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二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二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二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二

(1/20)、飘色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及粤西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其表演时间一般是()。(3分)

A、波罗诞

B、北帝诞

C、妈祖诞

D、龙母诞

(2/20)、七夕节被称为女儿节”的原因是()。(3分)

A、未婚女性乞求得到织女一样的巧手

B、牛郎织女相会

C、未婚女性乞求象织女一样成为仙女

D、织女下凡(3/20)、一般说的秋色”,是指()。(3分)

B、秋天进行的游神活动

C、秋天进行的民间游行活动

D、秋天进行的民间表演活动

(4/20)、2007年,首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项目是()。(3分)

B、客家围龙屋

C、广州西关大屋

D、潮汕百凤朝阳

(5/20)、淋罐”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3分)

A、第七步

B、第五步

C、第八步

D、第六步

(6/20)、纳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3分)

A、第三步

B、第一步

C、第四步

D、第二步

(7/20)、广府生菜会的主要内容是()和吃生菜包。(3分)

A、拜观音

B、拜佛

C、拜土地公

D、拜祖先

(8/20)、在广州茶楼饮茶,注重的是()。(3分)

A、茶具

B、茶的品质

C、蔬采

D、点心

(9/20)、自梳女”这种风俗产生于()。(3分)

A、清代前期

B、汉代

C、清代后期

D、明代

(10/20)、在中元节的民俗活动中,比较有特色的是()。(3分)A、荡秋千

C、斗鸡

D、放风筝

(11/20)、治器”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3分)

A、第三步

B、第一步

C、第四步

D、第二步

(12/20)、中元节的主要内容是()。(3分)

B、拜祭佛祖

C、拜祭水官

D、拜祭亡灵

(13/20)、护国菜堤()的名菜之一。(3分)

A、潮州菜

B、广府菜

C、海南菜

D、客家菜

(14/20)、岭南的端午节是在农历的()。(3分)

A、五月初五

B、五月初一

C、五月初七

D、五月初三

(15/20)、每年农历()是北帝正日,民间称为北帝诞”,各地皆举行大祭北帝的仪式。(3分)

A、四月初四

B、二月初二

C、五月初五

D、三月初三

(16/20)、()是近年在绿色低碳生活观念影响下的一种扫墓形式。(3分)

B、只用食品拜祭

C、在墓地不然鞭炮

D、只用点心拜祭

(17/20)、粤西广府地区春节期间最有特色的习俗叫“()”,主要流行于湛江、茂名及其所

辖县的广大乡村。(3分)

A、祭财神

B、送灶

C、添灯

D、做年例

(18/20)、岭南地区许多地方把扫墓称为()。(3分)

A、踏青

B、上坟

C、祭祀

D、拜山

(19/20)、把清明节的活动称为行青”,这主要是()。(3分)

A、客家人的说法

C、潮汕人的说法

(20/20)、在人们的观念里,春节至少要过了()才算基本结束。(3分)

A、年初八

B、年初五

C、正月十五

D、年初七

(1/10)、观音诞是在正月二十五日。(2分)

A、错误

B、正确

(2/10)、广州人的饮茶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单纯吃喝的范畴

,而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2分)

A、错误

B、正确

(3/10)、潮汕人把扫墓叫挂纸”,这是现代人的说法。(2分)

(4/10)、客家围龙屋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民居建筑。(2

A、错误

B、正确

(5/10)、广东开平雕楼,是当地居民用于防卫的一种多层塔楼式建筑。(2分)

安徽地域文化3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教化”派。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又名《劝善记》。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

安徽文化调查报告

学科:学号:姓名:

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置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丽,物产丰饶。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山是文化的承载体,除上述两大山脉外,位于池州的佛教名山九华山,以及休宁道教名山齐云山、潜山古南岳天柱山、宣城敬亭山、和县与马鞍山隔江相望的东西梁山(天门山)、滁州琅琊山、含山褒禅山、蚌埠涂山、宿松小孤山、岳西司空山、枞阳浮山、巢湖姥山、淮南八公山、淮北相山……,这些大大小小的名山胜迹,都留下无数文人雅士的亭台楼榭、诗词题咏,真可谓“一山一世界”,为安徽保留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水相依,安徽省域内水资源丰富,在中国东部五大水系中,安徽就占有三条:淮河、长江、新安江,其中淮河中游段横贯安徽北部,流经省境430公里;长江下游段横贯安徽中南部,流经省境416公里,号称“八百里皖江”;新安江与长江以黄山为分水岭,发源于休宁县六股尖,流经省境242.3公里。此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安徽中部合肥市,是安徽最大的内湖,水域面积750多平方公里,流域内水系发达,号称“三百六十汊”;南北人工水路通道大运河及其支脉隋唐通济渠在我省宿州、淮北也都有遗存。 在安徽,由于淮河、长江两条大河自西向东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地理板块。淮北平原地势坦荡,为黄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版(1)

作业1 一、填空题 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广府、古越人 3、四 4、茶楼 5、客家 6、两晋 7、福佬 8、五指山区 9、西瓯、骆越 10、四月八 二、选择题BACAB DADBB 三、论述题 1、岭南的三大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各有什么特点?答: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原人陆续南迁入粤,其中有将领、士卒、商贾、赘婿、和谪徙罪人及平民百姓。西汉初,真定人赵佗乘中原战乱,自立为南越武王,守卫岭南。由于中原人与越人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之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仪。(见《后汉书南蛮传》)这说明中原文化自秦汉开始,全面浸润五岭地区百越族群的原始文化,以双向交融并经历自身发展与嬗变过程,在这一嬗变过程中,部分越人外迁,或融入另一个族体,或蜕化为另一个新的族群,而由北方迁入的中原人与岭南越人相交融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这三个民系都是属于汉民族的分支。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福老民系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2、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还充满洋味,形成这种奇异特色的原因是什么?答: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长期以来,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所以这个区域相对独立地发展了百越独特的文化。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同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历史上历次汉人的大举南迁,不仅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并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了越族人。同时,历代流人贬官的流放,对提高岭南各地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或多或少出过力,唐代流贬广东有史可考者,流人将近300,降官近200。其中名人士大夫更起到促进的作用,如刘禹锡、寇准、秦观、汤显祖、柳宗元、韩愈等。因此,中原文化对岭南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明代至清中期,是古代岭南最繁荣的时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清代时珠江商贸航运更加繁忙。康熙帝二十四年,在广州建立粤海关和在十三行建立洋行制度,乾隆帝年间开始,准许外国人在十三行一带开设“夷馆”,方便经商和生活居住。所以,岭南是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区之一。 综上,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而且某些开放较早的地区洋味较重。 四、理解题 1、你对岭南发展史上的哪位“名人”最有兴趣?请简述其生平及奉献。答:赵佗。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香港、澳门以及广大岭南地区确立政权的秦朝主将之一,也是秦朝统一以来最早成功地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亲和政策的杰出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传播到岭南的伟大先驱。【赵佗生平】约公元前218年,赵佗随任嚣率军征伐百越;公元前214年,被秦始皇诏令为首任龙川县令;公元前208年,接替任嚣任南海郡尉;公元前204年,吞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封赵佗为南越王,公元前

地域文化 岭南民间文化 作业三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三 (1/20)、南海神诞是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3分) A、二月十一至十三 B、二月初十至十三 C、二月十六至十八 D、二月初十至十二 (2/20)、()是岭南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乐。(3分) A、广东音乐 B、咸水歌 C、木鱼 D、江南小调 (3/20)、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属于()。(3分) A、图腾崇拜 B、神灵崇拜 C、祖先崇拜 D、自然崇拜 (4/20)、目前,全球大约有5000座大小不一的妈祖庙(天后庙),都是从福建()的妈祖庙“分灵”出去的。(3分) A、福州 B、泉州 C、湄洲 D、漳州 (5/20)、在潮汕地区,人们认为()是他们的福神。(3分) A、妈祖 B、三山国王 C、月亮娘 D、龙母 (6/20)、“粤乐”是指()。(3分) A、咸水歌 B、南音 C、木鱼 D、广东汉乐 (7/20)、()是岭南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乐。(3分) A、咸水歌 B、南音

D、广东汉乐 (8/20)、鲤鱼放生是()的一项风俗。(3分) A、拜祭海神 B、拜祭北帝 C、拜祭妈祖 D、拜祭龙母 (9/20)、“摸龙床”是()的信俗活动之一。(3分) A、波罗诞 B、北帝诞 C、妈祖诞 D、龙母诞 (10/20)、从民间信仰来说,西江文化圈可以纳入()信仰圈。(3分) A、北帝 B、妈祖 C、龙母 D、南海龙王 (11/20)、下列哪位神是由火神变为水神的?( )(3分) A、龙母 B、北帝 C、祝融 D、波伏神 (12/20)、粤曲以()为主要的演出场所,把娱乐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岭南特有的粤曲文化风俗。(3分) A、茶楼 B、街道 C、宅院 D、剧院 (13/20)、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联合申报,粤剧成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3分) A、新加坡 B、澳门 C、泰国 D、台湾 (14/20)、佛山祖庙供奉的是()。(3分) A、南海龙王 B、北帝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心编制)

《岭南民间文化》 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 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 化交融变异。

2017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任务(1_4)答案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 15 、追求精细化的生活方式是()的文化特点之一。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 参考答案:B 7 、文白异读是()的特色。 A、潮汕话 B、客家话 C、广府话 D、壮侗语系 参考答案:A 5 、把普通话的“冰淇淋”说成“雪糕”,这是()。 A、广府方言的说法 B、潮汕方言的说法 C、客家方言的说法 D、雷州话的说法 参考答案:A 9 、把普通话的“方便”说成“荒便”,把普通话的“飞机”说成“灰机”,这是()。 A、广府方言的说法 B、潮汕方言的说法 C、客家方言的说法 D、雷州话的说法 参考答案:B 3 、粤西的雷州话和的隆都话(或叫“村话”)是属于()。 A、粤方言 B、闽南方言 C、客家方言 D、 ABC都不是 参考答案:B 17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赞美岭南诗句的作者是()。 A、东坡 B、愈 C、梁启超 D、黄遵宪 参考答案:A 8 、过去,称为“湾”的地方是()。 A、江门 B、 C、 D、雷州 参考答案:C 18 、从()开始,就是对外贸易的中心。

A、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C 10 、在地区,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是()。 A、客家人 B、广府人 C、潮汕人 D、雷州人 参考答案:C 11 、广府民系使用的是()。 A、粤方言 B、闽南方言 C、方言 D、南越方言 参考答案:A 4 、在宋代移民潮中,()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南雄珠玑巷 B、西来初地 C、封开县 D、广信县 参考答案:A 6 、“桑基鱼塘”是()独有的农业经济形式。 A、潮汕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客家山区 D、雷州半岛 参考答案:B 2 、()是广府人与其地方人相比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 A、平民意识 B、经商意识 C、贵族意识 D、农民意识 参考答案:A 20 、闽人大量移居潮汕地区,始于()。 A、唐朝 B、北宋前期 C、北宋后期 D、元后期 参考答案:C 13 、“工夫茶”是()一件讲究的茶事活动。 A、广府人 B、潮汕人

2012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二答案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到见证,这就是芍陂的开凿与修建。 2、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桓谭和王蕃。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为的《算法统宗》。 4、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5、朱载堉为明皇室子孙,他自幼爱好音律、数学,专心攻读,一生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解惑》、《嘉量算经》等,这些著作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以及音律、舞蹈等领域。 6、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 7、清末,废科举,行新学,安徽的文化教育仍位于全国前列。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安庆就曾办有尚文小学堂;安徽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省求是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85),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4年。 8、魏晋时期的嵇康曾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学人生观,并有“内和外见”的音乐见解,其中包涵了丰富而杰出的教育思想。嵇康还著有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音乐美学论文,即著名的《声无哀乐论》。在这篇论著中,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 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9、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教育目的论,提出“明人伦”、“为圣贤”的教育目标。 10、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11、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先河的作用。 12、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于明帝建武年间出任宣城太守,其间创作了数十首诗篇,如《宣城郡内登望》、《高斋视事》、《祀敬亭山庙》、《游敬亭山》、《始之宣城郡》、《往敬亭路中》等等。这些作品既描摹出安徽宣城的风光与人情,又促进了当地文学的兴盛。因为他的诗歌而使得敬亭山名扬天下,诸多诗人慕名而来,纷纷唱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物理小识》:明代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内容十分广泛,内分天、历、风雷雨阳、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异事等15类,共12卷,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批判地吸收了当时西欧传入的科学知识,而且对其中不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在光学方面的成就更是突出。 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学校制度,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它发轫于唐,至宋形成制度,南宋时大盛,迄明、清发达完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制度。书院制度对于传

安徽地域文化

安徽地域文化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康熙六年(1667 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将其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皖西茶文化: 《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着《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竟有80 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可见其影响之大,同时也说明六安瓜片的历史之悠久。百余年来,六安瓜片以其特有的氤氲醇香,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茶叶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魅力;以其独有的浓郁厚味,成为中国茶叶给世界最特别的国礼。 安徽六安地处北纬 31 度,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期长,光合作用充分,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六安瓜片属特种绿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是世界上唯一无芽无梗的绿茶,完全由单片生叶制作而成。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皖西皋陶文化: 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 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 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亲“九族”。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一20171102

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 (1/20)、秦汉以后,因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中原战祸、天灾等因素,引发中原地区汉人多次大规模向南迁徙,最终在岭南形成了今天的()。(3分)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谅雷民系 ?D、客家民系 (2/20)、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3分) ?A、湖南 ?B、江西 ?C、福建 ?D、江苏 (3/20)、“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赞美岭南诗句的作者是()。(3分) ?A、苏东坡 ?B、韩愈 ?C、黄遵宪 ?D、梁启超 (4/20)、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进入岭南的。(3分)

?A、十三巷 ?B、华南巷 ?C、珠玑巷 ?D、百越巷 (5/20)、历史记载,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南越国正式在()设县,把潮汕地区纳入南越国的行政建制。(3分) ?A、潮州 ?B、海阳 ?C、惠来 ?D、揭阳 (6/20)、潮汕人特别重视宗族血缘关系,与()闽地望族移入潮州有很大关系。(3分) ?A、唐朝 ?B、宋元时期 ?C、近代 ?D、明清时期 (7/20)、粤西的雷州话和中山的隆都话(或叫“村话”)是属于()。(3分) ?A、粤方言 ?B、闽南方言 ?C、ABC都不是 ?D、客家方言

(8/20)、岭南的海岸线长达()。(3分) ?A、2000多公里 ?B、3000多公里 ?C、5000多公里 ?D、4000多公里 (9/20)、()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3分) ?A、广府文化 ?B、潮汕文化 ?C、琼雷文化 ?D、客家文化 (10/20)、闽人大量移居潮汕地区,始于()。(3分) ?A、唐朝 ?B、北宋前期 ?C、元后期 ?D、北宋后期 (11/20)、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遗迹。(3分) ?A、大汶口 ?B、河姆渡 ?C、客家人

《安徽地域文化》答案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1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康熙六年七月十二日(1667年8月30日),康熙批准了由吏部汇奏并经御前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性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制政革意见,其中,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使安徽省三司健全,因此,康熙六年(1667)一般认为是安徽建省标志。 2、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安庆。因此,一般把公元1667年8月30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 3、解放战争后期,安徽境内的淮河南北、江淮地区先后解放,初建皖西、江淮、豫皖苏边区3个行政公署,下设专区,再下为县、市。1949年4月,撤销上述3个行政公署,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5月,随着江南地区全部解放并普遍建政,成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两个行署行使省的权力,但比省的规格要小。行署下辖直辖市、专区,再下为县及专辖市。1952年4月,撤销皖南、皖北2个人民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驻合肥。 4、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5、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6、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兼容性、多样性、不平衡性、开拓创新性的基本特点。 7、道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派之一,春秋末年的老子初步创立了道家思想体系,战国中期的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集中表现为提倡新文化,颠覆旧文化。具体内容则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岭南地域文化任务1至4大全

(1/20)、“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时期。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3分) ?A、两晋 ?B、两汉 ?C、两宋 ?D、明清 (2/20)、据统计,广东省内纯粹使用客家话的县市(纯客)有()个,而非纯客县市约有50个。(3分) ?A、10个 ?B、13个 ?C、17个 ?D、21个 (3/20)、汕头成为潮汕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之后。(3分) ?A、唐朝之后 ?B、北宋之后 ?C、明清之后 ?D、近代鸦片战争之后 (4/20)、粤语的声调至少有()。(3分) ?A、6个 ?B、8个 ?C、9个 ?D、10个 (5/20)、“广州府”的设置始于()。(3分)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6/20)、粤西的雷州话和中山的隆都话(或叫“村话”)是属于()。(3分)

?A、粤方言 ?B、闽南方言 ?C、客家方言 ?D、ABC都不是 (7/20)、秦汉以后,因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中原战祸、天灾等因素,引发中原地区汉人多次大规模向南迁徙,最终在岭南形成了今天的()。(3分) ?A、广府民系 ?B、潮汕民系 ?C、客家民系 ?D、谅雷民系 (8/20)、“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是()的祖训。(3分) ?A、广东人 ?B、潮汕人 ?C、客家人 ?D、广府人 (9/20)、广东省内纯粹使用客家话的县市(纯客)有()。(3分) ?A、10个 ?B、13个 ?C、15个 ?D、17个 (10/20)、在宋代移民潮中,()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3分) ?A、南雄珠玑巷 ?B、广州西来初地 ?C、肇庆封开县 ?D、广信县 (11/20)、闽人大量移居潮汕地区,始于()。(3分) ?A、唐朝 ?B、北宋前期 ?C、北宋后期

作业地域文化

5350地域文化_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30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马祖”是指()。 A. 慧能 B. 道一 C. 怀海 D. 良价 2. 在明代被称为“四时雷电镇”的是()。 A. 朱仙镇 B. 景德镇 C. 汉口镇 D. 吴城镇 3. 晚唐有民谚“筠袁赣吉,脑后插笔”,其中“筠”是指当今() A. 高安 B. 上高 C. 宜春 D. 新余 4. 五代时期,江西考中进士的人数是()。 A. 9人 B. 10人 C. 11人 D. 12人 5. 曹洞宗祖庭是()。 A. 洞山寺 B. 泐潭寺

D. 普利禅寺 6. 三皇宫是()的组织。 A. 瓷商 B. 矿商 C. 木材商 D. 药商 7. 仙人洞人的经济活动以()为主 A. 种植 B. 采集 C. 狩猎 D. 打渔 8. 江西最早也最具影响的义门是() A. 江州陈氏 B. 信州李氏 C. 信州俞氏 D. 洪州胡氏 9. 八一建军节的确定是在 A.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B.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C.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 “崇仁学派”的开创者是() A. 吴与弼 B. 陈献章 C. 颜钧

A. 胡慧超 B. 许逊 C. 周真公 D. 刘玉 12. 被称为“宋之苏武”的是() A. 胡铨B、谢枋得B、洪适D、洪皓 B. 谢枋得 C. 洪适 D. 洪皓 13. 角山遗址位于() A. 新余 B. 上饶 C. 宜春 D. 鹰潭 14. 陆九渊的心学以()为基地进行弘扬。 A. 象山书院 B. 白鹿洞书院 C. 白鹭洲书院 D. 鹅湖书院 15. 战国粮仓遗址代表了江西文化与()的关系。 A. 吴越文化 B. 湖湘文化 C. 荆楚文化 D. 闽粤文化 16. 鄱阳湖水系占全省流域面积的()

地域文化作业(一)

★地域文化★ 一、填空题 1.文化源地是文化事务、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主要由习俗、服饰、(艺术)、(饮食)、(生产方式)、(制度)等文化要素组成。 2.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周代的(夏历)。 3.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等特点。三秦文化指的是附加在三秦大地上自然景观上的秦人的活动形态、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必然联系,具体表现为民族传统、(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等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3.关中因四大关隘(函谷关)、(武关)、(陈仓大散关)、(萧关)而得名。 4.有“中华第一陵”之称的陵墓是(轩辕黄帝陵墓)。 5.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游幸的温泉胜地是(华清池)。 6.素有“八百里秦川”美誉的地区是(关中平原)。 7.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将陕甘革命根据地更名为(陕甘宁边区)。 8.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典型的(母系)氏族文化遗址。 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反映的是秦末项羽焚毁(阿房宫)的史实。 二、名词解释 1.地域文化 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具 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2.三秦 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 “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陕西还称“三秦”。 3.半坡遗址

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1953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 遗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区、制陶器窑场,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彩陶花纹以动物形象为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列举题 1.列举秦汉时期关中修建的水利设施。 (1)、战国时期郑国渠。 (2)、龙自渠。西汉关中灌渠的穿凿,以龙首渠较早,约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问。 (3)、六辅渠。六辅渠足武帝元鼎六年由左内史倪宽主持兴建.为六条辅助性渠道的总称。 (4)、白渠。西汉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 (5)、成国渠。指西汉时新建的关中地区另一重要农田水利工程。 2.列举十处三秦文化遗址(地点、名称)。 黄河文明——半坡遗址(西安); 炎黄始祖——黄帝陵(黄陵); 皇家温汤——华清池遗址(临潼); 千古一宫——秦阿房宫遗址(西安); 六合一统——秦兵马俑遗址(临潼); 人文荟萃——碑林文化遗址(西安); 千年古刹——大雁塔文化遗址(西安); 两帝合陵——乾陵(乾县); 固若金汤——西安明城墙遗址(西安); 晨钟暮鼓——钟楼、鼓楼(西安)。 3.列举三秦的四大关隘(地点、名称)。 答:陕西中部的北萧关、南武关、西散关和东函谷关被称为秦地四大关塞。(1)、雄踞于关中西北、六盘山下的萧关,其故址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30里处。(2)、武关坐落在今丹凤县城东约80里的谷涧间。(3)、散关也称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位于秦岭北侧今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4)、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30里处的王垛村。 4.列举四个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 1、沉香劈山救母; 2、金庸华山论剑; 3、巨灵劈山; 4、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 5、赵匡胤一陈抟博台对弈

地域文化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专科)作业及参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专科通识课《地域文化》单元作业(一) 一.填空题: 1?“浙江”的命名有很多种说法,但大都认为其中“浙”字的意思是曲折,“浙 江”还有一些别名,如曲江、之江涮江等。 2?在浙江宇绍平原的余姚县河姆渡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出土有成堆的谷壳、谷粒、稻杆、稻叶,这是亚洲最早的水稻遗存。 3?战国后期,越国渐趋衰落,约在公元前306年为楚国所败,成为附庸国。 4,所谓水文化,既有物态文化的层面,山此形成的稻作文化、鱼文化、船文 化、桥文化等,乂有心态文化层面。 5.水文化是浙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越人就曾把勤于治水的禹看作是自己的 祖先,并认为他的墓地在会稽。此外,越国历史上,勾践与文种、范蠡、一起卧薪尝胆,戮力灭吴的韧性战斗精神,也是这种水文化的具体体现。 6?浙江先民的干栏式建筑在形式上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底部悬空、正脊的两头翘起,二是屋顶的结构作两面坡式,三是类似于今傣族人建造的竹楼。 7. 1907年,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起义,失败后被杀害于绍兴轩亭口。同年,徐锡 麟在安徽发动起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英勇牺牲。 &浙江海宇人王国维,对文学、美学、哲学均有深湛的研究,他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把尼采哲学引进中国的人,对安阳殷墟甲骨文字、中国古代戏曲、词学的研究, 使他成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

9?两宋时期,名闻当时的永嘉学派薛季宣、叶适和“四明学派”、杨简、袁 燮,义乌学派陈亮皆受当时温州、宇波、金华等经济发展、商贾之发达空气熏染, 主张义利实用之学。 10?于越乂称内越、大越,在越中发展最早,文明程度较高。于越民族的形成主 要来自地区内部不同文化间的融合,通过聚落与民族之间日益密切的交往而最终建立起亲密的血缘纽带。 11.浙江历史悠久,有很多早期人类活动遗址,著名的有浦江县的上山遗址、萧 山的跨湖桥遗址,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嘉兴的马家浜遗址和余杭境内的良渚文化遗址等。 12?浙江作为一个独立地方行政区的地位确立是在秦朝,至清康熙六年改浙江 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浙江省之名,至今相沿。 13?杭州六和塔位于钱塘江北岸月轮山上,山吴越国王钱弘俶为了镇钱江潮而建,“六和” 一词出于佛教“六和敬”之意,塔原以灯塔为过往舟楫向导。 14.宇波保国寺,位于甬江北区洪塘镇北的灵山山腹中,北宋大中祥符六年重建 大殿,为江南保持最为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 15?杭州知府林启1899年创办养正书塾,开新中学之先河;求是书院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1928年改为浙江大学,为国2 (3)浙江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三:士农工商同道,义利相互兼顾,经济与文化同 步发展。 (4)浙江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之四: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 2?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四大名窑及其分布。 答:越窑:主要分布于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区。瓯窑:分布于瓯江流域的温州一带。婺州窑: 位于今天的金华地区。德清窑:分布于杭嘉湖平原西端的德清县。 4.简述浙江文化史(本教材)研究的“文化”所侧巫包含的四个层面。答:浙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20)、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d)。(2分) A、自然崇拜 B、祖先崇拜 C、图腾崇拜 D、神灵崇拜 (2/20)、“淋罐”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c)。(2分) A、第五步 B、第八步 C、第七步 D、第六步 (3/20)、“自梳女”是(a)地区的一种奇特婚俗。(2分) A、珠三角 B、东江地区 C、海陆丰 D、韶关 (4/20)、广东(c)妈祖庙为省内最大的妈祖庙。(2分) : A、汕尾 B、珠海 C、南沙 D、澄海 (5/20)、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a )。(2分) A、姓氏标志 B、家族标志 C、行业标志 D、籍贯标志 (6/20)、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尤以(a)表现突出的地方戏曲。(2分) A、丑生 B、武生 C、花旦 D、小生 (7/20)、根据专家的观点,“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b)。(2分) A、两汉时期 B、明清时期 C、两宋时期 D、唐宋时期 (8/20)、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b )代。(2分) A、秦 B、宋 C、唐 D、汉

(9/20)、妈祖圣诞,也称“天后诞”,是在农历(a )举行。(2分) / A、三月二十三日 B、三月二十六日 C、三月二十五日 D、三月二十四日 (10/20)、2007年,首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项目是(c)。(2分) A、客家围龙屋 B、广州西关大屋 C、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D、潮汕百凤朝阳 (11/20)、“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b)。(2分) A、第一步 B、第四步 C、第三步 D、第二步 (12/20)、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d)。(2分) A、青徐流人 B、乌衣南渡 C、司豫流人 D、衣冠南渡 (13/20)、在(d)的婚礼仪式中,保留传统“六礼”的内容较多,保持传统习俗的程式比较多。(2分) A、广府民系 B、岭南少数民族 C、客家民系 D、潮汕民系 (14/20)、文白异读是(a)的特色。(2分) ( A、潮汕话 B、壮侗语系 C、广府话 D、客家话 (15/20)、岭南画派“岭南三杰”指的是(c)。(2分) A、高剑父、高奇峰和关山月 B、高剑父、高奇峰和林风眠 C、高剑父、高 奇峰和陈树人D、高剑父、高奇峰和黎雄才 (16/20)、珠江三角洲沿海居民所说的“黑胶绸”,实际是指()。(2分) A、夏布 B、竹布 C、薯莨布 D、蕉布

2016年地域文化(岭南民间文化)任务一

(1/20)、在地区,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是()。(3分) ?A、客家人 ?B、广府人 ?C、雷州人 ?D、潮汕人 (2/20)、自汉代起,()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3分) ?A、 ?B、 ?C、 ?D、雷州 (3/20)、据统计,省纯粹使用客家话的县市(纯客)有()个,而非纯客县市约有50个。 (3分) ?A、10个 ?B、13个 ?C、21个 ?D、17个 (4/20)、闽越第一代君主无诸曾称雄于今天的()。(3分) ?A、一带 ?B、一带

?C、一带 ?D、广西一带 (5/20)、研究者认为是()。(3分) ?A、客家摇篮 ?B、客家古邑 ?C、客家之源 ?D、世界客都 (6/20)、号称祖先曾是“中原望族”的是()。(3分) ?A、客家人 ?B、广府人 ?C、雷州人 ?D、潮汕人 (7/20)、历史记载,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南越国正式在()设县,把潮汕地区纳入南越国的行政建制。(3分) ?A、 ?B、海阳 ?C、惠来 ?D、揭阳 (8/20)、粤语的声调至少有()。(3分)

?A、6个 ?B、8个 ?C、10个 ?D、9个 (9/20)、在宋代移民潮中,()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3分) ?A、南雄珠玑巷 ?B、西来初地 ?C、广信县 ?D、封开县 (10/20)、“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时期。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3分) ?A、两晋 ?B、两汉 ?C、明清 ?D、两宋 (11/20)、“岭南”的名称,最早见于()。(3分) ?A、《左传》 ?B、《史记》 ?C、《太平广记》 ?D、《东周列国志》

2014电大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14电大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 一、选择题 1-5:ADBAB 6-10:BDDAD 11:CD 12:ABC 13:ABC 14:ABCFH 15:ABCD 16:ABCDE 17:ABC 18:ABC 19:ABCD 20:ABCDE 21-25 ACDBA 26-30 AABCA 31ACDF 32BCD 33 ABCDEF 34ABCDE 35ABCD 36ABC 37ABCDEF 38ABCD 39ABCEF 二判断题 1-5 XX√√X 6-10 XX√√X 11-15 X√XX√ 16-20 XX√XX 三,问答题 1. 简述三星堆文化P 2页-4页 2. 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P73页-82页 地域文化作业2 一、选择题 1.A 2.B 3.ABC 4.ABCD 5.B 6.A 7.C 8.ABC 9.C 10.D 11.A 12.A 13需要自己添加下答案,把答案添加个E 书院答案就选E 14A p117

15C 16B 17D 18A 19D 20D 21BCD 22AC 23.ACD 24CD 25ABCD 26ABCD 27A 28C 29A 30B 31D 32C 33A 34A 35D 36CE 37ACD 38BCE 39ABE 40AC 41AD 42BC 43ABD 44BD 45AB D 二.判断题 1-5√√X√√ 6-10√√√√X 11-15√√X√X 16-20X√X√X 21-25X√X√X 26-29XX√X 三问答题 1. 李冰的治水经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治水经验就是都江堰的治水经验,在课本P91页-92页) 2. 结合西部大开发谈谈四川兴办现在远程教育的意义。 P125页 3. 试述五大宗教在宗教建筑方面的各自特色。 (这个只是说建筑,只答建筑就好了,在课本P141页开始) 地域文化作业3 一、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CDE 4CD 5BCD 6ABCD 7BCD 8CD 9ABCD 10ACD 11B 12D 13B 14B 15D 16D 17B 18C 19A 20B 21B 22B 23A 24A 25A 26C 27D 28A 29B 30B 31C 32A

安徽地域文化

《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 康熙六年(1667 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将其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皖西茶文化: 《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着《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竟有80 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可见其影响之大,同时也说明六安瓜片的历史之悠久。百余年来,六安瓜片以其特有的氤氲醇香,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茶叶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魅力;以其独有的浓郁厚味,成为中国茶叶给世界最特别的国礼。 安徽六安地处北纬31 度,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期长,光合作用充分,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六安瓜片属特种绿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是世界上唯一无芽无梗的绿茶,完全由单片生叶制作而成。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皖西皋陶文化: 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

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 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 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亲“九族”。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着的作用。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皋陶是东夷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 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