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 1.散打概述

合集下载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武术散打是一种以技击为主要手段的中国传统武术,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格斗技巧,具有丰富的技术和高效的实战性。

散打搏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格斗运动,被广泛运用于警察、军队及安保人员的训练,也是一项优秀的防身术和健身运动。

下面我们将对武术散打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散打概述1. 散打的起源散打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搏击术。

散打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各国武术大师相互切磋,将不同的技巧融合形成了散打的雏形。

2. 散打的特点散打技术主要包括准确的打击技巧、快速的动作反应、强大的耐力和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

散打是一种技击为主、灵活多变的格斗艺术,注重实战性和实用性,是一种综合搏击技巧的体系,擅长使用腿腕、肘腕等身体各部位的技巧进行打击。

3. 散打的练习方法散打练习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功、技术训练、对抗训练和实战演练等。

基本功包括基本动作、基本站位、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等。

技术训练则包括各种技巧的练习,如直拳、勾拳、鞭腿、摆腿等。

对抗训练则是在对手的对抗下进行技巧的练习和提高,而实战演练则是在真实的对抗情境下模拟实战进行训练。

4. 散打的比赛规则散打比赛的规则主要包括打击范围、击打部位、出界规则、比赛时间、积分判定、比赛裁判等。

在散打比赛中,选手可以使用各种打击手段,但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不能使用头部、脊椎等重要部位进行打击,否则将被判定为违规。

二、散打技术1. 站位散打的站位主要包括正面站位和侧面站位。

正面站位是指身体正对着对手,侧身站位是指身体侧对着对手。

站位的选择根据对手的特点和技巧的需要进行选择,不同的站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2. 进攻技术进攻技术是散打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直拳、钩拳、鞭腿、摆腿等。

直拳是一种直线向前的冲击技术,钩拳是一种从侧面向前的冲击技术,而鞭腿和摆腿则是使用腿部进行的冲击技术。

3. 防御技术防御技术是散打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闪躲、招架和格挡等。

散打技法

散打技法

散打运动一、散打运动简介散打也称散手,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散手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在长期的狩猎、捕捉和与猛兽侵袭的斗争中,逐步学会了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技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重视。

《孙子兵法》中记载有“搏刺强士体”,意思是说练习搏击可以强壮士兵的身体。

历史上表演散打的形式,以打擂台为主,擂台就是技击的比赛场地。

赛前,先由擂主安排高手准备应战,凡愿与其较量者,临场须立好“文书”,方能上台献艺。

台手叫“献台”,裁判叫“部署”,比赛时“不许暗算”,先败下台者为输。

近代,散打已成为一项体育项目,我国于1928年、1933年先后在南京举行的第一、二届国术国考中,都将散打列为重点项目,并制定了一定的规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散打运动一直处于限制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体委于1979年在《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中指出:“优秀的技击技术长期埋没,如不能继续整理,就有失传的危险。

”1979年5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散打公开表演,为推动散打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从1979年南宁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介绍散打至今,我国各省、市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

比赛规则日臻完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继1986年全国武术擂台赛后,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不同规模的擂台赛、锦标赛,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概括地说,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运动中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运动国内外重大赛事有: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国武术散打比赛。

二、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况(1)十年试验阶段(1979~1989)。

(2)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

散打

散打

散打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

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

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

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

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

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

散打级别段位级别段前级青熊猫银熊猫金熊猫初级段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中级段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高级段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重量级别48kg级≤48kg 低于106 磅52kg级;48kg-≤52kg ;106 磅- 115 磅56kg级;52kg-≤56kg ;115 磅- 123 磅60kg级;56kg-≤60kg;124 磅- 132 磅65kg级;60kg-≤65kg ;133 磅- 143 磅70kg级;65kg-≤70kg ;144 磅- 154 磅75kg级;70kg-≤75kg ;155 磅- 165 磅80kg级;75kg-≤80kg ;165 磅- 176 磅85kg级;80kg-≤85kg ;177 磅- 187 磅90kg级;85kg-≤90kg ;188 磅- 198 磅100kg级;90kg-≤100 kg ;199 磅- 220 磅+100kg级;100kg ;高于220 磅散打招数实战姿势站立姿势主要侧身朝向对方,双手放低,利于得点后迅速逃离。

散打它是指为完成进攻上防守动作所采用的最有利的姿势,因人而异,但应具有身体重心稳固,暴露给对方的面积较小,利于防守和启动的灵便,便于发力,利于进攻等优点。

两脚前后分开,前脚跟与后脚尖之间为一脚半距离,前脚与后脚间横向距离稍宽于肩,前脚尖略向内侧转,后脚尖朝斜前脚跟稍离地面,两臂自然弯屈,左、右臂之间夹角约为90度左拳置于体前略低于眼睛,拳面斜朝前,拳眼斜朝上右臂之间夹角应小于90度,右拳置于右左肋前略高于下额部,肘部与身体相距约一拳距离,以左肩左腹部侧向着对方,胸部略含,腹部微收,上体稍前倾,头略低,下额微收,咬紧牙齿,闭合嘴唇,目视前方。

学校散打课件ppt

学校散打课件ppt

详细描述
在协调性训练中,可以结合 其他基本功训练进行,如力 量训练、速度训练等,以提 高整体效果和全面能力。
03
散打基本招式
拳法
01
02
03
04
直拳
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攻 击对手,主要攻击目标是头部
和胸部。
勾拳
利用旋转动作攻击对手下颚或 侧脸,需要配合身体转动发力

摆拳
以弧线轨迹攻击对手头部侧面 ,需要借助腰胯力量。
总结词 柔韧性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协调性训练
总结词
协调性训练可以提高散打运 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使其更好地应对比赛中 的各种情况。
详细描述
协调性训练包括平衡练习、 反应练习等,通过这些训练 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 衡能力。
总结词
协调性训练可以结合其他基 本功训练进行,以提高整体 效果。
抓抱
抓住对手手臂或身体部位,限制对手 攻击或制造反击机会。
倒地
通过倒地降低对手攻击高度或躲避地 面攻击。
04
散打实战技巧
对抗训练
01
02
03
模拟实战训练
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提高 学员在真实对抗中的反应 速度和应对能力。
攻防转换训练
强调在攻击和防守之间的 快速转换,提高学员的应 变能力。
组合拳法训练
抱腿摔
抱住对手腿部并用力拉扯,使对手失去平衡 摔倒。
绊摔
用腿勾住对手脚踝或小腿,使对手失去平衡 摔倒。
背摔
用双手抓住对手肩膀或衣领,将对手从背后 摔出。
扛摔
用双手托住对手腰部,将对手从肩膀扛起并 摔倒。
防守技巧
闪躲

散打文化

散打文化

第一节什么叫散打?散打的作用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

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

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

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

1979年散手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

在80厘米高,8米见方的擂台上进行比赛。

散手比赛允许使用踢、打、摔等各种武术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许使用擒拿,不许攻击喉、裆等要害部位;运动员分体重、穿护具在相同的条件下平等竞争。

在对敌斗争中这些界限就没有了,军警对敌斗争就专寻对手的要害部位击打。

使用的招法也比较凶狠,杀伤力较大。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

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如: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

春秋战国时期,散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人民的重视。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在散打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运动员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

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与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防反动作。

在激烈的打斗中击中没有经过散打训练的人较为容易,同时也能防守对方的一些进攻,即使被对方击,抗击能力也比一般人强。

妇女掌握几种散打技术,对防身更有好处,因为妇女因其固的生理特点,又容易受恶人欺凌、受邪恶威胁,妇女在与歹徒搏斗的关键时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击歹徒要害处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

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保卫人员等掌握一些散打技术,对保卫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国家财产,打击犯罪分子,对他们使用铁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

散打知识总结

散打知识总结

散打知识总结什么是散打散打是一种以徒手搏击为主的综合格斗运动,其特点是可以使用拳击、踢腿、摔跤、地面格斗等多种技巧。

散打起源于中国,也被称为中国散手。

散打比赛通常在封闭的场地中进行,运动员通过击打对方来得分,比赛中允许使用拳头、手肘、膝盖、脚、腿等各种部位进行攻击。

散打起源和发展散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是古代战场格斗技巧的延续和发展。

在20世纪初,散打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各种传统武术比赛中。

后来,为了更好地推广散打,并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中国散手协会成立并开始组织散打比赛。

20世纪80年代,散打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一项国际化的运动。

散打的技术特点散打技术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综合性。

散打运动员需要掌握各种拳法、踢腿技巧以及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

散打技术注重实用性,强调技术的简洁和有效,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快速作出反应,并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来击败对手。

拳法技巧在散打中,运动员使用拳法来进行攻击。

拳法技巧包括直拳、钩拳、勾拳、肘击等。

拳法技巧的训练主要包括拳法的基本动作、姿势和配合等方面。

踢腿技巧踢腿是散打中常见的攻击技巧之一。

运动员可以使用直踢、搅拿踢、侧踢等踢腿技巧来打击对手。

踢腿技巧的训练包括腿部力量的提升、腿法的练习以及灵活性的培养。

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是散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运动员需要掌握扭摔、抱摔、摔跤技巧以及在地面格斗中的技巧和策略。

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的训练包括体能的提升、摔跤动作的练习以及对手控制和反制的技巧。

散打比赛规则散打比赛的规则包括比赛时间、得分规则和裁判判罚等方面。

一场散打比赛通常分为多个回合,每个回合的时间通常为2至3分钟。

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对对手进行有效的攻击来得分,得分多的一方将获得比赛的胜利。

得分规则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拳击、踢腿、摔跤和地面格斗等技巧进行攻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得分规则:•击倒对手:如果一方运动员成功地击倒对手,可以得到较高的得分。

散打名词解释

散打名词解释

散打名词解释散打,又称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传统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格斗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竞赛形式。

分为古传散手、现代散打。

古传散手作为散打的最开始发展趋势要能抵抗1人和武器或多的人的格斗,用头、指、掌、拳、肘、肩、膝、腿、胯、臂等部位进攻,关键的技法为打、踢、拿、跌、摔等在其中也有肘膝等技法,在格斗中讲究出乎意料,不讲究花法只讲究打胜好用。

当代散打便是常用的以摆拳、摆拳、抄拳、鞭拳、扫腿、蹬脚、踹腿、摔法等技法构成的以踢、打、摔融合的防御技术性。

散打沒有招数,仅有单独招生和组成,一招制敌。

散打突显地体现了武术的本质—拳术性,它根据竞争的方法提升本身的拳术工作能力,其踢飞、膝击、勾拳、快摔等手法,运用在对手或犯罪分子的身上,可让其丧失抵抗工作能力而驱使醉妻,因而它也是公安机关、警察的必需学科。

但散打变成民俗武术沟通交流或体育竞赛时,又显著差别于让人伤残的肉搏战。

用标准阻止了对后脑勺、头颈、裤裆等重要位置的击中。

在比赛中,不仅有抵抗,又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意外事故。

是武术精湛拳术术的呈现,与此同时授予人以健与美的体会。

散打有别于海外一些搏击术,它自始至终是一个“总体”的定义。

它并不是搏击,关键倚仗双手开展防御混合格斗;亦有别于用头顶部、肘撞、膝击的拳击;更有别于仅用摔、拦、擒方式的柔道。

日本跆拳道虽能手脚并用,但沒有散打的快摔技术性,法国的的蹬脚术及韩的贻拳道也均以脚为主导,相互配合拳术。

散打是依靠人的全身上下,不断加强身体的每个位置联合作战。

“远踢、近打、貼身摔”手脚并用,手脚加摔.技术性健全,设计风格与众不同、独具一格传统武术踢、打、摔技术性全方位应用的特点。

散打充分运用了它的民族风格、传统武术设计风格,具备与众不同的抵抗方式。

01.散打运动概述

01.散打运动概述

四、作业
– 散打的定义是什么? – 说出不同时期散打的称谓。 – 现代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并简要说明。
五、板书设计
一、散打的定义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 是规则,运用武 术中的踢、打、 摔等攻防技法制 胜对方的、徒手 对抗的现代竞技 体育项目,它是 中国武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
二、散打的名词概念 及其分析
协会作了大量的工作: 1)重视并加大了对散打科研的力度。 2)大力推广和培训散打骨干。 3)不断修改和完善竞赛规则,有1982、1990、1996、1998、2000、2004年等版本,逐
步朝着更加公平、合理、安全、精彩的方向完善。 4)加强了项目的管理和赛风的建设。(详见教材P5~6)。
3、积极开拓国内外武术市场阶段(1998年至今)
★ 79年年初,国家体委决定在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三个单位进 行武术对抗项目的试点,5月在广西南宁进行汇报表演,9月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在石家 庄公开表演。
★ 80年10月国家体委调集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 意见稿),通过试验修改,81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且按照此 规则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自次,每年一次,不断试验,逐 步发展。
▲ 99年开始,锦标赛正式脱掉护具;5月在浙江台州的“武术散打水上擂台赛”;12月赴 美与美国职业拳击进行对抗赛。
▲ 2000年3月,“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正式开赛。
▲ 近几年,中国武术散打与泰国的泰拳、法国的自由搏击、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 等都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和相互学习。通过这些对抗赛,极大地提升了散打在世界上影 响力。
★ 91年锦标赛设团体和个人,国际武联将散打列为世界武术锦标赛正式项目,首届在北 京,以后每两年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始在正式的 比赛和交往中,推广使用“散打”一词,并逐渐规范统一;能够从字 面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表象及其本质属性,见其词、明其意,而且 通俗易懂,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符合现代的、公众的、开放的现代 竞技体育。
三、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况
中国武术打练结合历经久远而不衰,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20世纪50年代 以后的武术运动一直以套路形式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直到1979年,中国武术界 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国武术,开始进行散打比赛实验,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 段。 1、十年实验阶段(1979~1989年) ★ 79年年初,国家体委决定在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三个单位进 行武术对抗项目的试点,5月在广西南宁进行汇报表演,9月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在石家 庄公开表演。 ★ 80年10月国家体委调集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 意见稿),通过试验修改,81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且按照此 规则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自次,每年一次,不断试验,逐 步发展。 ★ 场地,护具,得分、禁用方法等的演变(见教材p5)

▲ ▲
四、作业
– – – 散打的定义是什么? 说出不同时期散打的称谓。 现代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并简要说明。
五、板书设计
散打运动概述
一、散打的定义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 是规则,运用武 术中的踢、打、 摔等攻防技法制 胜对方的、徒手 对抗的现代竞技 体育项目,它是 中国武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 二、散打的名词概念 及其分析 古称:相搏、手搏、 卞、弁、白打、 打擂台等
现代:散打、散手 1、古代“搏”字含义及 其演变 1) “搏”字的来历: 2) “搏”字的含义: 3) “搏”的演变: 4) 打擂台,现代散打运 动的雏形: 2、散手一词的使用及沿 革 3、武术徒手格斗项目的 论证
三、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 简况 1、十年实验阶段( 1979~1989年) 2、快速发展阶段( 1989~1998年) 3、积极开拓国内外武术 市场阶段(1998年至今 ) 四、作业
3、武术徒手格斗项目的论证
对武术徒手格斗形式的运动项目“散手”这一名称,从1979年开 始试点比赛之后,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 第一种观点认同:散手
为尊重历史沿革,散手一;不正确,不好理解,传统、民间、 封闭状态下的产物。
★ 第二种观点认同:散打
3、积极开拓国内外武术市场阶段(1998年至今)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把散打推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散 打比赛,更好地促进散打运动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吸引企业的赞助和观众的参与热情, 在全国正式的锦标赛之外,还举办了散打邀请赛、挑战赛和争霸赛等不同形式的商业 赛事。 ▲ 98年分别在陕西户县、河北沧州、山东青岛举行了三次试验性的武术比赛。10月, 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中美武术搏击争霸赛和中国与欧洲运动员搏击对抗赛。 99年开始,锦标赛正式脱掉护具;5月在浙江台州的“武术散打水上擂台赛”;12 月赴美与美国职业拳击进行对抗赛。 2000年3月,“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正式开赛。 近几年,中国武术散打与泰国的泰拳、法国的自由搏击、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 等都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和相互学习。通过这些对抗赛,极大地提升了散打在世界上影 响力。
• 难点:
1、理解掌握古代“搏”字含义及其演变; 2、武术徒手格斗项目的论证。
一、散打的定义:
•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是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 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 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散打的名词概念及其分析
• 古称:相搏、手搏、卞、弁(声“变” 1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帽子2旧 时称底等马官)、白打、打擂台等 • 现代:散打、散手
2、散手一词的使用及沿革
⑴、散手一词的使用 民国时期,开始将武术中徒手格斗称为“散手”,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 散手是相对武术套路的固定动作而言,表示将武术套路中固定的攻防招术拆散运用 于攻防实践。所以,散手、散着、散打、拆手,实质上是不同的词表达的同一个概 念。 ⑵、散手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下,逐渐走向现代体育运动会的竞技场。 ★ 1928年和1933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了两届国术国考 ★ 1929年在杭州举行了全国性国术游艺大会 ★ 1933年,在南京举办了“全国运动大会”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散手项目深受武术爱好者的青睐 ★ 1953年11月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的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散手 被列为 竞赛项目 ★ 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手列为竞技比赛实验项目,同年5月在南宁举办的全国 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散手做了尝试性的表演 ★ 1980年,列入“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
2、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年)
★ 1989年,现代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各省,市体委、直属体院和行 业体协纷纷成立专业队。 ★ 90年国家体委正式公布《武术散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同年批准了首批散打武英 级运动员。90《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出版。 ★ 91年锦标赛设团体和个人,国际武联将散打列为世界武术锦标赛正式项目,首届在北 京,以后每两年一次 ★ 93年散打列为7运会比赛项目;设男子团体1块金牌,97年8运会设3块;98年泰国13届 亚运会散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设5块金牌;2001年,在广州9运会男子散打十一个 级别比赛,金牌增至6块。 ★ 目前世界上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散打运动。 ★ 为了保证散打运动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 协会作了大量的工作: 1)重视并加大了对散打科研的力度。 2)大力推广和培训散打骨干。 3)不断修改和完善竞赛规则,有1982、1990、1996、1998、2000、2004年等版本,逐 步朝着更加公平、合理、安全、精彩的方向完善。 4)加强了项目的管理和赛风的建设。(详见教材P5~6)。
1、古代“搏”字含义及其演变 2、散手一词的使用及沿革 3、武术徒手格斗项目的论证
1、古代“搏”字含义及其演变
① “搏”字的来历 古代相搏简称为“搏”。先秦古籍中有述:“田猎博兽也”反映了早期的搏斗技术。 ② “搏”字的含义 “搏”的初义与“捕”字相通,是“捕”字的引申义。《释名》曰:“搏,四指广(搏)亦击之 也”,“然且始举手击要,终在扑也”。在汉代手搏亦可称为“卞”“弁”。“白打”一词见 于明万历年间谢肇浙撰《五杂俎》(卷五)列举的十八般武艺,即指徒手搏斗的技艺 ③ “搏”的演变 ★ 随着私有制和部落战争的频繁出现,始于狩猎活动的徒手搏斗逐渐摆脱其生产属性,而成为人 与人斗的一种专门技术,并不断得到发展。 ★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籍中已明确出现了人与人“相搏”“手搏”之类的文字记载说明“搏” 已经由宽泛的含义演变为一种徒手格斗技术的专门术语。 ★ 秦汉时叫手搏,比赛已较正规 ★ 隋唐五代时,手搏、角抵倍受重视,比赛几乎形成制度 ★ 宋代,手搏作为强身、活动手足的主要手段 ★ 元明时,徒手较量的技艺仍在发展 ★ 民国初期,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散手》(p1~p6) ④ 打擂台,现代散打运动的雏形(见教材p2)。
散打运动概述
• 课的任务:
1、通过讲授散打运动概述,使学生了解散打的发展简史及现代散打运动 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掌握散打的概念、散打不同时期的名称,着 重理解武术徒手格斗项目的论证。 2、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 重点:
1、学习掌握散打的定义及其古今称呼; 2、了解现代散打运动发展的简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