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磁勘探反演问题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重磁电联合反演方法在天津基岩构造研究中的应用_马为

重磁电联合反演方法在天津基岩构造研究中的应用_马为

第37卷第3期地质调查与研究Vol.37No.3 2014年9月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Sep.2014重磁电联合反演方法在天津基岩构造研究中的应用马为,李世斌,徐新学,郑军,赵洪鹏,李华强(天津市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天津300170)摘要:以地层和岩石的综合物性研究为基础,采用重磁电联合反演方法,对横穿天津地区的重力、大地电磁(MT)长剖面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天津基岩构造中主要地层、断裂、隐伏岩体特征等进行了综合解释。

结果表明,重磁电联合反演对克服多解性、提高定量解释精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还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重磁电综合分析解释方法的运用,可供类似地区的基岩地质构造研究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重磁电联合反演;构造;地层;定量解释中图分类号:P631.1;P631.2;P6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35(2014)03-0212-05各类地球物理方法是根据地质构造及岩石不同的物理参数进行解释推断,而各单一地球物理反演结果各有侧重,不可避免的存在反问题的多解性,影响了地质解释成果的精度。

联合反演方法以同一地质目标体的多种地球物理参数(电性、密度、磁性)为基础,互为约束,可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率与置信度,适应了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需要,因此在基岩构造研究、油气矿产勘查等多种领域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应用较多的联合反演为重磁电方法的联合[1-7]。

为研究天津地区的基岩地质构造,笔者完成了北东方向的重力、大地电磁(MT)综合长剖面。

该剖面西起武清,东至北塘,与本区主要构造单元走向垂直,为进行重磁电联合反演提供了基础。

鉴于本区具有丰富的地层和岩石物性研究成果和钻孔资料,可以为联合反演提供准确的约束条件,同时联合反演技术可以结合重力划分断裂和大地电磁进行垂向地层分层的优势,提高基岩构造解释工作的精度。

故本文采用重磁电联合反演技术,将地质与物探有机结合,建立最优化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解决了天津基岩构造研究中地层、断裂、隐伏岩体等问题,划分了“两坳一隆”的格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浅析重磁方法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

浅析重磁方法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

浅析重磁方法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国家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各类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过度的开采和利用,使得矿产资源短缺现象比较严重,采用科学的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勘探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充分挖掘矿产资源的潜力,对产矿程度不同的区域重点进行勘查工作。

重磁方法是矿产勘探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方法,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找矿的速率和精度,对矿产勘探工作有着促进作用。

标签:重磁方法;矿产勘探;应用在地球的位场中,重力场和磁场是两种最稳定的基本地球物理场。

地球上任何一点的重磁场和某些规则形状物体的重磁场通常可以用数学解析式表示。

因此,在地球物理勘探中,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是最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物探方法。

通过分析地球介质密度及磁性在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因,来分析解释地质构造和寻找相关的能源矿产和固体矿产。

近年来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中应用了一些新技术,这些新方法逐渐应用于地质构造解释、矿床勘查、地热勘探与考古勘探中,提高了重磁勘探方法的应用效果。

一、重磁勘探的原理重力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的。

只勘探地质体与其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仪器找出重力异常。

然后,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力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伏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构造情况。

磁法勘探也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

利用仪器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包括地面、航空、海洋磁法勘探及井中磁测等。

磁法勘探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进行地质填图;研究与油气有关的地质构造及大地构造等问题。

大地电磁测深反演方法现状与评述

大地电磁测深反演方法现状与评述

犚 犲 狏 犻 犲 狑狅 犳犿 犪 狀 犲 狋 狅 狋 犲 犾 犾 狌 狉 犻 犮犱 犪 狋 犪 犻 狀 狏 犲 狉 狊 犻 狅 狀犿 犲 狋 犺 狅 犱 狊 犵
, CHE NX i a n b i n Q i n t i a n, HANG K u n L Z g g
( 犐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 狅 犻 狀 犲 狉 犪 犾犚 犲 狊 狅 狌 狉 犮 犲 狊, 犆 犺 犻 狀 犲 狊 犲犃 犮 犪 犱 犲 犿 犲 狅 犾 狅 犻 犮 犪 犾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 狊, 犅 犲 犻 犻 狀 0 0 0 3 7, 犆 犺 犻 狀 犪) 犳犕 狔狅 犳犌 犵 犼 犵1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m r o v i n h ea c c u r a c fd a t ai n t e r r e t a t i o nf o rm a n e t o t e l l u r i cs o u n d i n MT) 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h a s I p gt yo p g g( ,w a l w a sb e e na ni m o r t a n ts u b e c to ft h em a n e t o t e l l u r i cs o u n d i n i e l d . I nt h i sp a e r i t ht h em a i nl i n eo ft h e y p j g gf p , , m a n e t o t e l l u r i c 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d e v e l o i n i s t o r t h eh o m ea n da b r o a dm a o r 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 s u c ha sb o s t i c k, g p gh y j ,o ,c ,r ,q , u a s i l i n e a ra r o x i m a t i o n s i m u l a t i n e i s m i c c c a m,c u r v ec o m a r i s o n o n u a t eg r a d i e n t a i dr e l a x a t i o n p p gs p j g p ,m ,n s i m u l a t e da n n e a l i n u l t i s c a l eg e n e t i ca l o r i t h m,c o n u a t eg r a d i e n tm a x i m u ml i k e l i h o o d o n l i n e a rc o n u a t e g g j g j g ,b ,a ,q u a n t u m p a t hi n t e r a la l o r i t h m a n dd a m i n a r t i c l es w a r m r a d i e n t a e s i a n r t i f i c i a l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g g p gp g y o t i m i z a t i o ni n v e r s i o n m e t h o da r er e v i e w e d m a i n l a s e do nt h ew o r ka c h i e v e di nt h ea u t h o r s ′g r o u .T h e p yb p , m a n e t o t e l l u r i c 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i s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q u a l i t a t i v ea r o x i m a t e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 t h el i n e a ro rn o n l i n e a r g p p i t e r a t i v ei n v e r s i o n m e t h o db a s e do nt h eo b e c t i v ef u n c t i o na n dt h eg l o b a lo t i m i z a t i o ni n v e r s i o n m e t h o db j p y s u mm a r i z i n n dc o m a r e da n dr e v i e w e dv a r i o u sm a n e t o t e l l u r i c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 sf r o mt h eo b e c t i v ef u n c t i o n ga p g j , ,a t h es e n s i t i v i t a t r i xc a l c u l a t i o na n dt h ec o n v e r e n c es e e d l s op o i n t e do u tt h ep r o b l e m s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ym g p , d e v e l o i n r o s e c t so f t h em a n e t o t e l l u r i c 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a r e a l s o f o r e c a s t e d . I n t h e f u t u r e t h e r e s e a r c hw o u l db e p gp p g , f o c u s e do nh e t e r o e n e o u sg e o e l e c t r i cs t r u c t u r e se l e c t r o m a n e t i cf i e l dr e s o n s ew i t hl a n d f o r me f f e c t t h ep r a c t i c a lo f g g p , n o n l i n e a r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l o b a l o t i m i z a t i o n i n v e r s i o na n dh b r i d 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 d e t a i l e d 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a n d g p y h o wt h ep a r a m e t e rs e t t i n sa f f e c tt h e i n v e r s i o nr e s u l t sa n dj o i n t i n v e r s i o no fo t h e rg e o h s i c a ld a t a, o rc o n s t r a i n e d g p y i n v e r s i o n . , , 犓 犲 狑 狅 狉 犱 狊 a n e t o t e l l u r i cs o u n d i n i n v e r s i o nm e t h o d s r e v i e w m g g 狔

重磁实验报告

重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重磁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利用重磁法进行地质勘探。

二、实验原理重磁法是利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在地球表面的异常分布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的磁场和重力场是由地球内部磁性物质和密度不均匀分布引起的。

通过测量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可以推断出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重磁测量仪器:高精度磁力仪、重力仪。

2. 数据采集设备:笔记本电脑、数据采集卡。

3. 测量工具:测绳、测锤、罗盘。

四、实验步骤1. 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地形,确保测量区域的平坦度和稳定性。

2. 仪器准备:将磁力仪和重力仪放置在测量区域,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3. 数据采集:a. 按照设计好的测线进行测量,记录每个测点的磁力值和重力值。

b. 利用罗盘确定测点的方位角。

c. 使用测绳和测锤确定测点的高程。

4. 数据整理:a.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笔记本电脑,进行初步处理。

b. 根据实验要求,对数据进行滤波、平滑处理。

5. 结果分析:a. 利用重磁数据处理软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二维、三维可视化。

b. 分析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分布规律,推断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磁力异常分析:a. 通过磁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测区内的磁性物质分布情况。

b. 磁性物质的分布与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密切相关。

2. 重力异常分析:a. 通过重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测区内的密度不均匀分布情况。

b. 密度不均匀分布与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密切相关。

六、实验结论1. 重磁法是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可以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等领域。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重磁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会了利用重磁法进行地质勘探。

3. 实验结果表明,重磁法在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三维联合反演

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三维联合反演

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三维联合反演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与处理•三维模型构建•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结果分析•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的应用前景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与处理磁力计选择测线布置数据采集重磁数据采集在野外实地进行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记录各测点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差。

大地电磁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电极布设数据预处理数据整理数据滤波数据转换三维模型构建岩石密度模型01岩石磁性模型02岩石电性模型03地磁场源模型地壳电阻率模型地幔电阻率模型地球电阻率模型建立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适用于解决非线性、高维度、多峰值等复杂优化问题。

在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中,遗传算法可用于优化反演模型的参数,提高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遗传算法具有自适应、并行性和全局搜索能力等特点,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并找到最优解。

010203基于遗传算法的反演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反演010203在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中,粒子群优化算法可用于优化反演模型的参数,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

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并行性、简单易实现和全局搜索能力等特点,适用于处理大规模、高维度的优化问题。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鱼群等生物群体的行为来寻找最优解。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反演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结果分析通过反演结果可以推断出不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

反演结果还可以帮助研究地壳的构造运动和动力学过程。

地质构造解释通过反演可以预测地热资源的富集区域和开发潜力。

联合反演结果可以揭示地下热流体的分布和运移规律。

联合反演还可以为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地质学依据,指导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重磁和大地电磁数据联合反演的应用前景地质科学研究123矿产资源勘查联合反演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地热资源位置和分布信息,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磁法反演新进展

磁法反演新进展

磁法反演新进展20 世纪50 年代及60 年代,主要采用手工计算及物理模拟如量板法、导电纸模拟等,能够实现延拓、导数计算及任意形状截面二度体正演。

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利用计算机的资料解释方法广泛应用。

解析延拓、磁化极、分量换算、最优化自动反演等大量方法,之前靠手工计算无法实现的,如今可以实现。

在磁法勘探资料的反演方面,近几十年来,研究从单一的空间域系统逐步发展到空间域和频率域两大处系统,从经典的手工计算发展到计算机计算为主,从单一的方法发展到综合反演方法。

磁异常的反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确立观测所得数据与地质体模型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确立,二是找到合适的反演算法。

目前,对于人机交互反演而言,根据确定的函数关系进行计算正演模型是反演过程的主要构成部分。

反演算法很多,近年国内外专家,主要采用线性反演,拟BP 神经网络反演和约束最优化反演等方法来反演地质体的密度和磁性。

研究较多的反演方法主要有磁场快速自动解释和全局优化定量反演技术等。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磁场自动反演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总梯度模法(又称为解析信号法)、欧拉反褶积法和位场相关成像等这些方法可以对大面积的平面网格数据进行自动反演解释,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近年来,成为磁场反演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

快速自动解释方法不需要进行反演迭代计算,因此计算速度较快,然而只能够针对场源的水平分布、边界轮廓等形态特征进行某种程度的描述刻画,是一种半定量反演解释方法。

定量反演解释技术是对地下空间磁性异常体的参数进行定量计算。

但是由于计算量巨大,在计算机早期应用于地学领域的阶段,主要在磁法勘探资料反中,应用线性定量反演方法。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发展对磁异常的自动反演深度的技术提供了基础。

磁异常的自动反演方法有:Werner 反褶积法、总梯度模法、欧拉法[9]等。

这些方法在航磁方向,为了解决大面积航磁资料解释需要大量的反演深度参数的问题上,得到广泛应用。

简述重力场的正反演问题

简述重力场的正反演问题

简述重力场的正反演问题
重力场的正反演问题涉及重力异常的正演和反演。

正演问题是给定地下某种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和剩余密度等,通过理论计算来求得它在地面上产生的异常大小、特征和变化规律,这是正向思维的问题。

反演问题则是依据已获得的异常特征、数值大小、分布情形等并结合物性资料来求解地下地质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等,这是逆向思维的问题。

重力正演是指根据地下地质体的形状、大小、密度等物理参数,利用重力场理论计算其在地球表面产生的重力异常。

重力反演则是根据实测的重力异常数据,结合物性资料,推断地下地质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等信息。

重力正演是解决正问题的过程,它从地下地质体的物理参数出发,预测其在地球表面产生的重力异常。

重力反演则是解决反问题的过程,它从实测的重力异常数据出发,推断地下地质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等信息。

重力场的正反演问题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矿产资源勘探、地质构造研究、地下水资源调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正反演问题的解决,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物理反演在矿产勘探中的关键技术探索

地球物理反演在矿产勘探中的关键技术探索

地球物理反演在矿产勘探中的关键技术探索地球物理反演是通过对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进行测量和解释,以推测地下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分布的一种技术方法。

在矿产勘探领域,地球物理反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寻找矿产资源、确定矿体延伸规模和形状、预测矿产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球物理反演在矿产勘探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矿产勘探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和技术对地下的矿产资源进行探测、勘查和评价的一系列工作。

地球物理反演是矿产勘探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重力法、地磁法、电法、电磁法、地震法等多种技术手段。

在重力法中,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关键是根据地表测量的重力场数据,通过反演方法推算地下地质体的密度分布,从而判断地下矿产资源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反演密度分布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模型参数选择以及正反演算法等。

同样,在地磁法中,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关键在于根据地磁场数据,通过反演方法计算地下岩层的磁性,推测地下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参数选择以及反演算法的选择是地球物理反演的关键技术。

电法作为矿产勘探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关键在于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和电导率来推测地下的矿体分布情况。

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在电法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参数选择以及正反演算法等。

类似地,电磁法通过测量地下的磁场和电场来推测地下的电导率分布,进而探测地下矿产资源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参数选择以及反演算法等。

最后,在地震法中,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关键在于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接收数据,推测地下构造和矿体分布情况。

地球物理反演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参数选择以及反演算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地球物理反演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不同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选择合适的模型和反演算法,并进行反演结果的验证和解释。

此外,考虑地下介质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问题,可以提高地球物理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卷第三期 1990年6月 

物探与化探 

GEOPHYSICAL&GEOCI-IEI ̄IICAL EXPLOR ̄TION Vo】.14.N0.3 

Jl1n..1g90 

重磁勘探反演问题研究述评 曹 华 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摘 要 阅读了近三十年来发表的关于重磁反演问题的230杂篇英 俄文文章和专著以爰l0多年来国内 发表的近5 文章和专著,井根据研究反演问题的实践,论述了国内外较流行的重磁勘探反演方 法,扼要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情魂,评述了国内的研究成果井与国外水平做了比较,提出了当前值 得重视的研究曝魅。 

重磁异常的反演问题,是重磁勘探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资料处理和解释中的一个 难题。几十年来,国内外的地球物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地球物理文献 中,解反演问题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讨论题目。十多年来,笔者在研究反演问题的同时,阅读 了近三十年来发表的230余篇英 俄文有关的文章和专著 与一些同志合作,笔译了二百余 万字的英、饿文资料,编译了t重磁勘探反演问题 一书。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本文扼要 介绍国内外流行的解重磁勘探反演问题的方j击,比较国内外的研究水平,提出当前值得重点 深入研究的课题。 

解反演问题的目标和方法原理简述 从地质角度上说,解反演问题的目标主要是研究(推断)金属或非金属矿体和地质构造 (包括控矿构造,如含油、天然气、煤的构造,以及区域性的深部构造等)。前者可称为矿 体类问题,后者称为构造类问题‘从地球物理角度上来讲,这一目标可以分为:确定地质体 (用几何模型表示)参数,属于矿体类问题·确定物性分界面起伏,属于构造类问题’还有 确定物理参数(密度、磁化强度等)的分布。 当夸国内外流行的解反演问题的基本方珐大体上是相同的,主要分两步 (1)用一个 或一组几何形状简单、密鹰或磁化强度均匀分布或以菜一规律分布的模型体,表示形状复 杂、密度或磁化强度分布不均匀的地质俸I (2)由现铡异常确定模型体的几何参数(位 置、大小等)和物性参数(密度、磁化强度等),以此来表示实际的地质体。由观铡异常求 模型体参数.可以一次完成,倒如,根据异常曲线的特征点确定模型俸参数,或者由异常曲 线直接计算模型体的某些参数 也可以多次完成(迭代珐>,倒如,用某些模型体的理论异 常与实铡异常进行多次比较,选择两者拟合得最好的模型体来表示实际地质体。 反演问题研究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是 (1)如何从观测场值中选择适当的点值作为反演用的异常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曾华霖:重磁勘探反演问题研究述评 l83 无论是重力异常或磁异常,进行反演计算时,首先必须从观测的复杂叠加异常中划分出 单纯由反演目标引起的那部分场值。有时不直接采用观测场值,而是先将它们作某些数学变 换,例如,求出场值的导数、傅立叶频谱等,然后用变换出的场值作为反演用的原始数据。 这也是值得研究的。 (2)选择适当的模型体 表示形状不规则的地质体,一般采用一组(多个)模型而不是单个模型,每个模型的几 何形状要尽可能简单。在计算时,关键问题是给定模型体的合适初值。 (3)应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反演计算过程能否快速、收敛并得到精确的结果,除了给定适当的模型体参数初值外, 主要还取决于所用的计算方珐。应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计算方j击,而且在计算过程的 不同阶段需不断调整、修改所用的方法,才能加快计算速度,节省机器时间,保证计算结果 的精度。 (4)减少多解性(非唯一性)的影响 显然,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是反演方法的“生命”,而位场反演中固有的多解性的存在,严 重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应特别强调的是,可靠性主要指的是得到的模型体与地质体的 “符合 程度,而绝不能只满足于由模型体算出的理论异常与观橱I异常的 拟台 好坏。 实际上,反演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展开的。 下面以确定地质横型体参数、确定物性分界面的起伏以及确定物性参数的分布为题简单 介绍反演问题的解珐。 l,确定地厨模型体参数 确定地质模型体参数的方j击主要有:特征点j击,最优化选择法,应用异常的傅立叶频谱 等数学变换的方j击及人机会话(联作)等。特征点法简单易行,能对地质体做出粗路的估 计。 最优化选择法的基本原理是从许多理论模型中,选择出一个其理论异常周观橱I异常符合 得最好的一个模型表示地质体。 应用观铡异常的变换值作为反演用的原始数据,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例如,位场的复杂 表达式、场值与模型体参数闻的关系,经变换后可以变得比较简单,而且可以加快正问题的 计算速度。目前在解反问题中用得较多的是傅立叶变换、汉克尔(Hanke1)变换、梅林 (Mellin)变换、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以及B.M.Bepe31 ̄ ̄(1973)提出的规格化总 梯度法等。 2.确定袖性分界面的起伏 确定物性分界面的起伏(简称为 界面反演 )实际上也是确定模型体参数。例如,为了 求一个密度分界面的起伏,用一组呈=维分布的长方体作模型,固定模型体顶面深度,界面 起伏就可以用这些长方体底面澡度朐变化来表示。 根据文献资料来看,界面反演方j击大致可分为:迭代j击反演、统计分析、频谱展开j击、 广史矩阵反演,多项式j击以及正则化j击等。其中,迭代j击用得最多。 3.确定袖性参数的分布 根据重磁异常求地下密度、磁化强度的不均匀分布,目前流行的作j击是(以二度问题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物 探 与 化 探 14卷 例):把地下半空间分为许多大小相等(或不等)的矩形或正方形格子,并设每个格子内的 物性分布是均匀的,保持每个格子的大小不变,由鼻常直接计算出每格内的密度或磁化强 度}根据计算出的物性分布,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高(或低)密度体,或强(或弱)磁性 体。当它们存在时,物性分布可以形象地显示其位置、大小和形态等。 目前,求物性分布的方法主要有: ]3aekus-Gilbert法,线性规勋和二次规划法以及傅立叶裙积法等。 

二、国外研究情况简介 解反演向题是三十多年来欧美 苏联及东欧地球物理学家十分感兴趣的一个热门课题, 这方面的文章在地球物理文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下面按上节所述的方法分类简单介绍一 下国外的情况。 1.确定地质模型体参数 (1)特征点法 由E。A.My ̄peuoBa编辑的苏联《重力勘探手册》(1 981)可能是目前关于此法的最为详 细的论著 此书叙述了以球体、木平圆柱体、木平物质带、水平半平面、垂直层、倾斜层等 为模型体,根据Ag、 及 等位场要素曲线特征点,求取模型体参数的方法。 (2)最优化选择 苏联E.r.Bynax等发表了不少关于最优化选择法(极小化方法)的文章。他们在1984 年发表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多参数泛函的极小化方法及自动化程序的设计等。他们指出,解 释复杂的重磁资料,选择法是最有效的,因为只有这个方法才可能考虑所研究地区地质构造 的所有先验资料。 B.K.Bhattaeharyya(1978)评论了当时流符的空闻域和频率域最优化方珐。他认为, 方法效果主要取决于按所研究地区的l先验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所选择的简单几何形体,而 且直觉和经验仍起主要作用。 此外,M.Ai-Chlabl(1971)比较系统地讨论了用最优化方法解释重力异常,论述了初 始模型培定方法,目标函数的特性和加约束等问题。他指出,在计算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 的最优化方法。P.H.MoGrath和P.J.Hood(1978)提出用有限薄板9I起的磁效应的数值 积分,去近似表示诸如有限长走向薄岩脉、垂直棱柱、截断台阶、平行六面体等不同形状的 模型的磁异常,以实现磁异常的反演。L.R.Lines和S.Treitel(1984)从理论上评述了最 小二乘最优化算法的显著特征以及在重力问题上的应用等。 (3)应用异常的频谱等数学变换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傅立叶变换。较突出的是D.w.Odenburff(1974)根据R.L. Parker(1 973)的频率域二度起伏层重力异常快速正演公式提出的一种计算场源体形状(包 括界面超_伏).的频率城选代反演方法。 在其它的变换方面,D.Patella(1 980)把汉克尔变换用于球体、水平圆柱体、垂直杆 的重力反演。他表明,对于球体、垂直杆模型,汉克尔变换比傅立叶变换要好。N.L.1 ̄ohan 等(1986)首次提出用梅林变换解释重力异常,导出了球体,二度水平圆柱体以及二度薄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旺 f 

7 

4 3期 曾华霖;重磁勘探反溃问鼯研究述评 层重力效应的水平一次导数的梅林变换表达式,并由此求取模型体的参数。N.Sundarara ̄an· S.V.Seshagiri、Rao(1 982)叙述了用希尔伯特变换求似二度断层的顶面漾度、底面深度 以及剩余密度参数的方法。 2.确定物性分界面的起伏 M.H.P.J3ott.(19B0)提出了一种根据剩余重力异常直接计算已知密度差的二雏沉积盆 地形状的快速数字计算方法。方法的原理是利用逐次逼近消去剩余值。这一方法为迭代计算 界面(特别是盆地)反演打下了基础。 后来,L_Cordell和R.G.Henderson(1968)根据Bott(1960)和Danes(i960)方法 的思想提出根据重力异常数据用迭代法求三度地质体(界面起伏)的方法。他们对不同的计 算点分别采用直立长方体和直立线元为模型,以加快计算速度,还对参考面深度的选择进行 了较深人的讨论。A.C ̄erea-d和N.Debeglia(1 975)提出的求物性界面起扶的方珐 国内用 得较多。其计算工作分两步:(1)根据重磁异常的能谱计算两个均匀弁质分l界面的平均深痘 和密度或磁化强度} (2)用迭代法计算界面操度的局部变化f起伏)。, . 上述方法中,界面上下物质密度或磁化强度均披视为均匀分布。在70年代,L.Cordell (1973)根据Athy(1930)、Hedberg(1936)等人对沉积盆地物质密魔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 提出在沉积盆地中密度随深度呈指数规律增加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反演方法。盾寒, ‘又有多篇 文章讨论了密度按线性、二次函数关系随深度增加的反演方法 D.B.Ra,o(1986)用二次函 数近似盆地中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由重力异常来模拟盆地,他指出 ,二次函数比指数关 系更易于计算。H.Granse ̄(1987)综述了变密度条件下沉积盆地的重力反演,根据密度随 深度的指数关系,提出一个基于级数展开式的频率域正演公式,井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实现数 值计算。我国留美学者Yufu Chai和w.J.tlinze(1988)也提出密度随深度呈指数关系, 井用垂直长方体进行重力反演。为提高傅立叶变换的精度,应用了移动取样技术(Shift—Sam— pling technique)。 、 3.确定物性参数的分布 解重磁异常线性反问题求物性参数分布的文章比上述两类要少,而且解决实际问题的效 果也很不理想。 代表性的研究有:w.R.Green(1975)用Backus--Gilbert方法研究地下密度构造, J.Mottl等(1972)研究用整形线性规划法解二度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反问题,以及M.H·P. B t(1997)用傅立叶褶积法解磁异常线性反问题等。 4.多解性问趣 自从I).C.Skells(1947)的著名论文发表以来,国外对这个问题有相当多的研究。许 多学者认为,限制多解性影响有效而又实用的措施,是尽可能利用已知的地质、地球物理及 钻探等资料,对反演结果施加约束。 关于多解性问题的文献很多,例如:M.A1一Chalabi(1 971)应用参数超空间详细研究了重 磁反演中的非唯一性问题,R.L_Parker(1975)提出了重磁解释的理想体理论。这些研究 对于限制多解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苏联学者着重于从理论上寻求能得到唯一解的模型、 准孵lJ和条件,10.A.HlauiKHH(1957),E,F.By. ̄ax(1 984)等人都发表过文章。 5.解反演问题的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