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摘要: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树立主动实践理念,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育人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育人;管理机制

农林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经过多年探索,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适应:实践教学体系不够优化,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等,缺乏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华中农业大学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质量为核心,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覆盖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各层面实践教学体系和多元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勤奋踏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一、强化主动实践和实践育人观念

2004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以“实践·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突出了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教学改革。近四年来,学校共立项69个,312名教师参与了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就构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促进本科生提前进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学研究和训练,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系列问题形成了广泛共识,有效地推动了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同时,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认识,将优质实践教学条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进一步丰富了我校“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内涵。

二、整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创新性原则,遵循认知及教育规律,坚持实验、实习、科技创新结合,明确各阶段实践教学重点,形成了“认知与基础一体验与综合一研究与创新”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1、重构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三条主线+三个系列”的螺旋递进型生物类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实验课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以非生命体为主线,整合构建化学系列实验课程和内容,覆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胶体化学;以生命体为主线,整合构建基础生物系列实验课程和内容,覆盖普通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以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为主线,整合专业类研究性实验系列实验课程和内容。同时组织编写了《实验教学大纲》,主编出版实验教材15种。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坚持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训练与研究相结合,系统设置实验课程及实验教学内容,强化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解决实验内容重复、技能训练单一等问题。目前,全校开设485门实验课程,有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399门,占总数82.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分散在饮料工艺学、糖果工艺学、粮油加工工艺等课程中实验整合为食品工艺实验。动物医学专业将获国家新兽药认证产品——猪狂犬病凝集试剂盒等内容加到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

3、统筹安排实习教学

通过实习环节将实验技能综合应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实习环节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生产实际,变单一实践训练为基于问题研究的“产学研”结合。各专业集中、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4周以上教学实习或毕业实习,生产技术类专业学生接受一个完整生产周期的认知、体验与训练,发挥教学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实践育人功能。

4、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将科研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模式,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学生受到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科技论坛、成果报奖等系统科研训练,形成从基础到前沿、从基本操作到探索未知的实践育人过程。2001年以来,每年划拨100万元,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07年,成为首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60所高校之一,构建了国家、学校、学院三级创新性实验体系,受益面40%以上。建立了科技创新网站,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论坛”,举行“神农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营造了良好氛围。学校近年来有6000余人参与了853个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5、完善实践教学评价制度

以实践能力考核为重点,建立融知识、能力与素质为一体的过程形成性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动物医学专业的临床综合实习,从诊断技术、处方开具、治疗措施、剖检等几个环节综合考核学生的实践效果。

三、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建设、集成功能”思路,系统构建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创建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由创造环境条件,推进了实践教学从实验中心延伸至教学实习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满足学生基本认知、实践技能、生产体验、综合应用、科研训练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需要。

1、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全面实施中心化建制,按照“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对外开放”原则,将53个独立、分散的实验室整合为24个实验教学中心,打破了实验室依附课程、教研室、专业,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格局,加强专业间交流与优势互补,促进学科间交叉渗透,达到“功能强劲、结构合理、通用综合、先进高效”的目标,使之成为大学生探索未知、开展科技创新的殿堂。其中,生物学、作物学、动物科学以及化学等5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3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对口支援其教学科研工作,接受协议院校及6所高校学生实验7000余人次。

2、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按“因地制宜、系统规划、资源共享、管理高效”原则,围绕“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资源共享、管理高效”的目标,先后建设了植物生产类、水产养殖类、动物生产类、兽医院、果树丰产示范观光园、食用菌、机电工程训练中心、食品

工程训练中心、经济管理类共9类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基地建设注重教学科研统筹、室内室外互补,按功能分区整体设计布局,综合集成,坚持认知、体验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生产实践与研究创新相结合,形成教学基地与科研基地有机连接、集中成片、交融互促的良好格局,成为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每年可接纳20000余名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植物生产类基地既有大田农业区、苗圃园地,又有各类先进智能控制玻璃温室、联栋塑料大棚等,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设施齐全;水产养殖类基地拥有亲鱼培养池、苗种培育池等各类水面条件以及现代化养鱼系统温棚设施。同时,择优吸纳教师在校内实习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及时引入新技术和成果,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兽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生物制品教学实习基地先后接纳了30余名来自日本、美国、瑞典、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大学生、研究生从事兽医临床实习及兽医针灸麻醉技术培训,2005年接受美国Iowa州立大学兽医专业30余名本科生来校实习。

同时我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对产业影响力,按认知、体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原则,积极与地方、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联系,建立了布局合理、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204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可同时接纳8600余名学生开展实习。

3、科学研究基地建设

我校拥有作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微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一套由研发、中试到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体系。通过宏观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以科研团队建设带动教学团队建设,以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带动教学内容更新,以精密实验设备开放带动教学环境优化,建立了吸纳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的长效机制,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为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论文(设计)等提供了优秀的指导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四、构建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根据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基础+模块”的途径构建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基础实践是核心,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基本技能。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培养学生相关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