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现状研究进展
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

预 防 这 些疾 病 十 分 重 要 。 小 鼠 脑 中 E .O CS D主 要 分 布 于海 马 、 纹 状 体 、 叉核 及 松 果 体 。 E —O 交 C S D能 调 节 大脑 细 胞 外 超 氧 化
胱氨酸的二硫键连接[ 。E —O C S D的每 个亚基 包括 一个铜和 一
个锌原子 . 它们 是 酶 保 重要联 系。基 因改 变后表达 高于或低 于正常水 平 E —O C S D的 大鼠学习及记 忆功能均 减弱 。E .O CS D 转 基 因 大 鼠在 进 行 连 续 的 恐惧 调 节 过 程 中 . 海 马 C I区域 出 A
现 可 逆 性 长 时程 增 强 效 应 减 弱 , 引起 长 时 程 的 记 忆 损 害 。 另 并
23 E .O 与 心 血 管 系统 疾 病 . CS D E .O CS D在 血 管壁 中表 达 量 高 , 要 由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分 泌 , 人 类 主 动 脉 中 S D 最 主要 主 是 O 的 存 在 形 式 [。 血 管 中的 E .O 9 】 C S D主 要 存 在 于 细 胞 外 基 质 中 .
维普资讯
实用 医 学 杂 志 2 0 0 8年 第 2 4卷 第 2期
13 6
细胞 外 超 氧化 物 歧 化 酶 的研究 进展
陈 立 力
超 氧化 物歧 化 酶 (u eoi i uae S ) 机 体 内广 泛 sprx ed m t .OD 是 d s s
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和应用进展

t e h b i o e f c rn nd c a sfc to o o vng o e - h y rd m d lo o i g a l s iia i n f rs l i v r s
维普资讯
动物 医学 进展 。0 7 2 ( ) 7 — 5 2 0 ,8 7 :07
Pr gr s n Ve e i r e i i o e s i t rna y M d cne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研 究 和 应 用 进 展
李 敬 玺 刘 继 兰。 王 选 年 银 , , ,
CYLD n e a t t i t r c s wih TR P a e l t s n g tv l ce r I nd r gu a e e a i ey nu l a
[ O Ho e . 2] y rD RNA itree c o td igtemoeua ai nefrn efrsu yn h lclrb s s o e rpyhar iod r[] Cur i u so v f uo sciti ds resJ . r OpnDrgDi vDe— n c c
( :4 -7 . 4) 5 3 5 6
[ 7 1]
Ros i g A RNAi t e a e tc sg L. h r p u is:Prn i l s p o p c s a d i c p e , r s e t n
c al gsJ . d u ei R v 2 0 ,6 3 :3 —4 . h ln e[] A vDrgD l e ,0 7 1 ( ) 2 12 3 e v D 8 Re a yA ,Ho lD ,Li ,e 1 3 g me h uJW ta.Thet mo u p e s r u rs p r so
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异常表达与活性的临床前研究进展

导 M nS ) 表 达 或 升 高 活 性 而 实 现 的 。对 OI 的
于 由 N( 诱 导 的 皮 质 伸 经 元 的 缺 氧 ( ) 氧 ( ) ) 糖 复 糖
2 心血 管 组 织
2 1 心 肌 组 织 Kl n . i t等 将 C5 BI/ 和 me 7 6
神 经保护 是通 过 R sE 1 2通路 . 激线 粒 体 a RK / 刺
示 , — (D( 不 是 (L.Z — OD) 免 疫 组 化 反 Mn S ) 而 、 1 nS 的
应 任 神 经 内 分 泌 细 胞 分 化 细 胞 中 增 加 。左 旋 笨 丙 氨 酸 氛 芥 ( I 或 C I ME ) S ' 使 MnS F ̄ S可 OD 的 赁 白
水平增 加 2 倩 ( . P0 0 0 ) .5 。 外 。 nS M OD 在
超 氧 化物 歧 化酶 同工酶 异 常表 达 与 活性 的临 床 前 研究 进 展
王 占庆 , 金 萍 , 静 王 刘
北 京 军 区 总 N院 药 理 科 , 京 1 0 0 - _ 北 070
摘 要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同 工 酶 ( Cu. n S ) Mn Z (D、 — S ) 和 EC S ) 在 抗 肿 瘤 和 其 它抗 氧 化 损 伤 过 (D — (D) 程 中表 达 和 活性 的 变化 较 为 复 杂 。 在 不 同 的 病 理 生 理 条 件 下 .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同 工 酶 的 表 达 或 活 超 性 在 不 同 组 织 器 官 中会 出现 不 同 的 状 况 . 达 的 表 数 量 和 活 性 也 各 有 特 点 。 近 几 年 , 关 超 氧 化 物 有
I 1 0 6 2 Ot 、 l 6 7 6 e 0 1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它能够将超氧自由基转化为氧气和过氧化氢,起到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作用。
本文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功能、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人体中存在三种SOD:Cu/Zn-SOD、Mn-SOD 和Fe-SOD。
其中,Cu/Zn-SOD主要分布在胞浆和细胞外液,需要Cu2+和Zn2+的协同作用;Mn-SOD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需要Mn2+作为辅因子;Fe-SOD主要分布在细菌中,需要Fe2+作为辅因子。
这些辅因子通过配位作用与蛋白质结合,增强了SOD的抗氧化活性。
各种SOD的结构方式不同,Cu/Zn-SOD和Fe-SOD均为四聚体,而Mn-SOD为二聚体。
SOD的基本结构是四分子组成的双链β-桶,其中锌或锰离子位于β-桶的中央,与四个蛋白质链上的组氨酸、赖氨酸和组替氨酸配位形成四面体几何构型,从而激活酶的抗氧化功能。
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能超氧自由基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种强氧化剂,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损伤作用,可引起DNA断裂、蛋白质结构变性和脂膜的过氧化,从而对细胞和组织产生不良影响。
而SOD可以催化以下反应:2O2- + 2H+ → O2 + H2O2,将超氧自由基转化为氧气和过氧化氢,从而减少氧化损伤的发生。
SOD还可以参与许多生理过程。
它能够调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逆境适应性;同时,SOD还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反应和人体免疫反应,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肿瘤具有重要作用。
三、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应用1. 保健品和药物开发:若把SOD制成保健品或药物,则能保护人体免受氧化损伤,对于预防老年病和癌症具有积极意义。
2. 动物饲料添加剂:SOD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率和免疫力,增加产蛋量和酪蛋白合成能力,从而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化妆品原料:SOD能够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和污染物的氧化损伤,从而具有抗衰老和美白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在口腔产品中应用效能探索研究

现代科学试验与临床实践证 明: 动物体 内 S O D
含量 多少 与衰老 、 致病 、 寿命 的关 系极 大 。人体 许多
只是年轻人的 5 0 %。在对 6 O岁以上衰老病人临床
实验 中 , 当体 内 S O D活 性 增 加 1 6 %时 , 血 浆 中氧化 自由基减 少 3 4 %, 其 中有 9 2 %的老人 觉得 有较 高 的 体能 , 8 9 % 的 老人 对 寒 冷 有 耐 受 力 , 免疫 力 明显 提 高 。研 究得 出的结论 , 引起 巨大震 动 。见表 1 。
的氧化 胁迫 。 在2 0 o C, p H=7条件 下 :
k8 o d= 1 0 mo l 一 l s一
离子 自由基 O ・ 一, 因而将从 牛红血球 中分离 出来 的
蓝色铜蛋 白定名为超氧化物岐化酶 ( E C 1 , 1 5 , 1 , 1 ) ,
从而 引起世 界各 国的极大 关 注。经近 几 十年 的发 展
表 1
疾病的发生与体 内活性 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 0 ・ 一 、 羟基 自由基等有关 。它能损伤细胞膜 、 断裂
D N A链从 而引 起病变 。因此 , 对超 氧 阴离 子 自由基
0 ・ 一 倍加重视 。 超氧化物岐化酶是 0 ・ 一 最有效 的清除剂 , 它通过催化歧化反应来清除 0 : ・ 一, 其催
化机 理是 :
S OD氧 化 型 +02 一— — + S O D 原 型 +O 2。 一
S OD 原型 +02。一— — — } S OD氧化型 +H2 02
总 反应式 为 :
2 0 1 3 年第 2 期
陈健芬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S O D ) 及其在 口 腔 产品中应 用效 能探 索研 究
超氧化物歧化酶一书256页的内容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对于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过程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它主要参与细胞内超氧阴离子的代谢,可以将超氧阴离子转化为氧和过氧化氢,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能及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作用成为了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焦点。
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新药的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超氧化物歧化酶》一书共计256页,内容涵盖了该酶的结构、功能、调控、应用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它系统地介绍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学功能、结构生物学、基因工程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概览:一、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概念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概念和历史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类及生物学功能3.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物合成及组织分布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与功能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特点2.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催化机制3.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能调节及与疾病的关系三、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 蛋白质纯化技术在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中的应用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中的应用3. 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测定方法四、超氧化物歧化酶与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1.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抗氧化防御中的作用2.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肿瘤的关系3.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五、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临床应用1.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2.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医疗保健产品中的应用3.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以上的主要内容概览,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超氧化物歧化酶》一书所涵盖的内容范围之广泛。
这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及功能调节等方面的知识,还详细阐述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前景。
在当前的生命科学领域中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一书的深入学习与阅读,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理解,还可以拓展我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老, 防止色素沉着 , 并治疗慢性多发性关节炎等图对躁郁 ,
1 S OD粗提液 制备技 术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前应用 的大部分 S D是从 动 物血 液和植 物细 O
胞提取 的。
1 动物血液 中 S D的粗提液制备技术 . 1 O 在我 国 , 可用来提取 S D的动物资 源丰富 。宁夏 O 固原 回民聚居 区 ,牛血资源充分 ,且未 被充分加工利 用 , 很好 的 S D原料阎 随着 家兔养 殖业 的发展 , 是 O ; 兔
维普资讯
食品研究 与开发
第0第 期 13 28 3 0年3 8 2 月 9 卷
.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李东旭 。 吴蕾 。 云霞 任
( 天津市食 品生物技术 重点实 验室, 天津商业 大学 生物技术与食 品科学学 院, 天津 3 0 3 ) 0 14
( h i j e a o t y f o d n i eh o g, col f i nier g dF o i c, T e a i K y br o o dBo c nl yS ho o o g e n odS e e T nn L a roF a t o B e n i a n cn
希望能更充分的利用资源 , 带来更好 的经济效益 。
了超氧化物歧化酶 (u eoi i uae  ̄ S D是广 S prx e s ts) 。 O dD m ”
泛存 在于生物体 内[ 防御氧化损 伤( 2 1 , 抗氧 化) 的一类 金 属酶翻 是 目前为止所发现 的唯一 的以 2 , - 为底物 的酶 , 能催化细胞 内超氧化物阴离子( 2 的歧化 反应 , 2 o) - 使 - 转化为 H0 和 O 2: 。S D被广泛地应用 于生产 日用化 O 工品( S D化妆护肤品 ) 品加工等 , 如 O 食 它具有抗 衰老 , 去除脸面雀斑 , 抗肿瘤 , 辐射 , 抗 增强人体免疫 的功能 , 被誉为 ^ 体垃圾潮 萱 夫。目 临 社 主要用于延缓 ^ 前 j 体衰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编辑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中的金属酶。
能催化生物体内超氧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是机体内O2-的天然消除剂[1] 。
从而清除O2-,在生物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免疫系统中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 。
中文名丹青宝牌SOD口服片外文名superoxidedismutase别称抗衰老之星主要原料SOD、人参,黄芪是否含防腐剂否主要营养成分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主要食用功效清除自由基、逆转亚健康、延缓衰老,改善睡眠、改善肠胃功能、预防老年性痴呆,抗氧化、抗辐射损伤,提高免疫力适宜人群老人、儿童、妇女,免疫低下者、术后康复者副作用无储藏方法避光,置于阴凉干燥处目录1简介2SOD的研发史1简介编辑SOD是一种金属酶,含有铜和锌两种离子,需氧。
生物中,SOD催化使对抗体有关的超氧阴离子变成双氧水,随后被双氧水分解,保护机体免受超氧阴离子的影响,是一种新型的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简称:SOD。
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
2SOD的研发史编辑1938年英国科学家Mann和Keilin首次从牛红血球中分离出一种含铜蛋白质,最初定名为血铜蛋白。
1956 年英国教授Harman D提出了“自由基衰老学说”,认为自由基是引起衰老和疾病的最终根源。
1969年美国生化专家Fridovich和他的学生Mccord从牛红细胞中重新发现这种蛋白,定名为SOD,并报告SOD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1980年日本著名医学博士羽靳负指出:关节神经痛、白内障、黄褐斑、癌症等,多种疾病与过量的自由基有关,SOD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
1985年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数百位科学家一致公认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对抗自由基的机制,这套机制由体内SOD支配和调控,SOD是对抗和俘获自由基的核心力量,是体内唯一以自由基为底物的清除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理功能;特性;应用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一种重要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从分类、分布、结构、性质、催化机理、制备、应用等方面探讨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础研究进展。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理功能;特性;应用Advanceincurrentresearchofsuperoxidedismutase.Abstract:SuperoxideDismutase(SOD)isanimportantenzymeinorganism,whichcanremovesuperoxidefreeradical.Itiswide-lyusedinclinicaltreatment,food,andcosmeticindustryforitsimportantphysiologicfunction.Thisreviewpresentsabasicre seachoutlineofSOD,includingclassification,distribution,structure,property,thecatalysemechanism,prepara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Superoxidedismutase;Physiologicfunction;Property;Application 1938年Mann和Keilin[1]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出一种蓝色的含铜蛋白质(Hemocuprein),1969年Mccord及Fridovich[2]发现该蛋白有催化O2,发生歧化反应的功能,故将此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EC1.15.1.1)。
该酶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平衡机体的氧自由基,从而避免当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浓度过高时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SOD是一种很有用途的药用酶。
有关SOD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涉及到化学、生物、医药、日用化工、食品诸领域,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通过多年努力,在SOD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
目前,SOD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抗炎症方面(以类风湿以及放射治疗后引起的炎症病人为主),此外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肺气肿、抗癌和氧中毒等都有一定疗效;在食品工业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和重要的功能性基料;在其它方面也有相关应用。
现就有关SOD的基础研究进展及应用方面作以简述。
1SOD的种类与分布SOD是一类清除自由基的蛋白酶,对需氧生物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体防御氧毒性的关键。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从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昆虫、鱼类、植物和哺乳动物等生物体内都分离得到了SOD。
基于金属辅基不同,这些SOD至少可以分为Cu/Zn-SOD、Mn-SOD、Fe-SOD三种类型[3]。
表1不同种类型的SOD分布(略)一般来说,Fe-SOD是被认为存在于较原始的生物类群中的一种SOD类型;Mn-SOD是在Fe-SOD基础上进化而来的一种蛋白类型,由于任何来源的Mn-SOD和Fe-SOD的一级结构同源性都很高,均不同于Cu/Zn-SOD的序列,可见它们来自同一个祖先;Cu/Zn-SOD分布最广,是一种真核生物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血、肝和菠菜叶、刺梨等生物体中。
除以上三种SOD外,Sa-OukKang等人最近又从链霉菌Streptomycesspp.和S.coelicotor中发现了两种新的SOD,一种是含镍酶即Ni-SOD,另一种是含铁和锌的酶即Fe/ZnSOD,它们均为四聚体,表观分子量分别是13KD和22KD,它们之间没有免疫交叉反应[4~6]。
[!--empirenews.page--] 2SOD的催化机理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的底物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它既带一个负电荷,又只有一个未成对的电子。
在不同条件下,O·-2既可作还原剂变成O2,又可作氧化剂变成H2O2,H2O2又在过氧氢酶(Catalase,CAT)的作用下,生成H2O和O2,由此可见,有毒性的O·-2在H2O2又在过氧氢酶(Catalase,CAT)的作用下,生成H2O和O2,由此可见,有毒性的O·-2在SOD和CAT共同作用下,变成了无毒的H2O和O2。
其作用机理如下:SOD+O·-2SOD-+O2SOD-+O·-2+2H+SOD+H2O22O·-2+2H+SODO2+H2O2H2O2CATH2O+O2 3SOD的结构和性质 3.1不同SOD的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从结构上可分为两族:CuZn-SOD为第一族,Mn-SOD和Fe-SOD为第二族。
天然存在的SOD,虽然活性中心离子不同,但催化活性部位却具有高度的结构同一性和进化的保守性,即活性中心金属离子都是与3或4个组氨酸(His)、咪唑基(Mn-SOD含1个天门冬氨酸羧基配位)和1个H2O分子呈畸变的四方锥或扭曲的四面体配位。
CuZn-SOD作为SOD结构上的第一族,是人们对于SOD结构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们了解最多的一种SOD。
比较不同来源的CuZn-SOD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发现,它们的同源性都很高[7]。
有些氨基酸还很保守,在所有序列中都不变,这暗示着这些氨基酸与活性中心有关。
如图1牛红细胞CuZn-SOD的结构所示:每个铜原子除分别与4个组氨基酸残基(His44.46.61.118)的咪唑氮配位外,还与一轴向水分子形成远距离的第五配位,Zn则与3个组氨酸残基(His61.69.78)和1个天冬氨酸(D81)配位。
Cu、Zn共同连接组氨酸61组成“咪唑桥”结构。
图1牛红细胞CuZn-SOD的结构示意图[8](略)Mn-SOD和Fe-SOD同属于SOD结构上的第二族,Mn-SOD是由20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四聚体,Mn(Ⅲ)是处于三角双锥配位环境中,其中一轴向配位为水分子,另一轴向被蛋白质辅基的配位His-28占据,另3个配基His-83、His-170和Asp-166位于赤道平面。
Fe-SOD的活性中心是由3个His,1个Asp和1个H2O扭曲四面体配位而成[9]。
3.2不同SOD的性质SOD是一种酸性蛋白,在酶分子上共价连接金属辅基,因此它对热、pH以及某些理化性质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其主要的理化性质见表2。
表24种SOD的理化性质(略)从上面可以看出,Mn-SOD、Fe-SOD的结构特征是不含半光氨酸,含有较多的色氨酸和酪氨酸,因此紫外吸收光谱类似一般蛋白质,在28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Mn-SOD的可见光谱在475nm 处附近有最大吸收,Fe-SOD在350nm处有最大吸收,这都反映了所含金属离子的光学性质。
4SOD的生产方式目前国内已开发的SOD产品绝大分都是Cu/Zn-SOD,它们最早是从动物的血、肝中分离提取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溶血液的制备、选择性热变性、超滤浓缩、丙酮沉淀、柱层析、冷冻干燥[10]。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交叉感染,过敏性反应等现象,开发研究从植物中提取SOD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近年来在植物SOD的研究领域有大量相关报道。
许平[11]、袁艺[12]、赵文芝[13]、余旭亚[14]等分别从大蒜、桑叶、沙棘、仙人掌中提取SOD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其提取方法主要有分步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层析柱法等。
[!--empirenews.page--] 除了从动植物中提取SOD外,选育SOD高产菌株进行发酵生产也是比较有价值的一种方法。
1997年王岁楼等人自然筛选出1株SOD高产菌株Y-216,酶活可达600U/g湿菌体[15],并对其形成SOD的生理条件作了初步研究,为SOD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打下了基础。
吴思芳等人研究了从啤酒废酵母生产、提取、纯化SOD的方法和条件,得到比活为3048U/mg的SOD酶,指出开展啤酒废酵母生产SOD的综合利用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16]。
由于天然SOD来源有限,且具有异体蛋白免疫原性,外源SOD不易被人体接受等缺陷,使之在应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SOD基因工程是广开酶源,降低成本和获得无抗原性的人源SOD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美、日、英、德相继开发了微生物SOD基因工程产品,并进行了临床实验[17]。
我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海军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已成功将人血CuZn-SOD克隆到大肠杆菌中,表达率高达50%。
施惠娟等[18,19]分别以人胎肝组织及人肝细胞株(L02)总RNA为模板,以RT-PCR法获得hCuZn-SOD和hMn-SODcDNA,构建表达质粒pETSOD,并导入E.coli细胞中使之表达。
分别获得了38%和50%的高表达率,且表达的SOD有酶活性。
鉴于重组的人SOD在体内半衰期仍很短[1][2][3]下一页,施惠娟等[20]又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rhCuZn-SODcDNA基因改造得到了更加稳定的酶。
以上说明了我国人源SOD在微生物细胞中的克隆和表达已达到了国际水平。
目前,国内外在基因工程生产SOD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5SOD的模拟研究与天然SOD相比,SOD的模拟物有着更显著的优点[21]。
首先是获取和制备比天然SOD要简单得多。
天然SOD要从人或其它生物中提取,这就决定了天然SOD的提取必然困难重重,而且产量不高。
而模拟SOD可以用化学方法来人工合成,其物质和能量消耗低,且产量不会受到限制。
其次,天然SOD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在进入体内时存在着诸如进入细胞能力弱、细胞渗透性差、在血中半衰期短(在人体中SOD只是在很短时间内稳定,其半衰期为分钟级)、不能口服、价格昂贵等缺点[22]。
另外,对于非人体SOD还存在着造成免疫损伤的可能。
所以人们把目光投向了SOD模拟物,尤其是低分子量模拟物上。
目前,生物无机化学家们合成和表征了一系列含铜、锰、铁等金属离子的小分子配合物来模拟SOD,期待将来能用小分子模拟化合物代替SOD应用于临床。
其中研究最多的含铜络合物是3,5-二异丙基水杨酸铜[Cu(3,5-DIPS)][23],这是一种低分子量的亲脂性络合物,具有天然CuZn-SOD样活性,可以起到抗炎及减轻由链脲菌素诱导产生的糖尿病。
刘京萍等[24]合成的铁(Ⅱ)-酪氨酸模拟SOD金属酶,分子量比天然酶小得多,与天然SOD活性差距较小,且毒性小,从而大大推进了人工合成具有分子质量较小、稳定性高、毒性较底、活性较高等优点的SOD模拟物的研究工作。
但是由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模拟属于新型交叉学科,需要化学和生物学知识乃至技术的高度结合,目前的模拟还没有走向成熟,相信随着21世纪化学生物学的崛起,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将会对化学、生物学及医学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