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一)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基本趋势的探析_刘海元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基本趋势的探析刘海元(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部,北京 100088)摘 要: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所处的背景以及中央7号文件寄予的期望,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表现在: 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落实学生每天1h体育锻炼时间;!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形成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度;%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建设;∋建立学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防范风险;(实施体育考试制度,加强学校体育督导制度;)营造全社会关心的学校体育氛围,形成共建的合力;∗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升学校体育理论水平。
关键词:学校体育;发展趋势;体质健康;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80 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20X(2008)05 0005 05Basic development trends of school P.E.in ChinaLIU Hai yuan(Sect.of T heor etical Studies,Capital Inst.of P.E.,Beijing100088,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 zing the backgrounds of the Chinese school P.E.And the demand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ile No.7,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hinese school P.E. displays that the reform of the sports and health courses will be furthered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 ity.T he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have one hour physical training each day.The Sunny Sports program w ill be developed and the National Student Fitness Standard w ill be ex ecuted comprehensively.T he teachers training w ill be streng thened.There w ill be more investment in the school spor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rts facilities.T he security mechanism of school sports w ill be set up.The sports test ing system will be carried out and the school sports supervision system w ill be reinforced.The society should b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school sports.More scientific researches w ill be done into the school sports.Key words:school sports;development trend;physique and health;course reform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下称中央7号文件),该文件分三部分内容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了20项要求[1],据统计,有近70项工作需要落实。
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探究

1. 3 体 育教 育 训练 学 科 的发 展水 平 参差 不
齐
在 我国 , 体 育 教 育 训 练 学 科 的 发 展 水 平参差不 齐也是一 个非常显著 的问题 。 近 年来 , 由于 国家 扩 招 政 策 的 实 行 , 一 些 急功 近利 的学 校 对 自身 的学 科 建 设 采 取 大 跃 进
的方式 , 不 顾 自身 的 教 育 教 学 条 件 和 水 平 而 盲 目地 对 专 业 学 科 进 行 扩 充 , 于 是 开 设 了体育教 育训练学科 。 这 种 完 全 通 过 东 拼 西 凑 和揠 苗 助长 的 方式 而 建 设 起 来 的 完 全 没 有 底 蕴 的学 科 , 将 来 的 发 展 趋 势 是 不 言 而喻 的 。 而 当前 那 些 体 育 类 的学 校 、 师 范 类 的学 校 以 及具 有 体 育基 础 底 蕴 的 学 校 在 建 设体 育 教 育训 练 科 学 时 有 着 非 常 明显 的 优 1 体 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我 国的发展 现状 势 ,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自身 的 基 础 并 结 合时 代 体 育 教 育 训 练 学 科 在 我 国 经过 了 多 年 和 社 会 的 要 求 , 使 体 育 教 育训 练 学 科 变 得 的发展后 , 取 得 了 一定 的成 绩 , 但 也 出现 了 原 来 越 强 大 , 进 而 展现 出 良好 的 发 展 趋 势 。 不少的问题。 而 只 有切 实正 视 这 些 问题 , 才 能 更 好 地 促 进 体 育 教 育 学 科 在 未 来 的 发 2 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我 国的发展趋 势 展。 只 有 准 确 把 握 体 育教 育训 练 学科 在 我 1. 1 体 育 教育 训练 学 科 的建 设过 于 盲 目 国的 发 展 趋 势 , 才 能 切 实 推 进 体 育 教 育 学 在 我 国, 伴 随 着 体 育 事 业 的 不 断 推 进 科 在 未 来 的 发 展 。 以及体 育水平 的不断增 强, 对 体 育 人 才 的 2. 1 体育 教 育训 l 练学 科 向着综 合 性发 展 需求越 来越多 。 面 对 社 会 上 对 体 育 人 才 的 伴 随 着 国家 对 培 养 德 智体 美 劳 等 全 面 大 量需求 , 很 多 学 校 争 相 地 投 入 到 了体 育 发 展 人 才 的 重 视 , 学 科 之 间 的 相 互 渗 透 和 教 育学 科 的 建设 之 中 。 在这一过程中 , 对 于 相 互 融 合 已成 为 了 不 可 逆 转 的 趋 势 。 而 这 以 培 养 具 备 专 业 技 能 的 专 门 体 育 教 育 人 趋 势 对 正 处 于 全 面 发 展 时 期 的 体 育 教 育 才、 教 练 人 才 和 科 研 人 才 为 主 要 目标 的 专 训 练 学 科 也 将 产 生 重 要 的影 响 , 其 未 来 的 业 体 育 院校 以 及 师 范 类 院 校 中 的 体 育 院 系 发 展 也 将 向 着 综 合性 发 展 , 这 是 由时 代 的 来说 , 在 体 育 教 育 学 科 的 建 设 中 有 着 很 大 发 展 要 求 以 及 其 自身 的 内 容 体 系 所 决 定 的优 势 , 而 且 因 自身 具 有 深 厚 的 体 育 教 育 的 。 当前 , 我 国各 个 领 域 都 得 到 突飞 猛 进 的 基 础 能 够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促 进 体 育教 育学 科 发 展 , 而 体 育 教 育 训 练 学 科 要 想 获 得 更 大 的发展 。 但是 , 有 很 多 以 理 工政 法 为 主 的学 的 竞 争 力 , 就 必须 不 断 扩 大 其 涵 盖 的 领域 。 校 为 了 使 自身 的 学 科 体 系 得 以丰 富 , 也 盲 而 且 , 体 育教 育训 练 学 科 是 由体 育 学 、 社 会 目跟 风 , 建设体育教育训练学科 , 这 势 必 会 学 、 教育学 、 心 理学 、 生 物 学 等 构 成 的 跨 学 导致这 一学科很 快达到 饱和的状 态 , 进 而 科 的 多 层 次 体 系 , 因而 其 向着 综 合 性 发 展 导 致 体 育 教 育 人 才 的过 剩 。 是 不 可 回避 的 。 1. 2 体 育 教育 训 练学 科 的建 设 缺乏 特 色 体 育 教 育训 练学 科 的 综 合 性 发 展 包 括 当前 , 我 国 体 育 教 育 训 练 学 科 的 建 设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是 与体 育 学 的其 他 学 科 存 在 着千 篇 ~律 的现 象 , 没有 自身 的特 色 。 进 行 内部 综 合 ; 另一 方 面是 与教 育学 、 心 理 有非常 多的高校都 以田径 、 排球 、 篮球 、 足 学 、 生理学等其他学科进行 外部综合 。 球、 体 操 等 一 些 较 为 常 见 的 项 目作 为 体 育 2. 2 体 育教 育训 练 学科 向着 独 立性 发展 教育训练 学科建 设的主要 内容 , 而 且 在 体 在我 国 , 体 育 教 育 训 练 学 科 相 比 其 他
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情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实践也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情况。
一、改革背景1. 国际体育教育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体育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
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也应顺应这一国际趋势。
2. 我国体育教育现状: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育存在着重视竞技体育、忽视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现象。
为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3. 教育部相关政策:为推动体育教育改革,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
二、改革内容1. 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传统体育课程,增加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体育文化等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如将体育与音乐、美术、舞蹈等相结合。
2. 改进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开展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4. 重视学生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体育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 拓展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节、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能力。
三、改革实践情况1. 课程改革:各地纷纷开展体育课程改革,如北京市将体育课程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和特色模块,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创新: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师资队伍建设:各地积极开展体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一、古代学校体育(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生产劳动手段成为祭祀的一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大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
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方面,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
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文武兼学”“文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
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一蹶不振。
开重文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清谈”盛行,重文轻武的思想日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士唯习弓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八股取士”,以至“衣冠之士羞与武夫齿”,重文轻武登峰造极。
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生习武”,较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立国”,一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受到压制,但一直呈发展趋势。
(二)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840年~1949年)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办洋务”,“兴西学”,近代体育运动传入洋务学堂,进入中国。
试论后现代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试论后现代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摘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将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检讨和批判现代教育理论的热潮。
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反思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借鉴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有助于我们对体育教育现代化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产生新的理解和诠释。
分析后现代主义对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厘清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路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高校体育教育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又译为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新文化思潮,旨在对现代主义进行批评和扬弃,志在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
我国学者在分析、研究国外后现代思潮的基础上将后现代思维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怀疑和否定的思维特征;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论;非中心性、异质性的解构策略;反思、批判现代性等。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对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思想也不可避免地给正处在变革和发展中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带来影响和冲击。
联系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研究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后现代倾向,对当前高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尝试性探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师生地位趋于平等后现代视野中的师生关系,充满了对权威的消解和民主、平等的对话,同时也提倡对话中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多尔认为:“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但这并未抛弃教师的作用,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
教师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职者。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传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体育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发挥作用的重点和方向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师生关系从教师的单向传授转向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唯一权威,师生双方都是主体,共同探寻体育的真义、体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功能以及对于人的生存的意义。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我 国高 校 竞 技体 育发 展 趋 势 的研 究
陶 峰 , 志斌 王
( 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学 院 , 江西 南昌 30 1) 303
摘要 : 高校是培 养优 秀运动 员、 练员的基 地 , 教 是我 国竞技 体 育后备 人 才的摇 篮 , 高校 竞技 体 育 的发 展 关 系着我 国竞技体 育
文献标识码 : A 中 图 分 类 号 : 882 G 0 .
大力 发展 高校 竞技 体育 是 我 国体 育 战略 调整 的需要 和 国 际竞技 体育 发展 的趋 势 . 目前 , 国体 育体 制改 我
革正在加速进行 , 大力推广协会制和俱乐部制 , 国家和社会共 同兴办体育事业 , 将是今后 的发展方 向. 高校是 社会 的重要 主要 组 成部 分 , 功 的学 校体 育能 为大 学带 来崇 高 的声誉 和 巨大 的政 治影 响 , 而 为学校 的发展 成 从 提供 了更大 的机遇 . 因此 , 走业余和职业化结合的集约化培养之路 , 大力发展高校竞技体育 , 是国际竞技体育 的共 同走 向 . 于高 校竞 技体 育 的研 究 , 关 国外在 上 世纪 6 0~7 0年代 已经 开 始 了 . 国 , 罗斯 , 美 俄 日本 , 国等 韩 国在 经过 比较 长 时问 的实践 性研 究后 , 理论 知识 体 系有 了一定 的基 础 , 对 也形 成 了 比较 符合 自国 国情 的实 践 模式 . 已经 脱 离 了相 对基 础性 的研究 , 更侧 重 于对 法律法 规 , 监督 体 系和保 障体 系 的建立 . 比较 注 重对 大学 生 竞技意识的培养 , 希望大学生对高校竞技体 育投入更多的热情 , 提倡更多 的大学生加入到高校竞技体育 中 来. 并且 旨在把高校 的竞技体育事业建设得更加辉煌 .
从终身体育教育观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趋势

关键 词: 终身体育; 生活化 ; 高校体育 ; 育观 教
中图分类号 : 8 o 6 0一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10 2 0 0 0 9 0 10 99(09)4— 0 9— 4
On h n nc o f — y i a t e Te de y f Lie— Ph sc lEdu a i n n le e PE tt g e o d a o f - po t c to i Co l g a he An l fI e Lie—s rs f
i r m h d a l e—s o t.T e a t o i k a e e a ev r n e s e a o s i ewe n l e—p y ia d c to n i p r i s o l ,i wi t g fo te i e s o f n f i p rs h u h rt n st t h r r e y i tn e r lt n h p b t e i h h t i f h sc e u ai n a d l e s ot l f s,f t fal t l r l d o d t e l e t e hg e tam o s r e f rh ma S e ita d d v lp n ,s c n o g o o r ai h i h s i t e v o u n’ x s n e e o me t e o d,l e p y ia d c t n i t e c t y ao o p a tc h i z i h sc le u ai s h a a s tr t r c ie t e l e—s o t , f o l f p rs t id,o l si l e—sy e te r b i ~ ln .Ab v l ft e e,t e a t o u s fr r h ti i t e d v l p n e d n y t k h ol g E i hr ny i t i f tl ,i a l e l e f og o e a h s l o h u h rp t o wa d t a t s h e eo me t n e c o ma e t e c l e P l e t e f
体育教研员三年发展规划(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体育教研员,肩负着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
为更好地履行职责,结合我国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三年发展规划。
二、发展目标1. 总体目标: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体育工作迈向更高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具体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
- 课程建设目标:优化体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 教学评价目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科研创新目标:加强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发展策略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训提升: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 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其快速成长。
- 激励机制:设立优秀教师评选、优秀教研组评选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改革: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优化课程设置,开发特色课程。
- 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引入现代体育理念,注重学生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的培养。
-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4. 推动科研创新- 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教学研究,争取科研立项,提升科研水平。
- 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一)
摘要]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只有把握经济形势,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才能取得发展。
本文根据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指出未来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战略思想,结合高校体育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建议
体育的繁荣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体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
体育活动,因其能满足人类对身体活动这一基本的需要,符合人类娱乐活动的规律,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吻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化活动之一。
因此,探讨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变化,把握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意义重大。
一、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特点
1.国际化。
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下,竞技体育的国际规模日益扩大。
在竞技体育国际化的过程中,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国际竞赛竞争加剧,实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导致国际体育学术交流日益加强,国际体育学术活动日趋频繁。
一些主要学科,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情报学和比较体育学等均有国际组织。
一方面,
体育国际化表现为大众体育的国际化。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大众体育已成为国际潮流,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并驾齐驱之势,国际上已成立大众体育组织和残疾人体育组织机构。
另一方面,体育全球化成为主流。
2.社会化———未来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的社会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强人民体质的范围,成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
日常健身必不可少的运动场,作为社会的缩影,成为人们社交的场所。
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这里,除健身强体外,青少年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成年人则为共同利益或兴趣,在运动中结交朋友,融洽关系,商谈业务,显示社会地位;老年人健身防病,消除孤独,激发活力,颐享天年。
3.科学化———体育科学化是未来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未来体育必然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
体育管理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领导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和运用现代利学理论方法制定政策,进行体育各项工作的管理。
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在于教学思想的科学化。
在群众性体育锻炼方面,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运动处方”来指导群众体育锻炼。
现代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可以认为,在当今竞技水平已经很高的情况下,运动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
科学技术的竞争。
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人们树立了终生体育的观点,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模仿、创造学习动作技能,自觉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体育的方案,寻求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4.素质化———高校体育教育将由强调“健身”转为“全面育人”。
学校体育是现代化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培养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物质基础;同时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创造前提和培养兴趣。
二、未来社会体育战略思想及发展趋势
未来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按照这个要求,未来体育的发展呈现如下六大趋势: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健心健脑的新型运动项目出现;体育的形式多样化;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
例如: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时效、高技术密集型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心理紧张加剧,体力耗能降低,体脑倒置。
为弥补这种偏差,缓解脑力紧张,“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成为体育活动的主流。
人们不仅要求体育活动能锻炼肌肉,更希望其能训练心脏,增强心力,消除心脑紧张。
因此,体育的趣味性增加,体育的艺术性提高,快乐体育成为主流,人们可以从身体活动中得到美感,享受身体的愉悦;体育的自然性增强,出于对人与
自然和谐的需要,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古老的、随意的、简单的户外活动如爬山、林间漫步等形式愈加受到人们喜好;同时体育的冒险性加大,在大自然中尽情展示自己,既享受自然的旖旎风光,又体验战胜自然的快感,在大自然中炼就机体、陶治性情,新型的运动项目不断出现,如江河漂流、攀岩等。
三、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及建议
我国高校体育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目前,在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和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要求下,高校体育发展有以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