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

合集下载

怎一个情字了得的作文800字

怎一个情字了得的作文800字

怎一个情字了得的作文800字
情,这个字儿,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有时候它就像那杯冰镇的
汽水,一口下去,透心凉,整个人都精神了。

那种感觉,你说不出来,但心里就是明白,这就是情。

情,又像那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有说有笑。

饺子在锅里咕嘟冒泡,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那种温暖,那种亲密,都是情在作祟。

还有时候,情就像那个好久不见的朋友,突然一个电话过来,
问候你最近怎么样。

即使嘴上不说,但心里明白,这就是真正的情义。

不需要天天见面,不需要经常联系,但只要一有事,对方总是
在那里。

情,这个字儿,有时候也让人头疼。

比如那种暗恋的感觉,心
里明明喜欢得不得了,但就是说不出口。

那种纠结,那种挣扎,都
是情在搞鬼。

不过话说回来,情这个字儿,虽然复杂,但也挺美好。

它让我
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各种味道。

所以,别害怕情,也别
逃避情。

勇敢地面对它,享受它带来的每一刻。

毕竟,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这些美好的情感嘛!。

诗词教学 怎一个“情”字了得

诗词教学 怎一个“情”字了得

诗词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作者:刘娟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7期【摘要】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其他语言所无法企及的。

它集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于一身,讲究和谐婉转,力求诗画统一。

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吟诵、品味、补白、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味诗词的魅力与美丽。

在课堂上重现诗词瑰丽的光芒,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浸染民族的精神,让诗词的教学,处处充满情意。

【关键词】吟诵品味补白表演真情【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38-01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其他语言无法企及的。

它集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于一身,讲究和谐婉转,力求诗画统一。

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之美,还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亦或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慷慨悲歌,还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英雄豪迈……无一不雅致轻灵,无一不是在抒发情怀。

如何从诗词中体味那感人肺腑的情呢?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吟诵、品味、补白、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味诗词的魅力与美丽。

在课堂上重现诗词瑰丽的光芒,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浸染民族的精神,让诗词的教学,处处充满情意。

.一、吟诵真情涌动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字字珠玉,言简而意赅、委婉而和谐,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素材。

要理解诗文的要义,吟诵是必不可少的。

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讲:“积字成句,积句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我们也常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读之重要。

况且,学生思考凭借的是读;感悟文本依靠的是读;口语交际的前提是读;习作表达的基础是读。

诗词的教学,要彰显语文的特点,少不了学生的吟诵。

“吟诗”让学生走进诗词,走进诗人的内心,和诗文、诗人融为一体,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教学 怎一个"情"字了得

诗词教学 怎一个"情"字了得
地 顿,一
当你 听 到 皇 上 赦 免 自 己的 消息 时 . 读——
当你 登上返 回的轻舟越 过 万山时. 读—— 当你听到 两岸未断的猿 声时 。 读—— 通过这样 的吟诵 , 读 出情 , 读 出意。相信 学生每 读一 句 , 脑 海 中都会 浮现 出一 幅画 面, 从 而体会 出诗人 绝处逢 生的极 度 欣喜之情 。 ’ 二、 品味 入情入境 诗词 需要 细细品味 才 能悟其精 髓 。品味 , 需要 教 师引导
生进 行 了 以 下补 白训 ‘ 练:

烟花三 月 , 繁 花似 锦 , 李 白望 着远去 的船 只 , 心里默 默地
谈. ——
孤帆远 影 , 杨 柳依依 , 李 白静 静地伫 立江边 , 心里 默默地
议. — —
千 里长江 , 碧桃 汹涌 , 李 白看不到 朋友的 身影 , 心里默默

寂 与怅惘 . 在 这一刻 , 直抵我们 的 内心。 兰、 补 白 情深意远
诗词如同绘画。 总会有些许留白, 正所谓言 已尽而意未
犹, 给我们 留下想象的 空间。 教 学时 , 引导学生展 开合理 而丰 富 的想 象 , 会 使 生诗词 深 处 , 走进诗 人 心灵深 处进 行深层 次 的解读 。 《 黄鹤楼 送孟 浩然之广 陵》 是一 首脍炙人 口的送别 诗 , 景 中含情 。 情 中寓景 , 其境 深远 清幽。诗人和 孟浩然饯 别之后 , 仍伫 立江边 。 久 久凝望 , 为 了引导学生走进诗 人 内心 , 我 让学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7 — 0 0 3 8 — 0 1

怎一个“情”字了得

怎一个“情”字了得

怎一个“情”字了得提问是“教学的生命”。

有效提问成为专家学者们、教师们研究与实践的焦点,但提问后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反馈的问题却被忽视,更不要说对情感反馈的重视了。

教师作为课堂上的语言输入者和教学组织者,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授更能影响学生。

因此,英语课堂提问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反馈,更要有效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有效反馈,使“音容笑貌”总关“情”。

一、眉目传“情”,润物细无声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情感最容易通过眼神反映出来。

教师对学生不同的目光刺激会导致学生的不同情感反应。

教师提问时,给学生以一个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眼神,学生会因得到教师的关注而产生信心;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投以慈祥、鼓励的目光,学生的紧张情绪会得到放松,智慧得以展露。

微笑是其中一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表情。

语言交流频繁、互动性很强的英语教学更需要教师的微笑。

微笑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亲切感,使学生感到轻松、没有压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语言表达交流积极性较高;所以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微笑,要让它发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

二、手下留“情”,无声胜有声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手势虽然“无声”“无息”,但它却是一种能与学生进行直接沟通的有效方式。

恰当的手势往往是教师内心真实情感、修养和性格的反映,能表情达意,因此英语教师应挖掘手势的功用。

手下留“情”,对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手势直观形象,能表达言语一时不能表达或表达不了的意思。

手势能有效表达对学生的肯定、鼓励。

三、声“情”并茂,道是无情却有情“语调的作用在于可以表达词汇和句法结构本身以外的意义,可以标明说话者在特定语境中所持的态度。

”在英语口语交际中,教师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反馈学生的回答,声中有情,情寓于声,使声“情”并茂,发挥表意传情作用,将教师的喜爱、快乐、肯定、鼓励等态度情绪传达给学生,影响与感染学生的情绪情感,并激起反响与回应。

运用语调、语速的快慢缓急来反馈。

(初中议论文)怎一个“情”字了得

(初中议论文)怎一个“情”字了得

夜色微凉,细雨飘摇,独坐窗前,手捧一杯热茶,随手翻开一本书,细细读。

历史的长河融着化不开的情,化作笔墨,镌刻在流传千古的诗篇里。

掬一捧河水细品,又怎一个“情”字了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太白对名利的渴望,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求仕的失败,家庭的贫困,官员的排挤,一重重的打击仿佛汹涌咆哮的黄河水,将他对未来一切美好的设想淹没在无边浪涛之下。

他痛苦过,怀疑过,但当他独自畅饮美酒时,望着清冷的月色,他明悟了。

官场的黑暗,怎能比拟自己心中的美景?什么名利,什么富贵,皆是虚幻。

他仰天长笑,笑声惊醒了我贪恋世事的灵魂,让我从贪欲中挣脱,慢下来,等一等自己疲惫的灵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被贬于偏世的痛苦,又怎一个“孤”字了得?他力斥宦臣,献言纳谏,想为人民付出自己的力量。

可没想到,自己的满腔忠心,竟触怒龙颜,换来一纸贬书。

时值寒冬,这荒远的地区,让他感受不到一丝暖意。

入目尽是触目惊心的白,旷远的天地更衬得无边寂寥。

可他独自在江中垂钓,饮下甘醇的美酒时,他顿悟了,将永恒的孤独化为暖艳的红,如一团火,温暖了自己与人民。

他笑了,笑声惊醒了失落自卑的我,让我从自怨自艾中挣脱,留下了一份看开世间的淡然与热情。

“靖廉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苦楚,又怎一个“恨”字了得!他立志精忠报国,将满腔热血倾注于战场,让自己活在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中,誓报国仇。

可殊不知,自己引来了别人的嫉恨,道道诏令使他进退不得。

可当他在月下独处,望着塞外苍茫的大漠,豪气顿生。

他悟了,将爱国热血献出,不顾诏令阻挠,收复失地。

什么危险他都没有考虑,只是一笑,道尽无奈与豪情。

他的笑惊醒了我,使我从迷惘中奋起为,为自己的梦想风雨兼程。

遥望历史,千古文人的愁,孤与恨,又怎一个“情”字了得?他们用痴情渲染生命,用豪情高歌梦想,用温情谱写人生。

我在袅袅茶雾中醉心于此。

如此这般,又怎一个“情”字了得?(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怎一个情字了得作文

怎一个情字了得作文

怎一个情字了得作文
哎呀,说起这个“情”字,可真是有得一说了!你知道吗,有
时候情就像那突如其来的春雨,悄悄地来,湿透了你的心田。

你站
在那里,感受着雨滴打在脸上的清凉,心里却是暖洋洋的,因为你
知道,那是爱的味道。

话说回来,情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

它就像捉迷藏一样,有时
候你明明觉得它就在你身边,伸手就能摸到,可一转眼,它又跑得
无影无踪了。

你找啊找,找得自己都累了,突然,它又出现在你面前,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不过话说回来,情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它有时候让你觉得像
是站在山顶上,整个世界都在你脚下,一切都那么美好;可有时候,它又让你觉得像是跌进了深渊,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失去了什么重
要的东西。

不过,就算是这样,你还是得承认,情就是有种魔力,
让你又爱又恨,却又离不开。

说到底,情这个字,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它就像是一碗热腾
腾的麻辣烫,辣得你直吸气,却又舍不得放下。

你知道,有时候,
情就是这样,让你欲罢不能,却又甘之如饴。

所以嘛,不管情是什
么样的,咱们都得好好珍惜,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遇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真的不容易。

第四讲: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

第四讲: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

第四讲: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一、(06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难过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世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何?(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和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情感。

【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

从两方面能够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难过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述了农人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世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人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06江苏卷)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抵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整理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06浙江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间尘凡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4分)【答案】:(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间、远离尘凡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红尘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06四川卷) 1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课堂如何体现“情”字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课堂如何体现“情”字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课堂如何体现“情”字发布时间:2021-07-22T03:38:27.216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5月总第193期作者:邱佳[导读] 下面就如何把语文课上出情字、教出成效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仅供参考。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黔城镇双溪中学418102摘要:目前来看,现在的语文教育离不开情字,情境,情感,激情,动情,深情。

语文课堂如同感情丰富的小姑娘,有时能使你欢欣鼓舞,有时使你凄然落泪,有时使你啼笑皆非,但也有时使你庄重严肃。

那么我们老师如何引导语文课堂,让她的情字来感染学生的情,使之产生思想共鸣,这是一门很有造诣的艺术课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字感染如何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而且饱含深情、脍炙人口的课文非常多,寓意于文,寓情于文。

那么怎样把语文课堂上活、上出情字来是摆在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下面就如何把语文课上出情字、教出成效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仅供参考。

一、如何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经常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来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字随着多媒体展示激发起来,调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讲余光中的《乡愁》时,课前准备时间我放了一曲悠远绵长的钢琴曲,创设了一种忧伤的气氛。

上课时我又在音乐中富有深情地朗读这首诗歌,随着诗歌的朗诵,一种忧伤的情字挂在每个学生的脸上。

接着我利用这种背景用舒缓、低沉、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以渲染,学生很受余光中那种游子思乡之情感动,对课文有着很深的理解,使之联系自己曾经相似的生活经历,真实地把诗人的情感迁移到自己身上。

这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一直在我创设的情境中保持情绪上的专注,使原本抽象的文字可以生动而蕴含深情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应。

二、课堂上要展现温情,形成共鸣,让学生互动许多的老师语文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而且很冷,绝大多数学生很畏惧,不敢发言,不敢质疑,不敢回答问题,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就没有开放性的发散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7 页
语文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 王志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
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
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
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
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
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
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
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所学知
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
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
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
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
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
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第 2 页 共 7 页

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讲故事,说典
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新颖
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
文天地。课前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
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
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
习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
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置身于课
文所展示的境界中。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
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
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语文的无比
热爱,做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
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习对象上看,作
者“为情而造文”,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
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
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透视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
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
体,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
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尤其写作教学更需要培养学
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
第 3 页 共 7 页

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
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
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住
时机,适时引导。如“激动”是一种极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
什么感受,许多学生说不清楚,表达时只能借助于“非常”、
“十分”之类的词来强调,如果借助一次比赛获胜的机会让学
生体验,就会说出“心跳快”、“喘气急”、“忘记了一
切”、“总也坐不住”、“禁不住笑”、“想找人说”等感受
来。因此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
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体验,丰富学
生的情感。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
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
味,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发展学
生的情感。还要通过指导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
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
总之,要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
感,以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再次,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积极健康的情
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
第 4 页 共 7 页

散性和可塑性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
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
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
“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做“人
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
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
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
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
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听说读写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学生
个人主观倾向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
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
语文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写作中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
的现象。如朱自清的《背影》等课文都便于进行这一类的情感
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
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
本,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
第 5 页 共 7 页

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
海,从来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
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
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
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
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
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
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一文,可采用朗读引发先声夺人,再补充人物
及背景材料,进而体会作品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
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
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
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
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
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
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
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第 6 页 共 7 页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
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其
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
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
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
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敬,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
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
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
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
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
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
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
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师,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
与热情。再者,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
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
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
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
第 7 页 共 7 页

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
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
养新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