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八讲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9-05-09 23:00—24:00

经文: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濁沉。

参与整理: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群——草木旺盛、艾草、慧从卢溪、猪光宝器等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分享《四气调神大论篇》,在上一周我们讲到了“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徐文兵:对,上次我们有一句说了半截没说完。我们现代人很多得了颈肩综合症,肩膀脖子老是那么酸疼,这和他们伏案工作有关系。但是大家忘了,如果你里面的小肠是寒的、是不通的话,它照样会反映在经络上。就是你的肩背,小肠经走过的经络就出现问题。你一定要想治你体表的问题的话,还得往你肚子里面找原因。

梁冬:那怎么能治呢?

徐文兵:小肠有两个代表穴,叫水分和关元。你去看,很多人水分那儿就有一个结,咯噔咯噔的,一摸就响,你一定要把它揉开了。中里巴人不是说一个推腹疗法吗?

梁冬:推心置腹。

徐文兵:对,推心置腹。去把自己的手搓热了,揉自己的肚子。还有就是温暖自己的肚子,要用艾灸去灸一下自己的关元。

梁冬:那,吃东西有什么注意的吗?

徐文兵:吃东西的话,特别是在夏天,人体开放,小肠开门迎客的时候,你把那些凉不几几的东西弄进去。

梁冬:海鲜加冻啤酒?

徐文兵:海鲜加冻啤酒。还有呢,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物理温度和化学温度是不一样的。

梁冬:什么意思?

徐文兵:拿冰镇辣椒吃进肚子里,它也是热的。你煮开了喝那个牛奶,它也是凉的。它有个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会消耗你的阳气。消耗的阳气多,它带来的就是寒,消耗的阳气少,可能就是热。这就是我们平常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就是有颈肩综合症的人呢,就是,看自己的小鱼际有没有发青发黑?有一年,我有一个好朋友,大春天的,不是“广步于庭”,早早的刚立春,就跑到颐和园去踏青。结果那草还没有发芽呢,他没踏成青,让青把他给踏住了,受寒,冻得脚疼,不听使唤。不停跑厕所吧,他还拉不出东西来。他就是那个泄泻的“泄”,他

在泄寒气,不是拉有形的东西。但还是不行,就在那儿疼。后来我一看,一号脉,手冰凉。然后一看小鱼际,乌青乌青的,后来一扎针放了血,把那个黑血挤出来几滴,然后又在水分穴上扎针,他就出一身冷汗,一下就热乎过来了,就把他受的寒气给他驱散了。所以一定要保障自己的“太阳”,不要让它被阴寒的东西蒙蔽。这就是我们说的要注意饮食,要注意外面的温度。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小肠出现问题以后,如果不治疗的话,它就会往里面发展——伤心。伤心,出现的叫心气内洞。这就出现什么?本来我们的心把自己的神藏得很好,包裹得很严实。结果它出现了窟隆,被人“洞见”了,这样就“洞见意识底层”了。本来心藏得好好的,不让人看,结果它呢就被人看了,暴露了。暴露以后有几个什么特点和症状呢?很多人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梁冬:这是暴露以后才反应的吗?

徐文兵:对,出神了。很多人是什么?特别敏感,你站在十几米以外的地方,我们正常人都听不见的地方,听说滴滴嗒嗒说话,不知道说什么。那个人听得一清二楚。这些人都是出神,漏神了。还有人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还有人就我听到谁跟我说话了……这是出现幻听幻视。这都是一些心气内洞的表现。稍微轻一点的症状就是,往那儿一躺,外边不能有一点声音,卫生间嘀嗒个水呀,边儿上闹钟指针嘀嘀嗒嗒走呀,对他都有影响。问题在哪?不是那些东西噪音大。你要说,外边有人拿着冲击钻在那装修,让你睡不着,这可以理解,你把心藏得再好也受影响。问题是,外边那个声音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状态下,你也听见了,说明什么?神出来了。

梁冬:那怎么把它收回来呢?

徐文兵:你看我们中医有几个穴位,都跟神有关,肚脐叫神阙。阙是什么意思?

梁冬:阙?哪个阙?

徐文兵:一个门字,里边一个欮,“踏破贺兰山阙”。阙是什么意思呢?你看,天安门有五个门,中间那个门,大门洞,有九九八十一颗大门钉,两扇门,两个八十一,一共一百六十二个门钉。《黄帝内经》两部,(每部)八十一篇,两部一百六十二。

梁冬:所以每个数字都是有意义的啊?

徐文兵:对,中间那个供皇帝出入的,那个叫阙,就是一个大门,两扇门。而且它的位置正在中央,这叫阙。神阙呢,就是正好在我们腹部正中线,它也是一个大门。供谁出入的呢?皇帝。谁是皇帝呢,咱们身体里边?

梁冬:心脏?

徐文兵:心为君主之官,心藏神,心和神是君主。所以这个神阙是皇帝出入的地方。很多人心气内洞,那个神从那儿跑?从神阙跑。赶紧给他艾灸神阙,把它封固住。还有一个小出神的地方,是哪儿呢?叫神门,神门那个门就小一点。它在我们手腕,就是小拇指侧,第一腕横纹,尺动脉搏动的那个地方——神门!这个穴位经常用,很多人出神就是这个小门关不严,你给他关好。还有,很多人睡不着的时候你别数羊了,你越数思维越活跃,就是数到九百九十九还是九百九

十七的时候,你还在那儿反省。那个时候,你就应该去按自己的神门穴。

梁冬:神门穴在哪里?

徐文兵:手掌第一掌横纹手腕上,掌横纹和肌腱的交界处,有那个尺动脉搏动的地方,叫神门。你看,这都是门阙,有开口的地方。还有些人出现本来不应该开口的地方也开口了。这些叫什么?叫神封,神藏。就在我们胸骨正中膻中穴的旁边,有神封,灵墟,神藏,这几个穴位也露了。所以很多人觉得心跳,有些人形容什么?哎哟,我一着急,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你说那感觉是什么感觉?

梁冬:就是心出来了

徐文兵:其实是神出来了。还有人觉得什么?心头撞鹿……

梁冬:小象乱撞。

徐文兵:小鹿乱蹦,还是小象乱撞?正常人有心跳,但是你感觉不到心跳。对不对?等你感觉到心跳就是在特殊状态下,动心了、动神了。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在这儿,神封,神藏,两侧啊,两侧肋骨间隙都有该封该藏的地方,它会觉得这儿心跳,甚至疼痛。这些都需要去找医生调理。把他敞开的心扉给他合上。另外我建议大家,“见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梁冬:免得受伤?

徐文兵:免得受伤。你早早地把自己的心神抛出去了。你碰到好人还行,

梁冬:万一接不住呢。

梁冬:万一碰到坏人呢,碰到接不住,没着没落。碰个农夫和蛇呢?农夫和蛇的故事,你说怨谁?不怨蛇。人家在那儿冬眠,好好的,你把人家捂热了,不咬你才怪。所以我见人的话,我发现,很多人伤神,是因为他暴露自己的内心,在不恰当的时机暴露给了不恰当的人,最后被人伤害。

梁冬:所以呀,也不是说随便谈个恋爱,就不是可耻的。随便谈个恋爱有时候会是可悲的。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

广告片花……弘扬中国文化身体力行义务工作群:87837295(黄帝内经_音频转文字)欢迎您的加入,请注明“志愿者”……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欢迎继续回来国学堂,依然是和徐文兵老师一起来讲“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就是说啊,逆夏气的话,太阳不长,太阳就是指我们心和小肠

徐文兵:小肠

梁冬:心气内洞?

徐文兵:心气内洞,开始就是漏了。我们经常说有些人拉肚子,中国人叫洞泄。有个洞,然后就哗哗哗往出漏东西。心气老这么漏的话,还有人表现在手掌的劳宫穴,手掌心包经第八个穴叫劳宫穴,它就觉得手心这儿出出地冒热气,这个人就是心气在往出泄,这个人反而是没有心情,没有欲望去做其他事情。为什么呢?就是心气都漏掉了,这些人都应该去补心气。

梁冬:怎么补呢?

徐文兵:给粘住啊。中医用的补药都是止损,就是你股票跌了你就赶紧抛,止损,不是增益。我们现在都把补理解成益的意思。所以补漏洞先把窟窿堵上。这些心气内洞的人,他在外在有个表现。你说心在哪儿,我看不见,我告诉你,中医总是能够把一些无形的东西落实在有形的东西上。你比如说心,它在外面的表现是什么呢?舌为心之苗。所以心气内洞,有一颗破碎心的人,舌头上往往布满了小裂纹。

梁冬:奥哟。

徐文兵:沟壑纵横。所以一看舌头,您谈了三场恋爱了,其中第二场伤得比较深……哇,你怎么知道?舌头告诉我的。

梁冬:就是第二条裂痕比较深?

徐文兵:对。

梁冬:还真有这样的吗?

徐文兵:当然有,不开玩笑。

梁冬:所以说,你说为什么接吻是一个很撩动心神的事情,绝对是有的。

徐文兵:而且还是法式接吻,要动舌头的。

梁冬:天啊。

徐文兵:我们是观察舌头,用一些补药。我推荐几个补药,最好的补药就是阿胶,这种胶类的东西啊,都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

梁冬:所以牛筋啊……

徐文兵:对,这种胶类。中医有很多胶,有鱼膘胶,有黄明胶,也有这种用驴皮熬的阿胶,还有龟板胶,驴角胶……这些胶类的东西都是血肉有情之品。它有个特点,就是能把心和血脉里边的那些窟隆给它补上。

梁冬:所以,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补品。

徐文兵:这是补品,先把窟窿补住,然后你再往里面加东西。就是补品,真正补品是这个意思。另外,这个阿胶里面它本身也加了一些其他的中药,效果比较好。

梁冬:补血啊什么的都挺好,是吧?

徐文兵:另外,我们吃不起这些补品的话,怎么办?我们讲过,“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什么叫独立守神?把你那些漏掉的精气神给它收回来,自己能学会安静。

梁冬:没事站着。

徐文兵:没事在那儿站着,而且金鸡独立式的站着。

梁冬:以前,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部分同学啊,不是很听话,老师就让他面

壁,站墙角,其实现在想起来,还真不是惩罚。

徐文兵:是惩罚,但是有它特殊的作用。“面壁十年图破壁”呀,达摩么。真正能一个人静静站一会儿的人,也很难呀。我的很多学生去练那个站桩功,都站哭了。

梁冬:他怎么能站哭呢?

徐文兵:就是站哭了。

梁冬:所以大家可以练习一下,以后等班车呀、等公共汽车呀、等地铁呀,是吧?抓紧时间,独立守神……

徐文兵:没有,前两天我去听一个音乐会,我就感受到那个音乐会呀,那简直就一个特别让人聚精会神(的地方),那个指挥家和那个乐手之间的那个“应”,我就想了一个字,就是咱们讲的那个“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那个“应”呀,就是他的手一挥,哗,那个音乐就来了。那个乐手一抬胳膊,那个姿势也来了。我在二楼,我买不上那个一层的票,二楼的票也便宜,观赏效果特别好。我感觉那小泽征尔在那儿一坐,简直就是在练一场气功,而且把底下的人也带动得也特别好。他那个两腿微屈,与肩同宽往那儿一站,然后在那儿做那些动作,我说这简直就是在那打太极拳嘛。

梁冬:所以,这个古典的那个“药”字,繁体字下面是一个乐字。所以音乐是灵魂最好的药。

徐文兵:对,它能通神呀……

梁冬:所以,“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所以呢,如果大家如果实在“洞”厉害呢,听一听平和的音乐。

徐文兵:对,中医讲五行,它的音乐也有讲究。角jué、徵zhǐ、宫、商、羽,它都入五脏。具体呢,它有一个音乐的治疗的效果。你比如说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就奏宫调;那个打仗的时候是金,跟那个金对应的。所以,中医呀,你越学你就觉得古代的人太伟大了,那些人把这些东西研究得太透了。什么叫拨动人的心弦?当他在那个时间奏出那个调的时候,就把你的心给打动了,就是那种感觉。所以现在人都想用语言去治疗,我说,语言是最没用的。你说两个人要谈恋爱,谈到说:“咱俩坐下来谈谈的时候”,这两人就完蛋了。多半是一种无言的交流,举手投足,一个眼神,这种无言的东西,我觉得最能通神,最能打动人。有机会,你最好请一个懂音乐、通神的老师,给大家讲讲古典的中国音乐。

梁冬:唉呀,长声一叹呀!“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徐文兵:你看,这就开始说什么了?你看,他说阴了。之前最早是少阳,春天是少阳。到了夏天叫太阳,可一到秋天的时候,他就说阴了。

梁冬:太阴不收,阴和阳到底是怎么分呢?

徐文兵:阴和阳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包括说,白天我们叫“神”,晚上就叫“魂”了,其实它是同一个东西,两个不同状态的表现,看它是哪一面。到了秋天了,就该叫养收之道了。我们就说,秋天应该吃啥呢?

梁冬:贴秋膘嘛,吃红烧肉。

徐文兵:唉,要吃点

梁冬:腊味嘛,

徐文兵:嗯,你说的腊味,不是那个辛辣、麻辣的辣,是烧腊的腊,腊月的腊。秋天要吃酸,水果下来了,要滋补一下自己的津液。因为夏天出汗太厉害,秋天呢,秋高气爽,容易干燥。秋天呢,要适当进补,增加一下皮下脂肪。秋天呢就不要再去努力了,秋天努力就叫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秋天气不够呢,会产生一种悲的情绪。如果你逆于秋天的这种收敛,收收心,收收神,回回神的这个养收之道的话,你就伤到了你的更深处。这都不说直接伤大肠了,伤的是太阴。太阴是谁呢?手太阴肺经。肺有个名字,有个title,有个头衔,叫手太阴肺。为什么说它叫手呢?因为肺经是从胸口出来,中府、云门,走到鱼际,最后到太渊鱼际,最后到少商,共十一个穴,它行在我们的手臂,所以它叫手太阴,它不叫足,为什么叫太阴呢?它是一个吸纳空气、吸纳这种清气,吸进来这种包容、容纳的,这样一种器官,所以它叫阴。而且阴也分左中右,有太阴,中间那个厥阴,厥阴是中间的。最热的那个,最不像阴的那个,叫少阴。就是特热,本来阴应该特别热。你看手,手太阴是肺。手厥阴……

梁冬:最冷是吧?

徐文兵:最凉,清凉之气,肃杀之气。手厥阴是温和一点,就是心包。手太阴是最热乎的。女人中的男人是谁?手少阴。心,就是我们跳动的心。所以到了秋天,如果你不收敛的话,你那个肺气呢就不能很好的肃降,你也不能在肺气的推动下产生足够的津液。我们说,金生水,这个金是金属的金,那个水呢,是我们的肾水,这是母子关系。所以呢,到这会儿,你吸不进去就会出现什么?

梁冬:叫做肺气焦满。

徐文兵:焦满,焦是什么?

梁冬:焦是干燥。

徐文兵:干燥,而且那种脆,不滋润。所以这时候,如果你肺气不收的话,人就会出现一种首先焦的这种状态。皮肤焦黑,毛发脱落,这种状态。还有呢,就是人的津液就不够,滋润不够了。这就是我们秋天应该注意的问题。肺对应的外表的这个腑叫阳明,手阳明大肠经。很多肺的疾病呢,我们说,这个人首先表现出来肺病它不是咳喘,是什么?

梁冬:拉肚子。

徐文兵:大便的问题。要么它就收不住,老是拉肚子,要么它就是干燥得排不出来。我们说,就像河道里没水那个船就走不了一样,这是没有滋润。在这时候表现呢,它就直接伤到了肺,肺气焦满。

梁冬:稍事休息之后,继续跟大家分享肺气焦满。

广告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欢迎继续回来国学堂,依然是和徐文兵老师一起来分享《四气调神大论篇》,之前我们讲到了“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徐文兵:肺气焦满的表现呢,因为我们讲,肺开窍于哪儿?

梁冬:肺开窍于鼻嘛。

徐文兵:没错,所以肺气焦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什么?

梁冬:鼻子干燥?

徐文兵:鼻子干燥。稍微一碰就出血。

梁冬:那个什么花粉,鼻炎是不是都是这些东西呀?

徐文兵:花粉症,两回事儿。花粉症是什么?是代表春天那个热情洋溢的气息的那个花粉,把你秋天着的那个凉给勾出来了。所以花粉是个因,你本身充满了那种寒痰冷饮是个缘,这么两个一结合,这个人就喷嚏连连。有的人是没喷嚏,鼻子吧嗒吧嗒流水。

梁冬:其实应该让他流完,是不是?

徐文兵:流完就好了。

梁冬:但是老是各种人就把它压回去,明年再发一遍。

徐文兵:对,我看很多人……你看,花粉症在日本非常流行,在美国也有。中国人一般移民到美国,两年以后基本都得花粉症。为什么原来不得?难道美国的花粉跟中国的花粉不一样吗?一样的。日本花粉主要的东西就是水杉,杉树,活化石嘛。咱们北京那个植物园,樱桃沟里面那条沟里种了很多这种水杉树。我带一些日本朋友去到植物园去玩,这些人说,这是我的敌人。我说,扯不扯,人家大自然生长的东西凭什么就是你的敌人?是你自己有问题,别怨人家那个杉树那个花粉。他们就是什么?你看,喝啤酒,吃海鲜……尽管说,有时候也泡泡温泉,但是那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一到春天,阳气生发,内部阳气推动,外部有这种阳气的呼应,这就引得它就把那种寒气呀、寒饮就喷出来。其实你就打吧,打它几千几万个,就是出来就完了。但是呢,这些人又受不了这个东西、受不了这个症状,

梁冬:不雅。

徐文兵:然后就开始用什么?抗过敏药把自己压回去。其实就是把你的阳气给憋回去。别让它排这些敌人。别让它驱邪外出。结果吃过敏药以后就出现一个副作用,什么呀?

梁冬:睡觉。

徐文兵:开车打瞌睡。这哪儿是它的副作用呀?这是它的正作用。把一个人的阳气抑制,当然就让他睡觉了。我认为他们这种治疗是不对的。怎么治疗花粉症呢?首先,你不要形寒饮冷,伤肺嘛。你不要去吃那些冰呀冷的寒性的东西。第二呢,已经有了,一定要用些“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用一些我们中医用的一些温热的药,特别是一些扶阳派用的这些附子、吴茱萸、细辛,把它的那种阴寒的东西化掉,它不仅变不成害,而且能把这些阴寒的东西化害为利,变成你那

个营养物质和能量。

梁冬:可以吗?

徐文兵:当然可以。你吐的痰也是你的精呀,老吐痰也伤精,老流鼻涕为什么要记忆力下降呀?脑漏了,漏的也是你的精嘛。

梁冬:怪不得我最近这两天思想有点沮丧,肯定前两天流鼻涕流多了。唉呀,前两天流流了一吨的鼻涕,好可怕。

徐文兵:这个肺气焦满表现出来症状就是鼻子干燥,有的人会流鼻血。有些人鼻子干燥以后,干脆就是什么味就闻不见了。很多人很痛苦的,闻不见香臭。做再好的饭菜,我们说,饭菜有几大特点,色香味俱全。那个味呀,有两个,一个是气味,一个是滋味。那个气味是靠鼻子闻的……

梁冬:它也不是堵塞,就是闻不到。

徐文兵:它就是闻不到。所以这个肺气焦满,它不是堵塞,它就鼻子干,经常有些人还经常蘸点水去往里边润一润。焦,焦了以后,就好像舌头上没有唾液一样,失去了一种味觉,他就闻不到任何味,就使人生少了很大的乐趣。老百姓讲,叫鼻子聋了。为什么叫鼻子聋了?因为中国字呀,闻香臭那个闻和听声音听到那个闻是一个字,所以,耳朵聋了闻不到声叫聋了。鼻子干了闻不到味也叫鼻子聋了。所以治疗这种病,一定要去,一个是滋润它的肺。这时候就应该用一些那种…… 秋天,我们说下来什么,什么水果呀?

梁冬:枇杷……

徐文兵:枇杷,梨,特别是那梨,再蒸点贝母,给他吃,让他那个鼻子又变成湿润。湿润了以后,它的味觉那些嗅觉细胞又活跃了,甚至呢,它那个小鼻毛又长出来了。这鼻子本身就有一个加温过滤空气的作用。你如果把它伤掉了,那所有的灰尘,什么细菌病毒全一下子就呛到你的气管,支气管,肺泡里了。那肺就实在受不了。

梁冬:所以,不要随便剪鼻毛,虽然不雅……

徐文兵:对,除非它龇出来了,你再剪它。

梁冬:那你可以留点胡子和它连在一块儿。

徐文兵:还有一个呢,就是我们经常可以按摩一下鼻翼两侧那个迎香穴。你看人名字起得好呀,迎香,鼻子聋了,闻不见味吧,揉揉它,哎,闻着了。我有几个病人就是高兴,就是扎针吃药,把他们的肺经滋润了,肺气通了以后,开始觉得,唉,我能闻见我孙子拉Baba(屎)的味了。

梁冬:以前是闻不到的?

徐文兵:闻不到的。有这种感觉。慢慢地,吃饭,香辣,有强烈味道的味呢,也能闻见,最后就恢复正常。这人真是高兴。就是说,自己又恢复了正常的知觉。

梁冬:逆秋气,则太阴不收。

徐文兵:一个是焦,再一个是满。我们讲,五脏是藏精气而不泄的。如果你

藏那些浊气的话,那就变成什么?满。这种满呢,就是在非典时候出现的那些症状。好多人死的原因是什么?肺泡里面积满了痰液。

梁冬:浓痰化不开。

徐文兵:最后呢,他的呼吸,氧气交换的功能就被隔绝阻断了,就好像一把鼻涕一把泪把人的呼吸道给堵住了。这时候的满,就出现了一些哮和喘。什么叫哮呢?哮就是空气进入到气道的时候被这些东西堵住了。我们吹口哨都知道,把手指一撮呀,嘴唇一撮,它总得把这个气道给堵一下,它能发出那种哮。所以很多人的哮喘先是有哮,他呼气和进气的时候,都会打鸣,产生一种哮鸣音。有的人是睡觉打呼噜的时候产生这种,其实这叫,痰阻气道,这叫肺满了。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现在一些粉尘的污染。有些人,比如在石棉矿工作的人,吸入那些粉尘,最后就得那种吸肺病。还有些矿工,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

梁冬: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

广告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欢迎继续回来国学堂,依然是和徐文兵老师一起来聊到这个肺气焦满。刚才讲到“满”这个词,就是要有哮喘,是吧?有痰在肺里面。

徐文兵:什么叫喘,就是呼吸加急了,原来的频率,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现在不得不加快。它有一个症状就叫张口抬肩。他有时候,肺的呼吸的能力就弱了,不得不靠这种抬肩膀啊,加重自己肋骨的压迫来让他去一呼一吸,就说明他肺功能就很差了,有人还会得肺不张,就是干脆就肺的那种柔软的呼吸的功能就丧失了。怎么办呢?我们的治疗就是慢慢让他把那些痰浊瘀血,慢慢地一点一点的咳出来,一点一点往出排。很多人知道,有痰吧,抽口烟,一抽完烟,喀喀喀就咳,排出来了,这是个恶治法,你抽烟本身就抽浊气,然后呢,以毒攻毒,然后就排点痰,这个从投入和产出来讲,不大合算。我们中医里边专门有一些宣肺化痰的药。通过吃了这些药以后呢,能鼓舞他的肺气,让他把深部的一些浓痰积液把它咳出来。所以吃完这些药以后呢,有些人的那个痰呀,慢慢就变得……原来咳出的痰,我的病人形容,都成块了,灰黑色的……

梁冬:吐在地上,我还以为是硬币呢,一摸不是。

徐文兵:就成块,有的人形容说,跟面疙瘩一样。就是你看他这个肺满到什么程度?你说有这些东西堵在你的气管或者是呼吸道里边,它多难受呀?慢慢地,这些块的东西就变成清稀的这种痰涎,就说好一点,意思说,它的流动性更强了,更容易被排出,最后这些清稀的痰涎由灰黑色变成绿色,然后慢慢白色,最后呢,到最后的阶段变成黄色。黄色说明什么?说明你的肺的那种气过去了。到黄痰一咳完,肺里边这种满的症状就减轻了。这时候人就觉得呼吸省劲了。原来就得大口的吸一口气,好像才能吸进去,现在好像,唉,微微地一呼吸,那个气就能渗进去,甚至能渗得很深。道家讲踵息嘛,一口气一吸到脚后跟了,这个人气脉是常通的。你看那些气脉不通的人就是什么?就呼吸剩一口气,在嗓子眼儿这儿捯气,眼看这个气若游丝,最后咽气了。健康人是什么?很深的,很通畅的这种吸。所以把焦的症状给它滋润了,把满的那些邪气呀,有了不该有的东西,给它排空了,这时候呢,人的这种肺和大肠这种系统,问题就解决了。

梁冬:唉,你刚才说到把排出来,说中医有些药,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不去药房?

徐文兵:第一,不要产生这种东西。这些东西哪儿来的?我们说,肺的妈妈是谁呀?

梁冬:土生金嘛。

徐文兵:土生金,脾胃。我们经常说,脾胃是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就是它生产出来,全把你当个痰盂放进去。所以你要说,切断源头,你从饮食上去找原因。你不要吃那些容易生痰的东西,“鱼生火,肉生痰,萝卜青菜保平安”,是吧?别吃那些容易营养过剩的东西。另外呢,就是帮助肺来宣肺。什么叫宣肺?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们经常吃的那个桔梗,韩国他现在保留那种泡菜,桔梗,那个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宣肺利痰的,就让你咳咳咳老觉得那个痰出不来的,吃完那个,它很容易就排出来。还有一些非常好的化痰的药。你看陈皮,广东新会的那个陈皮。放的时候越长,越香,特别有这种香味的东西都有一种宣散的作用。还有呢,我们南方用的那个皂角树,用皂甲,就是那个当肥皂用的。还有它那个树枝叫皂角刺。那些都有非常好的这种宣肺化痰的作用。还有我们北京人种的丝瓜,我们一般用干燥丝瓜那个瓤子,就是洗东西嘛,洗锅洗碗去油腻特别好。殊不知,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化痰的药。

梁冬:就是那个丝瓜的那个瓤呀?

徐文兵:就是干的,我们煮水喝的。对呀,那个胡因梦老师来办她那个身心灵班的时候,招学员,他就说,洗澡要用丝瓜络去洗。本身它是个药,又有通筋活络的作用,其实跟我们中医道理是相通的。中医用那个……我的很多(病人)有那个脂肪瘤呀,身上疙里疙瘩长了好多这种脂肪瘤的这种人,我说,你用丝瓜瓤去泡澡、搓澡,用丝瓜瓤配合上其它一些化痰的药去内服,慢慢就觉得,唉,这个脂肪瘤就小了。最后就,平常还有一个,今天一摸,没了。

梁冬:那就是新会陈皮,是最好的?

徐文兵:新会陈皮是非常好的,新会陈皮是中医里面非常有名的药,只不过太贵,一般人还用不到,我们一般人就把吃剩的桔子皮放暖气上烤干了,就泡茶喝。

梁冬:为什么新会的陈皮就特别好呢?

徐文兵: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植物啊。

梁冬:所以这个药材还是要道地药材。

徐文兵:唉,地道药材,道地药材。

梁冬:最后讲这个逆冬气了,“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徐文兵:“肾气独沉”,这是这个版本。我们学的最古的那个版本是“肾气浊沉”,就是浑浊的浊。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少阴是谁?

梁冬:少阴啊,少阴肾。

徐文兵:足少阴肾,你说对了,手少阴?

梁冬:手少阴膀胱?

徐文兵:心。

梁冬:对,对,对,你刚才讲过这个,我老是讲的膀胱和肾是相表里的。

徐文兵: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这两个都是火热的性格,只不过一个是男人中的男人,一个是女人中的男人;一个是腑里面最热的,一个是脏里面最热的。足少阴,所以它又讲的是阴。到了冬天了,如果你不好好闭藏自己的话,会直接伤肾,都不用伤膀胱,不用伤前列腺。记住啊,前列腺,黄帝内经没写前列腺,归在膀胱里面,归膀胱统辖,所以前列腺的病去治膀胱。但是它这儿说的是什么?伤到少阴,直接把这个少阴肾给伤到了。伤到以后出现什么结果呢?

梁冬:足少阴肾的话叫肾气浊沉嘛。

徐文兵:什么叫肾气浊沉呢,或者叫肾气独沉?肾是藏精的,同时它是一个什么器官?它很热,什么意思呢?它能把那个阴寒的精化成气,然后呢,这个气沿着任督脉往上走,化成了神,这是肾的作用。如果你把这个肾的阳气,足少阴肾给伤了以后,让它着凉了。这人,第一,精不化气了。这个精呢,就会变成什么?变成残浊败絮漏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遗精的问题,遗尿的问题,尿中有蛋白的问题,甚至大便中有血的问题。它就变成浊物给流掉了,就是沉下去了。

梁冬:这是因为伤到肾的原因?

徐文兵:伤到肾了。肾就像什么,像仓库看门的,它封藏,闭藏嘛。这个人精力旺盛的时候,小偷,谁也别想偷我家东西。这个人冬天被伤到以后呢,结果就门户大开……

梁冬:所以……

徐文兵:它直接漏的不是神,它漏的是精。精是阴,阴精,物质,它不是往上走,魂飞魄散是飞的,那是神,飞走了。这是往下漏的。

梁冬:所以有些朋友说,他撒尿,有很多泡泡,就是那种蛋白质太多?

徐文兵:我们不说蛋白质呀,也许他化验没有任何蛋白质。但是中医看得更精微,更细微,我们说他在漏精。漏精我们以前反复讲过,有很多表现。如果这个精没有变成气化走的话呢,它就变成了一种没用的东西,甚至变成了致病的因素。我们经常说这个东西好、好不好?要分时间,地点,场合。比如说,金子,我们经常说金子,很贵吧?掉下一个金屑,就是碎屑,也很贵吧?“金屑虽贵,落目成翳”。就说,你把那么贵的金子掉在眼睛里,最后你眼睛磨出个大泡大膜来,那也不好。再好的东西,如果它不被人去很好的利用,最后反而变成了伤害自己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人的肾精一个是被漏掉,另外呢,没被利用,就变成了致病的因素。

梁冬:哦,这个肾气浊沉说的是这个意思?

徐文兵:浊沉。还有的女人会长一些比如说子宫肌瘤。本来它那些子宫内膜,它是准备好了为受精卵着床、培育胎儿的一些营养物质。但是如果它伤害以后没有及时变成月经的血排出去,最后它就在那儿变成了有形的东西,长出一种肿块,肿瘤,最后也变成浊物了。

梁冬:唉,那你说怎么样补肾呢?

徐文兵:补肾的话,也有入肾的药。中医讲中药有寒热温凉,就讲它的性。还有五味,酸苦甘辛咸,是讲它的气味或者滋味。最后一个,它还有个归经。就是不同的物质,它影响人不同的脏腑。你看我们老百姓说,“葱辣鼻子蒜辣心,芥茉辣得鬼抽筋”。三种物质都是辛辣的吧,归的经不一样。切葱的时候穿鼻子,鼻涕眼泪。然后,吃个蒜,烧心。吃芥茉呢,浑身抽搐,归经不一样。所以中医里边有很多入肾经的药。我刚才讲补心是用阿胶,它是入心经。很多入肾经的药,比如说,举个例子,今儿个来个病人说,你上次说那个……我是在什么地方说的有个益智仁,治疗小儿遗尿,男孩子遗精,叫益智仁。

梁冬:是味药吗?

徐文兵:利益的益,智是智力的智,仁是仁爱,仁义道德的仁。这种是个非常好的补肾的药,还有我们经常用的叫杜仲,续断,还有补骨脂。你看听这个名字,补骨脂,补是补充的补,骨是骨头的骨,脂是脂肪的脂。还有一个药,叫骨碎补,就是那骨头碎了吧,我给你补上,给你粘上,这些都是补肾的药。

梁冬:你这些药是哪儿来,谁发现的,太厉害了。

徐文兵:神农氏尝百草。神农氏,不是一个人,他不是一个人。所谓氏,他是一个团队,他是个家族。所以神农氏这些人,就是比黄帝还早的这些人,尝,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感受这些植物。这些人留下一部书,如果以后我们有机会讲讲……

梁冬:《神农本草经》呀?

徐文兵:《神农本草经》,多伟大的人呀。

梁冬:好,稍事休息之后,马上继续回来。

广告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欢迎继续回来国学堂,依然是和徐文兵老师一起来讲这个“少阴不藏,肾气浊沉”。

徐文兵:对啊,少阴,我们讲肾。本来冬天是应该把这个人的肾精肾气闭藏起来的时候,你去开泄,违反了冬天养藏之道的。我们举几个例子。去冬泳,去跟自然去作斗争,要去出汗,要去开泄。出汗开泄本来是夏天的事情。我们讲的是“无泄皮肤,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要爱惜自己。夏天是要有爱在外,冬天是要爱护自个儿,替自己着想,关爱一下自己。你所有这些不做的话呢,都是在违反自然之道。冬天需要闭藏,然后更要注意保暖,这都是我们说,冬天的养藏之道。你反之去做,就伤到自己的肾。所以很多人出现这种漏精的问题,其实有时候是在冬天没有闭藏好,还有人,我治的一些病人,就是稍微声音,受到惊吓,就屁股尿流,就尿裤子,这也是我们说的惊恐伤肾了,伤了肾精和肾气了。这些人呢,就是要利用下一个冬天,天地收藏的时候,你也跟着去藏一藏,到那会儿去调治一下,所以冬天是进补的季节。什么叫进补?就是冬天是补肾的季节。

梁冬:唉,之前传说的牛鞭虎鞭补肾,到底……

徐文兵:不是。我告诉你,很多人说的补肾药,其实是催欲剂。催欲,本来

是没有性欲。没有性欲是什么呀?自我保护。阳萎和没有性欲、性冷淡是人的一个阶段,就说我透支过多了,我歇会儿,是吧?但这帮人还不歇,还要吃上什么?壮阳药、春药。实际上壮阳药都叫春药。什么意思?撩拨起来,又把你逗起来,其实这种就是过度摧残自己。

梁冬:都是短期行为。

徐文兵:短期行为。所以他们这些人吃的这些牛鞭、虎鞭呀,鹿鞭呀,这些药都是入肝,生火的,这些都叫宗筋呀,不是补肾的,是补筋的。补那个筋,筋骨的筋。

梁冬:牛蹄筋的筋。

徐文兵:这些人吃完是先补肝木,木完了生火,吃完以后就觉得原来看丑八怪他也觉得人也漂亮了,原来对这个人没有兴趣,他也有兴趣了,其实把心火撩拨起来了。最后呢,心火再反侮,把自个儿那点藏起来还留着以后用的那点肾精再射出去,早早的——“速死之道”

梁冬:所以有一些人说,你说像美国现在呀,叫需求不强,是吧,美国现在的经济……

徐文兵:打强心针……

梁冬:非要打强心针……

徐文兵:打壮阳剂,最后……

梁冬:注入流动性。

徐文兵:然后暂时繁荣,好像,唉呀,触底反弹了,我们经济恢复了。这些吃壮阳药使自己勃起的人,就是以后会病得更深,再用任何药也没用了。

梁冬:所以,今天咱们尽管是个国学堂,一个中医节目,咱们把话放在这里:美国,这样的一种刺激流动性,大量注入流动性的做法,最后很多人认为的,是这个经济开始见底反弹,显然不是。

徐文兵:显然不是,显然是一阵虚火。

梁冬:这就是明道以后,不懂经济,也可以看到问题。

徐文兵:所以中国古代智慧是什么?讲的是培养通才,一通百通。他站在一种哲学或者是在一种玄学的高度,他有预见性,他看清了推动事物背后发生发展背后的那个东西,而不是像智力学问,就是拿给我看,有形有状有象的东西看。可以把话摞这儿。冬天进补的话呢,我们说,一定要把自已的肾精给他补住了,不要让它漏。这样的话,养精蓄锐,以待来年开春。这时候呢,你就会生机勃勃,那会儿是真的。过于提前透支,那是假的。其实真正的补肾药是偏凉的,你比如说,生地黄。生地黄还是个止血药,你看它凉不凉?生地黄是黑色的。生地黄另外一个名字叫什么?地髓,骨髓的髓。

梁冬:大地的骨髓?

徐文兵:你想想这个药厉害不厉害?所以我们用生地呀,把这些人真是肾精

漏得太厉害的人给他补上。

梁冬:哎,有一味叫淫羊霍是什么东西呀?

徐文兵:淫羊霍是催欲剂。

梁冬:哦,它不是补药,是吧?

徐文兵:它是补肝的药,就是我刚才说呢,为什么叫淫羊霍?就是羊吃完这个草以后不停地交配。古代也做动物试验,一看,哇,这药这么厉害,给人吃点,人也起性。

梁冬:哇,有一年,我在新疆,就是当地的官员请我们吃饭呀,把这个淫羊霍泡酒,说,你喝一喝。哇,当时呢,年轻力壮,喝一杯之后……

徐文兵:鼻子出血?

梁冬:不光是鼻子出血,真的是……整个人弹起。

徐文兵:一时性起,看老母猪都双眼皮。

梁冬:哈哈哈……

徐文兵:哈哈哈……

梁冬:我们刚才讲了这个“肾气浊沉”。补肾的确是个很有趣的事情呵。除了淫羊霍之外呢,很多人都觉得,比如说,还有一些药,枸杞子呀,还有什么?御苁蓉呀?

徐文兵:我告诉你,枸杞子绝对不是补肾的药,枸杞子也是个催欲的药。它颜色是红的嘛。以前有句俗话,叫“离家千里,不服枸杞”为什么?离家千里,意思是老婆不在身边,孤身一人远行,不能吃枸杞。吃完枸杞就像你刚才说,跑到新疆,喝完那个淫羊霍的酒以后,结果心潮澎湃,生机发动,你咋办?所以这个东西叫,枸杞子绝对不是补肾的药,是催欲的药。治疗一些人,性冷淡,手脚冰凉可以用,作为补肾的药,不能用。相反,你看这个植物,就是相反相成的一个矛盾体。枸杞子是温热的催欲的吧?枸杞树那个根皮,却是一个非常好的补肾药。它的根皮,你猜叫什么?地骨皮。地,大地的地;骨,骨头的骨。

梁冬:就肾和骨还有缘结嘛。

徐文兵:刚才我说生地叫什么?地髓。这个叫地骨皮。这个也是一个凉性的。我经常用这个药治疗什么?就更年期那些女人呀,烘热、出汗,晚上出盗汗,一身一身,就换好几身衣服,这是什么?肾精在漏。用地骨皮熬上汤去喝,让它那个小火苗,心火就下去了,肾精就凉下来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补肾药。还有,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什么,其实他的肾不虚。它哪儿虚?心虚!你看现在只要一说补肾,大家都愿意听,都愿意接受,我要说您是实证,好多人不乐意。徐老师,你看我哪儿虚呀?我说您不是哪儿虚,您是实证。什么叫实证啊?我说,有了不该有的东西叫实,没有该有的东西叫虚。我们现在的人给自个儿定义就什么,我就虚。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有了邪气,有了不该有的东西。所以以前留下一句古话叫什么?“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就是我用大黄把你肚子里面,藏得那些的残渣余孽,这种痰浊瘀血给你泻出去,我把你命救了吧?你不谢我。

梁冬:为什么呢?

徐文兵:因为什么,你让我泻了,你让我好像流失了我的东西了。你让我拉肚子了,你伤着我了。相反呢?我要是用人参把你滋补,把你补死了。你觉得,这是好大夫,在给我用补药呢。所以很多达官贵人你给他开药,你不用点人参,古代啊,就是人参还比较,不像现在人工培养的人参都跟萝卜似的,论堆儿卖的,一点人参的用都没有。所以你给达官贵人看病,他本来是实证,根本不能用补药,不能用这种人参之类的药,但是呢,你要不开,他还不高兴,你方子开得便宜了,他还不乐意。人家认为人家是贵人,应该用贵药。所以我妈妈的先生啊,叫马恒书,他是大同一名医。他怎么着,人参一两,烧成灰服用。我又开人参了吧,我又把它烧成灰了,变成消食化积的药了,又满足了你的虚荣心,还又没有给你增加副作用。

梁冬:用心良苦。

徐文兵:用心良苦,你又要迎合他的心理,你还又不能得罪他。医生过去是没有地位的。动不动,你看华佗被砍头,扁鹊被暗杀。做医生,你得留千万个小心。都说,做医生积德行善,我说,不见得。你救了不该救的人,最后你还遭恶报,是吧?农夫和蛇。这就是我们说补肾的问题。很多人现在是什么?一说,吃冬虫夏草,现在这种商业炒作,都让人丧失了本性,把一个本来不是很贵的东西,标成了天价。现在人说,这个冬虫夏草怎么怎么补肾。我告诉你,还不如你去好好地提前睡个觉,还不如你好好地去吃那个五谷杂粮。我们讲那个种子啊,都是植物的精,用它来吃,是最好的补肾的药,补充你的精气,先化成你的这种脂肪膏肓,再把膏肓转化成你的精髓。现在人很多是心虚,绝对不是肾虚。

梁冬:还有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是平常对我们的肾是比较有帮助的呢,除了吃以外?

徐文兵:我们说的肾,补肾是在它漏,在它泄的情况下去补肾。还有人是得肾实证的

梁冬:肾结石算不算是?

徐文兵:对呀。补过头了。前列腺的问题,尿不出来尿的问题,肾结石的问题,肾里边长肿瘤,膀胱里边长肿瘤的问题,这都是补过头了。该尿的东西尿不出来,这是实证。不该尿的东西,你老在那儿漏,这是虚证。教给大家这么一个判别虚实的方法,别认为,噢,徐大夫,告诉我一个什么招儿?没有招儿。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它就变了。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时间、地点、场合去调。最好的办法,不是去大老远跑到我的博客上描述一番症状,让我出主意。当地找一个好大夫去,让人去看看。我告诉你,很多好大夫都在民间,民间都有。

梁冬:可能还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每天晚上尽量早点睡觉。

徐文兵:对呀。

梁冬:比什么都强,我估计。

徐文兵:黑夜就是四季中的冬天,就是我们养肾,养精蓄锐的时候。睡一个好觉,第二天生龙活虎,生机勃勃去奋斗、打拼。现在人是熬着,伤自己的精。

梁冬: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很惭愧,这个节目弄的时间太晚。所以呢,以后大家觉得实在熬不住呢,就到博客或者网站里去搜,听一听这个录音版就可以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重新发现中医太美,特别是感谢徐文兵老师,谢谢!

徐文兵:不客气,再见!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黄帝内经经典句子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2、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3、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4、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5、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7、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8、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9、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10、刺污结闭,根死叶枯。 11、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1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3、阳化气,阴成形。 14、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

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5、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16、嗜欲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17、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18、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19、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0、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21、是以圣人陈阳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22、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4、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5、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26、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完整版)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1、阳化气,阴成形。 2、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3、刺污结闭,根死叶枯。 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5、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6、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8、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9、逆其根,则伐本,坏其真矣。 10、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11、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12、嗜欲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13、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14、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15、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敌治未乱。 1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7、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18、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19、以妄为常,神光不圆,同气异形,形弱气虚。 20、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21、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22、人之死于疾病者,气郁居其半,色欲居其半。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4、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25、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26、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27、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28、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29、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30、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1、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32、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33、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4、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指农历立春之后立夏之前的三个月。此为发陈推陈出新。天地俱生,万物古人常指草木而言以荣茂盛,夜卧早起,广步缓步于庭堂阶前的院子,被发缓形,“被”通“披”。形,即形体。周慎斋:“被发缓形,使阳升而气舒也。”以使志生,言使志意顺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畅活泼。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皆所以应春阳生发之气;“杀、罚、夺”皆所以折逆春阳生发之气。“勿杀、勿夺、勿罚”是说内存生发和平愉快的意念。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春三月,五行之气为木,木五行配五脏为肝,夏为寒变,喻昌:“寒变者,夏月得病之总名。缘肝木弗荣,不能生其心火。至夏,心火当旺反衰,得食则饱闷,遇事则狐疑,下利奔迫,惨然不乐。”奉长者少。奉,供给之意。长,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 夏长。春生,指大多数生物在春天开始生长活动。夏长,指大多数生物在夏令生长茂盛,生长较快,春夏,阳气上升。秋收,是指一切生物在秋令生机收敛、阳气收敛、水分收敛、活动收敛。冬藏,是指一切生物在冬令阳气闭藏、精华闭藏、生机闭藏,活动减少或停止而进行冬眠。夏长以春生为基础,若春季生养不好,供给夏长的条件差,到夏季就易发生寒变的病。 夏三月,指农历立夏以后六秋之前的三个月。此为蕃秀言草木盛长,扬布秀美,天地气交,张介宾:“岁气阴阳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气交。斯时也,阳气生长于前,阴气收成于后,故万物华实。”万物华实开花结果,夜卧早起,无厌吴师机:“谓无日长生厌也。”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指人之容色成秀秀美,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杨上善:“内者为阴,外者为阳,诸有所爱,皆欲在阳。”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夏三月,五行之气为火,火五行配五脏为心,秋为痎音皆疟,疟疾指总称。张介宾:“心伤则暑气承之,至秋而金收敛,暑邪内郁,于是阴欲入而阳拒之,故为寒;火欲出而阴束之,故为热。金火相争,故寒热往来而为痎虐。”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指农历立秋之后立冬之前的三个月。此谓容平从容成熟,言草木盛长,到了秋天,已达到成熟阶段,天气以急劲急,地气以明清明,早卧早起,与鸡

养生经典名句

养生经典名句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是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意思。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1、《黄帝内经》:“五劳损伤”: 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卧伤气。 2、《黄帝内经·素问》: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3、孔子,君子“三戒”: 少年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庄子,“六字长寿经”: “少私、寡欲、清静”。 少私:私为万恶之源,百病之根。鬼迷心窍,私欲缠身,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夜不成寐,日不安神,食之无味,形劳神亏,积累成病,焉能长命。 寡欲: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招祸,绝欲不生。少私寡欲,清静为正。少淫欲,不欺男霸女;节物欲,不图财害命;淡利欲,不夺权争势;寡名欲,不投机钻营。 清静:清之静之,心态安宁,稳中自控,静中养生。头

空心静,身轻神宁。利于健身,利于防病。 5、西汉董仲舒: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6、晋代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葛洪养生“除六害”: “善于养身者,必先除六害:禁声色,薄名利,廉钱财,捐滋味,除佞忘,去嘴嫉。” 7、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养生“三慎”: 慎情志:淡然无欲,神气自满。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勿汲汲于所求,勿悄悄于怀恨。 慎饮食: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食当熟嚼,常学淡食。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切忌:饮酒过多,饱食即卧。 慎劳逸: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介绍:“天竺按摩法,老子按摩法”。以此三遍者,月余百病除。天马行空,补益延年。能食,能睡,轻捷,明目。不复疲矣。 8、“药王”孙思邈,养生忌“六多”: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多言则气乏,多愁则心慑。 9、吕洞宾,养生“三寡”: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精生气,

黄帝内经 繁体版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黃帝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力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氣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黄帝内经原文与翻译

黄帝内经原文与翻译 皇帝内径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 被称为医之始祖。 下面给大家带 来黄帝内经 原文与翻译。欢迎阅读! 黄帝内经原文与翻译 上卷 素问篇 上古天真论 【本章要点】 一、 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 不仅可以预防疾病, 而且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 二、具体指出养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 应;体格的锻炼。 三、人生的生、长、衰、老过程,以及生育的功能,主要关键都决定于肾气 的盛衰。 四、 举出四种养生者的不同养生方法和结果, 来启示人们注意养生祛病延年。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①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术数②,食饮有节,起居 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 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皆谓之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惔虚无③,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 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 婬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贤不肖, 不惧于物, 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④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养生经典名言格言警句

养生经典名言格言警句 1. 食毕当行走。唐代医师与道士孙思邈 2. 无痰则不作眩。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 3. 食不语,寝不言。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乡党》 4.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5. 养生以少怒为本。清朝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 6. 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内经》 7. 忧郁生疾,疾困乃死。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管仲 8. 养生治性,行义求志。北宋文学家苏轼 9.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唐代医师与道士孙思邈 10. 心察损神,语多伤气。清代教育家申居郧 养生格言经典名言警句 1. 势顺则强,气顺则舒。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刘基 2. 热食伤骨,冷食伤肺。清代养生家曹庭栋 3. 久卧伤气,久坐伤内。《黄帝内经》 4. 广庭于步,养生之道。《黄帝内经》 5. 衣不嫌过,食不嫌不及。清代文学家梁章钜

6.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宋代诗人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7. 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养气》 8.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九日闲居》 9.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北宋文学家苏轼《策别十六》 10. 元气在保养,谷神在守护。《卫生诀》 11.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 12. 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吕坤 13. 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抱朴子》 14.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庄子·养生主》 15. 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金代名医张从正 16. 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清代文学家梁章矩 17. 乐太盛则阳益,哀太甚则阴损。东汉历史学家班固

古脉法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 廖育群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 依据湖南马王堆、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早期医学著作,及传世的今本《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中所存留的马迹蛛丝,大抵可知古代医家曾经使用过诸如“分经候脉”、“三部九候”、“四时脉法”、“人迎寸口脉法”等一些与现今所见中医诊脉之法不同的脉诊方法。因而我在讨论中医诊脉之法的发展演变时,将这些早期的诊脉之法统称为“古脉法” [①] 。 不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医著作中是否早已有人使用过“古脉法”一词,但我以此概括与指称那些见之于古代医学经典、现今早已废弃不用的诊脉方法,却完全是由于家学渊源的影响——在家藏医书中,有名之曰《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一卷。 一、 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 抄本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保存的“未刊之论 ”究竟具有怎样 的文化价值。如果与已知的古人遗墨、行世的思想言论大同小 异,那么这样的抄本则几乎毫无价值。家藏抄本《丹医秘授古 脉法》的主体内容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诊候之 法,这种诊脉方法与现今所见通行的中医诊脉方法有所不同, 是来源于与正统中医理论体系与实用技艺完全不同的一派之 学。这个抄本作为医学知识的载体,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某种 不见于典籍记述的医学理论与技艺,而且可以作为理解传统医 学演变轨迹、实实在在触摸近代“个色中医人物”之学问与生 活的通道。 《丹医秘授古脉法》出自家父之手,其主体内容却是源于一 位具有奇特经历的四川医家周潜川的讲述。 周潜川(1905~1962),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回国后习武术受伤,幸得丹药救治而获痊愈,故好岐黄。离军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家资亦尽耗于此。个人天资与如此经历,使得周氏之学既能旁及诸子、术数、气功、武术,又始终以医家的理论与实用技艺为核心;既得道家真传,又旁通儒佛两教;既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和西方近代实证科学的熏陶,又能坚持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些都是一般医林人物难望项背之处。其所成就的颇具特色的一家之学,自然与古往今来靠文字功夫吃饭的“医学教授”、以及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养成的医家不同;当然也与各承家技,混饭糊口的江湖郎中有异。 抗战结束,周氏悬壶上海。50年代应社会名流之邀来京施诊;又以效奇而蒙诸翁向中央举荐,遂在卫生部某副部长的安排下,由上海迁至北京“三时学会”旧址应诊,晚间开讲授业。记得当时周氏的诊费为人民币5元(足够维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贵的诊费足以说明其“身价”。60年代初,因治愈山西省委秘书长之顽疾痼病,又被盛情聘入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此间周氏每年应邀赴各省、军区为高层人物治病,讲授气功与养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难入狱而亡。周氏以写书、授徒、炼丹为平生之“三愿”,但除了在山西工作期间曾撰写并出版《气功药饵疗法》、《峨嵋十二庄释密》外,其他均是述而未刊的草稿与课授生徒的讲义。其门人将这些材料记录整理成《丹医语录》若干卷(表1),相互传抄或油印散发。 图 家藏抄本 《丹医秘授古脉法》封面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 第10集 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十集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

《黄帝内经》介绍

《黄帝内经》介绍 《黄帝内经 》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流传至今。其在隋朝时期的合本(包括了 《素问》和《灵枢》)由杨上善整理为《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介绍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 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 论 上 建 立 了 中 医 学 上 的 “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 、 “ 脉 象 学 说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病因学说 ”“病机学说”、 “病症”、 “诊法”、 论治及“养生学”、 “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 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基本介绍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 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 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 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成书是以古代的解 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 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的。因此,这一 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 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 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黄帝内经》 为古代医者托黄帝之名所作, 其具体作者已不可考。 总而言之, 《黄帝内经》 非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 《淮南子·修务训》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 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因此, 《黄帝内经》之所以冠以“ 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书中所言非虚。 创作背景 如前所述,《黄帝内经》既非一时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的
1/6

《黄帝内经·选读》重点背诵

中医经典背诵 《黄帝内经》(选读)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律,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 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 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条文,说明人体阴阳的升降失常主要表现在于脾胃气机的升降失常,治疗脾胃病应当注重升清降浊,并附典型病例,体现了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也说明了重温经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4、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生气通天论》) 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6、帝曰: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 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7、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 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一、天人合一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二、养生保健 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4.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6.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7.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8.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9.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0.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11.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12.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13.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1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15.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16.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17.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8.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三、防病防变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发:草木发芽。陈:敷陈,草木枝叶舒展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广步于庭:广步,缓步。庭,堂前阶也。被:同“披”,披散,散开,解开。以使志生:言使人的情志宣发舒畅 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指精神,行为活动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杀,夺,罚,指精神,行为活动违逆春阳生发之气。强调人需顺应生发养长之道。养生:养护(春天的)生机 寒变,奉长者少。 寒变:阳气虚损的寒性病变奉长者少:供给夏季的茂长之气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蕃秀:万物(主要是草木)茂盛壮美。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天地气交:“岁气阴阳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气交”华实:均用作动词,意为开花结实,华,同“花”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华英成秀:华英指草木的花叶。此比喻人的容色神气。秀,草木开花,此比喻人因气机旺盛而容光焕发的样子。 外,此夏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痎疟:疟疾的总称。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冬至重(虫)病:至,到,来临。重病,别的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容平:盛满。形容秋季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景况。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与鸡俱兴:跟鸡同时作息。意同“早卧早起”,兴,即起床,此指作息。秋刑:深秋(霜降后)的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飧泄:水谷杂下,完谷不化的泄泻。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此为五难;五难绝,寿自

现代经典中医著作之廖育群《秘授古脉法抄本》

(声明:书籍内容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利用该书籍用于商业目的) 洞见思想底层,诠释中国人上古时期的生命哲学,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中医太美。欢迎大家阅读本书籍,希望你能从中体悟生命哲学,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 廖育群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 依据湖南马王堆、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早期医学著作,及传世的今本《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中所存留的马迹蛛丝,大抵可知古代医家曾经使用过诸如“分经候脉”、“三部九候”、“四时脉法”、“人迎寸口脉法”等一些与现今所见中医诊脉之法不同的脉诊方法。因而我在讨论中医诊脉之法的发展演变时,将这些早期的诊脉之法统称为“古脉法” [①] 。 不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医著作中是否早已有人使用过“古脉法”一词,但我以此概括与指称那些见之于古代医学经典、现今早已废弃不用的诊脉方法,却完全是由于家学渊源的影响——在家藏医书中,有名之曰《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一卷。 一、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 图家藏抄本 《丹医秘授古脉法》封面 抄本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保存的“未刊之论”究竟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如果与已知的古人遗墨、行世的思想言论大同小异,那么这样的抄本则几乎毫无价值。家藏抄本《丹医秘授古脉法》的主体内容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诊候之法,这种诊脉方法与现今所见通行的中医诊脉方法有所不同,是来源于与正统中医理论体系与实用技艺完全不同的一派之学。这个抄本作为医学知识的载体,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某种不见于典籍记述的医学理论与技艺,而且可以作为理解传统医学演变轨迹、实实在在触摸近代“个色中医人物”之学问与生活的通道。 《丹医秘授古脉法》出自家父之手,其主体内容却是源于一位具有奇特经历的四川医家周潜川的讲述。 周潜川(1905~1962),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回国后习武术受伤,幸得丹药救治而获痊愈,故好岐黄。离军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家资亦尽耗于此。个人天资与如此经历,使得周氏之学既能旁及诸子、术数、气功、武术,又始终以医家的理论与实用技艺为核心;既得道家真传,又旁通儒佛两教;既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和西方近代实证科学的熏陶,又能坚持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些都是一般医林人物难望项背之处。其所成就的颇具特色的一家之学,自然与古往今来靠文字功夫吃饭的“医学教授”、以及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养成的医家不同;当然也与各承家技,混饭糊口的江湖郎中有异。 抗战结束,周氏悬壶上海。50年代应社会名流之邀来京施诊;又以效奇而蒙诸翁向中央举荐,遂在卫生部某副部长的安排下,由上海迁至北京“三时学会”旧址应诊,晚间开讲授业。记得当时周氏的诊费为人民币5元(足够维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贵的诊费足以说明其“身价”。60年代初,因治愈山西省委秘书长之顽疾痼病,又被盛情聘入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此间周氏每年应邀赴各省、军区为高层人物治病,讲授气功与养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难入狱而亡。周氏以写书、授徒、炼丹为平生之“三愿”,但除了在山西工作

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心得

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心得 由王爱仁制作。 一、通篇简要概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是中国医学理论上养生的名篇。它与《素问·上古天真论》是属养生的姐妹篇,在古版本中,按全元起注本,也是在第九卷。今本《素问》也被移为卷首了。 全篇共分8小段。前面的四小段,以四季为序,讲述要求人们如何应四季之气的变化,进行养生的方法与道理;第五小段,以人的生存大环境为背景,说明天地之道,阴阳气交所形成的气象变化,与一切生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关系,进而,又点明人的生命健康与顺从自然之道的重要关系;第六小段,以阴阳之道来看待四季气象的变化,并具体讲明人因违逆四季阴阳之气,由此而造成五脏被损的严重后果;第七小段,从宇宙生命哲学的高度,阐述四时阴阳之道与生命存亡的本质关系,讲术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深刻养生哲理;最后一小段,是从预防医学和保健的角度,来认识顺从自然之道,重视保健养生对于人类少生疾病和不生疾病的重要意义。 由山东中医学院和河北医学院共同校释,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第五小段的[按语]中说:“本节文字,丹波元简认为与上下文不属,疑属他篇错简。可参。”其意就是说,这一小段文字本不属于该篇的内容,怀疑它是由其它篇中错误地编辑过来的。存疑者丹波元简为日本的著名汉医考证学者。 我认为丹氏的存疑,不能说完全不无道理,因为今存《内经》这部书,是大家公认的“非一时之言”,“非一人之手”,而是历代许多人,根据多种版本的传抄、印刷、保存、补缀、编辑、校正综合的结果,是一部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要想看到完全统一的个人专著版本是不可能的。据我所知,汉代的张仲景所保存的《内经》,并以此为依据,撰写出属于他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与魏晋间皇甫谧所保存的《内经》,并以此为依据,还结合其他,撰写出属于他的《针灸甲乙经》。他们两人所见到的《内经》是否完全一致,就令人存疑。因为古代医书,属方技类文献,总的来说属禁书,秘书,不属于公开流传的文字,所以他们两人所见的《内经》,从来源渠道和版本就会有不同,因而内容有差异是完全可能的。 据现有考证,《黄帝内经》书名,从文字上显出,最早见到的是东汉班固所修的《汉书·艺文志》。而班固所修的《艺文志》又是根据西汉时期刘歆所编纂的《七略》为基础。而《七略》又是是根据其父刘向所编纂的《别录》为基础。而刘向所编出的《别录》,又是由多人编纂而成的,其中的医书类,就是由皇宫的侍医李国柱根据有关的方技类医书编纂而成,其中就包括有《黄帝内经》在内。李国柱在整理中,《黄帝内经》一书,是否是按原著完全照搬整理,这就存疑,我认为,李国柱既为皇宫内侍医,肯定有编者个人的创造,还有疏忽或遗漏等。 其实《别录》与《七略》都早已亡佚,据今存《艺文志》班固自注,他采用的《七略》也并非是完全地照抄,在整理中就加进了自己的意思。另外,现在公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目的:阴阳作为《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并没有人对其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类,今对《黄帝内经》中“阴阳”的出现及含义做一概括和分类,以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黄帝内经》,学习“阴阳”。方法:以《黄帝内经》中“阴阳”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条文,统计所占篇幅及次数,对条文进行梳理和分类。结果:“阴阳”共出现274次,占《素问》46篇157次,《灵枢》42篇117次。结论:“阴阳”在《黄帝内经》中出现次数多,跨越篇幅广,“阴阳”的含义分类多,这次整理对《内经》中的“阴阳”有了清晰的认识,反过来更好地研读经典。 标签:阴阳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典籍之一,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中,阴阳理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架之一,更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释阴阳理论,对“阴阳”做了充分的论述以及不同含义的解读。今对《黄帝内经》中“阴阳”的出现及含义做一概括和分类,以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黄帝内经》,学习“阴阳”。 一、《黄帝内经》中“阴阳”的统计 从涉及篇幅上讲,“阴阳”二字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涉及到46篇,出现在《黄帝内经·灵枢》中涉及42篇;从出现次数上讲,“阴阳”二字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出现了157次,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出现了117次,《黄帝内经》中共出现阴阳274次。可见,阴阳理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在《黄帝内经》中涉及范围广,出现次数多,并运用“阴阳”来解释诸多问题,如脏腑、人体结构、诊断方法等,足可见“阴阳”之重要。 二、《黄帝内经》中“阴阳”的分类 《黄帝内经》阐述“阴阳”涉及范围较广,出现频率较高,篇幅也相对分散,含义更是不尽相同。根据“阴阳”二字在《黄帝内经》每一句中的不同含义,将其分为10类。其中5类分属于中医学范畴,5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1.中医学分类 1.1人体相对部位 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将人的表里、脏腑以及腹背等划分阴阳。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的阴阳是相对的,它会随着相对部位的变化而变化。如脏腑之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脏虽为阴,是相对于腑而言,而五脏相较,属性又各不相同。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

读《黄帝内经》有感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其医学理论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黄帝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形神合一”观,形神问题即身心关系问题。《黄帝内经》一方面认为形为神之本。“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即神必须依附于形体才能存在,且其功能也只有在身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这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另一方面认为神为形之主。神本于形,同时也反作用于形。“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神”可以直接影响“形”,决定“形”的存亡。正因为神为形之主,所以神在病因、治疗、防病、养生方面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怵惕思虑,则伤神,伤神则恐惧自失,破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心困恐惧和思虑太过而伤及所藏之神,神伤则会时时恐惧,不能自主,久而大肉削瘦,毛皮憔悴,气色枯天,死亡在冬季。《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神”,一般指精神活动,是“心”的功能,主宰着整个人体

16句经典养生语录

16句经典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

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