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园地七猫和老鼠故事新编教学设计

二上园地七猫和老鼠故事新编教学设计
二上园地七猫和老鼠故事新编教学设计

《猫和老鼠故事新编》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看看谁是我们班的看图写话小能手,你们有信心吗?

2.写话之前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喵喵喵,黑夜巡逻眼似灯,粮仓厨房它放哨。(猫)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老鼠)

3.真厉害,同学们都猜对了。猫和老鼠就是我们今天写话的主角。谁能帮它们跟大家打声招呼。(哈喽,大家好,我是一只——,我的名字叫做——)

二、看图训练。

1.自古以来,猫和老鼠,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它们之间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想一想,如果老鼠和猫这对欢喜冤家又再次相遇,会发生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故事新编——《猫和老鼠》。

2.(课件)出示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出示卡纸)你想到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有一天)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请你说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平板电脑旁)

3.图上有哪些动物?(猫和老鼠)图上的老鼠在做什么?(玩电脑)而猫在哪里?(电脑里)你能用一句话连起来来说一说吗?(有一天,小老鼠坐在桌子上玩电脑,突然,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

4.猫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瞪大眼睛,微笑着)

5.小老鼠是什么表现?它此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吓得扔下鼠标就想逃走)请生说。出示PPT

6.接下来,猫和老鼠之间还会发生什么?请同学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和同桌说一说。

三、看图写话。

1.同学们很会思考,表达能力也很强,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可怕的猫和胆小的老鼠。那你能根据课文插图给这个有趣的故事想一个题目吗?(生说)

2.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肯定已经胸有成竹,那你们能把刚刚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师出示例句:有一天,老鼠在()玩,老鼠正玩得(),这时,电脑里(),这只猫()。老鼠见到猫,()。

3、师巡视,并指个别指导。

4、指名读一读写的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可认真啦!学到了看图写话的好方法,让我们回顾一下看图写话要注意什么。

语文园地二教案(完)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2、能根据语句写出主要意思,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3、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运用。 2、能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3、理解并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描写情景的成语; 2.学生查找相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二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每篇课文题目下面都会有什么阅读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所用的时间) 二、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第二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时间用得少、阅读速度快的同学。) 2、老师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 3、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课本里有四位同学也有自己的发现,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相应的心得。 4、小结:同学们在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同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只要同学们持之以恒地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大家的阅读速度一定能够提高。 三、词句段运用 1、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用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课文中有很多句子值得我们细细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帚、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能认读有关清洁工 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通过写话练习,展开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学会有序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 写好“劝、堆、转、特”这4个字。 6.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7.通过阅读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 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5.通过阅读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 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1.通过写话练习,展开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学会有序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 写好“劝、堆、转、特”这4个字。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加油站”是一组与清洁工具、清洁活动有关的词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层层推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年级语文上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 1.仔细品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认真读词语,读准字音,积累四字词语;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强烈的语气;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劝说别人,向别人致谢。 3.理解并背诵古诗《别董大》,理解诗句,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 重点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积累词语和诗句,学会正确表达。 难点 把学会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1.交流平台 学生交流自己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总结出从课题入手,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几件事连起来等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道教材中列举的词语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语气的不同,学会在情境中运用反问的语气。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的语气,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3.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别董大》,理解诗人离别的情感,积累别离的诗句。朗读并背诵古诗。 1.预习提纲 (1)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查字典认识“词句段运用”中的四字词语,并理解意思。 (3)熟读《别董大》,搜集有关别离的诗句。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平时上课时,老师总会问大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可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设计意图: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学习的障碍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交流平台 1.请学生互相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标注方法,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说说你学会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一:抓住课文的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关键句子可以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二:写人记事的文章,大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住了。 预设三:课文的题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们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4.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通过题目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2.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3.把课文写的几件事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 一、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它由“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三部分组成。其中“我的发现”共安排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读读比比”安排了五组词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姓氏,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查字典”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让学生尝试加以练习。在此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目的是让学生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己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现自己和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二、教学目标:

1、识记8个生字,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 2、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生字;在自学自悟中发现规律;在亲自动手查字典中学会查字方法;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3、对识字有浓厚的兴趣,有求知欲望,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民主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查字典。 2、在口语交际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刚接触跨越式教学,课堂教学进行起来可能不是很理想。 2、在本单元识字和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完成了语文园地的练习。 五、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分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二、我的发现。 5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阅读名著的多种方法。 2.了解古代词语与现在不同的说法。 3.猜测古文中词语的意思。 4.猜测四大名著中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鸟鸣涧》中体会作者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阅读名著的多种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 猜测古文中词语的意思;猜测四大名著中的人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古典名著,古典名著的语言与我们现代文有些不一样,理解起来稍有难度,但如果我们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容易多了。 2.读读交流平台,看看交流平台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阅读名著的方法。 3.学生读文并汇报。 (1)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2)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只要知道大致意思就行了;(3)借助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4)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 4.小组选本单元的一课,说说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的。 5.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6.教师总结:以后大家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文言文或者名著当中去,对我们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二、词句段运用。 (一)你能猜出下面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1.小组交流以下这些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榜文:古代指文告。 钱铺:钱店。 郎中:中医医生。 印信: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 驿站:古时专供传递文书者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处所。 掌柜:旧指老板或总管店铺的人。也叫掌柜的。 客舍:旅馆;供旅客住宿的房屋。 官府:旧时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

三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地,听不见淅沥地响声,像一种湿漉漉地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地,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

甜丝丝地,像喝了蜜一样。 评析: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春雨的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 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了,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那些野花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 评析: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动植物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恢复了生机的大地。 (课件出示)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评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段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2.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板书:摘抄) 4.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1.仔细品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认真读词语,读准字音,积累四字词语;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强烈的语气;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劝说别人,向别人致谢。 3.理解并背诵古诗《别董大》,理解诗句,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 重点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积累词语和诗句,学会正确表达。 难点 把学会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1.交流平台 学生交流自己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总结出从课题入手,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几件事连起来等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道教材中列举的词语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语气的不同,学会在情境中运用反问的语气。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的语气,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3.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别董大》,理解诗人离别的情感,积累别离的诗句。朗读并背诵古诗。 1.预习提纲 (1)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查字典认识“词句段运用”中的四字词语,并理解意思。 (3)熟读《别董大》,搜集有关别离的诗句。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平时上课时,老师总会问大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可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设计意图: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学习的障碍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交流平台 1.请学生互相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标注方法,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说说你学会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一:抓住课文的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关键句子可以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二:写人记事的文章,大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住了。 预设三:课文的题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们往往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4.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通过题目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2.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3.把课文写的几件事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段运用 1.学习第一题。 (1)同学们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得来的,这些为国家,为人民甘愿付出生命的烈士,我们通常会用哪些词语来赞扬他们呢?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 1、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做客。(教师边说边出示图标),我们先一起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 (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 (2)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啦?(教师出示挂板,与书上的第一组相匹配)

学生A:我发现左边的汉字比右边的汉字多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把左边的偏旁去掉就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我还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些像。 (3)他们说得非常好(奖给发言学生“大眼睛”的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4)再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看第二组字词(教师出示),说说你们又发现什么啦? 学生A:这一组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给左边的汉字加上偏旁就能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些相同。 (5)你们真会发现(奖励学生“大眼睛”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值、篇、遍)请学生们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7)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方法。 学生A:这几个字我是用去偏旁和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的 学生B:前三个字我是用去偏旁记的,后三个字我是用加偏旁记的。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好极了,许多汉字都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忆,想一想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举例说明)2、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发现。 (1)你们看这些词语(教师出示)读一读。 张贴一张画东张西望 开张张爷爷张开嘴巴

四下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1.大胆交流如何解决不懂的问题的方法。 2.用加减偏旁的办法积累汉字。 3.积累近几十年出现的新词,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重点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从中明白解决不懂的问题 的方法和介绍事物的方法。 2.通过查资料、请教等方式,积累新词。 3.通过加减偏旁来识字组词,背诵古诗。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如何解决。 2.会认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借助加减偏旁的方法认字。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导语: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一组课文后,我们是不是又收获了丰富的知识硕果?这几篇课文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个神奇又美妙的世界,让我们流连忘返。由于是未知的科学世界,所以会遇到一些难懂的问题,那么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现在我们就交流一下,也许你们的好方法会帮助到其他同学哟。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 生1: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知道了可以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 生2: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 生3:去请教别人,也可弄懂不懂的问题。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课文,具体谈一谈。 生1:当我读到这个句子时:“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

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结合上下文,我知道这是作者在举一个例子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回到家里,我打开冰箱,发现冷藏间果然有一层银白色的涂层,非常紧致细密。现在我知道了这就是纳米技术的应用。冰箱的杀菌、除臭、保鲜与它是密切相关的。 生2:朗读《琥珀》这一课时,我心中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我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到琥珀形成真的需要几万年。 生3:《飞向蓝天的恐龙》告诉我们“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那么还有那么多种类的恐龙的命运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校生物实验室的梁老师。他告诉我,恐龙的灭绝有几种假设。最有说服力的是与千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千米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入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灭绝了。 师小结:同学们讨论交流得非常好。这些弄懂问题的方法,就好像一把把“钥匙”。我们把这些“钥匙”携带在身上,遇到难解之“锁”时,就拿出来,这些锁就会应声而开,知识的大门也向我们敞开了。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两组词语。 滨——宾bīn (宾馆) 洁——吉jí(吉利) 减——咸xián (咸菜) 挑——兆zhào (预兆) 挺——廷tínɡ(宫廷) 预——予yǔ (赠予) 中——肿zhǒnɡ(肿胀) 介——阶jiē(台阶) 止——趾zhǐ (脚趾) 凡——巩ɡǒnɡ(巩固) 正——政zhènɡ(政府) 刘——浏liú (浏览) 2.把不认识的生字标出,正确朗读、辨认、书写。 宾bīn 吉jí 咸xián 兆zhào 廷tínɡ 予yǔ 肿zhǒnɡ 阶jiē 趾zhǐ 巩ɡǒnɡ 政zhènɡ 浏liú ◆需注意的字音、字形: “宾”不要读成“bīnɡ”,“廷”不要读成“tín”。“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不要漏写右上一点;“予”的第三笔是“ ”,不要写成“一”。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③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④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①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②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③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④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①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

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注意课文中的有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的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3.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 4.练习句子的语气,体会不同句子,语气也不同。 教学重点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七,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你们对哪篇课文感悟深刻?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出示课件2)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古诗三首》中讲的主要是十代英雄为了守卫连疆,“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的是________,周恩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首现代诗,让我们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板书:课文大意) 2.理解运用(出示课件3) (1)本单元课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了三件事,注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每件事的重点,再整体把握课文的重点。(出示课件4)(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出示课件5)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3)理解成语的含义 大义凛然: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正义,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有高贵品质的人。(板书:读背词语) (4)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感受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反问句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出示课件6) (板书:读句子)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 计 教学要求: 1、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加油站中各种职业名称,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字词句运用学会把喜欢的事物写得更具体,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不同意思。 3、通过观察,向大家描述一个好朋友,学习用语言表达 他的外貌以及经常做的事情,学会写话。 4、通过对比展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5、积累关于乐于助人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6、阅读《一株紫丁香》,体验阅读中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字词句的应用 教学难点:学会写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加油站中各种职业名称,巩固识字,

积累词汇。 2、通过字词句运用学会把喜欢的事物写得更具体,了解在不同的语环境中,词语的不同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世界上有千百种职业,各种职业有各种职业的职责。谁来说说爸爸妈妈的职业是什么? 2、学生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厨师工程师魔术师建筑师理发师 演员营业员服务员裁判员饲养员 4、揭示主题:识字加油站。 二、识字加油站。 1、请学生借助拼音认识这些职业。 2、学生说说这些职业的人员都有些什么职责?都是做什么的? 3、发现这些职业有什么共同点? 4、了解XX师或XX员。 5、我还会找这种类型的其他职业。 如: 教师化妆师设计师糕点师甜品师 公务员接待员技术员话务员

6、你家里人有这些职业的人吗? 说一说。 如:我爸爸是一名网球裁判员我妈妈是一名教师。 三、字词句运用。 1、我会分析。 (1)田野 葱葱绿绿的 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这句话把田野比作什么? 写出了田野的什么特点? (把田野比作绿毯,写出了田野的绿、平、软的特点) (2)天上的云 一团一团的 好像巨大的棉花糖 这句话把天上的云比作什么? 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 (把云比作棉花糖,写出了云一朵朵、白、软的特点) 2、我也会接着写。 (1)大树 又粗又壮 就像...... (2)我会接着写。

小学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字典。(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1课时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学生读儿歌: 葡萄架,高又高,上边挂着紫葡萄。 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哇跳,够不着。 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2、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呢? 3、提示新课:查字典。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学生自由读查字典四步法,巡视。 2、请同学汇报用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3、老师把字典放在平台上作示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出“部首检字表”页码上的“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告诉学生应怎样看正文中的注音及解释,让学生明白,查字典必须按一定步骤进行,才能查到要查的字。 4、练习 (1)查一查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艹()糸()犭()酉() (2)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葡()紫()狸()笨()酸() 5、实践操作: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6、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三、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2课时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会说对联吗?你都知道哪些对联? 2、请部分同学来分享自己了解的对联。 3、提示新课,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对联。 二、日积月累。 1、出示26页3副对联,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2、教师用课件出示对联中难读的生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sháo chǎn hútāng 汤壶灶锅勺铲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字; 3、积累词语。 4、熟读背诵《鞋》。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积累词语,朗读、背诵诗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卡片。(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园地二做客,老师希望大家在学习语文园地二的时候要用眼睛仔细观察,要用脑子认真分析,还要用你们的小嘴巴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给大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新知。 咱们先一起来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首先指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一)学习第一组。(课件出示) 1、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漂、飘”,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了? (1、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2、第一个漂的右面和第二个飘的左面是同一个字。3、他们的读音相同。)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观察到的“漂和飘”这两个字去掉偏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票”。 2、学习生字“票”,读词,拓展组词。 3、出示“完、园”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观察这两字让他们小组讨论说说都观察到了什么? (1、韵母都是一样的。2、完字和园字去掉偏旁都是同一个字元。3、他们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是全包围结构,都有偏旁。)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精品小学教学设计,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 语文园地七 1.认识“哥、姐、弟、叔、爷”5个生字;认读“哥哥、姐姐”等10个词语,读好轻声。 2.了解日字旁、女字旁所代表的意义,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复习巩固生字。 3.比较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能正确书写;看图写词语,能 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4.借助拼音把成语读正确、流利,并能背诵,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5.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重点 1.认读“哥哥、姐姐”等10个词语,读好轻声。 2.了解日字旁、女子旁所代表的意义,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3.比较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能正确书写。 难点 1.借助拼音把成语读正确、流利;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2.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识字加油站。 “识字加油站”是一组人物称呼词串。学生对于家人称呼并不陌生,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层层推进,再通过创编《家族歌》来理清家人称谓之间的关系。本环节要认识5个生字,“哥、姐、爷”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熟字“歌、组、爸”自主识字。“弟”可以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来识记,“叔”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对于这些轻声音节的词语,通过范读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重在了解形旁“日字旁、女字旁”和字义的关系。先引导学生发现“妈、奶、姐、妹”这些字的相同点——都有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帮助学生建立字形和字义的联系;然后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规律,发现“明、晚、昨、时”这些字的相同点——都有日字旁,都和时间有关。 3.字词句运用。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通过交流,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多种方法。 2.学习并积累关于人物品质的词语。联系生活,了解“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等8个词语的意思,并能学以致用。 3.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学会在不同的生活语境中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学会在不同的生活语境中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学习并积累关于人物品质的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并积累关于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记得哪些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默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圈画关键词句。与同桌交流讨论。 2.汇报、总结:

(1)根据课文的题目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观潮》《梅兰芳蓄须》等等。 (2)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表格,回忆第四单元“魅力神话”中的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串联几件事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个性化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概括方法概括曾经学过的课文,如《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麻雀》《牛和鹅》等。 学习活动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词语: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默读词语,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来理解基本的意思。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来理解基本的意思。 (2)用词语形容不同人物的品质。出示课文中的人物:普罗米修斯、梅兰芳、周恩来,联系已有经验理解词语。 (3)同桌交流上面的八个词语可以用在哪些人物身上,并说说为什么。在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出示难点词语的意思(刚正不阿、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3.词语运用 (1)出示课外读本中的人物故事,运用适当的词语形容适当的人。比如包拯、岳飞的故事。

【转发】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部编版汉语拼音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游戏等形式复习23个声母。(重点) 2.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读音节,学习认识事物,巩固拼读方法。(重点) 3.结合实际生活认识生字,激发识字兴趣。(难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前准备 1.声母卡片;实物图片及相应的音节卡片。(教师)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3.若干小棒、短线绳。(学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教师导言:同学们,谁知道今天是星期几? 2.多媒体课件出示班级课程表。仔细观察课程表,引导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课? 3.小组内说一说其他几天有什么课,如果遇到大家都不认识的字可以向老师请教。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w?n shùxu?yīn yua 文数学音乐 (1)自己练习拼读。 (2)指学生领读。 (3)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创设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儿童识字的浓厚兴趣,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用拼音 1.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 过渡:同学们,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23个声母朋友,今天我把它们都请出来了。 (1)多媒体课件按顺序出示23个声母。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 b p m f d t n lɡ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教师引导男、女生分别竞赛读儿歌: b、p、m、f真淘气,去找d、t、n、l做游戏;ɡ、k、h和j、q、x,吵着闹着也要去;z、 c、s,听见了,背上椅子追上去;r在后面大声喊:“zh、ch、sh,慢点走,翘舌音还有我小r,我们叫上y和w,声母成员都到齐。” (3)教师指学生认读字母,个别纠正读音。 (4)学生动笔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指学生展示自己连出的图案。

部编版三上语文园地七 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1.读了教材中三个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1)同学们畅所欲言 (2)教师明确:读一读情景对话,我发现这些都是积累词语和句子的好方法,学会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概括起来是:①画出来,摘抄②分类摘抄③摘抄新鲜的,旁批感受④注明出处。 (3)我交流,我积累。 示例一:阅读中,我也有一些积累优美词语和句子的方法;比如分修辞手法采集句子,然后再试着仿写句子。

示例二:我的摘抄本有一个可爱的名字《采蜜集》,我要像小蜜蜂一样,辛勤采集好词佳句。 示例三: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会试着运用采集的好词佳句。 三、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师:读一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读一读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概括成,“谁做什么,做得怎样”。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等等。 2. 练一练,学运用。 3.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积累了哪些带“得”的句子方法? 这样使用“得”的句子,我还采集了很多: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太阳光把大地晒得热气腾腾的。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本题的例句,有三个短句组成,后一个短句开头的词语与前一短句的结尾的词语相同,突出小溪、河流、大海之间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语意相连,气势贯通,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顶真。 5. 练一练,学运用。 四、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文字)小朋友,观察上面的字,说说有什么特点?

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巩固寓言。 2.词句段运用,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 3.练习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 4.学会写通知。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积累寓言故事。 2.学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教学难点】学写通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课件出示)“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完之后就不会忘。”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对这些故事中哪些人物形象印象最深?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里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本单元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3.(课件出示)“读了寓言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寓言,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4.教师小结:学习寓言,可以使我们明白道理,弄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教育我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运用(课件出示) 1.读一读这两组词语。 2.说一说,这两组词语分别是什么结构? 3.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4.仿照例词写词语。 (二)句子积累。(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句子,都抓住了人物的什么写的?(动作、神态描写) 3.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第一句,加点的词语是“噘起嘴、皱起眉头”是分别写了小鹿的的动作和神态。 第二句加点词语“高兴地叫起来”也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写的。 4.照样子,按要求补充的句子加上表示神态、动作的词语。 (三)段落运用(课件出示) 1.读一读这个通知。 2.看一看,通知的格式是怎样的? 3.小组讨论,交流。 四、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一个内容,按照通知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附板书: 语文园地 了解寓言故事(故事道理) 词语运用(结构) 句子积累(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写通知 (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