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树立良好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良好形象
形象,原是文学上的一个术语,如形象思维、形象艺术等,形象思维最早是由俄国学者别林斯基正式提出来的,到二十世纪30年代,这一术语在苏联文艺界逐渐流行起来。文学中的形象主要是用来描写人物的,通常有三种解释: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形容描绘或表达具体和生动。我们这里所说的形象,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他人头脑里留下的迹象。形象既是个人和单位的立身之本,又是构成地位和权威的基本要求;既是精神境界、思想作风人格化的外部表现,又是感召力、说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内在反映。所以对领导干部来说,形象决定魅力、形象决定威信、形象决定效能、形象决定价值、形象决定人生。
靠良好素养树形象
“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朝已讲“素养”。素养包含素质与修养两方面,素质是指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大脑方面的特性,修养是指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为什么要加强素养修养?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4年时就讲,我们干部队伍中有一种恐慌,这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里的“本领”也就是素养问题。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我认为:一是政治素养。政治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政治素养从根本上体现一个人的政治观点。二是理论素养。理论是政权建设的奠基石,理论是鉴别真伪的参照系,理论是勇往直前的助推器,理论是实现目标的航标灯。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很难成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没有马列主义这个理论,没有中国实践,就不可能沿着这样一个道路走下去,所以理论是指路明灯,实践是前进过程。三是知识素养。知识是走向光明的灯塔,是抵御灾祸的盾牌,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是丰富人生的源泉。知识素质包括文化知识、历史知识、领导知识、社会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业务知识,等等。四是能力素养。能力也是一种素质,能力体现在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鉴别能力、协调能力、用人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
力等方面。创造能力是最高体现,领导的高水平、高素质,最终体现在创造能力的发挥上。五是道德素养。清代大学士刚毅在《居官镜》中这样认为:“才与德相为表里,德蕴于中,才应于外,德为才之体,才为德之用。”道德可分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政官德等,如孔子“六为”德政思想:正己为先、宽大为怀、忠恕为道、诚信为本、教化为重、思义为要。六是性格素养。人一降生就变为社会的人。他的性格、行为及个性的形成,取决于全部社会因素的总和。性格造就特点,性格胜过智慧,性格承载一切,性格决定人生。马克思说:“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七是心理素养。心理素质是指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情绪、情趣、态度、风度等。我们干部的风格、气质往往都是个人心理的反映。现在领导学有很多都是研究心理的,领导干部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愤怒、忌妒、郁闷、烦躁、粗暴等,都属这一范畴。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是执着坚韧的追求,坚强果断的品质,刚毅爽朗的性格,宽宏大量的气度,广阔博大的胸怀,强烈浓厚的兴趣,沉着稳健的风度。八是身体素养,我们说健康是最大的财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它是一个最基础的素质。
身体没有了,一切素质都无从谈起。周恩来同志在《我的修养要则》里面说,健全自己的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领导者要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良好的记忆,敏锐的思维,才能干好工作。
靠优良作风树形象
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具体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作风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国家安危,关乎民族兴衰,关乎人心向背。好的作风具有无形的号召力,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形成巨大的凝聚力,造就坚强的战斗力。我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总结、坚持和发扬了一系列优良作风,这些作风是由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早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当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3
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两个务必”。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91年,江泽民同志到西柏坡,作了“牢记两个务必”的题词。2002年12月,十六大刚闭幕,胡锦涛同志带领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再次提出要保持“两个务必”。胡锦涛同志对如何做到“两个务必”提出了“四个牢记、一个关键”:牢记基本国情和庄严使命、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基本路线及纲领、牢记历史责任,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2001年9月26日,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
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同志提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2007年1月9日,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从毛泽东同志“党的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的提出,到胡锦涛同志强调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坚持发扬光荣传统、结合革命实践、体现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最终归结到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个方面。怎样建设这五个方面的作风?关键是“五个加强”、“五个坚持”、“五个做到”: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二是加强学风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陶情、学以致用;三是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从群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