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美学情感计算研究报告

艺术学美学情感计算研究报告
艺术学美学情感计算研究报告

二、课题设计论证

文学概论

1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 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 导 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 M.H.Abrams 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 作 品、艺术家、世界 自然、生活 、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 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 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 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 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 “文以载道说” 和西方的“寓教于乐” 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 既劝谕读者 又使人喜爱 才能符 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 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 论诗 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 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 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 ①时代原因 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22. 中国梁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列了“时序”篇 说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23. 文学的定义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 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 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https://www.360docs.net/doc/d42949417.html, 2 24. 文学定义的五个主要命题 ①文化形态 ②审美意识形态 ③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④ 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 ⑤一种语言艺术。 25. 文学的文化意义有以下几点 ①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②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③沟 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④憧憬人类的未来 ⑤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26. 文学的文化意义分为 ①品质阅读 ②价值阅读。 27. “品质阅读”是指 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 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 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 28. “价值阅读”是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 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29.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义形态。 30. 文学与社会关系 ①文学源于社会生活 ②文学改造社会生活。 31. 什么是审美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书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文化批评方向《影视批评学》课程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和片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文化批评方向《影视批评学》课程 硕士研究生 阅读书目和片目 王建平 体例:书目作者/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备注 第一部分文化研究 1、大众文化与传媒/ 陆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2、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 大卫?宁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当代叙事学/ 华莱士?马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东方学/ 爱德华?W?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 5、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佛克马等三联书店1988 6、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 王岳川等编北京大学出版1992 7、后殖民主义与文化认同/ 张京媛台湾麦田出版文化有限公司1998 8、文化帝国主义/ 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文化研究读本/ 罗钢、刘象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文化与公共性/ 汪晖等编三联书店1998 11、文化与社会/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12、现代社会学理论/ 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2000 13、消费社会/ 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叙事学导论罗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15、英国文化研究导论/ Graeme Turner 台湾亚太出版社1998 16、资讯社会理论/ Frank Webster 台湾远流出版社1999 17、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 蔡骐等著新华出版社2000 18、中国文化地理概说/ 赵世瑜周尚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19、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 绫部恒雄(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0、文化论/ 马林诺夫斯基(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21、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 L·比尼恩(英)辽宁人们出版社 1988 22、中国文化史/ 柳诒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23、文化的轨迹/ 陈其南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 24、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 庄锡德等浙江人们出版社 1987 25、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 北晨浙江人们出版社 1986 26、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 F·普洛格D·G·贝茨(美)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7、文化·社会·个人/ R·M·基辛(美)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8、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 C·恩伯 M·恩伯(美)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9、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30、文化模式/鲁思·本尼迪克特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舞蹈美学教案1

《舞蹈美学》教案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思考舞蹈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理解美育的含义、目的和途径。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舞蹈美学的基本概念; 2、舞蹈美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艺术观与审美观,能初步分析评价舞蹈美学思潮、艺术现象与舞蹈作品,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美学、舞蹈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述的教学方式为主,适当地以多媒体视听艺术资料为辅助,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的情况和教学时间的安排,组织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力求将抽象思辨的美学课上得既体系完整、严谨深刻,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教学过程]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姓谢名丽颖,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和探讨。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门课程叫做《舞蹈美学》。相信大家对舞蹈已经是非常的了解和熟悉了,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有没有同学知道“美学”是什么呢,或者说美学是研究什么的?(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请同学积极回答互动) 同学们的回答都有自己的见解。(或者,看来同学们都没有了解过美学) 一、美学 1、什么是“美” 讲到“美学”,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美”。关于“美”,就象著名的哲学家歌德所说:“美如自然一样,丰富多彩。”这就是说,至今为止,对于什么是“美”,说什么的都有。但大多都没有说到美的“本质”与“内涵”。科学的含义应该说:美是世界上自然、社会、意识形态一切事物“好”的总和。 在希腊神话中有“美惠三神”的传说,说美惠三神是宙斯的三个女儿,她们的名字分别叫“欢乐”、“花朵”和“灿烂”,分别代表了妩媚、优雅和美丽。这就是告诉我们:神之所以成为美神,就是因为她们是各种“好”的总和。在中国对于什么是“美”,形容和说明它的词也是非常多的,有没有同学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花容月貌、闭月羞花、妖娆妩媚、山清水秀、花红柳绿、悦耳动听、缠绵悱恻,所以说,在中国“美”也是“好”的总和。 2、什么是“美学” 那么我们知道了美是什么,我们就不难理解“美学”了!通俗的来讲,美学就是研究“美是什么”以及“什么是美”的哲学。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美是什么”?(与同学互动探讨美是什么)“美是什么”这个话题实际上,就是探讨美的本质是什么;而“什么是美”研究的是美的内涵意义和特征。 二、美学体系的构成(以图为例)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图标来大概了解一下美学的组成。 审美艺术学,是把艺术作为一种最典型的审美活动来进行研究的美学分支学科。它与艺术学相关,但不同于艺术学。它所关心的是艺术的本体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审美艺术学规律。也就是说去探究,我们的艺术到底美在那里、有什么审美的特征、或者意蕴,有是规律。 我们要学习的舞蹈美学,就属于审美艺术学下的一个分支。 四、舞蹈美学 1、什么是“舞蹈美学” 舞蹈美学是建立在舞蹈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舞蹈艺术中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舞蹈美学研究的范畴 主要研究舞蹈的审美特性、审美规律、人和舞蹈的审美关系、人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舞蹈的审美活动等。具体包括了这样一些内容:舞蹈美的本质和特征、

天上的街市解读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解读 首先,简要地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黑暗的现实使得郭沫若感到失望和痛苦,于是,作下了这首诗。 《天上的街市》这首新体诗, 只有短短四节、十六行、一百三十一字, 诗人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如:比喻(诗的第一节:“远远的街灯亮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反复(定然,定然,定然)、引用(这首诗的第三节引用了人们熟知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移就(这是把有相似情态的两个事物中表示甲事物属性的词句, 移作乙事物属性的修辞。诗句“你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中的“朵”,通常是用作云、花的量词,这里写作“那朵流星”,既使人联想到流星像白云, 鲜花似的美丽可爱;同时,动态上降低了流星的速度,使它与“人”的“闲游”同步, 表现出形态和谐的动态美。)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清新的画面。 接下来,我们用接受美学的方法来解读这首诗: 1、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 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接受美学讲求文学作品与期待视野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文学作品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也要让读者的期待视野受挫,使其阅读的过程在思索和发现的交碰中,扩大其视野。 (1)诗的第二节,“空中的街市”。 众所周知,街市是人间才有的,可这里诗人由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认知,给读者展现了一种崭新的视野。 (2)第三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浅浅的天河”,“骑着牛儿来往” 因为作者当时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并且作者对美好与自由非常憧憬,所以改写了神话《牛郎织女》把原本宽广、波涛汹涌他们不可飞过的银河写成浅浅的天河。 2、空白的填充。(指文本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本已实写出来的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 文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召唤结构”,留有了很多“空白点”,像这首诗就留有了很多的“空白”。 诗人把天上的街市描写的那么美,可是当读者阅读的时候,我们想的却是天上的街市美轮美奂,就连昔日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也变成了两个人肩并肩一起提着“灯笼”在走,可是我们人间的街市呢? 之前我们提到过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时的社会军阀混战,极度黑暗,如郭沫若在他的《上海印象》里描写的那样:“游闲的尸,淫嚣的肉”,“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然而作者并没有在这首诗中对人间的街市进行具体描述,这就是给读者留下的空白。 3、不同时代读者的理解不同 (1)当时的人间社会处于战争年代,读者会认为是满目疮痍的。所以,那时的人们下意识的想要逃避,想要找一个更加安定的栖身之所,所以,他们把“天上的街市”当作心中理想世界的寄托和向往; (2)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安定繁荣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更多的是人内心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参考文献

《文艺学方法论》参考文献 基础必读: 文艺学美学研究方法胡经之王岳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形式逻辑简明读本金岳霖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2月 中国人的思维危机宋怀常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扩展阅读: 文艺美学方法论问题赵宪章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11 文艺学方法论陈鸣树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上下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编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10 美学文艺学方法论(法)米盖尔·杜夫海纳主编;朱立元, 程介未编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2 文艺概念与方法新探丁振海, 李兰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9 文学理论方法论研究王春元钱中文1987年12月第1版 文学研究新方法论江西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9 文艺研究的系统方法辽宁大学中文系内部1985、6 文艺研究新方法探索孙子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9 文学评论教程王先霈、范明华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 文学批评方法论基础傅修延、夏汉宁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10 文艺学美学与现代科学钱学森、刘再复等中国社会科学1986-04 批评的诸种概念[美]雷内·韦勒克著,丁泓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7 哲学方法概论金京振著民族出版社1998年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徐志明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挪威]斯坦因·U.拉尔森主编;任晓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 科学方法论新探刘建能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 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导论朱红文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方法1+1>2 潘华虹编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3 方法百科辞库周吉, 陈文主编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 问题与方法集金观涛等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7 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刘元亮等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1 《资本论》方法论研究刘炯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09月第1版 科学思维方法马清江主编黄河出版社2002年11月 创造思维方法大纲刘道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成功始于方法[美]乔治·韦尔曼著马驰译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05月 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 逻辑学姜全吉迟维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论陶文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08月 现代逻辑方法论赵总宽陈慕泽杨武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接受美学在电视体育新闻中的应用——以央视温哥华冬奥会转播为例

接受美学在电视体育新闻中的应用——以央视温哥华冬奥会转播为例

接受美学在电视体育新闻中的应用以央视温哥华冬奥会转播 为例 2010年春节,国人对北京奥运余热未消之际,央视体育频道 凭借多年的直播报道经验,尤其是北京奥运报道的成功经历,让奥林匹克在这个冬天又火了一把,使中国电视观众在节日期间享用到了来自温哥华的体育盛宴。这一切得益于当代电视体育新闻 传播者对接受美学的理解与运用。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德国的 一种文学美学思潮,其核心观点即读者中心论”,认为在作者- 作品T读者”这一全面动态过程中,读者能动的接受意识是文学作 品的效果的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读者的地位超过了作者的地位,读者是使文本得以成为作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① 该理论的许多观点对电视体育新闻传播活动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能否满足电视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决定了受众对体育节目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电视体育新闻传播的最终效果。 央视体育频道作为国内最早的专业体育频道,及时地将与体育相关的各种信息、知识传递给电视观众,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使电视体育节目日益成为人们最感兴趣且 老少皆宜的节目之一。同时,体育频道目标受众的扩展也对体育新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在专业、全面的基础上又兼具娱乐性及互动性,让电视观众喜闻乐见并从中受益成为电视体育新闻传播者必须思考并不断完善的问题。 本文以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转播为例,从满足受众需求角度, 简要分析央视体育频道在此次新闻征程中的成功之处。

刚柔相济的画面展示体育的力与美,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 竞技体育往往能展现人类最原始、最纯洁的身体与人性之美,因此,电视体育新闻传播者要充分运用画面剪接、音效特技等电视技术手段,让观众从整体效果上去感受运动世界中人类的勇敢、坚毅、真诚与宽容等品质。 首先,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决定了电视体 育画面主要应该是动感、紧凑、活跃的。它应注意把握激烈的运动场面,这样才能始终吸引观众的视线。如短道速滑比赛中,王濛每一个奋力滑行、完美超越及激情撞线的瞬间都被镜头捕捉到,并在剪辑后不断重复播放,让观众一次次感受比赛的激情,分享运动的快乐。 其次,一段精彩的电视体育画面必须是有感情的,观众在与之产生共鸣之时,才更便于沟通,更容易接受。冬奥会中推出的《人在温哥华》板块,就是一档以纪录片形式对冬奥会人物进行主题化报道的栏目,讲述运动员及教练员在备战冬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例如在表现运动员为了理想与目标而不懈地努力奋斗时,突出展示运动员在设备不完善的条件下摸爬滚打,甚至满身病痛也坚持训练。这些细节用叠画的手法剪辑在一起,让观众看到胜利背后的辛酸,从而感染观众。 激情个性的解说呈现赛场外的精彩,刺激观众的听觉系统 在央视最初的电视解说中,老一辈的解说员实际上是以电台广播的方式解说体育比赛,所见即所说。虽然这种解说风格不乏口齿伶俐、慷慨激昂等优点,但内容枯燥简单也是它的硬伤。而新时期的电视解说员更亲切,他们本身就是狂热的体育爱好者,带着自己对体育的痴迷和理解,运用专业的知识和视角去讲述、评论赛事和人物,个性鲜明,见解独到。因此,在他们的

2018届新闻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2018届新闻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新闻随处可见,新闻不仅以最快的方式传递消息而且也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新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视角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2、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 3、民生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浅谈中美新闻教育的源流关系--以“密苏里模式”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影响为例 5、“互联网+”时代新闻档案管理与创新 6、勇于担当坚持创新--浅谈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 7、小议电视新闻制作的逻辑结构 8、从两张新闻图片的热转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9、浅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绪管理素质 10、如何把好手机报新闻的采写关 11、新闻采访写作课教学改革初探 12、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3、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新闻真实性受到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略论 15、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采编概论 16、浅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17、试论新闻策划的重要性 18、如何写好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19、浅谈电视新闻的编辑艺术 20、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道德标准与监管体系 21、我国报纸新闻客户端演变格局探析 22、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23、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24、浅析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隐性失真 25、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教学的开展 26、浅谈微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教学模式创新 27、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采访方法探讨 28、影响公众:会议新闻政治信息的修辞表达 29、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的挑战与策略 30、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与发展 31、试论网络新闻评论区里的负面言论 32、无人机新闻--新闻采编新趋势 33、浅析如何平衡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34、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管窥 35、论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转型及其价值取向 36、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素养 37、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38、浅析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实困境 39、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初探 40、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

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阅读书目

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阅读书目 1、《外国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收录了一些重要派别的论著以及相关评介文章。 2、赵宪章主编《二十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精选了二十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175种,分别介绍其体系构架和主要观点。 3、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书店,1986年版。收录了作者的11篇介绍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文章。 4、特雷·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本书是作者向英国读者介绍、评论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出版于1983年。 5、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该书概括介绍了当代西方美学的一些主要美学家及美学流派、美学方法。 6、李幼蒸选编:《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三联,1987年版。该书主要介绍了西方当代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电影理论。 7、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该书是“接受美学最富建设性的代表成果之一”。 8、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该书包含了德国姚斯的《接受美学》和美国霍拉勃的《接受理论》。 9、(苏)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该书主要探讨、分析了形式主义的渊源及理论构成,对其贡献、缺陷给予较客观的评价。 10、(法)托多洛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版。本书是作者对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个人思考。 11、(美)D·C·霍埃:《批评的循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该书是介绍解释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主要介绍了伽达默尔的理论思想。 12、《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北京大学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必备参考书目 北大中文系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 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 语言学理论; 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史; 文献学知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不提供以往考试试题以及导师姓名,以下为中文系本科生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仅供参考:(加括号的课程或书目为2001年9月调整后“没有”列出的), “主要参考书”为调整后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 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7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 三、中国文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文学原理文学概论(第三版)蔡仪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5月 民间文学概论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段宝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6月 (外国文学欧洲文学史(上、下)扬周瀚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月 俄苏文学史(1—3)曹靖华河南教育出版社年月)(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乐黛云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文艺美学胡经之年月 文学原理董学文、张永刚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 文学理论新编陈传才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月 文学理论学习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上海书店年月 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月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 1990年4月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 1990年4月 元代戏曲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年月 台湾文学史刘登翰海峡文艺出版社年月 四

中文专业参考书目

中文专业参考书目 一、古代文学书目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北大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二、现当代文学书目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三、民间文学书目 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王娟《民俗学概论》 高校民间文学教材组《民间文学作品选》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四、比较文学书目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 董学文《文学原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 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 五、文艺学书目 董学文《文学原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新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9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63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9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63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9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53)法语(63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9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或(101)思想政治理论

(254)德语(63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9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参考书目为: 1.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2.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4.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5.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 6.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7.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 8.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9.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10.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12.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 关于英语复习的建议 考研英语复习建议:一定要多做真题,通过对真题的讲解和练习,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于自己不熟练的题型,加强训练,总结做题技巧,达到准确快速解题的目的。 虽然准备的时间早但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很长时间,真正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暑假学习时间充分,是复习备考的黄金期,一定要充分利用,必须集中学习,要攻克阅读,完形,翻译,新题型!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猛搞学习。 在这一阶段的英语复习需要背单词,做阅读(每篇阅读最多不超过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