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豪侠小说的侠义精神

合集下载

浅析《三侠五义》中的侠义精神

浅析《三侠五义》中的侠义精神

浅析《三侠五义》中的侠义精神内容摘要:《三侠五义》是中国近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公安类小说,对后世的武侠小说有着深远的影响,侠义是贯穿这部小说始末的一条主线,也是它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侠义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社会认知,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就这部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浅略地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侠义精神侠客公案小说“侠,俜也”,这是许慎《说文》中的解释,“侠”意为独来独往的人,侠义精神在中国由来已久,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史记.游侠列传》中就讲到侠义之士,并作为全书重要的一部分来安排,最早提出侠义这个概念的应该是战国时期的韩非,之后,关于侠的书籍层出不穷,可见侠义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深入人心。

《三侠五义》作为近代文学史中一部著名的公案小说,在公安类小说中有深远的影响,《三侠五义》作为侠义小说是中国近代通俗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数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侠义小说中刻画的那些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纵横天下、笑傲江湖的侠客义士,也就成了无数中国人企慕、效仿的对象。

清朝自嘉庆、道光至同治、光绪年间,小说发展最突出的现象便是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产生了侠义公案小说,而代表侠义公案小说最高成就的就是《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侠义作品的优秀传统,并对新武侠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所写的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二人为一侠),都是行侠仗义之人,在人民看来来,他们都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

还有五义: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也是各有其能之人。

《三侠五义》中所描写的侠客,如白玉堂、展昭、欧阳春、蒋平等,他们的脾气和行径,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具有扶危济困,剪恶除强的品质。

例如:白玉堂夜盗苗秀的不义之财,周济鳏寡孤独。

欧阳春单人匹马,直闯马强贼窝,解救受害者。

蒋平、韩彰看见流氓**四到处作案,便紧紧咬住不放,冒着风险,围歼凶徒。

论李白的侠义精神及影响

论李白的侠义精神及影响

论李白的侠义精神及影响唐代本身的侠义之风就十分盛行,其中不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举;任侠使气,逍遥自在,是唐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唐朝是个崇尚武力的年代,唐高祖李渊本身就具有鲜卑的彪悍和好战的传统,《新唐书》中还记载唐太宗在准备出兵的时候“阴结豪杰”,可见当朝之主与任侠这种行为也有一定的联系,在民间形成了英雄气概的侠义形象。

受唐代崇尚武力的国风影响,侠义之名必将为世人所推崇,侠义的豪迈与洒脱也必将为世人所欣赏,侠义中的“任侠使气”也必将为世人所认可与向往。

李白的侠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了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安旗在其《李白纵横谈》中写道:“李白之父李客,乃侠义之士,因救苦救难或申冤雪恨,任侠杀戮,后来隐世于山野之中,”他把自己的豪迈与不羁遗传于李白,使李白多了几分侠义的刚烈与高傲。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管、晏二人之言,皆为谋王之策,此二人之言,皆为谋王之策,故为谋王之策。

以其聪慧,愿作左膀右臂,使寰区平定,海县清静。

事君之道已成,荣辱与共之义已成,再与陶朱,留侯,荡五湖、戏沧州也。

”由此可见,李白在政治上的雄心壮志,在境界上也是非常高远的。

他一生不求科举,不求官位,一心只想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登天,当上卿相,左右朝政,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造福苍生,安稳社稷,名垂青史,功成身退,逍遥快活。

他学的是纵横家的功夫,练的是剑,看的是百家经书,读的是书,练的是武,既保持了他纯粹的本性,又不失迂腐,还带着几分纵横肆意,放荡不羁的味道。

他在《行行游且猎篇》里说:“士子不如侠客,白头到老又有何益?”他把自己的侠义气质与积极入世的精神融合在一起,想要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但这并不只是因为功名利禄,更多的是一种另类的追求。

豪侠本色与超然物外的精神融合,既有建功立业的热忱,又有博大精深的胸襟气度,更蕴藏着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自尊自重的人格魅力[7]。

也是李白本人所具备的豪侠气概和不羁性格,使得他的行侠诗也充满了豪情壮志。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侠客精神作文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侠客精神作文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侠客精神作文哎,说起中国古典文学里头的侠客精神,那可真是个有味儿的话题,
就跟咱们四川的火锅一样,热辣、直接,又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豪情和义气。

想当年,古时候那些侠客,一个个走南闯北,行侠仗义,那可不是一
般的潇洒。

他们啊,不图名不图利,就图个“义”字当头。

你比如说,那《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哪个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
手时就出手?那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
就像咱们看世界杯进球一样,激动人心!
这些侠客,讲究的是个“信”字。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承诺了的事儿,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得给办了。

这精神,就跟咱们四川人讲的“耿直”差不多,说到做到,不含糊。

而且,他们对待朋友,那是真心实意,两肋
插刀,为了兄弟情谊,啥都可以豁出去。

这种情谊,比那些个酒肉朋友可
要来得深沉和真挚多了。

再来说说他们的武功吧,那可真是出神入化,飞檐走壁,剑指苍穹,
感觉就像是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神仙一样。

不过啊,这些高手们,往往并
不以武力压人,他们更看重的是以德服人,用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


种境界,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总之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侠客精神,就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正义、重视情谊、勇于担当的精神。

它像一股清流,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
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寻那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咱们现在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那份侠义之心,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却永远不会过时。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试论杜甫对唐代侠义精神的认识

试论杜甫对唐代侠义精神的认识
任性 、 享 乐 优 游也 成 了任 侠 不可 缺 少 的 内容 。类 似
的活动多体现在权贵 、 富豪家的游侠少年身上 。他
诗于京兆鲜 于仲通 , “ 为生活所迫 , 则又似非营求官 职不可 , 故有《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之举 。鲜于仲 通时为杨国忠引作京兆尹 ……盖望杨国忠推荐也 ,
关键词 : 杜诗 侠 文化 侠 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 : 1 2 0 7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4) 0 3 — 0 0 8 7 — 4 0
作者简介 : 王新荷 ( 1 9 8 9 一) , 女, 陕 西宝鸡人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 究生 。
研究方 向 : 唐宋文学 。
任侠 风气自战国鱼贯而下。发展到唐代时, 因政
平芜 。芒砀云一去 , 雁鹜空相呼。” ( 《 遣怀》 ) 李白为 人“ 喜纵横术、 击剑 , 为任侠 ” , I l l ( 嗍 王 昌龄更是“ 不
治、 经济 、 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侠文化更具时代特
征。 歌咏侠义主题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 仅 从杜甫诗歌中寻找 , 就能发现许多直接或者间接反映 侠义主题的诗歌 。据不完全统计 , 杜诗中涉及“ 侠义”
文艺 I 8 7
失, 诗人的生活再次陷入危机 。为维持生计 , 他先后 向韦济 、 张均等人上书 , 作《 奉寄河 南韦尹丈人》 《 赠 韦左丞丈济》 《 赠翰林 张四学士垧》 等诗 , 希望能通
过他们谋求~宫半职。天宝十一载( 7 5 2 ) , 杜甫又奉
唐代 的任侠群体复杂 , “ 侠” 的行为特征和 内涵 也因此变得 多样。除了轻财好施 、 快意恩仇外, 任情

唐代侠风与文学

唐代侠风与文学

唐代侠风与文学一、唐代侠风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在唐代,侠风文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唐代侠风文学,以豪杰侠义为主题,以侠客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诗歌、小说、曲艺等。

诗歌方面,唐代的诗人以豪杰侠义为主题,抒发自己对英雄侠义的赞美,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行路难》等。

小说方面,唐代的小说以侠客为主题,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

曲艺方面,唐代的曲艺以豪杰侠义为主题,以《西江月》、《青青子衿》等为代表。

二、唐代文学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以唐诗、唐词、唐曲、唐小说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唐诗方面,唐代的诗人以宣扬儒家礼教、表达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以李白、杜甫等为代表,唐诗被誉为“诗经之后,中国诗歌的鼻祖”。

唐词方面,唐代的词人以宣扬儒家礼教、表达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以柳永、白居易等为代表,唐词被誉为“词经之后,中国词歌的鼻祖”。

唐曲方面,唐代的曲艺以宣扬儒家礼教、表达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唐曲被誉为“曲经之后,中国曲艺的鼻祖”。

唐小说方面,唐代的小说以宣扬儒家礼教、表达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唐小说被誉为“小说经之后,中国小说的鼻祖”。

三、唐代侠风与文学的关系唐代侠风与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不仅影响着当时的文学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后人对文学的认识。

首先,唐代侠风文学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动力。

侠风文学以豪杰侠义为主题,它的诗歌、小说、曲艺等表现形式,深深地影响着唐代文学的发展,使唐代文学更加精彩绝伦。

其次,唐代侠风文学对后人的文学认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代侠风文学以豪杰侠义为主题,它的诗歌、小说、曲艺等表现形式,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对文学的认识,使后人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之,唐代侠风与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不仅影响着当时的文学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后人对文学的认识。

唐代侠义小说的侠儒结合

唐代侠义小说的侠儒结合

唐代侠义小说的侠儒结合
徐超;马夫轲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7(000)014
【摘要】唐代的侠义小说是唐代文人的侠客梦,是唐代小说中的奇葩,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唐代的风气和文化的发达使得唐代文人在创作小说时,将侠义小说当作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从而构筑了一个文人的侠客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侠客被深深的打上了文人的烙印,从而使侠客文人化,这些主要表现在:知遇之感、重视谋略、功成身退、怀抱经世之志、浓厚的浪漫色彩等方面.
【总页数】2页(P181-182)
【作者】徐超;马夫轲
【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东·日照,276826;山东莘县职业中专学校,山东·莘县,25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清代侠义小说中的"儒"侠及其形象构成 [J], 马丽敏
2.侠义公案小说中官、侠的结合及其原因——以《三侠五义》为例 [J], 魏思妮
3.由"侠与儒"的融合到 "侠与法"的合流——从《水浒传》到《三侠五义》看明清武侠小说的精神流变 [J], 方刚
4."侠义"与"侠情":王度庐武侠小说的伦理建构 [J], 孙文起
5."义"为"侠"之灵魂——兼论《三侠五义》的侠义结合 [J], 刘坎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李白咏侠诗的任侠精神及其形成原因

试论李白咏侠诗的任侠精神及其形成原因

试论李白咏侠诗的任侠精神及其形成原因任侠精神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中体现的独特现象。

承载“任侠精神”的侠客更是中华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侠身上的特质大致包括见义勇为、轻财好施、一诺千金、尚武轻儒、豪迈奔放等。

①纵观中国文学史,初盛唐时期文人身上的任侠精神尤为明显。

本文试以李白咏侠诗为例,论述李白的任侠精神。

笔者认为,李白身上的任侠精神,是他追求自我自由、支配自我愿望、肯定自我价值的强烈意志。

一、李白咏侠诗的任侠精神之体现从数量上来看,李白的咏侠诗作品颇丰。

以中华书局1960 年二十五册《全唐诗》版本为据,可以看出李白作的咏侠诗达六十余首,根据其咏侠诗特点,做以下三种分类。

(一)以古代侠士为歌咏对象,寄托自身情怀此类内容的诗歌以《侠客行》《结袜子》《古风·齐有倜傥生》等诗为代表。

在李白的咏侠诗中,不乏以古代侠士为歌咏对象,同时寄托自身情怀的作品。

在《侠客行》中,李白就借颂扬朱亥和侯嬴的壮举来表达自己对“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精神的赞许;在《结袜子》中,李白同样借高渐离和专诸两位侠士来抒发生命感悟及其豪情;在《古风·齐有倜傥生》中,李白赞赏鲁仲连“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的高尚品质。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通过这两句诗表露出自己的心迹:希望自己也能像鲁仲连一样凭能力建功立业,之后飘然离去,不受封赏,只留后人赞扬。

此类诗歌,不仅仅是只为抒发对自由的追求,它更包括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家国情怀的影响。

(二)以侠客生活为描写对象,赞扬侠客精神此类诗歌,以《少年行》《结客少年行》《白鼻騧》为代表。

由此类诗歌可以看出,李白对侠客生活的热爱和对侠客精神的赞扬。

《少年行》中,李白刻画了一位豪气少年和其“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的生活。

诗中少年豪爽之精神形象跃然纸上;《结客少年行》中,李白写了一位行走江湖且身怀绝妙剑术的少年侠士形象,写他羞于模仿荆轲;写他喜与英雄结交:“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浅论唐传奇中的侠主题

浅论唐传奇中的侠主题

浅论唐传奇中的侠主题陈君丹【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3【摘要】As the Chinese unique spirit,the Chinese Xia or chivalry spirit has a long history.In China's most prosperous and magnificent Tang dynasty,the chivalrous spirit reached its peak whereupon the legend novels turned out to b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ang style and the chivalrous spirit.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work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valry theme in the legends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chivalrous stories in later times.%"侠"这一精神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精神面貌,起源发展源远流长,而唐代是中国最为鼎盛和恢宏的一个时代,同时,唐代亦是侠义精神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传奇小说更是这时代风貌与侠义精神结合的产物。

本文试图梳理出唐传奇中"侠"这一主题,将其与后世武侠小说遥相呼应,以期钩沉出"侠"主题小说的脉络关系。

【总页数】4页(P9-11,16)【作者】陈君丹【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相关文献】1.浅论唐传奇中梦幻笔致的运用 [J], 陈风韵;2.浅论唐传奇中的男权传统 [J], 罗佳3.论唐传奇中的"侠" [J], 黄健4.唐传奇中的仙话主题——以《崔炜》《薛昭》和《颜濬》为例 [J], 陈燕5.“武”与“侠”的合流和分异——论唐传奇中侠客形象的演变 [J], 熊海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代豪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摘要:
“豪侠”是唐传奇三大表现题材之一①,与神怪小说和恋爱小说相比,

豪侠小说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侠客形象,向我们阐释了重义轻生、匡正扶弱、为国
为民、鄙弃财禄、独立不羁的侠义精神,这样一种风骨、气度不仅让我们领略了
千古文人侠客梦的世界,还被后来武侠小说所继承发扬,奠定和开拓了武侠小说
新的发展。

关键词
:豪侠小说 侠义精神

从司马迁为游侠作传,到借侠客形象抒发情感的游侠诗,再到唐传奇中豪侠小说的有意
虚构,千古文人笔下的侠客形象在不断演变,“侠”的内涵和意蕴也在不断扩展和加深。正
如唐人李德的《豪侠论》所阐述的“义非侠不立,侠非以不成”,侠客们仗义行侠,同时侠
客践行“义”的行为方式也让“侠”充满了独特的精神风度,“侠”和“义”相辅相成。
一、侠义双全
唐传奇中的豪侠“侠”与“义”双全,首先“侠”的基本表现如《史记》的《游侠列传》
所记载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而“义”则表现在
“赴公义”,如锄强扶弱、爱打抱不平、伸张社会正义与公道,以及“报私恩”,如报知遇之
恩、知己知恩、主仆之恩。
在唐传奇的舞台上,侠客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主角,更多的充当的是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
的配角,例如《霍小玉传》中“怒生之薄行”将李益绑到霍小玉面前的黄衫客和《柳氏传》
中从武将沙吒利手中抢回柳氏让其与韩翊团聚的义士许俊,他们激于义愤,打抱世间不平,
利用自己的侠义胆识与智谋来伸张社会的正义,解救弱小受难人士。当豪侠小说开始崛起,
侠客真正成为小说主人公时,小说中的侠客继续将前期侠客们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精神发
扬光大,而且侠客行侠情节也开始丰富多样,侠客身份不同,但是都以直接、本真的行为展
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心中的道义。
侠客仗义行侠,重诺言,讲信用,誓志不舍,更可以为他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哪怕
牺牲也义无反顾,这样的一种“侠”行径在豪侠小说的报恩情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聂隐
娘》里的魏帅派聂隐娘刺杀刘昌裔时,刘昌裔算到聂隐娘的到来,并说:“各亲其人,人之
常情。”面对聂隐娘的刺杀,刘昌裔从容应对。聂隐娘却是“愿舍彼而就此,服公神明也。”
被贫尼教得一身武功的聂隐娘回家后,家父对她许多怪异的举动不再多询问,甚至因害怕不
予以怜爱,只是给予优渥的生活条件。聂隐娘被刘昌裔的神算、遇事冷静所折服,更认为可
以被赏识、被重用、被理解,为报知遇之恩,她与精精儿、空空儿斗智斗勇,直到解决刘昌
裔的危机,确保其安全才离开。再如《虬髯客传》所展现的知己知恩,“风尘三侠”初次会
面时,虬髯客毫无顾忌地斜躺在床看红拂女梳头,红拂女没有羞涩胆怯反而冷静从容应对;
而当虬髯客向李靖要求吃食,且吃酒煮肝时,李靖镇定、大方接待,豪爽、真性情的虬髯客
以非凡的眼力欣赏并结交这两位值得结交的朋友,仗义疏财,助李靖、红拂女追随李世民完
成霸业。还有像《昆仑奴》和《红线》所展现的甚似养育之恩的主仆之恩,磨勒解隐语,帮
助少主窃取豪门姬妾;红线为主排忧解,深入敌营来报身穿罗绮,尝尽甘鲜,深受宠荣的恩
情。大都侠客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生报主,感恩尽命,大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表现,这
样的报恩行为更显得他们重情重义,侠义并重。

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韩非子的《五蠹》说道:“儒以文犯法,侠以武犯禁。”这说明,侠客在一定程度上是游
离于法之外的不稳定因素,但同样,侠客活跃的舞台是建立在“制度不立,纲纪废弛”的社
会背景之上的。唐传奇中豪侠之士的侠义精神能为世间所接受和提倡是百姓对社会公平的呼
唤,对社会安定的渴望。他们不仅重诺言,轻生死,抑恶扬善,轻财好施,更有“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的风范。《虬髯客传》里的虬髯客有建功立业,一展身手的宏图伟业,他见明主,
则退而举贤,面对太平盛世的到来,他做出了预见,甚至仗义疏财,将大量财宝赠与未来的
贤臣,帮助英主匡扶天下。虬髯客这番气度和慧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清明盛世的到来。而
到了晚唐,藩镇割据加剧,急需大量的能人异士,侠客逐渐刺客化,成为藩镇之间斗争的有
力武器,与之同时,百姓却成为藩镇割据的牺牲品。这里的侠客不仅以武行侠,还掺杂神仙
道教方术,具有神秘莫测的生活和超凡绝俗的武功,唐传奇中的豪侠如此神秘,如此多的能
耐,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人们希望有能之士充当英雄的角色,侠客无疑成为百姓眼中安邦定国、
无畏强权、力挽狂澜的能者,侠客不再单单是除恶扬善、打抱不平,而是开始介入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成为安定国家,解救人们于水生火热之中的救世者。红线辞别薛崇时,说:“今
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使乱臣知惧,列士谋安,在某一妇人,功亦不小。”比起虬
髯客的退而举贤,成就太平盛世,红线则是身处乱世,凭借自己高超的武艺来避免无辜的牺
牲,让百姓安居。为国为民的侠客担当着重大的责任,援助的对象不再是一个或者是几个人,
帮助的却是千千万万的人,比起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来惩恶扬善,投身定国安邦大计的侠
客们却是以更彻底、更广泛的手段来消除社会的动荡不安,铲除黑暗还一个公道人间。

三、侠隐
在唐代的豪侠小说中,许多侠义之士在救助他人,平世间之不平,为国为民奔波劳苦之
后便飘然无踪迹,不知去向,继续自己浪迹天涯的生活。这类侠客隐身于市,平时不显露山
水,例如武艺超群身为奴婢的红线、身形矫健识破盗枕贼的小仆、腰缠万贯化身风尘客人骑
跛驴的虬髯客,他们直到关键时刻才显露本事,在除恶扬善、建功立业之后就功成身退,隐
身于江湖。这样的侠客出手相救只因萍水相逢,情义并重,不图回报,出自真心,他们坚持
自己心中的道义,不随波逐流,不陷于功名追求之中。《义侠》里的床下士本是被县令派去
杀人,得知县令忘恩负义杀害贤士后立马回头砍下县令的头,而最后的结局是“剑客辞决,
不知所知”。红线则“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聂隐娘“自此寻山水,
访至人”。这些侠士事成之后选择隐遁江湖,独来独往,浪迹天涯,而这一“不知所踪”的
现象又与当时的佛道盛行有关。红线曾前世为男子,因使所救之人丧命今世为女子,她独探
敌军,不损一兵一卒避免了战事的触发,保全众人的性命,如此功劳在红线看来是“可赎其
前罪”,赎罪后的她便还其本形,遁迹尘中,这与佛教的因果轮回有相通之处,今世来赎前
世的罪,赎罪后便可真正解脱。再如《谢小娥》和《贾人妻》,两位侠女不惜一切报血海深
仇,复仇后的谢小娥拒绝再嫁,刻苦修行,云游南方,贾人妻则是回到家中杀死自己的亲子
以断日后的想念和牵挂。两人都在复仇后放下执念,尝尽爱恨情仇后超脱于世,了无牵挂,
过起笑傲江湖的生活。而道教的影响不仅在于使武功神秘化,神仙方术盛行,还在于天人合
一,以自然之性陶冶人之性,回归自然。聂隐娘从小被尼姑抱走,吃药粒,学攀缘,后身轻
如风,与猿、猱、虎豹、鹰隼为伍,利用自然条件习得上乘武功,而在她与精精儿打斗中两
人化身成二幡子,一黑一白的纸在她的手中可以幻化成物,在这里人与自然之物可以相互幻
化,展现人与世间万物共生共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侠隐的生活掺入佛家的忘我和道家的
无我,受佛道影响的侠客们所展现的侠义精神更多了份自由、独立、洒脱,社会道德因为侠
士为民除害,伸张正义,可以安邦定国而对侠义精神给予肯定和认同,但在对百姓、对国家
的基础上,侠客自身寻求独立,不为世俗道德法律所束缚,有既存于世又超脱于世的道德风
范,遨游于江湖之中,具有潇洒不羁的人生情怀。侠隐不仅仅是豪侠侠义精神的延续,更是
升华和再一次的开始,它为世人提供了现实迷茫的精神选择,豪侠们不单单是为他人行侠,
为社会国家行侠,而是回归本身,回到个人对独立自由之精神的追求,超越善恶,超越公私,
让人“纵隐犹闻侠骨香”。
唐代豪侠小说所阐释的侠义精神向我们展示了特定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风貌,一
大批各具风姿的侠客形象给后世武侠小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侠义精神仍稳固多元发展,侠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在继续。

注释

① 谭正璧《中国小说发达史》第四章把唐传奇分为神怪、恋爱、豪侠三类。光明书局,
1935

参考文献
【1】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2】 鲁迅辑录 程小铭、袁政谦、邱瑞祥译注. 唐宋传奇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
社.20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