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
语文教师,怎一个“情”字了得?

多 么 需 要我 们 语 文 教 师 的 “ 情 ” 古 感 !
人 云 : 人 心 者 , 先 乎情 。 感 莫 心理 学 告 诉 我们 : 极 的 情 感 能 有 效 地 促 进 学 积 生 的 学 习 。 情 感 具 有 感 染 性 和 迁 移
语文教师 , 三河一 一情 怎 口小学 1 一 个 _ 字 得 江苏常 州市武进 区
爱 祖 国 语言 文 字 的 I 。 青感
外 书屋 , 这里面为学生们推荐 了《 森林报》 《 、细菌世界
历 险记 》 《 、穿过地平线》 《 、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 《 、 昆
虫记》 《 、地球的故事》 《 、十万个为什么》《 、小哥白尼 》 等
一
系 列 的课 外 书 目。 然 , 果我 们 在 单 元教 学 结 束 后 显 如
本 单元 主题 课 文题 目 写 了谁 的 生 命 历 初 读 感 受 或 对 主 程( 或故事) 人公的第一印象
除 了独 具 匠心 的 教 学 没 计 , 们 更 多 我
地 看 到 他 们 春 风 满 面 ,热 情 洋 溢 , 语 言 妙 趣 横 生 , 生和 听课 教 师 都 如 沐 学 春风 , 动心 动 『 细 细 推 究 这 两种 课 , ' 青。 其 中有 一 个 “ ” 的 距 离 。 语 文课 , 情 字
永 生 的 眼 睛 生 命 生 命
花 的 勇 气
一
触摸 春 天
张 春 燕
性 , 教 师 之 情 动 学 生 之 情 . 强 人 以 加
文 关 怀 ,有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进学 生 的 语 文 学 习 。 促 语文 教 师 , 怎 一 个 “ ” 了得 ? 情 字
切为 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怎一个情字了得

怎一个情字了得作者:马存友来源:《语文天地》2021年第12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入情。
”写诗必动情,读诗总关情,这似乎已成为铁规定律,但诗歌教学如果只是关注情就会显得太单薄。
我认为诗歌教学一定要有厚度,所谓厚度,就是语文教师站位要高远,要立足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发展。
学习目标的设立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体会到诗人所抒之情、所言之志,还要探究产生这样的感情或志趣背后的文化沃土,也要关注这首诗对于教材、对于学生有哪些独特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就会避免把诗歌教得太“单薄”。
听了贾璐老师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我感慨颇多,获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以上教学理念。
现结合本课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就诗歌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诗歌教学要注重朗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考试一般不会考朗读,也很难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也觉得指导学生朗读简直是浪费时间。
所以,课堂上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没有了读书声,教师事无巨细地分析文本,学生认认真真地记笔记。
理解并背诵、默写代替了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即使有点书声也是急功近利地背诵。
然而,贾璐老师的这节课却非比寻常。
一节课中丰富多样而又富有层次的朗读占据了课堂上的很多时间。
初读正字音,再读明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读出韵味),三读出感情。
层层递进,且每一次读都有对应的评价标准,并包含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形式多样以及目标进阶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在逐步加深,诗歌的特点在逐步明确,学生的素养在逐步提升。
二、关注诗歌形成的时代背景诗歌教学很多情况下都会用到“知人论世悟诗情”的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大多会通过对作者的身世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介绍来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但如果仅仅满足于读懂感情,不去探究感情背后的原因是不够的,是无法完成从“一首”到“一类”的迁移的。
怎一个“情”字了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怎一个“情”字了得 作者:王健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1年第10期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青春期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这是他们基本行为习惯、性格、意志和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为改变过去过于关注学习内容的思想性和方向性,而忽视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和阶段性需要的状况。新的思想品德课应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10-0037-02
生活化的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怎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挖掘生活化的资源,使课堂源于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教材的可操作性强,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更加紧密,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为此,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生活即课程”的教材观。“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生活”,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的全新思考。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例如,在教学苏人版七年级上册《有朋自远方来》“民俗风情知多少”的时候,我让学生列举我们本地一些独特的文化习俗,更有学生表演我们本地的地方戏曲--“淮剧”。这样做不仅体现了“生活即课程”的教材观,同时巧妙地融合了国家课程、地方习俗、校本文化为一体,实现了课程教学与社会知识的同意,拉进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贴近生活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怎一个“情”字了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怎一个“情”字了得 作者:邓敏 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14期
摘 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一大任务,这对“学困生”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避免“学困生“的产生以及两极分化的形成。
关键词;“学困生”;情感态度;培养 中图分类号:A,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220-01 在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一些英语“学困生”,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成绩不理想,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弃学的念头,对于这些学生,教者更要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采取对策。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
一、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
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加语言学习的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堅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
二、“学困生”情感态度的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但情感态度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英语学困生常表现出以下情感特征。(1)对英语毫无兴趣,这是“学困生”学习失败的首要原因。学生的大脑就像漂在大海上的瓶子,只有把盖打开,海水才能涌进去。学生对所学的科目不感兴趣,就等于大脑的瓶盖没有打开,装不进任何知识;(2)遇难而退。初学英语时常觉得新奇,但一旦遇到诸如发音、拼读、记忆、语法等困难,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学习热情就减退了。所以初中三年英语学习,常常是“初一遍地红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3)不能持之以恒。他们本来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和信心,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一旦遇到挫折就产生移情;(4)缺乏自信心,或是先天的语言表达能力,或是语文基础的欠缺,使得自己认为缺乏学习英语的天赋;(5)与英语老师不融洽。他起初英语成绩不错,但由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于某种原因与英语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导致他对这门学科的厌恶,逐渐成为了“学困生”;(6)家庭教育的不当,或是过于苛刻消极的言论,都会导致他们对英语的厌学。
就一个情字了得——谈《出师表》的品读教学

品读 , 就是在阅读 中对课文真意进行揣摩 、 体味, 抓住 文章的精髓 , 读出深度 、 读出韵味 。在品读 的过程 中, 应该 从某一点深入下去 , 这里的“ 一点” 必 须 具有 可 开掘 性 , 是 文章的神韵之所在。顺着这 “ 一点” , 我们可以发现更新的 天地 , 领 悟更 美 的底 蕴 , 把 握更 丰 富的 内涵 。品读 法是 对课 文深入分析理解 的方法 , 是语文教师蓄备一桶水 的具体手 段。运用这种方法 , 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透 , 从而
2 . 委婉之情 。 刘禅 昏庸 , 至建兴五年( 公元2 2 7 年) , 诸葛 亮写就《 出师表》 时, 刘禅 已有2 0 岁, 不能算年幼了, 但毫无 建树 , 并最终成为千古笑料。在当时诸葛亮力求建树的时 候, 君王昏庸, 作为忠臣 , 是最为痛苦难言的。诸葛亮在《 出 师表》 中, 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真实抓住要害 , 这三条是治 国的重要措施 , 概括起来 , 即广开言路 , 赏罚严 明 , 亲贤远 佞 。在前两条建议中 , 诸葛亮正面提出应该怎么做 , 然后又 指明“ 不宜” 怎 么做 , 其实“ 不宜” 所列举的那些内容 , 都是刘 禅所为 , 诸葛亮不便正面批评指责 , 而采取委婉 的方法 , 更 体现出一番苦心。表文中说 “ 不宜妄 自菲薄 , 引喻失义 , 以 塞忠谏之路也” , “ 不宜异同” , “ 不宜偏私” , 诸葛亮对刘禅缺 乏主见 、 说话草率 、 赏罚不明的情况是看得最为清楚 , 有极
2 0 1 4年 4 月 第 1 6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怎一个情字了得

怎一个情字了得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中心学校2017级一班杨丰羽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题记“宁廉洁正真以自清乎”是他名字的由来,自清、廉洁正真使自己保持清白。
他当时只是一个大学生,一个出生在动荡年代的普通大学生。
可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说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凭着腔对祖国、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将自己的一生不留一丝余地奉献给党国!他时时刻刻以“自清”鞭策着自己。
他,是朱自清先生,作家和学者。
先生一生爱国,为国,他对祖国用情至深……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心系祖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带来精神上的鼓舞。
让我们与他一样在心中怀抱信念、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他是在黑夜中坚持苏醒的人,是我们信仰的坚守。
但是,朱自清先生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他宁愿死,也要挺直中国人的脊梁!曾经我觉得他很傻,毕竟死是件可怕的事,并且是活生生地饿死!但后来我明白了,士可杀,不可侮!他是一个中国人,他爱自己的祖国胜过爱自己千百倍!朱自清先生生前体重仅70多斤,极轻;又极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铮铮骨气呀!比之朱自清先生,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安定的年代——但,我们的爱国热忱不会减少!“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只是同样的爱国情,不一样的表达法!“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
医者,看的是病,求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这是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98岁女医生胡佩兰的颁奖词,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手术台,在70岁时才退休。
退休以后的胡佩兰没有在家享受儿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而是继续坐诊为人们看病。
多年来,她开药只开对的,不开贵的。
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在鬼门关起了一趟的她第二天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试想一下,一个刚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人在脱险后第一件不是好好调养身体,而是急忙到医院为人们看病!她在给别人看病时却忘了,自己还是个病人!这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胡佩兰就这样“为人民服务到老”,她逝世前最后一句话还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怎一个“情”字了得

怎一个“情”字了得?作者:孙永东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0年第08期教材分析:《大江保卫战》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课文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
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震撼人心。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拟借助多媒体和朗读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从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一、了解险况,情随心动1.出示:“1998年的夏天。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①播放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再齐读。
②出示地图,介绍长江、荆江、武汉、九江等地理位置。
③思考讨论: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出示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胁频繁严重。
④一连3个“!”说明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能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吗?2.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①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重点抓住“日夜兼程”读出解放军官兵心系灾区、心急如焚的心情。
)②小结: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再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经典四个字的情话词语

四字情话是一种简短、精练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它们能够表达深刻的感情和思绪。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四字情话词语,希望能够帮助你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1. 情深意重: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四字情话,意思是情感深厚、意义重大,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感情的深度和意义。
2. 真心实意:这句话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方式。
它可以用来表达爱情、友情或家庭亲情等各种感情。
3. 情非得已:这句话意思是情感不得已,也就是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它通常用来形容爱情,表示即使不想爱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4. 情不自禁:这句话意思与“情非得已”类似,都是表示情感无法自控。
它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个人的爱意,表示自己已经无法自拔。
5. 情深缘浅:这句话意思是情感深厚,但缘分不够深。
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的情侣或者朋友,表示感情很深,但缘分不够。
6. 一生一世:这句话意思是一生只爱一个人,表示对对方的爱情非常坚定和持久。
它通常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爱情。
7. 情比金坚:这句话表达了爱情的坚定和不可动摇。
它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感情的深度和牢固。
8. 与子偕老:这句话意思是与对方一起携手走过余生,表示对对方的承诺和坚定的爱情。
9. 心心相印:这句话意思是两个人的心灵相互契合,互相理解,感情深厚。
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10. 情投意合:这句话意思是两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互相契合,表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合拍。
11. 情系心扉:这句话意思是情感紧紧地连接着两个人的内心世界,表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12. 情若所系:这句话意思是感情像系在一起的绳索一样,表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非常牢固。
13. 倾心相许:这句话意思是两个人心意相通,互相倾心,表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14. 心有灵犀:这句话意思是两个人的心灵相通,互相理解,感情深厚。
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和亲密关系。
15. 情意绵绵:这句话意思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像绵绵不绝的细雨一样,非常深厚而持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
1、(06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
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
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06江苏卷)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06浙江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
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
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06四川卷)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
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
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2005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
参考答案: (2)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
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
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005全国卷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
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
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2005湖北卷]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
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
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
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
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
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⑴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
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
[200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
曲都无法排遣的。 (2)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安徽 江西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
风 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
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
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
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体现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如何体现的: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拓展①诗中“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作者运用什么写法抒发怎样一种感情?
①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抒发了自己跟一片浮云齐飘远天,与一轮孤月共度长夜的飘零落寞之感。
②诗中“落日心尤壮,秋风病欲苏”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一种精神?最后两句言外之意是什么?
②表达了作者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最后两句的言外之意指自己虽已年老,但自信还有一定的
才识。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