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
羊痘病毒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羊痘病毒及其疫苗研究进展赵志荀;吴国华;颜新敏;张强【摘要】国内外已对羊痘病毒及对羊痘的预防控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羊痘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离及体外培养、体外检测已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其致病机制和基因组结构、分子表位、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等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尚待逐渐进入更加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结构基因如p32的各类载体的构建、表达和对非结构基因如TK基因的研究及其缺失载体的构建、IRT的功能研究等等.全面而深入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的研究,将为发展更为有效的检测诊断方法,并为安全有效的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及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羊痘病毒;毒力相关基因及蛋白;ITR基因及分子诊断;疫苗【作者】赵志荀;吴国华;颜新敏;张强【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46;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4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4羊痘病毒(Capripox virus,CPV)是最重要的动物痘病毒,在分类地位上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rinae)中的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成员,包括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V)和牛结节疹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1]。
WHO登革热疫苗基本立场解读

WHO登革热疫苗基本立场解读目录1. 登革热疫苗概述 (2)1.1 登革热简介 (3)1.1.1 登革热的传播方式 (3)1.1.2 登革热的症状与诊断 (4)1.1.3 登革热的严重性与治疗 (5)1.2 疫苗的发展历程 (6)1.2.1 疫苗研发的里程碑 (8)1.2.2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9)2. WHO登革热疫苗基本立场 (10)2.1 何为“基本立场” (12)2.1.1 基本立场解析 (13)2.1.2 立场形成的原因 (14)2.2 领导文件 (15)2.2.1 重要决议与声明 (16)2.2.2 技术指导文件 (17)2.3 主要观点 (19)2.3.1 疫苗效果的评估 (19)2.3.2 免疫策略与覆盖率 (21)2.3.3 目标人群与推广措施 (22)2.4 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23)2.4.1 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24)2.4.2 监测与评价机制 (25)2.4.3 强化政策与社区参与 (26)2.5 未来展望 (27)2.5.1 创新与改进的可能 (28)2.5.2 疫苗接种计划的长期影响 (30)1. 登革热疫苗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
该病可以导致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出血、器官受损甚至死亡。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由于缺乏疫苗的提供,登革热的控制主要依赖于环境管理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科学研究取得了进步,已经开发出几种登革热疫苗。
这些疫苗分为两类:传统活病毒疫苗和新型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活病毒候选疫苗因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较佳而备受关注,这些活病毒疫苗在推广应用中面临挑战。
VIED)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WHO在登革热疫苗接种策略方面提出了基本立场,强调了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价值进行严格科学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现有疫苗提供了一种防治登革热的方式,但它们并非对所有登革热血清型有效,且长期安全性数据有限。
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载体构建及分子免疫研究

医师 , 事 畜 牧 技 术 研 究 与 推 广 工 作 。 从
*[ 讯 作 者 ] 马友 记 , — i yma g a . d . n 通 E mal j @ s u e u c :
4 2
J u n lo i l ce c n ee ia y M e iie o r a fAn ma in ea dV t rn r d cn S
因的 真核 双表 达质 粒 pRE - a —一F 经酶切 、 C l SC poI N, 【 P R鉴 定和 测序 表 明构 建成功 。将 该 质粒 免 疫 6
~
8周龄 B B c 系小 鼠 , 隔 2周 免 疫 1次 , 免 2次 , 次免 疫 前采血 分 离血 清 , AL / 纯 每 共 每 实验 结束 时
Vo . 1 13
No 4 .
2 1 02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质 粒 及 菌 株 .
体分别用 B l和 X o双酶 切 , gⅡ hI 回收酶切 产物 用 D A N
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

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甘霖;王明丽;陈敬贤【摘要】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VZV流行的最有效手段.美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儿童接种水痘疫苗的政策,显著降低了水痘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水痘疫苗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水痘减毒活疫苗Oka株的研发,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病毒减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免疫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全面地认识水痘减毒疫苗在预防和控制VZV传播方面所起的作用.【期刊名称】《微生物与感染》【年(卷),期】2009(004)001【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ka疫苗株;水痘疫苗【作者】甘霖;王明丽;陈敬贤【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合肥,23003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病理与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纽约,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属疱疹病毒α亚科,为双链DNA病毒,其原发感染为水痘,潜伏感染再激活时可引发带状疱疹。
水痘通常表现为轻症自限性疾病,伴有特征性皮肤疱疹,偶尔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细菌继发感染、败血症性休克、肺炎和脑炎,病死率较高。
成人发生水痘虽然比较少见,但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增加。
严重的并发症在免疫缺陷患者中更常见,免疫缺陷儿童中有50%的水痘患儿会发生并发症。
带状疱疹是体内潜伏的VZV被激活所致,多发生于成人、老人和免疫缺陷的个体,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痛及沿周围神经分布的水疱样皮疹,随着年龄增大,带状疱疹所致的神经痛症状越为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建议水痘疾病相对严重的国家普及疫苗接种。
日本和美国分别于1987年、1995年开始推行给易感儿童接种疫苗。
我国自行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进入Ⅰ期临床

单位来从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工作,也仅仅有2 个疫苗进入了三期临床,其他也在一期临床阶段。 据了解,国际上第一个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艾滋 病疫苗是美国瓦克斯根公司19
98年研制的,该疫苗先后在美国和泰国开展了二 期和三期临床试验。有7000多例志愿者接种该疫 苗,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不能有效阻止人体 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已于去年
疫苗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 据悉,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立项进行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邵一鸣(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 滋病防治中心病毒免疫室主任)直接参与
了中国最早的“新型艾滋病疫苗研究项目”,并 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科研队伍。1993年,邵一鸣等 人研制的中国首支抗艾疫苗紧随美国之后诞生, 但未进入临床研究。 随着中国
出现异常。 据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从去年七月开始, 将艾滋病疫苗项目纳入了“药品审评快速通道”, 加快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进度。 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
册司司长曹文庄也强调,一期临床是探索药物的 安全性,并不意味着艾滋病疫苗已经成功,可以 用到病患者身上,还必须要经过长期的严格临床 试验,它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
由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 25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Ⅰ 期临床研究。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艾滋病疫苗的临 床研究,标志着我国在艾滋病疫苗研究
领域已与国际同步。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了解到,复合型艾滋病疫苗由DNA疫苗及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组成。从1996 由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
底宣布失败。 人类研制艾滋病疫苗历程 第一阶段科研人员采用亚基疫苗的方式,也就是 用艾滋病病毒外壳的蛋白作为疫苗以诱导中和抗 体,由于艾滋病病毒蛋白的多变性,这
种形式的疫苗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科研人员开始研究用重组 病毒载体疫苗来诱导细胞免疫,由于重组病毒载 体疫苗难以进行多次加强免疫,所以在动
黄芪多糖免疫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畅)Bge var畅monghlicus ( Bge畅) His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畅) Bge畅的干燥根,主产 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甘肃等地,枟 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枠2010 年版规定只有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是黄芪 正品药材,后者是前者的变种[1] 。 黄芪味甘,性温,入 脾肺经,生用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 效[2] ,“ 可治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3] 。 其药用历史迄今 已有 2000 多年,始载于枟神农本草经枠,明枟 本草纲目枠 记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老之长故名”,枟 兰室秘 藏· 卷上枠 亦将黄芪之名冠于方剂之首。 秦汉以前多 用治痈疽等外科疾病,秦汉两晋时期则更突出“ 补虚” 功效[4] 。 黄芪药效成分主要包括黄芪多糖(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 、黄酮 类 及 皂 苷 类,黄 酮 类 主 要 表 现为心血管活性,皂苷类主要与抗衰老和免疫调节活 性有关[5] ,而 APS 则是黄芪中含量最多并且免疫活性 最强的一类物质[6] ,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提高巨噬细 胞活性、抗肿瘤[7] 、保护心肌[8] 及抗氧化辐射[9] 等多 方面作用,但也有其有效性问题。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 2000 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 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良药,西方药剂师最 近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疗法的不良反应。 3畅1 抗肿瘤 临床实验表明,黄芪多糖通过刺激淋巴 细胞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回复机体免疫力发挥肿瘤的 药理作用[26] ,黄芪多糖还可促进造血细胞再生对癌症 化疗后的患者,能显著提升其白细胞数目,减轻化疗不 良反应,对心脏、肾脏、肝脏、骨髓和胃肠道及患者免疫 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增加疗效,减轻不良反应[27] 。 3畅2 脑出血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 APS) 能降低脑出 血后的继发性损害,减轻炎性反应及脑水肿作用[28] 。 有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黄芪提取液具有直接清除氧 自由基作用,并且随着浓度增高,对氧自由基的清除逐 渐增强,APS 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而减少其神 经毒性作用,以及改善血管痉挛,保护血 -脑屏障,并 减轻脑水肿[29] 。 3畅3 糖尿病足部溃疡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 APS) 应 用于糖尿病足部溃疡( DFUs) 的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溃疡的治愈率, 降 低截肢率和 死 亡 率。 张 正 军 等[30] 发现,DFUs 创面局部 IL -1β水平升高,APS 可 降低 IL -1β,抑制 IL -1β诱导的 MMP -2、MMP -9 活性及蛋白表达。 另据报道[31] ,糖尿病足部溃疡难以 治愈的原因与伤口渗出液中 IL -1β量过高,成纤维细 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有关,黄芪多糖外敷可降低伤口 渗液中 IL -1β浓度,显著缩短溃疡 GT 和 HT,降低截 肢率。 3畅4 在中医配方中的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多糖 对 Gas 和 MTL 分泌无调节作用,说明单个黄芪多糖成 分对机体消化系统中胃肠激素的调整并无明显成效, 由此推断,君药黄芪的有效活性成分黄芪多糖与方中 臣佐使药的联合应用才能发挥其治疗效果,充分说明 单个 成 分 有 其 独 特 的 作 用, 但 不 能 取 代 整 方 的 效 应[32] 。 4 剂型品种 4畅1 黄芪多糖注射液 刘跃华等[33] 观察报道,将 65 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治疗组 33 例(黄芪多糖配合 化疗)和对照组 32 例( 单纯化疗) 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化 疗后在骨髓抑制方面和消化道反应方面的发生率低,
疫苗发展简史

识
伪·解疫苗Fra bibliotek出现,让人类免于很
谜
多疾病的毒害,可以这么说,每
一种新疫苗的诞生都是人类战胜
一种疾病的伟大胜利!
疫苗发展简史
24
2020.11期
爱德华接种牛痘。 25
DISCERN & SOLVE
识
伪
·
解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寻求摆脱 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该法是将沾有疤浆患者
驳地证明疫苗对人类健康保障、生活质量改善和社 事件之一。
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阶段疫苗的发展归功于路易·巴斯德于19
世纪末在疫苗研制领域的先锋作用和卓越贡献。被
疫苗萌芽期
誉为疫苗之父的巴斯德的伟大贡献在于:他选用免 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一旦与患者接触,几 将其灭活后,再经纯化制成。灭活疫苗使用的毒种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希望疫苗可以在已发病个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疾 病或防止疾病恶化的效果,这类疫苗产品便是治疗性疫苗。目前已有在研究的治疗性疫苗:
用于肿瘤的治疗:肿瘤疫苗的治疗作用是利用肿瘤抗原进行主动免疫,刺激肌体对肿瘤的主动特异性免 疫反应,以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与转移;
我国在使用重组核酸技术上主要是乙肝疫苗的应用。“七五”期间完成 对乙肝疫苗血源型向重组型的转变,并完成了重组中国仓鼠卵巢(CHO) 细胞乙肝疫苗和重组痘苗乙肝疫苗的研制,在1989年引进重组酵母乙肝疫 苗研制方法后使得基因重组研制方法完备并沿用至今。
核酸疫苗: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DNA疫苗,由于核酸疫苗在作肌 肉注射时不需要载体和佐剂,因而又称为裸核酸疫苗。这种疫苗通过肌肉注 射,能在肌细胞中获得较持久的抗原表达,该抗原能诱导抗体产生、T细胞 增殖和细胞因子释放,尤其是能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作用。而细胞毒 性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抗肿瘤、抗病毒及清除胞内寄生物感染方 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众多的疫苗中核酸疫苗因其独特的优势倍受人们关注。
仙台病毒HN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表达

仙 台病 毒 ( e 属 于 副 黏 病 毒 科 副 黏 病 毒 亚 SV)
G G T A C A3 ,= 5一G G C C A - C A A A ( 1一 『 游 C C A℃A T G C C l I l
C ' 3。 TI G一
科 、 吸道病 毒 属病 毒 , 呼 为单 股 负 链 R A病 毒 。在 N
1 1例急性 呼 吸道 感 染 患 儿 的血 清 学 调 查 中 , 台 4 仙
123 H . . N基 因 的扩增 及 鉴定
P R扩增 条件 :4 C 9
病毒 阳性检 出率 为 3 .0 ¨ , 示 该 病 毒 与 人 类 6 9 % J提
关 系密切 , 在儿 童 呼 吸道 感 染 病 例 中 占有 一 定 比 并
山东 医药 2 0 0 8年第 4 8卷第 3 7期
仙 台病 毒 H N基 因核 酸疫 苗 的构 建及 表 达
张 园 , 晓眠 h , 李 王 华
( 1天津 医科 大 学基础 医学院 , 津 307 ; 天 000 2天津 出入 境检 验检 疫局 )
[ 摘要 ] 用逆转 录一 聚合酶链反应 ( TP R 从仙 台病毒 c N R —C ) D A中扩增出 H N全 长序列 片段 , 构建 H N基因的 真核表达载体 p A 1H 用 P R法 、 V X N, C 酶切进行鉴定 。将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至 C S7细胞 , O 用流式细胞术检 测抗原蛋 白表达 , TP R法检测 H R —C N基 因 m N R A表 达情况 。发 现经 P R法和 酶切鉴定 , C 目的片段 大小 与预期相 符, 经测序 目的基 因序列 与 G n a k公 布结 果一 致 。转 染后 抗原 蛋 白表 达达 到 6 . % , eB n 8 3 明显 高 于转 染 前 ( P< 00 ) H .1 , N基因 m N R A明显表达。提示成功构建核酸疫苗 p A IHN, V X — 并在 C S7中能够 瞬时表达 , O 为进一步进行 免疫学评价奠定基础。 [ 关键词 ] 核酸疫苗 ; N基因 ; H 副流感病毒 [ 中图分类 号] Q 8 ;9 9 4 7 6 Q 3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10 —6 X(0 8 3 - 7 -2 0 22 6 20 )70 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