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

1.八珍汤(《正体类要》)

〖方剂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用〗: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两虚。

【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2.白虎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3.保元汤(《外科正宗》)

〖方剂组成〗:人参、黄芪、甘草、肉桂。〖主治〗:痘疮气虚顶陷者。

【方歌】补养诸汤首保元,参芪桂草四般存。

4.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方歌】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方剂组成〗:萆薢、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蝉蜕。

〖功用〗:湿热下注,解疮漏蹄。〖主治〗:主湿热下注之臁疮。

【方歌】萆薏泻通除湿热滑草丹风柏蝉蜕

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

〖方剂组成〗:萆薢、归尾、丹皮、牛膝、防己、木瓜、苡仁、秦艽。

〖主治〗:湿热痈疡,气血实者。【方歌】萆归牛己木仁丹湿热痈疡气血实

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方剂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9.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

【方歌】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10.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方剂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各、肉桂、甘草。

〖功用〗:清热燥湿,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疹(湿疡),牛皮癣(湿寒性白疕)。缠腰火丹。【方歌】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白黄,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11.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甘草。

〖功用〗: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方歌】柴胡桂枝姜黄芩往来寒热和解行;牡蛎楼根炙甘草疟疾寒多热偏少

12.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引《统旨》)

〖方剂组成〗: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香附。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13.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薄荷叶、川芎、荆芥、香附子、防风、白芷、羌活、甘草。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方歌】川芎茶调散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14.大承气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15.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大黄、附子、细辛。〖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方歌】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里实最在行

16.大青龙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

17.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方剂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18.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功用〗:疏肝健脾。

〖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

【方歌】归芍芎茯泻白术疏肝健脾妇人疾

19.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

【方歌】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20.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方剂组成〗:当归、白芍药、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何首乌、黄耆、甘草。

〖主治〗:心血凝滞,内蕴风热,皮肤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瘩瘤。

【方歌】当归饮子治血燥胡麻蝉蜕苦参苍牛通膏知归草地风疹湿疹服之康。

21.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方剂组成〗:生地黄汁、、芦根、生麦门冬、人参、白蜜、橘皮、生姜。

〖功用、主治〗:主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22.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方剂组成〗:独活三两、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2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半夏汤、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4.二妙丸(《丹溪心法》)

〖方剂组成〗:苍术、黄柏。〖功用主治〗:燥湿清热。

【方歌】二妙丸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25.二至丸(《证治准绳》)

〖方剂组成〗:女贞子、墨旱莲。

〖功用主治〗: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方歌】二至女贞与旱莲,或加桑椹和成丸,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26.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方剂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生甘草、荆芥穗、白术、栀子。

〖功用〗:发汗达表,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27.茯苓饮(《外台秘要》)

〖方剂组成〗:白茯苓、当归、芍药、甘草、桂枝。〖主治〗:妇人月水不调,腰腹疼痛。【方歌】茯芍桂归妇人调甘草添来百药调

28.桂枝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9.葛根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

〖功用〗:发汗解毒,升津舒筋。〖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歌】葛根麻黄姜桂汤,芍药甘草合成方,发汗解毒表实证,升津舒筋此方良。

30.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药。〖功用〗:下其症。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主治〗:瘀阻胞宫证。【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症块胎可安。

31.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桂枝、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大枣、杏仁。〖主治〗:太阳病。

【方歌】桂枝芍药草姜黄大枣杏仁得太阳。

32.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主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方歌】半夏甘草泻心汤枣连黄芩加干姜伤寒中风满腹鸣干呕心烦此方良。

33.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方剂组成〗: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功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方歌】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34.活血散瘀汤(《外科正宗》)

〖方剂组成〗:赤芍、白芍、桃仁、当归、丹参、生地、乌蛇、土茯苓、荜薢、茯苓、炒白术。〖功用〗:养血活血,化瘀通络。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男子跌打损伤后瘀血流注肠胃作痛,渐成内痈;及腹痛大便燥结者。亦可用以治疗委中毒,局部肿痛微硬,屈曲艰难。

【方歌】:活血散瘀养血功,二芍桃仁参归从,生地萆薢土茯苓,佐以苓术建奇功。

3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方剂组成〗: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功用〗: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

【方歌】: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甚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36.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功用〗:调养荣卫,祛风散邪;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

【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四肢麻木面无华,温经通阳此方良。

37.化斑汤(《温病条辨》)

〖方剂组成〗:石膏、知母、生甘草、玄参、犀角、白粳米。

〖功用〗:清气凉血。〖主治〗:气血两潘之发斑。

【方歌】:化斑汤中白虎方,犀角元参共一方,气血两燔斑色赤,清气凉血用之良。

38.化斑解毒汤(《医宗金鉴》)

〖方剂组成〗:石膏、升麻、知母、鼠粘子、甘草、玄参、淡竹叶。

〖功用〗:凉血消斑、清热解毒。〖主治〗:麻疹兼发斑,斑色紫黑,热毒甚者。

【方歌】:医宗化斑解毒汤,凉血消斑用此方,麻膏知母鼠粘子,甘草玄参竹叶良。

39.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

〖方剂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生甘草、生姜、乌梅、黄连、白僵蚕。

〖功用〗:燥湿化痰、软坚散结。〖主治〗:麦粒肿。

【方歌】:二陈汤中加连姜,化痰软坚此方良。

40.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方歌】: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与山萸,少佐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

41.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方剂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主治〗:肝郁化火证。【方歌】: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疏肝泻热行气血,肝郁化火诸痛蠲。

42.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方剂组成〗: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枳壳、炒桔梗、茯苓、川芎、甘草、人参、生姜或薄荷。〖功用〗:解表达邪。

〖主治〗:用于风寒相搏,邪气在表,发生疮疡,头痛,无汗,恶寒重发热轻者。

【方歌】: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再加人参有奇功

43.理中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者。

【方歌】:里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44.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

〖方剂组成〗:当归、生地、川芎、赤芍、黄芩、赤茯苓、陈皮、红花、甘草。

〖功用〗:化滞血。〖主治〗:酒渣鼻。

【方歌】:凉血四物归地芎,赤芍赤苓黄芩同,陈皮红花配甘草,胃火熏肺此方宗。

45.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方剂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蜂蜜。

〖功用〗:滋阴补肾。〖主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骨蒸劳热,齿龈出血,赢瘦骨蒸。【方歌】: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46.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方剂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方歌】: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47.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方剂组成〗: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功用〗:温肺化饮。〖主治〗:寒饮咳嗽。【方歌】: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饮保安康。

48.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方剂组成〗:麻黄、细辛、附子。

〖功用〗:助阳解表。〖主治〗:1.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2.暴哑。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49.麻黄汤(《伤寒论》)〖方剂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

【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5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桑白皮、生姜、甘草。

〖功用〗:解表散邪,解热祛湿。〖主治: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方歌】:仲景麻连小豆汤,解热除湿代表方,杏仁大枣桑白皮,甘草调和加生姜。

51.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方剂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者。

【方歌】: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热咳喘证,辛凉宣泄效力彰。52.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方剂组成〗: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甘草。〖功用〗:清宣肺热。

〖主治〗:肺风粉刺。【方歌】:枇杷清肺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齐,再加甘草调诸药,肺风粉刺均可依。

53.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功用〗: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主治〗: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方歌】: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54.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方剂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

【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55.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方剂组成〗:生石膏、生地、乌犀角、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主治〗: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

【方歌】: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温邪泻毒亦滋阴。56.秦艽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方剂组成〗:秦艽、防己、松脂、枳壳、蒺藜、川芎、苦参、白术、防风、附子干姜。〖功用〗:清热除痒、凉血解毒。〖主治〗:治诸风,瘙痒瘾疹,搔之愈甚。

【方歌】:秦艽丸中防己松,枳壳蒺藜苦参芎,术附防风加干姜,凉血解毒用之从。57.清骨散(《证治准绳》)

〖方剂组成〗: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主治〗:虚劳发热。

【方歌】: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扶,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58.清营汤(《温病条辨》)

〖方剂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分证。

【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59.清暑汤(《外科全生集》)

〖方剂组成〗:连翘、花粉、赤芍、甘草、滑石、车前子、银花、泽泻、淡竹叶。

〖功用〗:清暑利湿、利尿解毒。

〖主治〗:用于脓疱疮、痱子等。

【方歌】:外科全生清暑汤,银翘花粉赤芍方,车前泽泻甘滑石,竹叶利湿宜煎尝。60.清骨散(《证治准绳》)

〖组成〗: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主治〗:虚劳发热。

【方歌】: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扶,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61.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引邵应节方)

〖方剂组成〗: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

〖功用〗:补肾,固精,乌发,壮骨,续嗣延年

〖主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齿牙动摇,梦遗滑精,崩漏带下,肾虚不育,腰膝酸软.

【方歌】:美髯丹中有七宝,首乌苓膝当归好,枸杞菟丝补骨脂,补肾乌发用之妙。62.三仁汤(《温病条辨》)

〖方剂组成〗: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甘澜水。

〖功用〗: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主治〗:湿温初起。

【方歌】:三仁杏寇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63.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方歌】:四君子汤中和意,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64.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

〖组成〗:生地、当归、荆芥、防风、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功用〗:养血祛风。〖主治〗:用于瘾疹、牛皮癣等血虚风燥型。

【方歌】:四物消风生地归,荆防赤芍芎鲜蜕,薄荷独活柴胡入,养血祛风此方魁

65.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热毒炽盛之脱疽。

【方歌】: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清热解毒兼活血,脉管炎证此方魁。66.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2.肝脾气郁证。【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67.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干姜、附子。〖功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

【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

68.透脓散.(《外科正宗》)

〖方药〗: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功用〗:益气养血,托毒溃脓。

〖主治〗:气血不足,痈疮脓成难溃证。

【方歌】:透脓散治脓毒成,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69.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

【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70.神应养真丹(《宣明论方》)

〖方药〗:当归、天麻、川芎、羌活、白芍药、熟地黄。

〖功用〗:滋肝补肾,活血祛风,养血生发。

〖主治〗:足厥阴经受风寒暑湿所袭;妇人产后中风,角弓反张;或坠车落马,打扑伤损,瘀血在内者。

【方歌】:神应养真治油风,养血消风发复生,羌归木瓜天麻芍,菟丝熟地与川芎。71.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方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功用〗: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

【方歌】: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宗,经带胎产俱可治,加减运用在胸中。72.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方药〗:麝香、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老葱、鲜姜、红枣、黄酒。

〖功用〗:通窍活血。〖主治〗:头面瘀血证。

【方歌】: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痛经第一方。

73.痛泻药方(《丹溪心法》)

〖方药〗: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泄泻。

【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74.温胆汤(《千金方》)

〖方药〗:半夏、橘红、茯苓、生姜、乌梅、枳实、竹茹。〖功用〗:理气化痰,利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寐,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呃逆

【方歌】:二二陈汤+枳实、竹茹。

75.温经汤(《金匮要略》)

〖方药〗:吴茱萸、桂枝、当归、川芎、芍药、丹皮、阿胶、麦冬、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功用〗: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方歌】: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76.五苓散(《伤寒论》)

〖方药〗: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证或痰饮证。

【方歌】:五苓散治蓄水证,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湿解表治水停。

77.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方药〗:银花、地丁、紫背天葵、公英、野菊花。〖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疔毒。

【方歌】:五味消毒辽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兼加酒服效非轻。

78.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

〖方药〗: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

〖功用〗:填精补髓,疏利肾气,种子。

〖主治〗:肾虚精少,阳瘘早泄,遗精,精冷,余沥不清,久不生育。(不孕、不育)

【方歌】:五子衍宗枸杞子,覆盆菟车五味子,精气虚寒命火衰,传代衍宗此方治。

79.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方药〗:石膏、山栀、防风、藿香、甘草。〖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证。

【方歌】: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专泻脾胃之伏火,胃热口疮并见功。

80.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方药〗:水牛角、地黄、赤芍药、牡丹皮。〖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

【方歌】: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全。

犀角地黄赤芍丹,清热解毒把瘀散,热入营血神昏谵,斑黄吐衄效非凡。

81.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方药〗: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橘皮、白芷、防风、山甲、皂刺、花粉、贝母、甘草。〖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方歌】: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皂刺酒煎佳,一切痈疡能。消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82.消风散(《外科正宗》)

〖方药〗: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木通、石膏、知母、当归、生地、胡麻仁、生甘草。〖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主治〗:风疹湿疹。

【方歌】: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83.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84.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

〖方药〗:辛夷、黄芩、山栀、麦门冬、百合、石膏、知母、甘草、枇杷叶、升麻。

〖功用〗:清肺通窍。【主治】:风热郁滞肺经,致生鼻痔。

〖方歌〗:1.鼻痔辛夷清肺饮,辛草膏知栀子芩,枇杷升麻百合麦,或加羌活翘薄斟。

2.辛夷清肺饮枇杷,石母栀芩草升麻,百合麦冬养肺阴,清肺润燥鼻痔除。

85.小柴胡汤(《伤寒论》)

〖方药〗: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8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方药〗:当归、桃仁、川芎、红花、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生地、甘草。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瘀血证。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87.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方药〗:黄芪、白术、防风。〖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证。

【方歌】: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88.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方药〗: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黄、白芥子、生甘草。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一切阴疽证。

【方歌】:阳和熟地鹿角胶,肉桂芥草与麻黄,纹温阳散寒祛痰滞,阴疽寒痹服之良。89.益胃汤(《温病条辨》)

〖方药〗:生地、麦冬、北沙参、玉竹、冰糖。〖功用〗:养阴益胃。〖主治〗:胃阴损伤证。【方歌】: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温病须虑热伤津。

90.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方药〗: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功用〗:排脓消肿。〖主治〗:肠痈脓成,毒结阳伤证。【方歌】:薏苡附子败酱散,温化排脓力不缓,肠痈成脓宜急投,脓泻肿消腹自软。

91.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

〖方药〗:当归、熟地、生地、黄芪、天冬、麦冬、升麻、片芩、桃仁泥、红花、天花粉。〖功用〗:滋阴养血,润燥止痒。〖主治〗:病久血虚风燥而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舌质红者。【方歌】:养血润肤美人方,二地二冬当归襄,桃红花粉升麻芩,滋阴润燥真阴功。92.茵陈蒿汤(《伤寒论》)

〖方药〗:茵陈、栀子、大黄。〖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方歌】:茵陈蒿汤治阳黄。

93.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方药〗: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川楝子。〖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方歌】: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94.银翘散(《温病条辨》)

〖方药〗: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芦根、淡竹叶、桔梗、甘草。〖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主治】:温病初起。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95.越婢汤(《金匮要略》)

〖方药〗:、石膏、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功用〗:宣肺解表,泄热平喘。〖主治〗:肺胀。

【方歌】:越婢又加半夏汤,甘草大枣与生姜,石膏加入泻肺热,麻黄佐之平喘良。

越婢汤——越婢汤主风水疗,麻黄石膏草姜枣。

96.栀子金花丸(《景岳全书》)

〖方药〗:栀子、金银花、黄芩、黄柏、大黄、黄连、知母、天花粉。

〖功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治〗: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大便秘结。【方歌】:栀子金花有四黄,知母花粉泻热忙。

97.猪苓汤(《伤寒论》)

〖方药〗:猪苓、泽泻、茯苓、滑石、阿娇。〖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证。

【方歌】: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娇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98.增液汤(《温病条辨》)

〖方药〗:玄参、麦冬、生地。〖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方歌】:增液玄参与地冬,热病津枯便不通,补药之体作泻剂,但非重用不为功。99.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方药〗:石膏、竹叶、人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病暑病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方歌】:竹叶石膏天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100.真武汤(《伤寒论》)

〖方药〗: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证,过汗伤阳证。

【方歌】: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寒水气,悸眩膶剔保安康。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由味药组成的方剂

. 一味药: 1、文蛤散(《伤寒论》) 组成:文蛤; 功效:清热利湿。 2、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生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 3、一物瓜蒂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蒂; 功效:祛湿散水。 4、苦参汤(《金匮要略》)外洗方 组成:苦参 功效:杀虫解毒,化湿敛溃。 5、矾石汤(《金匮要略》)外洗方 组成:白矾;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主治:脚气冲心。 6、甘草汤(《肘后备急方》) 组成:甘草; 功效:清热平喘,止咳下气; 主治:肺痿轻症。 7、皂荚散(《金匮要略》) 组成:皂荚;(用酥炙,以枣膏和服) 功效: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8、大乌头煎(《金匮要略》) 组成:乌头; 功效:破积散寒,温通止痛。 9、蛇床子散(《金匮要略》)外用药 组成:蛇床子; 功效:暖宫燥湿,杀虫止痒。 两味药: 1、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功效:行气和血,缓急止痛; 主治:气血郁滞证。 2、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吴茱萸; 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3、桔梗汤(《伤寒论》) 组成:桔梗、甘草; 功效:宣肺止咳,祛痰排脓。 主治:肺痈。 4、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组成: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5、参附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附子; 功效:益气回阳固脱; 主治:阳气暴脱证。 6、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 7、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生姜; 功效: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主治:痰饮呕吐。 7、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蒲黄、五灵脂; 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 8、二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苍术;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9、甘草干姜汤(《伤寒论》)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中医方剂组成趣记

解表剂 麻黄汤干妈贵姓?――甘麻桂杏 桂枝汤桂芝要炒姜枣。――桂枝药草姜枣 九味羌活汤强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 羌风白草细,芩川*苍生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银翘散荷梗连根叶似伞,豆花接穗杆如牛。 荷梗连根叶**,豆花芥穗甘*牛。 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荷花根,翘桔杏,桑国(甘草)。 败毒散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活芎参茯草梗,二胡枳壳羌*。 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黄厚枳实硝 大黄牡丹汤黄涛担冬瓜忙――黄桃丹冬瓜芒 温脾汤为姜大人父子干杯――*姜大人附子甘* 麻子仁丸二人要小承气――二仁药小承气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芩柴草大夏人。 大柴胡汤胡琴伴姜嫂,找将军只是打豺虎。 胡芩半姜芍,枣将军枳实大柴胡。 蒿芩清胆汤青竹如碧玉,黄羚下子沉。 青竹茹碧玉,黄苓夏枳陈。 四逆散四逆只烧柴草。――四逆柴枳*草药。 逍遥散小姚嘱咐魏生将薄荷当柴草烧。 逍遥术茯煨生姜薄荷当柴草芍。 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芩连参草枣半姜。 白虎汤白虎精食母肝――白虎粳石母甘。 竹叶石膏汤厦门人煮食干净米。 夏门人竹石甘粳米 清营汤乔连花选升丹麦主席。 翘连花玄生丹麦竹犀。 犀角地黄汤岳母牺牲――药牡犀生。 黄连解毒汤秦连山黄柏解毒。 芩连山黄柏解毒。 仙方活命饮北国风光佳天下,赤芍没想金银花。当用陈皮造白纸,解毒活血溃坚夸。贝国风*甲天*赤芍没香金银花,当*陈皮皂白芷,解毒活血溃坚夸。 导赤散竹竿通地――竹甘通地 龙胆泻肝汤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 龙车通黄山,当地泻柴草。 泻白散白骨精是草包。――白骨粳*草*。 清胃散生母当黄帝。――升母当黄地。 玉女煎十亩麦地一头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石母麦地**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芍药汤秦香莲当兵,将军要炒肉。 芩香连当槟,将军药草肉。 白头翁汤秦莲喊拜拜。――秦连*白柏。 青蒿鳖甲汤母鳖好生蛋。――母鳖蒿生丹。 香薷散猴想炒扁豆 清暑益气汤师母深夜卖黄瓜和糙米,石母参叶麦黄瓜荷草米 理中丸草人赶猪 小建中汤姜姨要草枣汁 四逆汤--将干父子 回阳救逆汤--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 当归四逆汤--肝大的同志要当心 甘大**通枝药当辛 阳和汤--皇帝将生贵娇子

执业中药师考试方剂歌诀-大全

方剂歌诀-大全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辛凉解表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翘薄荷,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扶正解表 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加减葳蕤汤: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大陷胸汤: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温下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 仙鹤草12g 阿胶10g 血余炭10g 白芨12g 党参15g 三七粉5g 炒蒲黄10g 茜草12g 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 芡实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10g 乌药10g 元胡10g 刘寄奴10g 王不留行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 山萸肉15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海螵蛸25g 白芍25g 生牡蛎25g (另) 怀牛膝12g 地榆炭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方剂的组成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 一、填空题 1.组方原则最早见于《_______》,其谓:“______之谓君,______之谓臣,______之谓使”。 2.金代张元素明言“____为君”。 3.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____,二是____,三是____。 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____,二是____。 5.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 )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E.引经药 2.有关君药的认识,不确切的是( ) A.药力居方中之首 B.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大 C.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D.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E.君药在方中是首要的 3.下列哪项不属于佐药的意义( ) A.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B.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 C.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 D.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E.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4.下列哪项不属于方剂组成变化中的药味增减( ) A.由麻黄汤到三拗汤 B.麻黄汤加白术即麻黄加术汤 C.由小承气汤到厚朴三物汤 D.桂枝汤加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 E.抵当汤与抵当丸 三、多项选择题 1.《黄帝内经》中论及的组方原则包括( ) A.君 B.臣 C.佐 D.使 E.反佐 2.有关臣药的论述正确的有( ) A.是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B.药力小于君药 C.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 D.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 E.制药君药的毒性 3.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 ) A.方名的变化 B.药味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服药时间的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四、简答题 1.方剂中君药的意义? 2.方剂的组成变化有哪些? 五、论述题 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其意义?

方剂的基础知识及分类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肤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为寒邪束缚涩而不畅。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临床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等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薷散 麻黄汤 〖方源〗《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甘草炙,一两[3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 〖方源〗《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 〖用法〗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九味羌活汤 〖方源〗《此事难知》作者:元·王好古“易老解利法: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6g]细辛[2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3g] 〖用法〗上九味,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脉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而后急。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中医三基(常用方剂100首组成)

常用方剂 100 首 一、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 二、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瓜子、芒硝)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三、和解剂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大柴胡汤(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四、清热剂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清营汤(水牛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 清胃散(生地、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六一散(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中医临床用药指南100种中药方剂功能主治大全

中医临床用药指南100种中药方剂功能主治大全 1、头痛 风寒:麻黄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 风热: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曼荆子. 风湿:防风,羌活,川芎. 六经头痛: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厥阴:吴萸,少阴:细辛,太阴:苍术. 肝阳:天麻,钩藤. 肾虚:附子,肉桂,山萸肉,首乌,枸杞子. 气虚:黄芪,党参,升麻,柴胡. 血虚:熟地,当归,白芍,杞子. 痰浊:半夏,白术,白附子. 血淤:川芎,牛膝. 顽固头痛:白附子,牵牛子,全虫,蜈蚣. 2、眩晕 肝阳上亢:天麻,菊花,钩藤,石决明,草决明,夏枯草. 气血亏虚:人参,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白芍,紫河车. 肾精不足:紫河车,鹿茸,山萸,沙苑子,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 痰浊中阻:半夏,白术,泽泻,云苓,竹茹. 3、口渴 风热:芦根,葛根. 胃热:石膏,知母 肠热:大黄,芒硝. 热毒:玄参,生地. 伤阴:花粉,玉竹,石斛. 蓄水:云苓,半夏. 附:口苦:胆草,茵陈. 口甘:佩兰,云苓. 4、牙痛 胃火(牙龈肿痛):白芷,石膏,淡竹叶,黄连,升麻. 肾虚(牙根肿痛):细辛,骨碎补,露蜂房. 5、咽喉肿痛 实火:山豆根,射干,马勃,牛蒡子,荆芥,桔梗,双花,连翘,甘草. 虚火:玄参,生地,知母,黄柏. 溃烂:马勃,冰片,硼砂,蟾酥. 6、音哑 风寒:麻黄,杏仁,甘草. 风热:蝉衣,胖大海. 肺阴虚:沙参,麦冬,梨汁,诃子. 7、咳嗽 风寒:麻黄,苏叶,杏仁, 风热:桑叶,菊花,桔梗. 痰湿:半下,陈皮,厚朴. 阴虚:百合,脉冬,川贝. 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 肺痈:鱼腥草.苇茎,桔梗. 8、喘促 实喘:风寒:麻黄,苏子,杏仁. 风热:桑皮,黄芩,白果. 虚喘:肺虚:人参,麦冬,五味子, 肾虚:蛤蚧,附子,故纸.

部分中药方剂组成

部分中药方剂组成及功能主治 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苓、甘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发散风寒祛湿止痛。大、小青龙汤: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白芍、灸甘草。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石膏、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人参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益气解表散风除湿。 参苏饮: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枳壳桔梗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木香生姜大枣。辛温解表理气化痰。银翘散: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淡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鼓、牛蒡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桑菊饮: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甘草、苇根。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牛蒡解肌汤:牛蒡子、薄荷、荆芥、玄参、石斛丹皮、山栀、夏桔草。疏风清热,凉血消肿。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白芷羌活石膏黄芩白芍桔梗生姜、大枣、甘草。疏风清热,凉血消肿。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赤芍、炙甘草。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 小承气汤去芒硝。轻下热结。调胃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甘草。缓下热结。 麻子仁丸:火麻仁、杏仁、白芍、枳实、厚朴、大黄、蜂蜜。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五仁丸:杏仁、桃仁、柏子仁、郁李仁、松子仁、陈皮。润肠通便。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半夏。和解少阳。 逍遥散:炙甘草、当归、茯苓、柴胡、白术、芍药、生姜、薄荷。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四逆散:柴胡、白芍、陈皮、防风。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生津。 清营汤: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仙方活命饮: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白芷、防风、穿山甲、皂角刺、浙贝母、天花粉、甘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消散疔疮。普济消毒饮:黄连、黄芩、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玄参、马勃、板蓝根、柴胡、升麻、桔梗、陈皮、甘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凉隔散:连翘、黄芩、栀子、薄荷、竹叶、大黄、芒硝、甘草、白蜜。泻火通便、清上泄下。清瘟败毒: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相合加减而成。温热疫毒、气血两燔。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儿科常用方歌100首资料讲解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说明: 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如有错漏请指正、谅解!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 9、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 【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 【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 1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4、五虎汤《证治汇补》 【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皮细辛生姜 【方歌】五虎汤清热定喘,细茶入麻杏石甘。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方歌】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堪灵. 16、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藿香平胃散) 【组成】苍术橘皮半夏曲厚朴(姜制)藿香炙甘草生姜红枣 【方歌】平胃散: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17、牛黄清心丸《豆疹世医心法》 【组成】牛黄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苦杏仁(炒)大豆黄卷大枣白术(炒)茯苓桔梗防风柴胡阿胶干姜白芍人参六神曲(炒)肉桂麦冬白蔹蒲黄(炒)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羚

方剂地组成

方剂的组成 组方目的 药物通过有机的配伍而成为方剂,这个过程叫“组方”。药物通过“组方”而成为方剂,是药物运用的一次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表现在,药物经过组方而成为方剂之后,可出现下面几个优点: 一、增强药效 例如大黄与芒硝,单用大黄口服,一般是6-8小时才见泻下;单用芒硝口服,一般是4-6小时才见泻下,但若两者有机地配伍(如大承气汤(伤寒论)),则于1小时左右可出现泻下,其原理:大黄荡涤大肠(增加肠蠕动),芒硝成寒软坚(增加肠容积),因此,两药相伍,“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共奏“急下”之效。从上面的例子亦可以看出,两个(或以上)物配伍,,其效之所以能够增强是有科学原理的,是“有机配伍”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数学式的相加。 需要强调的是,几乎所有的“相须”配伍,都能增强药效,但作为临床用药,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恰到好处。例如治疗阳明腑实轻证之小承气汤《伤寒论》,作为君药大黄就不必配伍芒硝了。因此,作为“组方”的要诀之一则是选药要精当。 二、扩大药效或产生新药效 每一个中药,作为单体,其功效、主治是有一定范目的。但若与不同药物“相使配伍”多能扩大药物的功效,甚至产生新的作用(或改变其原有的作用),从而扩大其治疗范围。例如桂枝,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但若与白芍相伍(如桂枝汤),则产生调和营卫的新药效;若与茯苓相伍(如苓桂术甘汤),则奏温阳化饮的作用;若与泽泻相伍(如五苓散).则奏化气利水的作用,这些都是扩大药效的例子。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相使配伍”都能扩大药效。能否扩大药效,关键在于两药之间在性味功效(包括归经)方面是否有“某种共性”的存在。 三、监制药物之烈性或毒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烈性或毒性”,是指某些药物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与古时所言的广义的“毒药”,其概念有所不同。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医药学家便通过配伍(或炮制)以减轻或消除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例如干姜与生附子配伍(如四逆汤),既可增强附子温里散寒之力,又可消除附子的毒性。又如十枣汤,十枣汤之用大枣而不用甘草,是取其既能缓和甘遂、大戟、芫花之毒性,使邪去而不伤正,又能补土制水,增强逐水之力。方剂学家们认为,通过“配伍”以监制药物之烈性或毒性,其最佳效果,应该是既能减缓或消除“毒药”对人体的毒害,又能增强“毒药”对疾病的疗效。 综观上述,可以看到,几味药物配伍成为方剂而用于治病,要比单味药治病更为理想,这就是组方的目的。“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1.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安神定志朱龙齿,人参二茯远菖蒲,服药蜜调能益气,心虚痰扰皆能除。 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耆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用。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6.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7.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 菖蒲郁金紫金片,栀翘翘通竹沥灯丹,湿热酿痰心包蔽,送服苏合至宝丹。 8.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 9.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益精方,人参草药培脾安,归地山萸滋真水,杜仲枸杞冲任藏。 10.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 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1.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麻芍牡草方,龟板鳖甲胶五味,滋阴熄风最相当。 12.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13.导痰汤(《妇人良方》) (《济生方》)组成及用法:半夏四两(12g),天南星、橘红、枳实、茯苓各一两(各 6g),甘草半两(3g)。加生姜5片,水煎服。

18个家庭必备常用中药方剂

18个家庭必备常用中药方剂 桂枝汤 【处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多物。 【现代使用技巧】 桂枝汤治疗伤风感冒,普通人的伤风感冒一般加葛根;身体结实的人要加麻黄;咽喉痛加生石膏、桔梗;咳嗽气喘加杏仁;对于平时形寒肢冷,体弱多病的人要加附子。 体温升高的时候,只要有恶风恶寒就可以用。如果病人口苦得厉害,就要加柴胡、黄芩;如果口干得厉害,就要加生石膏。真的超过40℃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医院里去,以防万一。 五苓散 【处方】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 【用法】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辩证使用要点】一个是用于突然水泻不止,另一个用于口渴不止,水入立即呕吐。 当归芍药散(妇人养血活血良方) 【处方】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辩证使用要点】病人有贫血与浮肿倾向,脸色不华,或黄或白。 香苏饮 【组成】紫苏叶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葱须3头 【功用】理气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脘痞闷,呕逆泛酸,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者。 【古籍论】本方是治外感风寒,又兼里气不和,是表里两解之轻剂。方中以苏叶疏表散寒

骨科常用中药方剂

骨科常用中药方剂(31首) 1、身痛逐瘀汤 秦艽9g 羌活12g 香附9g 川芎15 桃仁12g 红花9g 当归9g 没药9g 牛膝12g 地龙6g 甘草6g 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臂、腰、腿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2、参苓白术散 人参10g 茯苓15g 白术10g 山药12g 陈皮10g 薏苡仁10 莲子8g 砂仁3g 桔梗6 甘草8g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引起的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3、左归丸 熟地20g 山药山15g 茱萸12g 枸杞12g 牛膝15g 茯苓12g 鹿角胶12g 龟甲胶12g 兔丝子12g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损伤日久或骨疾病后,肝肾精血亏损,骨折修复期,肾阴虚引起的骨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4、右归丸 熟地20g 附子9g 肉桂6g 山药15 山茱萸12g 枸杞12g 杜仲12 兔丝子12g 鹿角胶12g 补骨脂20g 牛膝6g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骨及软骨损伤后期,肾阳不足、精血亏损而致神疲气怯,筋骨连接延迟或下肢浮肿者。 5、独活寄生汤 独活9g 桑寄生18g 秦艽9g 防风9g 细辛3g 当归12g 芍药9g 川芎6g 地黄15g 杜仲9g 牛膝9g 党参12g 茯苓12g 甘草6g 肉桂6g 功用: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腰脊损伤后期,肝肾两亏,风湿痛及腿足屈伸不利者。

6、四妙散 苍术20g 黄柏10g 苡仁30g 牛膝15g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骨性关节炎或者湿热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7、十全大补汤 炙黄芪20g 肉桂9g 人参9g 白术12g 茯苓12g 川芎15g 当归15g 白芍15g 熟地15g 炙甘草6g 功用:气血双补 主治:损伤后期,气血虚弱所致的骨性关节炎。 8、桃红四物汤 桃仁6g 红花6g 川芎12g 当归15g 生地12g 赤当12g 功用:活血祛瘀 主治:伤后瘀血作痛者。 9、桃核承气汤 桃仁6g 大黄10g 桂枝10g 炙甘草10g 芒硝10g 功用:破血下瘀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停聚所致的诸症。 10、血腑逐瘀汤 桃仁6g 红花6g 生地12g 川芎12g 赤芍12g 牛膝10g 桔梗10g 当归15g 柴胡10g 枳壳12g 甘草6g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痛等诸症。 11、补阳还五汤 黄芪20g 当归15g 赤芍12g 地尤6g 川芎12g 桃仁6g 红花6g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或气血虚弱,瘀血内滞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12、大承气汤 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5g 芒硝12g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剂组成

1.解表剂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芦根、用) 桑菊饮:苇根 扶正解表 2.泻下剂 寒下 温下 润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蜂蜜(用)逐水 攻补兼施 3.和解剂 和解少阳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调和肝脾 四逆散: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白) 逍遥散:甘草(微炙赤)、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薄荷、烧生姜(用) 调和肠胃 4.清热剂 清气分热:白虎汤 清营凉血 清营汤:竹叶心 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连翘、竹叶、蜂蜜(用) 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酒(用) 清脏腑热 苇茎汤:苇茎(芦根)、薏苡仁、瓜瓣(冬瓜仁)、桃仁 清胃散: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黄芩、槟榔、木香、甘草、大黄、官桂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细生地(臣)、知母(臣)、丹皮(佐) 5.祛暑剂:香薷散 6.温里剂 温中祛寒 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蜂蜜(用) 回阳救逆:四逆汤 温经散寒 阳和汤:熟地黄、麻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炮姜炭7.补益剂 补气 参苓白术散: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大枣煎汤送服(用法) 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补血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生姜、大枣(用) 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胡)、大枣、清酒(用法) 补阴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蜂蜜(用法) 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用法)猪脊髓、蜂蜜 一贯煎:北沙参、川楝子…… 补阳 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8.固涩剂 固表止汗 敛肺止咳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用) 涩精止遗 固崩止带 固冲汤:白术、生黄芪、龙骨、牡蛎、山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 易黄汤:山药、芡实、黄柏(佐)、车前子(佐)、白果(臣) 9.安神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臣)、炙甘草(使)、生地黄(佐)、当归(佐) 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竹叶、蜂蜜(用) 酸枣仁汤:酸枣仁、甘草(使)、知母(臣)、茯苓(臣)、 芎 10.开窍剂 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温开 11.理气剂 行气 越鞠丸: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降气 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川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生姜、大枣、苏叶(用) 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法制半夏 旋覆代赭汤 12.理血剂 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溶服)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 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复元活血汤:柴胡、栝楼跟、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酒、桃仁、黄酒(用) 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芍药、蜂蜜(用) 止血 咳血方:青黛、瓜蒌仁、海粉(海浮石)、山栀子炒黑、诃子 小蓟饮子 黄土汤: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伏龙肝) 13.治风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薄荷叶、川芎、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甘草、茶(用,调服或亦可作汤剂) 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羚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苓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镇肝息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14.治燥剂 轻宣外燥 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 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川贝)、香豉、栀皮、梨皮 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 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百合固金汤:熟地、生地、当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15.祛湿剂 燥湿和胃平胃散: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生姜、大枣(用) 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生姜、大枣(用)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灯心煎汤送服(用) 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 利水渗湿 五苓散: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真武汤:茯苓、芍药(白)、白术、生姜、附子 实脾散: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生姜、大枣(用) 祛风胜湿 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16.祛痰剂 燥湿化痰 二陈汤:半夏、橘红(陈皮)、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用)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用)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法制半夏、生姜(用)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温化寒痰 化痰息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用) 17.消食剂 消食化滞 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健脾消食 健脾丸: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18.驱虫剂 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蜂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