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多边形教学反思

认识多边形教学反思

《认识多边形》教学反思

认识多边形这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边数,使学生知道还可以图形的边数来分类、命名,并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观察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对这些多边形有一些感性认识。使学生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知道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名称,能认识这些图形,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来分一分这些多边形,将这些图形分成三类。然后有他们自己给这些图形取名字,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它的名称。这里时间有些浪费。由于学生的学习经验,他们直接就能将这些图形按照边数来分,这里我就可以顺势利导,为什么叫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然后直接将这些概念由学生来解释,而大多数学生就是这么分类的,也有的分法相同,理由不同,即按角分的。那么对应的几个角就有几条边。

我觉得孩子学习图形,可以适当的放到生活中去操练,一来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加强认识;二来也是减少纯数学的枯燥无味,给学习增加一些乐趣。所以课前让学生去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对多边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年级的学生纯粹凭想象学习几何图形,会觉得学习的有点吃力。但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场景的帮助,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了,也可证明这样一句话:“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 主备人主讲人第 4 单元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内容:课本32—34页。 教学目标 ⒈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分类标准,从而正确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⒉通过比较能根据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能正确说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能正确说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能正确说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 一、口算训练 760 - 240 = 440 - 430 = 360 - 230 = 400 - 399 =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题后,师:今天我们来解决:“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分类?”重点是解决角的大小及三角形的分类,能正确说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三、自学探究,尝试反馈 (一)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32----34页, 思考: 1、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 2、你认识三角形吗? 3、你能把三角形分类吗? (二)自学。学生认真看书思考。 (三)讨论上面的两个思考题。同学们看完了吗?谁来说一说…… (四)尝试。 1、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看谁自学的效果好。 2、板演练习,请三名学习较弱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的错误并板书。(板演题目是根据课本35页下面第1题) 3、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是否有错误,同时还要检查自己做得是否正确。

四、讨论交流总结提升 (一)更正。教师指导: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里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展开讨论,重点是解决角的大小及三角形的分类,能正确说出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三)总结。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五.巩固运用达标测试 下面我们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达标测试题,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又对又快。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一、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2.三角形有()条边,()个角,()个顶点。 3.房架、自行车大架和电杆支架做成三角形,是应用了三角形的()。 二、自主练习35页 3题 4题题. 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多边形-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doc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区分多边形。 难点: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学生

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 1 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动手完成。

认识整万数教学反思

认识整万数教学反思 认识整万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大数的认识中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三个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并结合新的计数单位认识三个数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在教师介绍了我国的数位分级知识之后,结合整万数的意义和分级的知识教学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为以后学习其它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打好基础。 先说引入环节,在省赛上采用的是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据,看似传统,实则创新。关于这节课收集数据也有一个难点,就是怎样能让学生收集到的数据正好是整万数。刚开始,我是给学生一个收集数据的例子,然后希望学生按照这样的'例子去收集,但是效果并不好,其中有一次课一个整万数也没有搜集到。最终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去搜集自己喜欢汽车价格,因为汽车的价格一般都是多少万元,这样的效果就好多了。 再说说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万以内的数,所以在这一环节采用的类比迁移学习方法。学习的载体是模拟计数器,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这是学习新知的起点,在学生回忆出“十个一千是一万,千位上满十向万位进一”之后,再让学生边说边拨,拨到九万,接下来就是本节课第一个关键的结点,处理好这个环节,接下去就会

顺理成章了。如何能使学生体会到“十个一万是十万”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十个一千是一万”进行类推,使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学生体会到这一点,认识“百万”和“千万”就水到渠成了。 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及时整理数位顺序表。在这一环节,通过填写知道从个位到千万位的数位顺序,初步把这些数位分成个级和万级。对于如何使学生加深对个级和万级的理解,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处理,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生对分级的知识是第一次接触,缺乏足够的感性积累,教师寄希望于在教学整万数的读写过程渗透分级的知识。可以看到这样处理还是有不足之处的,通过几次上课,发现学生对分级掌握的并不深刻。 接下去的环节就是结合整万数的意义教学读法和写法。学生对照计数器已经能自己写出整万数,也初步会读整万数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整万数的意义初步总结写整万数的方法-----先写万级上的数,然后在后面添上4个0。在读整万数的时候是学生明白把整万数分成个级和万级,可以很容易的读出来。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是通过三辆汽车的价格来教学的,这样处理的好处是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之处是,三个数据中没有几千万的,学生以后写几千万可能会出现问题。 教学了读写方法之后,教师以人民币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一百万多少,从而增强学生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这一环节实现效果的好坏主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多边形》教案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多边形》 教案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12-14页例1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描、围、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教学难点: 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学生准备: 文具、钉子板、橡皮筋、正方形纸。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钉子板、橡皮筋、多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课堂中来了位新朋友,瞧,谁来了(出示机器人)。听,他在跟大家打招呼呢!多图是有很多图形组成的,你已经认

识了他身上的哪些图形?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 二、操作活动,探索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师指一个三角形,放大,瞧,这个是?你怎么知道的?预设一:生:它有三个角。师:怪不得叫三角形的呢?除了三个角,还有什么?生:还有三个(条)边。什么样的边?你能来指一指吗?(学生点1、2、3)师:这条边从哪里到哪里?你能完整地指一指吗?师师范指(从这里开始,一条边,两条边,三条边),这三条边紧紧地_____?(连在一起)师:连,这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在数学上,可以换一个字,围,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指围一个三角形。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预设二:生:它有三个(条)边,你能指一指吗?(1)同预设一。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感”的培养是教师们在平时教学中很难把握的部分,这节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综观这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在大量感知与体验中建立数感。 “万以上的数”学生接触较少,理解大数的意义有很大的难度。这节课分是这样几个层次化难为易的: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情境窗。在感受“十万”时,张老师把教材中的订书钉的素材变成了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学生在通过体验理解了十万的意义。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在学习十万时,张老师还展示了词典、报纸等事物,让学生借助实物进一步理解千、万、十万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提供的这些感知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了十万的意义。三是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另外,在学习一亿时,教师又变换了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文字材料:“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三圈半;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让学生通过阅读,利用想象理解了一亿的意义。 二、在探索交流中形成系统知识,加深对大数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建立了“十万、一亿”的表象后,就要学习数位、记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数位分级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把数位、记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等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举例、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在学习给数位分级时,教师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把数位顺序表填完整,探索数位分组等知识。在汇报时,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理解“亿级、万级、个级”表示的意义。整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有张有弛,有静有动,有探索有交流,水到渠成的帮助学生建立了有关数位的知识体系。 三、在尝试读数中,提升对大数的认识。 学生建立有关数位的知识体系后,张老师又把教学转移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上,把刚上课时情境窗中有关图书馆资料中读不出的数字,再次呈现出来,让小组合作尝试着读。在这里,教学的重心不是读写数,而是理解大数的意义。这时的读数,学生已经对大数的有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通过读数可以理解每一个大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对大数的意义的理解。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与《琵琶行》有着同等音乐造诣的唐诗,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音乐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就更不用说学习了。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箜篌演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有了视听享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李凭箜篌引》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课本的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要求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一、天马行空的朗诵。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知诗歌营造的意象,学生在讨论、争论、达到共识的过程中,理解了四个乐段的情感表达。 二、奇特怪诞的想象。江娥、素女的哀愁,玉碎的激昂,凰叫得凄厉,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画面美,女娲炼石、老鱼跳波,月宫的的遐想。让学生在一片辽阔的天地之中尽己之遐想,在音乐的王国中感受作者如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所感所想。学生受到了感染,有部分学生提笔而书。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学生是高

二、四班的刘哲同学,对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歌曲中鱼儿游于水中的描写,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喝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了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学习,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信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作文二: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训练学生朗读和赏析诗歌的能力。亮点:本课时教学设计以读促教,读中品悟、赏析,体现古诗文教学的特点。一读采用各种形式,读通、读顺、读出情感,初步走进诗文。二读,读出美感、诗韵。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出表现箜篌美妙的诗句,并能小组内讨论赏析诗句,积极活跃。三读,试着赏析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异同,这是本堂课的难点,大家小组内讨论争议,多数仅仅在找修辞方法的不同。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分析侧面描写的效果,两首诗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及效果。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发现,九年级学生的比较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需要积极训练。 作文三: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利用自主学习平台指导学生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听到的知识不如自己搜索到的来得深刻,更何况,一首诗歌(词),它最美之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应该会在未来的学习模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我们这节课超

苏教版数学二上《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上《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 课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 在初步了解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知道几边形就是由几条边围成的。 3. 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4.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教学难点: 能正确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两位老朋友(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一起来喊喊它们的名字。这两种图形是我们一年级就认识的图形。

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图形。(出示课题) 二、认识多边形 1. 认识四边形 (1) 昨天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现在请你们把它们拿出来。 a 拿出长方形纸,沿四周摸一摸(边讲边演示)。现在我们用手摸的地方就是长方形的边。再拿出正方形纸,沿四周摸一摸。 b 刚才我们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周摸了一圈,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四条边都是直的。 (2) 讲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我们可以叫它们四边形。(板书) (3) 完成“想想做做” 1 a 一生上台完成,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b 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 小结:这些有四条边的图形,也叫四边形,因此四边形不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只要这个图形有四条边,我们就叫它四边形。 (4) 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a 出示不同形状的图形 师: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么分呢? b 同桌观察讨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多边形优质教案

认识多边形 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 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是小兔Tonny的生日,朋友们都去给她庆祝生日。她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小饼干给它的朋友,谁来找找看有哪些图形? 看看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 二、新授 1. 出示一长方形(正方形)纸,请学生上前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每条边是怎么样的。 (有4条边,每条边都是直的) 2. 在钉子板上围一个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可以围除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外的其他图形。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外还有很多图形,谁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板书:四边形。 3. 试一试。 4. 老师制作一些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图形,让学生上黑板前数一数边的条数。根据边的条数分成两类。 给每一类取个名字:五边形、六边形。 用小棒围一个五边形,问:围一个五边形至少要几根小棒。 在钉子板上围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 如果是有七条边、八条边的图形呢,叫什么名字? 5.(1)第26页想想做做第1题。 (2)在钉子板上围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再照书上的样子围一围。 (3)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 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大家看一看它们的表面是什么图形的。 一个正方体的月饼盒和一张八边形的贺卡。 6. 第27页练习4:折纸游戏 跟着老师的示范一起做。 作业设计:补充习题P15。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万数的教学反思.do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万数》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认识整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会写整万数。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1、教学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2、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3、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000。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纸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千,学生自然而然说成一万,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学生边添珠子,边数数,让学生有序的填出各个数位名称,初步感知新出现“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计数单位,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明确“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整万数的写法和读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数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利用分级的方法来读写。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自己还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和发现,特别是在读数与写数的实践中也没有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方法,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加以改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万数》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认识整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目,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会写整万数。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1、教学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2、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3、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000。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我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纸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数到十千,学生自然而然说成一万,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学生边添珠子,边数数,让学生有序的填出各个数位名称,初步感知新出现“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计数单位,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明确“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整万数的写法和读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数的组成,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并引导学生利用分级的方法来读写。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资料

浅议音乐诗歌的阅读方法 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出现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两首音乐诗歌,于是我就这两首诗歌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了音乐诗歌鉴赏模式探究。 教学目标立体化。 知识与技能层面通过比较二首诗在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进行学法建模,归纳音乐诗歌的比较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层面则以诵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进行深入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是从复杂多变的乐声中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 作者经历为先导。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以作者生活经历为先导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元和十一年,47岁,屡次上书剖析政事,希望革除弊端,结果屡遭贬斥,一不小心由中书舍人降为太子右庶子,此时创作《听颖师弹琴》。 李贺(790~816),字长吉,号四明狂客。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虽家道没落,但勤奋苦学,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最终李贺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文本探究为基础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两首诗歌在内容

初步认识多边形公开课教案

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12—1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多边形。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认识多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活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使学生在摸、数、折、剪、围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掌握变换的规律,积累 图形变换的经验。 3.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你还认识这些图形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探索新知 1. 认识四边形 拿出数学课本提问:课本的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指着课本的边问学生:这个是长方形的什么?(板书:边)用手摸一摸,说说看,边是怎么样的?(直直的)再请你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数给大家看一看。 提问:那你知道正方形有几条边吗?出示正方形,请一名学生数一数。 谈话:正因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都有四条边,所以我们给他们取个共同的名字叫——四边形。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吗? 生: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做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在学生的定义后面打“?”)我们先来看一

组图形。 同桌交流,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哪些图形不是四边形? 集体讨论: a. 有一条边是弯曲的。提问:它是四边形吗?(不是,因为边要是直直的) b. 重点讨论没有围起来的图形。提问:它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预设 生1:它是四边形,因为它有四条边。 生2:它不是四边形,因为它没有围起来。 师小结:它的确不是四边形,因为它没有围起来。所以四边形除了有四条边之外,还应该要围起来,是封闭的。那刚才你们说的这句话就应该改一改了。 指名学生重新给四边形下定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小结:看来四边形不仅仅有长方形、正方形,还有许多其他形状的平面图形,只要它有四条边,而且是封闭的,它就是四边形。 2. 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图形(出示一些五边形和六边形,用磁石吸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先数一数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再把它们分成两类。 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类。分好后让他说说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五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六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 师:你们能试着给他们取个名字吗?(五边形,六边形)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这些图形有五条边,这些有六条边) 师:你能照着四边形的定义用一句话来说说怎样的图形是五边形、六边形吗?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多边形(教

《认识整万数》苏教版说课稿

《认识整万数》苏教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整万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86的教学内容,由于整万数相对较大,不变以具体形象的物体进行操作,加上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借助计数器进行探索学习。 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教材通过呈现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出现较大的数,引发学生求知欲,再以“10个一千是一万”为基础,借助计数器,引出“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第二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这里将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的实际意义。 第三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教材介绍了我国的计数习惯,根据已有知识,给出各级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让学生联系读写的体验,通过类比,推出万级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

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实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组织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大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观察、表达、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二、说教法和学法 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结合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目,让学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闯关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新知。 三、说设计理念 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身边的数据出发引出大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去读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借助于直观教具计数器拨一拨、数一数,由计数器上对计数单位的认识直接切入数位的认识,逐步完善对数位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画图等活动,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三角形的底和高,会测量、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难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髙。 教学设计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引言: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学生回忆,互相交流生活中的发现。 导人课题:大家既能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也能辨别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来找和说,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初步形成三角形的表象。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 1.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 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谁能说说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3.你能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独立完成画三角形。 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理解三角形的高。 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设问: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定义,交流各自的理解。 指名读懂的学生回答,同时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示范画法,并板书相关内容。再次交流,加深理解高和底。 2.测量三角形的高。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一条高,那么从另外两个顶点是否也可以这样作高? 交流讨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探索图形特征的一些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难点:锐角三角形的判断。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每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剪刀、学习卡片。 教学设计 ―、复习引新,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周角、平角、钝角、锐角、直角) 小于平角的角有哪些?(钝角、直角、锐角)

九年级《李凭箜篌引》(1课时)陈娟教学内容

九年级《李凭箜篌引》(1课时)陈娟

课题:《李凭箜篌引》课型:新授 时间:2012年9月24日姓名:陈娟 单位:舜耕中学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李凭箜篌引 课前预习: 1、熟读全诗,理清字词障碍。 2、了解作者及其他基本常识。 3、完成《助学》预习积累。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诗歌。”“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诗歌内容,体味和推敲描摹声音的特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字词障碍、熟读全诗,了解作者及其他基本常识。进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会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学法指导】 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ppt出示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助读资料一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怀才不遇,一生潦倒。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助读资料二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新授 一、字词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啼竹()箜篌()()神妪()蛟舞 () 二、读诗 1.教师范读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6-02-25T16:04:04.79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作者:李霞[导读]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真切的感受到多边形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各种多边形的灵感。 摘要:这是一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经有了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分一分活动中发现多边形可以根据图形的边数来分类、命名这一特点,并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观察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对这些多边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真切的感受到多边形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各种多边形的灵感。同时为下一课的拼七巧板,以及认识其他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关键词:几条边围成几边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活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使学生在摸、数、折、剪、围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掌握变换的规律,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 3.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根据“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认识并能拼摆多边形图形,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法。 五、教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纸、剪刀、小棒。 学具准备:剪刀、小棒、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喜洋洋) 师:喜洋洋今天邀请大家到“图形国王”里去玩,你们愿意吗?(愿意)你们想去就必须回答喜洋洋提出的问题,你们还认识这些图形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和计算课比起来,低年级学生更热衷于对图形的学习。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埋下伏笔。】 2.探索新知 (1)出示: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上常见的窗格图案,里面也藏着一些图形朋友,你能从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请用彩笔在图中描出边数相同的图形来,只需要描出图形的边。(然后全班讨论) (2)认识四边形 展示:先从四边形开始。 出示图形: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这是长方形的什么?(板书:边) 师:拿出长方形,摸一摸,说一说边是怎样的呢?(直直地) 师:再请你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要注意头尾相连,顺次数。 师:那你知道正方形有几条边吗?出示正方形,请一名学生数一数。 谈话:正因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都有四条边,所以我们给它们取个共同的名字叫——四边形。【设计意图:认识多边形之前的重要内容就是对“边”的认识,所以本环节就着重学生对“边”的体验,通过在摸的过程中有“直直的”、“有点割手”的感受,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什么是“边”。低年级学生在感受边的过程中,他们会随手到处摸,这时教师的一句“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其实是给学生一种暗示,更是一种打开思维的钥匙。学生本身已有“顺序”的概念,所以学生就很自然想到有序的数法。】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吗? 生: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做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出示图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哪些图形不是四边形?集体讨论,同桌交流。(要求:是的站起来,不是的坐着不动)出示图形 a. 有一条边是弯曲的。提问:它是四边形吗?(不是,因为边要是直直的) b. 重点讨论没有围起来的图形。提问:它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预设 生1:它是四边形,因为它有四条边。 生2:它不是四边形,因为它没有围起来。 师小结:它的确不是四边形,因为它没有围起来。所以四边形除了有四条边之外,还应该要围起来,是封闭的。那刚才你们说的这句话就应该改一改了。 指名学生重新给四边形下定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整万数

第1课时认识整万数 教材内容:教材课本第10—11页例题1、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 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

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 学生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 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题1,提问: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 (1)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六十一万表示61个万,61个万是610000;一百六十二万表示162个万,162个万是1620000;一千三百四十三万表示1343个万,1343个万是13430000。 (2)写数。 学生尝试写数,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填空,并组织汇报交流。 4.认识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出示数位顺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