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禅修闭关体会

30天禅修闭关体会
30天禅修闭关体会

30天禅修闭关体会作者丁冠清

第一次参加一个月的禅修闭关,带了一些简单的行囊.先是来到温州仙岩圣寿禅寺,第二天展转来到了镇安寺.

一座别致简单的寺院,寺内陈设简单.一座居士们念佛拜佛用的佛殿,一座闭关的禅修者住的禅楼,干净而丰盛的素食.

这一切都给修行的人提供了最舒适最简单的环境.

6月2号,做一切的准备工作.7天的禅修已经参加了三次,这一次却有些不安的感觉.要关手机一个月的时间,和外界切断一切联系.不能放下的心立刻被提了起来,家里爷爷年纪很大了.奶奶就是在关机时不知道的情况下过世的.另外,还有些业务电话可能会中途打来……这一切,都让自己看到了一颗患得患失的心.平时念心经念的朗朗上口: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这是解脱的境界.

而当下还没开始就患得患失的心,就是我辈凡夫的境界.可惜,平时太多的时间,都把眼睛看着外面了.禅, 应当是自观而观他的,当下能看见自己的心,就是禅了.

6月3号,禅修开始了. 一如继往做着那十五个动作. 觉知着每一次的动与停.心跑掉了,拉回来.又跑掉了,又拉回来. 就这样和自己的

心和自己的念头做着游戏.这游戏很简单,又很好玩,玩通了就可以灭除一切的苦,就可以转凡成圣.

一两天,开始昏沉,昏沉是五盖之一.表现为打瞌睡,困倦.正常的处理方式是睡觉.可对禅修者的要求是不停的培养觉性,当觉性强大的时候. 昏沉自然就消失了.不停的觉知,觉知.还是困,于是就去睡. 每次睡一个小时就特别有精神, 再练习的时候神采奕奕. 到晚上又睡不着了.一是白天睡了.再是四个人住的房间.有两个人呼噜声音太大,象海啸.

发现放慢动作可以对治昏沉,并产生一种很舒适很温润的感受.于是一直把动作做的很慢.心对这种感受产生的执取。

索性昏沉时不睡了,一次次提起觉性,三个小时过去了. 昏沉消失掉了.眼前一片明亮. 心中一片欣喜.当我把这喜悦在小参室内告诉一位本地的师兄。她说:哦,你在追求那个。

心中一直对那些能打坐入定几天几十天的高僧很敬佩。决定坚持坐的久一些,经过两天的努力,练习的时间达到了四个小时。下座的时候颇为得意,也很有精神。而且心被这种得意的快乐占据了。

这种得意的快乐受很快消失了. 只觉得身心异常的懒散,无聊,只觉得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苦. 好象身体是一部生了锈的机器.又好象是

身体被灌了大碗大碗的苦药水. 看一切都失去光泽.只觉得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苦, 无休止的苦被无聊的循环着.

这时才想起法谈里所说的,那得意的快乐其实是白的暗。隆波田尊者开示:超越苦乐的感受,用觉性,超越对苦的抗拒和对乐的执着.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当挫折磨难时;当失意落魄时,人便很沮丧,很颓废,或者很愤愤不平,抱怨老天不公,其实哪一点不是自己心灵的外现呢?

继续觉知,长养自己的觉性.这苦消失了.

无常,这就是无常,没有任何一种境界,感受,思绪,物质,心识是恒久不变的,好的会过去,不好的也会过去.生活里,爱人很温柔的时候,别人很尊重赞誉的时候.心对这些产生了贪爱执取, 要是没有了就开始烦恼不安. 反之怀疑轻视他人的人,也是被那些人过去给自己的印象掌控.1年过去了,3年过去了,10年过去,他人不知道改变了多少.但他还是维持着自己心中的印象.落入“常见”而不自知.或者对别人说的话太过较真,忘记了人心无常的规则。让自己的心凝结于别人说的哪一句话,于是关系没有任何改善,人生没有任何成长.

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一旦落于“常见”,人生就会陷入轮

回的窠臼.所以大学里才有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说法, 要作新民,就是以觉性活在此刻,活在自己的此刻,也活在别人的此刻.

突然间生起了一种体验,感觉这身体不是自己,看这身体和看别人的身体觉得是一样的。几秒钟的体验,短短的时间。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又来到了正常的状态。回忆一下,那一刻是超然的体验,真正体验到这身心的的确确不是“我“。也没有哪一种感受境界可以被称为“我”,或是我所有的, 有“我”和我所有的,即是最大的错觉。把苦和乐执着为我,把身心执着为我,是苦的根源.

掉举开始了.过去的快乐的事情不断的涌现, 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声音都让心产生欢喜和贪爱. 出现的最多的居然的郭德纲的相声. 这两三年最喜欢的业余活动就是听郭德纲的相声. 纲哥太搞笑,又是草根英雄. 既认同这个人,又认同他的作品.有时候一个段子能连续听十几遍. 其实不是喜欢他的作品.而是喜欢他的作品给自己心理带来的快乐感受.并且对这种乐产生了贪爱.而且曾经反反复复看。就这样连续翻了好几天,开始还是随着他乐,后来同时培养自己的觉性,几天后,对这种乐的执取减弱了.那些相声段子没有了.心变的自在了.此刻对行者不三宿空桑有了更深的体会。

对快乐感受的执取是让人的心灵迷失,让人生偏离正确的方向.看看哪些落马的的官员,都做了金钱和美色的奴隶.不是物质本身让心

着迷,而是金钱美色带来的快乐感受让人着迷.生活中也是,对一种东西着迷即是着迷这种东西带来的快乐感受.能够用觉性切断这种对快乐的执着和贪爱,便是修行的首要之务.

十几天的时候,藏在阿赖耶识里的种子开始翻腾起来.以嗔恨和恐惧为前锋,恶作和悔恼为后援.一阵阵翻江倒海的感受.儿时所有看到听到的家庭冲突的画面一慕幕出现,伴随着强烈的感受,不满的愤怒和一个孩童的恐惧.做错事情的后悔和羞愧感,一阵阵的袭来.一次又一次的面对.带着觉性去面对.依然哭泣,带着觉性的哭泣.一天半的时间过去了,翻出了十几年的种子.自己做心理治疗,按经验,如果这么多信息用催眠治疗的手法,需要半年时间.这是一次完整的清洗,以觉性重新面对,明显的感受到,这些曾经的苦对心的支配力减弱,有的消失不在了.

觉性很强,可以知道念头,而且可以知道念头相关的念头,一个连着一个.没事数念头玩.一数一大串,好几十个串在一起.真的很好玩.这时不在抗拒念头,不在认为他是修行的障碍. 每一个念头都很调皮,他们都是小可爱.

在楼下经行,感受到微风的吹拂,风和皮肤接触的感觉很舒适,接着产生了喜欢,有觉性在,这是不带执取的欢喜.一次又一次的感受.一个又一个念头升起:“风吹的好舒服”.色受想行,下面的识就看不清楚

了,应该是这一过程被输入到阿赖耶识里面.再有微风吹拂时, 末那识别会将阿赖耶识里的感受送出来,再一起和当下的舒适揉在一起:“好舒适的微风”又把阿赖耶识的记忆加强.想起了圣经中的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又打妄念了,赶紧回到脚的动作.

有些念头重复的出现, 对未来的执着,执着与把没有做到的事情做到,执着与把没有得到的东西得到. 荣誉成功收到尊敬.自遍自导自演.回到动作又出现,回到动作又出现.开始没有看清这么多念头从哪里来.后来看到,儿时常受批评和伙伴的嘲弄, 于是心被震荡到了一个极端寻求未满足的满足.

有个师兄,就是通知我这一次参加动中禅的师兄.被分配了日常卫生人员安排的一些工作.我们听到的指挥打扫禅堂.听他分配好的区域,刚要打扫时,他说:不对.有规则,应该这样拖地,不要那样拖.我告诉他不要干预太多,会让人烦感.他说了一句: 你要是我的员工你就惨了. 我心中感叹,你的员工真是够惨的.

之后的几天,我们几个人的所有行为都要严格受他约束.包括每一个动作.你这样做,他说不对,要那样做.你那样做,他说不对,要这样做.其实换个做法就是可乐换成汽水.没大差别.这是很强烈的控制欲.一股愤怒油然而生,儿时因为坚持做自己选择而收到太多的控制批评,甚

至为了系鞋带这样的小事情经常被父亲暴揍.这时我有一种对师兄的强烈不满,师兄帮过我.有恩于我.觉性告诉自己,我把过去的感受累积到他身上了.恢复到纯然的把他当成他来对待.不待任何投射.再一次告诉他不要定这么多规则,这样大家会不舒服.他好象没有接受.依然我素我行,把听话的唯一一个人留在身边, 把不受控制的人分配到外面去.这不是禅修了.亦然成了权力争夺.我们偏不听他指挥,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把禅堂和走廊打扫干净.从他的表情和神态发现,他开始感到失落,感到不安.同时又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

有人受约束就心安,别人都做自己了.心就不安.多明显的习性,难道没有觉察到吗?

职业的经验告诉我, 这师兄儿时,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是控制欲很强的人,而且傲慢的凌驾与他之上.你要听爸爸的话,听妈妈的话.不听就要得到惩罚.这位师兄得到的惩罚是被孤立,我得到的惩罚是挨揍.而这一切都可以用觉性看见.当我们看见时,原始的支配力就减弱了,或者是消失了.

还是那位本地的师兄来告诉我,我的动作象毛主席招手.这样有违师傅的教导.慢慢的纠正了过来.当我看她练习时,乐了.她也是毛主席招手.区别在于,她的妄念是毛主席招手,我想的是阿弥陀佛招手.

禅修结束时,大家送隆波通师傅走,师傅从车上下来到后备箱翻他的行李.还是这位师兄对师傅说: 哎呀,丢不了. 谁知隆波通师傅从一个包里拿出一样小东西,可能是路上要用.

师兄的提醒还是让我有所醒觉,发现只要身心感受不舒服时或者出现强烈的念头,动作就会变形。当这种变形没有被发觉,就会固定下来。懒散要打哈欠,刚有感受,身体动作就不自觉的跟随。如果觉性很快,那个跟随会被阻截。恢复到正确的带着正念的动作。到喝水的地方,发现有爱吃的东西,心立刻产生一个爱取的念头。之后就产生吃的行为。可以看着这一个运作,也可以在心生贪爱后不去跟随。只有强的觉性可以让旧有的习性不在起作用。

师傅说:对已经产生的习性和念头,不打压,不跟随。只是带着正念去觉知动作。久而久之,习性的力量就减弱了。对苦的抗拒如是,对乐的贪执亦然。而这一切,必须拥有强的觉性,最后看强的觉性看见生灭而超越生灭。回归觉性就是佛,佛法是不二法,是超越世间相对的二分法的。超越苦乐,超越善恶,超越取舍。心经里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结束的时候和另一位师兄聊天,言谈里面.他很看不上如催眠家排等世间有关心灵成长的学问。了解到以前他参加过家排工作坊,自己没有花钱,有人为她买单。带着不以为然参加了课程。于是世间的

心理学从眼睛和耳朵进入心里。之后从她心理冒出来,她在打压自己的念头。而且对这样一种打压排斥的态度豪无知觉。很多人如是,除了“我”认为好的其他都是不好的,只有我是正宗,其他都是外宗。

这习性一定有种子的,相信觉性强大时,那种子将无所遁形。

觉性越来越强,看什么都很明亮.精勤的练习.感到法喜.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腿被踢断了.第二天练习时,念头断了,不再是一个连着一个.而是两个念头之间毫无关联,出现了一大片空白.念头的链子已经断了

师傅开示说,念头有粗大的,有中等的,还有微细的,继续用功,就会看见更中等的或者微细的念头.那里才是苦的根源.当觉性足够强时,会把苦完全灭除.这是一条体证的路,完全是自证自知的.

不倒单,从晚上7点半到凌晨4点半,第二天上午也不休息.坚持过来.中间的困倦昏沉难受和身体的疼痛一阵一阵涌出.不去理他们,只是觉知自己的动作,发现苦真的是可以被觉性超越了.当不在意苦而纯然的觉知,苦慢慢就不见了.苦可以是修行的动力.于此对佛陀所说的“以苦为师”有了更深的体验.

到了最后一天,要出关的时候.心情略微的兴奋.茶会中那位师兄

还是一样,支配很多.为了他有个好心情回家.我舍掉了那个坚持的自己.一切服从他的安排. 没想到的是,这颗心当下充满着喜悦,压抑不在了.这时明白的深了些,苦不是因为外边的人如何对我,而是有“我执”没有放下。

愿师兄精进修行,直至觉性圆满. 愿一切众生觉性圆满.

动中禅修行问题汇总答疑

动中禅问题回答 ---- 岩松 1. 在练习手部动作时,需要觉知手臂的整个移动过程吗? 答:不需要。不需要从每个动作的起始位置连续地觉知到结束位置为止。那样会很累的,也是不符合原则的。只要在肢体的每个移动过程中知道肢体有在“动”就可以了。要一次一次动,一次一次地觉知。 2. 练习时情绪一会平静。一会变得很焦躁。这些正常吗? 答: 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心现象。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现象都不要认同它,不要和它在一起。用觉知肢体的动和停来离开这些身心现象。慢慢地,那些现象就会自己消失。 3. 不在8-12步来回的经行,沿着马路一直散步可以吗? 答:如果妄念不多的话,是可以的。但是无论如何不如在8-12步间来回的经行效果好。在8-12步间来回经行的目的,是为了在转弯处打断妄念的链条。这样禅修的效率才会提高。 很多人认为在8-12步间来回经行容易招人耳目,怕周围的人说三道四。其实如果你自己坦坦荡荡地如此经行,别人也就认为没什么。反之,你自己认为不正常,别人也一定会如此看。 我本人在家的附近,都是在8-12步间来回经行,自己坦坦荡荡的走,从不觉得自己异样,周围的人也从没有投来异样的眼光。 请各位大胆地试试看。 4. 问:我练习了二十来天的动中禅,现在有一些觉性的感觉---也就是站着能知道自己站着,坐着能知道自己坐着的那种感觉。但是,在做动作时(行经或者手部动作),觉性的感觉就

不太明显。我的疑惑是1:我现在应该努力在做动作时去体会(或者说寻找)觉性的感觉呢,还是,只管去感知动作,不要太介意觉性是否明显? 答: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觉性,而不是为了找觉性。培养觉性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肢体移动时知道动,停止时,知道停止。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5. 请问,在禅修中会不断“冒”出一些法理,明白很多道理,是否在修行中要中断这种念头,回到动作上,还是继续明白下去呢? 答:“冒”出的这些法理,实际上是一些妄念。“继续明白下去”意味着继续跟随妄念。 6. 南传佛教有没有六道之说? 答:佛法上所说的六道是指心的六种状态。例如:当我们愤怒时,那就是处在地狱中。因此,涅槃在心中,六道也在心中。 7. 一个人修动中禅,如果在今世没觉悟,那下一世还会继续修吗? 答:动中禅只谈当下,不谈来生。如果能活在当下,一定有一个好的来生。 8. 看到名色的标志是什么? 答:看到名色后自然就会知道名色的标志是什么。如果事前知道,那将会变成修行的障碍的。 9. 练习时,心里总有一种声音出现,如何把它去掉? 答:不要试图去掉它。带着这种声音去练习,不要干涉它的存在,不久它就会自动消失的。 10. 练习时的用心和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答:同样是作手部动作,第一种心法是每个动作都从起始位置连续地觉知到结束为止,第二种心法是动一次,知道一次;一次一次的动,一次一次地知道。第一种心法的结果是修舍摩它。第二种心法的结果是修毗婆舍那。修毗婆舍那能灭苦并生起智慧。而修舍摩它只能带来不究竟的宁静。因此,心法不同,结果不同。

正念疗法资料总结

正念疗法 一、正念疗法的概念 “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卡巴金(J.Kabat-Zinn)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精神训练的方法。在这种精神训练中,强调的是有意识地觉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作评判[3]。因此,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正念因为对于人们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好的疏通作用,“能帮助我们从这种惯性又无知无觉的睡眠状态醒过来,从而能触及生活里自觉与不自觉的所有可能性。”[4]因此,在现代心理学中,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 所谓正念疗法,就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正念疗法并不是一种心理疗法的特称,而是一系列心理疗法的合称,这一系列心理疗法都具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正念”为方法基础。目前较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 二、正念疗法的内容与方法 (一)、正念减压疗法 正念减压疗法也称正念减压疗程,英文全称为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简称为MBSR。产生于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马萨诸塞州医学院的荣誉医学博士卡巴金为麻州大学医学院开设减压诊所,并设计了“正念减压疗法”,协助病人以正念禅修处理压力、疼痛和疾病。其本身是用来缓解压力的一套严格、标准的团体训练课程。课程的核心步骤是正念冥想练习。 1995年,麻州大学再邀请卡巴金博士设立“正念医疗健康中心”。他开始进行关于身心互动疗愈效能的研究与相关临床应用,希望能藉此有效缓解慢性疼痛与压力引起的种种失调症状。至此,正念减压疗法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并被广泛地应用。正念疗法的具体方法采取的是团体训练课程的形式。每个进入减压诊所的患者都需要参加一个为期8周的团体训练班,每周一次,每次2.5至3小时。练习的内容是禅定等正念训练,具体方法为:首先需要做的是被试为自己选择一个可以注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声音,或者单词,或者一个短语,或者自己的呼吸、身体感觉、运动感觉;在选择完注意的对象之后,需要做的是舒服地坐着,闭上眼睛,进行一个简单的腹部呼吸放松练习(不超过一分钟);然后,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集中于所选择的注意对象。当被试在训练的过程中,头脑中出现了其他的一些想法、感受或者感情从而使被试的注意力出现转移,也不要紧,只需要随时回到原来的注意力上就可以。无论头脑中出现什么想法,都不用担心,只需要将注意力简单地返回到呼吸上来就可以,不用害怕,不用后悔,也不用任何评判。在像这样训练10到15分钟之后,静静地休息1至2分钟,然后再从事其他正常的工作活动[5]。 (二)、正念认知疗法 正念认知疗法,英文全称为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简称MBCT。是由泰斯德(J.Teasdale)等人融合了认知疗法与正念减压疗法而发展的一种用以主要解决长期抑郁症复发问题的一种心理疗法。 之所以提出正念认知疗法,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张将抑郁视作慢性的、毕生的、易复发的心理困扰。例如,有研究表明,从最初的抑郁症康复起来的患者有50%的几率出现复发,而那些有两次或多次抑郁经历的人则有70%到80%的几率再次患上抑郁症。这种高复发率,意味着传统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新的可以预

静坐入定方法禅修的十个层次你修到几层呼吸之间又一年

静坐入定方法..禅修的十个层次,你修到几层..呼吸之间又一年2013-12-21点击关注菩提树下 静坐入定方法 1.入禅定的条件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初禅的觉受 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另外,当他入定的时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非常舒适的,呼吸一定会变得微细。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根据经典说,入初禅会生起觉、观、喜、乐、定五件事,称为初禅五支,初学者入定时是分不清楚这五支的,所以初学者不必先理会初禅五支,以免分心。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为什么呢?因为初禅只有乐受没有苦受,所以,你静坐到心念很平静身体非常舒服的时候,一旦休息就感觉全身疼痛,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禅。这是很多修禅定的人都有的经验。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为何麻、痛,还会否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讲经教的老师误导了。那些法师不明白入定是怎么回事,将入定讲得很难很难,甚至于听到你修禅定,他就会说小心着魔。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教专有的,外道也会的。为什么我们佛教一讲起禅定,就怕会修出问题呢?原因是没有正确地去认识初禅到四禅是什么。 入定不是等待机会

心灵体悟_正念训练感受(熊利娜)

正念训练体会 盖德焦虑障碍研究中心主要应用的疗法是正念体悟疗法。在这套疗法中,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正念训练,另一个是基于正念的暴露练习。如果来访者朋友能很好地学会这两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自如,可以说强迫症的问题就得到很好地解决了。而且不仅仅是强迫症,生活中遇到的其他烦恼,也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正念一词源于佛教中的八正道。八正道是指佛教中教导的获得最终解脱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而大家现在听到比较多的内观、禅修,这些和正念是同一源头,只是在具体修习的操作上可能存在不同。这就好比一棵树,很多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它,那看在每个人眼里的这棵树就有了不同。实际上所有人看到的还是同一棵树。而不管是正念训练,还是内观修习,或是正念禅修,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去除令我们痛苦的烦恼。 将正念训练引入心理治疗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其积极的疗效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经常有来访者打电话到中心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必要的,我也不想实施那些强迫行为,我也知道自己的那些表现是过度的,不必要的,是强迫症的症状。但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要那样去想,那样去做。其实不管我是暂时地控制了强迫症,还是被强迫症所控制,我的内心都充满痛苦。道理上能接受,但心却不受理智的控制。这是很多人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我记得曾经接到一位来访者的电话。她当时急着要找帮她做咨询的老师,情绪非常很焦虑,一个劲跟我说只要跟老师说几句话就好。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我现在心跳非常快,而且感觉越跳越快,心脏感觉都快要跳出来了,我担心自己会窒息而死。我进一步了解到她今天去了医院,回到家之后对在医院发生的事越想越焦虑。现在对医院的恐惧完全控制住了她。我让她试着做几次深呼吸,并且把说话的频率放慢一点,这样再交流过几句话后,我问她感受怎么样?她说稍微好一点,但心跳还是很快。我让她继续做深呼吸,尽量让身体保持放松的时间长一点,然后找找身边可以做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她有些将信将疑地挂了电话,后来也没有再打电话来报告心跳过速的问题。这位来访者,当她陷于焦虑情绪的漩涡时,她是没有办法认清真相的,只能受强迫思维的控制而陷于痛苦中。而当她多少开始能了解真相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会因心跳过速而死,情绪自然也就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而正念体悟疗法中关于坚持正念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从情绪和想法的漩涡中摆脱出来,开发我们自身寻找真相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就前一段时间我在正念禅修中的学习,以我的身心感受为观察目标,和朋友们一起来分享一些我的体会。希望对大家现在或是以后的正念训练有所帮助。朋友们如果要对正念禅修有所了解,则至少要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正念禅修源于佛教,是一种培养心的觉知能力,开发我们觉性的科学训练;正念训练的科学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西方医学科学界的认可。 2.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想法和情绪都会给我们带来烦恼,佛法里烦恼源自贪嗔痴;如果朋友们不懂佛法也没有关系,用通俗的话来理解,烦恼就是负面情绪、不好的心理状态。 3.正念禅修的目的不是让烦恼消失,而是通过觉性的开发培养智慧,认出并且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的本来面目,并且不再为此而生烦恼。 4.正念禅修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在除睡觉以外的任何时间都进行练习和提高。 一、关于正念坐禅: 正念训练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坐禅的姿式。所以我们先来聊聊坐禅中会出现的情况。 体会一:初学坐禅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跑到腿上去。为什么呢?因为盘腿的原因,很快腿上就会感觉到疼痛。我也是这样。刚开始疼的时候我想忍一会儿,锻炼一下对疼痛的耐受力,但当我把更多

寺院度工作总结

大雄禅寺2015年度工作总结 在韶关南雄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和佛协的带领下,2015年大雄禅寺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在弘扬佛法、建设寺院的前提下,在寺院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都为寺院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并伴随着寺院成长。他们与寺院风雨同舟,携手并进,在印彻大和尚的率领下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依照佛陀的教典教义来教化有情众生、提高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寺院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原则发扬佛教慈悲喜舍的精神,为社会的安定祥和尽心尽力。通过全寺四众弟子及众多护法居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如下成绩: 一、继续寺院的建设和发展: 依照大雄禅寺的规划,在本年度继续对寺院进行建设,引进社会资金垫资建设外山门和放生池;完成了对三圣殿旁慈德楼的装修建设;改善了寺院的生活环境,例如给客房配备适合打坐的木质床、衣柜、床上用品等,并安装空调,跟上时代的发展,让来寺礼佛的善信能够吃得好睡的稳,以更有利于弘法利生工作的开展。 二、弘法利生方面: 过去的一年里,在各级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四众弟子努力发心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修行培福氛围,并带领居士们如理如法开展法务活

动:元月举办了纪念阿弥陀佛圣诞法会暨临济宗46代传法大典;释迦佛成道日举行了腊八节施粥吉祥法会;立春法会依照旧传统如期顺利开展;年三十敲钟祈福法会热闹非凡;观音诞礼拜慈悲观音宝忏,举办观音祈福法会;举行了多场供佛大斋天祈福法会;举办了八场禅修营活动,使更多的信众对佛教有了基本的理解和认识;并实时为地震灾区举行超度祈福募捐法会;佛诞日举行大型浴佛法会;十月份举行了一场为期七天的水陆法会,内坛现场隆重而庄严,使得更多的十方法界众生得以解脱;并且每天三场普佛、拜忏、焰口佛事,从不间断,并将持续三年之久……法务如此繁忙之时,仍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注册微信公众平台)等多方面技能,线上线下传播佛教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走进佛教,使居士信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将佛教的发展、弘法与当地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使佛法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更好的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2015年度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期间,接待了各级领导的视察和指导工作,吸取了众多领导的宝贵意见,并得到了众多的支持、鼓励和帮助。 三、社会慈善和对外交流: 在寺院香火清淡,工程建设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寺院仍然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参加南雄本地爱善义工联合会慈善募捐活动;每年度参与中国佛协630扶贫

原地经行”方法简介

“原地经行”方法简介 一、缘起 在2010年11月浙江普净寺七日禅修课程上,岩松老师发现数位学员不知道 什么是“觉知”,一直用“感知”(用感觉去知道)来代替“觉知”,于是就让这几位学 员去尝试“原地经行”这个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几位学员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都掌握了正确的练习方法。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百人使用和尝试了该方法,均得到了不同的利益。 “原地经行”方法体验:点击进入>>>> 随着禅修课程的不断举办,使用该练习方法的学员越来越多,一些没有参加 过课程的人也在网上留言或打电话咨询该方法。为了让大家能够正确地了解和掌握该方法,特将“原地经行”介绍如下。 二、“原地经行”方法简介 在练习过程中,不要摆动双手。将两臂揽抱于胸前或将两手交叉于背后。 将身体的重心放在不动的那条腿上,上身不要晃动,不要带着节奏和韵 律去练习。 双脚交替进行练习。 身、心都要放松,眼镜看远处。 可以穿着鞋子练习,也可以光脚在塑料泡沫垫子上练习。 练习时,前脚掌先着地。 脚掌落下时,应该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 脚掌落地后有一个明显的停顿。 脚掌与地面“碰触”的力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要适中。 觉知的所缘是脚掌与地面的“碰触”,而不是脚掌与地面碰触后的胀、麻、痛等感觉。 如果踏脚力度太大,容易产生胀、麻、痛等感觉,从而淹没了实相——“碰触”;如果力度太小,“碰触”不够明显,心容易被妄念拉走。 每个人在练习的过程中踏脚的力度是不同的。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踏脚的力度。 三、练习时间 每次练习时间一般不能少于一个小时,每天练习3至5个小时为宜。 一般来说,连续练习一周以上,方可体验到效果。 四、障碍 脚部出现酸胀,这是正常的。此刻不要停,继续练习。 练习时,可能会出现疲劳、身体疼痛、昏沉、念头多、无聊、烦躁等现象,这都是正常的身心反应。 出现上述情况时,不要停,应该继续练习。 五、经典原理 佛陀在“四念住经”中说道:“就身体观察身体,就感受观察感受,就 心观察心,就法观察法。” 所谓修行,就是六根与六尘接触时,应该如实地去知道。 “原地经行”属于“身”根和“触”尘相接触。 所谓的“就身体观察身体”,意味着哪里有接触,就在那里知道。

岩松的动中禅修行体验

逆流而上 -----岩松的动中禅修行体验 0.缘起 2008年3月1日在广东六祖寺禅修期间,应隆波通禅师的要求,在禅堂上与大家分享了我练习动中禅近5年来的心得和体验,受到普遍认可,并能给大家以鼓励。广东六祖寺禅修期间,台湾正念动中禅学会的陈师兄提出,希望能把我的心得和体验也分享给台湾的法友,于是就形成了这篇文稿。陈师兄回到台湾后,在3月12日的禅修课程上,把我的这篇心得体验分享给台湾的法友,引起一些回响,并感到能鼓舞修行的士气。 把这篇体验写出来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家对正念动中禅的信心,鼓舞各位法友的修行士气。 文中所表达的只代表个人经验和观点,仅供参考。有不足之处,也请各位指出并斧正。 1.个人简介 岩松,男,已过不惑之年,现任某大学教师。 2.因缘 2000年秋天母亲生病住院,医生很长时间没有作出诊断,那段时间心理压力一直很大,以至于后来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曾经几度动过自杀的念头,中医、西医、气功、针灸以及各种心理疗法等都尝试过了,无济于事。两年多过去了,

病情没有半点的好转,反而越来越厉害,于是在2003年5月份,我就尝试宗教中的方法来解决我的心理问题。当时从一个心理治疗网站上得知来自佛法中“觉知”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钥匙后,就在一次刷碗的过程中,去觉知手腕的动作,不一会儿,就感到六根脱落,自己好像从身体中跳了出来,观察自己刷碗的动作,当时就有一种解脱的感觉。通过这次经历,我对佛法的觉知可以解决我的心理问题有了一点信心。之后在网上陆续找到了很多觉知的方法,例如印度葛印卡老师的十日内观方法,缅甸马哈西尊者的观腹部升降的方法等,就自己在家尝试这些方法,但是都没有入门。过了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一个网友介绍说,正念动中禅治疗心理疾病效果不错,并且也属于内观的一种,于是就从网上找到那15个手部动作的图片,开始自己练习。至此与正念动中禅结下了不解之缘。 3.入门 当时由于严重的心理疾病,每天心里非常的烦躁,杂念纷飞,睡眠质量也非常的差,一点也坐不下来,每天象生活在地狱中一般,可以说练习动中禅的基础非常的差。最初练习时,打坐时,就会出现烦躁、手腕酸痛,流眼泪,昏沉、无聊等障碍,这样一般每次打坐也只能练习15分钟左右,由于已经没有任何的出路了,就是这短短的15分钟也是硬着头皮勉强坚持下来。打坐累了以后就去附近的公园经行大约1个小时,经行时,也是妄念纷飞,注意力很难回到下肢上来。经行回到家后继续打坐,坐不住了就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打坐直到中午。这样一上午能断断续续的练习不到3个小时。下午也是如此。每天的早上和晚上在单位花园里各经行一个小时。这样每天下来大约能练习5、6个小时。在这练习期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疑问,由于当时没有老师也不认识其他的同修,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这些问题搁置起来,继续用功练习。 这样大约练习了两个月的时间,感到自己心理问题逐渐有所好转,就对这个方法产生了信心。那年的暑假一开始,家里只剩下了我自己一个人,我把吃的东西准备好,就在家打禅七。期间坚持不看电视,不看报纸,除了吃饭睡觉和必要的休息外,就是练习,每天练习的时间能达到十多个小时。禅七的头几天也是咬着牙关硬挺过来的,到了第四天早上,原来的心理症状突然浮现,当时很是感到恐慌,也就停止了练习。到了晚上,症状就逐渐消失了。

禅修要诀--慧灯之光

禅修要诀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发布时间:2013-03-26来源:慧灯之光九 一、禅定的五种过患 修禅定的时候,有一些障碍会影响我们的修行,归纳起来,大致为五种:(一)懈怠。懈怠,是贪着吃喝玩乐而不想修行的念头。修行没有成果,都是因为懈怠。如果懈怠,就根本不能进入禅定,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遗忘圣言。圣言,也即上师教给我们的修行诀窍与方法。修禅定的时候,把上师讲的诀窍都给忘了,致使无法正常修行,就叫遗忘圣言。 (三)昏沉和掉举。昏沉属于无明烦恼,因为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所以不能专注于修行目标或所缘境;掉举属于贪心烦恼,思维曾经吃喝玩乐的景象而心向外散乱,故而无法专注于目标。这两个是所有禅定最大的障碍,甚至会影响到禅定的本质。 (四)不行对治。在修行的过程中,心里已经开始昏沉、掉举,不是昏昏欲睡,就是胡思乱想,心根本不在目标上了,却不采取任何措施,根本不控制、不对治,任其发展。即使前面修得不错,后面也会变得很糟糕,就叫不行对治。 (五)无沉掉时行对治。当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没有昏沉、掉举的时候,却强行去扰乱这个状态。比如多此一举地去观察:我现在安住的境界是阿赖耶识还是心的本性光明,是无常还是痛苦等等,强迫让自心离开禅定境界,这叫无沉掉时行对治。 五种障碍当中的前两种,会影响进入禅定;第三种,会影响禅定的本质;后面的两种,会影响禅定的发展。所以,作为修行人,首先一定要设法对治、祛除这五种障碍。 二、五种过患的八种对治方法 五个障碍怎么样对治呢?可以用八种方法,也即八对治行来对治五种障碍。

(一)信。也即对禅定的信心。信心有三种:第一是相信禅定的方法,能够清净、净化我们的内心,并让我们得到智慧等等;第二是在每次修禅定的时候很有兴趣。其实,世间任何一个工作都是如此,做喜欢的工作和做不喜欢的工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第三是渴望、追求禅定的境界。 (二)欲。也即欲望,意思就是追求、希求禅定。 (三)勤。也即精进、努力。(四)轻安。开始修禅定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枯燥,身体坐久以后,会感到腿痛、不舒服等等。但是,当禅定训练好以后,就会产生禅定的喜悦——心里很平静、很舒服,不但内心快乐,而且身体保持毗卢七法的姿势坐了很长时间,也不但没有不适应的感觉,反而很轻松,这就叫轻安。在禅定境界比较高的时候,才会有轻安。 依靠信、欲、勤、轻安四者,就能驱除懈怠。其中前三种是方法,轻安是结果。 还有四个最重要的对治方法:正念、正知、作思、舍。 禅定效果不好,往往是因为不知道何时需要用怎样的方法去对治。就像木匠首先要准备好所有的工具,到时候需要什么就用什么一样。修行人也要先准备好对治的方法,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后面四个工具非常重要。 (五)正念。正念的意思,就是一直不离开、不遗忘修行的目标。比如,在修菩提心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走神了,去想工作、家庭、婚姻等事情,走神很久自己都没发现,这就是因为没有正念。如果有正念,不管修什么,意识一旦离开目标,立即就会发现,马上就可以调整回来,中间一分钟都不会浪费。 (六)正知。“知”的意思,就是知道。在《修心七要》和《四法印》(见《慧灯之光》)当中,讲过一个侧面的监视或者观察,这就是正知。正知非常重要。如果有了正知,在修行的时候,有没有昏沉、掉举,都清清楚楚。否则根本不知道有没有掉举、散乱、昏沉,虽然修了一两个小时,但这一两个小时怎么过去的,却完全不清楚,这都是因为没有正知。 (七)作思。如果发现有昏沉、掉举,一定要采取措施控制、对治,这叫作思。《阿毗达磨》当中讲过五十一个心所,其中一个心所就是作思。其实,

自在禅修 禅修培训班课程体系

【自在禅修】都市禅修培训班课程体系 【“自在禅修”简介】 “自在禅修”是“三界学者”、“三教行者”贾旭东博士在其20多年禅修实践的基础上,浓缩儒释道文化之精义,集合最精华、最简单、最高效、最安全的禅修方法而推出的全新课程。 “自在禅修”课程将现代科学与传统禅法有机结合,将闻思法理与实修体验有机结合,将静中禅修与动中禅修有机结合,法理讲解全面透彻,令人脑洞大开,禅修方法大道至简、高效实用,教学内容丰富现代,教学方式新颖活泼,没有任何禅修基础的学员也能迅速入门,掌握禅法之精华,确为不可多得的精品课程。 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你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 自在禅修,教你活在当下,将生活、工作与禅修完美结合,当你掌握了这强大的武器,命运的航船就将悄然转向你梦想的方向! 你不仅将体验到身心的宁静与愉悦,更将收获改变命运的法宝和透析人生的洞见。从此,焦虑烦躁与你告别,你的身心轻安自在,梦想更将一步步走进现实! 【何谓禅修】 “禅”为古印度梵语“禅那”的汉语音译,意为“静虑”,静即定,虑即慧,“禅修”意为“心灵的培育”,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去掉自心的污染,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启悟,从而发现宇宙人生的真谛,提升生命的层次,获得解脱、自在与幸福,禅家谓之“明心见性”。

禅修不是宗教,只是一场心灵的体操! 禅修将使你拥有真正强大的内心,使你在压力、烦恼和焦虑面前,应对自如、轻松自在! 禅修更能让你洞见人生的真谛,认识生命的意义! 现代人为何要禅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碎片化时代,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头脑越来越复杂,内心越来越浮躁,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更不知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而禅修正是帮助我们净化心灵、改变命运的不二法宝! 你是否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压力山大,心灵挣扎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你一定知道,只有经常锻炼才能拥有强健的身体,那么心灵呢?淡定而强大的内心当然也要训练才能获得! 当乔布斯说“我的成功来自禅修”, 当世界五百强的CEO们都已开始禅修, 当美国已经把禅修称为“信息时代的生存必需品”, 你还要犹豫吗? 快来禅修吧!

隆波田的一生及教导

隆波田的一生及教导 (泰国)Cavivat Puntarigvivat 前言 本文的目的是将泰国比丘隆波田(Luangpor Teean)的一生以及他所教导的“动中禅”做一个简要的介绍。隆波田(1911-1988)是本世纪泰国佛教界一位非常重要的导师。因为他将一种与传统的“静态禅坐”(Static Meditation)方式所不同的“动中禅”(Dynamic Meditation)做为禅修方法。他以一种非常生动鲜明的方式阐明佛教徒修行的目的。在当代的佛教界里,他教导的“动中禅”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修行法门。 隆波田教导的“动中禅”是透过规律的肢体动作来培养“觉性”(Sati),让觉性去直接面对我们的念头或心理意识活动——人类痛苦烦恼的根源。隆波田的教法指出了培养觉性的方法,让觉性来切断如溪流般的念头。一旦觉性变得强大有力,便可超越念头及心理意识活动,从而灭除由念头引生的贪、瞋、痴。 隆波田的生平本身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当他还是一个在家人时就已体证了法,这在泰国这个一向以出家到寺院学习佛法为重的国家来说是一件极不寻常的(甚至有点难以置信)的事。他对佛法的体验是一种顿悟的方式,这在中国与日本的禅宗史上是很常见的。若以现代的南传佛教来看,隆波田可视为南传佛法中特殊“顿悟”法门的指导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的生平事迹与中国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颇为相近,他也是以在家人的身份顿悟的。 隆波田的一生 隆波田于1911年9月5日出生在泰国东北部洛伊省(Loei)的偏僻的布宏Buhom镇,是清(Chin)及姗(Som)的第五个小孩,名字叫做“潘?印塔佩悟”,他有四个兄弟、一个姐妹。由于父亲早逝,童年的隆波田必须花很多时间帮忙母亲辛苦的照顾农田。 由于当地没有学校,潘?印塔佩悟并没有接受正式教育。十岁时,他在当地的寺院剃度成为沙弥,他的叔叔是该寺的常住。在寺院里,潘?印塔佩悟很努力的学习经典,精进修行,十八个月后,他还俗回家。二十岁时,根据传统他受戒成为比丘,再次跟着叔叔学习经典与禅修,由于佛陀的教导有了坚定的信心,因此他对禅修的兴趣不断增长而持续修行。六个月之后他再度还俗。 在恢复在家生活二年之后,潘?印塔佩悟(22岁)结了婚,他和妻子虹(Hom)有三个小孩:南姆(Niam)、田(Teean)、特立安(Triam)。长子在五岁时过逝,由于当地传统都以家中健在的最大的小孩来称呼家长,于是大家从此都改称他为“波田(Por Teean)”,意即“田的父亲”。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波田辛勤地耕作农场及果园,并在村里做小生意。在村子里,波田经常是举办一些佛教活动的负责人,并提供给僧侣食物、袈裟和医药以及筹建当地寺院的工程项目等。他深受当地人民的景仰,并且三度被推选为村子的领导者。 后来他移居到同省内的一个较大的江翰(Chiangkhan)镇,并成为一位成功的贸易商,他经常驾驶着自己的船沿着湄公河(Mekhong River)往来于泰国与老挝间做买卖。在这段时间内,他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禅修老师,也修行他们教给他的方法,更增强了他对探究真理的决心。在四十几岁时,他发觉到他多年努力的积善去恶以及用着不同的方式打坐,并没有消除他的嗔心,所以他认为全心全意的去寻求真理的时机到了。在他四十六岁这一年,波田安顿好妻子的经济生活及生意之后离开了家,并下定决心若不找到真理,他就不回家。 波田踏上了寻求真理的旅程。他先来到泰国东北部农蓋(Nongkhai)省的摩尼光寺(Wat Rangsi mukdaram),决定参加为期三个月的雨安居禅修。在这那,他遇到了一位来自老挝的禅师——阿姜潘(Achan Pan)。阿姜潘教他一种觉知肢体移动的禅修方法。一次觉知肢体的一个动作,动作之后稍停,同时心里默念“动”、“停止”。后来阿姜潘要回老挝去雨安居。寺院请另一位师父指导。这位师父教导静坐默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波田发现刚开始还可以专注练习,但是练习一阵子后就没有了兴趣。 波田在此之前早已练习过各种禅法超过三十五年(10-46岁),而且所有这些禅法也都包含有专注呼吸并且大都还有默念,他发现自己只能获得暂时的平静。因此,他决定舍弃所有这些专注呼吸的方法,而一门深入练习他最近跟阿姜潘学到的”觉知肢体移动」的这个方法,不过——他舍弃了默念“动”和“停”。在接下来一天的禅修中,他一直使用这个方法,自然而轻松地练习着。

《全然接受》读后感

《全然接受》读后感 第一篇:《全然接受》读后感最近,一个很好的师兄向我推荐了美国塔拉·布莱克写的一本关于禅修方面的书。花了几个晚上终于在网上把它匆匆看完了,或许错过了很多精彩的辟解,但总的来说,受益还是颇多的。 “有好多年,我重复做着同样的梦,梦中我奋力挣扎想要去某个地方,却总感到困顿不已。有时我奔跑上山,有时岩石攀爬,有时逆流而游。梦中常常出现我所爱的人陷入困境,或是不详的事情即将发生的情节。我的心狂乱纷扰,身体却感到沉重无比且精疲力竭,仿佛在黏腻的蜂蜜行进一样” 这是书中的第一章开始的梦境的描述,之前记得师兄说自己是它所吸引而看下去的,同样地,我也深深被这段透切心灵的梦境所吸引。回想自己,已经很多年了,也不知从几时开始,也已经在清醒的生活里一而再地重复这个迷惘的梦。感觉我要寻找一个遥远的地方,可是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自己却说不清楚。感觉这一路的走来,很累很累,可是又往往找不到可以休憩的地方。我真的害怕过,哪天我的停下,不仅会造成自己的迷失,还会弄得所爱的人离开安全的港湾。所以在很多时候,我常常试图伪装自己,用表面的平静如水来掩饰内心的挣扎与恐惧。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内心深处早已变得脆弱无比,成了易碎的玻璃。别人一碰就碎,但伤痕却总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它的

清晰度。 家人也会不明白为什么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安静了,因为他们也想不明本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应该都不会有什么烦恼。我偶尔的烦恼透露,他们都是以成人教导小孩的方式,说什么如果连这点小伤都无法承受,将来如何为人!就要我学会坚强去面对。可是我的眼泪往往在我说完会坚强转身的那一刻涮涮而下。我的心情似乎从未好过,可能是因为内心的雨下得太多太多吧。 似乎以前都努力建立父母理想的模样,习惯了乖巧,没有任性的童年,还是会因为诸多的不小心而受到过很多责骂。如今若叫我如何努力去回味童年的话,我想,回忆应该是一闪而过的时间海罢了。在这片旁人看起来貌似风平浪静的海面,只有海底在呻吟.或许这就是我20年苦苦的“所执”,我过于执着我的悲伤,在乎由我所引起的所有否定。就像塔拉·布莱克说生命中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把自己困在就有的模式中,让时间从指间中流逝。这样听从内在声音,把生命给窄化了。而我这一份察觉却是如此的迟,虚掷得有点多了。 若能做到拥有塔拉·布莱克说的这对温柔的无形双翼即正念与慈悲来彻底接纳自己的一切该会是一个怎样的境界?而这份清明仁慈的宽容又是何等的觉性!或许是早已应该放下这份创伤的的痛楚,温暖的对待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爱护自己吧。一直都喜欢简爱,是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女性的自我尊重和思想的呵护。但我曾每次都只是固执地束缚自己所有的思想。生命每一穿过我心的波浪,起伏了,却找不到归属。隐约中,好像有什么放不开,可是又不知放开什么,该往哪

菩提书院我的同喜班修学心得和体会

通过半年多的学习,现在西园同喜(1)班的全部课程学习已经结束,完成了菩提书院 三级修学模式第一阶段的学习(初级修学:以人生佛教为基础,以信仰建设为核心)。辅导员要求我们每个学员完成一篇文章,对自己半年多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现在我将这半年多来的学习作一个总结与同喜(1)班的各位同修分享心得与体会,同时也发心用自己的一点修学经历为将来有缘修学三级修学模式的新学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一、进入同喜班的经历介绍(缘起) 在进入西园同喜班之前,我对佛教几乎一无所知,因为外面的世界太嘈杂,自己希望能找到一个宁静的处所休息一下调整一下,经朋友介绍就来到了西园,希望西园的庄严与美丽,能让浮躁已久的心得到片刻的安静。我利用休息时间做了几天义工,其实根本没有多少活要干,然而却发现寺院里有很多小丛书,第一本看的是《人生五大问题》,内心受到了一些触动,觉得读起来很浅显很容易懂,但却引发我的很多思考,接着就旁听了同喜(1)班的一次课程,感觉这种学习模式很开放,也很轻松,于是主动要求加入同喜班的学习开始了学习佛法的历程。 二、收获与成长 1、找到了精神家园,有了心灵的归宿:只身一个人来到苏州这个城市,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高房价高物价的生存压力,时常觉得自己像一头年一样在艰难的行走着,自己在为生存努力奋斗的同时,却发现内心很迷茫很孤独,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有时会感觉到自己在麻木的生活着,不愿意思考太多的问题,因为自己永远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而来到同喜班学习了佛法皈依了三宝后,才了解信仰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知道佛法不是迷信,而是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让我对自己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找到了精神家园,有了心灵的归宿。这对一个迷茫的人来说犹如定海神针,人生的境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主动面对问题而不再选择逃避:我是一个很在乎别人对自己评价的人,当别人赞扬我的时候会很开心,而别人批评我的时候会很失落甚至难过,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实际生活中我知道自己很不完美,而且内心还很敏感、脆弱,所以注定要痛苦,以前在生活中的种种痛苦烦恼,现在想想与自己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有很大关系,总是选择逃避,然而逃避只会让问题更严重,因为自己越害怕面对就会越抵触它,而它的力量就会在抵触中不断增加。而当你面对它时,它的力量就会减弱甚至消失,所以现在我再面对问题时会在心里采取这样的方法:接受它,面对它,观照它,发现很有效。 3、少说话,多聆听:我是一个表达欲望很强烈的人,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说很多话,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或者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对别人所要表达的完全没有心思去聆听,结果是大家都说了很多话,然而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甚至在有些场合当自己没有说话机会时会很着急,有强烈的中断别人谈话的欲望。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我们只有学会了聆听,才是与人沟通的最好的方法,因为学会了聆听,才会更加了解别人,才知道别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现在经常告诫自己在生活中与人沟通时要学会适当保持沉默,多去聆听。

禅修活动策划

禅修活动策划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个旧龙泉禅寺2日净食养生禅修班 【活动时间】 2016年6月4日-5日 【地点】个旧白沙冲龙泉禅寺 【人数】不限 【交通方式】自驾拼车 【联系人】:银子老师: 费用:300元 【关于禅修活动】 禅修不只是简单的户外瑜伽,更不是郊游、放松、休闲、聚会,而是暂时抛弃各种欲望、社交生活和日常琐事,让自己过一段远离尘嚣,修炼身、心、灵的朴素生活。 在个人静修时,你可以完全参与我们的全部禅修生活,包括晨课丶晨练、唱诵、中午的休息术、下午的瑜伽课及晚课丶禅坐。你也可以选择简单地放松,享受禅寺及周边环境的宁静氛围并仅仅参加自己心仪的活动。无论作何选择,相信你在龙泉禅寺获得的是放松、反思及恢复活力的一段难忘时光。 净食禅修会是一次珍贵的体验,会恢复你最纯真的东西,因为,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放松或暂时地遗忘,而是通过探索和实践让我们获得更加健康、更加平衡地生活的技巧和方法。 禅修是让我们与最内在的自我重新联结起来的一段珍贵时光, 【净食禅修活动安排】 6月3日下午五点半XX地集合,前往龙泉禅寺 6:30 晚餐 7:30 –9:00 动中禅瑜伽分享 6月4日周六 6:30一8:00户外晨练,养生瑜伽 9:30一10:30 内观呼吸禅课程 10:30——11:30:静坐 11:30-13:50午斋午休 14:00-15:30瑜伽排毒养生课程 16:00-17:30静坐行禅 20:00-21:00启动意识觉知练习( 5月29日周日 7:00-8:30户外瑜伽、止语、行禅、曼佗罗唱诵 9:00-11:00曼佗罗顶礼禅舞 11:00-12:00分享身心成长,彼此感恩互动 12:00-12:30午餐 13:00集合返期待有缘人相聚。

心得体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最新)

心得体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最新) 建设特色小镇是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生活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五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我市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举全市之力,倾力打造特色小镇,全面构建具有陕南特色的“节点式”“网格化”特色小城镇集群,奋力开启乡村振兴之路,有力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X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2.7%,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260.52亿元,同比增长28%,6.69万人实现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明显增高的健康发展之路。 特色小镇异军突起 X特色小镇快速崛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已建成命名的特色小镇环境优美、人才齐聚、商铺云集、游人如织,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批国家级特色名镇名不虚传。围绕壮大特色产业,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全面提升服务设施,一批特色小镇分获国家部委表彰命名。镇安云盖寺镇,累计投资18.5亿元,修复了古景点,建成了中小企业孵化园、红豆杉基地、移民搬迁点,吸引了500余户企业、个体户前来投资发展,带动了2000余人就业,并获批4A级景区,X年8月被住建部认定为全国特色小镇。柞水营盘镇投资15.6亿元,打造了终南山寨、骑行绿道、国家青少年攀岩运动基地,吸引了一批企业前来投资建设,带动了3200多人就业,X年10月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首批运动休闲小镇,其朱家湾村还获“全国最美乡村”称号。 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华丽现身。依托旅游资源、名人效应和宗教文化,抓项目、优环境、育产业,一批特色小镇享誉省内外。X棣花文创小镇,围绕挖掘贾平凹文化名人效应,先后投资12.6亿元,打造了平凹文学馆、作家村,复原了贾平凹获茅盾文学奖作品《秦腔》里的“清风街”“千亩荷塘”,打造了实景演艺《棣花往事》,带动127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前来投资发展,并获批4A级景区,受到省内外广泛关注,X年底被省政府纳入创建类特色小镇名单。山阳法官秦岭原乡农旅小镇,先后投资14.3亿元,建成了秦岭原乡门户区、梯田及荷塘观赏区、民宿文化体验区、特色小吃街区等,形成了吃、住、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

禅修是一门生意

禅修是一门生意 Vista看天下355期封面故事浙江嘉兴桐乡郊外,香海禅寺黄墙黛瓦,低调静默。但在江浙沪不少企业家眼中,这里却是极负盛誉的“企业培训圣?地”。贤宗法师刚到香海禅寺时,全寺仅剩几间破屋。短短几年间,在他主持下,寺院重建了山门、万佛宝殿、寮房、禅房、斋堂等。2010年振兴道场后,贤宗法师决定创办企业家禅修班,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组织培训课程。寺里有客寮两栋,房间全部按三星级酒店标准建造,客房内甚至配有会客厅。“佛教就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连锁企业。佛教的智慧,能够解决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贤宗法师说。然而,向佛教求解困境的并不仅仅是企业家,富人、明星、白领、程序员,甚至是几岁的孩子,都开始成为禅修的拥护者。这个群体如此庞大,以至于单靠寺庙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于是,敏感的商人嗅到了机会,开始做信仰的生意。浙江香海禅寺:企业家不止有钱李明推开那扇门,探身进入室内,没有窗户,也不开灯,光线昏暗,她隐约看到有同事坐在那里冥想。桌子前面摆着一些东西,她知道那是装着新员工入职照片的相框,“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李明向本刊记者回忆道,那是搜狐旗下畅游公司的静修室。畅游公司前CEO王滔信奉印度的合一教,当时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除了公司内专门设一修行

处所供员工使用外,还常安排正式员工到印度修行一个月,费用公司全包,“特别是核心岗位、管理岗位的人会强制要求去”。 李明现已从该公司离职,“后来听说这个已经取消了”,但当时公司的奇怪氛围,仍然令她印象深刻。“我们当时的企业文化是‘全一体、爱守心、全责任、真宽恕、常释放、全接纳’之类的,和合一教紧密相关。”李明说,而且,公司考核也会考虑到员工的修行情况,从印度修行回来后,“CEO 会定期找他们聊,有点验收成果的意思。这些人的绩效考评和我们不一样,会有一个自己的考核系统”。虽然合一教倡导的是“灵修”,与禅修相距甚远,但这种企业家将自己喜好融进公司文化的做法,却并不罕见。马云好金庸,于是阿里巴巴管理层多会用金庸小说里的名字起花名,马云自称风清扬。潘石屹和张欣夫妇是巴哈伊教的信徒,据《环球企业家》报道,SOHO中国部分管理层也在学习巴哈伊教,一些人员学了两年后,还自己开班传道。百合网创始人慕岩也曾想在百合网内部设立“静思堂”。360总裁周鸿祎则要求公司高管每天打坐20分钟。“我经常说,你去跟一个老太太讲佛,最多影响她一个人,或一家人。可是你去跟企业家讲,那就会影响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几万人。这些员工再去影响自己的家庭,家里成员再去跟朋友同事分享,辐射力就太大了。”香海禅寺住持贤宗向本刊记者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