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价值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价值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活教材。
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的重要途径,而史料则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史料不仅可作为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更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价值是十分有意义的。
史料能够增加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活跃性。
历史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科学,史料是历史的直接载体,是历史事实的记录和见证。
做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史料能够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背景原因。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是一门关于过去的教学,其内容大多是过去的事件和发展过程。
而史料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陈述了当时的文化、制度、社会发展等等,这些内容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学习以前的历史事件、名人或历史文化时,通过史料能够更形象地了解过去的社会风貌,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了解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生活,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史料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一种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教育的核心。
史料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史料的分析和解释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学科背景和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增强历史学习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史料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判断和评价的思维过程。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释可以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对史料的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史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思维以及与时事的联系,这些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历史教学案例来说明史料在其中的运用: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中“鸦片战争”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史料, 如当时的政治环境、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以及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计划等。这些史料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 解清政府的无能和落后以及英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三、史料运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形式:
1.插入图表
图表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数据。 例如,在讲述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时,可以插入相关的统计图表或贸易路线图等, 让学生更清晰地了生自主搜集和分析史料,以便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例如, 在讲述世界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古埃及金字塔的史料,并分析其历史意 义和文化价值。
四、史料运用的效果和局限性
1、史料运用的效果
通过运用史料,中学历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得到了提高;其次,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得到了培养;最后, 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得到了增强。
3、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 意识
史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传统,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学生可以更 好地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史料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 式
1、引入生动的史料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动的史料,如图片、故事、文物等,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时,可以展示《独立 宣言》的原件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经过。
有时候,单纯的历史事件描述不足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这 时候,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史料,如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历史教学中,史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通过运用史料,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其次,史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估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史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证据,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对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第三,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历史教学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史料中蕴含的故事和情节,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想象力。
通过运用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通过接触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入思考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同时,史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此外,史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研究和分析史料,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思考和判断,而不仅仅是接受老师的说辞。
学生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和解读史料,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史料的运用,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不同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历史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通过史料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触及历史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就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探讨。
1. 强化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是历史真实性和严谨性的体现。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历史事件中的原始资料,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真实感受历史。
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的存在。
2. 提高学生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史料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历史资料,还要能够研究和分析史料,明确史料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借助于历史事件的史料,学生可以进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史料教学要求学生在接触历史文献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分析和思辨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这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历史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通过史料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加深对历史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这对于学生的历史修养和历史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经典史料导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前阅读史料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选取一些经典的历史史料,如《苏格兰手稿》,《阁楼》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感受历史的魅力。
2. 史料分析与讨论在历史课堂中,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史料,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史料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探究史料的价值和局限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近几年大量的史料加入到高中历史课本之中,给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面。
它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唯物史观。
这也使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材史料应用一、正确应用史料,为我所用第一,对课本中打☆号的、围绕重难点的史料予以充分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腾出足够的时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思考这些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正文内容,并从中培养起历史的思维能力。
第二,灵活运用课本中没有带☆号的史料。
课本中大量的史料是没带☆号的,从原则上讲属于选择掌握的内容。
但这些材料同样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优化历史学习个性思维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视教学时间和内容,精心选取一些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的材料,设计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思考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
第三,高度重视课本中图表(包括插图、地图、表格)资料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对文献资料给予较多的关注,因为这些资料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对图表资料一般会较为忽视。
其实,历史教学是非常讲究直观性的,通过插图可复现历史场景,也可引导学生识读图中隐含的知识或通过看图加深理解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
而且这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段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已显遥远和陌生的历史时,为了再现当时人们那种盲目的热情和不切实际的自欺欺人的极“左”路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看这节中的两幅插图《“小土群”在炼钢铁》和《“大跃进”时期的漫画》,使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极“左”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它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我们从中可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会起到加深知识理解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双重功效。
第四,坚持“论从史出”原则,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文物与史料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第1_课为例

教学创新在《中外历史纪要》教材中,文物与史料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插图和图片展示遗址分布、古代建筑、墓葬、艺术品、历史人物等,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了解某一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上册第1课使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直观展示了该遗址的地形地貌,配合文字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水稻的重要起源地。
(二)引文和资料引文、资料主要涉及历史人物的言论、历史事件的记录、历史文化的表达等,有的是重要的古代典籍,有的是今人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的历史资料和史料来源。
例如,上册第1课引用苏秉琦先生《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一文中关于文明区系的经典性论述,可以让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这一根本性问题产生初步思考。
(三)文物案例通过分析和解读文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
例如,下册第1课开篇即展示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中的两个局部,使学生对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形成直观的印象。
(四)史料分析教材的一些章节中对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的史料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通过学习和解读史料,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例如上册第1课“探究与拓展”环节中,集中引用《尚书·酒诰》《尚书·泰誓上》《尚书·泰誓中》《尚书·梓材》中的文献片段,让学生从多个维度对西周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产生深入思考。
二、文物与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文物与史料资源整理研究成果日趋丰富,在历史教科书的应用也日益频繁。
黄婷在《史料实证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对策》中认为,“丰富多样的史料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为学生的深度理解和高效吸收助力”。
邵婉君在《地方文物资源在高中历史探究课中的运用——以临沂市为例》中认为:“合理运用地方文物资源,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历史探究课,无论是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还是实现历史课程的多样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创新,其中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史料教学是指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原始资料(史料)纳入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优势。
一、史料教学的运用1、史料教学使用范围广史料教学的使用范围极广,不仅可以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还可以应用于大学、研究机构的历史研究与教学,甚至在社会文化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史料教学是具有普适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史料教学内容丰富史料教学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多种形式的原始资料,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的多样性,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教学内容。
3、史料教学方法多样化史料教学的方法丰富多彩,包括填空、连线、图表等形式的较为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包括课前研究自主探究、课堂研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模拟等深度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1、拓宽学生视野史料教学能够带领学生走到历史的源头,通过接触历史上的原始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背景、过程和结果,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扩宽了学生的视野。
2、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史料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探究、分析和比较,这样的过程中会让学生思考和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历史意识通过史料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沿袭和历史衍生的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其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
4、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在史料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个人或小组研讨、讨论等活动,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不仅在历史学科中有所体现,也在其他学科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历史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将从史料教学的定义、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史料教学的定义史料教学是指利用各种历史史料进行教学,并以此促使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获取、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史料包括书面史料、口述资料、图表、图片、地图等,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史料,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原因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发展历史思维。
二、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
历史史料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的重要来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史料来获取历史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史料中的细节,推测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兴趣。
由于历史史料的来源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绘有历史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猜测来了解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从而引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思考和探索。
3. 推动学生开展历史研究与探索。
史料教学不仅仅是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理解,还包括对史料的研究和探索。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历史研究与探索,从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综合运用各类史料和研究方法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三、史料教学的实施方法1. 示范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视频展示等方式,模拟史料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份历史文献,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解读,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史料来获取历史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历史是一个宏大的研究课题,它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记录,不容篡
改。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史料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历史材料,
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由此可见,史料对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不容置喙。
近几年来,在课改大环境的深入影响下,史料教学已成为了历史领域教育工作者
的共同关注。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高中的历史教学,探求正确的教学策略,以
求为日后的高中历史实践教学提供可行之法。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能满足如今的历史教学要求。
为了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史料教学应运而生。史料教学不
仅完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适应了高考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要求。因此,这
一方法逐渐受到历史教师的重视。历史教师要通过史料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提
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实施史料教学的原因
史料是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被人为保留下来的历史印记,是全人类探究历史
的重要材料,它向人类客观地展示了历史发展的原本面貌,是人类深入研习历史
的重要凭借。因此,以真实史料为核心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是符合当今时代对
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的,也是值得极力推广的。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通过查询史
料来获悉准确的历史信息,并由此得出分析与结论的思维活动可以使其强化历史
的体验,教师由此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运
用史料解决综合历史问题的迁移能力,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史学素养以及人
文精神。
例如,在高中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
应首先进行教学策略的构想,明确课堂教学中的主线和其余分支干线,让学生对
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筛选史料的过程便是此次构思教
学策略的重中之重。教师选取史料要符合课标的需要,更要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
水平,切记选取的史料要能回归到学生的课本中。通过史料进行新课程的导入,
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究史学的热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学习的效
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在高中阶段,历史教材的编排主要是以专题的形式为框架
构成,依据时间顺序将重大事件依次贯穿。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
关联也更为容易。
史料教学法是历史学科迄今为止的一项重要创新,其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是十
分远大的。就全国的中学生源相比较而言,农村的学生数量远多于城市学生的数
量,其学习资源也是远远落后于城市学生,再加上农村的基础通讯设施并不发达,
农村学生的眼界以及知识储备都与城市学生相差甚远。农村学生找不到历史知识
点的内在关联,学习成绩自然也因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利用史料教学这
一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量改善各地区差异所造成的
历史教育资源的不足的状况,尽可能地为所有的学生创造平等且优渥的历史教学
条件。
二、史料的选用原则
首先,高中历史的史料选用一定要遵循严格的原则,教师要立足于高中历史
的教材知识,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史料的选取,以此加深学生对史学知识的掌
握和吸收。史料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个
门类。其中,实物史料的可信度是最高的,它是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被人为保存
下来的肉眼可见的实体,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文献资料主要分为文字和口传
两个大类,教师一定要甄别选用,保证其准确度和可信度。例如,教师在讲述关
于蒸汽机的演变历史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瓦特研发蒸汽机的历史照片。这样一来,
小说里现代人穿越回古代造出了蒸汽机的悖论就不攻自破了。
其次,围绕高中历史教材选取的史料,一定要是类型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尽
可能多的选择不同品类的史学材料,兼顾多种形式,结合准确的史学论述,让学
生掌握区分史学材料的可行方法以及自主鉴别史学材料的价值。教师也要多关注
各项史料之间的紧密联系,用不同的史学方法对所选取材料进行深刻的解读,由
此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其在理解基础的史学理论基础上,能够深刻明白史学
材料带来的现实意义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远大影响。例如,教师在讲到工业革
命时期,科技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当时的各项伟大发明的影
像资料,让学生站在不同的史学立场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最后,高中历史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准,教师要充分的衡量
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的水平,选取符合课本教材内容的、具有一定
教育意义的史学材料,以求学生在学习完史料后有明显的收获。例如,在讲述科
技高速发展对城市化产生的影响这一部分时,科学直观的调查数据就比引用历史
著作中的论述更具说服力。通过直观易懂的数据展示,学生可以直截了当地了解
到科技的迅速发展助推了新兴工业城市的兴起。相较而言,引用史学著作中的原
材料就显得不够严谨,因此也不会产生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三、如何应用史料教学
对于史学材料的应用而言,教师要以三个方面为核心。第一,要精讲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所选取的史学材料出自哪里,教师都要指导学生逐句学习,
给予精细化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第二,主动设问。
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历史的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高质量问题,让学生通
过认真学习史料,进行自主思考,最终得出属于自己的史学结论,由此提升学生
的自学能力。第三,要坚持回归课本。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在教学
过程中适当扩充一些史学材料,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历史
思索能力,但绝不可远远超出课本的范畴,倒置本末。
例如,在讲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的环
节中进行史料教学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讨论小组,并给各小
组分别布置不同的史料收集任务,让他们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产物进行查找,
然后让各组的发言代表在课上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学生的参与
热情得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涨,学生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了很深的印
象,这对提升高中历史的课堂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由此看来,史料教学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课堂中展现出了极大的优
越性,是不可多得的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方法。史学材料为教师讲解课本知识提
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如何筛选出适合学生的史学材料,是需要历史教师们共同解
决的问题。随着如今的时代变迁,新型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也为教育方面提供
了更多可能。教师要利用好新型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创设全新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建造一个更良好的历史学习平台。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结合史料分析问题并解决的一种
有效教学方法,也必定会成为之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前进方向。在高中历史的教学
实践中,若能以如上的原则为核心,一定能够将史料教学法的优势更加凸显,取
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育工作
者们要继续努力,深入历史教学的策略研究,以期为之后的历史教学提供鉴借。
参考文献:
[1]刘春治.《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和作用》[J].考试周刊.2012(37).
[2]黎璎.《运用史料教学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时效性》[J].《学生之友》.2012
(03).
[3]罗杰飞.《浅谈新课改下史料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教纵横》.2011
(07).
[4]王月.《史料—历史教学的基石》[J].《教学参考(中学版)》.2010(12).
[5]徐新.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特点.[J].《历史教学》.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