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刘舒萍

合集下载

37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37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37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宋锦添;陈宁斌;皱思平;王杰松;陈秀容;李梅芳;杨瑜;施纯玫;陈强;吴晖;何鸿鸣;陈英;陈道光;林剑阳【摘要】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预后因素,旨在提高对M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M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过程及预后因素.结果 37例MCL占同期我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00%(37/617),中位年龄61(41~78)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4.28GA6FA1.发病首发部位:多以浅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75.68%),结外受累见于骨髓(45.94%)、脾脏(21.62%)、胃肠道(5.41%)等.初次就诊时处于Ⅱ期6例(16.22%)、Ⅲ期8例(21.62%)、Ⅳ期23例(62.16%),3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9.50、41.60、17.7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MIPI评分高危、中危、低危分别为16例(43.24%)、10例(27.03%)、11例(29.73%),3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5.43、42.4、21.3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骨髓受累17例(45.95%),未受累20例(54.05%),未受累组预后较受累组好(总生存时间65.32个月vs 22.12个月,P=0.010).全组中,母细胞型14例(37.84%),经典型23例(62.16%),经典型组预后较母细胞型组好(总生存时间38个月vs 18个月,P=0.028).核分裂相<20/10 HPF 24例(64.86%),≥20/10 HPF 13例,核分裂相<20/10 HPF组预后较≥20/10 HPF组好(总生存时间50.34个月vs 21.12个月,P=0.040).结节型生长组23例(62.16%),弥漫型生长组14例(37.84%),2种生长方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总生存时间28.33个月vs 40.46个月,P=0.850).全组病例共有36例行CD5检测,阳性35例(97.22%),阴性1例(2.78%);30例行CD10检测,阳性1例(3.33%),阴性29例(96.67%);22例行CD23检测,阳性5例(22.73%),阴性17例(77.37%);37例均行CyclinD1检测,阳性35例(94.59%),阴性2例(5.41%);20例行Ki-67检测,Ki-67≥50%组12例(60.00%),Ki-67<50%组8例(40.00%),Ki-67<50%组预后较Ki-67≥50.00%组好(总生存时间11.15个月vs 31.62个月,P=0.001).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等因素对生存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随访89(5~89)个月,随访率100.00%,生存超过2 a的共12例(32.43%),超过3 a的7例(18.92%).结论 MCL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常见首发症状,就诊时多已处于Ⅲ~Ⅳ期;CD5(+)、CyclinD(+)、CD10(-)、CD23(-)是常见的免疫学特征;分期晚、MIPI评分为高危、骨髓受累、母细胞变型、核分裂相≥20/10 HPF、Ki-67≥50%是预后不良因素;2 a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其他B细胞淋巴瘤相对差.【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7(030)004【总页数】8页(P334-341)【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经典型;母细胞变型;预后【作者】宋锦添;陈宁斌;皱思平;王杰松;陈秀容;李梅芳;杨瑜;施纯玫;陈强;吴晖;何鸿鸣;陈英;陈道光;林剑阳【作者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福建福州 3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小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cIAPl、cIAP2、XIA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cIAPl、cIAP2、XIA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2 递增 , 占男性所 患恶性肿瘤 的 4 _ 。其 中肾细胞癌是 肾脏 1 ]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 的 9 以上 。晚期肾 O 癌对 放 疗 、 疗及 激 素治 疗 均 不敏 感 , 年 生存 率 仅 为 5 化 五 一
l 。 O
分钟 ,5℃ 3 秒 ,6℃ 3 ,2℃ 4 9 0 5 o秒 7 o秒 ,o个循环 ; 3 总延伸 7 ,0 2℃ 1 分钟 。以 ̄at ci n为内对照 , c NA模板 的反应体系 无 D
引物根据 GeB n n a k中 c NA的序列 , D 跨内含 子设计 , I— 由 n
vt gn 上 海 , 国 ) 成 ( 物 序 列 见 表 1 。新 鲜 组 织 用 Tr io e ( r 中 合 引 ) _R z 试 o A, NA用 l l MMLV R NA 逆
摘 要 目的: 检测肾透明细胞癌中凋亡抑制蛋白c P 、IP 和 xA 基 因 I 1c 2 A A IP 表达状况及其与,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 临
法 : 用 R  ̄C 采 T P R方法检测 cA l cA 2 XI P在透明细胞 肾细胞癌 中 R l P 、l P 和 A NA水平的表达 。分析其 与透 明细胞肾 细胞癌 , 病 临床 理指标 间的关 系。结果 : 在透明细胞 肾细胞癌 中 cA 1 cA 2的 m lP 和 lP RNA 阳性率分别为 8 (7 2 ) 6 ( 22 ) 均 高于正常 5 1 /0 和 O 1 / 0 , 肾组 织。c 1mR I NA在 F hma 核 分级 l2 的肾细胞癌 中表达高于核分级 3和 4的肿瘤。XI P的表达在 肾细胞癌与癌 旁正 AP ur n 、级 A 常肾组织 间无差异 , 并与 T NM 分期 、 u r n分级没有相关性 。结论 :A F hma I P家族成 员 cA 1与 肾细胞癌 的临床病理指标相 关。 lP

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高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高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㊃临床研究㊃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高风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杨建㊀刘建和㊀李沛㊀王光㊀杨童欣㊀石鑫d o i:10.3870/j.i s s n.1674-4624.2019.02.004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㊂㊀方法㊀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5例p T1N0M0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㊂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 a p l a n-M e i e r生存分析法,应用L o g-r a n k检验各组差异㊂多因素分析使用C o 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㊂㊀结果㊀105例患者术后1㊁3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9.04%㊁97.14%和96.19%,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19%㊁93.33%和89.52%㊂C o 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T分期㊁WHO/I S U P分级和病理类型是影响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㊂㊀结论㊀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WHO/I S U P病理分级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作用优于肿瘤T分期㊂ʌ关键词ɔ㊀肾透明细胞癌;㊀预后;㊀WHO/I S U P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o f e a r l y c l e a rc e l l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㊀Y A N G J i a n,L I U J i a n h e,L IP e i,WA N GG u a n g,Y A N GT o n g x i n,S H IX i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U r o l o g y,S e c o n dA f f i l i a t e dH o s-p i t a l o f K u n m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K u n m i n g650101,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L I UJ i a n h e,E-m a i l:972306000@q q.c o mʌA b s t r a c tɔ㊀O b j e c t i v e㊀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e a r l y c l e a r c e l l r e n a l c e l lc a r c i n o m a(c c R C C).㊀M e t h od s㊀T he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d a t ao f105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a g e p T1N0M0c c R C Cw h o ad m i t te d t oo u r d e p a r t m e n tf r o m D e c e m b e r2010t oD e c e m b e r2017w e r e e n r o l l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s u r g i c a lm e t h o d s,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c l i n i c a l p r o g n o s i s w a s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T h eu n i v a r i a t ea n a l y s i so f p r o g n o s i s w a s p e r f o r m e du s i n g K a p l a n-M e i e rs u r v i v a l a n a l y s i s,t h eL o g-r a n k t e s tw a s u s e d t o g a u g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T h em u l t i v a r i-a t e a n a l y s i s o f p r o g n o s i sw a s p e r f o r m e du s i n g C o x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r e g r e s s i o nr i s k m o d e l.㊀R e s u l t s㊀T h e1-y e a r,3-y e a r a n d5-y e a r t u m o r-s p e c i f i c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sw e r e99.04%,97.14%a n d96.19%r e-s p e c t i v e l y,a n d 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 f r e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sw e r e96.19%,93.33%a n d89.52%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x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t u m o rTs t a g e,WHO/I S U P g r a d i n g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t y p ew e r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i s k 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e a r l y c c R C C(P<0.05).㊀C o n c l u s i o n s㊀WHO/I S U P g r a d i n g s y s t e m w a s ab e t t e r i n d e p e n d e n t p r o g n o s t i c i n d i c a t o r t h a n t u m o rTs t a g e f o r e a r l y c c R C C.ʌK e y w o r d sɔ㊀C l e a r c e l l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㊀P r o g n o s i s;㊀WHO/I S U P㊀㊀肾细胞癌(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R C C)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具有高度侵袭性[1]㊂在R C C的各种亚型中,肾透明细胞癌(c l e a r c e l l c a r c i-n o m a o f r e n a l,c c R C C)约占70%~80%[2],预后较乳头状肾癌(p a p i l l a r y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P R C C)差[3]㊂目前,R C C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升[4],但肿瘤直径<4c m的肾癌患者仍可能在就诊时就已发生了潜在转移[5],即使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 a d i c a l n e p h r e c t o m y,R N)或肾部分切除术(p a r t i a ln e-p h r e c t o m y,P N)治疗的早期肾癌,仍然有20%~ 30%的患者发生局部转移或远期转移[6]㊂因此,早期R C C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其对制定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㊂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c c R C C的手术方式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㊂对象与方法一㊁一般资料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手术(包括P N和R N)治疗的p T1N0M0㊃67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年4月第11卷第2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 r o dO n c o l,A p r i l2019,V o l11,N o.2㊀㊀作者单位: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通信作者:刘建和,E-m a i l:972306000@q q.c o m期c c R C C和c c R C C伴部分或局部P R C C共10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4例,女31例㊂二㊁WHO/I S U P分级所有病例均由我院病理科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阅病理切片,参考WHO/I S U P分级标准对每例进行相应分级判读㊂三㊁术后随访本研究根据‘中国肾细胞癌诊疗指南“要求进行随访,以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 a n c e r-s p e c i f i cs u r v i v-a l,C S S)为研究重点,随访截止至2017年12月㊂四㊁统计学方法使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㊂单因素分析使用K a p l a n-M e i e r生存分析法,应用L o g-r a n k检验两者的差异㊂多因素分析采用C o 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结㊀㊀果一㊁手术及病理结果105例患者中行R N63例(60%)㊁P N42例(40%);p T1a50例(47.62%),p T1b55例(52.38%); WH O/I S U P分级1级11例(10.48%)㊁2级67例(63.81%)㊁3级23例(21.9%)㊁4级4例(3.81%);c c R C C101例(96.19%)㊁c c R C C伴有局部或部分P R C C 4例(3.81%)㊂二㊁随访结果排除非肿瘤因素死亡患者㊁失访患者,共获访93例,获访率为88.57%㊂随访时间6~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㊁3和5年C S S分别为99.04%㊁97.14%和96.19%,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19%㊁93.33%和89.52%㊂共11例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无局部复发㊂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为R C C相关性死亡㊂三㊁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42例接受P N患者的C S S (95.2%)与63例接受R N患者的C S S(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544);50例p T1a 期患者的C S S(94.0%)和55例p T1b期患者的C S S (85.5%)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692,P= 0.193);78例WH O/I S U P低分级组(WH O/I S U P分级为1㊁2级)患者的C S S(93.6%)和27例WH O/I S U P高分级组(WH O/I S U P分级为3㊁4级)的患者C S S (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3,P= 0.00);101例c c R C C患者的C S S(92.1%)与4例c c R C C 伴有局部或部分P R C C患者的C S S(25.0%)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143,P=0.013)㊂C o 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肿瘤大小)㊁WH O/I S U P分级和病理类型是影响R C 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㊂见表1㊂表1㊀C o x回归分析结果变量β值S E值W a l d X2值H R值P值95%C I 手术方式0.9840.9151.1552.6750.2830.445~16.088 p T分期-1.6040.8113.9060.2010.0480.041~0.987 WHO/I S U P分级3.0780.89411.85221.7230.0013.765~125.333病理类型1.5650.7863.9614.7820.0471.024~22.331讨㊀㊀论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早期局限性c c R C C的标准术式[7]㊂M i l o n a s等[8]的一项长期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对于T1b期R C C患者,P N和R N后患者的5㊁10年总生存率及5年C S 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接受P N的患者10年C S S要明显优于行R N 者,并且接受R N者远处转移率更高㊂但是,如患者肿瘤体积较大,行P N可能提高手术的切缘阳性率,使得肿瘤局部复发,降低患者远期生存率[9]㊂纳入本研究的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R N为主,共63例,行P N者42例㊂本研究对比了P N和R N对于早期局限性c c R C C患者术后C S S的影响,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因此,对于早期局限性c c R C C,应综合考虑和分析患者的病情㊁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㊂临床上对早期c c R C C术后进展和转移缺乏可靠的预测方法[10]㊂B a l l等[11]对1009例小肾癌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直径ȡ3c m的男性, R.E.N.A..L.评分ȡ8提示患者术后病理高分级㊂但K o o等[12]认为这一类评分系统的局限性在于对病理不良类型的R C C筛选并不完全准确,对组织学类型及最佳治疗方式的预测和选择都具有不确定性㊂对于早期局限性c c R C C术后预后因素的研究,肿瘤的病理分期及F u h r m a n分级是已知的两种有意义的因素㊂张进等[13]对1544例非转移性㊃77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年4月第11卷第2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 r o dO n c o l,A p r i l2019,V o l11,N o.2R C C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F u h r m a n分级㊁T NM分期为R C C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㊂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早期局限性c c R C C,因此将肿瘤大小纳入分期中研究比较,对于p T1a和p T1b 期患者5年C S S,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C o 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分期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也恰恰体现出C o 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真正价值,能够辨别出影响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㊂既往认为,早期局限性c c R C C术后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即出现远处转移,具有明显的肿瘤异质性与侵袭性,F u-h r m a n分级高者肿瘤的异质性更明显[14-15]㊂2016版WHO肾脏肿瘤新分类中,WHO/I S U P分级系统取代了F u h r m a n分级系统,国外学者对两种分级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D a g h e r等[16]认为WHO/ I S U P分级是c c R C C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在本研究中,我们将WHO/I S U P分级为1㊁2级的患者分为低分级组,3㊁4级患者分为高分级组㊂结果显示, WHO/I S U P分级作为肿瘤预后的高危独立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以及C o 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均体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㊂为了尽可能发掘影响早期局限性c c R C C预后的高风险因素,我们将c c R C C伴部分或局部P R C C纳入本项研究,共4例㊂在单因素分析及C o x多因素分析中,两类患者的5年C S S 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单一的c c R C C5年C S S明显高于这一类型的混合型R C C㊂马帅军等[17]回顾性分析了26例混合型R C C,其中11例为c c R C C伴部分或局部P R C C,其总生存率介于单纯的c c R C C 和P R C C之间㊂对于单纯的c c R C C和P R C C, P R C C预后较c c R C C好,P R C CⅠ型预后较Ⅱ型好[18],但因标本数量有限,并未区分P R C C中Ⅰ型以及Ⅱ型,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局限性之一㊂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早期c c R C C的WHO/ I S U P分级影响优于肿瘤T分期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S i e g e lR L,M i l l e rK D,J e m a lA.C a n c e r s t a t i s t i c s,2018[J].C aAC a n c e r JC l i n,2018,68(1):7-30.[2]㊀S t e f f e n sS,J a n s s e n M,R o o sF C,e t a l.I n c i d e n c ea n d l o n g-t e r m p r o g n o s i so f p a p i l l a r y c o m p a r e dt oc l e a rc e l l r e n a l c e l lc a r c i n o m a--am u l t i c e n t r es t ud y[J].E u rJC a n ce r,2012,48(15):2347-2352.[3]㊀I s h i g a m iK,L e i t eL V,P a k a l n i s k i sMG,e t a l.T u m o r g r a d eo fc l e a rc e l lr e n a lc e l lc a r c i n o m aa s s e s s e d b y c o n t r a s t-e n-h a n c e d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J].S p r i n g e r p l u s,2014,3:694.[4]㊀K e l l y E F,L e v e i l l e eR J.I m a g e g u i d e d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f o r s m a l l r e n a lm a s s e s[J].I n t JS u r g,2018,36(P tC):525-532.[5]㊀L a mJ S,K l a t t eT,B r e d aA.S t a g i n g o f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a&58;C u r r e n t c o n c e p t s[J].I n d i a n JU r o l,2009,25(4):446-454.[6]㊀G u t h r i eG J,R o x b u r g hC S,F a r h a n-A l a n i eO M,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 p r o g 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o f s y s t e m i c i n-f l a m m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g o i n g c u r a t i v er e s e c t i o no fc o l o r e c t a lc a n c e r[J].B r J C a n c e r,2013,109(1):24-28.[7]㊀C rép e lM,J e l d r e s C,P e r r o t t e P,e t a l.N e p h r o n-s p a r i n g S u r-g e r y I s E q u a l l y E f f e c t i v e t o R a d i c a l N e p h r e c t o m y f o rT1B N0M0R e n a lC e l lC a r c i n o m a: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A s-s e s s m e n t[J].U r o l o g y,2010,75(2):271-275.[8]㊀M i l o n a sD,S k u l i u sG,B a l t r i m a v i i u sR,e t a l.C o m p a r i-s o no f l o n g-t e r m r e s u l t sa f t e rn e p h r o n-s p a r i n g s u r g e r y a n dr a d i c a l n e p h r e c t o m y i n t r e a t i n g4-t o7-c m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M e d i c i n a(K a u n a s),2013,49(5):223-228.[9]㊀U z z oR G,N o v i c kA C.N e p h r o ns p a r i n g s u r g e r y f o r r e n a l t-u m o r s:i n d i c a t i o n s,t e c h n i q u e sa n do u t c o m e s[J].J U r o l, 2001,166(1):6-18.[10]㊀S m a l d o n eM C,K u t i k o vA,E g l e s t o nB L,e t a l.S m a l l r e n a lm a s s e s p r o g r e s s i n g t o m e t a s t a s e su n d e ra c t i v es u r v e i l l a n c e[J].C a n c e r,2012,118(4):997-1006.[11]㊀B a l lMW,G o r i n MA,B h a y a n i S B,e t a l.P r e o p e r a t i v e p r e-d i c t o r s o fm a l i g n a n c y a n du n f a v o r a b le p a t h o l o g yf o rc l i n i c a lT1a t u m o r s t r e a t e dw i t h p a r t i a l n e p h r e c t o m y:a m u l t i-i n s t i-t u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J].U r o lO n c o l,2015,33(3):112. [12]㊀K o oK C,Y o oH,S h i nT Y,e t a l.E x t e r n a l v a l i d a t i o no f t h eR E N A Ln e p h r o m e t r y s c o r en o m o g r a m 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h i g h-g r a d e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i ns o l i d,e n h a n c i n g,a n ds m a l l r e-n a lm a s s e s[J].W o r l d JU r o l,2014,32(1):249-255. [13]㊀张进,王共先,郭剑明,等.肾细胞癌随访5年生存分析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2):113-117.[14]㊀李刚,宋华林,王超,等.小肾癌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5):325-328.. [15]㊀U h l m a nMA,P a t e S C,B r o w n J A.E x p l o s i v e g r o w t ho f a r e-n a l t u m o rd u r i n g a c t i v es u r v e i l l a n c e[J].C a n a d i a nJ U r o l, 2013,20(2):6739-6741.[16]㊀D a g h e r J,D e l a h u n t B,R i o u x-L e c l e r c q N,e t a l.C l e a r c e l l r e-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v a l i d a t i o no f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o c i e t y o f U r o l o g i c a lP a t h o l o g y g r a d i n g[J].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2017,71(6):918-925..[17]㊀马帅军,李智斌,杨波,等.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细胞癌混合性肾癌26例诊治及随访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7,9(6):331-333.[18]㊀H u m p h r e y P A,M o c hH,C u b i l l aA L,e t a l.T h e2016WHO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u m o u r so ft h e U r i n a r y S y s t e m a n d M a l eG e n i t a lO r g a n s-P a r tB:P r o s t a t ea n dB l a d d e rT u m o u r s[J].E u rU r o l,2016,70(1):106-119.(收稿日期:2018-11-03)(本文编辑:徐汉玲)㊃87㊃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9年4月第11卷第2期㊀JC o n t e m p U r o lR e p r o dO n c o l,A p r i l2019,V o l11,N o.2。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P53、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P53、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doi: 10.13241/ki.pmb.2020.19.034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P53、K 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青措吉艾小庆崔英杨晓燕董艳(青海红十字医院妇科青海西宁810000)摘要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P53、K 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卵巢肿瘤102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良性卵巢肿 瘤40例(良性组)和上皮性卵巢癌62例(恶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P53、K i67表达水平,调查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 相关性分析。

结果:恶性组的P53、K i67表达阳性率为80.6 %和72.6%,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0.0%和12.5 %(P<0.05)。

在恶性组中,不同浸润转移、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患者的P53、K i67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上皮性卵巢 癌患者P53表达阳性率与K i67表达阳性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0.872,P=0.000)。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转移、分化程 度、病理分期都为影响P53、K i67表达阳性率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P53、K i67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两者也可互相影响,共同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P53;K i67;病理特征;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3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273(2020)19-3757-04Expression of P53 and Ki67 in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nd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QING Cuo-ji, AlXiao-qing, CUI Ying, Y A N G Xiao-yan, D O N G Yan(Department o f G ynecology, Qinghai R ed Cross Hospital, Xining, Qinghai, 810000, China)A B S T R A C 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53 a nd K i67 in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a nd i t 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ovarian tumors wer e selected a nd treated, including 40 cases of benign ovarian tumors (benign group) and 62 case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malignant group). T h e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a nd K i67 wer e detected b y chemical method,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atients w ere investigated a 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 h e positive rates of P53 a nd K i67expression in the malignant group wer e 80.6 % a nd 72.6 %, w h i c h wer 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enign group (10.0 % an d 12.5 %)(P<0.05). In the malignant group, the positive rates of P53 an d K i67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nvasive metastasis, differentiation a nd pathological stage w 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s h o w e 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P53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w 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 K i67expression (r=0.872, P=0.000).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 h o w e d that infilt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pathological stage wer e the m a i 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sitive rate of P53 and K i67 expression (P<0.05). Conclusion: P53 and K i67 in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have high expression status, w h i c h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atients. T h e y can also affect each other a nd participat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K e y w o r d s: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P53; Ki67;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rrelation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 R737.31 D o c u m e n t code: AArticle ID: 1673-6273(2020)19-3757-04刖目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 腔深部,起病隐匿,早期病变难以发现,约70%的患者在首次 就诊时已属晚期,使得生存率在30%以下M。

术前PNⅠ、SⅡ和NLR对卵巢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术前PNⅠ、SⅡ和NLR对卵巢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术前PNⅠ、SⅡ和NLR对卵巢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陈静平;金鹭;骆蕊;严倩;韩泽;刘天凤【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年(卷),期】2024(33)6【摘要】目的:评估预后营养指数(PN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123例EOC患者,利用R软件计算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最佳截断值。

采用Kaplan-Meier法研究炎症标志物与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SⅡ、PNⅠ和N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56.43、48.7和3.05。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Ⅱ、PNⅠ、NLR与EOC患者的OS明显相关(P<0.05)。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FIGO分期(P<0.05)、腹水(P<0.01)、血清白蛋白(P<0.05)、SⅡ(P<0.05)和PNⅠ(P<0.01)是EOC患者OS的独立预后指标。

结论:低PNⅠ和高SⅡ提示EOC患者预后不良。

PNⅠ和SⅡ有潜能作为预测EOC 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总页数】4页(P456-459)【作者】陈静平;金鹭;骆蕊;严倩;韩泽;刘天凤【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滨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术前外周血NLR、d-NLR和LMR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2.术前NLR联合AFP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3.术前NLR、PLR及RDW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4.上皮性卵巢癌术前DWI中ADC纹理分析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及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关系5.术前NLR、PLR、血清CEA与上皮性卵巢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年龄组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组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组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王蓉;申洹浣;谢书阳;赵振军【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统计》【年(卷),期】2022(29)4【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在SEER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利用X-tile软件寻找出年龄截断值并根据年龄分组,组间临床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时序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用森林图进行可视化。

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共23358例,根据X-tile软件年龄分析结果共分为3组,分别是≤65岁,66~岁及≥80岁组。

不同年龄组患者在性别、AJCC癌症分期、是否接受手术、是否放化疗、骨转移、脑转移、肺转移、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80岁的患者,人口学特征(种族、性别、家庭收入、保险、婚姻状况)、AJCC分期、治疗(手术、放疗、化疗)、转移(骨转移、脑转移、肝转移及肺转移)、肿瘤大小等对预后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80岁的患者,AJCC分期、治疗(手术、放疗、化疗)、转移(脑转移、肝转移)、肿瘤大小对预后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口学特征(种族、性别、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年龄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全相同,预后影响因素也有差异。

对于相对年轻的患者,人口学特征、AJCC 分期、治疗、转移、肿瘤大小等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年龄大的患者,人口学特征不再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建议对不同年龄的患者,针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措施,改善其预后。

【总页数】8页(P246-252)【作者】王蓉;申洹浣;谢书阳;赵振军【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滨州医学院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4【相关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2.不同年龄组小儿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调查3.不同基因分型复发或转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5.不同年龄组前列腺癌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HE4、ROMA指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HE4、ROMA指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HE4、ROMA指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张海燕;张延林【摘要】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的HE4、CA125和ROMA指数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抗原(CA125)和ROMA指数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卵巢癌患者HE4、CA125和ROMA指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卵巢癌组患者的HE4、CA125和ROMA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学分级为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HE4和CA125阳性表达率、ROMA指数较高,不同年龄的患者无明显差别.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作为自变量,将卵巢癌患者的HE4、CA125和ROMA指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卵巢癌患者血清HE4、CA125和ROMA指数的因素.结论卵巢癌患者的HE4、CA125和ROMA指数水平较高,且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是其影响因素.【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8(036)006【总页数】4页(P940-942,993)【关键词】卵巢癌;肿瘤标志物;人附睾分泌蛋白4;糖类抗原125【作者】张海燕;张延林【作者单位】安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安阳 455000;安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安阳 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R446.61长期临床随访研究显示,卵巢癌的平均诊断水平较低,其早期诊断灵敏度不足25%[1],特异度较低,仍有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寻找可靠而经济的评估早期卵巢癌发生风险的指标就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能够评估卵巢上皮细胞异常分裂、细胞破裂、DNA持续性扩增等过程中糖蛋白的释放水平,评估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扩散或者癌细胞转移的风险。

卵巢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卵巢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卵巢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了解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探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为护理人员实施有效护理措施以及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70名卵巢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自编卵巢癌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卵巢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第三版。

结果①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得分(2.15±0.29),在1~3分;各维度中,与医生关系维度均值(3.23±0.75)大于3分;其他如身體状况(1.62±0.92)、社会及家庭情况(2.30±0.46)、情绪(1.72±0.75)、生活功能(2.07±0.82)、卵巢特异量表(1.53±0.51)均在1-3分间。

②不同年龄、学历、复发次数与治疗阶段的卵巢癌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理分型、化疗次数对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均无影响。

结论①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总体呈中等水平。

其中与医生关系维度处于高等水平,而其他5个维度(身体情况、社会及家庭情况、情绪、生活功能、卵巢癌特异量表)处于中等水平。

②影响卵巢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年龄、学历、复发次数与治疗阶段。

标签:卵巢癌;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癌症研究中心(Intem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Ilcer,IARC)调查数据显示卵巢癌占癌症死因的第五位,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居第三位,但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

近40年来,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加了3倍,各地区发病率在10.8/10万~15.3/10万[1]。

由于卵巢的胚胎发育、组织解剖及内分泌功能较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方法,约70%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

据国内文献报道,卵巢癌患者经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仅为25%~3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刘舒萍【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本文选择我
院在2010-2012年接收的100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通过分析其临床资
料的方式总结了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
病理特点如下:患者中位年龄为51.8岁,有65%的患者属于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大部分患
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非起源子宫内膜异位症,P53检测大部分呈现为阳性。

卵巢透明细胞
癌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如下:FIGO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否起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结论:大部分患者在患有卵巢透明细胞癌后接受诊断,其诊断结果大部分为Ⅰ期,这代表达大部分
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关键词】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影响因素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0-2012年接收的100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分析卵
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0-2012年接收的100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患者年
龄在30-7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8±7.45岁。

本次实验选择的患者均被确诊为卵巢透明细胞癌,且经过了医院伦理会批准。

1.2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分析其临床资料的方式总结了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本次
实验分析的患者资料主要有年龄、病理分期、影像学检查资料等,随访结束的时间是2018
年5月1日,在此之前死亡的患者代表随访工作随之结束[5]。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观察指标是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统计结果
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如下:患者中位年龄为51.8岁,有65%的患者属于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大部分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非起源子宫内膜异位症,P53检测大部分呈现为
阳性。

详见表1。

3.讨论
卵巢恶性肿瘤属于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中,卵巢透明细胞癌占
据了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的25%左右,但是由于卵巢透明细胞癌通常会发现较早,导致其预
后效果效果较好[1]。

卵巢透明细胞癌属于较为特殊的卵巢恶性肿瘤,并且具有发病年龄较小、发现较早、容易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部分病灶位置在单侧、肿瘤直径较大等特点,因此FIGO分期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普遍较好,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疗[2]。

淋巴结是否转移对癌症患者分期治疗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这一因素会影响到患者的存活时间,为此,主治医师可以选择在对患者进行分期手术之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以此来延长晚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存活时间[4]。

卵巢透明细胞癌大部分患者为早期患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后,普遍能够得到良好的预后效果,为此,主治医师针对已经诊断出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此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改善其临床症状[3]。

参考文献:
[1]刘艳,赵婷,王肖.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02:239-243.
[2]李雪洁.GPC3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
[3]李倩雯.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病理特征[D].天津医科大学,2016.
[4]李晓光,马绍康,吴令英.12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06:502-507.
[5]马绍康,张宏图,吴令英.88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84-7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