 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妈妈,我是从……看到的。 3.师小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撒娇,爱妈妈的孩子。这是一位圣洁,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4.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可爱?因为“我”沐浴着母爱。诗

金色花优秀教案带板书

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二)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时,我就”的句式来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一位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四、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孩子 (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 子、圣洁、笃信宗教神奇) 做祷告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金色花优秀教案

《金色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亲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感受母爱,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点拨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课之前先做一个智力小游戏,激发一下大家的想象力,热热身。给你们两组词,请发挥想象,说一句话,把二者联系起来。 (出示多媒体)学生,蜜蜂;妈妈,花。 过渡语: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而奇妙,有一个孩子,他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玩起了捉迷藏,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起看看吧。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创作丰富。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此外,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创作对中国诗歌(尤其是散文诗歌)的影响是广泛的。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本质属于诗。它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练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金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

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 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教学设计 温十四中林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罗摩衍(yǎn)那 B、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不告诉你,妈妈。”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体

最新周春艳《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 城南中学:周春艳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 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品读、感受、体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播放音乐) 上课前,我们来听一首优美的歌曲。鲁冰花,多么美好的名字,作为母爱的象征,我们 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母爱的圣洁和美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妈妈的爱无时不在。寒冷时,妈妈是棉袄;饥饿时,妈妈是美食;困难时,妈妈是手杖;黑暗时,妈妈是烛光。妈妈爱我们, 我们也爱妈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敬意,一起走进《金色花》,去诵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灵魂深处的那首母爱之歌吧! 二、走进作者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与黎巴嫩诗人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三、初读知情 (一)、自由读

师引入:接下来,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朗读时,老师有几个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读出停顿读出情感(出示幻灯片:读诗的要求)(二)、生齐读 师引入: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对诗歌,更重要的是要读出意 境,读出情感,现在,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的朗读诗歌。 (三)、知内容: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这首诗展现了一个孩子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游戏的画面。) 2、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后,一共和妈妈进行了几次嬉戏?请同学们 找出来,并用“当妈妈——时,我就————”的句式说一说,孩子和妈妈嬉戏的每一幅画 面。(展示幻灯片:结构) 妈妈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3、从诗人描绘的这一幅幅画面中,我们领悟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爱: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 四、美读诗歌,咀嚼品味 师引入:清代诗文家吴乔说: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一首优美的诗歌必须 细细的品味方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一)、品读语言 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朗读,注意把你体会到的感情融进去。谁来朗读。 1、抽生读,师生共评: 生:读“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很用心,很动情,赢得阵阵掌声)师:我听出来了,你将“笑嘻嘻”一词用心读了,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篇一:《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1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最高文学奖,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东方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大文豪——他就是印度的泰戈尔。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大文豪 2那位同学来读一下?好!你来。 好请坐声音比较响亮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三点信息 1他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最高文学奖项 2多才多艺 3获奖的代表作是吉檀迦利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一部《新月集》的代表作金色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朵特殊的金色花想一想脑海中浮现怎么样得一朵花 2.初听诗文,说印象 ①一是注意重点字音、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二是诗文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教师配乐范读诗文。(本文朗读要求较高,教师的范读能给学生起到指导作用,要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及脸部表情) 师:当我第一次读完这篇散文诗时,我笑了,因为孩子的调皮与可爱。我想每读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些东西给我们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或是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或是震撼人心的情感,或是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请你说说当你听完、看完诗文后,诗文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生1:孩子的调皮、可爱、天真。 生2:孩子与母亲间亲密的爱。 生3:诗人神奇的想象,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3.品读诗文,感悟美 师:是啊,多调皮的一个小孩,诗人又是把他描写得多少生动呀。这样美的一篇诗文,如果仅是默读,怕是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文语言的流畅及情感的美丽。诗歌,还是得读出声音来的。就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去品读《金色花》,体会诗文中母子间的那份亲密、甜美。你们有4分钟时间,一遍读完可读第二遍,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及脸部表情。4分钟后请同学来念你最感兴趣的诗节。

《金色花》优质课教案(七年级上册)

《金色花》优质课教案(七年级上册)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下面是其优质课教案,欢迎参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3、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法子 教学进程: 一、引入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妙的情感。它不会由于时空的流转而扭转。同窗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辉煌时,你是不是想过应当用甚么方式往返报母亲的爱呢?印度有一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尤其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密切感情。今天,咱们就来一块儿赏识这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走近作者 咱们今天将一块儿结识一名伟大的人物,感受一种伟大的精神。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花匠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处处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最高尚、最纯粹的爱。爱、欢喜、光明是他歌唱的永久主题。 三、检查预习——学生展现累积的字词 1、给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 nì )笑祷告( dǎo ) 花瓣( bàn ) 衍( yǎn )

2、解释以下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四、豪情诵读,感悟亲情 1、范读 2、小组间诵读竞赛:看哪组读的最佳,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 请其他小组依据刚才的诵读和自己的理解,点评小组诵读,并说明理由。如:感情基调的喜悦、温馨、密意,从中我读出了妈妈的……或孩子的……,或我看到了一个怎么的妈妈、孩子。 诗中写的是怎么一个孩子,怎么一个母亲? (诗中的母亲是一个充溢深深的爱、是一个教徒、喜爱文学的人,孩子是玩皮的、活泼可爱的。) 3、诵读一下你最喜欢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重点句子示例: (1)“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怜爱,责怪) (3)“我不告知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调皮,撒娇) 五、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刚才咱们师生用咱们自己的声音演绎了这首幽美的诗歌。从中咱们感受到了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 讨论: 1、“我”为甚么要变为金色花?文中的孩子,是用甚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

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 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金色花优秀教案

7 《金色花》

第2课时《荷叶·母亲》

三看红莲雨势并不见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3.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样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1.请你模仿例句仿写。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仿写: 示例一: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当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提供一个安定的家? 示例二: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 示例三: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 2. 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一样——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那么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教学提示‖ 设计此题有两点用意:一是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一是加深学生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三、板书设计

金色花公开课获奖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 第24 课《金色花》研读导航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反复诵读,品悟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揣摩文中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教学重点】准确领悟课文所抒发的情感,把握课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关键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母爱。 1.由课件影像片段谈话导入新课。 2.生交流感受。 3.师导入:这就是母爱!平凡伟大,清新自然。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那我们又该怎样回报母亲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4. 学生自主积淀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创作丰富,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在他的作品中,童真、母爱是永恒的主题。其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东方第一人)(多媒体显示) 二、初读知情,体会母爱。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初步感知全文。 2.生交流初步感知。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悟孩子和妈妈的形象,师指导朗读。 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我是从……看到的。(多媒体显示句式) 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妈妈,我是从……看到的。 3.师小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撒娇,爱妈妈的孩子。这是一位圣洁,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4.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可爱?因为“我”沐浴着母爱。诗歌抒发感情时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这首诗中主要借助了什么具体事物呢?(明确:诗中我就是那朵金色花,那朵金色花就是我) 5.师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放音乐《春野》)。 三、合作探究,感悟母爱。 1.学生分小组研讨学习,教师参与指导,注重鼓励。 ①为什么我要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花? 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师小结:泰戈尔说过:真正的爱,是无需用语言去表达的。因为:花开无声,大爱无言。(板书:大爱无言。)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金色花》教学设计 温十四中林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 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三、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罗摩衍(yǎn)那 B、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

金色花公开课教学反思

金色花公开课教学反思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 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 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 与圣洁。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色花公开课教学反思,欢迎查阅。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 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 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 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 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 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 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 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教学设计 一、导入 母爱似一棵大树,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似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似一股清泉,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二、明确学习目标 诵诗歌,品语言,悟真情。 三、走近作者 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和一代文豪——泰戈尔。 1、金色花简介 2、作者简介 3、补充文章体裁:散文诗。 四、听读感知 老师多媒体播放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明确:舒缓、深情 五、朗读品析 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课文给我们展现了哪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 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2、从这三幅场景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讨论) 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罗摩衍(yǎn)那 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不告诉你,妈妈。”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 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体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例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 焦急的语气。 例3、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金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

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二、听读感知 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 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 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包新颜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品读、感受、体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走近《金色花》: 1、美丽的杭州有如画的风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也有动人的传说,你们来猜猜这是什么故事?(看片段-白蛇传)知道他的结局吗?(为了自己的孩子,白蛇被雷峰塔镇入水底),我们的母亲也是伟大的: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剪头发,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的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天明。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让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是糟糕。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婴儿提出劝告,而你说:“妈,现在时代已不同了。”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你反而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终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他们像榔头痛打着你心。为我们洗澡穿衣,牵手走路,为我们远行牵挂的母亲,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读了这段话有没有感动?你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请写在学案上。小组推荐最好的来读。 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2、介绍作者:《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介绍指导:姓名、国别、地位、代表作。) 二、品读《金色花》: 1、范读: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 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练读。 小组互相练读,推荐朗读,推荐理由。 3、品读: ①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出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 ②妈妈: “孩子,你在哪里啊?” 重音:哪里。语速:稍快。语气:寻找孩子时的担心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重音:哪里、坏。语速:稍快。

金色花的公开课教案

授课者: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学校 洪燕霞 上课班级:初一(4)班 上课时间:2008年12月26日 课题:《金色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4、对文章主题在母爱的基础上有上更深层次的探讨,初步体会泰戈尔作品中的善与爱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 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对《金色花》的原文和改文的比较阅读 教学难点:学习和借鉴文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逐步提高朗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比较阅读法 3、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公开课教案 教学

教学过程: 反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 便是母亲的声音; 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 影。母爱是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古有孟郊”慈母 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点点滴滴的母爱, 该以什么来回报呢?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那浓 浓的母爱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的报答方式多种多样,但都是最朴实 最真诚的表达.为你们有这份孝心鼓掌吧.下面我们 一起来感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金色 花》,他又是如何来报答母爱的呢? 2、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 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 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 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 等。 二、指导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1.听录音朗读:连听两遍,不同版本的,一遍为男声深 情版的,一遍为女声调皮版的 听完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更喜欢哪版的读法? (学生畅所欲言,各有理由) 2.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 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请几个学生来朗读,读后让他们自己谈谈为什么

《金色花》教案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0年12月21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浓浓的母子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各种方式(听读、自由读、表演读、配乐齐读)朗读诗歌,使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会感恩他人。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纯朴的情感。【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和事物来书写情感。【教学方法】 美读感知法;启发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小调查 1、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妈妈生日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 3、你知道妈妈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吗? 那老师想再追问一句,在座的同学们,你们的妈妈知道你们生日的,请举手。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母爱。世间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爱。她沉浸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想灿烂的阳光,像淙淙的春水,无时无刻不在温暖、滋润着我们,那我们该如何回报她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展现母子之间亲情的散文诗——《金色花》,让金色花悄悄地告诉你。 二、走近作者 学生展示收集资料,再做补充 这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就是泰戈尔。他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用微笑融化读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多读泰戈尔的诗吧,会让你的心灵变得纯净,让你的精神寻到一片休憩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