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2017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六月

2017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根据煤矿地测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储量监督管理,适时、准确掌握煤炭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煤炭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动用量、损失量和损失率及回采率,随时掌握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现对2017年上半年矿井煤炭资源开采损失率及回采率具体分析总结。?

一、开采现状?

1、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2、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采。采煤方式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为掩护式支架综合机械化。?

二、本年度开采现状:?

2017年1-6月生产期间,矿井总动用资源储量332836吨,损失资源储量13124万吨,矿山实际采出煤炭319712吨,损失率3.94%,回采率96.1%,半年矿井动用储量列表如下:

三、损失量原因分析:

1、工作面由于受回采工艺限制的正常厚度损失。

2、工作面相对面积、厚度的减少造成的损失。

3、丢落的顶、底煤造成煤炭损失。

4、工作面受地质构造的影响。

四、提高回采率措施:

我矿在提高工作面回采率方面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了回采率达到要求: 1、我们加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及资源不可再生的全社会性教育,使全矿所有干部职认识到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2、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我们及时下发预防丢煤通知单。3、由安全监察科负责检查各采煤队的浮煤清理情况,浮煤平均厚度均不超过0.03m,确保工作面回收率达标。4、严格执行回采率奖罚制度。 5、工作面若过断层时,我们及时的研究方案,提出可行的措施,在保证安全通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6、定时组织人员进行义务劳动,及时清理皮带下的浮煤,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煤炭资源。

五、总结

总结以上经验,我矿工作面回采率及采区回采率虽然达到了标准,但还有一定潜力可挖,根据以上分析,在以后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工作面损失,今后要降低工作面落煤损失。2、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炮采工作面的浮煤、老塘煤回收。3、杜绝工作面丢顶、底煤现象。4、总结资源管理工作上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无煤柱开采,不留边角煤、三角煤,采用跨巷掘进、跨巷回采,对孤立的可采块段采用沿空留巷回采或巷采,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减少煤炭资源损失,避免人为的造成资源浪费。5、在设计上将克服种种困难,回收阶段煤柱,沿边界布置工作面,回收边界三角煤。6、合理设计工作面,保护煤炭资源,减少损失,严格执行储量增减、注销、报损、地损制度,并严格按规程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注销、地损、报损手续,文图齐备,资料健全,永久性煤柱严格报批,不违反技术政策,严格按批准的设计进行开采。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树立煤炭资源忧患意识,明确煤炭资源管理责任,提高科室监督力度,合理设计工作面,减少采区及采煤工作面丢煤,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增加矿井服务年限,延长矿井寿命。

矿产资源总结

宣汉县樊哙金花煤业有限公司 2015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总结 为促进矿产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土地复垦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4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根据宣汉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2015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年度捡查工作的通知》(宣国土【2015】56号文件)的要求,我矿将2015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做以下说明: 一、矿山概况及采矿许可证变更、延续、转让情况,采矿权抵押、冻结、查封情况 (一)、矿山概况 1、宣汉县樊哙金花煤业有限公司(金花煤矿)位于宣汉县55°方位,直距约54km处的宣汉县樊哙乡和三墩乡境内,地处大巴山含煤区添子城矿区三墩向斜北东翼,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8°16′32″~107°18′25″、北纬31°37′48″~31°39′00″,主平硐井口坐标:X=3503273、Y=36525106、Z=+495m。行政区划属樊哙镇金花村。该矿于

2009年根据四川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厅际协调小组《关于更正达州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批复部分内容的通知》(川经…2008?72号),宣汉县樊哙金花煤矿整合宣汉县三墩乡新兴煤厂、宣汉县三墩乡扯口湾新生煤矿和宣汉县樊哙乡念花煤厂。资源整合后,矿井工商预核名称为宣汉县樊哙金花煤业有限公司。2011年12月正式投产,现有职工156人(其中:管理人员50人,工人106人),设计生产能力9万t/a,2015年拟核定生产能15万t/a,矿区面积4.9691km2,许可开采标高+200~+940m,许可开采k5-2煤层。我矿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等证照齐全,合法有效。历年来,我矿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资源开采,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回采率符合要求。我矿无越层越界开采行为。 2、宣汉县樊哙金花煤业有限公司(金花煤矿)主井标高+495m,矿山采用平硐加暗斜井开拓方式,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沿煤层走向掘进采煤巷道,沿煤层倾向布臵采煤工作面;采区前进式、区内后退式推进开采,截煤机掏槽,放炮落煤。矿灯照明,机车串车运输。目前有一级斜巷提升,由东向西翼进行开采。矿山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二个开采水平:+500m以上水平、+350m水平,止前正掘进+280m区段运输巷、+200m水平、五采区提升、人行下山。其中+500m水

93上03工作面采后(回采率)总结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93上03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制单位:地测中心 编制: 审核: 科长: 2011年8月13日

一、工作面概况 93上03工作面位于九采区东部,东临93上02工作面采空区;南到井田边界煤柱;北到九采3上轨道下山;西侧位九采3上轨道上山。 工作面位于井田南部,南阳湖农场一分场东340m,南阳湖农场二分场东北116m,地面为农田。 该面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回采,2011年7月13日停采,面宽243.0m,实际回采长度747.45m,揭露煤层厚度1.2~2.2m,平均厚度1.95m,工作面动用储量48.46万t,采出量47.67万t,落煤损失0.79万t,工作面回采率98.37%,损失率1.63%。 面内多处受断层发育影响,造成断层附近撇三角煤,地质损失面积合计9662m2,损失煤厚0.86m,地质损失共计1.14万t,按规定程序履行了报批。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93上03工作面所采煤层为山西组3上煤层,煤层底板标高-645.8~735.9m,煤层倾角2~10°,平均4°。煤层局部含一层厚0.3m左右的泥岩夹矸;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趋势为南部厚、北部薄。煤层普氏系数(f)一般在2.1左右,为软~中等硬度煤层。 老顶以灰白色中砂岩为主,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平均厚4.7m,顶板为灰黑色粉砂岩,平均厚9.8m;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具膨胀性,平均厚1.5m,老底为浅灰色细砂岩,泥质胶结,平均厚19.0m。 三、地质构造情况 该面煤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2~10°,平均4°,宽缓褶曲发育,走向北部近NNW向,中部近EW向,南部SW向,总体趋势南部高、北部低。

煤矿工作总结报告

煤矿工作总结报告 开拓思路加快发展 合智合力共创和谐文明富裕的新XX ——中国共产党XX公司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工作总结报告 2005年11月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X煤

炭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企业整体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运行逐步跨入良性发展轨道今年以来,公司上下在XXXX党委、XXXX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务实创新,扎实工作,整体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标志:企业实现两个稳定发展,“两增”目标胜利在握。 两个稳定发展:一是煤炭生产稳定发展。1—11月预计完成本资料权属范文先生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范文先生网更多资料万吨,全年可完成XX 万吨;回掘系统进尺预计完成XX米,

开拓系统进尺预计完成XXX米。二是安全与质量标准化建设稳定发展。井下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地面环境建设明显改观,公司杜绝2人以上事故,矿井安全质量全面提升。 “两增”目标胜利在握。一是企业增效。1—11月成本控制在XX元/吨,预计亏损XXX万元,扣除因素,企业实现盈利XX万元,同比增盈XX万元;原煤销量预计完成XX万吨,比同增销XX 万吨。二是职工增收。1—11月预计人均收入达XX万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XXXXX元。 (一)优化生产格局,强化生产准备,全力推进煤炭主体发展。科学摆

布矿井生产格局。今年5月份按照消灭亏损源、合理布局的要求,关停了不能进行规模生产的XX区,生产重心逐步向五层区转移,形成了南北两翼均衡开采的生产格局,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加大组织力度,重点队作用明显。433采煤队月月创高产,特别是9月份在343工作面涌水停产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敢于挑重担,充分发挥生产主导作用,全年产可突破XX万吨,占公司年产量的XX%,为公司年产实现XX万吨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加快生产准备,稳定矿井规模。狠抓新区移交,组织生产技术部门对新区建设分类排队,制定政策,规划工期,全年移交三个新区,移交煤

矿产三率工作总结

xxxxxx方解石矿矿产"三率"工作总结(2015年度)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矿产"三率"工作总结 按照泾县国土资源局《泾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泾县矿山企业矿产“三率”指标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泾国土资[2016]26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现就2015年度矿产“三率”提升情况总结如下: 一、矿山基本情况 xxxxxx方解石矿位于泾县桃花潭苏岭村,行政区划隶属泾县桃花潭镇管辖。矿山始建于xxx年x月,有效期限至xxxx年xx月xxx日,开采矿种为方解石,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26万吨/年,矿区面积xxxx平方公里,开拓方式为公路运输开拓,采矿方式为分台阶采矿法,实际剥采比xxxx左右。 二、矿山年度生产情况 2015年至今受政府政策影响全年未生产;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三率”情况未动用。年销售方解石库存xxxx万吨,综合利用废石xxxx万吨。 三、矿山“三率”提升实施情况 长期以来,公司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和初步设计的要求,大力开展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检查工作,使矿山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并按照上级相关规定把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列为矿山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总结,促进了“三率”管理,推动了矿山生产发展。但矿山在三率提升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是由矿石的损失和贫化造成的,由于矿山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矿体赋存情况不稳定,加之前期露天开采的上部矿体裂隙岩溶发育,矿山总体采矿回采率较低,废石混入造成选矿回收率低,矿山的“三率”总体水平较先进矿山有所差距。

矿井回采率总结2018下半年

××××××煤业有限公司2018年下半年矿井回采率总结 编制单位:地测防治水科 编制: 审核: 总工程师: 二0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2018年下半年矿井回采率总结 一、下半年采煤工作面概况 宝华煤矿2018年下半年开采100117采煤工作面和100115采煤工作面。 100117采煤工作面位于副斜井北部偏西1240m-1518m,枣洼疙瘩东部100m-157m,地面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北部,开口位置位于西运输巷,南邻西回风巷,西邻枣洼疙瘩保护煤柱,北邻100115运输顺槽,东邻100117运输顺槽。从2018年5月1日开始回采,至2018年8月31日回采结束。工作面平均走向长为338m,平均倾斜长为52m,倾面积为24389m2,煤厚1.3m。 100115采煤工作面位于副斜井北部偏西1150m-1629m,枣洼疙瘩东部91m-115m,地面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北部,开口位置位于西运输巷,南邻西回风巷,西邻100117工作面(已回采),北邻100113工作面里段,东邻100113运输顺槽。从2018年9月1日开始回采,已回采118m。工作面平均走向长为441m,平均倾斜长为120m,倾面积为52920m2,煤厚1.2m。 100117、100115采煤工作面采用高档普采,采煤方式为走向长壁采煤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据工作面揭露情况分析,地质构造为中等,存在一些陷落柱及小断层;水文地质中等,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较弱。 二、采煤工作面布置及支护 1、100117和100115采煤工作面断面为6.4㎡,两条顺槽采用

采后总结样板

一、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中部,南临11607工作面(设计工作面),北临11611工作面(正在准备),西临11609内工作面(已回采)。工作面设计走向长为8 13m,面宽为165.45 m,于2009年8月份开始回采至2011年8月份停采。工作面实际回采长度轨顺为825m、运顺为830m,平均采高3.35m,回采面积为1478 53㎡,动用储量74.4万t,实际采出量55.92万t,损失量18.48万t,工作面实际回采率为75%,损失率为25%。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该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6煤,回采期间煤层厚度 为3.1~3.4m,平均厚3.35m,煤层较稳定,结构相对复杂,以亮~半亮型为主,条带状构造,粉粒状~块状构造。煤层中上部含1~3层泥岩夹矸(厚约0.2~1.0 m),靠近11609外运顺切眼侧煤层中上部含3层泥岩夹矸(厚约1.6~2.0m)。靠近11609切眼附近16煤层相对较薄,由西向东煤层逐渐增厚,绝大部分煤层厚度在3.0m以上。老顶为L7灰岩、灰~深灰色,含泥质,具水平~波状层理,局部垂直裂隙发育,岩石破碎f=8。直接顶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具水平层理,夹粉砂岩条带f=4~6。直接底为泥岩,深灰色~黑色,富含植物化石,稍含粉砂岩,遇水易膨胀底鼓f=3~4。老底部分区域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灰色~灰黑色,以泥岩为主,质细均一稍具滑感,底部含粉砂岩具水平层理,裂隙发育,呈闭合状,夹薄层状细砂岩,较致密、坚硬F=4~6。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 1、地质构造:工作面煤岩层总体趋势(沿倾斜方向)呈现西南高东北低,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为4~15o下行。该工作面在两顺槽及切眼施工中共揭露9条断层,其中对回采过程中有影响的断层有6条,分别为SF65、SF69、SF80、SF8 2、SF75、SF76;其余3条断层SF 3、SF45、SF48由于在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 报告和总结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纳雍县富民煤矿10801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编制人:王东 2013-5-30

富民煤矿10801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10801采煤工作面布置在东部区8#煤层中,标高为+1923—+1935m(煤层底板标高),地面对应为山体,无建筑物、公路、供电线路,本工作面走向长约240米,倾斜长平均85米;煤体平均厚度为1.8m, 10801采煤工作面北部为防水保护煤柱线,南部为10803工作面,西面为井筒保护煤柱线,东部为矿界保护煤柱线。10801采煤工作面采用炮采落煤,顶板支护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型钢梁进行支护,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工作面于2012年11月进行回采,2013年5月回采工作面结束。 二、巷道布置及支护 1、1080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均断面为㎡,采用工字钢棚支护,运输巷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巷道布置经济合理,采用一进一回U型通风。 2、10801采煤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米,煤层较薄,进行一次性采全高。 三、工作面开采及资源储量动用情况 10801采煤工作面于2012年11月5日开始回采,至2013年5月18日结束。工作面实际倾角11°~13°,平均12o,实际平均采高,工作

面走向长度为240m,工作面倾向长度为240m,容重为t,实际动用储量53611t,实际采出煤量为50930吨,损失量为2680t,工作面回采率为95%。 四、回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0801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期间顶底板较为稳定,出现空顶距过大的情况,为此留设专人对该处进行强制放顶,加强超前支护的管理。同时对初撑力进行检测,确保支柱正规安全。回采期间,加强拉线作业,支柱工对支柱和梁子成一条线,确保采面的精准性。 五、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经验 10801采煤工作面整体地质条件较好,顶板为泥岩,破碎易冒落,直接顶为中粗砂岩,硬度较大,顶板完整性较好,工作面初次来压之前,梁子和支柱压力变化不很明显,顶板呈弯曲下沉趋势。 六、提高工作面采收率 工作面煤层厚度为,严禁丢顶底煤,每班加强工程质量验收,浮煤清理干净、彻底,加强资源回收。同时要加大工作面挡媒板的应用。 七: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经验及存在问题 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经验及存在问题该工作面作业规程和循环作业图表制定的切实可行,为组织正额规循环作业提供了可靠地前提;工作面月度作业计划规定的产量、进度、煤质、材料消耗等指标均能较好的完成。 八:设备选型合理性、使用情况和事故分析

4、煤炭回收率总结

威信县田沟头煤矿 回采率总结 报告 2013年7月6日

田沟头煤矿2013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报告 一、矿区基本情况 威信县田沟头煤矿位于威信县城51°方位,平距约19km,地处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高田乡境内。其地理坐标极值(54坐标系统3°带)为:东经:105°11′49″~105°12′16″,北纬:27°57′39″~27°58′05″。 威信县田沟头煤矿于2012年10月28日取得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新采矿许可证,证号C5300002010061120068586,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2-1),矿区面积0.3436km2,开采深度为1360-1180m,生产规模3万吨/年,有效期限2012年10月31日-2013年10月31日。 表1.2-1 威信县田沟头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直角坐标(54坐标系统3°带)直角坐标(54坐标系统3°带)X Y 经度纬度 1 3094984.00 35519840.00 105°12′05″27°58′05″ 2 3094624.00 35520138.00 105°12′16″27°57′53″ 3 3094188.00 35519866.00 105°12′06″27°57′39″ 4 3094266.00 35519644.00 105°12′06″27°57′42″ 5 3094560.00 35519396.00 105°11′49″27°57′51″ 6 3094718.00 35519436.00 105°11′51″27°57′56″ 7 3094822.00 35519610.00 105°11′57″27°58′00″矿区面积0.3436km2 开采深度1360-1180m

综采工作面回采总结

21041综采工作面回采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21041工作面位于21采区西翼,工作面标高-186m~-270m,走向长466m,倾斜长106m,面积47250m2,工业储量30.90万t,回采28.74万t储量。煤层倾角平均18~250,开采二1煤层,平均厚度,4.5m。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煤,停采位置距21回风下山巷道留35m护巷煤柱。 二、工作面装备及作业方式 工作面机头、机尾选用ZFG3200/16/25型液压支架各6架作为过渡支架,采面选用ZF3000/16/24型液压支架79架作为基本支架。采用MG170/410-WD型采煤机,采放比1:1.5,实行一采一放,追机放顶煤作业方式。 三、回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1041工作面煤岩层走向220-240°,倾角18-25°,上陡下缓趋势,466-110米之间工作面上部局部褶曲构造出现频繁,110米向外靠近工作面上安全出口15米左右底板变化较大,回采时采取抬底措施回采。工作面回采至425米至410米处时在工作面中下部出现采空区一个出水点,水量1-13m3/h,回采过程中在出水点挖临时翻井用管子装水直接把水引入下部水仓;另一方面在出水点前方布置钻场向出出水打钻超前放水和局部底板注浆加固改造,该出水点随工作面推排由下往上逐渐推移,回采到410米处时消失。总体上讲,21041工作

面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四、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经验 21041工作面回采期间没有揭露断层,但受申家门断层及其支断层影响,面内煤的坚固性差,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前后支撑应力区破及工作面前方20-30米范围,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矿压不明显。工作面前推一排,放一次顶,大多顶板随采随落,回采时放顶步距为0.6m。 五、工作面回采率 21041工作面回采期间,420-390m由于煤层底板在走向和倾向上呈上下起伏,工作面局部呈鸡窝状丢底煤较多,后采取根据煤层厚度和底板变化及时调整采高,提高煤炭回收率。 采煤队每月计划产量46000吨,实际产量月平均达到45000吨,根据21041工作面理论数据工业储量30.90万t,实际回采30.07万t储量,回收率97.3%。 结合工作面回采时产量和回采和煤层注水时钻探煤层厚度综合分析:21041工作面回采率97。3%,除留35米护巷煤柱损失煤量1万吨,其他就是局部因工作面出水造成的极少煤量损失,总体讲该工作面回采率符合煤矿储量管理规范要求。 六、推采难点及经验总结 一)推采难点 1. 局部煤层底板变化和煤层坚固性差,造成采前掉顶,支架受力不均,出现咬架、错架现象。 2. 回采过程中遇到由于地质构造破坏了煤岩层的原始整体性,

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煤矿 XX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单位:XX煤矿 编制日期: XX煤矿XX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一、采煤工作面概况 (一)、XX采煤工作面位置关系 XX采煤工作面位于矿井XXm皮带机运输大巷三部皮带机巷左侧,水平名称为+XXm水平,XX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下表1所示。工作面位置图见附图1 表XX工作面井上下关系对照表 (二)、煤层赋存特征

XX采煤工作面所采煤层为XX煤层煤层赋存情况为:厚度为XX 之间,平均厚度为XX米,煤层倾角在XX°之间,属于缓倾斜中厚煤层,煤层具体赋存情况如下表2所示。 (三)、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 XX采煤工作面煤层属于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为4~8°。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揭露情况以及工作面回采情况看,工作面地质结构简单,煤层基本稳定,且煤层厚度、倾角等无较大变化。工作面无较大的断层,在回风巷XX米左右有地质构造,煤层变薄,但对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主要以节理裂隙为主,根据地质资料和已揭露的煤层显示,涌水量极小,局部地方有少量裂隙淋水,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太大。 (四)、工作面储量及可采期 工作面设计长走向长度(面长)为XXm,倾向长度(运输巷)为XXm,面积为XX0m2;平均可采煤层厚度为,容重为m3 。 工业储量=47340××=万吨 可采储量=万吨×=万吨(工作面回采率为95%) 工作面日产量=×90××=

可采期=98800÷÷25=月(每月生产25天) 二、工作面采后总结 (一)、顶板管理方面的总结 XX采煤工作面采用倾向壁式采煤方法,顶板岩层为细砂岩,岩体较为完整,容易支护,底板为粉砂泥质岩,岩体较差较软。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XX米的铰接顶梁采用“见四回一”的方式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另外再支设密集支柱和戗柱。每隔10米支设一个木垛,上下安全出口采用“四对八梁”的端头支护,运输巷(进风巷)、回风巷超前压力范围内支设超前支柱,前10米采用双排柱,后10米采用单排柱,工作面在遇到地质构造带加密支柱、缩短木垛支护距离。 根据XX采煤工作面的回采顶板管理情况来看,XX采煤工作面按照“见四回一”的支护方式、并支设密集支柱、戗柱和木垛等特殊支护,上下安全出口采用“四对八梁”的支护方式能较好的控制顶板,在在工作面初次放顶以后,顶板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回柱放顶后就垮落,不存在大面积顶板未垮落的情况。只有上下安全出口处会存在顶板未垮落的情况,此种情况属于进风巷、回风巷两侧有煤墩支护,所以未及时垮落,经过人工打眼,装药强制房顶以后,顶板会垮落。采煤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5-20米左右。在周期来压期间若不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强度,则工作会出现顶板断

2015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报告

2015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报告 一、矿区基本情况 山西灵石红杏元富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杏元富煤业)位于灵石县王禹乡赵家沟村西,行政区划属王禹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1°34′17″—111°36′55″,北纬:36°42′51″—36°45′38″。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21220051025),批准开采2-11号煤层,矿区面积19.3757km2。该矿有乡镇公路通往富家滩,富家滩有大运公路和南同蒲铁路通过。井田距南同蒲铁路约8km,距大运高速公路6km,距灵石县城25km,交通较为便利。 三、动态检测依据 根据山西灵石红杏旺盛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确定,矿区范围内可采煤层批准的2、6、10号可采煤层的资源/储量,10号煤层估算范围与采矿权范围基本一致,因2、6号煤层已大部采空,为不可采煤层。 截止2010年7月31日,经估算共获得10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2560万t。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1490万t,占保有资源/储量的58%,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为369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701万t,探明的和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占保有资源/储量的73%。 四、资源储量动用情况 2015年上半年在矿井10煤一采区回采,共动用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两个半煤巷掘进工作面,采区动用量17.88万吨,采区采出量15.85吨,采区损失量2.03万吨。矿井采区回采率88.4%,工作面回采率93.8%。现将本年度上 半年矿井动用储量列表如下: 单位:万吨

月份采区工作面回采 动用 储量回采 采出 量 回采 损失 量 工作 面回 采 率% 全矿 井采 出量 全矿 井损 失量 矿井 的回 采率 其 它 1月一采区100102 3.13 3.01 0.12 96.1 3.19 0.396 88.9 2月一采区100102 1.49 1.4 0.09 93.9 1.63 0.09 94.5 3月一采区100102 停产 4月一采区100102 2.64 2.55 0.09 96.6 3.08 0.35 88.6 5月一采区100102 3.99 3.73 0.26 93.5 4.82 0.74 84.4 6月一采区100102 2.31 2.06 0.25 89.1 3.13 0.45 85.6 合 计 13.56 12.75 0.81 93.8 15.85 2.026 88.4 损失量原因分析: 1、工作面由于受回采工艺限制的正常厚度损失。 2、工作面相对面积、厚度的减少造成的损失。 3、工作面上部留设护巷煤柱,造成煤炭损失。 4、丢落的顶、底煤造成煤炭损失。 五、提高回采率措施 我矿在提高工作面回采率方面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了回采率达到要求: 1、我们加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及资源不可再生的全社会性教育,使全矿 所有干部职认识到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2、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我们及时下发预防丢煤通知单。 3、由生产科负责检查各采煤队的浮煤清理情况,浮煤平均厚度均不超过

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2017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六月

2017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根据煤矿地测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储量监督管理,适时、准确掌握煤炭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煤炭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动用量、损失量和损失率及回采率,随时掌握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现对2017年上半年矿井煤炭资源开采损失率及回采率具体分析总结。 一、开采现状? 1、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2、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采。采煤方式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为掩护式支架综合机械化。 二、本年度开采现状:

2017年1-6月生产期间,矿井总动用资源储量332836吨,损失资源储量13124万吨,矿山实际采出煤炭319712吨,损失率3.94%,回采率96.1%,半年矿井动用储量列表如下: 三、损失量原因分析: 1、工作面由于受回采工艺限制的正常厚度损失。 2、工作面相对面积、厚度的减少造成的损失。 3、丢落的顶、底煤造成煤炭损失。 4、工作面受地质构造的影响。 四、提高回采率措施: 我矿在提高工作面回采率方面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了回采率达到要求: 1、我们加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及资源不可再生的全社会性教育,使全矿所有干部职认识到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2、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我们及时下发预防丢煤通知单。3、由安全监察科负责检查各采煤队的浮煤清理情况,浮煤平均厚度均不超过0.03m,确保工作面回收率达标。4、严格执行回采率奖罚制度。 5、工作面若过断层时,我们及时的研究方案,提出可行的措施,在保证安全通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6、定时组织人员进行义务劳动,及时清理皮带下的浮煤,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煤炭资源。 五、总结 总结以上经验,我矿工作面回采率及采区回采率虽然达到了标准,但还有一定潜力可挖,根据以上分析,在以后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工作面损失,今后要降低工作面落煤损失。2、加强现场管理,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XXXXXXX煤矿 上半年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编制: 审核: 总工: 矿长: 时间:2017年8月25日

XX煤矿 采煤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1、21030采煤工作面位于二采区+1564~+1622标高之间,工作面回风巷标高为+1622m,运输巷标高为+1564m,切眼标高为1564m~1622m 之间,该区域煤层倾角在30°至45°之间,工作面走向长约236m,倾向平均长77m,煤层平均厚度:2.1m,可采面积为18172m2,可采储量5.8万吨。,该工作面上覆为原姚家沟煤矿所采的1#煤层采空区,上部和下部3#煤层已回采结束,工作面采用走向长臂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进行采煤。工作面在推采过程中煤层变化不大,煤层厚度较稳定。该工作面于2016年7月开始回采,2017年3月回采结束。 2、21032采煤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北翼+1478m至+1556m标高范围,21032采面回风巷标高+1551m至+1556m,21032采面运输巷标高+1478m至+1490m,南起二采区22轨道石门,北至祥兴煤矿一、二采区之间断层,断层与一采区之间已经被原祥兴煤矿3011采煤工作面开采结束;煤层倾角41°至47°之间,该工作面走向平均长132.3m,倾向平均长105m,俯伪斜面122m,煤层平均厚度2.1m,煤层密度为1.4t/m3,可采面积为16140.6m2,可采储量4.7453万吨。该工作面于2017年5月开始回采。 3、11013 4、21013 二、采煤工艺对资源的影响

我矿现回采的煤层为1#、3#煤层,1#煤层平均厚度1.3m,3#煤层2.1米,煤层较稳定,基于该煤层倾角较大,所有采用柔性掩护支架采煤,分别根据煤层厚度制作架子高度,使之回采过程中架子沿顶底板移架,避免顶底煤损失。其中21013工作面使用的是综合采煤机回采,割煤破顶底板,方便架子移架;提高了回采率。 三、工作面资源储量情况 1、21030采煤工作面于2016年7月开始回采,至2017年3月结束。工作面实际倾角40o,实际平均采高2.1m,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36m,工作面倾向长度为77m,容重为1.50m3/t,实际动用储量58000t,实际采出煤量为55680吨,损失量为2320t,工作面回采率为96%。 2、21032采煤工作面煤层倾角41°至47°之间,该工作面走向平均长132.3m,倾向平均长105m,俯伪斜面122m,煤层平均厚度2.1m,煤层密度为1.4t/m3,可采面积为16140.6m2,可采储量4.7453万吨。该工作面于2017年5月开始回采,上半年采出6420吨。 3、 4、 四、煤炭资源损失原因分析 21030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期间顶底板较为稳定,出现空顶距

煤矿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9月制定的《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和199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令》第5号发布的《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结合集团公司各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条生产矿井应认真贯彻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遵循合理开采程序,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回采率指标。在条件允许、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第三条矿长、矿总工程师对完成本矿回采率负直接责任。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工作在矿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 地测部门负责提供地测图纸资料、计算、统计报表,建立健全各类图纸、台帐,并行使监督检查职责;设计部门负责从设计参数及开采程序上,保证开采设计达到技术政策规定的回采率指标;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完成回采率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生产单位要严格按设计施工和回采,不得滥采乱掘。 第四条矿召开的生产作业计划及开采设计审查会议,要有资源管理人员参加,并尊重资源管理人员对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提出的建议。

第五条生产矿井要在每年11月底之前,根据生产计划安排提出下一年度采区回采率计划指标,每年元月20日之前做好上一年度的煤炭资源回收总结,报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第六条集团公司实行损失量交换图制度,各矿要在每月4日前,连同月报表一并报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第二章标准及规定 第七条可采煤层标准见表一: 表一 对于灰分高,含硫高、发热量低、没有销路、不能进行配采的劣质煤,以及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危险程度大、开采时将造成严重亏损的煤层块段,经相应的技术咨询部门进行评估审议后,

最新93上03工作面采后回采率总结汇总

93上03工作面采后回采率总结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93上03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制单位:地测中心 编制: 审核: 科长: 2011年8月13日

一、工作面概况 93上03工作面位于九采区东部,东临93上02工作面采空区;南到井田边界煤柱;北到九采3上轨道下山;西侧位九采3上轨道上山。 工作面位于井田南部,南阳湖农场一分场东340m,南阳湖农场二分场东北116m,地面为农田。 该面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回采,2011年7月13日停采,面宽243.0m,实际回采长度747.45m,揭露煤层厚度1.2~2.2m,平均厚度 1.95m,工作面动用储量48.46万t,采出量47.67万t,落煤损失0.79万t,工作面回采率98.37%,损失率1.63%。 面内多处受断层发育影响,造成断层附近撇三角煤,地质损失面积合计9662m2,损失煤厚0.86m,地质损失共计1.14万t,按规定程序履行了报批。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93上03工作面所采煤层为山西组3上煤层,煤层底板标高-645.8~735.9m,煤层倾角2~10°,平均4°。煤层局部含一层厚0.3m左右的泥岩夹矸;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趋势为南部厚、北部薄。煤层普氏系数(f)一般在2.1左右,为软~中等硬度煤层。 老顶以灰白色中砂岩为主,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平均厚4.7m,顶板为灰黑色粉砂岩,平均厚9.8m;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具膨胀性,平均厚 1.5m,老底为浅灰色细砂岩,泥质胶结,平均厚19.0m。 三、地质构造情况

该面煤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2~10°,平均4°,宽缓褶曲发育,走向北部近NNW向,中部近EW向,南部SW向,总体趋势南部高、北部低。 该面地质条件局部复杂,断层发育,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揭露落差0.3~5.5m断层43条,其中隐伏断层21条,小于1m的16条,1~2m(含1m)的25条,2~3m(含2m)的1条,大于3m的1条。该面在回采过程中平均每百米有断层5.41条,每平方公里有断层427条,主要以NW向正断层为主,NE向正断层次之。工作面顺槽揭露的25条断层在面内延展情况与实际揭露基本一致,落差有一定变化;另外,面内揭露21条隐伏断层,走向、落差变化大,局部出现断层相互切割,对回采影响严重。 四、储量情况 工作面距切眼14m时过第一个断层发育带,发育带共揭露断层11条,落差0.5~ 2.0m,造成地质损失面积713m2,损失煤厚0.7m,损失煤量0.07万t;工作面距切眼201m揭露SF9124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232m2,损失煤厚1.5m,损失煤量0.05万t;工作面距切眼404m揭露SF9116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839m2,损失煤厚0.4m,损失煤量0.05万t;工作面距切眼510m揭露SF9115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254m2,损失煤厚0.4m,损失煤量0.01万t;工作面距切眼626m揭露SF9114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215m2,损失煤厚0.5m,损失煤量0.01万t;工作面距切眼687m揭露SF9127断层,造成地质损失面积116m2,损失煤厚0.6m,损失煤量0.01万t;工作面推进至730m时进入大面积断层发育带,发育带内共揭露断11条,落差为0.3~ 5.0m,发育带影响推进长度140m,在面内影响宽度22~93m,造成大面积割顶底,致使整个工作面难以推进,被迫提前停采,造成地质损失面积6343 m2,损失煤厚

2422上工作面回采总结

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白皎煤矿 (B2煤层) 2024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制单位: 编制: 审核: 总工程师: 日期:

2024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2422上工作面回采地质工作总结 一、工作面位置及参数 2422上工作面位于24盘区西翼第一分段,北翼未布置工作面,南翼为2442上工作面(已布置完毕),西为井田边界,东为24区保护层总风下山、轨道下山(正在布置)、皮带下山。地面位于驼子坡、火烧老坟、少棚子、两灰岩、梁子竹一带。地表标高+734.5~+917.2米,二煤层上分层(B4上)埋深+234.9~476.9米。 2422上工作面布置近似呈“矩形”状,形状较规则。该工作面分两个块段开采,其中2422上-1平均走向长177m,倾向长171m,纯煤平均厚1.2m,原煤比重1.65t/m3,工业储量为61197t,工作面回采率按97%计算,可采储量为59361t;2422上-2平均走向长277m,倾向长

171m,纯煤平均厚1.4m,原煤比重1.65t/m3,工业储量为111142t,工作面回采率按97%计算,可采储量为107808t。 二、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 B4上煤层分为上、下分层,其中上分层厚度为0.4~0.8m,平均煤厚0.6m;夹矸0.3~1.5m,平均厚度0.8m;下分层厚度为0.4~0.9 m,平均厚度为0.6 m;二煤层(B4)厚度为0.3~1.8米,平均厚度1.0米;三煤层(B3)厚度为1.0~2.0米,平均厚度1.3米;四煤层(B2)厚度为1.4~3.1米,平均厚度1.8米。二煤层上分层与二煤层层间距为16.5~27米,平均间距22.0米。煤层走向330~340°,倾向240~250°,倾角7~13°,平均倾角10°,煤层硬度性系数 f =2~4。 二煤层上分层伪顶为0.1~0.2m的灰色炭质泥岩,松软,随采随落;直接顶为0.2~1.0m的介壳灰岩,节理发育,为煤系地层与飞仙关组接界标志;老顶为飞仙关页岩,厚度较厚;底板为灰色、灰白色粘土岩,遇水易膨胀,属工程软岩。 三、工作面地质概况: 根据2422上工作面实际揭露断层资料可知,2422上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及外围共揭露4条断层,其中F1正断层走向260°、倾向170°、倾角60°、落差为0.8~1.1m;F2正断层走向240°、倾向150°、倾角58°、落差为0.7m;F3正断层走向249°、倾向159°、倾角34°、落差为1.5~4.5m;F4正断层走向227°、倾向137°、倾角64°、落差为0.35m。其中工作面受F3断层影响较大,该断层贯穿整个工作面,最终造成补送断层切眼,该断层段顶、底板岩性较差,落差较大,给回采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工作面主要断层参数详见表1。 表1 断层参数表

2018年上半年矿井回采率分析报告与总结

华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上半年矿井回采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二○一八年七月六日

上半年矿井回收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一、矿井概况 乌海市华资焦煤有限公司滴力帮乌素煤矿(以下简称华资煤矿)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乌海市海南区管辖。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Mt/a,服务年限为15a。主要开采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可采煤层共6层,分别为8#、9#、10#、16-1#、16-2#、17#煤层,现9#煤层在东翼119109采煤工作面正在回采中。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工业场地布置3个立井井筒,即主立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井筒落底后,形成立井井底车场,沿井田中部南北向布置三条大巷至井田北部边界,平行北部边界布置倾向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工作面开采。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本矿井分两个煤组4个采区开采,即将为二叠系山西组的9-1、9-2和10煤层作为上组煤开采,井田东翼为11采区,西翼为12采区。将石炭系太原组的16-1、16-3和17号煤层作为下组煤开采,东翼为21采区,西翼为22采区。本井田为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8~12°。根据煤层分组情况,为便于矿井早移交、早投产,矿井初期以一个水平开采,开采上煤组煤炭资源,井筒落底水平标高为+770m,后期开采的二水平标高为+670m。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中等类型。矿井最小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为120m3/h。 二、上半年生产布署及生产完成情况

我矿现生产水平为+1120m水平,上半年布置有2个掘进队和1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分别为:矿井东翼,11采区119109综采工作面,西翼12采区轨道下山、皮带运输下山两个掘进工作面(全岩巷)。 上半年我矿总动用储量172.46万吨,综采工作面采出万吨,掘进无煤量(全岩巷)。119109综采工作面回采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75%标准以上。 。由于矿井地质构造属简单(属于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5°地层变化稳定,但在工作面中部有小的向斜落差变化大,影响正常采煤,同时也影响了矿井采区的资源回采率。在工作面地层局部不稳定的情况下,我矿采区回收率达到了78%以上。 经考核我矿上半年采区收率为78%,采煤工作面回收率为94%以上。符合国家储量管理规定的标准以上。 三、矿井资源回收率分析与总结 119109综采工作面,煤层顶板为3米厚泥质砂岩,层理较发育、淡黄色、胶结致密可以当直接顶使用,泥质砂岩顶部有条0.2米厚煤线,煤线上部有1.3m的泥质粗砂岩。厚度较稳定,硬度比较松软。直接底为泥质细砂岩,厚度为0.8m厚,灰色,胶结松散、破碎、层理不清遇水变软,对采煤移动支架有影响。 工作面动用20.03万吨,采出25.6万吨。 三、煤炭资源回收情况分析 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3%,主要原因为工作面内构造简单,由于本工作面为综放工作面,且煤层厚度高比较稳定,仍能平均在7米左右。

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大社矿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9月制定的《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和199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令》第5号发布的《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大社矿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条认真贯彻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遵循合理开采程序,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回采率指标。在条件允许、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第三条矿长、矿总工程师对完成本矿回采率负直接责任。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工作在矿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 地测部门负责提供地测图纸资料、计算、统计报表,建立健全各类图纸、台帐,并行使监督检查职责;设计部门负责从设计参数及开采程序上,保证开采设计达到技术政策规定的回采率指标;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完成回采率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生产单位要严格按设计施工和回采,不得滥采乱掘。 第四条矿召开的生产作业计划及开采设计审查会议,要有资源管理人员参加,并尊重资源管理人员对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提出的建议。

第五条地测部门要在每年11月底之前,根据生产计划安排提出下一年度采区回采率计划指标,每年元月20日之前做好上一年度的煤炭资源回收总结,报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第六条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损失量交换图制度,在每月4日前,连同月报表一并报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第二章标准及规定 第七条可采煤层标准见表一: 表一 对于灰分高,含硫高、发热量低、没有销路、不能进行配采的劣质煤,以及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危险程度大、开采时将造成严重亏损的煤层块段,经相应的技术咨询部门进行评估审议后,重新界定,并逐级上报煤炭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不采、暂时不采或有条件地开采。

上半年回采率总结精选文档

上半年回采率总结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2017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六月

2017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根据煤矿地测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储量监督管理,适时、准确掌握煤炭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煤炭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动用量、损失量和损失率及回采率,随时掌握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现对2017年上半年矿井煤炭资源开采损失率及回采率具体分析总结。 一、开采现状? 1、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2、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采。采煤方式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为掩护式支架综合机械化。 二、本年度开采现状:

2017年1-6月生产期间,矿井总动用资源储量332836吨,损失资源储量13124万吨,矿山实际采出煤炭319712吨,损失率3.94%,回采率96.1%,半年矿井动用储量列表如下: 三、损失量原因分析: 1、工作面由于受回采工艺限制的正常厚度损失。 2、工作面相对面积、厚度的减少造成的损失。 3、丢落的顶、底煤造成煤炭损失。 4、工作面受地质构造的影响。 四、提高回采率措施: 我矿在提高工作面回采率方面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了回采率达到要求: 1、我们加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及资源不可再生的全社会性教育,使全矿所有干部职认识到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2、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我们及时下发预防丢煤通知单。3、由安全监察科负责检查各采煤队的浮煤清理情况,浮煤平均厚度均不超过0.03m,确保工作面回收率达标。4、严格执行回采率奖罚制度。 5、工作面若过断层时,我们及时的研究方案,提出可行的措施,在保证安全通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6、定时组织人员进行义务劳动,及时清理皮带下的浮煤,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煤炭资源。 五、总结 总结以上经验,我矿工作面回采率及采区回采率虽然达到了标准,但还有一定潜力可挖,根据以上分析,在以后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以下建议:1、工作面损失,今后要降低工作面落煤损失。2、加强现场管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