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建模的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建模的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建模的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建模的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课堂教学建模的基础;其次结合实例阐述了建模的方法;最后根据当代教育的发展阐述了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教学模式建构方法趋势

一、课堂教学建模基础

1.对课堂教学建模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和情感。人类意识的发展变化,思想和情感的打破和重构,使教育过程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也使教与学成为一个令人惊叹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找寻教与学中的规律,建构教学模式就成为我们研究中的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更为具体的模式,从而促进实践的发展。建构模式(包括各种模型)是按照下列的认识过程进行的:

关于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见解:(1)模式属于方法范畴,其中有的认为模式就是方法,有的认为模式是多种方法的综合;(2)模式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种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模式;(3)模式与“教学结构—功能”这对范畴紧密相关。教学结构客观地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指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诸因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作出主观选择。按一定模式进行的教学,必然产生一定的功能,功能的反馈作用,又使人们重新认识和选择教学结构,导致教学模式的不断调整和重组。我

们认为:教学过程模式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选择的教学活动结构。

2.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的同时也在教学生如何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比较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较具体的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需要选择运用。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当前,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的建构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所以,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具有实效性、参照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同时,教学模式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会随着人们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不断的进行修正,不断完善、发展。

3.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与方法

教育理念和行为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21世纪的教育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当前,在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为教师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机会。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会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会推进课程改革。系统地研究教学模式,窥视教学模式的整体,尤为必要。因为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从而作出科学的选择。模式(模型)方法,无论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以及我们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均显示了重要价值。运用模型方法研究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就要研究各种课堂的教学过程、方法的特征与共性,抽象概括出一定范围内具有局部共性、又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模式。

建立教学模式总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正是因为课程改革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多种学习方式,“才有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正因为学生学得太苦、太死,于是人们才去探索建立“做中学模式”;所以也可以把模式(模型)方法表示为:

式表明:从问题出发建立模式,可使模式具有针对性;教学中可行的新方法又是检验建立的模式是否恰当的标准。

教学模式,上有教学理论为基础,下有可操作的教学程序,因此教学模式是处于教学理论与应用的中介,是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中间纽带。因此,也可以将模式(模型)方法表示为:

式表明:模式可以是从理论到模式再到实践这一程序,也可以是从实践到模式再到理论这一程序。显然,模式能沟通理论与实践,模式既能促进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需要建模。

模式(模型)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排开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模式(模型)方法要将事物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露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模拟,并进行理论的分析。

模式(模型)方法的主要程序是:按照研究的目的,将客观事物的原型抽象为认识论上的模式;通过模式的研究,获得对客观事物原型的更本质、更深刻的认识。

4.模式方法的局限性

构建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由于教学建模过程中是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包括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的归纳、总结、概括和抽象,所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局限性,这也就必然给构建模式的研究方法带来局限性。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也就是说没有一种不变的万能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适当的选择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同样,我们认为,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因此我们不能将教学模式固定化、僵化,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技术,同时还是一门艺术。因此在利用各种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时,要避免下面一些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倾向。

(1)只追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而对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原型认识不清,在没有抓住实质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简化。

(2)在某些教育理论的大旗下,孤立、僵硬地使用教学模式,不注意适用条件,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

(3)对模型不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检验,单纯凭经验盲目乐观,不求变化。

我们在强调教学模式重要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用模式方法研究教学的局限性,不要作茧自缚。就像物理定律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出的规律,其必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一样,而要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综合运用几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模式时,应当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从“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到“无模之模,乃为至模”,以真正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收到实效。

二、中学物理教学建模的方法

1.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它不同于人类的一般认识活动。从认识过程来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按一定的教学计划和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的效率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从学习的内容来看,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前人获得并被实践证明、检验过的间接知识,学生的学习既要以这些知识本身为学习对象,又要以这些知识的习得过程为素材,培养探索未知的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在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训练能力等方面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就物理学科本身来说,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有严密的理论和逻辑体系,和数学方法密切结合的一门实验科学。所以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既具有上述的一般教学过程的共性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具体来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从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终身探究的兴趣的教育目标看,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既要注意基础物理知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又要使学生在获取具体知识的同时,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一定的方法下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努力探究的钻研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理论体系,又应具有启发性和生动性。

(2)能力的形成是以运用知识为背景的,对知识运用的质量又依赖于对知识的理解,而对知识的理解又离不开大量、生动的感性认识作为思维的素材。所以尽管中学物理教学不同于物理科学实验研究,但教学过程仍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既可以为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打下基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受到物理学研究、实验方法的熏陶和初步训练,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物理学科是一门定量化的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多以定量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物理知识的应用也离不开数学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把物理概念和规律与数学方法密切地结合起来,又要区分开数学关系与物理事实之间的关系。这种数理结合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有关的初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4)物理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与自然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先天的联系。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既是物理教学的良好素材,又是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廉价实验田”。所以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应广泛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这既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需要,也是新的教育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对中学物理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关心生活是关心社会的起点,是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基础,这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学生能够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

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从而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态度落在实处。

2.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建构的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作为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具体操作方式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物理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的发展,教学效果的提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建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

构建任何教学模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只将目光盯在具体知识内容的落实上,既要从知识的引入、展开、总结、巩固等多个方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又要注意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训练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他们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要跳出具体的章节知识内容看物理教学,跳出物理教学看物理学科的教育功能。因此物理教学模式的建构应注意为学生创设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

(2)实效性原则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教学问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问题。如: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了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学习的相应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在建立物理概念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在概念教学中提出了“情境-交流-归纳模式”、“体验-分析-归纳模式”。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规律教学中提出了“探究模式”。为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在适宜学生自学内容中,有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等。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建构,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同时也要考虑阶段性的能力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不能以某种教学模式做表面文章,而要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或模式的组合),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增大教育的“投入产出比”。

(3)面向全体的原则

面对我国目前大班级授课的现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面向全体就需要有灵活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模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灵活地使用多种教学模式,以便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建构的方法

教学模式是宏观、抽象的教育理论与微观、具体的教学方法之间的中介,是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成功教学方法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是人们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选择的教学活动结构。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建构,即需要有教学理论的指导,又需要有物理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离开了理论指导的作用,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方法的选择就缺乏科学性,而没有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总结,教学模式的建构则会缺乏针对性。

(1)消除神秘感

既然物理教学建模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所以我们有必要打破教学建模的神秘感。教学专家可以根据教育理论进行建模,每一位中学物

理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结合丰富、宝贵的实践经验进

行建模。只要我们能从相对稳定的、成功的教学操作中归纳、抽象出一定

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方式或活动程序,就可以形成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例

如,为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采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

师给出的一系列问题,再进行小组选题,共同研究,以组为单位交流研究

内容,从而概括出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又如针对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或发现的问题

背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探究、发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而可概括出“问题

—探究—实验”的教学模式等。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物理教师所建构的教学模式更切合实际的需要,更容易被其他老师接受,因此也就更具有实际意义。

(2)加强理论学习和经常性的反思总结相结合

要在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中归纳、抽象出教学模式,就需要加强理论学习,以便用理论做为指导精选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建构教学模式的基础。

对于教育理论的学习不能盲目的学,特别是在当前教育理论百花齐放的形势下,各种理论书籍较多,如果没有思维准备的学,会感到这些理论都很正确,但很难找到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结果费时不少,收效甚微。学习教育理论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研究,在某一个时期对哪个方面的问题思考较多或感觉到存在问题,那么就针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如面对大班级授课中学生能力水平、知识层次不齐的实际,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成功,在这种思维的准备下去学习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可能就会觉得易懂、有实效。再如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此时学习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就会得到深刻的体会。又如在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问题时,学习信息论、系统论就为感到很亲切。总之,理论的学习一定要以一段时期内的思维兴奋点为背景,脱离开自己的教学研究实际的学习,往往会感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是“两张皮”。

同时也要注意到教学行为要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不断的以对教育理论的思考为背景,反思与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科学、成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及时加以总结、积累。当积累的教学经验、方法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再将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相对稳定的成功教学方法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这便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如:从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出发,在惯性现象的教学中,展示怎样的惯性现象,通过怎样的分析容易使学生理解“任何物体都有惯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对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演示实验(如笔帽下抽纸条、鸡蛋落烧杯、打击一罗象棋子、惯性小球、加速小车上的木块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精选出现象直观、思维因果关系简单的实验,并通过实验的引用与现象的分析等教学过程的设计,抽象出要通过对展示的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进而分析本质的原因并得出结论的“创设情景-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教学模式”。

可见,物理教学建模的过程,实质上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所以只要将理论学习

与平时的教学操作进行经常性的反思总结,便可以从中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3)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建构的具体方法

首先要处理好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模式是在对一定数量的具有共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基础上,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方面,概括出的宏观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教学模式较为概括、抽象;而教学方法则较为实在、具体。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研究教育的一种科学方法,注重对教学行为的共性、基本特征的研究,是一种脱离了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指南或策略;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间又有相似之处,这是因为一种相对稳定、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常常要应用多种同不的教学方法;而一种长期稳定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特征,则可形成某种教学模式。

其次要认真分析、总结那些稳定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那些稳定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这是将具体的教学方法抽象为方法论意义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基础。

如课标教材中为了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加强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新教材中增加了“STS”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多是现代社会热点问题,前沿技术,增加这些内容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要掌握多少现代技术问题,而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发展。这样的内容适宜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我们可以抽象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交流模式”。

再如新课程把探究作为学习内容之一,在教材中探究内容多是以物理规律为载体进行探究。探究本身有它的基本程序,从而也就形成了“探究模式”。又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认识到了再现真实物理现象和学生亲身体验对于初中学生建立概念、形成规律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再现物理现象和学生体验与概念建立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抽象出“观察-体验-分析-归纳模式”。

同样在习题教学过程中,针对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程序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宜过早的例举综合度较高的习题,而应用物理过程较简单、思维水平要求不太高的容易题训练学生的思维。为此我

们需要对一些学生可能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将分解的子问题按照物理过程的发展进程逐一展示给学生,这样由于每一个子问题的思维层次都是学生可以达到的,所以对于培养正确的思维操作习惯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在每个子问题都分析清楚后再进行综合,展现复杂问题的本来面目,使学生从中体会解决综合性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在实践中证明了的有效的习题教学方法,从中我们可以抽象出“程序式习题教学模式”。

总之,教学模式的建构离不开成功的教学经验,但具体的成功的教学经验并不等于教学模式。只有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积累,当它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我们再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抽象出这些方法和经验中的共性特征并加以概括,进而用准确、简明的关键词进行表述,便可抽象出教学模式。

最后按照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对提出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某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都是对某一类成功的教学方法的抽象和概括,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则需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来自于某些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从这些成功的教学过程中抽象出一般性、方法性的教学模式后,就要有意识地将这种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进一步总结、调整,从而使教学模式不断的完善。

4.建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模式是为了解决一定的教学问题所构建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我们将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不存在某一种固定的、万能的教学模式,所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劣都应该接受实际教学效果的检验,而不能僵死的套用。因此在建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都会表现出它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在某一种教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中,都应能根据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加以及时的反馈和调整,以求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充实,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概念教学中提出了“体验-讨论-归纳模式”,目的是为了使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表象、抽象出概念。为此我们在初中物理力的教学中可以演示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情况(如人推桌子、马

拉车、起重机提升重物、茶杯压桌子等),通过具体的推、拉、提、压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在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变化,学生不太可能有更多体验,再套用这种模式从具体的作用抽象出参照物的概念,显然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每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调整,不能形而上学地盲目套用。

(2)教学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了适应这样复杂的教学实际,就要求所建构的教学模式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综合性。所以在建构具体的教学模式时,不能盲目的迷信权威,而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这里要特别注意对不同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整合、灵活的应用。例如,初中的欧姆定律的教学设计,不能因为是规律的教学,就机械地使用用“实验探究模式”或“实验归纳模式”一种模式,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只适用于规律的得出过程,而对于对规律的理解和深化,还应通过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来完成,这就需要将规律教学的某种模式与习题教学的某种模式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教学设计。而这种不同教学模式的整合,需要不同模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与其它教学模式进行链接和嵌套,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消化和再创造。

(3)建构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践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建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同时还要注重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所以建构教学模式要特别注意避免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是建构的教学模式只着眼于学科知识的落实,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二是只重形式、轻内容,一提到某种教学模式,就出现一堆华丽的教育科学的名词,而忽视了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因此建构教学模式既要考虑到学科教学的目的,又要站在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的高度,使教学模式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和谐统一。

三、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我国教育也是如此,进入新世纪课改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与此同时认识论、学习论、教学论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发展,越来越丰富。这都为教学模式向多样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物理教学涌现出来的启发式、边讲边实验、自学指导、讨论式、单元结构教学、实验—综合—引探式、实验探索、纲要信号图示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教师们力图用这些方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之后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理性的思考基础上,以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广泛地研究教学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理论空前活跃,为教学模式多样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教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陆续介绍到我国,同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新理论、新方法也被引入到教育研究中,这就为广大物理教学研究人员及中学物理教师从新的角度认识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提供了指导。广大教师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反思教学改革中的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归纳、演绎出各种具体的教学模式。

社会改革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对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提出了客观要求。任何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都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有较强的个性,在解决某一类教学问题时表现出其明显的优势,而在解决其它教学问题时则显得无能为力,甚至会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正象吃药医病一样,每一种药都有它适用的病症,所以不能指望用一种教学模式来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因此在重视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落实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的逐步明确下,也要求中学物理教学能有更多的教学模式与之适应。

新的课程理念下诞生出来的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要有所改变。因此要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要用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学生创设质疑和创新的机会。同时新课标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理念,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给教师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因此当前的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兴趣、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为核心。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就必须以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既要有一般性的知识教学,更要突出科学探究,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些都离不开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支持。

2.教学模式现代化

近年来教师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上,另一方面表面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文革以前毕业的大学本科的教师已基本退出教学第一线,20世纪80-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这些文革后毕业的大学生精力充沛,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具有改革创新的欲望,这必然会促成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舞台上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从而为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随着教师的学历教育,我国中学物理教师的学历合格率逐年上升。教师学历的变化,一方面是在职教师的继续深造,另一方面在新大学毕业生的补充。再加上近年来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的教师从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化知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能力、接受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现代化特征。这为他们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努力实践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投影仪、录像机、VCD机、计算机和局域网等教学设施在中学的普及,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必将促进教学模式的现代化。

回顾十几年来教育改革的历程,现代教学手段从代替板书的文字投影片、开阔视野的科普幻灯片、录像片,到动画投影片、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到现在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学科教学,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无疑为教学模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奠定了实践基础。

教育改革从只重视“双基”到注重培养能力,从模糊的提高素质到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教育观念的更新,必然带来教学行为的改变。可见,不同

时期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与重点的理解不同,反映到教育内部教育观念也有所不同。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育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注重具体的知识内容,更重视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体验。这样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在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客观上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偿试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庆市七十九中学汤嘉陵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本节重、难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学生课前预习 1、击鼓时的“咚咚”声是怎样产生的? 2、自制土电话,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四、课堂学习 (一)新课引入 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或预习所获成果,小组交流5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第一组:看教材12页图1-1-1,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第二组:向同学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说出他们是怎样发声的? 第三组:声是靠什么传播到远处的? 第四组:什么是声波?能向同学作出形象的说明吗? 第五组:介绍声速,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六组:什么是回声?知道哪些利用回声的实例?怎样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二)知识学习 师:经过同学们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知识点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如:直尺、橡皮筋、气球、玻璃杯、纸、笔、音叉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 第一组:用直尺打桌子,再把尺放在桌边用手拨动 第二组:把橡皮筋架在两手上拨动 第三组:吹气球,弹动、放气听声 第四组:用笔敲打玻璃杯等 第五组:弹打纸或桌面 第六组:敲打音叉 师:请大家思考刚才发出的声音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答:尺子、橡皮筋、气球、玻璃杯、音叉等,他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师:请大家观察实验一:敲打音叉,看到听到什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有看到什么?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会怎样呢? 声答: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四溅;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师:请观察实验二: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406-《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

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新一轮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育观念为我们整个教育改革增添了勃勃生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却不乏效率很低的教学行为存在,有时教学中没少费力气,可就是没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的使用能减少教学精力、时间的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教学过程训练和学生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体现;理论实践化是最终的教学理想,这些都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方式。 一、教学设计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有可能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游戏法、调查法、类比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式学习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某些知识重点,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学习关于影响浮

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识时,可以在讲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组,给他们提供实验器材,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讨论,得出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展示,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方案。此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地分析学生设计方案,为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法应,这不仅能让学生在相同中发现不同,也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还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对平面镜成像规律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做平面镜成像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体验知识要点,形象生动的展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这比通过做练习题,口述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课堂上即充满了活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为物理教师,只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就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活化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初中物理中涉及大量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概念学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水平的高低。要想很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识,完整、正确地解答计算题,学生需要具备系统的、严密的思维能力。有一些学生在面对习题时无从下手,就是因为在思维上有所欠缺。而思维能力又体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发表时间:2016-09-07T09:55:56.38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唐波 [导读] 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 (平昌县第二中学平昌 636400) 若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抽象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介绍研究物理现象常用的几种科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 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对象模型。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另外,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属于对象模型。 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 过程模型—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四、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五、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六、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答案

1、谈谈你对全面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理解。 答:a反映我们教学质量的高低的参数不仅仅是传统的考试分数,而应首先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有没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然后具体看他们是否都在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登方面有所发展,以提高这三方面水平为具体目标是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b中学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特长和爱好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重视少数学习尖子,而放弃大多数学生。 2你认为中教的目的是什么? 答:a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并学习它的实际应用b培养能力c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3 在中教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答:a要从思想上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b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c 要切实指导学生实验d建立必要的考察制度。 4 你觉得中学物理教材怎样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要求? 答:a根据四个现代化的需求,精选那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最重要最基本得基础知识。b加强实验内容c要加强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适当增加物理学的史实材料。 5现行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a充分考虑了义务教育的目的任务,更强调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强调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大纲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大纲对能力培养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 二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 关于教学过程的三种典型的看法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a教学过程基本上被认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b自培养学会能力的为题逐步引起了重视之后,教学过程被认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c近二十多年来,对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2 中教过程有哪些基本特点?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 答:a观察和实验是中教的基础b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教过程的中心问题c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d中学物理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e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他专门技术的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要注意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打下献身攀登四化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的思想基础。 3 为什么说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怎样才能较好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a要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b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量c要花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4在物理教学中怎样运用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举例。 答:a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b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c物理教学的思想性应当力求在物理知识内容本身的教学过程之中,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教育观点的转变和更新,我们的教育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转向全面素质的教育。这就促使课堂教学过程要改革、要创新,即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水平上,使课堂的效率更高、教学过程更加优化。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做呢?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在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每一部分设计都要努力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努力体现新教材的意图,创设愉悦情境,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倡手法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一堂好课不但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动有效学习的实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协助。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早地将概念“符号化”,要延长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阶段;教学中不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理应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

《物理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 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568 学分:3适用专业:物理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生必修课程。它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物理学、教育心理学、哲学、教学理论和物理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实践。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教学技能(包括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的教学和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学习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内容和结构,了解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理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2)通过学习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掌握演示实验及组织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了解物理复习的方法; (3)通过学习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掌握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掌握备课、说课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中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结构 课程、教材理论与结构方法物理学科的特点与结构中学物理课程的内容与结构中学物理教材的体系与结构 3.物理教学心理分析 教学心理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心理素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师生的心理素质 4.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5.教学方法论 教学方法的概述近代教育史中教学方法的两大流派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各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和综合运用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心得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心得 事物理教学几年,发现有好多同学不会学物理,怕学物理。他们老是感觉到物理难,我也常常感觉力不从心,觉得累。我常想,面对这样的生源,怎样尽可能的教好物理,教会学生呢?下面我就物理学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刚拿到教材后有一种新奇感,但这种新奇感是短暂的,如不即时深化,“热”会马上消失。所以第一节的教学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节课。比如通过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倒置漏斗中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重新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处设疑,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生活奥秘欲望的目的。 物理有很多的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每一个都很重要,我们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慢慢掌握并加以应用的。靠死记硬背,学习好的同学能够,但绝大部分同学就不行。针对这个情况,我就利用学科的特点,解题时尽可能多的画图来讲解,并不时穿插一些俗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对题意、规律、定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也要求学生学会画图。经过几年的探索,学生对此反响很好,称此大大提升了解题的准确率,也有利于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的掌握。 3、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热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如何来创设这种愉悦的氛围呢? 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对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协助。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我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物理教学观摩上,我执教的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次活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件制作手段先进,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到位;还有精彩的点评。为我们基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范例,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一,物理语言的科学性。物理是一门严瑾的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每一句话都不能随意,有时会给学生造成误解或科学性的错误。 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演示调光台灯的调节,问: 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由什么决定?新课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做出猜想后,用投影片打出思考,要求学生先确定研究的方法,再选择实验器材,最后考虑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这是根据新课程理念而设计的有节规律探究课。在本课设计时,教师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和学生的异质互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课改变了以往物理课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还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做适当的提示,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猜想可能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猜想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最后总结出猜想。这个环节从创设情境到提出问题到猜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探索动机。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说明 (一)制定“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物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应力求准确。 3、可操作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随堂使用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中的评价要素不再分二级、三级指标,只对每项内容的达成情况分出等级。(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规范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规范”是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的、常规的要求。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不限制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而且鼓励教师的教学要富有特色。例如:教师自行设计效果更好地演示实验。制作科学性与实用性强的课件;设计与众不同而且教学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与科学方法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为引入课题、概念和探索规律而创设的有特色的物理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方法;编制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典型例题和练习;在因材施教方面,使学习后进的学生取得显著进步的得力措施等等。 (三)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供评课人员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随堂评价和量化打份使用,总分值为100分,另设教学特色加分最高为10分。该评价量表同时适用于各级教学能手评选、优质课评选和教师教学业务考核等终结性评价。对“评价要素”的把握可参照标准中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规范”;对“教学特色加分”的掌握可参照本说明的第(二)条。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杏山镇中心学校:董成林 内容摘要:初中的物理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上来,能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一些教学导入方法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也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教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一、物理课堂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做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科课型的特点和需要。 (二)导入必须服从简洁性原则 导入是新课中的过渡环节,要简洁、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学生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必须服从灵活性原则 没有最佳的导入方法,只有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一

堂物理课究竟应如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学校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 (四)导入必须服从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引入到参与课堂的原则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是学习情况来体现。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如果学生不参与,就会导致导而不入,教学失败。 二、物理课堂导入需防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有的物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作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内容过多,太过生动。占用时间太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物理课的讲解。 (三)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离开课主题,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三、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来进行划分 (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如传授法,程序半等; (2)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如发现法,自学法; (3)以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并重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讲讲、练练、读读、议议,实验·综合·引探法,有序启动式教学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等。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进行划分 (1)传授和感知教材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2)传授和理解教材的方法,如启发式,逻辑法则(包括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等; (3)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如练习法,复习法等; (4)检查知识的方法,如平时测验法,考试法等; 3.根据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划分 (1)讲解,谈话,讨论法; (2)物理实验方法; (3)练习方法; (4)复习方法; (5)考查、考试方法; (6)课外活动方法; 4.根据适用的范围大小分类: (1)一般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发现式方法等; (2)基本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问题讨论法,等; (3)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某一学科进行某一课题(如欧姆定律)所运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近些年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主要有: 1. 讲授—演播法

讲授—演播法是教师讲授与媒体播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现代教育媒体在讲授—演播法中主要扮演辅助教师讲授的角色。它可以呈现事物和现象的图像和声音,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现象规律生动的再现给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透镜成像”一节中,可以动态演示物体靠近及远离透镜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可以生动再现物理过程,提供感性材料,烘托课堂气氛;生动准确的使学生认识物理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借助于媒体资源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如分子的扩散过程及布朗运动、光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叠加、原子的核式结构、核反应过程等微观的或物理过程极慢的物理现象,弥补传统演示实验的不足。还可以创设虚拟实验环境,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学生使用它们自己做实验,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调整参数,探究不同参数状态下的物理状态,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加深,形成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 微型(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阿伦(Allen)和他的同事们,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的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中总结出来的。它旨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后来,这种方法逐步被其他大学教学训练所用,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指教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来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录像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行为(或其他技能)的示范,并记录学习者的模仿过程,供师生共同观看、分析,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水平。由于该方法一般是在小教室中对学生的某种技能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短、规模小、内容单一,故称之为微格教学或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做了科学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教师掌握有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教学技能自我完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1) 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技能的训练。(2) 训练目标明确、集中,重在技能的分解。(3) 观察示范典型、具体,重在细节分析。(4) 信息反馈及时、有效,重在自我训 练。(5) 减轻参训者心理压力,利于创新思维培养。 4. 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程序化教材,以练习或训练为主的教学。程序编制者和教师预先构想和设计学习过程,并将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项目,并按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小项目编排起来,每个小项目中既呈现内容,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提供反馈,这就是程序化教材。程序化教材按步骤呈现内容,学生对提问做出应答,然后机器给予核对或呈现正确答案,进行强化。如果程序化的教材通过机器来呈现的,就称作教学机器;如果通过课本来呈现,就叫课本式程序教学,简称程序教材;如果通过计算机来呈现,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在学生与教学机器(或计算机课件或程序教材)之间形成呈现内容—应答—判断—评价(强化)等一系列的交互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5.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对于网络教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等都仍处于探讨之中。网络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自身的互动性、虚拟性、超时空性等特性,都决定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网络使教学过程走向开放,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收集信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了开放的、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几个“小妙招”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物理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学习也往往和说教联系在一起,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稚气犹在,童心未泯,单一单调的授课方式,势必使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改善这样的状况呢,不妨试试下面的小妙招! 一、利用小制作来预习 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物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

书里都是生活中知道或见过的事;陌生的是:里面又有哪些物理知识呢!这时如果教师布置小制作,学生就会参照书上所述,自己动手去完成,这在无形中就预习了课本,待到上课的时候,教师结合学生的小制作再分析物理原理,学生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例如学习“声的传播”时,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学习声音特性时,制作“水瓶琴”;以及小孔成像照相机、万花筒等,学生自己制作,收获一份成功,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时又多了一份惊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上物理课,是怎样的期待呢,当然想立即知道原理是什么了!这比教师做好了给学生演示效果显著得多。 同理,还可以布置个性实验报告,比如研究烧开水;调查环境噪声的产生及防止;调查节约用水的报告等等。教师有指导性的布置,学生拿着自己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用小制作来预习,真妙! 二、利用小动画来引课 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来引入新课,动画片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所爱,从中还能发现物理问题,也让他们更加发现物理的确来自生活哟!例如,在电学学习的第一节课上,有一部小熊猫的动画片,其中有手机、有雷电等与电现象有关的知识,学生看完之后,因情节而大笑不已,教师再

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哪些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 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了解并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 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 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好奇作为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有意识进行 引发和激励,如:精心设计相关情景,充分利用相应实验和小故事。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知识,这些 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 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及时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好动,是中 学生积极思维的和一种表现。 精心准备探索性实验器材,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 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意识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培养勇 于创新的思维习惯。好玩,是中学生的天性,要启发学生,在玩中 求知,玩中创新,玩得有出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玩的天性,合 理安排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易 受挫折是中学生心理弱点。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 不到成功的喜悦。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 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