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永宁中心小学

四年级

经典诵读容

目录

1、《论语》一《学而篇》 (3)

2、《论语》二《为政篇》 (4)

3、《论语》三《八佾篇》 (5)

4、《论语》四《里仁篇》 (5)

5、《论语》五《公冶长篇》 (6)

6、《论语》六《雍也篇》 (6)

7、《论语》七《述而篇》 (6)

8、《论语》八《泰伯篇》 (7)

9、《论语》九《子罕篇》 (7)

10、《论语》十《乡党篇》 (7)

11、《论语》十一《先进篇》 (8)

12、《论语》十二《颜渊篇》 (8)

13、《论语》十三《子路篇》 (9)

14、《论语》十四《宪问篇》 (10)

15、《论语》十七《阳货篇》 (10)

16、《论语》十九《子篇》 (11)

17、古诗《登高》 (12)

18、古诗《塘湖春行》 (12)

19、古诗《菩萨蛮.书造口壁》 (13)

20、古诗《西塞山怀古》 (13)

21、古诗《雁门太守行》 (14)

22、古诗《黄鹤楼》 (14)

23、古诗《登金陵等黄台》 (15)

24、古诗《金陵酒肆留别》 (15)

25、古诗《书愤》 (16)

26、古诗《无题》 (16)

27、现代诗《林中月夜》 (17)

28、现代诗《池塘》 (18)

29、现代诗《用目光倾听》 (19)

30、现代诗《妈妈有多大》 (20)

31、现代诗《妈妈的眼泪》 (21)

32、现代诗《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22)

33、现代诗《海浪》 (23)

34、现代诗《》 (24)

35、现代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25)

36、现代诗《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26)

《论语》节选

一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hào)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yǐ)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yú)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dàn)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2. 有子曰:“信近於(yú )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二为政篇

1. 子曰:“为政以德,譬(p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4.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yān)廋(sōu)哉?人焉廋哉?”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子曰:“君子不器。”

7.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8. 子曰:“君子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10.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1. 子曰:“由!诲(huì)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八佾(yì)篇

1. 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人而不仁,如乐(yuè)?”

3.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yī)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4. 子曰:“射不主皮,为(wéi )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5.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chǎn)也。”

四里仁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wù)人。”

3. 子曰:“苟(gǒu)志于仁矣,无恶也。”

4.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7.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gōng)之不逮(dǎi )也。”

10.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11. 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12.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五公冶(yě)长篇

1. 子曰:“晏(yàn)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 子贡问曰:“文子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六雍(yōng)也篇

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子曰:“中庸(yōng)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七述而篇

1.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于我哉?”

2.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xǐ),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qī)戚。

八泰伯篇

1.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九子罕(hǎn)篇

1. 子绝四:毋(wú)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十乡党篇

1、食不语,寝(qǐn)不言。

2、席不正,不坐。

3、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4、康子馈(kuì)药,拜而受之。曰:“丘(qiū)未达,不敢尝。”

5、君赐(sì)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xīng),必熟而荐(jiàn)之。

君赐生,必畜之。侍(shì)食于君,君祭(jì),先饭。

6、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shēn)。

7、君命召,不俟(sì)驾行矣(yi)。

8、入太庙,每事问。

十一先进篇

1、子曰(yuē):“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

之,则吾从先进。”

2、子曰:“从我于、蔡(cài)者,皆不及门也。”

3、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4、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yān)能事鬼?”曰:“敢问

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十二颜渊篇

1、司马牛问君子。子问:“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

君子已乎?”子曰:“省(shěng)不疚(jiù),夫忧惧?”

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

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gōng)而有礼,四海之皆兄弟也。君子患乎无兄弟也?”

3、齐景公问政于子。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

哉(zāi)!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sù),吾得而食诸?”

4、子曰:“片言可以折(zhé)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nuò)。

5、子问政。子曰:“居之无倦(juàn),行之以忠。”

6、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è)。小人反是。”

8、季康子问政于子。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shú)敢不正?”

9、季康子问政于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子对曰:“子为

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ǎn)。”

10、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wù)自辱焉(y ān)。”

十三子路篇

1、仲弓为季氏宰(zǎi),问政。子曰:“先有司,赦(shè)小过,举贤

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2、子曰:“诵(song)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xī)以为?”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yuè),远者来。”

5、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

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十四宪问篇

1、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

2、子曰:“贫而无怨(yuàn)难(nán),富而无骄易。”

3、子曰:“不在其位,不谋(móu)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rén)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

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5、或曰:“以德报怨,如?”子曰:“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6、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

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wèi)过矣(yi)。”

1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qín),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子曰:“君子贞(zhēn)而不谅(liàng)。”

13、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4、子曰:“有教无类。”

1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móu)。”

十七阳货篇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yí)仁(rén)。”

3、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zāi)!不有博(bó)弈(yì)

者乎?为之,犹(yóu)贤(xián)乎已(yi)。”

十九子篇

1、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子夏曰:“仕(shì)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

以知人也。”

古诗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啸(xiào) 渚(zhǔ) 萧(xiāo)

鬓(bìn) 潦(liáo) 浊(zhuó)】

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

【贾(jiǎ) 】

菩萨蛮·书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pú'sà'mán)

鹧鸪(zhè'gū)】

西塞山怀古

[唐] 禹锡浚楼船下益州,金陵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浚(xùn) 黯(àn) 幡(fān)

垒(lěi) 荻(dí)】

雁门太守行

[唐]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鳞(lín) 脂(zhī) 携(xié)】

黄鹤楼

[唐]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颢(hào) 萋(qī)】

登金陵等黄台

[唐]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鹭(lù) 蔽(bì)】

金陵酒肆留别

[唐]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姬(jī) 觞(shāng)】

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话,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鬓(bìn) 堪(kān) 仲(zhòng)】

无题

[唐] 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亦(yì) 殷(yīn) 】

现代诗

林中月夜

金波溶溶的月光

像银亮的春水

洒在每一片绿叶上

闪着耀眼的光辉

叶子一动不动

做着恬(tián)静的梦

梦见月光化做露珠

一样的晶莹

一样的玲珑

在晨风里摇落

一滴滴

叮咚

池塘

罗英池塘

是一个聚宝盆

聚着

聚着云彩

聚着太阳

聚着花朵

也聚着小伙伴的脸

一一

偶尔

也有小飞机——蜻蜓

聚集在此

真是神奇

我想把这聚宝盆

抱回家

可妈妈说

不能抱

一抱聚宝盆就破了

用目光倾听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

这句话,一直伴随我长大,

让我学会了如与别人交往。

听别人说话也是一种交流,

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当我和别人交流的时候,

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

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

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真诚地生活,

她慈爱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妈妈有多大

丁云妈妈今年到底有多大,

这个问题我可不会回答。

在外婆面前,

好像她才只有十二,

每次都撒着娇有说又有笑。

在爸爸面前,

好像她今年二十二

细声又细气样子可美啦!

在我的面前,

她却有三十二,

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样子真可怕。

请你猜一猜

我的妈妈到底有多大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第一单元 1、课本古诗《秋思》 2、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秋日 北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4、笠翁对韵(一)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二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 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第二单元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军中夜感 明张家玉 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7、马上作戚继光明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8、笠翁对韵(二)三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 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四支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 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 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 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 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第三单元 9、过分水岭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0、小溪元刘秉忠 小溪流水碧如油,终日忘机羡白鸥。两岸桃花春色裏,可能容箇钓鱼舟。 11、落日呼归白鼻豚明张琦 紫絮茅花飞入门,浅溪幽响出篱根。溪家老妇闲无事,落日呼归白鼻豚。 12、笠翁对韵(三)五微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 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 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 周有若,汉相如。王屋对匡庐。 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 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第四单元 13、山行留客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4、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山行南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6、笠翁对韵七、虞 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2011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 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 谈话。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学生背。 3 .评点: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1)交流。(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上册)山东省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 教 案 XXX小学 XXX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 第一单元主题:走进千山万水 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篇》 第二单元主题:以诚待人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 第三单元主题:童话的魅力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第四单元主题:热爱生命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4、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第五单元主题:战争与和平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四年级经典诵读材料

经典诵读三百篇 古诗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滁(chú)州西涧(jiàn)(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6.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7.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惠(huì)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1.示儿(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2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3.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4.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15.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向出疏桐。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 16.垓(gāi)下歌(秦朝)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17.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8.易水歌(战国)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19.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四年级上经典诵读(1)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一《论语》精华句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最新四年级上经典诵读(1)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2 3 一《论语》精华句4 5 6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9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0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11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13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4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15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6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7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19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0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21 8、道不同,不相为谋。 22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23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25 邪恶的东西。 26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27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8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29 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30 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1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2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33 师了。 34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5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36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38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9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40 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41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42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43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44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45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6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47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8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49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0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51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备课笔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坡坝小学 年级:四年级 科目:经典诵读 教师:袁冬平 2016年9月1日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

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古诗词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经典诵读篇目(四年级)

四年级下学期朝诵经典篇目 第一周: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第二周: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成畦:成垄成行。2、护田:保护园田。3、将:携带。绿:指水色。 4、排闼:推开门。 第三周: 望月怀远 (唐)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1、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遥夜:长夜。 2、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3、怜:爱。 4、滋:湿润。 5、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第四周: 咏寒松 (南朝)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注释:1、赞寒松品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修条:修长的枝条 3、汉:云汉,即天河,泛指天。 4、天浔:天边 5、凌风:冒着风 第五周: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天街:天庭,即天上。一作“天阶”。第六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在西湖边。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第七周: 月夜 唐·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2、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3、北斗、南斗:星宿名。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4、偏知:指本来就知道。 5、新透:第一次透过。新:初 第八周: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船撑出柳阴来。 注释: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宋词第一部分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三杯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 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释】【注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 2 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雁从眼前飞过,如今还有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一剪梅 李清照(宋)?雁字回时,。云中谁寄锦书来(3)(2)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释】【注秋:意谓时至深)((1)玉簟diàn 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兰舟:《述异记》卷下谓:(2)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 制诗家遂以木兰舟作舟船的好材料,一说“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特指睡眠的 床榻。《晋书·窦滔妻(3)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文】【译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

最新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四年级)

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四年级) 一、选择(20分) 1、在《农夫和猴子》中,猴子学习农夫() A、耕地 B、摘果子 C、不知道 2、在《驮盐的驴》中,驴子驮棉花的时候() A、变重了 B、变轻了 C、不变 3、在《两个仇人》中,两个仇人最终() A、都死了 B、化解了仇恨 C、其中一个死了 4、在《捕鸟人和鹳鸟》中,捕鸟人张开了一面捕鹤的大网,结果捕到() A、只捕到了鹤 B、捕到了鹳鸟 C、捕到了一只鹳鸟和几只鹤 5、在《农夫的孩子们》中,农夫使他的孩子们团结的办法是() A、找金子 B、折树枝 C、分果子 6、在《蚂蚁和麦粒》中,蚂蚁怎样处理自己发现的麦粒() A、种麦粒 B、把麦粒搬回蚂蚁洞过冬 C 、自己半路上吃了 7、在《蚂蚁与鸽子》中,先是谁救了谁() A、蚂蚁、鸽子 B、鸽子、蚂蚁 C、不知道 8、在《钻石和鹅卵石》中,钻石被用来() A、镶在皇帝的王冠上 B、用来铺路 C、当成工艺品卖了 9、在《鹰、乌鸦和牧羊人》中,乌鸦把自己当成() A、老鹰 B、鸽子 C、野鸭 10、在《小偷和公鸡》中,小偷偷了() A、公鸡 B、鸭子 C、鹅 11、《狮子、驴子与狐狸》中()被狮子吃了? A、驴子 B、狐狸 12、一天,有个老人砍了不少柴,十分吃力地挑着走了很远的路.一路上他累极了,实在挑不动了,便将担子放下,叫喊起死神来.老人是想让死神把他带走吗?() A、是 B、不是 13、一只狐狸渡过湍急的河水时,被冲到一个深谷中.他遍体鳞伤,躺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一群饥饿的吸血蚊蝇叮满了他的全身.这时,一个刺猬走了过来,十分可怜他的痛苦,

问需不需要赶开这些害他的蚊蝇.() A、要 B、不要 14、狼老老实实地跟随着羊群,一点坏事也没干.牧羊人开始一直把他当作敌人一样小心防范,提心吊胆,十分警惕地看护着羊.狼却一声不吭地跟着走,丝毫没有想抢羊的迹象.后来牧羊人不再提防狼,反而认为这是一头老实的护羊犬.一次,牧羊人因事须进城一趟,便把羊留下交给狼守护.狼吃羊了没有?() A、吃了 B、没吃 15、《人与宙斯》、《宙斯与乌龟》是哪部名著的故事?() A.《安徒生童话》 B.《格林童话》 C.《伊索寓言》 D.《一千零一夜》 16、《乌鸦和狐狸》一文中,狐狸从乌鸦的嘴里骗到了什么?( ) A. 肉B奶酪C香蕉D月饼 17、在《狼和小羊》这个故事中,狼要吃掉小羊的理由编了( )条. A一B二C三D四 18读《狗,人,猫,鹰》后说说下列哪个答案是错误的( ) A.鹰感到害怕,拍拍翅膀飞走了B.猫纵身一跃,逃进了森林 C.人抓起猎枪,跌跌撞撞逃回了家D.狗也躲了起来跟熊捉迷藏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0、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指哪个风景区? A、泰山 B、黄山 C、庐山 D、华山 二、判断(20分) 1、《野猪、马和猎人》一文中告诉我们:坏人总是用花言巧语掩盖他的恶行,人们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骗.() 2、《骆驼与宙斯》一文中是牛向骆驼炫耀自己的角.() 3、《鹿和狮子》一文中鹿是应为自己的腿而死于非命.() 4、《宙斯和乌龟》一文中,没有来参加宙斯的婚礼.() 5、《宙斯和狐狸》一文中狐狸当上了王.() 6、《渔夫与小梭鱼》中,渔夫把小梭鱼放回到海里.()

四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

01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02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03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04 灞上秋居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05 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06 上李邕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07 度荆门望楚唐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08 上三峡【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9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10月 12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唐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4 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5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6 十五从军征 (汉)无名氏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7 生查子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8 南园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9 长安春望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20 归去来兮辞晋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第一组 xīn qíng yě wàng 新晴野望 táng wáng wéi 〔唐〕王维 xīn qíng yuán yě kuàng jí mù wú fēn gòu 新晴原野旷,极目①无氛垢②。 guō mén lín dù tóu cūn shù lián xī kǒu 郭门③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bái shuǐ míng tián wài bì fēng chū shān kǒu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口。 nóng yuè wú xián rén qīng jiā shì nán mǔ农月无闲人,倾家④事南亩⑤。 guān liè 观猎 táng wáng wéi 〔唐〕王维 fēng jìn jiǎo gōng míng jiāng jūn liè wèi chéng 风劲① 角弓 ② 鸣,将军猎渭城 ③ 。 cǎo kū yīng yǎn jí xuě jìn mǎ tí qīng 草枯鹰眼疾④ ,雪尽马蹄轻。 hū guò xīn fēng shì huán guī xì liǔ yíng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huí kàn shè diāo chù qiān lǐ mù yún píng 回看射雕处⑤ ,千里暮云平 ⑥ 。

yuè xià dú zhuó jié xuǎn 月下独酌① (节选) táng lǐ bái 〔唐〕李白 huā jiān yì hú jiǔ花间一壶酒,dú zhuó wú xiāng qīn 独酌无相亲②。 jǔ bēi yāo míng yuè 举杯邀明月,duì yǐng chéng sān rén 对影成三人③。 dú zuò jìng tíng shān 独坐敬亭山 ① táng lǐ bái 〔唐〕李白 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众鸟高飞尽②, gū yún dú qù xián 孤云独去闲③。 xiāng kàn liǎng bú yàn 相看两不厌④,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有敬亭山。

四年级经典诵读总结

四年级语文特色教研组总结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四年级教研组在学校倡导的特色语文教研组创建活动中,开展了阅读经典书籍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传统文化”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

“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条《论语》,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论语。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论语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传统文化中精选20条,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

最新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1、课本古诗《秋思》 2、秋词(其一)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3、秋日 北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4、笠翁对韵(一)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二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 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第二单元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军中夜感 明张家玉 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7、马上作戚继光明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8、笠翁对韵(二)三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 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四支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 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 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 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 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 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第三单元 9、过分水岭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0、小溪元刘秉忠 小溪流水碧如油,终日忘机羡白鸥. 两岸桃花春色裏,可能容箇钓鱼舟. 11、落日呼归白鼻豚明张琦 紫絮茅花飞入门,浅溪幽响出篱根. 溪家老妇闲无事,落日呼归白鼻豚. 12、笠翁对韵(三)五微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 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 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 周有若,汉相如.王屋对匡庐. 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 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 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第四单元 13、山行留客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4、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山行南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6、笠翁对韵七、虞 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

四年级英文经典诵读

英语经典诵读四年级目录 上学期 1.I Like (2) 2.Five Little Monkeys (3) 3.Oh, Mr. Sun (4) 4.Body Song (5) 5.Proverbs (6) 6.Snow (7) 7.The Farmer In The Dell (8) 8.Animals On The Bus (9) 9.Our Garden.........................................................................第10~12页 10.Apple Pie .........................................................................第13~15页 下学期 11.G ood Better Best (16) 12.L ittle Star (17) 13.S easons (18) 14.T his is the way (19) 15.T he Broom........................................................................ . (20) 16.R ain, Rain, Go A way (21) 17.R ound The Clock (22) 18.G o to school (23) 19.J esse ...................................................................................第24~26页 20.F lying.................................................................................第27~30页

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四年级)

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试题(四年级) 一、选择(20分) 1、在《农夫和猴子》中,猴子学习农夫() A、耕地 B、摘果子 C、不知道 2、在《驮盐的驴》中,驴子驮棉花的时候() A、变重了 B、变轻了 C、不变 3、在《两个仇人》中,两个仇人最终() A、都死了 B、化解了仇恨 C、其中一个死了 4、在《捕鸟人和鹳鸟》中,捕鸟人张开了一面捕鹤的大网,结果捕到() A、只捕到了鹤 B、捕到了鹳鸟 C、捕到了一只鹳鸟和几只鹤 5、在《农夫的孩子们》中,农夫使他的孩子们团结的办法是() A、找金子 B、折树枝 C、分果子 6、在《蚂蚁和麦粒》中,蚂蚁怎样处理自己发现的麦粒() A、种麦粒 B、把麦粒搬回蚂蚁洞过冬 C 、自己半路上吃了 7、在《蚂蚁与鸽子》中,先是谁救了谁() A、蚂蚁、鸽子 B、鸽子、蚂蚁 C、不知道 8、在《钻石和鹅卵石》中,钻石被用来() A、镶在皇帝的王冠上 B、用来铺路 C、当成工艺品卖了 9、在《鹰、乌鸦和牧羊人》中,乌鸦把自己当成() A、老鹰 B、鸽子 C、野鸭 10、在《小偷和公鸡》中,小偷偷了() A、公鸡 B、鸭子 C、鹅 11、《狮子、驴子与狐狸》中()被狮子吃了? A、驴子 B、狐狸 12、一天,有个老人砍了不少柴,十分吃力地挑着走了很远的路。一路上他累极了,实在挑不动了,便将担子放下,叫喊起死神来。老人是想让死神把他带走吗?() A、是 B、不是 13、一只狐狸渡过湍急的河水时,被冲到一个深谷中。他遍体鳞伤,躺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一群饥饿的吸血蚊蝇叮满了他的全身。这时,一个刺猬走了过来,十分可怜他的痛苦,问需不需要赶开这些害他的蚊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