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的一份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之旅的一份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之旅的一份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红色之旅的一份社会实践报告报告社会实践之旅红色

这篇红色之旅的一份社会实践报告的关键词是社会实践,红色之旅, 我参加了为切实贯彻落实3月蓝本院展开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庆祝建党90周年记念活动的红色之

旅,参观了西柏坡记念馆、抗日战争时期的隧道战记念馆、延安记念

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我以为:

“发扬传统”,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定信念,根据《中国我

*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总则”第二段落规定,是坚定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信念;“执法为民”,是在司法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至上”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更加重视推

动发展、更加重视保障民生、更加重视维护***和社会稳定、更加重视

增进和谐。通过参观,我第一次深进熟悉到***总书记年12月6日在

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持的

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持的国家,是难

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持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的含义和历史意义。通过参观,我以为要结合实际领会宏扬西

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熟悉到“提倡一种精神和坚持一种好的作风,

与建立制度实在不矛盾,制度是一种规范,是一种束缚,提倡一种精

神,可能激起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地方制度实在不能够包括全部,

而是需要提倡一种精神来解决,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题目。”“我们讲

艰苦奋斗,固然不是要人们往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

要否定公道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发奋图强,与时俱进、开辟创新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我*党人的政治本质。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宏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以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过期了的想法是错误,也是很有害的。一样,讲谦虚谨慎实在不是缩手缩脚、谨小慎微、不思进取。我们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两个务必”新的时代内容,主要是要宏扬这类精神和作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宏扬“西柏坡精神”使我们能够自觉地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自觉地束缚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能够坚持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制度的题目,起到的是一个外在束缚的作用。从外部的强迫性来束缚我们不能***,只能依照我们党员的标准和条件来实现廉洁奉公。应当说,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哪个更有效,相对而言,制度更有效,制度的束缚更重要。” 通过参观,我以为要结合实际,大力宏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我们手中的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要建立正确的权利观,坚持立党为公、司法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不管在成绩眼前还是在困难眼前,我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宏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果断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果断反对浪费浪费、大手大脚。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本身修养,牢固建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我*党

人的蓬勃生气、高昂锐气、浩然正气,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完)

附送: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心得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心得

学习体会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心得心得社会实践之旅红色

很幸运能作为井冈山支队的一员参加暑期“两课”社会实践。说实话,自进大学校园以来,我已多次参加过校系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但这样历时久、路程远的社会实践,我还是生平第一次参加。随着日历一页页地被撕下,我的心越来越激动,井冈山的模样不时地在脑海里构筑。当踏上由杭州驶往南昌的列车,我们心潮澎湃,彻夜难眠,因为无数个为什么都将在一夜之后彻底解开。南昌古城寻枪声火车在南昌站还未停稳,我们的心早已飞向了八一大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和八一起义纪念馆。打点好行装,准备接受革命的“洗礼”。尽管从中学到大学我们都在学习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总认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比较全面的,但在参观之后才发现自己掌握的都是些只言片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尽管提起毛、朱德、八一南昌起义,我们都能说上几句,但这仅仅局限于感性认识,未能从书本课堂转到实地实景。而在这里,我们实现了质的飞跃。当我们走在八一大道上,我们仿佛听到了起义军震天的号角,听到了打响中国革命的第一枪;我们也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冲出战壕、奋勇杀敌的场景,看到

了奋死拼搏、前仆后继的身影。当我们站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下,历史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不同寻常可歌可泣的故事。踏着起义将士们在大炮、枪支下留下的血的足迹,我们总有一种想穿越时间的隧道与革命运动面对面的冲动,因为我们已经好久没有这样亲近过历史了。当我们走进八一起义纪念馆,我们仿佛听到了朱老总在天心坪军人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黑暗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像俄国一样的‘一九一七年’的,只要能保证有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回到“大本营”,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烟雨蒙蒙上井冈次日,我们特地起了个大早,尽管下着蒙蒙细雨,但我们的心跟着车在飞奔,只为赶往那绵延五百里井冈。从南昌奔波了近八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歇脚地——井冈山市,并以此为根据地,四处“打游击”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毛主席旧居内,人头攒动,却大都比较安静,不像在别的旅游景点,喧哗不止。到了此地,似乎人人都怀着一种崇敬、景仰,甚至是顶礼膜拜的心情。继而参观的革命博物馆,记载着年代末至年代初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大小小的七个展厅讲述着同样一个故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影片《重上井冈山》不禁让人思绪万千;看着陈列在博物馆内的件件遗物,让人真正体味到了毛主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话语。黄洋界上谒先烈早已听说过毛主席曾经诗兴如潮对黄洋界发出的“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菲菲细雨中,我们一睹了黄洋界的“芳容”,阴霾的天气使五百里井

冈笼罩在薄薄的雾气之中,但我们依稀可见当年红军构筑的工事。缭绕升腾的云雾似昔日鏖战的硝烟;阵阵松涛,似当年两军激战时的隆隆炮声。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下,我们高唱《国际歌》,体会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感受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内涵。黄洋界哨口,地势险要,防守森严,当年红军在这儿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如今的黄洋界,再也看不见飘动的战旗,听不见震天的呐喊声,但心目中的黄洋界,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我们在当年毛委员朱老总挑粮上山时曾歇息过的树旁休息了片刻,追寻毛委员那浓浓的湖南乡音和朱老总那根三尺长的青竹扁担。正是那根扁担,挑起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挑起了全国人民的命运。八角楼里上党课从黄洋界下来,我们开始朝其他的革命遗址“进军”。在茅坪八角楼里,我们轻抚着红军将领们用过的简陋的桌椅板凳、蓑衣斗笠,聆听着年代久远的红军歌曲,思考着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

为什么在艰苦卓绝、历经坎坷的岁月里,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对中国革命作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判断?为什么红军在四面白色恐怖包围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英雄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敌人的进攻和“围剿”。章越松老师的一堂生动的党课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结。虽然仅仅讲了一个多小时,但我们的收获颇大。为缅怀先烈,党员、预备党员们在中国红军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会场重温了入党宣誓。当我们举起右手时,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的眼睛早已被激动的泪水浸湿了,心灵上的火花又重新燃起。党员们纷纷表示,一定将用井冈山精神鞭策自己,向入党

誓词中所说的那样,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党的“十六大”。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