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案例分析报告

医院感染案例分析报告

一、引言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操作或接触到医院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而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对医院形象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本报告将对某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案例背景

该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技术水平高。然而近期发生了一起医院感染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案例涉及到一位65岁的患者,因腹痛入院,经过手术治疗后,出现了

术后感染。

三、感染病原菌分析

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常引起术后切口感染、血流感染等。

四、感染原因分析

1.手术室操作不规范:手术时,手术室内操作人员使用的手术器械和人员的手部卫生不符合规范。由于手术时存在一定操作漏洞导致细菌进入切口,引发感染。

2.院内感染源存在:手术室周围环境的清洁度不符合标准。由于清洁不到位,细菌易于滋生和生长,造成感染的机会增加。

3.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无法有效抵抗细菌的入侵,易受感染。

五、预防措施提出

1.加强手术室操作培训:完善医务人员手卫生教育,规范手术室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消毒洗手规程操作,减少手术器械与细菌的接触。

2.增强清洁消毒力度:加强手术室周围环境的日常清洁工作,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防止细菌在环境中的滋生和传播。

3.提高患者免疫力:加强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增强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有条件的可以实施免疫调节治疗,提高患者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六、管理措施建议

1.加强院感监测:建立完善的院感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院内感染事件,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感染防控培训:定期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同时加强对操作规范的内部审核与考核。

七、结论

针对该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案例,通过全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手术室操作不规范、院内感染源存在、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是导致感染事件的原因。为此,本报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与管理建议,旨在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并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该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案例与手术室操作不规范、院内感染源存在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有关。为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并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本报告提出了加强手术室操作培训、增强清洁消毒力度、提高患者免疫力等预防措施,以及加强院感监测和感染防控培训等管理措施建议。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与管理建议的实施,有望有效减

少细菌感染的发生,提升医院的感染防控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总结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总结 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其中扩增,导致机体发生症状和 病理变化的过程。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治疗或接受医疗服 务的患者,在一定时间后发生的与治疗无关的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 率高、传播速度快、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的病例,总结医院感染的相关问题以及预防 措施。 1. 案例一:切口感染 一个患有肝癌的病人在手术后出现了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医院感 染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原因可能是手术患者免疫力低下、手术器械或 操作不符合规范等。这种感染可以导致伤口愈合缓慢、发热、疼痛、 脓液渗出等症状。为了预防切口感染,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应遵守严格 的洗手和消毒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手术器具。患者术后应做好切口伤 口的清洁和包扎,注意防止伤口感染的交叉感染。 2. 案例二:尿路感染 一个老年患者被诊断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医院里常见的感染类型,尤其在长期插管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尿路感染主要由细菌侵入尿 路引起,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腰痛等症状。为了预防尿路感染,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正确插入导尿管的方法,及时更换导尿管并保 持导尿管的清洁卫生。对于长期插管的患者,还应加强观察尿液情况,并及时进行尿液培养和抗菌治疗。

3. 案例三:呼吸道感染 一个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了呼吸道感染。呼 吸道感染在医院是较为常见的感染类型,尤其是住院时间长的重症患 者更容易感染。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常表现为咳嗽、 咳痰、胸闷等症状。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医务人员应注意巧妙地使 用呼吸治疗设备,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过滤器和管路,并 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 4. 案例四:血液感染 一个患有白血病的病人在化疗过程中发生了血液感染。血液感染在 医院是最为严重的感染类型之一,往往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血液感染主要由细菌侵入血液引起,可能是通过静脉通道、导管等途 径进入体内。为了预防血液感染,医务人员应注意正确操作静脉置管、输血和输液等操作,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并严格控制医疗器械的无 菌操作。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 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预防医院感染需要医务人员关注每一个细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消毒措施等,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与管理。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需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全 面的感染控制策略和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 发生率,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院感案例

1、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医院感染暴发 1989年IO月,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室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历时近两个月,58名婴儿22人发病,发病率38%。起因是一名产妇在入院前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带菌者,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将病原菌传染给新生儿,由于未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导致其他婴儿感染而暴发。 2、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新生儿鼠伤寒医院感染暴发 1990年10月,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共发病7例,死亡2例。经调查在该院产科的见习医生为该菌传染源,发现擦油片(即一块用来给婴儿腹股沟肛门等处擦油的纱布片.多人共用)是此次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传播媒介。 3、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内婴幼儿腹泻暴发流行 1990年5月,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儿科婴幼儿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68名婴幼儿发生腹泻(均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罹患率27.9%。 经调查从患儿的尿布及晾晒尿布的暖气片和铁丝上采集的标本均检出了德尔卑沙门氏菌,部分患儿的手及奶瓶上亦检出该菌。医护人员的手及医疗用品均未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流行原因可能是由于患儿在同一地方晾晒尿布引起的交叉感染及同室患儿之间的相互传播。 4、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 1990年12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发生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历时17天,共发病51例,罹患率29.1%。患儿以皮肤脓包疮为主要表现。出院后有2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皮下坏疽,1例为败血症、肺炎气胸。脓包液培养示葡萄球菌。产婴室工作人员手有4例金葡菌阳性,床垫、布衣、冰箱面、电话机、沐浴架及沐浴室墙面等物体环境表面金葡菌培养亦显阳性,且有69.7%物体表面细菌数超标,产婴室工作人员的双手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故考虑本次暴发流行的传播途径为手接触传播。葡萄球菌在产婴室导致感染不但发展迅猛,罹患率高,且迁延不愈,对该期新生儿进行家访,随访到138人,随访率78.9%,发现新病例22例,故本期暴发流行的实际罹患率高达41.7%。 5、福建省立医院:婴儿室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暴发流行 福建省立医院于1991年7月12-13日两天内婴儿室发生22例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暴发流行。22例新生儿除1例败血症外,21例为急性胃肠炎型。22例粪便分离培养,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22株。在检查治疗婴儿的同时,对妇产科、婴儿室医务人员的手、粪便及婴儿室内环境、用具和产妇的粪便共采样83份,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分别在婴儿床、婴儿治疗操作台、倒奶的漏斗及7月11日住院剖腹产的一产妇粪便中分离出4株与上述病例情况相同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造成本次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传染源是7月11日剖腹产的产妇。 6、浙江省嘉兴市妇女保健院:新生儿室发生柯萨奇B1病毒(CoxB1)流行 1992年7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女保健院新生儿室发生柯萨奇B1病毒(CoxB1)流行,17例患儿中死亡2例。早期发病的8例患儿转入上海市儿童医院并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和肺炎,其中1例因并发心肌炎死于心力衰竭,另1例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大出血,余6 例患儿经病毒分离和中和抗体检测证实同为感染了柯萨奇B1病毒。 7、云南昆明市延安医院:发生新生儿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13型暴发流行 1992年9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妇产科产婴室发生新生儿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13型暴发感染。发病23例,感染率10.74%,死亡10例,死亡率43.47%。经大量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医院感染事情案例解析

近年来国内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调查发现,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连云港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连云港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 3、2009 年,共有70 名患者在霍山县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28 名患者诊断为丙肝感染者,其中9 名明确为入院透析前已感染丙肝,其余19 名确定为与血液透析有关的丙肝感染,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调查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不规范。该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不完善,无血液透析操作流程,透析器复用登记不规范,特别是在透析机的消毒、丙肝阳性患者的隔离及透析器复用的管理方面无具体要求;消毒隔离措施不落实。无论是阴性患者还是阳性患者,未能做到对透析机的一用一消毒,甚至未能做到每天消毒;使用未经许可的消毒液;未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监测,部分透析机使用的消毒液浓度仅为标准浓度的50% ;未对直接用于患者的动静脉内漏穿刺针进行灭菌,易导致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的布局不合理,医院感染监控不到位,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淡薄、知识欠缺。 4、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云南大理州卫生局接到大理州某医院报告,先后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患者47例的报告。经省卫生厅专家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与血液透析有关的医院感染事件,涉及丙肝感染者59人。主要原因是:该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一是血液透析室管理不规范;二是存在操作不规范;三是不排除丙肝“窗口期”患者通过使用复用机处理成为传染源。 5、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某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调查中发现问题包括:漠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存在安全隐患;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 1、摘要 在这一部分,简要概述了医院感染暴发的情况,包括感染的类型、感染人数以及主要症状。同时提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和调查计划。 2、引言 在引言中,说明编写该报告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感染暴发对患者和医院的风险,并强调采取措施来防止感染传播的重要性。 3、调查背景和目的 在这一部分,详细介绍感染暴发事件的背景,包括感染的传播范围和时间。还讨论了为什么需要进行调查和侦查的目的。 4、调查方法和过程 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方法和过程。包括调查小组的组成、数据收集方法和调查步骤。同时,还介绍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方法。 5、结果和分析

在这一章节中,针对感染暴发事件的每个方面提供详细的结果和分析。包括感染人数、感染类型分布、患者的病例报告和病原体分析等。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和趋势进行分析。 6、风险评估 这部分介绍了感染暴发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风险评估。包括感染的严重程度、致病性和传播性等因素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建议以减少风险。 7、应急措施 在这一章节中,列出了对感染暴发事件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隔离措施、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同时提供了隔离和治疗的指南以及相关资源。 8、结论 在结论中,总结了感染暴发事件的主要发现和建议。同时也可以针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件: 1、感染暴发报告相关数据和图表 2、感染暴发事件相关文献和资源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感染控制法规 - 法规和政策,旨在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2、隔离 - 将感染者与其他人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的行动。 3、感染管制委员会 - 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委员会。

医院感染案例分析报告

医院感染案例分析报告 一、引言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操作或接触到医院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而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对医院形象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本报告将对某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案例背景 该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技术水平高。然而近期发生了一起医院感染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案例涉及到一位65岁的患者,因腹痛入院,经过手术治疗后,出现了 术后感染。 三、感染病原菌分析 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常引起术后切口感染、血流感染等。 四、感染原因分析 1.手术室操作不规范:手术时,手术室内操作人员使用的手术器械和人员的手部卫生不符合规范。由于手术时存在一定操作漏洞导致细菌进入切口,引发感染。 2.院内感染源存在:手术室周围环境的清洁度不符合标准。由于清洁不到位,细菌易于滋生和生长,造成感染的机会增加。 3.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无法有效抵抗细菌的入侵,易受感染。 五、预防措施提出

1.加强手术室操作培训:完善医务人员手卫生教育,规范手术室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消毒洗手规程操作,减少手术器械与细菌的接触。 2.增强清洁消毒力度:加强手术室周围环境的日常清洁工作,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防止细菌在环境中的滋生和传播。 3.提高患者免疫力:加强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增强患者的身体免疫力,有条件的可以实施免疫调节治疗,提高患者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六、管理措施建议 1.加强院感监测:建立完善的院感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院内感染事件,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感染防控培训:定期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同时加强对操作规范的内部审核与考核。 七、结论 针对该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案例,通过全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手术室操作不规范、院内感染源存在、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是导致感染事件的原因。为此,本报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与管理建议,旨在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并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该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案例与手术室操作不规范、院内感染源存在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有关。为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并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本报告提出了加强手术室操作培训、增强清洁消毒力度、提高患者免疫力等预防措施,以及加强院感监测和感染防控培训等管理措施建议。通过全面的预防措施与管理建议的实施,有望有效减

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或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 院期间或出院后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出现新的感染。医院感染是世界 卫生组织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带来威胁,同时也给医疗机构的声誉和运营带来巨大压力。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 医院感染病例,来深入了解医院感染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案例描述: 在某市的一所大型综合医院,由于最近接待了一位患有呼吸系统感 染的病患,很快发现其他12名患者也出现了相似的症状。这引起了医 院感染监控团队的注意,他们迅速展开了调查。 调查结果: 经过详细调查,医院感染监控团队发现这13名患者中,有10名是 住在同一个病房的患者,另外3名是在同一时间段内接受过同一个医 生的治疗。进一步的调查表明,这个医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一名确诊的 呼吸系统感染患者。 感染传播途径: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这13名患者是通过接触或近距离暴 露于呼吸道分泌物而导致感染的。这种传播途径被称为飞沫传播,是 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 通过口腔、鼻腔等呼吸道产生的微小飞沫携带病原体,从而传播给他人。

防控措施: 针对该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监控团队采取了以下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 病房消毒:针对那个病房,医院加强了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空气和表面进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2. 医生洗手:医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环节,医院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了洗手培训,提醒他们在接触患者前后、更换手套前后等重要时刻洗手。 3. 患者隔离:对于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医院将其隔离在单独的病房,并加强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医用口罩等,以减少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4. 教育宣导:医院向患者和家属进行了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醒他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挡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结论: 通过对该医院感染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飞沫传播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传播途径,而加强病房消毒、医生洗手、患者隔离和教育宣导等防控措施对于预防感染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医院和医务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近年来,医院感染成为了世界各地医疗机构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将通过 对一起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旨在提高医 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案例描述: 该院内感染病例发生在某市某医院的普通外科病房。李女士,45岁,患有腹痛症状,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李女士出现了高热、发炎等明显感染症状。经过医疗团队的配合和诊断,李女士被确诊为 院内感染。 分析: 1. 医院环境与设备 医院环境和设备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该病例中,医院普 通外科病房存在以下问题:空气流通不畅、病房清洁不彻底、医疗废 物处理不规范、设备消毒不严格等。这些问题导致病房空气中含有较 高浓度的细菌和病毒,为院内感染提供了营养土壤。 2. 医疗操作与规范 医疗操作和规范的缺失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在这起病例中, 护士和医生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存在操作不规范、拿取和使用

医疗器械不洁净等问题。这些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使患者暴露在病原体面前。 3. 患者抵抗力 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状况也是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之一。在该 病例中,李女士由于腹痛症状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疗,导致身体抵抗力 下降,使得她更易感染病原体。此外,李女士可能患有潜在的基础疾病,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对策和建议: 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详细、科学、实用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员工的培训和宣导。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和工作纪律的监督,确保操作 规范的执行。 2. 加强环境和设备管理 医院应加强病房环境和设备管理,加强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保障 空气流通和废物处理的规范。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也要严格把关,杜绝 器械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卫生意识

最新医院感染科调查分析报告示例

篇一:20xx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报 我院于20xx年7月15-18日进行住院病人患病率调查,根据我院各科住院病人情况拟定调查计划和做好培训工作,绘制、印刷各种调查表和汇总表,以下时间性安排:7月15日0时到24时开始至7月18日完成临床科室调查工作,8月底完成网上病例录入工作,网上完成汇总表相关内容,进行资料统计汇总、分析及总结工作。 于7月14日下午2点半利用院周会的时间在四楼会议室召各科主任、护士长会议,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意义做一重点要求,各科室临床医师完善病例和各项检查。要求各科感染小组质控员第二天下午3点来四楼会议室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患病率调查方法及调查表项目填写要求,说明调查目的,重点强调这次医院感染患病率的调查重要性,在一个时间段内以点带面的通过横断面观察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以便宏观的采取控制措施,要求临床科室主任对科室所有管床医生完善住院患者各项与调查有关的检查:血、痰、尿、大便等实验室检查和X线、超声波、CT扫描等辅助检查,且与调查前一天得到其检查结果,资料准确可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次调查,否则就失去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感染办人员负责这次调查的全部,共21人分3个大组,各科的质控员负责本科的调查工作,并把个案调查表、床旁调查表根据病区人数的多少发放表格进行登记。 经过为期4天时间的调查,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19个临床病区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对全院各科应查人数704人,实查人数 704人进行了个案调查登记,实查率100%,院感染病例41例,院感染发病例次为42例,其中医院感染病例15例,社区感染26例。医院感染患病例是2.13%,社区感染患病率是3.7%。汇总出资料信息:(详见患病率调查医院感染例数表) 感染部位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26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4例,表浅伤口感染2 例,其他部位7例。 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36例,感染病例标本检测率85.7%。 医院感染现患率同去年相比如下表: 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 2013年 2014年 1.5% 2.13% 一、医院感染现患率总体情况: 位于医院感染部位前二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

医院感染分析报告5篇

【第1篇】医院感染血液透析专项督导自查报告范文 一、科室布局流程标识方面 布局合理,人、物和洁、污流向满足工作需求,每个透析单元设置符合要求,水处理间合理,有专门配液间和配液桶处理间。各项操作规范。 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前须检测传染病,每半年复检一次。我院目前透析病人均为正常病人,如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建议转至传染病医院进行透析治疗。我院患者均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透析管路,不存在复用血液透析器和透析管路。各种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记录详实。各区域有非接触式流动水洗手,干手设施,医用洗手液。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规范。每个透析单元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以便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三、医务人员管理情况 着装规范,戴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等。进行有创操作,戴一次性医用外科手套,且一人一用一更换。严格执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防护用品,职业暴露处理物品配备齐全,使用、操作规范,工作人员严格传染病检测1次/半年。 四、加强透析用水、透析液制备和输入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测 严格执行透析液制备,成品a液、b透析粉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准” 字号注册证,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细菌监测1次/月,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和空气 净化效果、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次/季度,内毒素监测1次/季度,透析用水 化学污染物监测1次/年。 五、加强各种物品管理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和消毒物品合格,严禁重复使用。无菌物品和消毒类物品管理规范。分类、分柜存放,均在有效期内。 针对各项制度,逐项检查,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库房面积小,不能实现干湿物品分开存放; 2、库房内存放物品要求离地5cm,离墙20cm,离天花板50cm,物品存放不合要求。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整改如下: 1、库房问题已上报院部,等待整改库房。 2、库房内物品重新摆放,让其符合要求。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案例分析 在医疗领域中,医院感染是一个常见而又严重的问题,给患者的治 疗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众多危险因素息息相关,这些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常常导致感染的爆发。本文将通过分 析一宗医院感染案例来深入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该案例发生在某医院的儿科病房,一名2岁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 了细菌性肺炎。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危险因素。 首先,医院内人员的不洁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该案 例中,患者的肺炎感染很可能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手部不洁操作导致的。在给患者进行体检、注射等操作时,医护人员未按照正确的洗手、消 毒程序进行,从而使细菌得以传播。此外,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也是 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医护人员本身患有传染病,或者没有对病房内 的病人和其他医护人员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就会使病原体在医院内 迅速传播。 其次,环境的不洁和不适宜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该案 例中,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地面、床铺、家具等常 见的物体表面很可能存在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污染,而没有得到及时 有效的消毒,为感染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此外,空气质量也是一个重 要的问题。病房通风不良,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含量较高,极易 导致患者感染呼吸道疾病。 此外,医院内的设施和设备也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在该案 例中,医院的手术室存在无菌操作不到位的问题,手术刀、手术台等

手术器械和设备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消毒,从而导致手术后感染的发生。此外,医院的药品管理也存在问题。在该案例中,患者被错误地注射 了过期的抗生素,这种药物的使用极易导致细菌耐药的情况,从而加 重了患者感染的程度。 最后,患者个体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该案例中,患者 原本免疫系统较弱,机体抵抗力较低,更容易感染病原体。此外,患 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其他并发症,如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等,这些 并发症又进一步破坏了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 同影响着感染的发生。医院内人员的不洁操作、环境的不洁和不适宜、设施和设备的问题以及患者个体因素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因素,医院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完善设施和设 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提高患者个体防护和抵抗力,从而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的发生率。 在防控医院感染方面,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只有全面控制危 险因素的存在,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案例分析近年来,医院感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感染的疾病,它往往是由于抵抗力低下或医疗环境存在问题所导致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其了解。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它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医学影像等多个方面的信息。通常,诊断医院感染有以下标准: 1. 临床症状: 医院感染的症状因患者病情和感染部位的不同而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红肿、渗液等。然而,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染,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 2. 实验室检测结果: 实验室检测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常见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培养、痰液培养等。这些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病原体以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同时,检测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也能提供诊断医院感染的线索。 3.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如X光、CT、MRI等对于病灶的检测和分析至关重要。通过医学影像,医生可以观察到感染部位的损伤情况、引流情况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以上仅为医院感染诊断的基本标准,在实际情况中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实践经验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二、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医院感染的诊断过程,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 病例: 一名65岁的男性患者因急性胃炎入院治疗,主诉腹痛、呕吐等症状。医院感染的疑虑在于患者术后创口可能被细菌感染。 首先,医生进行了临床症状的评估。患者的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内,但腹部出现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接下来,医生进行了实验室检测。血液培养结果显示出大量细菌生长,并指向了一株耐药菌株。此外,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升高。 最后,医生进行了医学影像检查。腹部CT显示了术后创口处的渗液和局部组织增厚,这进一步支持了医院感染的诊断。 基于以上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医学影像,医生对该患者诊断为医院感染,需要进一步携手感染科医生进行治疗。

医院感染案例

医院感染案例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由于医疗机构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大隐患。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手术创口感染、医疗器械感染、医务人员操作不当、环境卫生差等因素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医院感染的真实案例。 某医院一位患者因患有急性阑尾炎,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手术后,患者术后恢 复情况良好,但在术后第七天出现了发热、腹痛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患者的伤口处出现了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团队立即展开调查,最终发现了感染的原因。 首先,手术室环境卫生不佳是导致患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室是医院感 染的高发区域,手术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而在这次手术中,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并不到位,导致了术后感染的发生。 其次,医务人员操作不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手术过程中, 医务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了手术器械的污染,从而引发了患者的感染。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卫生意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加强规范化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卫生意识,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最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在手术后的恢 复期间,免疫系统处于相对薄弱状态,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袭。因此,医院在术后对患者的护理和观察工作也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感染症状,防止感染的扩散和恶化。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医院感染的危害和成因。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医务人员需要

医院院感染年度监测分析报告

医院院感染年度监测分析报告 2019年医院感染监测分析报告 一、2019年医院感染情况汇总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共发现1例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率为0.1%,医院感染漏报病例为0例,医院感染漏报率为0%。该病例感染部位分布如下: 感染部位感染例数感染率(%) 泌尿道 1 0.14 二)消毒药械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医院感染重点高危科室随机采样10份,其中9份合格,合格率为90%。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如下: 项目监测数(份)合格(份)合格率(%) 空气 4 2 50 物体表面 6 3 50

医护手 6 6 100 消毒药械监测结果如下: 项目监测数(份)合格(份)合格率(%) 无菌物品 2 2 100 消毒液 2 1 50 三)院感检查情况:在对全院各科室进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检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主要问题有: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观念差,抽考六步洗手法10人次,合格9人,仍有个别人员不熟悉洗手指征与注意事项。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少数科室工作人员“一人一带一巾”执行不符合要求;科室无菌包过期未及时清理;戊二醛泡盘里消毒液量不足,器械没有全部浸没;医疗废物未严格分类,存在混放现象,个别科室用医疗废物袋装普通垃圾,医疗废物登记本没及时按规范登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力,环境卫生学监测使用中消毒灭菌剂监测、手卫生监测、物体表面合格率不理想,给医院感染暴发留下安全隐患。

二、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1%,医院感染漏报率为0%,说明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消毒药械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抽查不合格项目主要是使用中消毒灭菌剂,其次是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说明医护人员没有掌握灭菌剂配制方法,环境的清洁消毒措施不力,执行手卫生不规范。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及时反馈到所在科室,督促查找原因,落实改进措施。 三、感染风险 一)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力--导致交叉感染,医院感染率升高。科室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力,会导致医院内交叉感染,医院感染率升高的感染风险。因此,科室护士长应加强消毒隔离规范质量关,提高执行质量,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预防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预防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 度也越来越高。院内感染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给患者的康 复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本文将以某医院的院内感染预防工作为案例, 分析其相关措施和效果,为管理者提供一些启示。 一、案例背景 某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年门急诊量约为50万人次,住院病人数 量大约在5000人。随着人流量的增加,院内感染的潜在风险也在逐渐 加大。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该医院于2018年成立院内 感染预防与控制科。 二、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1. 制定和贯彻严格的手卫生标准 手卫生是防控院内感染的首要措施,该医院加强了医务人员的手卫 生培训,并设立了专门的洗手间和消毒设备。同时,建立了严格的手 卫生操作规范和评估体系,监督医务人员的操作。此外,该医院还组 织定期的手卫生培训和竞赛,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水平。 2. 管理好患者与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 为了保证患者与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该医院实行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完善了清洁消毒操作规范,明确了不同区域、不同物品的清洁 消毒频率和方法。其次,引进了一些高效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机

器人,用于对一些高风险区域进行消毒。同时,该医院还定期开展环境检测,借助科技手段及时发现污染点。 3. 管理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的不当处理是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该医院建立了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了不同废物的分类管理和处理方法。此外,医疗废物的处理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如密闭容器、防护装备等,以减少废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三、预防效果分析 1. 院内感染发生率下降 通过该医院的努力,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实现了显著下降。经过三年的实施和监测,该医院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从2018年的5%下降到2021年的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信任度 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与他们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密切相关。在该医院的努力下,患者对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满意度大幅提升。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操作有了更高的认可度,增加了对医院的信任。 3. 强化了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分析报告

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分析报告 2010年5月份我院神经内一科报告医院感染病例3例,对其调查分析如下: 1、张某、男、81岁,于2010年4月10日以“活动中突发侧肢体活动不灵2小时”入院,入院体温为36.0℃。诊断为①左侧基底节出血;②冠心病、隐匿性;③慢支:急性发作期。于5月3日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肺内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治疗,未作相关实验室检查。患者于5月14日出院,出院时体温36.8℃。 2、尹某、男、69岁,于2010年5月15日以“言语笨拙,右侧脑体活动不灵12年”入院,入院体温为36.3℃。诊断为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高血压病;3级;③脑血栓后遗症。于5月22日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未做相关检查。患者于6月1日出院,出院时体温36.3℃。 3田某、女、76岁,于2010年5月16日以“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加重20余天”入院,入院体温为36.2℃。诊断为①脑出血形成;②高血压病;3级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5月23日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炎药物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未作相关实验室检查。患者5月28日出院,出院时体温36.5℃。 分析: 1、对于医院感染我们只能采取预防,不能避免医院感染,医院发生感染率为≤8%,本科室本月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

2、3位患者均属于呼吸道感染,对于3位患者入院时体温均小于36.5℃,入院体温正常。三位患者发生感染均在入院7天之后,属于医院感染。3位患者均属于临床诊断,未作相关实验室检查。 3、对于发生医院感染率的高低与医院的科室设置、收治对象及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科室的收住病人多,病情严重者多,则发生的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 4、在短期内发生3例或3例以上同源同种病例属于医院感染爆发,因为3位病人没做病原学检查同时在时间上三位患者感染事件从5月3号至5月23日,时间较长,所以应该属于散发病例。 5、感染发生率与病人的基础病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 6、抗生素使用不当也可能引起医院感染。 7、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逐渐减退,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致使医院感染率增高。 感染管理科 2010年5月31日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概述 感染风险评估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评估医院内 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的 发生率。本文将通过一个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的案例来分析该过程。 案例背景 评估步骤 1.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本次评估的范围包括医院各科室、手术室、病房等,并以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感染风险为目标。 2.收集数据:通过对医院内部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次数、药物使用情况等;医护人员的感染历史和培训情况;访客的人 数和接触患者的频率等。 3.评估感染风险因素: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确定可能的感染 风险因素,如手术操作不规范、清洁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合格等。 4.评估感染风险水平:通过采用评分系统,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确定感染风险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5.制定改善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改善措施,包括加强手术室操 作规范、提高清洁消毒水平、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等。 6.实施改善措施:将改善措施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检查、培训和定 期评估等方式来确保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7.监测和评估效果:对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收集反馈数据和重新评估感染风险水平来确定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分析与结论 通过对该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感染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对于确保医院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它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风险,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2.数据收集的重要性: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类数据,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评估感染风险因素,为制定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3.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通过评估和改善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 4.持续监测的必要性:感染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院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感染风险的控制持续有效。 结论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是确保医院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感染风险,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医院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感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加以改善。

院感不良事件报告

院感不良事件报告 一、背景介绍 院感(医院感染)不良事件报告是指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院感相关的不良事件的记录和报告。院感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院感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医院感染、交叉感染、手术感染等。及时、准确地报告院感不良事件,有助于识别和控制院感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报告内容 1. 事件描述: 描述发生的院感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的患者或者医务人员等。 例如:在2022年3月15日,位于XX医院的XX科室发生了一起院感不良事件。该事件涉及到一位65岁的患者,该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手术切口感染。 2. 事件分类: 对院感不良事件进行分类,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或者医疗机构内部规定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国家标准,该手术切口感染属于医院感染类别。 3. 事件原因分析: 对院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因素、医务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等。 例如:通过对该手术切口感染事件的分析,发现可能的原因是手术室内部清洁不彻底,手术器械消毒不到位,导致细菌感染。

4. 影响分析: 分析院感不良事件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社会的影响。 例如:该手术切口感染事件给患者带来了疼痛和恶化的病情,对医务人员造 成为了心理压力和职业风险,对医疗机构形象和声誉造成为了负面影响。 5. 教训和改进措施: 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院感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例如:针对该手术切口感染事件,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加强手术室内部 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器械的彻底消毒,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意识提高。 6. 监测和评估: 建立院感不良事件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院感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将建立院感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机制,定期对院感不良事件进 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院感控制工作。 7. 信息公开和沟通: 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及时向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公开相 关信息,并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例如:我们将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公开该手术切口感染事件的相关 信息,并与相关方进行沟通,解答疑问,以维护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三、总结 院感不良事件报告是医疗机构内部重要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对院感不良事件 的报告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院感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医疗机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医院感染事件案例 近年来国发生医院感染事件集录 近年来,国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甚至使许多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同时也给医院及其管理者个人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强化全院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重大事件的案例,以期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医院感染警钟长鸣。 医院感染既包括患者被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被感染。本文主要围绕患者被感染方面,整理归纳里近20年来被公开报道的21起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1、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省市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调查发现,该院在院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2、2009年11月16日,市某医院发生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该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自2009年11月14日中午起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市市卫生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院感染事件。

院内感染病例讨论

院内感染病历讨论记录: 1 月份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研究生汇报本月院内感染病历:本月院内感染病人1 例,吴风伦住院号777158,患者因颈椎过伸性损伤并截瘫及齿状突骨折入院,后施行了颈椎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经过积极痰培养(培养菌为一般细菌)和针对敏感药物治疗,治愈出院。分析:以上两病人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为颈椎损伤手术的常见并发,尤其容易出现在上颈椎损伤的患者当中,对这类病人的严密监控治疗尤为重要。 讨论结果:1. 重视院内感染:积极参加有关省市级卫生部门组织的有关院内感染的学习班并组织全科培训。护士长带头,总住院医师或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对他们每年进行1〜2次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每年1〜2次。对实习护士 来科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问题。对卫生员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 2. 加强对颈椎损伤病人术后的重点监护及病房的隔离消毒等措施。 2 月份 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历:陈建国住院号775540 因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截瘫入院,入院施行颈椎前路C6 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