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提纲(全部)

经济生活提纲(全部)
经济生活提纲(全部)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各是什么?

(1)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注:①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③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否固定。

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⑤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纸币的发行规律是什么?

(1)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本质: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价值)

纸币的职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某些国家的纸币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若发行过多,则会发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若过少,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注:①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价值),不是一般等价物。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4. 两种结算方式:现金和转账结算。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和支票

信用卡和银行信用卡区别:信用卡是一种电子支付卡,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有什么优点?(P9)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5.外汇:

(1)外汇与汇率的含义:(P10)

外汇: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的升降及其影响:

A.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同等的人民币能兑换更多的外币(或同等的外币兑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外汇贬值。(有利于中国进口,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引进外资,有利于居民出国旅游、留学、投资等。)

B.人民币汇率下降:意味着同等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币减少(或同等的外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人民币贬值,外汇升值(有利于中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3)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扩大就业、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金融稳定、世界经济发展。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原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有利——形成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有利——形成买方市场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一般来说,价值与价格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注意: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怎样理解等价交换?不是每次交换都刚好等价,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平均数。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一般来说,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动。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

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3.价格变化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与其相关商品价格有关:

(1)甲和乙是替代品

甲价格上升甲的需求量减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2)甲和乙是互补品

甲价格上升甲的需求量减少乙的需求量减少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其他影响: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1)居民的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2)物价总水平

2.提高消费水平途径:(1)根本途径:发展经济;

(2)重要途径: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物价

3.消费的类型:

(1)按产品类型: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恩格尔系数: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意义--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5.消费心理表现:(1)从众心理(2)求异心理(3)攀比心理(4)求实心理

6.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结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B、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一条基本要求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意义(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2)怎么样

A.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自主创新(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

(1)重要性:公有制是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构成:

①国有经济(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②集体经济(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2.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注: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主要区别是是否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3)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为什么要坚持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必要性: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重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企业

1、企业的含义、分类(书p36页)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2、公司分类: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区别P38表格)

3、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4、公司取得经营成功的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

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公司经营管理不善的结果:---兼并和破产(P40-41)

二、劳动者

1、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

(1)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对社会: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对个人: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对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秩序

(2)我国就业形式严峻的原因:

①(量)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质)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1)根本途径:发展经济。

(2)党和政府:①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

(3)劳动者个人:提高劳动技能、素质;树立正确择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3、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维护劳动者权利,是保证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2)劳动者权利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七个方面P44)

(3)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劳动者享有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

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4)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劳动者:A、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基础;

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重要依据

C、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权益受损时通过正当、合法途径维护。途径有投

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②国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③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概念(书本P45)

2、储蓄存款的分类:活期和定期(书本P46)

3、利息及计算: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地位: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3)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此外,还提供债劵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二、其他投资方式

1、股票(股份凭证)------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股票投资收入:A、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

B、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受综合因素的影响:经营状况、供求

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

2、债券(债务证书)------稳健的投资

(1)含义: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3)特点:①风险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逐渐增大;

②收益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逐渐增大;

③流通性: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逐渐减小。

3、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1)含义:(书本P51页)

(2)分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3)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4、投资四原则:

A、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B、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

C、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D、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注意:(1)存款储蓄——便捷(2)购买债券——稳健

(3)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股票是股份凭证,代表所有权;债券是一种债务凭证,代表债权。)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含义: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必要性:这是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性质特点。

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

高技能③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④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的社会地位。

2、其他分配方式:

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效率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公平含义: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

公平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两者关系:

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不一致性----分别强调不同方面,存在矛盾。

(2)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A、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B、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C.、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4、如何实现社会分配公平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重要举措1-----(初次分配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着力限高提低,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重要举措2----(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强税收调节等,止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

1、财政含义:国家收入和支出。财政包括预算和决算两个环节。

2、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如行业、地区平衡发展、农业扶持、中西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建设支出、增发国债、减少税收、刺激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含义: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

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基础性的;

(2)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书本P67页

5、财政支出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6、财政支出形式: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

出;债务支出。

7、财政收支状况:

(1)财政收支平衡: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结余或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2)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

(3)财政盈余:财政支出小于收入

二、征税与纳税

1、税收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我国税收种类:(书本P69---70页)——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纳税人、意义)(1)增值税

征税对象:生产经营中增值额。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意义: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发展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

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收入。

特点: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意义: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抗税、骗税、抗税(书本P72页)

偷税: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

欠税: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

骗税: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骗取出口退税;虚报自然灾害损失,骗取税收减免)

抗税:暴力、威胁、殴打

5、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⑴依法自觉纳税⑵提高“纳税人”意识——法制意识、主人翁意识、监督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等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资源配置的方式:

1、资源配置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市场经济。

2、市场秩序:市场规则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诚实守信)(P79)

(注:市场规则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行业规范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我们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市场调节的优点:①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②能够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和商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2)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存在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P81)

注:①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理解;②后果: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5、宏观调控(P84)

(1)宏观调控的原因:

A、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见上一条知识点第4条所有)

B、加强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

A、经济手段:—--经济政策(最常用的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计划;

B、法律手段:——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C、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来调节经济。注: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市场调节不行,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把市场调节(无形手)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形手)结合起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怎么做?P87)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农业化道路。推动西部发展、东部崛起。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

1、主要表现:(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2、实现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2)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寻找“最有利销售市场,最有利生产条件”)

(3)目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4)作用: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级分化更加严重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我们的政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P95-96)

(1)概况(2)作用(3)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原则。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

(4)我国与WTO:中国“入世”时间、意义

2.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目前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我国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总体要求:实行积极主动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A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B引进来: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C“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措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发展服务贸易。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我国跨国公司。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最新整理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知识点概括版)汇总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的属性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纸币的含义 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信用卡的优点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首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 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提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 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 致消费者对其需求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 的迅速增加。 3、消费者对于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 的影响。(然后答替代品和互补品)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需求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4、消费者的心理 5、物价总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 消费的类型 消费包括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和贷款消费。按照消费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及其特点、评价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 风格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评价: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盲目 从众是不可取的。合理健康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否则是有害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有些人消费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评价: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 了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个别同学受攀比心理影响,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 费向名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评价: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政治生活知识提纲及答题模板

政治生活知识提纲及答题模板 (一)公民(或人民) 知识提纲: 1、国家性质:P5 2、人民民主的两个特点及表现:P5 3、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观点:P6 4、公民与国家的关系:P8小字 5、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P8--9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则:P10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P12四点 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P15—30 (4个民主) 9、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P31—33 答题模板: 1、公民为什么做某事?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做某事从根本上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我国公民享有××权利,公民做某事正是其行使××权利的体现。 ③我国公民具有××政治性义务,公民做某事正是其履行××义务的体现。 ④公民做某事的意义(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 2、公民应该怎样做某事?(某事一般指政治参与) ①公民要遵循政治参与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如果单考

某一原则时,则要将其具体措施写出) ②要坚持有序的参与,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时要具体写出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③要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 ④如单考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与方式(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则应以课本为主注意:措施中如果有相同的,只要写其中一个即可。 (二)政府(或国家) 知识提纲: 1、国家性质(国体)P5 2、政府的性质(P37)、宗旨、工作原则及要求(P39-41) 3、政府职能:P37 4、依法行政:P43--45 ①含义②原因(必要性+意义)③两方面要求 5、科学民主决策:P45 ①重要性②措施 6、接受监督:P46--48 ①原因(必要性+意义)②如何监督? ③重要表现—“阳光工程” (含义、意义) 7、政府的权威:P49—51 ①含义②决定因素③表现④标志 ⑤措施 答题模板: 1、政府为什么做某事? ①根本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加粗部分为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高中三年全部必修教材背诵提纲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高中三年全部必修教材背诵提纲 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⑴价值决定价格。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流通→成本→ 价值量→价格 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天气、政策、市场炒作、消费心 理等→供求关系→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⑴影响生活(消费者、需求量): 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 变动影响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 影响大 ②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 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 量减少。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

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水平与当前收入正相关。②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能预支将来收入,加大当前消费;预期未来收入减少,会节制当前消费。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稳定。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4.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总复习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的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体、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和 民主主体的广泛)和真实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注意:不是公民)。 4.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国家事务的 一种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我国的立国之本(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 1.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言论、游行、出版、示 威、结社)和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3.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 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三、民主选举 1.我国已经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了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我国将长时 间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 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有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四、民主决策 1.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2.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 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听证于民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五、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广大村民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 民委员会主席。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完整版)《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8.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 1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时相反。 11.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2.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3.2007月8年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98.36(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币/100外币)。这一变化表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国旅游者等。(√) 14.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5.“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6.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

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客观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3)物价水平。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 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知识点温习提纲 必修2?《政治生活》温习提纲 第1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主体:公民) (知识提纲: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的特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1课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x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份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保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注意区分两个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 (1)人民民主最广泛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但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戴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戴祖国统1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最真实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资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趋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获得的成绩,充分反应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人民民主的最管用 我国建立1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4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保护国家统1和民族团结、遵照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眼前1律同等的原则;(同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1的原则;(1方面要建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外一方面,要建立义务意识,自觉实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4 \* GB3 ④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有序的政治参与) 7、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新版2021年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学习就像一场战争,一场赛跑,它不会因你而停止,而你要因它而奋斗! 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信用卡】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

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外汇】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价格变动对生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 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关键词有质量、性能等)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般指价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产生: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产生了货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4)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还有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三个其他职能。 注意:区分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与支付手段(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等),刷卡消费是流通手段。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 货币流通次数 4.纸币 (1)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注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无权任意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但无权规定购买力。 5.信用卡 广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贷款于一身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6.汇率与外汇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如果100单位本币(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说明本币(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反之,本币(人民币)汇率降低,本币(人民币)贬值。注意:判断时注意日期。 (3)本币(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积极影响有:有利于进口、减轻外债负担、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对外投资、出国消费成本降低;消极影响:不利于出口、失业增加、外汇储备贬值、大量外资流入、外资投资成本增加。本币贬值则反之。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政治生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积极: 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 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政府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B.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意义: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2019《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 12个重点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12个重点必背知识 (一)、关于价格相关知识(热点应用:物价、CPI、PPI、房价)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两个---①价值(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价格,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 其它因素有-----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 2、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影响供给即生产、二影响需求即消费) (1)价格变动对供给(生产)的影响(新修改):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2)价格变动对需求(消费者)的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替品价格变动成正相关变动。 3、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格下降,资源则流出该领域。 5、宏观调控—价格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国家实行价格管制(如限制药品最高价、保证粮食最低价、实行阶梯水价)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从而提高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 (二)、关于消费相关知识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消费水平: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正比)。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完善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此外,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⑥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的质量监管,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也不抑制。)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概括为“5R”。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立自强、个人成就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