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的教育资源优势,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自愿进行跨院系、跨学科学习,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基础写作、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方法与论文写作

三、学制

学制2年

四、学分要求

本专业辅修学生最低需修满60个学分

五、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不进行学历电子注册)

六、各类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及学分分布表

七、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表

八、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一)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Chinese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对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分析入手,系统讲授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认识使用、分析、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进行语文教学和进一步学习研究语言理论打好基础。

教材:《现代汉语》兰宾汉、邢向东中华书局 2006年7月版

参考书目:

1、《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淑湘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5年9月版

2、《语法讲义》朱德熙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5年6月版

主讲教师简介:韩宝育,男,陕西岐山人,1955年生。陕西师大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概论课的教学和语言理论研究工作。主要论著有:《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现代汉语学习指要与习题测试》(主编之一)、《现代汉语句子分析》(合著)、《修辞小辞典》(修辞理论部分撰稿人)。具有代表性学术论文有:《关于语言的哲学思考》、《语言符号的局限性》、《论言语表达和知悟的三维结构》等。

(二)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系统讲授人类语言的宏观知识,探索人类语言的结构、机制,揭示世界语言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探讨语言与相邻学科关系。在给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讨论语言在人类社会中作用、关系与地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语言与文学、语言与哲学、语言与人类各类文化现象的关系打好基础,为深入研究各种语言现象做准备。

教材:《语言学概论》韩宝育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参考书目:

1、《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主编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

2、《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1999年12月

主讲教师简介:邢向东,男,1960年4月生,毕业于山东东大学。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哲学社会科学分委会召集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汉语方言研究。主要论文有:《神木方言研究》 (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11月 );《陕北神木话重叠名词与儿化名词的比较》(《国际汉学集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官话和晋语非重叠式两字组的连读变调》(香港《中国语文研究》2004年第一期)等。主要著作有:《手指间的大河》、《敬畏苍天》、《金色的阿尔泰》、《跃马天山》、《黄金草原》、《野啤酒花》等。

(三)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课程英文名称 Classical Chinese

课程简介:“古代汉语”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本课程主要由通论和文选两部门组成。通论部分包括工具书简介、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训诂、古书的标点翻译、诗词格律、古代文化常识等,旨在使学员从理论上掌握古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文选部分包括历代优秀的散文和诗歌,重在先秦两汉,旨在增强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感性知识。

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胡安顺、郭芹纳中华书局 2006年版

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共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1999年版

2、《古代汉语》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主讲教师简介:胡安顺,男,汉,陕西商洛市人,1949年12月生。文学硕士。长期从事“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及《春秋左传》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文学院教授,硕士及博士导师,古汉语教研室主任,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候选专家。1998—2001年主持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重点教改项目,自2004年起主持陕西省精品课程——古代汉语。

(四)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文学内容、形式、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读者、文学思潮及文学运动。它借助文学史提供的丰富材料,来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一般规律及文学自身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规律。

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教程参考资料》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2、《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主编北京三联书店 1992年版

主讲教师简介:尤西林,男,汉族,1947年11月生,祖籍陕西榆林,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答辩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及人文科学原理(含现代信仰论)教学与研究。

(五)课程名称:基础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Basic Writing

课程简介:“写作”课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实践课,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作文教学能力为宗旨。其教学要求为:一、系统掌握了写作知识和分析文章的能力。二、能写出文从字顺的各种体裁的文章。三、具有指导中学生作文和评批作文的能力。

教材:《普通写作学》路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参考书目:

1、《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2、《散文的写作》范培松主编语文出版社 1985年4月版

主讲教师简介:杨宏科,男,1962年5月生。现任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写作文艺学创作论研究。主要论文有:《〈陈忠实论〉辩论》(《小说评论》,2001年5月);《小说的民间精神》(《山花》理论专栏,2001年8月,收入《中国当代文学面面观》);《文学创作与生活积累》(《人民文学》理论专栏,2003年5月)。主要著作有:《太阳发芽》(山东文艺出版社);《西去的骑手》(《收获》云南人民出版社);《老虎!老虎!》(春风文艺出版社);《大河》(云南人民出版社)等。

(六)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课程简介:主要介绍从1917-1949年这段时间内的中国文学历史,分三编。第一编从1917年-1927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第二编讲从1927年-1937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成长;第三编讲从1937-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成熟。该课程还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社团、流派等内容。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郭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参考书目:

1、《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主讲教师简介:阎庆生,男,汉,1944年11月生,陕西礼泉人。196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获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任陕西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家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鲁迅及重要作家研究。学术专著有:《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鲁迅创作心理论》、《晚年孙犁研究》等。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

(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讲述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发展状况。先秦文学的重点是诗经、《楚辞》、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汉魏六朝文学重点是汉赋、乐府诗、《史记》、五言诗;唐宋文学重点是诗词、散文;元明清文学的重点是戏剧小说。

教材:《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章培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版

主讲教师简介:张学忠,男,汉族,1946年生。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中国古代

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执教以来,长期主讲《唐宋文学》、《书法》及《唐诗研究》、《唐宋诗词欣赏》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知识面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生动活泼,语言风趣幽默,能够突出重点,深入浅出,注意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曾获校教学优秀奖。

(八)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文学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课程简介:“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之后的一门主干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是四十多年来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包括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运动、文艺思想斗争、文学创作概况,分别评价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

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参考书目:

1、《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李逸涛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2、《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洪子诚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主讲教师简介:李震,男,1963年2月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任新传院院长、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化学研究。主要论著有:《陕北民歌:自由心灵?极限体验?生态价值》(论文《文气争鸣》,04年第3期);《新文学地理中的西部高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04年第6期);《用语言的光照亮葡萄》(新疆电子出版社《午夜葡萄园》序及总论)《关于苍蝇后两种解读》(深圳《特区文学》批评家联席阅读专栏,04年5月);《重塑西部之魂》(专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4 月)等。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1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物科学本科毕业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生物科学师范教育和教学规律,了解生物科学学科发展前沿技术,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生物教学的能力,能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在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从事研究、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基本要求,应包含以下5个方面: 1、人才类型、特色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生物教学的能力,能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特色是生物科学学科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技能突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知识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综合应用知识要求。 专业上应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获

得从事生物学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基本能力。 3、能力结构: (1)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生物学教学所必须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运算能力;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生物学教学的能力; (4)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素质结构: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示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5、职业资格要求:教师资格证书。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毕业最低学分:165学分,毕业最低学时: 2326学时。 四、主干学科 生物学、医学、农学 五、主要课程

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方案

2016级生物制药1班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生物制药 学制年限:高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预备技师班 试点时间:2016年~2018年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技、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生物药物生产一线岗位需要,掌握生物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所必需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行业,从事生物药物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 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根据工作任务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并在工作中有效应用。 3、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生物制药设备,完成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等常规工作任务。 4、能按照工作要求,执行本岗位工作流程,并能规范填写工作记录。 5、能熟练使用常用仪器,并能熟练地进行基础化学实验、生物药物实验,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 6、能利用本专业理论和技能解决岗位的技术问题。

7、能做好生物药物生产与技术保障工作。 8、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并达到国家计算机二级水平。 9、具有药学服务与指导能力。 10、具有质量监测与控制能力。 11、具有事故防范、评价、救助和处理能力。 12、具有获取及应用本专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信息的能力。 13、能与领导、同事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质量意识、道德品质、职业素质、竞争和创新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 在各类生物制药企业及相关企业从事生产与管理等工作,取得微生物发酵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三级)或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二级)。

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120202) 本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企业管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10名,其中,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先后承担和完成60多项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一批重要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社科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2项,省教育厅奖多项。本学科在浙江省有较大的影响,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理论水平、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要求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独立地承担和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深厚的科研基础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以体现企业管理学科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企业管理专业设7个研究方向: 1、价值评估与决策技术。研究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无形资产评估、现代决策理论、项目管理、决策方法以及知识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等。

精英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方案120304审核修订版

目录 一、后备人才培养概要1 (一)培养类别1 (二)培养目的2 (三)培养 原则2 (四)组织形式2 二、 精英 人才培养程序2 (一)精英人才选拔标准(基础):2 (二)精英人才甄选程序:3 三、精英人才培养项目启动流程4 四、精英人才培养实施4 (一)培养原则4 (二)实施方式4 (三)培养内容5 (四)二月精英培训内容6 (五)过程管控8 (六)培 养 考核8 四、精英人才 广州市润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精英人才培养方案 [文档副标题] 人力资源中心 2014-12-3

激励8 五、退出及处罚机制9 六、费用及约束机制(待定)9 七、补充内容9 八、附件10 一、精英人才培养概要 如今行业核爆式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于企业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对从业人员的各项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能否长足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创新力源于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凝聚力源于不断地互动和配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进步,员工的成长同样离不开企业庞大的平台。基于润锦人才战略发展需求,公司决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大家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和互动的平台,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精英人才库,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在平台中成长和进步,与润锦携手共同发展。 (一)培养类别 精英人才,指为适应未来业务需要自内部选定的,有明确的拟任用职位的,在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管理知识、技能和发展潜力或在技术方面具备一定技术和科研素养和发展 潜力,能够快速接任管理职位或担任关键业务岗位,达成公司目标的人员。 1、储备管理人才培养 2、储备技术人才培养

(二)培养目的 1、有发展潜力的精英人才纳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培养计 划,发挥核心人才中坚作用。 2、指导和规范精英人才的培养工作,建立精英人才的造血机制及精英人才库,为公 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3、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解决如何尽快地发掘培养后备干部问题。 (三)培养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培养的原则。 4、人才共享,推荐部门优先选用的原则。 (四)组织形式 1、公司人力资源中心部负责组织实施精英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部门人才培养工作提 供支持。 2、各部门负责所在部门的精英人才培养,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二、精英人才培养程序 (一)精英人才选拔标准(基础): 1、在润锦任职1年以上,归属感强,业绩突出; 2、品行优秀,年度绩效考核在良好及以上且未受过通报批评; 3、团队意识强,态度积极,悟性高且有发展意愿; 4、对工作富有激情,思维开拓,可塑性高,具有创新意识; 5、工作认真,善于分享,具有奉献精神;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生物科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湖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设置于1954年,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在 2002年获批了“湖北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建设立项; 2004年又获批“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立项,2008年通过验收并获批“国家特色专业点”立项建设。本专业以生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起点,建立了系统的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及重点高校深造,成为从事生物科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人才;或到生物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工作,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还有的毕业生可成为热爱教育事业、专业基础扎实,能胜任高等或中等学校教学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编号:110711 专业代码:0710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科研能力,能从事生物科学应用基础及相关领域科学与教学研究、能胜任生物领域技术研发、生物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生物科学研究型(试验班)或教学型(师范班)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具备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1)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团队意识和健全人格;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国际化的视野和现代意识,以及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与技能训练,掌握较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师范班学生需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能胜任生物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 2.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与教学的能力;具有一定生物科学与技术研发的能力; (3)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1)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2)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的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一定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3)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及其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三、主要课程 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 四、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生物工程专业 >>>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生物工程专业1999年创建于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1个湖南省生物工程中心和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建成16个实验室功能区,2个中试基地,仪器设备约3000 万元,还拥有浏阳生物医药园省级优秀实习基地等多家校外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4名,其中院士2名,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1名,国家杰青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6名,副教授8名。本专业在微生物冶金工程、环境微生物工程等研究领域独具特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生物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生物加工、生物能源与材料、环境生态与治理、天然产物与药物等领域从事现代生物过程设计、生产与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可进一步深造的研究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强化数学、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生化分离工程、生化工程及设备、生物工程产品工艺学、生化工艺与工厂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及工艺、生物工程计算机实践等专业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和工程领域从事生物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生产与管理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全面系统地掌握与生物工程密切相关的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 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制图、电工及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悉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并勇于实践。 5.了解当代生物工业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情况,熟悉与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法规。 6.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写、译和阅读等综合运用能力。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把本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西南一流、国内知名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才教育理念,掌握生命科学及其重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能力,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和基础教育专家。 具体要求: 1.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思想品德。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 3.熟悉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解剖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等骨干课程及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通过专业选修及拓展课程的学习,及时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动态、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 4. 掌握资料查询、科技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微观生物学和宏观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的初步能力。 5.具备较扎实的与专业联系紧密的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6.具备较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成为具有较好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优秀中学教师,以及为进一步培养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育专家奠定基础。 7.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三字”达到合格标准,普通话达到二级水平。 二、学期与学制 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不列入学期排序。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70学分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中学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在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从事研究、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1. 政治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2.知识结构 专业上应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科学研究和现代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初步训练,获得从事生物学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基本能力。 3.能力结构 (1)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生物学教学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运算能力;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生物学教学的能力; (4)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素质结构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及决策、组织及管理、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及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生物学 五、主要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教学论等。 六、学时及学分

生物制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制药方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在医药公司、制药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药物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竞争力强,能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制药工程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药物分析、检测的基本方法、原理;具有制药工艺设计、设备选用、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3.具有对生物药物的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制药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具有创新意识、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 三.主干学科: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化工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系列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制药学、生化分

离工程、制药机械与设备、生物药物分析、基因工程、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免疫学基础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多门)、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大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学制 四年,实行学分制。 七、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九、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 注:形势与政策、军训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会实践等3门课程共6.5学分不统计入上表,上表总学分按总学分165计算,百分比为约数。

生物工程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2012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200字以内)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具备生物产品研发能力,能在生物技术及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可在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以及医药卫生、生物工程、食品化工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环境生物工程、发酵工艺等。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400字以内) 1.学生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热爱所学专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熟练掌握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分析和制药、微生物检测与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进展;有较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要求通过4-6级考试),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4.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限定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另外,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训练并重,学生应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撰写工作。 5.本专业为《国家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5年)。 三、授予学位 根据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四年内修满155.5学分,成绩合格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修订调研报告材料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3)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4) (5)建设实践基地 (4)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6) 3、东南大学 (11) 4、浙江大学 (12)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于今年3月-4月多次召开了电子商务专业按大类招生培养计划修订会议,会议集思广益,讨论很热烈。存在的问题如下: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1001)【模板】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71001) 一、专业简介: 生命学科在XX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享誉海内外,是我国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XX大学生命学科实行统一招生,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的本科教学模式。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各种基本理论、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以及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修满 153 学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071001):培养基础型人才。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接受科研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生物科学基础型专门人才。分为植物科学、动物科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四个专业方向。 三、培养要求: 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求实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科研及开发工作。 四、核心课程: 本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植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态学实验和专业综合研究技术。专业实习按专业进行。 六、毕业学分:153 七、修业年限:4年 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十、课程设置清单(见下表)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总表]

生物科学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表二]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 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专业负责人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形成最终版本上交学校。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MASTER TRAINING PROGRAMMES 研究生院 2015-09

前言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2014年修订版本,供2014年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8月

物理学专业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2016

物理学专业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包括培养方向与特点) 1、继承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学传统和文化,发扬交通大学的工程教育优势; 2、体现本系学科全面(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物理、光科学物理、天体物理、和理论物理)的特点,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3、符合本学科教学自身的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 4、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5、适应、引导国际化社会的人才需求; 6、反映国家实行本科通才教育的基本原则。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其学科特点在于它所提供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描述物质特性的知识,一个更为重要的部分是导致物理学进展所形成的各种研究手段和认识方法,以及能揭示自然奥秘的实验仪器的设计和应用。 物理学并没有相应的制造业。但作为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以及标准方法论的优势使物理学成为其它学科最能接受的理想合作学科,正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各学科间以及跨学科协作中。物理专业毕业学生事实上能够适应相当广泛的职业领域,主要为: 1、各自然科学学科、应用科学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管理科学学科等后继学位的深造学习,或进入相关的研究及教育领域; 2、各类应用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制造业领域,发现新问题,寻找与分析新方法的开发领域,基本任务为目标导向创新和积累知识的行业或领域; 3、各类要求定量或半定量分析、需要具有细节说明能力,和需要处理复杂多元体系的新兴行业,如各类咨询服务、行业管理、项目管理等领域。 物理与天文系国际班的设置是为了适应学科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角和英语环境学习能力。并为来自海外的留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其培养计划总体同物理学专业。但所有基础和核心物理课程以及数学课程为全英语教学。 二、规范与要求(分解要求:能作为选择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能被评价) A 知识架构[1] A1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基本知识(人文学科模块)——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社会学科模块)——借助于某一个学科的某些片断,通过短暂的学术探索,让学生接触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 1其中A1-A4为学校统一要求,各模块至少选修一门课程。A5为本专业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

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学科。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法学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广义的刑法学不仅研究刑法本身和实体的刑法规范(刑法解释学),也研究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刑法哲学)、刑法历史(刑法史学)、犯罪的原因与对策(犯罪学)以及刑罚的执行(监狱学)等内容。刑法学的研究能够为国家治理犯罪问题献计献策,因此刑法学的命运是和国家的法治进程紧密相关的,刑法学在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个人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质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刑法学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刑法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司法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刑法学外文专业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个人研究方向简介 中国刑法学:中国刑法学立足中国实际,研究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体系以及重点、难点等问题。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本人将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要总学分36~38学分,本人将努力完成。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司法实践。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本专业课程若干章节、专题或主持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协助主讲老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或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在第2学年进行,时间为四周左右,至少完成4个学时的讲授工作或相当于此量的其它工作,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司法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采取集中或者分散的方式进行,在假期或第五学期进行,到城乡进行法律咨询或法律服务或是到政法机关或者律师事务所协助办案。 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

(医疗药品)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制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制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生物制药及相关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总体要求: 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制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运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运用韩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8、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9、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中国2年,韩国2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计入总学时。 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与主要课程说明 (一)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宁波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具备从事高等和中等学校生物科学教学、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同时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良好潜质。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生物科学教学型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具备健全的人格、较好的人文修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2.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教学、科研及管理的能力。 4.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 5.熟悉教育法规,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受到系统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6.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 2.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科教育学、普通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师语言艺术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 (1)通识教育类(42学分): 政治思想教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两课)、体育、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学科平台类(30学分):学科导论、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3)专业平台类(40学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教师语言艺术、教师书写技能、教育学原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测量与评价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4)生物科学教育模块类(40学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科教育学、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和学校问题研讨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5)任意选修类(8学分):在全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任意选修。 (6)创新创业训练(4学分):见《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其中1学分的“宁波大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作为所有师范类学生的必需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